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祥瑞与图像_张从军

合集下载

画像石中的西王母

画像石中的西王母

The Image of Xiwangmu on Stone Relief 作者: 张从军[1]
作者机构: [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123-134页
主题词: 西王母;画像石;神灵信仰;原始宗教
摘要:西王母是战国秦汉时期最受崇拜的神明,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和描述.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石中,西王母也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神仙世界的首领.西王母最早出场于半人半兽的怪异世界,后来变成一位仙药制造神,在其身边聚集了专门制造长生不老仙药的玉兔、蟾蜍以及采集原料或传播仙药的青鸟等等.两汉时期的人们崇拜和信仰西王母,主要是为了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

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

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

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汉画像胡人图像是汉代文化艺术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历史、文化、艺术等角度对汉画像胡人图像进行深入探讨。

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胡人,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成为了汉画像中的重要形象。

胡人图像不仅展示了汉代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艺术、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汉画像胡人图像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胡人在汉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汉武帝派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胡人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他们将西方的珍宝、艺术等带入中原,同时也将中原的文化、科技等传播到西方。

胡人在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汉画像胡人图像展现了汉代文化的多元性。

胡人在汉代的文化交流中,将西方的文化元素带入中原,如胡旋舞、胡琴等。

这些元素在汉画像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为我们了解汉代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最后,从艺术角度来看,汉画像胡人图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汉画像中,胡人形象常常被刻画得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这些形象不仅展示了汉代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也表现了他们对异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总之,汉画像胡人图像是汉代文化交流与艺术展现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这些图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风格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的起源汉画像石装饰艺术起源于西汉时期,盛行于东汉。

它是汉代厚葬之风的表现之一,是汉代人对于死后继续生活的追求。

在徐州地区,汉画像石装饰艺术主要分布在徐州市区以及周边地区,其中以徐州汉墓最为集中。

二、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

汉代铜灯中的设计与时代性——青铜神秘色彩的剥离

汉代铜灯中的设计与时代性——青铜神秘色彩的剥离

Fashion Color人文钟家祺Zhong Jiaqi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School of Fine Art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Design and Times in Bronze Lamps of Han Dynasty——Peeling of the Mysterious Color of Bronze汉代铜灯中的设计与时代性——青铜神秘色彩的剥离摘 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其所留存的纷繁文化遗产中,青铜制品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渐转向日用品,而汉代铜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铜制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汉代造物思想背后的历史背景,结合铜灯的色彩、造型、纹样、工作原理等语义要素,来阐述汉代铜灯中所蕴含的设计与时代性的关系。

关键词:汉代铜灯;设计;时代性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Among its numerous cultural heritages, bronzeproducts can be said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ronzes gradually turned todaily necessities, and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pper daily necessities is the Han Dynasty copper lamp.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behind the creation thought of the Han Dynasty, combined with the semantic elements such as the shape, patter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bronze lamp,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sign and the times contained in the bronze lamp of the Han Dynasty.Keywords :Han Dynasty copper lamp;design;epochal火的发现与利用将人类从最初漫长的黑夜中“拯救”出来。

汉代东王公图像研究_札记

汉代东王公图像研究_札记

《汉代东王公图像研究》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汉代东王公图像概述 (6)1. 东王公的定义与来源 (7)2. 汉代东王公图像的流传与分布 (8)3. 东王公图像的主题与特征 (10)三、汉代东王公图像的造型特点 (11)1. 人物形象的塑造 (12)2. 背景环境的描绘 (13)3. 图像中的符号与隐喻 (14)四、汉代东王公图像的文化内涵 (15)1. 道教因素的影响 (17)2. 儒家思想的体现 (18)3. 多元文化的交融 (19)五、汉代东王公图像的审美价值 (20)1. 艺术风格的演变 (22)2. 视觉元素的运用 (23)3. 与其他文化图像的比较 (24)六、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成果总结 (26)2. 存在问题的反思 (27)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29)一、内容概要《汉代东王公图像研究》是一本关于汉代东王公形象的研究性著作,通过对大量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艺术作品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东王公在汉代社会中的地位、信仰和影响。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东王公的起源与传说、东王公形象的演变、东王公信仰的社会功能、东王公图像的艺术表现以及东王公形象的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东王公的起源与传说,通过对古籍、碑刻、画像石等文献资料的分析,揭示了东王公作为道教神祇的历史渊源。

对东王公的神话传说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其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部分则重点关注了东王公形象的演变,通过对汉代墓葬壁画、石刻、陶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分析,展示了东王公形象从早期的神秘莫测逐渐走向现实化、具体化的过程。

还对东王公形象与其他神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还原汉代社会的精神世界。

第三部分论述了东王公信仰的社会功能,通过对比汉代不同地区、阶层的东王公信仰现象,分析了东王公信仰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民间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研究》范文

《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研究》范文

《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这一时期,我们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现象——多凤凰祥瑞现象。

这种现象在汉朝的历史记载中屡见不鲜,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的探究,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

二、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的概述在汉朝的历史记载中,凤凰多次出现于宫廷、民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这种现象在汉朝的各个时期都有所体现,且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中均有所记录。

多凤凰祥瑞现象不仅在政治上为汉朝带来了吉祥的预兆,也在文化上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的文化内涵1. 神话传说的影响: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具有吉祥、美好、和谐等象征意义。

