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接地极制作标准
接触网及综合接地
隧道内接触网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 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工程实施。
2.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衬砌内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120 mm²(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不小于120 mm²或200 mm²的要求。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4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综合接地→底板接地极→二衬单组滑槽加强网片(二衬下锚滑槽加强钢架) →两侧电缆槽综合接地→接地贯通地线。
5施工要求5. 1隧道内综合接地具体施工要求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 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内接地级、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5.1.1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1)二次衬砌中由结构钢筋的隧道: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网闪络保护接地钢筋b.接触网线垂直向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接地极的标准做法
接地极的标准做法
接地极是电气系统中常见的设备,主要用于将系统中的电流通过导体导出到地面,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电气性能。
接地极的标准做法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接地极的选型:接地极的选型应考虑系统的电流负载、土壤条件、环境温度等因素。
标准通常会提供不同类型的接地极和其适用的场景。
2. 接地极的安装方式:接地极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安装,例如深度、间距、填充物等。
安装前应对土壤进行测试,确保接地极的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3. 接地极的接线方式:接地极的接线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通常,接地极的接线应与主电路的中性点连接,以保证系统的电气性能和安全运行。
4. 接地极的维护与检测:接地极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电阻符合要求。
维护和检测的具体方法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5. 接地极的记录与管理:接地极的记录与管理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例如记录接地极的安装时间、位置、规格等信息,以便后续管理和维
护。
总之,接地极的标准做法是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将系统中的电流导出到地面,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电气性能。
对于电气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必须严格遵循标准要求,保证接地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
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大值。
如气象台(站)的记录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按规定进行换算。
接地极制作与安装技术交底
精心整理技术交底
1.接地极制作 (1)接地极材料采用扁钢(40*4)、角钢(50*5)、接地引线(φ12圆钢)为原材料。
(2)各金属件均采用无齿锯下料,切割面外观无熔瘤。
(3)接地极单体长度为2500㎜,下料斜口长度为120㎜。
(4)扁钢管箍采用镀锌扁钢煨制,安装于接地极顶部下端20㎜。
(5)扁钢与接地极焊接,焊接牢固。
(6)两接地极单体间间距5米,用扁钢进行连接。
接地极加工示意图
2.开挖接地沟
接地极开挖时应注意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对地下埋设物进行探测,接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小于3m ,最小距离不小于1m ;接地引线与通信光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距离不得小于0.5m ,交叉角度为90°。
挖沟时,1m 以内不允许使用尖镐,防止损坏电缆等其他既有管线。
1m 以下土质较硬时,可先用镐刨后再用锹挖。
挖沟前要做好防道渣污染的措施,以防污染道渣。
3.植入接地极
(1)在与设备单位签认确认接地极下方无电缆时,方可进行接地极的植入施工
(2)接地极垂直砸入地下,扁钢顶端距离地面距离为800mm,任何情况下,接地极埋入地下部分深度不小于600mm 。
接地极制作
挖接地沟 植入接地极 电阻测验 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接地引线安装。
接地极设置标准
接地极设置标准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2、2、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3、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一个总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M2、厚度不得小于5MM。
4、4、《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应装设局部接地极的地点均要装设接地极。
5、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得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两根钢管组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6、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7、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做他用。
接地极制作与安装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文件编号:交底内容一、施工技术要求:1、垂直接地极单体长度为2500伽,下料斜口长度为120伽,施工误差在0~5mm。
2、接地接所需的材料均采用无齿锯下料,切割面外观无熔瘤。
3、扁钢与接地极三面焊接,焊接牢固。
4、两接地极单体间距5米,用扁钢进行连接,施工误差在0~0.1米间。
5、接地极位置及电阻要求参照设计要求,当架空地线接地极与避雷器接地极重合时,按照避雷器接地极要求埋设。
6、接地极埋设好以后用摇表对接地极电阻进行测试,对不能满足电阻要求的接地极,加降阻剂或增加垂直接地极数量。
7、接地极防腐措施要求二级热浸镀锌防腐。
8接触网支柱的接地线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100mm,镀锌地线镀层应完好。
9、制作接地极过程中,各零部件的连接处,均需采用电焊焊接,并在焊接口处进行相应的防腐措施。
二•施工工艺1.接地极制作 接地引线安装 I 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1) 接地极材料采用扁钢(40*4)、角钢(50*5 )、接地引线(© 12 圆钢)为原材料。
(2) 各金属件均采用无齿锯下料,切割面外观无熔瘤。
⑶接地极单体长度为2500伽,下料斜口长度为120伽。
⑷扁钢管箍采用镀锌扁钢煨制,安装于接地极顶部下端 20伽(5)扁钢与接地极焊接,焊接牢固。
的植入施工(2)接地极垂直砸入地下,扁钢顶端距离地面距离为800mm,任何情 况下,接地极埋入地下部分深度不小于 600mm 。
(6)两接地极单体间间距5米,用扁钢进行连接。
