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共12页文档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赵红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3期【摘要】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口服渗透泵制剂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阐述了渗透泵制剂的释药机制,并概述了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为渗透泵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一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对渗透泵制剂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渗透泵;初级渗透泵;多室渗透泵;微孔渗透泵随着给药系统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新型药用辅料的不断涌现,缓控释制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oral osmotic pump tablets)因其平稳的释药速度及独特的释药方式成为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
渗透泵制剂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具有零级释药特征,可降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使因血药浓度波动而产生的毒副作用降低。
渗透泵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作用时间明显延长(通常为12~24h),可减少病人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同时,渗透泵制剂的释药速率受人体生理环境因素(如胃肠道pH、胃肠道蠕动等)的影响较小,因此个体差异较小,体内外相关性良好,可用体外释药参数预测体内释药情况。
此外,渗透泵制剂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已有若干产品上市。
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的种类及释放机理作以综述。
1 渗透泵制剂的结构及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制剂按照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初级渗透泵(elementary osmotic pump)、多室渗透泵(multichamber osmotic pump)及微孔渗透泵(microporous osmotic pump)。
初级渗透泵一般用于易溶性药物,由片芯和包衣膜两部分组成,片芯是由药物和渗透活性物质组成,包衣膜多是由醋酸纤维素或乙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半透膜,半透膜上通常用激光或其他机械力打一小孔作为药物的输出通道。
当渗透泵制剂进入体内后,片芯中的渗透活性物在水性环境中吸水后产生高渗透压,药物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释放。
岩白菜素渗透泵片释药机理研究
关 键 词 : 白菜素 ; 渗透 泵片 ; 释 药机理 岩
表 3 护肝 宝 对 急 性 肝 损 伤 大 鼠肝 血 流量 和 I G肝 清 除 率 的 影 响 ( C i±s )
m1-h~ ・k g—
岩 白菜 素 渗 透 泵 片 释 药 机 理 研 究
吴 敏 , 周朝森 高秀蓉 苏 青 , ,
6 0 8 ; . 都 中医药 大 学药学 院 , 10 12成 四川 成都 6 13 ) 17 0 ( . 都 医学 院 ・ 学 院 , 1成 药 四川 成 都
摘要 : 目的 考察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单室单层渗透泵片的释药机理。方法 单因素考察岩白菜素渗透泵片的释药机理。
结果 衣膜 内外渗透压差及衣膜性质是岩 白菜素渗透泵 片的主要释 药机制 。结 论 通过 调节 衣膜 内外渗透 压差和 衣膜性 能可有效控制岩 白菜素渗透 泵片体 外释 药行 为。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1 O 2 O4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V L.1N . S 0
时珍 国医国药 2 1 0 0年第 2 2卷第 4期
善 微 循 环 障碍 、 变 血 液 流 变 、 凝 血 、 炎 、 缺氧 、 高 免 疫 功 改 抗 抗 耐 提 能 、 肿瘤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 ; 抗 临床 研 究 表 明 , 参 对 急 慢 性 肝 丹 病 确 有 疗 效 , 有 良好 的 护 肝 降 酶 , 缩 肝 脾 , 善 血 清 蛋 白含 具 软 改 分 组 肝 血 流 量 IG肝 清 除率 C 量 , 高 免 疫 功 能 , 进 纤 维 吸收 , 慢 性 肝 炎 转 化 为 肝 硬 化 起 延 提 促 对 缓与 阻断作用 。丹参可 明显 改变 临床症 状 、 黄疸指 数 ( Bl 、 T i 谷 ) 模 型 6 2 2±6 . 1. 67 164± 8 6 1 . 2 . 护肝 宝 大 剂 量 86 1 30 9 . ±4 . 4 29± 9 4一 1. 5 . 丙 转 氨 酶 ( I 、 草 转 氨 酶 ( S 、 蛋 白 ( L 、 蛋 白 AJ 谷 T) A T) 白 A B) 球 壁圭尘 量 垄: ! : ! : 塑: : ( L ) 为治疗急慢性 肝炎的有效药物。 GB , 与模 型 组 比较 , P< 00 , P< 0 0 ; : .5 一 . 1r 8 t 本实验结果表 明, 肝 宝 能对抗 C 1 致肝 血流量 和肝清 护 C 所 除率下降 , 使肝胆转运功能 改善 , 此作用 可能与护 肝宝 明显抑制 4 讨 论 C 1所 致 急 性 肝 损 伤 大 鼠血 清 中 A T及 A T含 量 的 升 高 , 轻 C L S 减 影 响 IG在 血 浆 中消 除 的 主要 原 因是 肝 血 流量 、 功 能 肝 细 C 有 肝 细 胞 的变 性 、 死 等 病 理 学 改 变 以 及 促 进 大 鼠 的胆 汁 分 泌 有 坏 胞总数 、 胆汁排泄和胆道畅通的程度等 因素 。近期有研究结 果显 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示 ’ , C 所 致 急 性 肝 损 伤 可 引 起 肝 细 胞 显 著 破 坏 , 血 流 量 减 关 , C1 肝 少 , 起 肝 胆 转 运 系 统 损 害 , 响 IG 自血 液 进 入 肝 细胞 , 致 肝 参 考文 献 : 引 影 C 导 脏清除 IG功能减退 。护肝宝 由黄芪 、 C 丹参 、 虎杖 、 柴胡 、 黄芩 、 龙 1] HogS ,C u gS ,Si K u ci a i a m n o iuodl n S h n J hm C .F n tn lmpi e t fs sia o r n 胆草 等中药组成 , 中虎杖 利胆 活血 , 热解 毒 ; 芪 、 方 清 黄 丹参益 气 [ me r n r n p r o r a i a in n r t wi 1 mb a e ta s o t f o g n c c t s i a s t CC 4一 id c d h — o h n u e e 活血 ; 胆 草 苦 寒 泻 火 解 毒 ; 芩 、 子 清 热 解 毒 , 火 燥 湿 , 药 龙 黄 栀 泻 诸 pt i r[ ] P am R s20 1 83 a cfl e J .h r e,0 0,7:3 . i au 合 用 , 奏 益 气 活 血 、 肝 利 胆 、 热 解 毒 、 湿 利 湿 之 功 效 。 