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
18世纪欧洲文学

《爱弥儿》和《忏悔录》
第二节 德国文学
德国17世纪进行了30年战争后, 德国17世纪进行了30年战争后,一直分 17世纪进行 裂为300多个小公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300多个小公国 裂为300多个小公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后,德国思想家们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后,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后 也张起革命大旗, 也张起革命大旗,但国家的现状使他们只能 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统一。这 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统一。 就造成了德国18 18世纪特有的经济落后而文化 就造成了德国18世纪特有的经济落后而文化 发达的不平衡现象。 发达的不平衡现象。德国启蒙文学运动的高 潮是“狂飚突进”运动。 潮是“狂飚突进”运动。
重点掌握 1、启蒙文学的特点 2、哲理小说 狂飚突进” 3、“狂飚突进”运动 浮士德》 4、《浮士德》的思想内容 5、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文学
一、法国第一代启蒙主义思想家、作家
孟德斯鸠(1689 1755 1755)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 司法工作者。著有《法的精神》 1748), 家,司法工作者。著有《法的精神》(1748), 人权宣言》 1789)主张立法、 和《人权宣言》(1789)主张立法、行政和司 法三权分立。 法三权分立。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书信体讽刺 小说《波斯人信札》 1721), ),对路易十四时 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对路易十四时 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法律进行了大胆、 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法律进行了大胆、全 面的抨击。是欧洲最早的哲理小说。 面的抨击。是欧洲最早的哲理小说。
德国作家 歌德
出 歌德(1749 歌德(1749——1832) 1832) 1832
18世纪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主讲教师:田祥斌English LiteratureIn the 18th CenturyLecture VI.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18th Century⏹I.Historical Background⏹II.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is Period⏹ 1. Enlightenment (movement)⏹ 2. Neo-Classicism⏹ 3.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Novels ⏹ 4.Sentimentalism(literary current) ⏹ 5. Pre-Romanticism⏹ 6. Drama in the 18th centuryI.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18th Century⏹Historical BackgroundI.1 Period of a comparatively peaceful development in England⏹I.2 Two hostile parties: Whigs and Tories⏹I.3 Talented writers : servants of the two parties⏹1.4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fe⏹I.5 A public movement: The EnlightenmentII. A General View of the Literature⏹II.1.1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ing was a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 in the 18th century. It was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bourgeoisie against feudalism. The enlighteners fought against class inequality, stagnation, prejudices and other survivals of feudalism.⏹They thought the chief means for bettering the society was “enlightenment” or “education” for the people. The English enlighteners were bourgeois democratic thinkers. They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France, for they appeared not before but after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y set no revolutionary aim before them, and what they strove for was to carry the revolution through to an end.⏹In their works, the writers criticized different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England, discussed social problems, and even touched upon morality and private life. They intended to reform the social life according to a more reasonable principle, though this principle could never go beyond the limit of bourgeois interests.⏹Oxford Dictionary: The Enlightenment is the period in the 18th century in Europe when some thinkers and writers believed that reason and science, not religion, would advance human progress.⏹Longman Dictionary: The Enlightenment is the period in the 18th century in Europe, when certain thinkers taught that science and the use of reason would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problem of man comes to the fore in literature. The enlighteners refuse to accept the false religious doctrines about the vicious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prove that man is born kind and honest, and if he becomes depraved, it is on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ed social environment. --- During the second greatest intellectual movement since Renaissance, the Enlighteners attacked the church power and the feudal system. The enlighteners believed in the power of reason, and that is why the 18th century in Europe hasbeen called "the age of reason."⏹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18世纪文学概述PPT文档共67页

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 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夸大情 感的作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 以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同时也因 为对劳动者的疾苦深表同情,流露出对社会的不 满,具有人道主义思想。
