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随着国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汉字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也变得愈发重要。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充分渗透汉字文化,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基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文化语文识字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地名、人名等,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构造,了解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汉字的由来和演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汉字文化,增强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二、注重故事性,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是具有丰富故事性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汉字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解和传承。
教师可以讲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背后的有趣故事,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的来历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古诗词或者经典故事,感受汉字的魅力和美丽,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文化。
三、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识字效果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识字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文化的故事、典故等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们通过拼音、造句等活动,真正地感受和掌握汉字文化。
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文化,从而提高识字效果。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汉字文化的深度汉字文化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程,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的演变和历史变迁进行深入探讨;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利用汉字的书法艺术进行创作和表现。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拓展汉字文化的深度。
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作者:范从林来源:《江西教育C》2016年第05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够记认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有2500个要会写,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还是有很重的分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而且还沿用至今的文字,这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将汉字文化和识字教学巧妙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提升学习效率。
一、巧妙拆字,理解蕴意贾国均先生最先提出了“字理”识字教学法,他认为在教授汉字的时候要利用汉字的构字结构作为理据,参考四书分类,将汉字的声旁和形旁拆分,让学生通过音、形联想到义,从而更好地学习。
汉字中有很多都是形声字,它们可以拆分成声旁和形旁,利用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共有66个合体字部首,笔者在教学的时候会将有相同部首的字合在一起让学生复习,同时还会给它们进行一定的分类。
如这当中有以人和人类的活动为语义的部首,如单人旁、提手旁、足字旁、走字旁等;还有以动物为语义的部首,如马字旁、虫字旁、牛字旁;以植物为语义的部首,如草字头、木字旁等;以自然现象为语义的部首,如日字旁、月字旁、山字旁等。
笔者在让学生复习汉字的时候会将这些部首拿出来,让学生回忆有什么字是这个部首的。
除了上述同一部首的形旁字合在一起外,笔者还会关注汉字的声旁,让学生给不同的声旁添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并且说说添加了不同的部首之后,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此时学生一起玩“造字游戏”,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如“每”,然后让学生依次为它添加部首,读出正确读音并造词,如“加木念个梅,梅花的梅”等。
通过归纳形旁部首或者给声旁添加形旁等小游戏可以让学生从汉字中找到规律,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汉字。
巧妙拆字,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让枯燥的识字变得如同猜字谜一样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故事,激活兴趣新课标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浅谈字理教学及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教学及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字理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汉字在语言交流中的基本特征和运用规律,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字理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字理教学及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一、字理教学的基本概念字理教学的概念是指通过教授汉字的结构组成、语音特征、意义及其历史演变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特征和运用规律,增强学生汉字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其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一、汉字拆分规则;二、汉字的构成规则和结构;三、汉字的音韵规律;四、汉字的意义和使用规律;五、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二、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和识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了字理知识后,可以更快速地识别汉字,提高识字速度。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汉字,及时发现汉字中的问题,快速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汉字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字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学生对字形音义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使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同时,了解汉字的结构、音韵规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和写字技巧,提高写字、作文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字理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通过学习汉字,还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等相关知识,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视野有着很大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思维能力字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汉字的拆分、组合、理解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掌握汉字的相关知识。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关于识字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