单 [ 楚 立 , 共 舒 清 燥 2] 张建平 , 张风华 , 靛氰绿在 四氯化碳染毒 大鼠肝胆 内转 等. 味药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l , 芪对 于 小 鼠 急 性 中 毒 性 肝 炎 模 型 有 4黄 J 运 的研 究 [] 卫 生毒 理 学 杂 志 ,0 3,7 2 :2 J. 20 1 ( )7 . 保 护 肝 脏 , 止肝 糖 原 减少 的作 用 。 组 织 化 学 法 检 查 肝 脏 可 见 糖 [ 陈咏梅 , 防 3] 程新华.黄芪治疗慢 性乙 型肝炎 资料 分析 [ ] 实 用中医 J. 原增加 , 溶酶 体及组织脱 酶体 活跃。具有很好 的调节免疫功能 的 药 杂 志 ,0 4,0 1 ):5 . 20 2 (1 66 作 用 和 一 定 的抗 病 毒 作 用 。 黄 芪 对 不 同类 型 的 急 慢 性 肝 炎 的 作 [ 张菊娥 .丹 参 治疗慢 性 乙 型肝 炎疗 效 对 比观察 [ ] 华 夏 医学 , 4] J. 20 1 ( )2 . 0 5。8 1 : 1 用也有报道 , 其疏 肝作 用在 临床 上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丹参有 改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36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
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研制与评价摘要: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系统,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渗透性,能提供更稳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以研制和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为主线,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研制方法、评价指标和实验结果,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常需要长期用药,然而传统的药物给药方式存在着不稳定、依从性差等问题,使得治疗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寻找一种稳定、可控释的药物给药方式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原理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制备是基于“渗透泵”的原理。
渗透泵是一种通过药物的渗透性差异来实现药物释放的关键元件,其工作原理可用“渗透压力差”来解释。
在一端的药物与另一端的药物相比,通过半透膜的渗透作用,实现了药物的控制释放。
三、研制方法1. 材料的选择盐酸哌甲酯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研制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药物载体、渗透膜和封装材料。
2. 制备工艺制备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的主要工艺包括溶液制备、溶液浸渍、封装和干燥等步骤。
具体操作时,首先将盐酸哌甲酯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然后将药物溶液浸渍到药物载体中,再通过热封装的方式将药物载体和渗透膜封装在一起。
最后,将封装好的片剂进行适当的干燥,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控释性。
四、评价指标1. 药物释放率药物释放率是评价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过浸泡法或校正方法,测定片剂在不同时间段内释放的药物量,得出药物释放曲线。
2. 溶出度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溶解出来的百分比,可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测定。
合格的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应具有较高的溶出度。
3. 包衣质量包衣质量是衡量盐酸哌甲酯双相控释渗透泵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解析
WVTR(膜对水蒸气的透过速率)大, 渗透泵吸水速率大,释药快 用量多少决定零级释放时间的长短,要求系 统内渗透压比胃肠道体液的渗透压大6~7倍 孔径大小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孔径太小,药液排不出 去,孔径太大,则无法控释,通常为100 ~300um 过薄,影响膜的坚固度,过厚,释药速率达 不到要求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发展过程
最早出现:Rose- Nelson型渗透泵
奠定基础:Higuchi-Theeuwes型渗透泵片
走向工业化生刚性膜
弹性隔膜
释药孔
水室 盐室 (渗透活性物质) 药室
不透性刚性膜 Rose-Nelson 型渗透泵模式图
Rose-nelson osmotic pump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特点:(1)渗透压为释放动力
控释制剂
(2)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
(3)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值、
既使胃肠道内容物及黏液包裹了 体系表面,药物仍能同样释放
胃肠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4)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可预 测体内释药速率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渗透活性物质: 又称渗透促进剂,是指能够产生渗透压的物质。
促渗透剂 促渗透聚合物
适用于初级渗透泵 适用于多室渗透泵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主要用于初级渗透泵控释制剂: 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
甘露醇、尿素、琥珀酸镁、酒石酸等
主要用于多室渗透泵控释活性物质: 分子量为3000~5000000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烃酯,
混合、制粒,压片
片芯 包衣(醋酸纤维素与不同量PEG1500溶 解于丙酮-乙醇(95:5)的混合溶媒) 包衣片 打孔
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多沙唑嗪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疾病。
目前,多沙唑嗪的制剂形式主要包括口服片和胶囊等。
然而,口服给药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不能或不愿意服用口服制剂,而且口服药物的代谢和吸收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药效。