《格列弗游记》
(Gulliver‘sTravvels )(1721-1726)
“教导世人而不是取悦于人”
第一部是《列列普特纪行》,小人 国见闻;
第二部《博罗布丁拉纪行》,大人 国见闻;
第三部《飞岛纪行》;
第四部是《智马国纪行》,
一方面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 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展示了具有乌 托邦性质的政治理想。
1. 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2. 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的形象” 3. 情节单纯,结构严谨 4. 确立了一种“鲁滨逊故事”或航海遇难小说的新类型,
对后世荒岛探险小说、海难逃生小说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斯威夫特(1667-1745)
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1726)
采用幻想游记的形式,通过主 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几个虚 构的岛国的神奇经历,影射、 抨击了英国的现实,表达了作 家的社会理想。
苏菲娅——纯洁、善良、美丽的女性形象。 她温柔、娴雅和孝顺,但是当爱情受到威 胁的时候,她又敢于反抗,不为任何利诱 和威胁所动,坚持对爱情的追求,与汤姆 终成眷属。
奥尔华绥——正直善良、亲切可爱的乡村 绅士。他心地宽厚,乐于助人,但常常又 被人欺骗而是非不分、赏罚不明。
《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3.菲尔丁 (1707-1754)
◆菲尔丁是英国现代小说 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18 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时代⏹社会状况: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了尖锐的矛盾;德国:封建割据状态,远远落后于英法。
⏹文化状况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更为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实质上,它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声。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和更富有战斗力的纲领,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启蒙运动的性质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较之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催化剂。
(二)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做理论准备。
最具号召力的两面大旗——自由和平等。
用政治自由(民主)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用平等博爱来反对贵族特权和封建奴役。
“理性”: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启蒙思想家把理性看作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确定真理的理智力量。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以天赋人权为理论核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教育和科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人人幸福的“理性王国”。
这种“理性”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范畴。
就其思想内涵来说,它从根本上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封建伦理的理性主义。
⏹(四)启蒙运动的成就和局限1、成就启蒙主义者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发展,并为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理性主义思想、宗教自由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思想),都是资产阶级给全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八世纪文学

• 《新爱洛丝》(1761 ):朱丽、圣普乐、埃当热、 爱德华、沃尔玛 • 《爱弥儿》(1762 ):回归自然;发展天性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 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 《忏悔录》(1781 —1788 ) •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1、卢梭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突破了古典 卢梭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 卢梭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 主义和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讴歌大自然,把千 讴歌大自然, 讴歌大自然 姿态百态的自然景色写进作品, 姿态百态的自然景色写进作品,大大开拓了人们 的审美视野。 的审美视野 • 2、对人性作了深入的挖掘 对人性作了深入的挖掘
• 《鲁滨逊的沉思集》(1720)、《辛格尔顿船长》 )、《 鲁滨逊的沉思集》 )、 辛格尔顿船长》 )、《 弗兰德斯》 (1720)、《摩尔 弗兰德斯》(1722)和《杰克上 )、 摩尔·弗兰德斯 ) 校》(1722) )
• 二、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 )
•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 • 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 三、亨利 菲尔丁(1707—1754) 亨利·菲尔丁 菲尔丁( ) •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约瑟·安德鲁传》、《汤 姆·琼斯》、《阿米莉亚》 • 《汤姆·琼斯》 :①打破了自荷马到18世纪西方“一条 绳索”的叙事传统,多个人物连锁,多个故事穿插。② 用写戏剧的方法写小说,悬念迭起、疑团丛生,最后疑 团解开,一切豁然开朗。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
• (一)人类创作了“科学”与“艺术”,这固然是人类历史的 人类创作了“科学” 艺术” 进步,但人类由此而“习俗化” 失去了自己的“ 进步,但人类由此而“习俗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自然状 回归自然” 。(二 态”。由此提出“回归自然” 。(二)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乃起源于人的私有制观念, 乃起源于人的私有制观念,这种私有观念打破人原先已有的自 由公平的“自然状态” 这种私有观念反映到政治上, 由公平的“自然状态”。这种私有观念反映到政治上,即是一 种专制政治。 种专制政治。人民有权起来以暴力的形式来打破这种政治上的 专制而追求自由的幸福。( 。(三 主权在民。人的自由、 专制而追求自由的幸福。(三)主权在民。人的自由、平等以 天赋人权” 及“天赋人权”的思想成为奠定西方政治思想的基础
外国文学史6-18世纪文学

启蒙运动(18世纪)
●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崇拜” 启蒙学者认为,社会的黑暗腐败是由于源自自然法则的“理性 ”被教会和封建专制的偏见阻塞,人们的头脑变得愚昧混乱。 要改造社会就要用“理性”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照亮人们的 头脑,启迪人们的蒙昧无知。
●启蒙运动之“理性”vs 古典主义之“理性” 经验真理(自然神论)、科学的归纳方式、资产阶级树立科学 和理性的权威、启蒙文学的新特点
启蒙运动(18世纪)
●启蒙运动的内涵: →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用理性的人代替全能的 上帝 →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树立理性至高无上的权威 →理性指的是思维的悟性和人性:以理性为工具开始西方的现 代化进程
●启蒙运动的的本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启蒙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程度表” 。