在汉朝时期,凤凰被赋予了更多神话传说的色彩,成为了人们心中祥瑞的象征。

2.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汉朝取得了主导地位,提倡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凤凰作为这些价值观的体现,成为了儒家思想在汉朝文化中的重要载体。

3. 艺术表现:在汉朝的艺术作品中,凤凰常被描绘为美丽的神鸟,其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成为了当时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四、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的历史价值1. 政治意义:在汉朝时期,多凤凰祥瑞现象被视为国家吉祥的预兆,对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谐、繁荣的向往。

2. 文化传承:多凤凰祥瑞现象是汉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社会影响:多凤凰祥瑞现象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汉朝多凤凰祥瑞现象是当时文化、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现象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吉祥的预兆,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汉代画像中羽人形象的文化溯源(摘录)

汉代画像中羽人形象的文化溯源(摘录)

汉代画像中羽人形象的文化溯源(摘录)汉代画像中羽人形象的文化溯源汉画像中羽人图像并不鲜见,在棺椁、祠堂、墓壁多有发现。

常常出现于房顶、天界,或立地而站,或腾空飞翔,常作牵龙戏凤状,多与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相杂在一起。

学者普遍认为,羽人形象在汉代画像中出现是和汉代道教盛行,求仙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的是汉代人渴望灵魂升天的思想。

因为有羽人图像的画像石,多半营造的是一个仙气充盈,人世间没有的祥瑞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汉代人所渴望进入的仙界,乃至于他们死后,也在墓室中营造这样一个灵魂的极好去处。

但是,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羽人形象究竟是否为汉代所特有,或这一形象的出现其文化的本源在哪里,就少有学者作专门有研究者认为汉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与西方神话有着一定的渊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就认为“象这样的画像(指羽人),特别是有翼的天使之出现显然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而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爱神受了变化之后的形象。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原因是完全和考古学联系在一起的,在世界宗教史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原始的宗教还是成熟的宗教,都相信各种各样的神灵。

这些神灵在超乎自然的神界与受时间、空间、因果律限制的尘界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使”。

天使生有翅膀,在神界与尘界自由飞翔,负责守护上帝的宝座。

在古希腊与古罗马人的神话观念中,天使参与创造宇宙,维持宇宙万物的生存,导引亡灵进入天界。

这种导引亡灵进入天界的观念完全是同汉代人的升仙观念是一致的。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在西方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它开创了一个与东方文明迥然不同的西方文明。

公元前146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希腊,又挥戈东征,把希腊文化带到了东方各国,并与当地文明相融合,希腊艺术的东渐所影响的地区有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后又直达印度,并且又经佛教的东传进入中国西部。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南部若羌县东北部的米兰遗址发现了一座塌毁的外方内圆的寺院遗址,在寺院入口的内壁上就残留着7身带有明显古希腊式风格的“有翼羽人”神像,在此之前的1902年—1904年,德国探险家阿帕特和冯·李柯也曾发现绘有有翼天使的壁画。

汉画像石中的祥瑞文化_燕燕燕

汉画像石中的祥瑞文化_燕燕燕

中国文物报/2011年/12月/9日/第006版文物汉画像石中的祥瑞文化燕燕燕祥瑞意识的产生非常久远。

祥瑞是一种预兆和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和企盼。

它和灾疫是一对孪生姊妹,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从古至今,远避灾疫邪恶,追求吉祥顺畅是人们的普遍心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概莫能外。

这种心理定势一旦形成,人们的想象力便会插上双翅,在思维的王国里恣意驰骋,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神秘怪异、象征祥瑞或者灾疫的意象。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狩猎、农耕,从事最为基本、最为朴实的生存活动。

大自然在滋养万物、孕育众生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无法抗拒的灾害,有许多现象是当时的人们本身无法控制和解释的,因此就产生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无奈和崇敬心理,并逐渐出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希望以人对自然的崇敬、信任而得到自然的庇护。

先民的思维方式已经蕴含了巫术崇拜的性质,原始自然崇拜的对象出自于世间常见的万物:山川、河流、大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甚至石头、树木和各种动物。

人们对自然崇拜的思维反映在各种祭祀活动中:祭天地神灵、祭日月星辰、祭谷、祭石、祭水火、祭各种动物等。

以自然景物为崇拜对象的形象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存环境中,如居住场所、生活器物、劳动工具、狩猎武器及衣服装饰等方面。

在人的身体装饰方面,许多原始人模仿动物形象,披皮饰尾、绘身纹面、穿鼻环耳等,也与他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隐含着原始的趋吉避害心理。

早在商周时代,就有凤凰的造型出现于殷商玉器上。

传说,当商纣王将亡、周文王将兴之时,人们用凤凰将临表示贤王要临世的美好愿望,“凤鸣岐山”的记载,便是这种传说的反映。

早期祥瑞题材的产生是一种民族心理的表现,与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哲学。

像某些云气纹样和鱼纹等的出现,与对大自然的颂赞有着密切关系。

祥禽瑞兽的出现,也是我们人民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的一种反映。

从博山炉看两汉时期星象与仙境追求

从博山炉看两汉时期星象与仙境追求

从博山炉看两汉时期星象与仙境追求作者:刘绅玲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8期摘要:似山之形的博山炉在西汉中期横空出世。

