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启蒙文学代表作家
• 2.斯威夫特代表作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通 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 政治、法律、议 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 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全书生动滑稽, 既有童话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反语、夸张、对比等 多种讽刺手法。斯威夫特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 刺传统,对后世影响甚大。
感伤主义文学
• 1)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 学 潮流。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只得寄 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 (2)感伤主义文学 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 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 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 派文学的源头。 • (3)感伤主义文学英国在农村自耕农日益破产和 城市贫富反差更甚的情境下产生。感伤主义是因 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启蒙文学代表作家
• 1.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一个温和的 启蒙作家,有“现代新闻报道之父”的美誉。代 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 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 产者的典型,歌颂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 鲁滨逊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欧洲 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标志着英 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艺术上用第一人称主人 公自述方式,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笛 福,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 “小说之父”的称号。
• 18

18世纪英国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
● 启蒙主义文学
● 感伤主义文学
● 戏剧
古典主义文学
• 18世纪的英国文学非常繁荣,古典主义在世纪初 期势力较大。 • 古典主义诗人蒲柏曾在文坛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成熟,擅长写讽刺诗。他的 《批评短论》和《夺发记》在上层社会产生影响。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斯泰恩
感伤小说
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英国感伤 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他走上文坛出 于偶然性,理查生曾受书商请求,写 一本“书信手册”,指导妇女写情书, 书名为《写给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 写的信》(1741)。与此同时写了第 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这是 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赞美清教徒道 德。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 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 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描 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 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 动的兴起。
第一节 概述
一﹑十八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 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 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 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 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 ...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 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 “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 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 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 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 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 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 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 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 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 性和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
宣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 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 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 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时代⏹社会状况: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了尖锐的矛盾;德国:封建割据状态,远远落后于英法。

⏹文化状况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更为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实质上,它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声。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和更富有战斗力的纲领,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启蒙运动的性质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较之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催化剂。

(二)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做理论准备。

最具号召力的两面大旗——自由和平等。

用政治自由(民主)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用平等博爱来反对贵族特权和封建奴役。

“理性”: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启蒙思想家把理性看作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确定真理的理智力量。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以天赋人权为理论核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教育和科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人人幸福的“理性王国”。