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
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一、忽视字理的教学误区当前的识字教学普遍忽视字理,其做法是用分析汉字结构、数一数笔画、机械抄写几遍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从而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纯工具性的符号,学生无法对汉字本身产生真正内在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害怕汉字。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曾经这样描述:“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根也知之甚少。
人们从小学到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字教学,却不加以解释。
然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每教一个字都要解释它的结构以及人们所知道的它的最初形式的情况。
他讲汉字的来龙去脉,使它们变得活生生的,很容易理解。
当时他本人作为世界最知名的汉语语言学家之一已有几十年,但是他对汉字的热爱仍然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以似乎永不枯竭的激情在黑板周围的粉尘中进行着汉字分析。
”[1]这确实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语文教师好好反思。
识字教学忽视字理的主要表现是:(一)重形轻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偏旁”或叫“字符”组合而成的,每一个偏旁,都有确立的形、音、义。
讲错了构件的形、音、义,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
例如,韭菜的“韭”,因为它上面有个非常的“非”,再加上学生是先学非,再学韭菜的韭,所以有的老师就让学生编顺口溜“不是一根而是一片”来记忆字形。
这种讲法看似有理而实在是无理可言。
其实韭菜的“韭”是模拟一把长在地面上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又如“喜”字,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个字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记忆字形,引导学生把它拆分成三个部分——十个豆子落入口中。
传统汉字文化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2020年7月·第19期(总第647期)领下提高学生的思考主动性。
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阅读主动性,才能全身心投入课堂。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指引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经过深入探究和质疑,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勇于质疑,而教师要充分肯定以及鼓励学生。
第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指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在思考中不断进行质疑,最终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古诗文知识。
第三,要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从质疑与设疑等方面着手,调动他们探究问题的自觉性以及求知欲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接着,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阅读活动,在问题的引领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综合素养。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阅读小组为单位,深入探讨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到讲台上展示探讨成果。
最后,教师利用科学的评价制度,由师生共同参与点评,对于解析优异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同时鼓励解析成绩不太理想的小组改进不足,提高水平,以此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阅读目的。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重视古诗文教学,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与主动性,培养古诗文阅读兴趣。
要重视古诗文的朗读,在多元的古诗文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当创设竞争性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1]龙涛.古诗文教学“美”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S1).[2]章淑军.浅谈古典诗词的鉴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8(02).[3]孟甜.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4]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2(10).[5]童蕾.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作者简介:陈作宏(1978-),男,甘肃临洮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数学教学与研究。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汉字文化进行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汉字文化的特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探究分析。
一、传统汉字文化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汉字文化的特点。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形体结构、书写方式和书法艺术。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汉字的发音、意义和形体之间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可以通过汉字的组合推测其含义和词义,这为汉字的识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表面记忆,忽视理解应用。
由于汉字数量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只注重单个字的识记,而忽视了字词的语境和应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是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识字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情感投入,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三是重视考试训练,轻视思维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程内容过多,学校往往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训练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发展。
针对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运用传统汉字文化来进行有效的改进和优化。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字词的内涵和历史。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字源,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和意义演变过程,从而深入理解字词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心”字的字形由人的心脏外形演变而来,表示了“内心”或“中心”的含义。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内涵。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汉字文化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汉字识字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汉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 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源远流长,是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传统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2. 传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3. 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习传统汉字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汉字是一种优美的艺术符号,在汉字的书写和识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韵味,增强审美情趣,培养热爱文字的情感。