文章通过解构组成博山炉的祥瑞元素以及其他汉代建筑中的神秘色彩,可知星象构造与仙境模拟在两汉时期成为绝对主角。

合乎星象即表现为受命于天,以彰显皇权神圣性和正统性;仙境再现,以期羽化成仙。

这种追求是战国时期的神仙学说与两汉时期的图谶祥瑞引发的,表现为“炉镜即仙境”,即通过意象载体的预演一定会达到某种结果的迷信思想。

关键词:两汉时期;博山炉;仙境;星象;图谶祥瑞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一种器具,基本形制多是在一圆盘中间竖立承接炉身的直柄,炉身多呈半圆形,有炉盖,呈圆锥状,以镂空的手法雕刻表现出山峦、人物、鸟兽、草木、云气之状。

1 博山炉的名称与基本功能博山炉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刘歆《西京杂记》①。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汉代文献及博山炉铭文上均不见“博山炉”之名,而多以“熏炉”“熏”等名之。

西汉时期对香炉有文字记载的两件山峦香炉,一件铭文为“薰炉”,一件则为“卢”。

长沙汤家岭出土的两件香炉②,一件铭文为“薰炉”,另外一件为“张端君熏卢”。

两汉时期对于博山炉多是以其实用功能来命名,而后代博山炉之名基本依据其显著的形态。

博山炉的基本功能从汉代熏炉之名可见一斑。

在日常生活中,用博山炉熏香能起到焚香熏衣、除秽洁身的功用;博山炉燃烧时的熏香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祭祀、酬宾、朝堂议事等礼仪场合,博山炉起到了祭祀神佛、祈降祥瑞、彰显地位的作用。

③2 两汉时期博山炉的发展及使用人群关于两汉时期博山炉的发展,已有学者加以分析并总结④。

根据学术研究和出土的实物资料证明,博山炉约出现于西汉中期,多见于王室墓、各地诸侯王墓以及其他地位较高的社会上层贵族墓中。

此时的博山炉以规格较高的青铜器为主,常鎏金或鎏银,而陶质器物数量较少,处于次要地位。

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和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其中的典范。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下)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下)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下)
张从军
【期刊名称】《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二、西汉中期铜镜:光明的渲染rn西汉中期的典型铜镜是日光镜,典型纹样是文字,典型铭文内容是“见日之光”。

这种舍弃图形而单纯以文字装点铜镜的原因可能与丧葬观念有关,直接以文宁的形式显示铜镜的作川较之象征意义的图形更加通俗易懂。

这是将铜镜比拟为太阳的确定完善时期。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张从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5.2
【相关文献】
1.天水市博物馆藏Z0933清白连弧纹铜镜初探——“清白”铭文释读及“大定十年成纪黑洪字号□(花押)”题记考释 [J], 陈红波
2.战国铜镜纹样释读(上) [J], 张从军
3.战国铜镜纹样释读(下) [J], 张从军
4.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上) [J], 张从军
5.东汉铜镜纹样释读 [J], 张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祥瑞观念及其在汉画像中的表现

祥瑞观念及其在汉画像中的表现
中, 出现 了 “ 白麟 ” 字 , 二 这是 中国历史上 已知 的天命观凸现出来, “ 使 天”成为了有意志有情感的神 , 最早 的祥瑞记录[ 在 商周时代的钟 鼎及陶器纹饰 中 , 1 l 。 云 天与人之 间的关 系也就成 了神 秘的感应关 系—— 自然界 雷纹 、 龙凤纹 已不鲜见 , 汉武帝时期也 已经 出现 了被称 为 的各种异化都预示 着人类社 会的某种变化。 别是 当人君 特 “ 图” 图书 , 中附有 图像和解说性 文字[ 与此 同时 , 无道之时 , 瑞 的 书 2 】 , 上天会降灾异 来谴责和威慑 , 灾异来临 尚 如果 汉 画像 中的祥瑞 图案亦不胜枚举 。 不知 悔改 , 社会就会 出现伤败之事 。 祥瑞文化之所 以能在 中国这块 土地上生 根发芽 ,其 这种 “ 天人感应 ” 说又与主要 盛行于西汉晚期 和东汉 主要原 因是源 自 于原始人 民对祥瑞事物 的崇拜 与信仰 。 这 早期 的谶纬神学相 结合 , 形成一股神学 思潮 , 对于社会产 种 由信仰 而产生的文 化 , 在世界各地都是普 遍存在的 , 也 生 了深远影响 , 也使得祥瑞观念在社会各阶层 民众心 中根 就是 人们通常所说 的 “ 图腾文化 ” 图腾 ( t t 。 te o m)文化是 深蒂 固。 种社 会化的宗教信 仰 , 也是一种 集体无意识【 4 】 的表现 。 其 谶 ,大部分是 “ 诡为隐语 ,预决吉 凶”的宗教预言 , 实体 包括动物 , 植物 , 自然现象和其 他虚拟事物 。 反映 是某 些别有用心 的人或方术之士 为 了达到某种特 殊 目的 这 到祥瑞文化 中 , 我们也 可以找到对 应的事物 。动物类 有 而编 造的谎言 。 , 纬 主要倾 向把儒 家经典神秘化 , 是后世 羊、 、 、 鹿 虎 象等 , 植物 类有灵芝 、 嘉禾 、 连理枝 等 , 虚 儒生 为获取其学术 的神圣性而假借 孔孟之名 编造 的阐释 拟物 有龙凤 、 荬荚 、 鼎等 。 神 经典 义理之书 。 谶纬的思想 虽不尽 出 自儒学 , 但谶 纬的思 想趋 向却是融合战 国秦汉以来 的思 想成果来构 建适应郡 县制 帝国政治文化 需要的新儒学 。有关 灾异 、 、 【 7 祥瑞 三皇 有关祥瑞 的文 字和 图案到西 汉才逐渐繁 盛起 来 ,这 与 当时社 会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 背景 是密切相 关的 。 再 加之厚葬之风在汉代达到极致 , 才使得今 日的你我有机会 从大量 厚重凝练的汉 画像中发现很 多不失精美 的祥瑞 图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上)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上)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上)作者:张从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04期西汉铜镜图像就主题纹样而言,是两汉铜镜最为复杂也最为精美的,就设计理念而言,其基本表现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西汉早期是梦幻或创造的阶段;中期是图文并茂向单纯文字装饰转化的阶段;晚期则以博局为中心,让神灵主宰了铜镜世界的阶段。