要发现磨擦和生热之间的程度关系:小磨擦小生热,大磨擦大生热。
启蒙运动(18世纪)
第三步是真正而恰当的归纳,它的首要工作,就是拒绝和排 斥偶然相关的性质,把这些性质排斥之后,最后遗留下来一 个肯定的、坚固的、真实的和定义明确的显示。
启蒙运动(18世纪)
二. 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的遗产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科学基础。
(文艺复兴提倡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自然,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Eg: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铁球实验)
2. 17世纪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诞生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 Eg: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 新教改革打破了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和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为启 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18世纪)
第一表:“本质和具有表”。
我们先找到一些磨擦发热的现象。例如用布磨擦手,用铁丝磨擦石头,或者 用纸磨擦木板等等,这些都会生热。 把以上这些现象一一陈列起来,就构成了“本质和具有表”。即:有磨擦, 就有热。
第六讲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

《格列佛游记》封面
《 格 列 佛 游 记 》 封 面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 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流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 •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 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 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 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 近代以来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第三等级力 量的崛起和壮大,是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 基础。
•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 古典主义:经济发展; • 启蒙主义:理论形成。
• 启蒙运动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整个欧 洲。启蒙——是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 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 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 威。 •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全欧性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色彩 更为鲜明,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 •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具 体来说是“思考、推理”,不是十世纪古典 主义的感情,理智的“理性”。十八世纪, “理性”成为衡量切的尺度。
第二节 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启蒙文学
• • • • • •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帕美拉》 菲尔丁《汤姆.琼斯》
《 鲁 宾 逊 漂 流 记 》 封 面
•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 第一部小说,享誉文坛。 •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 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 ,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 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岛依靠 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 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 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

二、创作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诗剧《普 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
《歌德在罗马平原上》
二、《少年维特的烦恼》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1774年)取材于作者及友人的经 绿蒂的原型 历、事件,以维特致其恋人绿蒂、 友人威廉信和部分日记连缀而成, 用细腻、抒情的笔触描写主人公的 遭遇和情感。
《贝多芬与歌德》
“既感情丰富又十分理智,既疯狂又智 慧超群,既凶恶阴险又幼稚天真,既过于 自信又逆来顺受。在他身上有许多错综复 杂而又不可抑制的情感。‛
——艾米尔· 路德维希《歌德传》
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
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 玛枢密顾问之间的矛盾;前者厌恶周围 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 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 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 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 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小说重版作者加的卷头诗
《维特》出版以后,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维特热”,不少青年因失 恋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自杀。歌德塑造维特,表达他的被压抑的情感和 反抗的声音,但不希望读者也像维特那样自杀,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因 此在小说的第二版歌德写下了《维特与绿蒂》的卷头诗(郭沫若译):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诽毁之前救起他的名声; 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 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
著名雕刻家恩斯特· 里 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 勒纪念雕像
宗白华评价歌德
• 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 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表现了西方 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 罗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选自《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9年版第一节十八世纪西方文学概述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政治革命运动。
