第六讲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以斯泰恩旅行法国和意大 利的印象作为本书材料,写主人公的旅行 见闻。由一系列插曲组成,表达作者的心 灵感受与同情,肯定人类感情的自然倾向 。为此,作者寻求了sentimental这个词来 表达他的兴趣实质,以至这个词成为代表 感伤文学思潮的名词sentimentalism 。《感 伤旅行》的写作风格与《商第传》相似。
• 英国感伤文学的影响 •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很 大影响。感伤诗人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 的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 。 • 整个18世纪后期的欧洲小说都弥散着感伤 情调。法国卢梭关于人性善良的学说把感伤 小说重视情感分析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他 本人也写作感伤小说《新爱洛绮丝》。德国 歌德也写作感伤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到了19世纪,狄更斯小说《老古玩店》,斯 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具感伤情调。

• 这三方面最根本的问题是破除宗教迷信和 封建制度,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套在人们脖 子上的两条绳索,只有把这两条绳索解开, 才可能建立理性的社会。 • 启蒙时期的文艺思想和启蒙文学是一致的, 就精神实质来说,其矛头指向整个封建社 会的全部上层建筑。
• 恩格斯认为,领导这场运动的伟大人物本 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 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 、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了 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 面前为自己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第二节 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启蒙文学
• • • • • •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帕美拉》 菲尔丁《汤姆.琼斯》
《 鲁 宾 逊 漂 流 记 》 封 面
•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 第一部小说,享誉文坛。 •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 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 ,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 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岛依靠 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 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 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 《鲁滨逊漂流记》刻划了“第一个真 正的资产者”的形象,体现了正处在上 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特征。
• 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英国讽刺作 家,代表作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这是一部讽刺 杰作,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四次航海,先后 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地 的历险,影射讽刺英国政治、法律、社会 、党争和哲学。
• 感伤主义特点 • 18世纪后期,欧洲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 流派,其发源地为英国。最能代表英国感 伤主义的作家是劳伦斯· 斯泰恩(1713— 1768)和奥立佛· 哥尔德斯密(1730—1774 )。 “感伤主义”就是因斯泰恩的作品《 感伤的旅行》(1768)而得名的。 • •

感伤主义作家夸大感情的作用,细致描 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以引起读者的 同情和共鸣,有时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 疾苦表示怜悯,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 想。他们有时放任个人情感,沉溺于感情 世界,脱离现实,有时抒发个人对生、死 、黑夜和孤独的哀思,致使他们的作品往 往充满悲观失望的情调。他们最喜用的体 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
• 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法国为起点的。 法国的启蒙文论,富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 鲜明的战斗意义。著名的作家、哲学家、 历史学家伏尔泰启蒙运动的一位泰斗,才 华横溢,精力非凡,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 神领袖。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总是力图影 响社会生活,从根基上动摇封建制度和教 会的统治基础。伏尔泰被认为是法国思想 之父,狄德罗则以百科全书为自己立了不 朽的丰碑,卢梭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 民主阶层的利益,是封建社会的激烈的批 判者,又是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学说的呐 喊人。
• 理查逊《帕美拉》(1740—1741)开了感 伤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 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 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 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 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 起。
• 小说写一个乡绅家的女仆帕美拉坚决抵御 主人对她的无理企图,迫使他正式娶她为 妻,婚后她又以自己的品德、仪貌赢得乡 绅和他朋友的尊重。小说的副标题《贞洁 得报》指出了小说的主题:发扬道德和宗 教信念。理查生虽然描写贵族的厚颜无耻 ,但是他认为贵族可以接受道德感化,他 赞美帕美拉竭力保持自己的贞洁,以贞洁 力量感化贵族少爷的行为,把她当作中等 阶层女德的典范。小说反映的道德尺度迎 合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普遍心理,既不希望 等级混乱,又希望看到天使般的帕美拉获 得幸福。
• 斯泰恩 (Laurence Sterne, • • 1713—1768):英国十八世纪感伤主 义小说代表作家。出身教会世家,但他的 父亲是军官。他随父亲迁徙,毕业于剑桥 大学。1737 年任牧师,在约克城及附近住 了20 多年,马马虎虎地执行牧师职务。 1741 —1742 年,他短期参加了辉格党人 的活动。他与妻子都患有肺病,两人的婚 姻生活并不美满,在他的生活中发生多次 爱情事件。他从46 岁开始写《商第传》, 书的成功使他成了社会名流。1765 年他到 法国和意大利旅行,回英国后他去了伦敦 ,1768 年病逝于伦敦舍。
• 近代以来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第三等级力 量的崛起和壮大,是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 基础。
•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 古典主义:经济发展; • 启蒙主义:理论形成。
• 启蒙运动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整个欧 洲。启蒙——是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 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 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 威。 •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全欧性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色彩 更为鲜明,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 •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具 体来说是“思考、推理”,不是十世纪古典 主义的感情,理智的“理性”。十八世纪, “理性”成为衡量切的尺度。