这种“理性”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范畴。

就其思想内涵来说,它从根本上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封建伦理的理性主义。

⏹(四)启蒙运动的成就和局限1、成就启蒙主义者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发展,并为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理性主义思想、宗教自由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思想),都是资产阶级给全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鲁滨逊漂流记》(1719)
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 说 。 通过鲁滨逊形象反映了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 貌。 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 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 殖民者 。
约拿丹·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 都柏林,对英国殖民统 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 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 烈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 由独立,至今仍被看作 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 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 一。
《爱弥儿》(1762)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这是卢梭在《爱 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 一句话,它代表了卢梭 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爱弥儿》是一部讨论 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 所以又名《论教育》。
《忏悔录》(1770)
自传体小说。 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 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 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 己的经历和感受公诸于 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 多见。 核心是对自我的赞美。
莱辛在戏剧理论、戏剧 创作和美学方面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 画和诗的界限》 (1766),论述了绘画 与诗歌在反映现实上的 区别。 《汉堡剧评》(17671769),是德国资产阶 级戏剧理论的重要文献, 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 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 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因作家克林格尔(1752—1831) 的同名剧本而得名。 “狂飙突进” 运动的中心是斯特拉斯堡。约 翰· 高特夫利特· 赫尔德(1744— 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 订者 。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二)、法国文学 法国:启蒙运动的诞生地 特点:文学与思想、哲学、科技史密不可分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 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收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了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 在的权利。” ——恩格斯 • 早期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 • 后期思想家:狄德罗、卢梭 • • • •
书信体小说 163封信 朱丽、圣· 普乐 、德· 沃尔玛 情感描写、景致描写
“在丰富多彩的景物面前,我不断地回到我的内心,我到 处把你带在身边,和你在一起,我所走过的路没有一步不是我 们一块儿走的。我所看见的景色没有一处不是和你一块儿欣赏 的……有时候,我坐在你身旁,把周围的风景指给你看,有时 候,我躺在你脚下,陶醉于那些更值得多情善感的人流连不舍 的景色。”
• 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 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他们面对产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 感到自己的生活地位不稳,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 虐,却又不理解社会变革的原因,产生了伤感的情绪。 他们对于“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为崇尚感情。在 创作上,感伤主义者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 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
卢梭(1712—1778)
《论科学和艺术》 (1749)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5) 《社会契约论》 (1762) 《新爱洛伊丝》 (1761) 《爱弥尔》 (1762) 《忏悔录》 (1765-1770)
• 《论科学与艺术》:人在自然状态下原本是善良的, 是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亦即文明——腐化了习俗。 在促使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去牟取财富的社会中,人若 仍以善待人是危险的,因而也就不得不遵循被腐蚀的 习俗。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探讨了恶的根源, 分析产生不平等的原因。提出“以暴制暴”的原则。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哥尔德斯密斯
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1728—1774) 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创作广泛,写作小品文、 喜剧、诗歌、小说等。小 说《威克菲尔德牧师传》 (The Vicar of Wakefield,1766),描写穷 牧师普伦姆罗斯的家庭生 活与他的行善活动。是感 伤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提要]
本节是十八世纪文学概述,了解各国文 学的发展简况,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掌握 启蒙文学的特点。 哲理小说、严肃、感伤小说、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是18世纪文学的创造。
一、法国文学
18世纪法国文学受到英国莎士比亚戏剧 和笛福、理查生小说的影响,在与洛可可文 艺和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
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和教育小说。 书信体:《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老实人》(伏尔 泰)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 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
严肃剧
严肃剧也称市民剧,即今日所称的正剧, 它是现代话剧的前身,是一种介乎悲剧和喜 剧之间的体裁。 它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用 日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戏剧。
笛福
笛福(Daniel Defoe , 1661—1731) 英国现实主 义小说的开创者,出身商 人家庭,本人也是商人, 早年经商。他的文学创作 充满商业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1719) 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一炮走红。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 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的 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 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 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住 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 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 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 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 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①“The Big Picture”社会背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度社会任务: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重要运动:“启蒙运动”重要派别:“百科全书派”思想核心:“理性崇拜”,”反封建反教会”②“启蒙运动”主人公:资产阶级、平民特点:哲理性、政论性、浓厚的人民性、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文体:平等采用小说、诗歌,戏剧,文艺“感伤主义文学③“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1.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成就:现实主义小说•作家:笛福《鲁宾逊漂流记》•塑造了:“真正的资产者”的著名艺术形象,•有进取、冒险、开拓精神;•有征服自然、劳动创造、百折不挠的实干家精神;•有殖民主义者的特征,占有欲强烈。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黑色幽默”)·小说写格列弗医生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马国的奇异经历,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的理想。

* 小说中出色的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相结合启蒙文学成熟。

作家:理查逊《帕米拉》《克拉丽莎》创作关注婚姻与道德问题;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经历见闻为主线的写法,集中写一件事;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菲尔丁(1707-1754)《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创作“散文滑稽史诗”;:启蒙文学进入新的阶段——感伤主义阶段。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是一种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游记体小说;•记述作者英法战争期间途经法国去意大利的旅行。

不拘泥于客观记述见闻,着重描述主人公旅行期间的主观印象与感受,张扬善良、仁爱、同情等情感。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我的心儿在高原》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法国的启蒙文学有特别强烈的革命性、政论性与哲理性;法国重要的启蒙文学家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启蒙文学)
英国(英国启蒙文学于20年代正式登上文坛,作者们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批判封建
残余和资产阶级的阴暗面,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力图通过启蒙教育促进社会改良)
法国(封建专制王权急剧衰落,封建势力同第三等级的矛盾特别尖锐。

已沦为专门为封建
宫廷歌功颂德的古典主义文学长期流行于社会上层的文坛,但大胆揭露社会黑暗的
文学在世纪之初便广泛流传于人民之中。

从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


国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
德国(德国启蒙文学首要的任务是要创造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文学,为消灭封建割据,实
现民族统一而奋斗,并弘扬自我,突出个性反抗社会的反叛精神,以促进鄙俗气十足的市民阶级的觉醒。