1. 以汉字故事启发学生兴趣传统汉字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典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启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汉字,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如“日”字的由来、“风”字的寓意等,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渊源和内涵,激发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欲望。
2. 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识字兴趣传统汉字文化中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通过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从中认读一些有代表性的汉字,并结合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
3. 培养学生书法艺术的情感体验传统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学习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体验书法艺术,让他们亲身感受毛笔、宣纸等书法工具的魅力,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汉字,培养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汉字认读的兴趣。
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科学渗透
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科学渗透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
如教法单一且机械性较强、忽略文化传承等。
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惰性心理,对于识字写字教学本身的重要性含混不清,未能认识到这种反复练习的识字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影响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深度,难以准确把握各个汉字的差异性,导致识字写字效率大打折扣。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探究汉字机制,提高识字效率1.结合象形字内容,联系现实事物特征。
关于文字的记载中国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仓颉造字。
这也说明汉字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本身就是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特点的抽象,而直到现在仍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象形字和会意字。
这部分文字的主要特点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性将从生活中抽象出的文字重新还原到具体的事物当中,让二者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中的第三课《口耳目》为例,“口、耳、目”这三个字指的都是人体器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个字的特征与人体器官特征结合在一起,如嘴巴的照片对应口,耳朵的照片对应耳,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同学们,你们说咱们的嘴巴和口这个字长得像不像啊,外面的一圈是人的嘴唇,而里面之所以是空的是不是因为那里是人的口腔呢?”“咱们再看耳朵,仔细观察耳朵外部的轮廓,发现了吗?他们之间是不是长的很像呢”最后进行提问,“那大家告诉老师,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引申,教师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哪些字也是象形字,以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文字代表的意义与现实事物联系在一起,不只是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记忆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用关联性方式看待事物的眼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以观察和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字的记忆,使识字水平得到提升。
汉字学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9·1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是儿童识记汉字的最佳时期,而认识汉字又是开发儿童智能的有效手段。
然而,当前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与字词运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文章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运用汉字学,培养学习兴趣,了解汉字构字特点,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关键词汉字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教学效果汉字学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潘春珠(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东山363400)“识字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对汉字正确的感知和认识,促使学生对汉字的构造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喜欢上识字和写字。
”[1]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运用汉字学能够更好地突出汉字的特点,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但是一些教师的做法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手段与方法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汉字学提高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效果,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目的性。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
但是,有些教师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目的定位于记忆、抄写,“在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之后,教师立即将带有拼音的字词呈现在PPT 上,请学生读,去掉拼音后再要求齐读”[2]成为识字教学的“保留曲目”。
在指导书写时,面对小学生常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有些教师没有在具体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纠错,只想通过让学生“多写几遍”来减少书写错误。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错误率没有减少,学生的写字兴趣却下降了。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通过识字写字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追求就找不到落脚点。
2.针对性不强。
提高识字写字效果,需要有效关注学情。
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 . p r n fC ie e T n s a e c esColg , a g h n0 3 0 , ia 1De at t h n s , a g h nT a h r l e T n s a 6 0 0 Chn ; me o e 2 Xih aLo rmay S h o , a g h n 0 3 0 , ia . n u uP i r c o lT n s a 6 0 0 Chn )
中图 分 类 号 : H1 1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152 1)30 4 .3 0 99 1(0 00 —190