1、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三等级反封建斗争激烈化;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2、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尺度破旧立新:政治领域——破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立契约论、三权分立;宗教领域——破宗教迷信、偏见、狂热,立信仰自由、宗教宽容、泛神论、无神论;哲学领域——破唯心主义自然观,立唯物主义自然观;人际关系领域——破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立天赋人权、平等观念;文学领域——破贵族沙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立启蒙文学。
(育明教育注: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河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同济大学2013年真题,填空)第二节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因此英国的启蒙主义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作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该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重要作家是迪福、斯威夫特和菲丁尔。
代表作家地位影响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迪福英国现实主义奠基人。
《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小说歌颂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精神。
主人公鲁滨逊是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一个殖民者形象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他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明史的寓言和缩影。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的方式。
斯威夫特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格列佛游记》4卷,叙述一个英国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国、慧因国的经历,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刺和抨击。
(育明教育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克拉丽莎因不肯嫁给一个不可耐的有钱人而被家庭幽禁,在听从了贵族青年洛弗拉斯的劝从家中逃出后却遭其奸污,终于身心交瘁而死。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
主要内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它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破除封建迷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2、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成就最高(1)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的形象。
笛福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的中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贸易;他主张扩充殖民地,反对专制政体、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2)江奈生•斯威夫特: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马国等故事是通过格列佛的游历串联起来的,这是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
这部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晰,准确有力。
(3)亨利•菲尔丁: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
“散文中的荷马”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喜剧性的散文史诗”,对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影响很大。
小说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魏斯顿的恋爱故事,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真实的图画。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主人公在乡村、在逃往伦敦的路上和在伦敦的活动。
2、法国:主要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启蒙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品种。
最新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讲学课件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 王国”。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列宁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任 何的自私观念;相反地……他们完全真诚地相信共同 的繁荣昌盛,而且真诚地期待共同的繁荣昌盛……”
①启蒙思想家所鼓吹的“理性王国”实质上是“资产 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
– 《人权宣言》的第十七条说:“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 利……任何人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Late Mr. Jonathan Wild the
汤姆.琼斯的历史
Great (1743)
阿米丽亚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1749)
Amelia (1751)
里斯本海行日记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 (1755)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
写给好朋友和替好朋友 写的信
帕美拉,又名美德受到 奖赏
克莱丽莎,又名一位年 轻女士的故事
查尔斯葛兰狄森爵士的 故事
Familiar Letters (1741)
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 (2 volumes,
Swift's satire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as an allegorical and acidic attack on the vanity and hypocrisy of contemporary courts, statesmen, and political parties.
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一)科学的世纪
(二)理性的世纪
(三)启蒙运动
1、启蒙理性: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依赖于任何事物, 完全独立地思考和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 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2、启蒙文学的特点
相信人的力量的无限性 相信人的发展的无限性 奋斗不息,拼搏不止 追求人的绝对自由
(三)浮士德难题
个体自由与社会道德律令的矛盾 绝对自由的不可实现性
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和教诲性。 民主性 哲理性
二、法国文学
(一)代表作家作品
孟德斯鸠 《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老实人》、《天真汉》 狄德罗 《拉摩的侄儿》 卢梭 《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 伊丝》 博马舍 《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 婚姻》,《有罪的母亲》
(二)卢梭与浪漫主义
6、简· 奥斯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 《诺桑觉寺》、《劝导》…… 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承前启后性的作家,小说 创作技巧高超。
四、德国文学
(一)莱辛的文艺 理论主张:
1、文学表现动态的美 2、建立民族戏剧 3、强调戏剧的教育功能 4、首创“市民悲剧”