18世纪欧洲其他国家。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把一部英国科技大辞典译成法文,请狄德罗和数学家达郎贝做主编。狄德罗将《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变成了一场反封建斗争,
他组织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总结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对封建上层建筑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批判。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小说。通过拉摩的侄儿与“我”在咖啡馆里的对话,以生活中的真人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落魄文人
参议员。16 岁上大学学法律。22 岁毕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775—1786 年在魏玛公国做了 10 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学工
作。1791 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领导剧院 27 年。1832 年去世,终年 83 岁。
主要创作:历史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悲剧)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抒情诗和叙事谣曲:《五月之歌》、《流浪人的夜歌》等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 :《普罗米修斯》、《浮士德》(诗剧)(1749—1832) 《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小说 结识绿蒂、公使馆任职、重返乡下、自杀身亡 封建政治势力控制下苦闷的德国平民青年:“周围的一切都是黑暗,没有安慰,没有预想!” “维特热”:“维特装”、“维特杯子”、“维特香水” “西方文学四大名著”:(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意)但丁——《神曲》、(英)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德)歌 德——《浮士德》 演变:16 世纪:德国民间传说。 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文艺复兴:马洛《浮 士德博士的悲剧》、一个正面学者。→启蒙主义:歌德:一个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 结构:分两部,共 12111 行:第一部:不分幕,24 场、第二部:5 幕 17 场 《天上序曲》上帝 VS 靡非斯特 “比任何野兽还要显得粗野”,“好高骛远,心血沸腾,他想摘下天上的星星,他想获得人间最大的快乐,远远的一切,什么也 不能满足他那无限的雄心勃勃。” “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善人容易受模糊的冲动驱使,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 知识悲剧:“请你停留一下,你真美啊!”—与魔鬼立约 爱情悲剧:浮士德、玛甘泪→西方社会中灵与肉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悲剧性冲突的缩影。 政治悲剧:资产阶级妄图通过依靠封建势力实现理想愿望的破灭 美的悲剧:海伦、欧福良、启蒙学者妄图用古典美来拯救国民的失败 事业悲剧:移山填海、 “我眼前一片黑暗,但心里依然光明。” “好美啊!请停留一下!”、启蒙思想者企图通过改造大自然、 开辟疆土来建造理性王国 主题:“凡自强不息者,终将得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 会活动需要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图示) “浮士德”形象:1、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形象,影射了从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 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奋斗 2、人类:“浮士德精神”:不满现实、积极进取、坚韧顽强,永不满足。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18 世纪文学

18 世纪文学

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1726)采用幻想游记的形 式,通过主人公格列佛 航海漂流到几个虚构的 岛国的神奇经历,影射、 抨击了英国的现实,表 达了作家的社会理想。
3.理查逊(1689-1761)

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 者。作品以《帕米 拉》、《克拉丽莎》 最有名。
4.菲尔丁 (1707-1754)

(二)法国启蒙文学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主战场 法国启蒙文学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 主战斗精神

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
孟德斯鸠、伏尔泰是18世纪上半期启蒙
文学的代表作家
18世纪中期狄德罗、卢梭等以更激进的
姿态登上文坛,把法国启蒙文学推向
繁荣的顶峰
博马舍是最后一位启蒙作家
1.孟德斯鸠(1689-1775)
种种遭遇,极其广泛地描写了 18 世纪英国城
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在包罗万象的社会
画面中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与
虚伪,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可以

战胜邪恶获得美满的结局,而且可以影响他 人改造社会。
汤姆· 琼斯形象分析

是个心地善良、天性朴实的青年,对人诚恳、 豪爽侠义;

同时他又放浪不羁,容易感情冲动,行事草 率; 他是个洋溢着人性的、有血有肉的人

1、在世界观上:用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批判 宗教的唯心主义理论,揭穿“上帝创造世 界”、“王权神授”的欺骗性,从根本上否 定封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2、在意识形态领域:用理性原则批判封建主 义上层建筑。他们否定一切宗教的权威,反 对神权统治,把一切神权的东西抛进历史的 垃圾堆。

3、在组织群众上:提出“自由”、“平等”、 “博爱”的口号,号召人民群众向封建主义 进军,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莫里哀通过桃丽娜预示出人民群众在反封建 中的力量与作用)

18世纪英国文学分类

18世纪英国文学分类

18世纪英国文学分类
1. 小说:其中包括著名的作品如《傲慢与偏见》、《苔丝》、《艾玛》等。

2. 诗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3. 散文:主要包括评论文章、哲学、政治和宗教论著等。