对于铜镜主题的认识,西汉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是把铜镜由天的载体具象化为太阳,最后又扩展为以博局为中心的辟邪和神仙世界。

一、西汉早期铜镜:从天体到太阳西汉早期因为把铜镜认知为浑圆的天体,天是圆的,天上的图像是云气和龙凤等神禽异兽动物组成的,所以在铜镜纹样的选择上,就偏向实体的云气和想象中的神龙,其具体表现有以龙为主干的蟠螭纹、螭龙纹和蟠虺纹,也有数量极少的人物车马和鹿等动物图像。

在构图形式上,则分隔布局鲜明直观,将具体物象旋转分布在铜镜的四周,让画中的人物车马生活在浑天之中,给铜镜营造了一个天上世界的环境和氛围。

西安北郊红庙坡村出土的彩绘人物镜(图1西安彩绘铜镜摹本),按照构图隔断,四组人物分别为行走、狩猎、拜谒和车马出行,这和西汉晚期的画像石内容基本吻合。

在布局方面,全部人物和动物都左向旋转,这也与西汉晚期画像石的方向相一致。

据此,画面中的车马出行应该是回归,因为紧接着的人物就是迎归场面,一位佩剑者自左而右迎接来客,这又和长沙马王堆帛画迎候的形式完全一样。

由此推断,左向而来的人物应该是墓主及其随从。

第四组画像中,墓主已经高踞左侧上位,接受着晚辈或僚属们的拜谒了。

全部图像显示的主题应该与死者有关。

其中,车马是死者走向阴间的交通工具,拜谒图则是黄泉世界的使者代表“墓伯”或地下统治者欢迎死者的光临,狩猎和接受朝拜则是地下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

这也是两汉画像石永恒不变的主题。

设计这些生活题材的目的就是安慰死者,埋到地下后,不但不会寂寞,没有人照料,而且还会比生前的生活还舒适。

可能生前并没有车子可乘,但死后既有宝马香车,又有狩猎这样的贵族消遣享受,还有宾客拜谒。

美术作品欣赏作业1

美术作品欣赏作业1

武梁祠画像石
石祠面宽约二米,进深约 一· 五米,正面高约一· 二米,山 墙面高约一· 六米。左墙山尖下是 东王公,右墙山尖下是西王母, 并且有各种神异的怪兽及飞翔的 仙人围绕着他们。屋顶内面是各 种祥瑞的形象,如:神鼎、麒麟、 青龙、白虎、荚等。三面墙壁的 图像是连续的,上半分为两列, 下半左右两墙为两列而集中到后 墙的一整幅楼上楼下的宴饮场面。 第一层是古代帝王和列女。 第二层是孝子义士。第三层主要 的是刺客。第四层是死者的生前 生活,最后一段“县功曹迎处 士”,正是武梁自己的事迹。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 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 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 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 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 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 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 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 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 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 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 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 然。
画有日、月、星辰和象征日、月的金乌、玉兔、蟾蜍。日、 月之间有一人首蛇身形象,或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 女娲。此外还有阙门及守门人(帝阍)等。
人间部分
上层画一老年妇人,衣着华丽,手扶拐杖,步履蹒跚,而 显现出雍容华贵、仪态尊荣,应是死者墓主人肖像。老妇身 后有3个侍女,一字并列肃立,身前两个侍女举案跪迎,衬 托出老妇的特殊身份地位。下层 描绘厨房情景,有厨师及尊 罍之属。
地下部分:
画一身材肥短“巨人”,手托一板状物象征大地,名曰 禺强。全画从上到下,龙蛇蟠曲,将三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空隙间还补充画有鱼、龟、猛兽、飞禽及磬、璧、铎等形象。
作品思想
非衣所描绘的世界,充满着神话想象,反 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对宇宙的解释。在表 现手法上,构图充满匀称,以线描为基,敷 以浓重色彩,红白为基调,间以青蓝,璀璨 夺目。造型写实和夸张相结合,而又富有装 饰特色。

略谈汉代文物中的羊图像

略谈汉代文物中的羊图像

略谈汉代文物中的羊图像作者:张宏伟张宣逸李国新来源:《美与时代·上》2022年第08期摘要:汉代文物中有许多以羊为主题的图像。

这些图像既体现了时人的升仙思想、吉祥文化、孝悌观念,也反映了汉代发达的畜牧业。

对这些羊图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代羊图像;吉祥;祥瑞;约园;瑞羊一、约园中的“瑞羊”约园又名赵家花园,位于常州市区兴隆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占地约19亩。