为此,研究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将有助于克服这些限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微孔渗透泵(microdialysis pump)是一种现代化的药物输送方式,它利用渗透压差驱动药物分子通过微孔膜进入体内,具有药物输送精确、持续、可调控、剂量小等优点。
因此,设计一种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将有望成为一种克服目前给药方式限制的新型制剂,提高多沙唑嗪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对于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着重研究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transdermal microdialysis patch),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 药物合成和表征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甲磺酸多沙唑嗪,采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2. 微孔膜的制备和表征采用热压法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3. 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采用in vitro释放试验评价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的缓释性能,进一步评价其稳定性和可控性。
4. 药物透皮性能的研究采用透皮性测试和体外扩散法等方法研究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的透皮性能、药效和药物安全性。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研制出一种甲磺酸多沙唑嗪微孔渗透泵片,并对其药物释放性能、透皮性能等进行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新型制剂,可以克服口服给药方式的限制,提高多沙唑嗪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将对微孔渗透泵的制备和表征技术、药物递送技术等领域有所贡献,促进药物递送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制备技术研究进展章靖芳;苏峰;刘为中;何广卫【摘要】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由于能够平稳的释放药物,且释药不易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病人生理因素及摄入食物的影响,日益受到药学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渗透泵片数目对比10年前增长了近1倍.该文简述了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的结构分类、详细介绍了口服渗透泵制备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Osmotic pump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apacity to deliver drugs in a sustained manner,independent of the drug′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atient′s physiological factors and concomitant foodintake,resulting in OPDDS having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rom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rs.The number of marketed oral osmotic pump has doubled in the last 10 years.This review article intend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of OPDDS,detailing the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oral osmotic pump in the last few years.【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7(021)004【总页数】4页(P591-594)【关键词】药物传递系统;渗透泵【作者】章靖芳;苏峰;刘为中;何广卫【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正文语种】中文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OPDDS)是一类以渗透压为药物推动力、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的控释型药物传递系统,它能在较长时间段内维持药物恒速释放,且释药过程中几乎不受机体生理条件以及食物的影响,这些特征带来的优势是OPDDS体内外相关性较好、服药次数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小,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和程度明显降低,极大地提升了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故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1-2]。
乌拉地尔渗透泵片稳定性研究
型 适 用 于 各 种 轻 中 度 高 血 压 , 们 研 制 的 渗 透 泵 片 可 持 续 2 我 4
小时恒速 释药 , 保证制 剂的质量 , 者 根据 20 为 笔 0 5年 版 《 国 中
作 者单 位 : 齐 哈 尔 医学 院药 剂 教 研 室 齐 邮 编 1 14 602 收稿 日期 2 O —0 — 1 O8 7 5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报 20 0 8年第 2 第 1 9卷 5期
・
l 95 7 ・
论 著
乌 拉 地 尔 渗 透 泵 片 稳 定 性 研 究
韩 翠 艳
【 要 】 目的 摘 研 究 乌 拉 地 尔渗 透 泵 片 的 稳 定 性 。方 法 将 乌拉 地 尔渗 透 泵 片在 光 照 、 高温 、 湿 高
h g it r far i s o n t b e Ate to h u d b a d t h r p r y o it r s l t n o ih mo s u e o i t h ws u s a l. t n in s o l e p i o t e p o e t fmo s u e i u a i f n o
p a ur er t e,hi o s u e o i e pe tvey, a d a c l r tng t s s pe f m e . St dy t pe r nc gh m it r f ar r s c i l n c e e a i e t wa r or d u he ap a a e
lt ( e s U0PT) a d t n e t a e i t b l y M eh d U0P wa x o e o s r n i h ,h g e — , n o i v s i t t sa i t . g s i to s T s e p s d t to g l t i h t r g n