TheApplc to ft ia in o heChi s ne e Cha ac e s The r n Te c i r tr ’ o y i a h ng Chi s ne eCha a t r r ce s
( . 山 师 范 学 院 中文 系 ,河 北 唐 山 1 唐 0 3 0 ;2唐 山新 华 楼 小 学 ,河 北 唐 山 600 . 030 ) 6 00
摘
要:运用汉字学理论分析探讨 了古代 识字教 学的可借鉴 之处,同时根 据现代 汉语、汉字特点,对 当前 识
字教学 问题进行 了研究和探 索,并提 出具体 的方案 和措施 。 关键词: 汉字学理论;识字教学
学理 论主干是 “ 书” 六 书”是对汉 字结构规律的分类归 六 。“
纳 ,也 是 古 代 识 字 教 学 的重 要 内容 。
汉字理据 的分析 ,重视汉字构 形学理论 的传授或渗透 。 ( )字用 学与古代 识字课本 二
根据考 古文献研 究,在汉字系统形成 的殷商时期 ,习字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融入汉字文化,将汉字文化融入语文识字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注重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授课时,应告诉学生有关汉字、成语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耳目一新”一词出自明代唐寅的《贺新郎登楼》,指看到新的事物,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新鲜感。
又如,“知法犯法”一词来源于《左传》的“知治而不仁,长于犯法”。
教师可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二、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小学生是处于视野开阔、好奇心强烈、学习能力强的阶段,是将所接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的好年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例如将“马马虎虎”这个成语与孩子们的匆忙背包做联系,从而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的意思。
“马马虎虎”意思是马等、虎似,形容做事粗心大意,不细心,做事不认真,教师可以借泛生活实例让小学生体验和理解成语的内涵。
三、开展有趣的语言游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例如成语接龙、字谜、填字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提高孩子们的汉字文化素养。
例如,在成语接龙游戏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把成语一环接一个,通过这些游戏,需要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通过课件辅助教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导课件,例如互动课堂、动画故事等,通过多方式展示与学生展开互动,可以使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汉字文化。
课件多媒体质量、教学资源的整合,更能让小学生从多种角度接受知识,使汉字文化的渗透更加深入。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当前的识字教学,可谓流派纷呈、方法各异,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受到“汉字落后论”、“拉丁字母万能论”的影响,对汉字科学研究的投入是很不够的,师范学校《语基》教材中有关文字学的知识非常苟简,因而,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般来说其文字学基础仍是比较薄弱的,在教学中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多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
如“大”字,只要学生能说出一横一撇一捺,有三画;“男”字只要能说出是上下结构,老师即夸赞其“顶呱呱”。
诚然,在学生初识笔画和结构阶段,这样的教学也是必要的,但在此之后仍千字一律地、毫不讲“理”(构字原理)地机械教学和机械识记,其结果当然就会是生字回生率高、书写错别字多。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把上述两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一)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那幺,像“大”、“男”等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
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其“质”是根本不同的。
识字要以感知觉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
机械记忆容易遗忘,意义识记则印象深刻。
因此,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
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说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
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一代名师徐特立身为人师时,仍苦读《说文》,常一边行走一边于掌心书写篆文,默记字理。
由于汉字楷化和简化等原因,部分字的形义已有所变化,教学这些字时,当然不能“强词夺理”,是可以按笔画或结构部件识记的。
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以苏教版为例
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以苏教版为例
1. 汉字教学的分步骤顺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汉字教学分阶段进行,采用“先听、先读、再写”的顺序进行。
首先,学生先通过老师的示范等方式了解某个汉字的笔画、读音和基本义项;接着,老师会让学生跟读、朗读这个汉字;最后,学生进行书写这个汉字。
2. 以例会证
苏教版不仅注重学生对整个汉字的学习,还会注重对一些生僻字、多音字、近义词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拯救”这个词时,苏教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救”的内涵来加深他们对这个词的印象。
3. 培养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教材,以培养小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鹅”的时候,苏教版把“鹅”与小鹅的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听、读、画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字。
4. 建立学生的汉字记忆规律
苏教版还注重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某些规律进行汉字记忆。
例如,教学“四”字时,老师会与学生讨论“四”的寓意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意义和性质。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汉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其文化内涵和意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和记忆规律。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独特的符号体系,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渗透汉字文化,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和美感。
下面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一些策略。
借助故事和典故来识字。
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融入到识字教学中。
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讲述“子曰”、“四书五经”等典故,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庄重和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在教授汉字的注重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通过教学视频、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汉字的构造中,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汉字的构成原理。