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约园始建于明,最初为官府的养鹿苑。

清乾隆年间,成为中丞谢旻的别业,也称“谢园”。

道光年间,赵翼之孙赵起购得此园,即为赵家花园。

而后进行了修葺,在园内建成十二峰、二十四景,谦称“约乎成园”,遂名“约园”。

约园景观尤以奇石见长,最引人关注的是那只跪坐回首的“瑞羊”(如图1)。

这块“瑞羊”奇石,设计巧妙、栩栩如生,充分表达了时人的吉祥、纳福之意,更承载了华夏民族对高贵品德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羔羊由于行“跪乳之恩”,被视为“孝”的典范。

如《增广贤文》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又谯周《法训》曰:“羊有跪乳之礼,鸡有识时之候,雁有庠序之仪,人取法焉。

”《公羊传》何休亦云:“羔取其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

”郑氏《婚礼谒文赞》亦称赞羔羊:“群而不党,跪乳有敬,礼以为贽,吉事之宜。

”约园中的奇石恰似一只跪坐羔羊,回首而望、至孝温顺。

二、“羊图像”溯源在原始社会,羊是最早被人类饲养的六畜之一。

《周礼·膳夫》曰:“膳用六牲。

”郑玄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

”古人认为羊性情驯良、形态俊俏,是一种祥瑞动物,对其十分崇尚[1]。

我国历代文物中有许多“羊”形象。

在距今3000到10000多年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岩画上,就己经有了羊的身影[2],距今大约 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出现了陶塑羊的形象[3],马家窑文化陶器中则有独具特色的羊角型纹饰。

浅谈汉代墓葬绘画中的升仙思想

浅谈汉代墓葬绘画中的升仙思想

图1 人物龙凤图31.2cm×23.2cm 湖南博物院藏
图2 人物御龙图
37.5cm×28cm
湖南博物院藏
“第一类,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第二类,人首,鸟身鸟爪;第三类,鸟首人身,身出羽翼;第四类,人首兽身,身生羽翼。

”[10]而在这四类中,第一类在汉画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上文提到的在陕西西安南玉丰村出土的青铜羽人就属于第一类形象。

以下是羽人经常出现的场景:第一,翱翔于天,与雷公等诸神一同出现;第二,出没于仙境,与玉兔、蟾蜍等灵瑞一同陪侍在西王母或者东王公的周围;第三,在祥禽瑞兽中嬉戏舞蹈。

[10]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郝滩镇新莽时期墓葬壁画中出现了羽人向西王母敬献物品的形象。

在该画中,西王母端坐在画面左上方,两位仕女坐在左右,右侧仕女向前接过羽人进献的物品,一位羽人在左侧给西王母撑着华盖。

三、升仙途中的关键节点
伊利亚德认为,贯通宇宙的神圣突破点“是由一个‘开口’的象征所表现出来,透过这个开口,才使得一宇宙区域通往另一个区域成为可能(即从天上到地下、从地下到天上、从地下到底下世界)”[11]。

门或者阙的图像在汉画中是用来隔绝或者统一人与地的。

它既表示现世生活的终点,又表示来世生活的起点,生命的形式在此转换。

[12]在远古神话传说中,神可以在凡间来去自如,人也能成神。

王子今在《门祭与门神崇拜》中论述:“传说中天神境界的门户,就是所谓‘天门’。

‘天门’的神话是和对于‘天’的神。

中国古代祥瑞崇拜的文化诠释_李浩

中国古代祥瑞崇拜的文化诠释_李浩

DOI:10.13370/ki.fs.2008.02.019中国古代祥瑞崇拜的文化诠释李浩祥瑞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作为信仰崇拜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但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若干朝代,如杨晓红《宋代的祥瑞与灾异初探》、《论宋代的尚祥之风》1,对宋代的祥瑞崇拜进行了初步研究;李俊《初唐时期的祥瑞与雅颂文学》2涉及了唐代的祥瑞崇拜。

张从军《两汉祥瑞与图像》3则以画像石中的图像资料展开对两汉祥瑞崇拜的探讨。

对祥瑞崇拜进行文化解读是学者关注的又一个领域。

余治平《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4杨敏《白色动物精灵崇拜—中国古代白色祥瑞动物论》,5金霞《〈宋书・符瑞志〉历史价值初探》、《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视野中的祥瑞灾异》等6,都在一定层面上对祥瑞崇拜进行了政治文化的解读。

本文将要探讨的是政治文化与民众文化视野中对祥瑞的不同诠释,以及祥瑞崇拜是如何能够互通于这两种文化之间的。

一中国古代祥瑞种类繁多,乃是祥瑞崇拜不断发展的结果。

根据李发林先生的辑录,两汉画像石所见祥瑞共有36种,7对两汉以来祥瑞进行总结的《宋书・符瑞志》所载则有107种。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四”。

8说明唐代祥瑞已经发展为134种。

两宋时期,祥瑞灾异之说泛滥。

祥瑞更加丰富。

仅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崇和殿就有瑞物四百余种9。

根据历代史书的记载,可以列为祥瑞的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天文祥瑞。

古代天文学家把代表吉祥的星称为瑞星。

瑞星有四,一曰景星,167民俗研究2008.2二曰周伯星,三曰含誉,四曰格泽。

10代表吉祥的云被称为祥云。

祥云即五色云,若云非云,若烟非烟,五色纷缊,又称庆云、景云、卿云。

《汉书・天文志》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庆云,喜气也。

汉画像石中的执杖形象

汉画像石中的执杖形象

汉画像石中的执杖形象
张从军
【期刊名称】《设计艺术》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汉画像石和帛画中有一种图像是执杖.执杖人物一般有三类.一类是老人执杖.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中的老妇执杖(图1);一类是门吏执杖.如临沂庆云山西汉石椁画像(图2);一类是历史文化名人执杖,如石椁、祠堂中的老子、孔子等(图3)。