【精品】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
第六章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一、概述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胶囊)和渗透植人剂,它们都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本节讨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胶囊),它也是一种控释膜包衣制剂。
渗透泵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特点,除均匀恒定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而且适用于制备各种溶解度的药物,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正因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其它口服缓、控释制剂难以达到的优点,因此对原有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简化、对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片的深人研究以拓宽适用药物的范围以及新的包衣材料的寻找,长期以来一良是-.些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及发表论文的数量近年来有同升的趋势。
二、口服渗透泵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片(OT)置于胃肠道或人工回肠液中,由于薄膜衣的半透性只允许胃肠液中的水分子进入渗透泵内,泵内的药物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人胃肠道OT内含有渗透活性药物或辅料,溶解后产生的渗透压高于胃肠液的,即OT 内外存在着渗透压梯度,使药物从释药孔泵出.只要体系中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质(药物、辅料),则泵内药物溶解释放速率就能维持近恒定。
其释药速率dm/dt 可用下式表示式中,dm/dt为泵体系吸取水的容积速率;.为泵内药物溶液的浓度。
dv/dt的表示式如下式中,K为膜对水的渗透系数,A和h分别为半透膜的面积和厚度;△π=πξ-πe,为系统内渗透活性物饱和溶液的渗透压,πe为胃肠液的渗透压);△p为流体静压差。
当泵内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时,πξ>>πe。
;释药孔径大小适宜时,△P很小,与πξ相比可略去;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药物的溶解度(Sd},合并两式即得右边各项均为常数,故在0-Z时间内OT内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直至渗透活性物质刚溶解完。
然后,OT内药物浓度低于溶解度,其体系内药物浓度(c)和渗透压(πξ)是时间的函数,释药速率为非零级过程。
口服渗透泵制剂研究进展
口服渗透泵制剂研究进展摘要:口服渗透泵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理想的口服控制剂。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渗透泵制剂研究的相关文献,阐述了初级渗透泵、双层渗透泵的构造、释药机制,概述了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为渗透泵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渗透泵;初级渗透泵;双层渗透泵1.前言口服渗透泵制剂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
20世纪70年代,Theeuwes和他的助手首次提出了口服渗透泵制剂,并于1974年成功设计出初级渗透泵。
它具有能使药物长时间维持有效的浓度、降低药物“波谷”现象带来的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优点,因而被广泛运用。
目前已有硝苯地平控释片、伪麻黄碱渗透泵片等口服渗透泵制剂上市。
本文将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文献阐述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2.初级渗透泵2.1初级渗透泵的简介初级渗透泵由片芯和包衣膜两部分组成,片芯是由药物和具有高渗透性物质组成,包衣膜多是由醋酸纤维素或乙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刚性半透膜,半透膜上通常用激光或其他机械力打一小孔作为药物的输出通道,主要适用于易溶性药物,如图1所示:图1 初级渗透泵示意图使用时片芯中的高渗性物质吸水后产生高渗透压,从而使药物的混悬液或溶液释放。
在释放药物时,该系统不受释放介质和流体力学影响,可以减轻食物摄取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增强病患对药物的顺应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潜在的优越性。
一般初级渗透泵有60%-80%或更多的药物是以恒定速率释放,而且在零级释放前会有30-60min的“时滞”。
初级渗透泵仅适用于具有一定溶解度药物的给药,药物溶解度多在0.05-0.3/ml范围内。
一旦药物的溶解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
渗透泵制剂的释药与药物的药物的溶解度密切相关。
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较低,不易在水中溶解并形成具有高渗透压的饱和水溶液来维持恒速和药物的有效释放,因而这些药物的的制备往往难以取得像水溶性药物那样良好的释药特性。
渗透泵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单层渗透泵控释片
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半渗透膜用适当方法(如激光)开一细孔,药物通过释药 小孔释放。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单层渗透泵控释片
膜渗透泵控释片 释药机制 可能存在两种机制:1.通过释药小孔;2.经膜扩散途 半渗透膜含水溶性致孔剂,遇水后致孔剂从膜中沥出形 径释放。 成微孔。
渗透泵中最著名的产品之一:硝苯地平控释片,由拜尔公 司于欧洲上市。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Ⅳ. 展望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渗透泵控释制剂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1997 年率先在国内进行了渗透泵控释片产业化的探索研究并获 得新药证书,填补了国内有关研究的空白,有力的促进了 进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并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一流先进 制剂技术的差距。在我国药剂工作者发表的有关渗透泵控 释制剂的国内外 论文中,潘卫三教授发表的论文约占 35% ,在关于渗透泵控释制剂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潘卫 三教授申报的专利约占47% 。
2010, 32(6):940-943.