利用汉字文化中的诗词和歇后语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教学中引入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歇后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象征,从而对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通过绘画和书法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知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绘画和书法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汉字的理解,从而深入体验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来感受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举办展览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汉字文化遗址的地方,例如故宫、千古佛塔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通过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能够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且能够对汉字的形成、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
《说文解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
《说文解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汉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是他们接受语文知识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固化等原因,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着学生识字效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将《说文解字》中对于汉字解读特别是在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中,作为传统识字教学之外的辅助教学形式的补充,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传统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说文解字》应用于识字教学,即强调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汉字结构、造字规律、讲解含义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融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研究旨在运用《说文解字》中的字形、字音、字义等内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研究选取了山东省莱州市A小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对该校的识字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个案学校A小学在识字教学上存在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识字效率较低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说文解字》说解字形、释音方式、释义方式等层面讨论了《说文解字》应用于识字课堂教学的理论切合性。
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分析了《说文解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中应用的理论框架。
最后通过行动研究,参与教学实践,总结出应重视教师队伍的激励与培训、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识字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识字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等建议。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从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特点、实践意义、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探讨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字理识字教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该教学法指导学生的识字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字理识字教学法,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一种以字形结构和构成为基础,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认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法。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声字理论:形声字是汉字中的一类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理论认为,形旁和声旁的搭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识字和记忆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二、字形规律:字理识字教学法注重教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规律性,帮助他们从字形上理解和分析汉字的构成,从而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字形分析法:通过对每个汉字的字形、部首、笔画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和特点,进而提升他们的字识能力和记忆力。
四、认知心理学理论:字理识字教学法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注重通过刺激学生的感觉和思维,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的指导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认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对字理识字教学法理论基础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工作。
2.2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教学特点1. 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字形字音字意的知识体系,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和逻辑。
2. 注重启发和探究: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从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字形字音字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六书”指的是汉字的构成方式,包括: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构成方式
进行灵活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象形、指事和会意字,提高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
这些
字的构成方式较为清晰明了,容易联想和记忆。
可以将这些字作为
识字教学的切入点,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字形来掌握字义。
2. 利用形声字,提高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
形声字由声旁和义
旁组成,声旁常常具有音素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
可以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使学生对形声字有更深的记忆印象。
3. 利用转注和假借字,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
教授一些转注和假借字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
过程,进一步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汉字分解、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和记忆汉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六书”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汉字的属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研究,汉字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的商朝晚期。
汉字最初是以象形符号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描绘事物形态、特点和性质等来表示意思,如“日”字表示太阳,象征一天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形音兼备的表意文字,同时还有一些会意、形声和转注等字形文字。