还有祖宗先人和神仙等。

这些图像的含义何在?本文拟以考古现象为线索.对其进行探讨。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张从军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临朐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汉、北朝画像石刻及东魏画像石棺 [J], 孙名昌
2.徐州汉画像石及汉俑中的舞蹈赏析 [J], 李枚
3.汉画像石中的执杖形象 [J], 张从军
4.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 [J], 东篱
5.《女史箴图》与山东地区汉画像石中女子持镜形象分析 [J], 孙焱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

试论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

试论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作者:张怡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3期[摘要]祥瑞是南阳汉画像石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题材。

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形的阴阳布局,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手法,气韵生动的线形表达及重“意”轻“象”的意象造型。

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艺术,可以使我们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也为传统祥瑞图形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共通、共融、共进”做出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美学特征[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33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南阳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写照。

其题材可谓是包罗万象,有生产劳作、历史典故、天文星象、远古神仙及避邪祥瑞。

其中以避邪祥瑞类题材最能反映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

在南阳数十座汉墓中出土的3000余件汉画像石中, 有五分之一是祥瑞题材。

“祥瑞”一词最早见于刘向的《新序•杂事》,这里的“祥瑞”是指“吉祥的征兆”[1]。

“祥瑞”是表达人们追求祥福康寿、趋吉避凶的一种心理。

祥瑞图形是以神仙人物,奇异的动植物及天象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吉祥物图形符号。

1.南阳汉画像石祥瑞图形的阴阳布局随着儒家谶纬思想的流行和汉人企盼天降祥瑞,趋吉避害的心理需求,大量祥瑞图形盛行于墓葬艺术中。

这种现象在官宦贵族乃至平民百姓的墓室中都普遍存在。

由于白天黑夜的交替变化,男女的结合维持人类生命的繁衍,中国传统生态哲学都以“阴”、“阳”两种元素来解释万事万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并认为阴阳的相克相胜和相辅相成是人类享受生活欢愉的重要基础。

承载着祥福康寿、趋吉避凶的祥瑞图形依照阴阳观大量的被安排在墓穴中。

自解放后,南阳地区发掘的汉画像石墓,其中有一半多是夫妻合葬双室墓。

如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的汉画像石墓,它由南北二主室构成,北主室墓顶石刻有白虎和一内栖三足乌的太阳图形。

《风俗通》有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2],而三足乌俗称太阳鸟,其原型应是乌鸦,乌鸦最早被视为吉祥鸟,它的形象与太阳紧密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迷恋和掀起祥瑞高潮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但君王们为了标榜统治的清明而大兴祥瑞,自己或暗示臣子们无中生有,制造祥瑞,而且在民间,也有视祥瑞为珍宝,将其图像刻画在死者的墓室之中的做法。

民间这样做是祈求死后仍能够生活在祥瑞的世界之中,享受着祥瑞级别的生活待遇。

按照前辈学者们的考据,祥瑞就是符瑞,也就是征兆,是预示。

不过这征兆显示的只是吉祥内容,而不是什么凶兆之类。

能够显示祥瑞征兆的是上天,是冥冥之中掌控着国家、王朝命运的神力。

如果做皇帝的杰出,有本事,老天爷就赏脸,就帮忙,一根禾苗长出两颗谷穗,天上降甘霖,地下冒醴泉,远方部族甘心朝贡,敌对国家不战而降,如此等等祥瑞都是对人间天子的肯定和鼓励。

一、画像石所见祥瑞图像汉画像石是汉代图像资料保存最多的载体,有关祥瑞图像主要表现在山东和苏北地区的汉画像石上。

其中,最典型的是山东嘉祥的武梁祠画像石,在该祠堂屋顶前后两坡上,不但刻画了23种祥瑞图像,而且每幅图像旁边还加刻了榜题,解释这些图像的名称和作用。

如“比翼鸟”的榜题是:“比翼鸟,王者德及高远则至”;“璧琉璃,王者不隐过则至”;“玉马,王者清明尊贤者则至”1。

这种内容和语法结构,和《宋书・符瑞志》的陈述完全一样,可见,武梁祠的祥瑞榜题,至少在东汉晚期已经成为定式,成为规范化的语言格式,在社会上流行两汉祥瑞与图像张从军图1武梁祠祥瑞画像及榜题111DOI:10.13370/ki.fs.2008.01.007民俗研究2008.1起来。

完整画面时期的武梁祠,刻画的祥瑞图像可能有很多,但到了清代晚期,因为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许多画像残泐严重,模糊不清,当阮元编写《山左金石志》的时候,其祥瑞内容就仅剩二十几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蒋英炬做武氏祠堂石刻建筑复原时,能够依稀可见的祥瑞图像只有23种,分别是蓂荚、黄龙、麒麟、神鼎、狼井、玉英、六足兽、白虎、银瓮、比目鱼、白鱼、比肩兽、比翼鸟、玄圭、璧琉璃、木连理、赤熊、玉马、金胜、泽马、白马、渠搜、白鹿等2。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这些祥瑞内容既有动物的如马、鹿、熊、鱼,也有植物的如蓂荚、连理树,还有器物的如璧、圭、胜,当然也少不了神异的黄龙、麒麟。