(二)“狂飙突进”运动
●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 而得名。 ●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相 见,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追求古典美 代表作:《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四)晚年歌德(1805-1832)
代表作:《威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浮士德》
二、《浮士德》
(一)结构内容
十八世纪文学(高校外国文学史课件)

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 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 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 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 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 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起读者 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 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 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严肃剧
严肃剧亦称市民剧, 即今日所称的正剧,它是 现代话剧的祖宗。是一种 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体 裁。
狄德罗首创。它以 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用日 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 戏剧。严肃剧有两个特征, 一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 19世纪的易卜生、果戈理、 肖伯纳等人的“问题剧” 脱胎于严肃剧。
狄德罗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 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 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 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 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 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 代言人。
2﹑艺术特色
“拿走性命,拿走老婆,但绝不要拿走人的钱 袋……”。
“漂亮可是消衰,富有却没有一文钱;他们的精力 在一千个怀抱中用尽了……”
“那里一千个胸膛为爱情而跳动,像笼中的鸟儿渴 望着天空。”
“如果可能,我要教会顽石,起来反抗人世的暴
君”。
菲尔丁对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文艺复兴后,欧洲出现了现实主义小说。 最早是薄伽丘的《十日谈》(1348—1353), 其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1605—1616) 结合并发展了流浪汉小说和骑士传奇的结构形 式,将小说的容量大大拓展到全面反映社会生 活的广度。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1719) 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一炮走红。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 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的 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 轶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 了鲁滨逊。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 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 逊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 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 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 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18世纪西方文学

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sm)成
亚历山大•蒲 柏Pope
为时尚
理查德•斯梯
尔Steele Talter
约瑟夫•艾迪 Spectator
生Addison
英国文学史
上最伟大的
讽刺散文作
家
《格列佛游
乔纳森•斯威 记》 夫特Swift Gulliver's
Travels仿游
记体
布商来信
散文出现繁 荣
德国古典文 威廉·麦斯
特不满足商
人狭隘庸俗
古典主义时 期:魏玛十 年合作 (17941805):
教育小说《 威廉·迈斯 特的学习时 代》 (1796)
的环境,立 志投身戏剧 事业,要在 诗歌和戏剧 中追求更高 的人生理想 。最后,威
廉放弃了戏
剧艺术加入
了一个为人
田园牧歌体 类服务的秘
长诗《赫尔
曼与窦绿苔
本知识,从
事实际工作
。经过漫
游,威廉把 教育小说: 儿子送进教 《威廉·麦 育区,自己 斯特的漫游
时代》
(1829)
晚年时期 (18141832):
教育小说:
《威廉·麦
斯特的漫游 威廉·麦斯
时代》
特曲折漫长
(1829) 的生活经
历,表现了
歌德对社会
理想的探
索:人要自
我克制、自
我完善,成
为完整和谐
的人 ;人
俗易懂,开
后期启蒙作 家:博马舍
法国
后期启蒙作 家:博马舍
这个婚礼故 事更富有斗 争精神和政
治色彩,费
《费加罗的 加罗的胜利
婚礼》
代表了第三
等级对于封
6、18世纪文学

19
《汤姆· 琼斯》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 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1.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全 景展示,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与 气势。 2.是笛福小说的冒险、斯威 夫特小说的讽刺、理查逊小说 的心理描写和斯摩莱特小说的 社会批判的集大成。 3.自然状态中的人物刻画。 4.精巧严密的结构艺术。
20
劳伦斯· 斯泰恩(1713—1768)
原名弗朗索瓦·玛 丽·阿鲁埃。法国启蒙主 义运动的首创者和领袖。 他的《哲学书简》(1734) 是法国思想史的一个里程 碑,为18世纪哲学确定了 主要方向。哲理小说成就 最高,代表作是《老实 人》。
31
《老实人》(1759)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 说中成就最高的一篇。无情地 嘲笑了为神权和王权辩护的哲 学,并以高度的讽刺艺术,对 腐朽的社会力量——贵族、教 士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其结 论为:“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 三大害处:烦闷、纵欲、饥 寒”,因此,“种我们的园地 要紧”。
5
《人权宣言》全文
6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 想核心。 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 。 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 宗教压迫 。 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 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 。
法国大革命之火
7
二、18世纪文学状况
(一)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特点: A、以现实主义长篇小 说为主要成就; B、以扫除封建残余、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为主要内容。
32
德尼· 狄德罗(1713—1784)
18世纪最进步的启蒙学者,《百 科全书》的主编。提出“美在关系” 的美学思想。倡导建立一种新的戏剧 类别:“严肃喜剧”或“正剧” 。 代表作:哲理小说《修女》 (1760)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 主人》(1773—1774)和《拉摩的侄 儿》(1762)(恩格斯称之为“辩证 法的杰作”。)