4. 戏剧:其中代表作品有奥斯丁的《诺桑觉寺》、谢里登的《学校奶油》。

5. 游记:以詹姆斯·库克的《太平洋航行日记》最为著名。

6. 儿童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有路易萨·梅·阿尔科特的《小公主》和爱丽丝·福尔曼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7. 教科书:由于普及教育的需要,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批教科书,包括语法、词典、百科全书等。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摘要:一、18世纪文学的背景二、18世纪文学的特征1.现实主义倾向2.启蒙思想的传播3.文学形式的多样化4.文学批评的发展三、代表性作品和作家正文:18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启蒙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征。

首先,18世纪文学的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逐渐走向繁荣稳定,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推动了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种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使作家们关注现实生活,描绘社会风貌。

因此,现实主义倾向成为18世纪文学的一大特点。

其次,18世纪文学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理性、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这种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文学创作。

许多作品都传达了启蒙思想,如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

这些作品倡导理性思考,呼唤社会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18世纪文学呈现出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这一时期,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小说的兴起,成为了文学的主导形式。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18世纪社会风貌,成为文学的经典之作。

最后,18世纪文学批评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批评逐渐专业化,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如塞缪尔·约翰逊、莱辛等。

他们的批评理论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影响了后世文学批评的方向。

总之,18世纪文学以其现实主义倾向、启蒙思想的传播、文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文学批评的发展等特征,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全)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全)

“市民剧”或“正剧”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 剧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 级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 而又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 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 或“正剧”。
五、卢梭 (Rousseau , 1712-1778)
独特的政治观点和浪漫 气质。性格孤傲敏感,难与 人相处。晚年患有被迫害狂 症。 《论科学与艺术》 (1749)、《论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和基础》(1755)、 《社会契约论》(1762)、 《爱弥尔》(1762)、 《忏 悔录》 (1782、1789)。
(二)内涵
(1)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强调思想意识的力 量。用科学、文化和教育来改造社会、启迪人们的心灵, 破除宗教迷信,使人摆脱愚昧。 (2)政治上反对贵族阶级的特权,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 “理性的王国”而奋斗。
三、启蒙文学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 ; 2、民主性 ; 3、文学形式多样性 ; 4、真实性 ; 5、“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
法国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百 科全书》主编。 主张用市民剧代替古典主 义戏剧,创造了“正剧”体裁。 创作:《修女》(1760)、 《拉摩的侄儿》(1762)和《宿 命论者雅克》(1773) “狄德罗效应”或“狄德 罗统一” 。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 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 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 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 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的人士,在 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多少扫烟囱孩子的喊叫 震惊了每座熏黑的教堂 不幸兵士的长叹 化成鲜血流下了宫墙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 《忏悔录》,自我辩护词。对“我” 的赞颂,开启后代以个人为书写对象 的私文学。催人泪下,文笔优美。散 文经典。
➢ 卢梭对自然、情感、自我的颂扬,被 视为浪漫主义先驱。
三、英国文学
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 克伦威尔成为英格兰共和国的主人
1660年 查理二世复辟 天主教 1665年 伦敦瘟疫 1666年 伦敦大火 1685年 詹姆斯二世 天主教 1688年 光荣革命 威廉三世 新教 1701年 安妮女王 天主教 1714年 乔治一世 新教 此间辉格党、托利党几十年党争
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 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强调理性。 强调自然规律。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
平等。
4.代表作家
启蒙主义作家(哲理小说)家:伏尔泰、孟 德斯鸠、狄德罗、卢梭
勒萨日(1668-1747):《瘸腿魔鬼》,《吉 尔·布拉斯》
普莱伏(1697-1763):《曼侬·列斯戈》, 萨德(1740-1814):《美德的厄运》、《新
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1660-1731
原名 Daniel Foe 做过商人 1704年创办《法兰西与全欧
时事评论》;英国报刊始祖, 一生写了150种小册子,集编 辑、主笔、记者、撰稿人于一 身; 59岁写作第一部小说 在避债中去世
➢笛福作品
鲁滨逊漂流记, Robison Crusoe,1719
1.18世纪的英国
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 克伦威尔成为英格兰共和国的主人
1660年 查理二世复辟 天主教 1665年 伦敦瘟疫 1666年 伦敦大火 1685年 詹姆斯二世 天主教 1688年 光荣革命 威廉三世 新教 1701年 安妮女王 天主教 1714年 乔治一世 新教 此间辉格党、托利党几十年党争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01讲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概念1)是18世纪以法国为运动中心的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2)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英国文学(1)笛福: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了英国启蒙文学的这一取向。