同样带有榜题的祥瑞画像在江苏、四川等地也有发现。

如江苏睢宁九女墩墓室中一块画像石上就刻有“九穗禾”的图像,旁边是神鼎、凤凰、九尾狐、麒麟、玉兔等,墓室后门门额的画像中则有麒麟、灵芝、嘉果、蓵蒲3。

邳州燕子埠墓门左侧画像中也有“麒麟”、“福德羊”、“玄武”等榜题注解。

四川简阳二号、三号石棺的榜题则有“白雉”、“离利”、“白虎”、“兹武”(玄武)“九”(鸠)等字样。

甘肃成县《李翕碑》榜题有“白鹿、嘉禾、木连理”以及“甘露降”、“承露人”,同时还有刻画祥瑞的原因:“君昔在黾池修肴旅之道,德治精通至黄龙白鹿之瑞,故图其像”。

在众多祥瑞题材中,为画像石所大量表现的是凤凰、龙、鹿之属。

根据李发林先生的辑录,画像石所见祥瑞共有36种4,而《宋书・符瑞志》所载则有107种5。

图2睢宁九女墩祥瑞画像图3邳州燕子埠祥瑞画像112图4简阳石棺画像榜题图5成县祥瑞画像榜题从两汉画像石所呈现的祥瑞形象看,这些祥瑞无不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如凤凰除了有一个漂亮的羽冠和尾巴外,其体形和公鸡、母鸡差不多。

济宁城南张画像石中的凤凰,几乎就是一只老母鸡,身边还围绕着一群小鸡。

按照汉代的认识,凤凰是雌雄一对,凤是雌性,凰为雄性。

凤的特征是矮冠、短尾、体肥,身边围绕着小凤凰;凰的特征则高冠、大羽、长尾,体躯健壮,如沂水韩家曲雌雄凤凰所见。

像城南张的凤凰在嘉祥武氏祠墓阕画像中也有发现。

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其形象特征实际上组合的是猛禽如兀鹫的咀、食蛇鹫的冠羽、鸡的身躯和孔雀或吐绶鸟的尾巴。

江苏铜山苗山一组风雨画像中的凤凰,就是一只孔雀。

在汉画像石中,凤凰所担当的职责主要有三:辟邪、育雏和祥瑞。

让凤凰和强龙猛虎一样,守护着死者的宅第,保佑着亡者的灵柩,成为辟邪的主要手段,是一般人的认识。

也许让凤凰担当图6任城城南张凤凰画像图7沂水韩家曲凤凰画像两汉祥瑞与图像113民俗研究2008.1图8铜山苗山孔雀画像辟邪有些不便,所以,汉人们又做了一番变通式的改造,让貌似凤凰的大鸟来看宅守户。

这就是“四神”之一的朱雀。

凤凰的另一职责是育雏,具体表现就是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凤凰。

创造这样的组合图像,目的则是以携带和哺育小凤凰的形象,暗示和教育后人不忘父辈的养育之恩,坚定不移地遵守孝道,延续家族的香火,光宗耀祖。

凤凰的第三种职责是祥瑞,但在画像石中这样的表现不是很多,仅铜山的凤凰是和风神雨师一起,调节着阴阳风雨,预示着五谷丰登,为当时的王朝歌功颂德。

因为凤凰是动物界实际不存在的物种,所以,两汉文献在解释凤凰的时候,也有以“大鸟”命名的。

这也可以从日语的称呼中寻找到支持,如大阪附近一个叫“凤”的地名发音就是“大鸟”。

和凤凰在民间的遭遇一样,龙在汉代的图像职责也是辟邪。

除了充当“四神”组合守卫墓室外,其主要表现形象往往是二龙相交,或尾巴纠合在一起,或身体纠合在一起,身体纠合的时候,还做出穿璧的样子,结成单个或连续的“结”。

二龙相交,和雌雄凤凰一样,是两汉阴阳和合观念的形象反映。

龙尾盘结成结,也是吉祥的表现形式,是龙作为祥瑞的典型图像反映。

仅次于龙凤的祥瑞形象是九尾狐。

九尾狐在画像中的表现也有多重意义,一是东方的象征,如和三足乌一起,蹲踞在太阳之中,成为识别太阳的符号。

二是西王母的使者,和青鸟一样为西王母传播仙药,其具体表现就是口衔穿成串的图9南阳交龙图10嘉祥九尾狐和三足乌114药丸,向人间散发,和传播仙药相关的工作还有帮助玉兔、蟾蜍们制造仙药。

三是辟邪,如嘉祥洪山村小祠堂画像中的九尾狐,就和三足乌一起,身佩长剑,护卫在西王母的身边。

麒麟是最大的祥瑞,也是早期四神的领军形象。

麒麟究竟什么样子?两汉文献多有描述,画像中的麒麟或似鹿,或像狮子。

江苏邳州燕子埠带有明确榜题标识的麒麟就是一头肥鹿。

这种把鹿当作麒麟的认识流传深远,直至明清时期依然存在,如鲁迅散文所述三味书屋中堂挂的画就是一头卧鹿,这里本来应该悬挂孔子的画像,学生们每天进入学堂应该冲着孔子行礼的,但三味书屋的师生们却冲着卧鹿行礼,卧鹿取代孔子,隐含的就是孔子自比麒麟的故事。