欧美文学史:十八世纪文学

参考书目
《伏尔泰时代》(美)威尔.杜兰,东方 出版社,2007 《重读伏尔泰》刘绍学,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7 《伏尔泰与孔子》孟华,新华出版社, 1993
(二)法国文学
4、让-雅克卢梭(1712-1778):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 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 隶。” 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社会契约论》 小说:《新爱洛绮丝》、《爱弥儿》 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5、博马舍(1732-1799) 剧作:《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
野蔷薇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那样的娇嫩可爱而鲜艳, 急急忙忙走向前, 看得非常欢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采你,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你, 让你用不会忘记。 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 她徒然含悲忍泪, 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钱春绮 译
二、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文学 1、丹尼尔.笛福(1660-1731):《鲁滨逊漂流记》 2、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格列佛游记》 3、亨利.菲尔丁(1707-1754):《汤姆.琼斯》 4、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感伤旅行》 5、墓园派诗人:《死亡夜吟》、《墓园挽歌》 6、哥特式小说:《奥特朗托堡》
3、德尼.狄德罗(1713-1784):《百科全书》的组织 者和主编。小说《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纪念伏尔泰的讲话 (雨果,1878)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 的。……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 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 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我们的先驱哲人都是真理的 倡导者。让我们唤起那些光辉的亡灵,请他们在策划 战争的君主面前公开宣布人类生存的权利,良知争取 自由的权利,请他们宣布理性支配一切;宣布劳动神 圣;宣布和平应受到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 动,启蒙运动思想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 响下,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体系。启蒙 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启蒙运 动的思想家以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为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准备了思想条 件,因而有启蒙之名。
• 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 • • • [英]理查森:《帕美拉》首创书信体小说 [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法]卢梭:《新爱洛依丝》
• 正剧(市民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 表现市民日常家庭生活
•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首先提出。
• 哲理小说:寓教诲性和哲理性于小说的 形式之中
• 孟德斯鸠:《拉摩的侄儿》被称为恩格斯称为“ 辩证法的杰作” • 伏尔泰:《老实人》、《天真汉》
第六讲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文艺复兴以后的十七、十八世纪, 西方文艺美学思想主潮是对立的两 大派: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 第一节 概述 • 欧洲十八世纪文学主潮是启蒙文学,是启 蒙运动的产物。
• 启蒙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是继文 艺复兴后掀起的第二次全欧性的思想文化 运动。 • 启蒙主义者认为改良社会制度首先必须通 过启蒙教育,宣扬近代的科学和理性精神, 照亮人们的头脑,驱除人们头脑中的宗教 迷信,愚昧偏见。
• 启蒙思想家的根本观点是人的自然权利, 强调人性的自我觉醒和理性正义性,认为 天赋人权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要把人性 从封建教会和专制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他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反对封建门弟观念、特权制度。他们的理 想是建立“理性的王国”,即资产阶级的 共和国。
• 启蒙文学在思想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对等级森 严的封建制度,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启蒙主义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批 判: • 1、用唯物主义批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基础— —唯心主义。 • 2、用无神论或自然神论来否定天主教的权威和 宗教偶像。 • 3、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的自然权利、反 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
• 《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以斯泰恩旅行法国和意大 利的印象作为本书材料,写主人公的旅行 见闻。由一系列插曲组成,表达作者的心 灵感受与同情,肯定人类感情的自然倾向 。为此,作者寻求了sentimental这个词来 表达他的兴趣实质,以至这个词成为代表 感伤文学思潮的名词sentimentalism 。《感 伤旅行》的写作风格与《商第传》相似。
《格列佛游记》封面
《 格 列 佛 游 记 》 封 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 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流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 •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 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 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 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 斯泰恩 (Laurence Sterne, • • 1713—1768):英国十八世纪感伤主 义小说代表作家。出身教会世家,但他的 父亲是军官。他随父亲迁徙,毕业于剑桥 大学。1737 年任牧师,在约克城及附近住 了20 多年,马马虎虎地执行牧师职务。 1741 —1742 年,他短期参加了辉格党人 的活动。他与妻子都患有肺病,两人的婚 姻生活并不美满,在他的生活中发生多次 爱情事件。他从46 岁开始写《商第传》, 书的成功使他成了社会名流。1765 年他到 法国和意大利旅行,回英国后他去了伦敦 ,1768 年病逝于伦敦舍。
• 《鲁滨逊漂流记》刻划了“第一个真 正的资产者”的形象,体现了正处在上 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特征。
• 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英国讽刺作 家,代表作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这是一部讽刺 杰作,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四次航海,先后 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地 的历险,影射讽刺英国政治、法律、社会 、党争和哲学。
•