(2)理查逊: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3)菲尔丁: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5)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成为“感伤主义”的代表。

(二)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老实人》是其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两部“正剧”(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3)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三)德国1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在“狂飙突进”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3)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海盗》、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2.席勒: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第二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选择1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女主人公:绿蒂5.《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二、《浮土德》选择浮士德一一靡非斯托(魔鬼)打赌:能否获得心灵满足赌注:浮士德的灵魂1.浮土德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2.浮土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二、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是18世纪文学的主流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自由、平等、 博爱) ——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 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从理论深度上 根本动摇了封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
(一)英国文学
英国的启蒙文学以现实 主义小说成就最高。 丹尼尔·笛福
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 家。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1660—1731)
《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1667—1745
(二)法国文学
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 家。
其文学创作是浪漫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对大自然的赞颂; 主观精神与对感觉的近乎夸张的描写。
“启蒙”一词意为启迪。要改造社会,就 要用“理性”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 去照亮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蒙昧无知。 “启蒙运动”由此得名。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理性崇拜”
提出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口号 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思想 运动。 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 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发展。
Western Literature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巴 黎 人 民 攻 占 巴 士 底 狱
1643-1727
一、18世纪文学的产生背景
18世纪,在文化领域,全欧范围内产生了一次重 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启蒙运动”。 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潮流和科学文化新成 就的鼓舞下,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除旧布 新的伟大的启蒙运动。
描写爱情悲剧的小说《新爱洛伊丝》(平民圣普乐和贵 族小姐朱丽)
小说的目的和魅力在于: 肯定了情感的重要性、歌颂大 自然之美。
(三)德国文学
图 为 歌 德 与 席 勒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席勒式”:
因为席勒在早期剧作《强盗》 《阴谋与爱情》等作品中竭力宣传 理性旳观念,使作品有些概念化旳 倾向,人物变成了时代精神旳单纯 传声筒,为了观念旳东西而忘记了 现实主义旳东西——在文学理论里 被称之为 “席勒式”旳毛病。
席勒 (1759--
1805)诗人、美学理 论家和剧作家。
代表作《阴谋与爱
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比较
❖ 共同点:暴露(坦露) ❖ 区别:
奥古斯丁:人是微不足道旳, 恶旳本质是 与生俱来旳。世上惟一配膜拜旳——上帝
卢梭:人旳本性是善良旳,人旳恶习是因为社会本 身存在旳弊病造成旳。人应该珍爱自己。
(名为忏悔,实为自我塑造。)
博马舍:
(1762--1799)18 世纪法国最著名 旳戏剧家和戏剧 理论家。代表作 “费加罗三部 曲”:《塞维乐 旳剪发师》《费 加罗旳婚礼》 《有罪旳母亲》。
《拉奥孔或论画与诗旳界线》《汉堡剧评》
《萨拉萨姆逊》《爱朱丽雅·迦洛蒂》
第二时期:狂飙突进时期
歌德:《少年维持旳烦恼》
第三时期:魏玛 “古典时期 ”
席勒 《强盗》 《阴谋与爱情》 “席勒式”
歌德把德国文学推向一种前所未有旳高峰.
《阴谋与爱情》插图
《阴谋与爱情》剧照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启蒙运动旳发展和 继续,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旳文学 运动。它因克林格尔旳剧本《狂飙突进》而 得名。特点:①强调文学旳民族性,要求发扬 文学旳民族风格。②反对封建束缚,要求个 性解放。③崇尚天才,拥护卢梭“返回自然” 旳标语。 “狂飙突进”运动对增进民族 意识旳觉醒起了推动作用。赫尔德尔是这一 运动旳理论家,青年时代旳歌德和席勒是这 一运动旳旗手。
“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灵车