Pharmaceutics Laboratory of TCM
Ⅱ.概念及释药机制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释药机制: 又称推挽式渗透泵片( the push-pull osmotic 在渗透压作用下,外界水 pump controlled release 分通过半透膜进入含药层 tablets, PPOP),含药 ,使含药层润湿并由外向 层(DL)、助推层(PL 内水化,形成含药混悬液 )、半透膜(SPM)和 。同时,水分也使助推层 释药孔组成,其中含药 由外向内水化,助推层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层和助推层均含渗透物 高分子卷缩链逐渐伸展, 质。 形成膨胀状态,将含药层 混悬液经释药孔推出。
芦丁渗透泵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研究
芦丁渗透泵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研究【摘要】目的建立芦丁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方法考察不同溶出方法、溶出介质和搅拌桨速度对芦丁渗透泵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芦丁的含量,并用不同配比处方的芦丁渗透泵片制品进行体外释放度差异测定。
结果溶出介质的pH值、溶出方法及搅拌桨转动速度均对芦丁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无显著影响;确定了释放介质的种类与体积、溶出方法和搅拌桨转速,建立了芦丁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并能测出不同配比处方的芦丁渗透泵片制品体外释放度差异。
结论所建立的释放度测定方法能有效地对辅料进行筛选,可以用于处方优化等。
【关键词】芦丁;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药物体外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芦丁为槲皮素的3-O-芸香糖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1,2],临床用于防止脑溢血、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
芦丁口服普通片剂存在给药频繁的问题,开发芦丁口服渗透泵片,可降低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芦丁渗透泵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的研究,是处方设计和优化的重要保证。
本实验对芦丁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方法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药TU-12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ZRS-8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Sartrius BP211S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司);BUG25.12型超声清洗机;DSY-1-4孔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国华医疗器械厂);DGG-9240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芦丁原料药(四川彭县植化厂,批号:002807);芦丁对照品(芦丁含量≥91.7%,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80-200306);芦丁渗透泵片试制品(成都医学院药学实验室自制,批号:080427);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_赵丽华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赵丽华,邹若飞,徐学君(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械科,安徽合肥 230041)关键词:控释制剂;渗透泵;口服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
由于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药特征,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 H,胃肠道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渗透泵制剂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最先于1973年由H i guch i设计并申请专利,T heeu w es于1975年发表了有关渗透泵的基本理论。
最早的口服渗透泵给药体系为A lza公司开发的口服渗透泵(ora l o s m otic OROS)系统。
于90年代初有平喘、降糖、抗过敏和心血管病等多类药物的口服渗透泵(O ros)上市[1]。
目前国内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主要是单室型渗透泵,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类型、释药机制,适于制成渗透泵的药物,制备工艺及目前所出现的种类做一综述。
1 口服渗透泵片的结构类型1.1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单室型渗透泵片剂由主成分药物与具渗透活性成分的混合体形成的药片,外包一层控速半渗透膜,再以激光在片芯包衣膜上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释药小孔,口服后胃肠道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药物溶解后可被因吸水而膨胀的助推层经由释药孔推出。
此种结构设计适用于水溶性中等的药物。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又有双层渗透泵片和单层高分子渗透泵等种类。
(1)双层渗透泵片。
双层渗透泵片主要由含药层与助推层的两层片芯和控制释放的半渗透膜构成,水份经半透膜进入片芯后,在含药层,难溶性药物与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混悬液,在助推层,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推动含药层中的混悬液从释药孔中释出。
(2)单层高分子渗透泵。
单层高分子渗透泵与传统的初级渗透泵(EOP)相比,以具有特定性质的高分子材料替代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作为促渗透物质,当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片芯中的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与药物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均匀混悬液,并利用高分子溶解时产生的溶胀压和渗透压使形成的混悬液从释药小孔中释放出来。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讲课文档