至于文献所罗列的甘露、醴泉等难于表现的内容,在汉画像石中比较罕见,倒是上述《李翕碑》中的祥瑞图像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清晰的佐证。

在这里,甘露图11临沂衔药九尾狐图12山亭制造仙药的九尾狐图13嘉祥担当辟邪的九尾狐图14邳州燕子埠麒麟榜题画像两汉祥瑞与图像115民俗研究2008.1降临图像是用一棵树和树下人物共同表现的,为了识读,画像旁边还加了“承露人”的榜题,说明这树是承接甘露的树,树边的人物,是承接甘露的人。

用人和树这样一个故事情节表现甘露祥瑞,构思十分朴素直观。

总而言之,画像表现的祥瑞图像因为是墓葬建筑装饰,其目的是保佑亡灵不受侵害,祈求死者在地下安息,往生神仙世界去过快乐的生活,所以,一些祥瑞的灵禽异兽也不得不背离其本来的职能,改换自己的任务,成为墓葬画像的附庸和配角。

这是民间对于祥瑞图像的实用主义的释读,也代表了两汉民间对于祥瑞的一般认识和看法。

二、文献所见祥瑞轨迹如果从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出现“黄龙”作为两汉祥瑞开始的话,那么到东汉灵帝为止,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祥瑞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一是西汉宣帝以朝廷诏书的形式肯定和发扬祥瑞的时期,二是王莽完全以实用主义的方式借助祥瑞为自己制造受命于天、粉饰太平的滥觞时期,三是东汉初年为响应谶纬迷信和开创儒家理想社会而歌舞升平时期,四是东汉安帝以后祥瑞弥漫全社会的混乱时期。

祥瑞不是两汉王朝的发明,所以当刘邦取代秦二世做了皇帝后,思想上和心理上并没有感觉不踏实或不应该,也没有刻意地去寻找神灵的庇护和保佑,他在组织臣子们讨论秦汉得失的时候,更相信的是人事方面的能力,相信的是机遇和把握机会的本事。

到了汉文帝继位,虽然也有诸多巧合,但也并没有把自己由诸侯王升任天子而当作有什么神灵护佑,只是在众多阴阳五行家们的窜叨下,在是否继续秦朝正朔方面有些犹豫,所以当传说在成纪发现了黄龙后,才同意了崇奉五行的臣子们的建议,将汉朝的德运和秦朝区别开来,以土克了水。

从此直到汉武帝在汾阴发现了一只古鼎,并改元元鼎年号,五十多年间,并没有再发生什么祥瑞的事件。

这说明,西汉初年的皇帝们并不怎么重视祥瑞,他们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安邦富国的时候十分自信。

他们所采取的“无为而治”国策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效,祥瑞和神明在汉初的影响微乎其微。

即使汉武帝以改元的方式肯定了祥瑞的作用,但在实际统治和生活之中,祥瑞依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

公元前73116两汉祥瑞与图像年,一个从民间找回的皇孙刘询成了汉宣帝后,祥瑞的地位才逐渐走上了政治的前台,被皇帝以诏令的形式认可,并让全国的臣民了解和知道了祥瑞的能量和好处,这就是可以得到减免赋税和徭役的奖励。

据《汉书・宣帝纪》所载15条有关祥瑞的表现,其中10条说到了凤凰,5条提到了神雀,另外则是甘露、醴泉、黄龙。

因为凤凰、神雀和甘露的降临,这位皇帝从公元前61年到去世的前49年,12年间,连续以祥瑞的名称改换了4个年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平均每4年要改一次元!只是当他改元黄龙不到一年的时候,就不得不撒手人寰,祥瑞并没有保住他的寿命。

汉宣帝所以如此迷信凤凰、甘露等祥瑞,是他相信,这些祥瑞可以帮助他证明自己血统的纯正,自己政治的清明。

因为,按照班固的观点,“符瑞所以来者?以为王者承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

故符瑞并臻。

”6而凤凰的出现就是做皇帝的“德至鸟兽”的表现,是天下太平的象征。

从汉高祖到汉昭帝,六代皇帝之中,前后继承,没有大的问题,但到了汉宣帝的时候,其出身发生了问题,那就是他的父亲是废太子,自己是被赶出皇宫的王孙,如果不是继承汉武帝大业的昭帝没有儿子,如果接班的昌邑王不是那么没有出息,汉宣帝可能会老死民间,永无出头之日。

基于这样的经历,汉宣帝所继承的皇位比较前任的皇帝们,就多少有些巧合,有些神明护佑的意思。

所以,当有的地方报告祥瑞出现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欢迎和支持,措施是以削减当地的赋税额度为表彰条件,感谢这些臣子们为他空虚和不安的心灵以神的慰藉。

这是汉宣帝对待祥瑞的态度,也是西汉中期皇帝推崇祥瑞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的人物是王莽,他是西汉晚期把祥瑞迷信推向极致的掌权者。

还在汉平帝的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就暗示益州主宰,“令塞外蛮夷献白雉”7,并以白雉祭奠宗庙,以显示自己安汉大功。

此后五年间,“麟凤龟龙,众祥之瑞,七百有余”8。

这么多的祥瑞并不是什么安定昌盛的象征,而是为王莽篡权所做的舆论准备,这个准备就是“君权神授”。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王莽除了让属下官员编造祥瑞信息外,还“诈为郡国造歌谣,送功德,凡三万言”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