• 这三方面最根本的问题是破除宗教迷信和 封建制度,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套在人们脖 子上的两条绳索,只有把这两条绳索解开, 才可能建立理性的社会。 • 启蒙时期的文艺思想和启蒙文学是一致的, 就精神实质来说,其矛头指向整个封建社 会的全部上层建筑。
• 恩格斯认为,领导这场运动的伟大人物本 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 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 、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了 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 面前为自己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 理查逊《帕美拉》(1740—1741)开了感 伤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 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 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 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 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 起。
• 小说写一个乡绅家的女仆帕美拉坚决抵御 主人对她的无理企图,迫使他正式娶她为 妻,婚后她又以自己的品德、仪貌赢得乡 绅和他朋友的尊重。小说的副标题《贞洁 得报》指出了小说的主题:发扬道德和宗 教信念。理查生虽然描写贵族的厚颜无耻 ,但是他认为贵族可以接受道德感化,他 赞美帕美拉竭力保持自己的贞洁,以贞洁 力量感化贵族少爷的行为,把她当作中等 阶层女德的典范。小说反映的道德尺度迎 合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普遍心理,既不希望 等级混乱,又希望看到天使般的帕美拉获 得幸福。
•
作品以第一人称写,故事分作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 ,在巴西买下了种植园。第二部分,也就 是小说的主体,记叙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 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 情。 小说的主要价值在于塑造了鲁滨逊这 个典型形象。
• 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 英雄。他虽身为平民,可内心中却有一股 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他厌恶平凡中庸的生活 ,尽管离开人群28年,但是无论在物质方 面还是精神方面,他都是资产阶级的一分 子。 • • 另一方面,鲁滨逊又是一个殖民者, 他用先进的武器赶走要吃星期五的土人, 又用基督教来“开化"他——新式武器和基 督教文化正是当时殖民者用来征服殖民地 土人的物质和精神武器。
• 感伤主义特点 • 18世纪后期,欧洲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 流派,其发源地为英国。最能代表英国感 伤主义的作家是劳伦斯· 斯泰恩(1713— 1768)和奥立佛· 哥尔德斯密(1730—1774 )。 “感伤主义”就是因斯泰恩的作品《 感伤的旅行》(1768)而得名的。 • •
•
感伤主义作家夸大感情的作用,细致描 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以引起读者的 同情和共鸣,有时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 疾苦表示怜悯,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 想。他们有时放任个人情感,沉溺于感情 世界,脱离现实,有时抒发个人对生、死 、黑夜和孤独的哀思,致使他们的作品往 往充满悲观失望的情调。他们最喜用的体 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
• 英国感伤文学的影响 •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很 大影响。感伤诗人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 的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 。 • 整个18世纪后期的欧洲小说都弥散着感伤 情调。法国卢梭关于人性善良的学说把感伤 小说重视情感分析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他 本人也写作感伤小说《新爱洛绮丝》。德国 歌德也写作感伤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到了19世纪,狄更斯小说《老古玩店》,斯 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具感伤情调。
• 理查生创作特点 • 理查生在英国和欧洲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 • 他的小说以下层人民为主角,客观上让平 民的道德战胜贵族。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 中的婚姻、道德等问题为主,使家庭生活 和个人感情相结合,书信体的形式更有助 于分析和描写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 在结构上,他的小说完全摆脱了以主人公 多种多样的见闻经历作为主线的传统写法 ,而是集中描写一件事的始末。
• 近代以来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第三等级力 量的崛起和壮大,是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 基础。
•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 古典主义:经济发展; • 启蒙主义:理论形成。
• 启蒙运动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整个欧 洲。启蒙——是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 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 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 威。 •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全欧性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色彩 更为鲜明,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 •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具 体来说是“思考、推理”,不是十世纪古典 主义的感情,理智的“理性”。十八世纪, “理性”成为衡量切的尺度。
二、法国启蒙文学
• 18世纪的法国文学,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 术特点,可分为三种流派,一种是贵族阶级 的文学;一种是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写实暴 露文学;第三种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学,它是 18世纪文学的主流。
• 法国启蒙文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750年前) : 封建制度 积贫积弱,社会危机征兆全面出现,启蒙 思想开始出现和形成。 •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 伏尔泰的哲学、历史、史诗、悲剧作品 • 卢梭:《论科学和艺术》
第二节 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启蒙文学
• • • • • •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帕美拉》 菲尔丁《汤姆.琼斯》
《 鲁 宾 逊 漂 流 记 》 封 面
•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 第一部小说,享誉文坛。 •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 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 ,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 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岛依靠 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 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 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