第十九页,共30页。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初级单室渗透泵制剂
制备工艺类似
普通薄膜包衣片
制备工艺:
将药物与粘合剂、填充剂、渗透活性物质等混合均匀后,制粒, 干燥,压成片芯,用醋酸纤维素或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进行包衣, 最后用激光或其它方法在包衣膜打成释药孔。
第二十页,共30页。
单室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
促渗透剂
适用于初级渗透泵
促渗透聚合物
适用于多室渗透泵
第十六页,共30页。
渗透活性物质的选择
主要用于初级渗透泵控释制剂:
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
甘露醇、尿素、琥珀酸镁、酒石酸等
主要用于多室渗透泵控释活性物质:
分子量为3000~5000000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烃酯,
分子量为10000 ~36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第三页,共30页。
渗透泵控释片:以渗透压作为释药能源的控释片。将
水溶性药物制成片芯,外包水可透性的多聚物的衣层,用激光 钻孔机在片剂衣层穿插一适宜大小的释药孔,在消化液中透过 衣膜渗入的水溶解固体药物而形成膜内外的渗透压差,药物至 释放孔中流出。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特点:(1)渗透压为释放动力 (2)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 (3)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值、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第一页,共30页。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含义:利用渗透泵技术制成的控释制剂,它是利用体系与环境渗透 压差产生恒速释药原理而设计的一类制剂。
应用渗透原理设计的体系: (1)口服:大多为渗透泵片 (2)非口服:渗透泵栓、微型泵、电渗透控制阀渗透泵、渗
透泵膜、眼用渗透泵
第二页,共30页。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渗透泵是利用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制成的控释释药系统,有着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
渗透泵给药系统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其释药行为几乎不会被释放介质的pH 值、胃肠蠕动、胃内食物等影响。
目前,渗透泵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口服控释制剂。
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推陈出新,结构日益完善,迄今为止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的发展历程、释药机制、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以及现有制剂给予综述。
1 渗透泵给药系统的发展历程渗透泵制剂的报道最早见于1955 年,Rose-Nelson型渗透泵依靠渗透压作为装置的释药动力。
1971 年,Higuch 和Leeper 对其结构改进,直接利用机体内的水分,设计出了简便型渗透泵,这一创新大大简化了渗透泵装置的结构,精简了生产工艺。
Higuch 于两年后申请了渗透泵专利。
上世纪80 年代,吲哚美辛渗透泵片的突释对人消化道产生了强烈刺激,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对渗透泵的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
但渗透泵给药系统的研究进程仍然继续向前,微孔型渗透泵( CPOP)和推挽式渗透泵( PPOP)这两种新的设计相继出现; 1991 年开发的液体口服渗透泵系统使渗透泵剂型不再受固体药物的局限; 1998年,国外学者将速释和缓释两种释药结构结合在一起研发了新的推-黏式渗透泵( PSOP) 。
近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推出了一些新的设计。
Prabakaran 等设计了上层单孔释药、下层体内微孔释药的双层混合孔型渗透泵制剂,这一创新实现了溶解性不同药物的同步释放。
Waterman 等改进了单层渗透泵片,利用膨胀挤压原理设计出可挤压芯系统( ECS) ,从此溶解度低的药物活性成分的高剂量传递成为可能。
有研究利用不对称膜即极薄而坚硬的表层和厚海绵状多孔的基底层,开发了不对称膜渗透泵控释制剂,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释放。
2 渗透泵的释药机制渗透泵片口服进入机体后,其中的渗透剂渗出并溶于介质,在包衣膜内外形成足够的渗透压差,从而将片芯中的药液以零级释放推出释药孔,完成释药行为。
免激光打孔法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免激光打孔法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渗透泵片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其用途包括各种生物材料的输送和分离、药物递送等。
目前,多种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方法已经被开发,其中包括激光打孔法。
然而,激光打孔法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存在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制备精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无激光打孔的制备工艺,由此可以避免激光打孔法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时出现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制备精度不高等问题。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新方法的确定。
(2)优化制备工艺的参数,提高制备精度。
(3)对比新方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与激光打孔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性能,分析它们的差异及其原因。
(4)研究新方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可以成功地制备出双层芯渗透泵片,并且新方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性能优于激光打孔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