18世纪文学概述

18世纪文学概述

《吉尔·布拉斯》



第一、二部:中下层生活——虚伪欺骗弱肉强 食、世态炎凉;吉尔·布拉斯——自然人,处 处碰壁,时时受气。 第三部:贵族社会生活——贪赃、受贿;吉 尔·布拉斯——社会人,青云直上。 第四部:回归田园的隐居生活——幸福快乐。 通过吉尔·布拉斯一生的遭遇揭露批判封建法 国的社会生活,表现自然人优于社会人的观点。 以普通人为主角,用日常语言写作,强调文学 劝人为善的教育启发作用,体现出启蒙文学的 特征。
(三)“百科全书派”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表现在 编纂《百科全书》上,主编为狄德罗和数学家 达朗贝。 《百科全书》,全名《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 全书》(1751~1772),共计32卷,编写 者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启蒙思想家 ,涉及了社 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了启蒙运动在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对封建的政治 制度、法律机构到宗教、文化、艺术,发动了 一次全面攻击。法国启蒙思想家因此被称为 “百科全书派”。
《鲁滨逊漂流记》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也奠定了 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 1、笛福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 通过他们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18世纪英国早 期资本主义丰繁的现实,表现强烈的海外殖民 扩张意识。 2、在荒岛上的28年间,鲁滨逊经历了人类从采 集、渔猎、畜牧到种植等生产发展过程,彻底 改变了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笛福歌颂这种劳 动活动,歌颂他对大自然的斗争。
(二)孟德斯 鸠 (1689— 1755), 法国作家。