二、法国启蒙文学
• 18世纪的法国文学,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 术特点,可分为三种流派,一种是贵族阶级 的文学;一种是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写实暴 露文学;第三种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学,它是 18世纪文学的主流。
• 法国启蒙文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750年前) : 封建制度 积贫积弱,社会危机征兆全面出现,启蒙 思想开始出现和形成。 •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 伏尔泰的哲学、历史、史诗、悲剧作品 • 卢梭:《论科学和艺术》
• 启蒙思想家的根本观点是人的自然权利, 强调人性的自我觉醒和理性正义性,认为 天赋人权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要把人性 从封建教会和专制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他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反对封建门弟观念、特权制度。他们的理 想是建立“理性的王国”,即资产阶级的 共和国。
• 启蒙文学在思想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对等级森 严的封建制度,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启蒙主义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批 判: • 1、用唯物主义批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基础— —唯心主义。 • 2、用无神论或自然神论来否定天主教的权威和 宗教偶像。 • 3、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的自然权利、反 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
第六讲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文艺复兴以后的十七、十八世纪, 西方文艺美学思想主潮是对立的两 大派: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 第一节 概述 • 欧洲十八世纪文学主潮是启蒙文学,是启 蒙运动的产物。
• 启蒙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是继文 艺复兴后掀起的第二次全欧性的思想文化 运动。 • 启蒙主义者认为改良社会制度首先必须通 过启蒙教育,宣扬近代的科学和理性精神, 照亮人们的头脑,驱除人们头脑中的宗教 迷信,愚昧偏见。
• • • • [英]理查森:《帕美拉》首创书信体小说 [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法]卢梭:《新爱洛依丝》
• 正剧(市民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 表现市民日常家庭生活
•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首先提出。
• 哲理小说:寓教诲性和哲理性于小说的 形式之中
• 孟德斯鸠:《拉摩的侄儿》被称为恩格斯称为“百度文库辩证法的杰作” • 伏尔泰:《老实人》、《天真汉》
• 菲尔丁的小说特点是幽默、讽刺,充满乐 观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善于通过日常生 活的真实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广阔的社 会图景。叙述夹叙夹议,在小说章节开端 中断故事发议论。这种方法被19世纪英国 小说家萨克雷和乔治•艾略特所模仿,对拜 伦的《唐璜》有影响。 他的创作理论见于 几部小说序言和若干章节中。主要观点是 认为自己的小说是描写人性(人的本性、 自然人性),强调小说的教育作用,人物 性格代表某一类型的人。
《格列佛游记》封面
《 格 列 佛 游 记 》 封 面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 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流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 •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 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 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 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故事分作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 ,在巴西买下了种植园。第二部分,也就 是小说的主体,记叙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 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 情。 小说的主要价值在于塑造了鲁滨逊这 个典型形象。
• 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 英雄。他虽身为平民,可内心中却有一股 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他厌恶平凡中庸的生活 ,尽管离开人群28年,但是无论在物质方 面还是精神方面,他都是资产阶级的一分 子。 • • 另一方面,鲁滨逊又是一个殖民者, 他用先进的武器赶走要吃星期五的土人, 又用基督教来“开化"他——新式武器和基 督教文化正是当时殖民者用来征服殖民地 土人的物质和精神武器。
• 启蒙文学基本特征: • 1、强烈的政论性
批判封建君主;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描绘政 治理想
• 2、强烈的民主性
日常生活题材;平民形象;散文化文体;平民化 体裁
• 3、深刻的哲理性
集中体现在哲理小说,充满哲理和思想,为启蒙 运动服务
• 启蒙文学出现不少新的体裁: • 书信体小说:以书信串连情节,表现日 常家庭爱情婚姻生活
• 由于善于描写善良的弱女子令人心酸的处 境和她们的悲苦心情,他的小说具有一定 的感伤主义因素。
• 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1—1754)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立者,建立文学创 作的现实主义理论。继承拉伯雷、塞万提 斯的传统,使现实主义走上新阶段。
• 《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1749)是菲尔丁的 代表作,具有流浪汉小说的风格,描写弃 儿汤姆· 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的恋爱故事 以及他的旅行冒险,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批判以门第和金钱为条件的婚姻观念。
• 理查生创作特点 • 理查生在英国和欧洲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 • 他的小说以下层人民为主角,客观上让平 民的道德战胜贵族。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 中的婚姻、道德等问题为主,使家庭生活 和个人感情相结合,书信体的形式更有助 于分析和描写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 在结构上,他的小说完全摆脱了以主人公 多种多样的见闻经历作为主线的传统写法 ,而是集中描写一件事的始末。
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 动,启蒙运动思想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 响下,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体系。启蒙 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启蒙运 动的思想家以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为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准备了思想条 件,因而有启蒙之名。
• 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