二、汉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传统汉字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意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1. 高考考点小学时期就要通过学习汉字,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汉字作为考查重点之一。
通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为学生未来的高考复习提供帮助。
2. 诗词赏析传统汉字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学习汉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字词含义,如《长恨歌》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可以通过解读“飞流”、“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字词,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内涵。
3. 成语故事汉字与成语的联系也不可忽视。
学生通过学习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内涵,不仅可以拓展词汇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修养。
学习“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解读“百闻”和“一见”这两个字,理解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运用传统汉字文化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运用传统汉字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组织字词故事比赛通过组织字词故事比赛,可以让学生通过组织故事来解读字词的意义,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2. 艺术创作与汉字教学相结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诗、绘画等,结合传统汉字文化,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汉字之美。
3. 字词拓展活动通过举办字词拓展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拓展字词,扩大词汇量。
浅析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21浅析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文/罗莹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文章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探究汉字机制,提高识字效率;利用字理知识,规范汉字的运用和书写;结合汉字文化,培养思维能力;挖掘汉字底蕴,提升精神修养。
通过分析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语文素养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汉字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密码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学习汉字的兴趣。
字是一种含义、一个道理、一个故事,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的所思所想,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中国汉字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追根溯源,激发兴趣汉字的发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认知和体验。
很多的象形字、会意字,通过了解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一年级课文《口耳目》和《日月明》的编排,就是让学生通过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象形字“象、燕、鼠、龟”等字时,教师同样可以先出示古文字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想象字和物之间的具体联系,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够点燃学生发现的热情。
在教学《日月明》后,教师可拓展其他的会意字,如掰、拿、灾、灭、休、晶等,引导学生试着编一首儿歌。
当学生主动地观察这些有趣的造字形态时,汉字不再只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变得可爱而灵动。
通过观察、发现和想象,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每一个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紧密联系。
部编版教材特別注重采用偏旁识字法识字,如课文《四个太阳》要求学生认识“颜”字及页字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月 Vol. 32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0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8BYY011) 收稿日期:2009-10-14作者简介:张素凤(1966-),女,河北唐山人,博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汉字学与汉字文化。
-149-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张素凤1,郑艳玲2(1.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新华楼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运用汉字学理论分析探讨了古代识字教学的可借鉴之处,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汉字特点,对当前识字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汉字学理论;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H 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3-0149-03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heory in TeachingChinese CharactersZHANG Su-feng 1, ZHENG Yan-ling 2(1.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2. Xinhua Lou Primary School,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It draws lessons from ancient ways of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robes modern ways of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trait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ways and stepsKey words: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heory; teach the Chinese Characters李运富先生认为汉字本体研究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字形、字构和字用,字形学、字构学和字用学是汉字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学科。
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
识字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不但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规律,更要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
拟从古代识字教学和现代识字教学两个层面谈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汉字学理论在古代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一)字构学与古代识字教学法字构学也叫汉字构形学,其研究内容是“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1,p10]。
传统的汉字构形学理论主干是“六书”。
“六书”是对汉字结构规律的分类归纳,也是古代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考古文献研究,在汉字系统形成的殷商时期,习字学书就已经成为当时教育的重要内容。