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启蒙文学逐渐成为法国文 学主流。早期代表作家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1、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出生贵族, 位至国家高级大法官)。代表作《波斯人信札》 (1721),通过旅法波斯青年给家人和朋友的 160封书信,对法国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进 行全面评述。 是欧洲最早的书信体小说,为这类新型文学体裁 开辟了道路。 《论法的精神》: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汤姆•琼斯》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代 表作,具有流浪汉小说的风格, 描写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
儿苏菲亚的恋爱故事以及他的
旅行冒险,反映当时的社会生 活,批判以门第和金钱为条件 的婚姻观念。
斯威夫特
斯威夫特(Swift 1661— 1745)英国讽刺作家,代表 作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这是一部讽刺杰作, 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四次航海, 先后到小人国、大人国、飞 岛国、贤马国等地的历险, 影射讽刺英国政治、法律、 社会、党争和哲学。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
贵族小姐尤丽出身名门,温柔贤淑,恪守贵族的传统观 念。深爱着家庭教师圣· 普洛。普洛虽出身平民,但学 识渊博,人品高尚。他也爱尤丽。尤丽的父亲粗暴地把 女儿嫁给了贵族青年伏尔玛。普洛离开尤丽,去各地漂 流。几年过去了,普洛又回到了尤丽家。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 《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40余人,他们哲学观点不 同,宗教信仰不一。其中著名的有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孟德斯鸠、 伏尔泰、卢梭、比丰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 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 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 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 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 参考书,百科全书派冲破多次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1751~ 1772年共出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加补遗及索引7卷。它为法国大 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2.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封建主义的主权、神权、特权之所以能够在很长时间里占统治地 位,其重要的前提之一,便是人们的迷信与愚昧。破除迷信,批 判蒙昧主义,自然成了启蒙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它被称为 “启蒙”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理性学说有了科 学的依据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 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于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反 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73年,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最终酿成了一场震撼欧洲的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这场起义反映了农奴制这一成熟的国家机器对人民的压迫,使人民、也包括一些有进步思想的贵族开始清醒面对现实,文学不再拘于对君主帝王的歌功颂德,和对所谓开明政治的幻想,因此,除了出现以卡拉姆津为代表的感伤主义文学潮流外,还出现了一批逐渐摆脱古典主义、乃至感伤主义影响,将目光和笔触投向社会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俄罗斯当时文坛的景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已流露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端倪。俄国文学史上文学对社会的责任感、作家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感这一传统也可追溯于此。
感伤主义在俄国兴起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它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与古典主义迥异,它崇尚情感,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其主人公也非帝王和功臣,而是普通人,这是一种深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的潮流,它表现了人们对平等的理想,它在艺术技巧上重人物心理刻划,也为文学形象的个性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西方,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代表。尼?卡拉姆津(1766—1826)是俄国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 (1792)和中篇小说《可怜的丽莎》(1792)被人们视为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卡拉姆津的同时代,还有一批摆脱古典主义影响,在俄国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他们的创作可以说在实践上离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进了一步。这些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是杰尔查文(1743—1916)、冯维辛 (1744—1792)和拉季舍夫(1949—1802)。杰尔查文从叶长捷琳娜二世统治的歌颂者到农奴制社会的揭露者,他的代表作《费瓦察颂》(1782)、《致君王与法官》 (1787—1794)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对叶卡捷琳娜统治的讽刺和批判,特别是后者,作者借上帝之口教导人间的帝王君主,宣传除恶扬善的正义思想,深受后世贵族革命家的推崇。冯维辛的剧作《纨袴子弟》 (1782)以十八世纪下叶俄国外省地主庄园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贵族阶级中保守与先进两个阵营的激烈冲突,暴露了农奴制造成的恶果,在揭露农奴制的弊端方面,可谓俄国文学史上的先驱作品之一。拉季舍夫被史家称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他虽出身贵族,歌颂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但这位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却因他那部宣扬以暴力推翻农奴制的作品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而被叶卡捷琳娜二世视为“比普加乔夫更坏的暴徒”,以至被逮捕,流放,最终以自杀捍卫自己的尊严和理想。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是一部旅途见闻录,它采用了感伤主义文学中最常见的体裁,介绍了俄国最普通、也就最众多的农民的生活,贴近现实,因而也就越具有反农奴制的倾向,在艺术技巧上,作者采用了朴实的现实主义描写。这对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具有一定的影响。
康捷米尔 (1708—1744)是俄国第一个讽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讽刺、抨击保守势力,批判他们在彼得一世改革后复辟和倒退的倾向。他的诗篇《告理智,或致诽谤学术者》、《费拉列特和叶甫盖尼,或论堕落贵族的妒嫉与傲慢》在当时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罗蒙诺索夫 (1711—1765)是该时期又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他不仅在语言、文学上有伟大建树,而且在物理、化学、天文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办了如今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大学,他的《修辞学》(1748),《俄语语法》 (1755)、《论俄文格律书》(1735)等主要著作,不仅奠定了语言学、修辞学基础,而且以语言、语体的改革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与阿那克里翁的对话》、《攻克霍丁颂》、《伊丽莎白女皇登基日颂》、《彼得大帝》等诗篇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古典主义的佳作。