此外,该新方法还具有技术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避免了激光打孔法制备时出现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制备精度不高等问题。
(2)对新方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揭示其中的差异及其原因。
(3)探究新方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4. 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年:确定制备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新方法,分析新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进行理论分析。
(2)第二年:优化制备工艺的参数,提高制备精度,并进行实验研究。
(3)第三年:对比新方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与激光打孔法制备的双层芯渗透泵片的性能,分析它们的差异及其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一、概述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胶囊)和渗透植人剂,它们都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
本节讨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胶囊),它也是一种控释膜包衣制剂。
渗透泵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特点,除均匀恒定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 ,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而且适用于制备各种溶解度的药物,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正因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其它口服缓、控释制剂难以达到的优点,因此对原有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简化、对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片的深人研究以拓宽适用药物的范围以及新的包衣材料的寻找,长期以来一良是-.些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及发表论文的数量近年来有同升的趋势。
二、口服渗透泵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片(OT)置于胃肠道或人工回肠液中,由于薄膜衣的半透性只允许胃肠液中的水分子进入渗透泵内,泵内的药物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人胃肠道OT内含有渗透活性药物或辅料,溶解后产生的渗透压高于胃肠液的,即OT内外存在着渗透压梯度,使药物从释药孔泵出.只要体系中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质(药物、辅料),则泵内药物溶解释放速率就能维持近恒定。
其释药速率dm/dt可用下式表示式中,dm/dt为泵体系吸取水的容积速率;。
为泵内药物溶液的浓度。
dv/ dt的表示式如下式中,K为膜对水的渗透系数,A和h分别为半透膜的面积和厚度; △π=πξ—πe,为系统内渗透活性物饱和溶液的渗透压,πe为胃肠液的渗透压); △p为流体静压差。
当泵内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时,πξ>>πe。
;释药孔径大小适宜时,△P很小,与πξ相比可略去;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药物的溶解度(Sd},合并两式即得右边各项均为常数,故在0-Z时间内OT内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直至渗透活性物质刚溶解完。
然后,OT内药物浓度低于溶解度,其体系内药物浓度(c)和渗透压(πξ)是时间的函数,释药速率为非零级过程。
三、组成渗透泵片的材料除药物外,组成渗透泵片的材料尚有构成半透膜的材料、致孔剂、渗透促进剂和推动剂等,分别讨论于后。
(一)半透膜包衣材料本身为无活性的、在胃肠液中不溶解的成膜聚合物,所成之半透膜仅能通过水分,不能透过离子或药物。
表8一6为常用的半透膜包衣材料,其中最常用的是醋酸纤维素类。
包衣材科规格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21%、21%-35%、32%-9.8 %、35%-4.8%c乙基纤维素乙氧基值44 .0%-1.0%丙酸纤维素丙基值2.8%-5.4%醋酸丁酸纤维素乙酰基值13%-5%、丁酰基值34%-9%三戊酸纤维素三十二酸纤维素取代度为2.9-3三棕榈酸纤维素二琥珀酸纤维素取代度为2.2-2.6二棕榈酸纤维素取代度为2.2-2.6Eudoraragit RL/RS聚乙烯醇聚氨基甲酸乙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二)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为能产生渗透压的物质,故又可称为渗透压促进剂,起调节药室内渗透压的作用,其性质和用量的多少往往关系到零级释放维持时间的长短。
常用的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37℃饱和水溶液的渗透压/kPa 渗透活性物质37℃饱和水溶液的渗透压/kPa乳糖+果糖50 662.5 甘露醇+蔗糖17225. 3 葡萄糖+果糖45596.3 蔗糖15198. 8 蔗糖+果糖43 569. 8 甘露醇+乳糖13172.3甘露醇+果糖42049.9 葡萄糖8308.7氯化钠36071.7 硫酸钾3951.7甘露醇3850.4果糖35 970. 4山梨醇34 957 Na3 PO4.12H2O 3647.7乳糖+蔗糖25 33 1 .3 Na2H PO4.7H2O 3141.1氯化钾24824. 6 Na2H PO4.12H2O 3141.1乳糖+葡萄搪22798. 1 无水Na2H PO4 2938.4甘露醇+葡萄糖22798. 1 Na3 PO4.H2O 2 837.1葡萄糖+蔗糖19251.8(1)促渗透聚合物促渗透聚合物也称助渗剂,为难溶性药物单层或双(多)层片芯中应用的亲水聚合物。
渗透聚合物能吸水膨胀,膨胀压产生的推动力将药物层推出释药小孔,故又称推进剂。
常用者有Mr为3万到500万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材:Mr为1万-36万的聚乙烯毗咯烷酮;与乙二醛、甲醛或者戊二醛交联的聚合度为200-30000的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交联琼脂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Mr为45万-400万的羧乙烯聚合物(carbopol) ,Mr为8万-20万的聚丙烯酸;Mr为1万一500万的聚环氧乙烷;还有可可叮豆脂、聚山梨酯60等室温下为固体或半固体,加热至体温时融为流体的一些无生物活性、无刺激的物质。
(2)致孔剂亦称半透膜通透性调节剂。