郭沫若的《殷墟粹编》1 465~1 479片,收有刻写六甲表的内容,他在《序言》中指出,这是商人教子弟刻写文字的记录。
张政烺通过对各代文物的比较考证,肯定了郭说。
这说明,商代已有教学习字的“书学”,只是当时的文字主要掌握在巫史手里,汉字教学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
当时的识字教学方法,由于没有文献记载,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汉字是据义构形的表意文字,汉字初形都是有理据、可解释的。
因此可推测,当时的识字教学内容应该包含字形理据分析。
西周时期,汉字教学已经被正式列入学制。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显然,西周时期已把概括汉字结构规律的“六书”作为儿童识字教育的内容,说明当时的识字教学已经非常重视汉字理据的分析,重视汉字构形学理论的传授或渗透。
(二)字用学与古代识字课本字用学,也叫汉字功用学或汉字语用学,主要是从符号功能的角度,研究汉字是怎样记录汉语的。
汉字使用频率的统计是字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周有光曾对现代汉字字频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抽象出了“汉字出现频率不平第32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月-150-衡规律,也叫汉字效用递减率”[2,p156]。
这个规律可表述为:最高频的1 000字,覆盖率大约是90%;以后每增加1 000字,大约提高覆盖率1/10。
此外,对社会常用字种字量的统计也是字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的《史籀篇》,秦代有李斯等人编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西汉初期,闾里书师把这三本书合并为《仓颉篇》;随后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李长的《滂喜篇》、史游的《急就篇》、扬雄的《训纂篇》等,直至许慎的《说文解字》。
魏晋以后,直到宋代,楷书成为社会通用字体,陆续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楷书识字课本。
最有影响的有:南朝梁周嗣成奉敕编成的《千字文》,宋王应麟等编的《三字经》,宋佚名编的《百家姓》,后被合称为“三、百、千”。
根据现存的古代童蒙识字课本,可以看出这些识字课本在选字收字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选录常用字。
以高频用字为首先识字对象,可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识字效率和阅读能力,符合汉字效用递减率,具有科学性。
第二,收字数量科学适用。
汉字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数量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增加着。
但是,汉字总数虽然增加,社会常用字种和字量却是基本稳定的。
从《仓颉篇》到“三、百、千”,每部课本的收字量约在1 000~2 000左右,同时并用的成套识字课本的总字数约在3 000~4 000左右。
根据当代汉字字频统计和社会常用字的研究成果,2 000~4 000字几乎是中国历代社会常用字的恒量。
我国历代字书的收字量,与当代人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统计出的结果若合符节,充分体现了古代字书在选字数量上的科学性。
第三,各种字书在字种排列上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顺序。
从《史籀篇》到《三字经》或四字一句,或三字一句,都是通篇押韵,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使汉字形体通过语境与其意义、用法紧密结合。
虽然古代还没有系统的字构学和字用学,但古人在识字教学方法和识字课本的编写上,早已注意到汉字构形规律和使用频率问题。
这与识字课本的编纂者大都是有极高汉字学素养的国家重臣或主管文化的官员不无关系,历代统治者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二、汉字学理论与现代识字教学法的探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必然导致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发生变化。
由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词为主;二是意义内容上,有新词的增加,旧词的消失,以及词语意义扩大、缩小、转移等变化。
词汇的这些变化使相应汉字的使用频率有所改变,从而使常用汉字发生变化。
同时,汉字形体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字理据隐含,有的字理据重构,还有的字彻底丧失了理据。
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现代识字教学必须在字种字量的选择和汉字理据的说解方面作出适当调整。
(一)字构学与字理教学要做到汉字教学的科学化,首先必须懂得汉字构形规律,从而使教学速度和质量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不违背汉字构形规律的原则基础上,汉字教学方法应当多元化,在不同的识字阶段,针对不同属性的汉字,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来教。
1. 汉字表意属性与初期独体字的教学方法万事开头难,先教哪些字来突破“零”,用什么方法教,是识字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认为,选择和确定第一批识字对象,不仅要根据识字儿童的心理特点,还要根据汉字本身的属性和特点,要使第一批字既比较容易被儿童掌握,又有较高的构字频度,有效地带动以后的学习。
汉字的基础构件都是据义构形的。
这些基础构件独立构成的字,不仅结构简单,意义明确,而且使用频率都比较高,因此,可以把这些基础汉字作为第一批识字对象。
如:“一”“日”“月”“人”“大”“小”“子”“女”“虫”“鱼”“牛”“羊”“木”“米”“禾”“刀”“工”“山”“水”“火”“石”“土”“田”“立”“衣”“心”“口”“手”“耳”“目”“足”“羽”等独体字,结构简单,在甲骨卜辞中就十分常用,基本意义古今一致,容易为儿童理解,且有较高的构字频度和构词能力,有利于带动第二阶段的教学。
一般认为,掌握一个汉字必须全面掌握它的形音义。
以上这些语词,6-7岁儿童口语中已经会说,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握了这些词的音与义。
如何使学生把这些字形与所记录的语词对应起来,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读写帮助记忆。
我们认为,如果加强字形构意讲解,使学生理解字形的构意,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字形与所记录的语词联系起来,而且有利于第二阶段的识字教学。
因此,初级识字课本中,与规范楷书字形相配合的,不仅要包括实物图片,还要包括象形初文。
如“一”“日”“月”“人”“大”“小”“子”“女”的甲骨文字形“”“”“”“”“”“”“”“”图像性很强,如果把这些象形初文与图片一起作为楷书字体的参照,不仅符合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增强识字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形与实物及相应语词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汉字的形音义。
2. 汉字构形规律与合体字的教学方法汉字是一个自足的网络系统,它以独体字为主要的基础构件,通过平面或层级组装,构成不同的汉字形体。
掌握独体字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由基础构件组成的合体字。
按照功能的不同,汉字构件可以分为象形构件、表义构件、示音构件、标志构件和记号构件。
现代汉字由于形体演变,已很少有象形构件,而记号构件与整字音义没有任何联系,标张素凤,等: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151-志构件与整字的联系也比较抽象,因此,这里主要谈一谈如何对合体字中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进行分析说解。
在讲解合体汉字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讲解合体字,首先要将其构件讲对。
如:“慕”“恭”两字,学生很容易将下边的构件写成“小”,如果教师将该构件为“心”的变形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别是“从心莫声”和“从心共声”的形声字,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字形,而且对这些词义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帮助。
再如:“福”和“袖”的左半部形体十分相近,学生非常容易弄混写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这两个构件分别为“示”和“衣”的变形,而“示”旁和“衣”具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即“示”表示与“祭祀鬼神”相关的意义,“衣”表示与“衣服”相关的意义,学生就会明白汉字结构的“所以然”,从而不会再将“示”旁和“衣”旁弄混写错。
(2)讲解汉字必须以构件在构字过程中的实际功能为依据。
例如:“饿”字中的“我”是示音构件,没有表意功能。
但有些人把“饿”讲成“我要吃(饣),因为我饿了”,把“我”曲解为表义构件,这样就会造成一种误导,将学生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