爱情的的思想,
不要再扰乱我的心智,
虽然我并未失去。
爱情中那股柔情;
但更能使我欢欣的
是英雄们的不朽的光荣。在他的另一首颂诗中,他曾充满信心地呼吁着祖国未来的年轻人:
啊,在你们的时代多么幸福!
如今应该振起精神,
用你们的勤奋证明,
第二节 罗蒙诺索夫
言及俄罗斯文学形成之初和俄国文学语言的确立,不能不提及十八世纪一位伟大的学者和教育家——罗蒙诺索夫。
பைடு நூலகம்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出身于濒临白海的阿尔罕格尔斯克省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过人,但由于出身农民家庭而被学校拒之门外。1730年,他来到莫斯科,隐瞒了自己的出身,考入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1736年,他以优异成绩被派往彼得堡科学院,稍后又被选派德国深造,学习自然科学技术,还曾求学于法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弟子沃尔夫,1741年学成回国,从此便终身任职于科学院。
彼得一世的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执政,使十八世纪的俄国从一个完全封闭和分裂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物质上比较富强、精神上逐步开放的完善的农奴制专制国家,随着国家的强大和国家机器的完备,各种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文化以及文学这个层面上,又相应产生了从对封建帝王歌功颂德到为普通人、乃至于社会底层人呐喊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俄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康捷米尔、罗蒙诺索夫、卡拉姆津、冯维辛和拉季舍夫等一系列杰出人物,无论是在诗歌、散文,还是在戏剧方面都出现了一批优秀之作,从这些作品中,不仅仅能看到西欧先进的启蒙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闪光,而且还反映出俄国作家与众不同的公民意识和反抗意识,这乃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独领风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一点看,十八世纪的俄罗斯文学的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十八世纪的最初三十年,俄国的文坛同动荡的社会相比,显得相对平稳。除延续一些旧的文学体裁外,新的文学体裁尚未成熟。大主教费奥方?普罗科波维奇 (1681—1736)的布道讲话《彼得大帝葬礼上的讲话》(1725)被认为是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一篇宗教色彩浓厚的政论文,这种文体在该时期受到如此重视,是与彼得一世宣传改革、呼吁变革的现实相适应的。除了费奥方?普罗科波维奇,当时还出现了波索什科夫(1652—1726)、塔齐舍夫(1686—1750)等有成就的政论家。在这个时期模仿西方文学作品的小说、诗歌也较多,但出色而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较少,大多是粗糙之作。
俄罗斯文学至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古典主义和后来的感伤主义文学兴起之后才有改观。
古典主义文学浪潮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这种文艺思潮拥护王权和崇高的理性,艺术上追求和谐、完美,提倡“三一律” (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情节)。古典主义由欧洲传入俄国时,法国已由古典主义极盛时期转入启蒙主义时期,所以,俄国的古典主义作品除具有歌颂开明君主、歌颂个人对国家利益的服从、艺术上严格遵守各种清规戒律 (体裁、文体等)外,还带有鲜明的启蒙主义思想倾向,即平等意识。巩固中央集权制,歌颂君主专制制度是当时俄国现实的需要,也是古典主义思潮得以传播的条件。它关于君主、国家的思想有利于俄国的统一,它对文学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要求,无疑促进了俄国文学在技巧上走向成熟与规范。在这个时期,俄国出现了康捷米尔、特列佳科夫斯基、苏马罗科夫、赫拉斯科夫、罗蒙诺索夫等杰出作家,其中,康捷米尔和罗蒙诺索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说
十八世纪,俄罗斯已脱离了中世纪的愚昧和落后,作为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进入欧洲大国的行列。在这个世纪,俄国的社会和经济逐步走向稳定与发展的道路,俄罗斯文学也从幼稚走向成熟,为十九世纪文学的灿烂景观提供了必要准备。
俄罗斯在十八世纪的发展与俄国进入该世纪后的第一位沙皇彼得一世 (1687—1721在位)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的改革不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俄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彼得一世登基后至十八世纪初,他先后进行了对土耳其和瑞典的战争,特别是持续二十余年、与瑞典所进行的北方之战,使俄罗斯夺得了涅瓦河口、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开了俄国通向欧洲的窗口,对俄国与欧洲各国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了对外征战、扩大沙俄帝国的版图,彼得一世对内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曾身体力行,去欧洲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回国后,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大力发展工商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君主制国家。他开办各种学校,选送贵族子弟去西欧留学,使教育突破了教会的垄断,他还创办了俄国第一份报纸 《新闻报》,在社会上推广欧洲时尚,法语、法国的时装和礼仪成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包装”。彼得一世的改革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引入,形成了西欧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上的第一次碰撞,它将欧洲先进的技术和一些进步的思想传入俄国,促使俄罗斯这个刚刚统一、停止征战的民族一改闭塞的生活方式,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西欧与斯拉夫两种文化倾向长期不息、彼此消长的论争也在这时开始,在这种交流与论争中,俄国的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文明水准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造就了一个物质上富强的国家,也造就了一个在文化层次上不断成熟的民族。
俄罗斯的大地能够,
诞生自己的柏拉图
和才思锐敏的牛顿……
这一系列充满爱国主义激情、歌颂君主英明、歌颂英雄业绩、歌颂理想追求的诗行,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因此罗蒙诺索夫又被后人称为俄国古典主义诗歌的“典范和立法人”,在使理想与现实距离缩短这一方面,他的诗歌确实在俄国诗歌、乃至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格之先。他被人们评价为“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发自内心深处的热情、感觉和追求”。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留学回国后,一直热心教育事业,在他的倡议下,莫斯科大学于1755年成立,他一生的活动,都与教育的启蒙宣传紧密相关。
在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发展上,罗蒙诺索夫也做出巨大的贡献,作为诗人,他是俄国十八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一个学者,他又是俄国诗歌语言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他用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实现了俄国文学史上一次大的进步。他的诗歌名篇中,有歌颂君主宣扬爱国主义的《与阿那克里翁的对话》,歌颂俄国对土耳其战争胜利的《攻克霍丁颂》(1739)、赞扬彼得改革的名作《彼得大帝》(未完成),以及《伊丽莎白女皇登基日颂》,除此,《夜思上天之伟大》(1748)和《晨思上天之伟大》(1751)也是他的代表诗作,后两首诗虽形式同于圣经中的赞美诗,但其中所表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却代表了他所持的进步立场和先进的世界观。《与阿那克里翁的对话》是他的纲领性作品,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念和他的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宣扬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他对希腊诗人阿那克里翁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