构成渗透泵片的半透膜的通透性往往可用亲水性成膜材料加以调节,例如EC膜的通透性可加人HPC, HPMC,Eudragit RL/RS调节;微孔膜渗透泵片包衣膜中必须加人水溶性物质如HPMC,PVP , PEG,丙二醇、山梨醇、微粉乳糖等,这些物质一旦遇水溶解,即可在膜上形成无数释药微孔,能否有效地形成这些释药微孔是这类渗透泵片能否释出药物的关键。
(3)其它组成药室中除含药物和上述成分外,还可加人助悬剂如阿拉伯胶、琼脂、藻酸、藻酸铵、胶态硅酸镁、果胶和明胶等;粘合剂如PVP,;润滑剂如硬脂酸镁;润湿剂如脂肪胺、脂肪季铵盐等-四、口服渗透泵制剂的设计(一)成膜材料的选择口服渗透泵制剂常用的成膜材料为醋酸纤维素,文献报道的成膜材料尚有乙基纤维素、聚氯乙烯、聚碳酸酯、乙烯醛乙烯基乙酸酯和乙烯-丙烯聚合物等,这些材料现在已经较少使用。
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化率决定醋酸纤维素对水的渗透性。
随着乙酰化率的增加,醋酸纤维素的亲水性逐渐减小。
通过调整不同乙酰化率醋酸纤维素的比例,可以控制包衣膜的渗透性,从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采用特殊的包衣方法可以在片芯表面形成醋酸纤维素不对称膜,使透膜水流量增大,溶解度较小的药物也可以获得较大的释药速率。
在包衣膜中加人增塑剂可以调节包衣膜的柔韧性,使包衣膜能够耐受膜内片芯中促渗透剂所产生的较大的渗透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常用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酯:甘油酯、琥珀酸酯、苯甲酸酯、己二酸酯、酒石酸酯等。
在包衣膜内可以加人致孔剂,即多元醇及其衍生物或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形成海绵状的膜结构,药物溶液和水分子均可以通过膜上的微孔,这种结构导致的药物释放机制也遵循以渗透压差为释放动力的渗透泵式释药过程。
常用的致孔剂有聚乙二醉400,聚乙二醉、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500、经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尿素等。
致孔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膜的柔韧性,并且使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化。
由于渗透泵制剂的特殊工艺要求,在制备过程中要大量的使用有机溶剂来完成包衣过程。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高分子材料水分散体包衣技术的深人研究,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在控释制剂的制备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已经尝试利用高分子材料水胶乳制备口服渗透泵制剂,并且对其释药机制进行了研究。
利用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制备口服渗透泵制剂,改进了制备工艺,丰富了渗透泵制剂的研究内容,为研究开发新型的控释制剂奠定了基础。
(二)渗透促进剂的选择渗透促进剂是指能够产生渗透压的物质,包括促渗透剂和促渗透聚合物两部分,分别适用于初级渗透泵和多室渗透泵。
促渗透剂包括硫酸镁、氯化镁、硫酸钾、硫酸钠、d-甘露醇、尿素、琥珀酸镁、酒石酸等。
当药物本身的渗透压较小时,加人促渗透剂用来产生渗透压,维持药物的释放。
.促渗透聚合物具有吸水膨胀的性质,当与水或液体接触时可膨胀或溶胀,膨胀后的促渗透聚合物的体积可增长2-50倍。
促渗透聚合物可以是交联或非交联的亲水聚合物,一般以共价键或氢键形成的轻度交联为佳。
常用的此类物质有相对分子质量为0. 3万-500万的聚羟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万~36万的聚乙烯毗咯烷酮,阴离子水凝胶;相对分子质量为45万一400万的Carbopol羧酸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万-20万的Goodrite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0万-500万以上的Polyox聚环氧乙烷聚合物等。
(三)释药孔径的设计普通口服渗透泵制剂的表面有一个或多个释药孔,当置于含水的环境时,水分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进人包衣膜的内部,形成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从释药孔中释放出来,释药孔径一方面要小得可以避免药物不受控制的释放,另一方面又要大得足以防止药片内的压力增加。
因此,释药孔径的设计对于口服渗透泵的释药速率有极大的影响。
早期文献曾报道用机械钻孔来制备渗透泵片,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机械化大生产,仅限于实验研究。
并且,机械钻孔所导致的包衣膜破损,将影响渗透泵片的释药速率。
目前工业生产中常采用激光打孔的方式,该方法使用激光作为致孔的能量来源,对包衣膜的损伤小,工作效率0. 1万~1万片/min。
有文献报道采用改进的冲头,在包衣前的片芯上形成凹痕,包衣后直接形成释药孔,通过改进的压片机来制备释药孔径,该方法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到4万~8万片/min。
在包衣膜内加人致孔剂,改善膜的通透性,可以制成微孔型渗透泵。
这种渗透泵的包衣膜表面没有释药孔,药物溶液可以通过海绵状膜上的微孔释放出来。
通过对这种制剂的释放机制研究表明,药物释放的动力主要依靠包衣膜内外的渗透压差。
这种渗透泵的制备方法简化了渗透泵的制备工艺,也减少了由于单一释药孔所造成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所引起的刺激性。
因此,这种制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口服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对于初级渗透泵制剂而言,其制备工艺与普通薄膜包衣片的制备工艺类似。
将药物与勃合剂,填充剂、促渗透剂等混合均匀后制粒,干燥,压成片芯后包衣,用激光或其他方法在包衣膜表面形成释药孔。
多室渗透泵制剂的片芯是双层片,一层是药物与基质,另一层是提供药物释放动力的促渗透聚合物。
因此,在片芯的制备上较为复杂。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基质,使药物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基质中。
基质必须具有足够的渗透压,使水分能够通过包衣膜进人膜内,同时基质在水分的作用下能够形成易于流动的状态,使药物的混悬液轻易地被推出释药孔。
阴离子水凝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质,如甲基纤维素钠,其离子基团可以产生渗透压使水分透过包衣膜,同时,干燥的基质又可以同药物一起采用常规压片方法压片。
聚氧乙烯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高分子材料常被用来制备促渗透聚合物层,这些物质遇水膨胀后提供药物释放的动力。
在促渗透聚合物层也可以加人一些无机盐,提高包衣膜内外的渗透压差。
在制备片芯时,采用特殊的压片机,首先将含药层压片,然后把促渗透聚合物加在含药层的上面,进行二次压片。
最终形成双层片。
将双层片用常规的包衣方法进行包衣。
并用适当方法制备释药孔,制成多室渗透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