A 向 接地极加工示意图 弹_面2.开挖接地沟 r ... .... . .. ....... .... .. .. .. “ 接地极开挖时应注意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对地下埋设物进行探测,接' 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小于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 避雷器 小于1m ; 接地引线与通I 交叉角度为90 既有管线。
3m,最 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距离不得小于 °。
接地极标准要求
接地极标准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电气系统日益普及,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型电子产品,特别是可携带的电子产品快速增多,接地极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
接地极的基础工作质量无疑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接地极的标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接地极的标准要求应体现在对接地极的材料、基础、终端接线或者接地网等几个方面:
一、材料要求:
1、接地极材料应选用经检验合格的耐腐蚀、耐压强度高、抗电弧冲击能力强、抗蝗蛀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
2、接地极使用寿命应符合标准规定。
二、基础要求:
1、基础地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2、基础地面应具有良好的阻火性能。
3、基础地面应坚实、平整、具有良好的抗滑特性并且具有足够的地极受力强度。
三、终端接线要求:
1、接地极终端接线应采用专用可靠接线紧固件,保证良好的接触及密封。
2、接地极的接头绝缘性能应符合标准规定。
3、接地极的接头在安装时应无焊接,以保证接地保护等级。
四、接地网要求:
1、接地网应用耐腐蚀、阻火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作。
2、接地网应分段式接地,保证各接地间的接地阻抗能够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
3、接地网的安装应符合要求,并且在接地网范围内任何接地点的电位变化小于等于1V。
以上是接地极常见标准要求,希望能够给您许多参考,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
接地极标准要求的安装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同时要做到安装质量有保障,确保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减少损失和危害,提高工作效率。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5 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
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
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桥隧综合接地及接触网基础技术要求说明
桥隧综合接地第一节:隧道综合接地一、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接地装置等构成。
2、全线上、下行采用贯通两根地线方式,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3、隧道内的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用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底板钢筋。
4、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的标准。
5、利用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2根Ф10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长度小于100m 的隧道除外)。
钢筋端头间距不小于10cm。
6、隧道内每间隔100m在各信号、电力电缆槽侧墙上各预埋1个接地端子,每间隔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预埋1个接地端子。
7、每个综合洞室及接触网下锚洞、开关洞均需预埋两个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接地。
8、接地母排及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
二、接地与管线过轨的设置㈠各专业的综合接地的设置如下1、Ⅱ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利用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由一个台车长度来确定,每个接地极中有1根Ф14横向钢筋能过Ф16连接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此根Ф14横向钢筋与底板用于接地的纵向结构钢筋和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线路侧侧墙上部用于接地的2根Ф10纵向结构钢筋之间的连接采用“L”形焊接,底板其它用于接地的纵、横向钢筋间连接采用双面点焊,焊点间距1m×1m。
2、Ⅲ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利用隧道系统锚杆和Ф16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或格栅钢架)作为接地极,以约2倍锚杆间距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距设置专用接地钢筋。
专用环向接地钢筋(或格栅钢架)与接地锚杆焊接,并通过Ф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上部的2根Ф10纵向接地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下部工程1.1 侧面限界1.1.1 区间正线支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1m。
1.1.2 非站台区段有超限货物列车通过的线路腕臂柱和硬横跨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1m,软横跨支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3m;无超限货物列车通过的线路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2.5m。
1.1.3 牵出线处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3.5m,困难时不小于3.1m。
1.2 基础部分1.2.1 主控项目1.2.1.1 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规定。
1.2.1.2 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2.1.3 基础位置、基底距基础面距离:1.2.1.4 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车站正线的偏差:软横跨:3°,硬横跨:2°1.2.2 一般项目1.2.2.1 线路两侧及中间的基础顶面,高出路肩面100~200m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
1.2.2.2 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高于站台面,高于站台100mm,施工偏差±30mm。
1.2.2.3 混凝土基础表面质量: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2.2.4基础外形地脚螺栓允许偏差1.2.2.4.1 螺栓外露长度:±20mm1.2.2.4.2 螺栓间距:±2mm(法兰式混凝土支柱):±1mm1.2.2.4.3 螺栓位置:±2mm法兰式混凝土支柱:±1mm1.2.2.4.4 螺栓埋深:+20mm,-0mm1.2.2.4.5 混凝土保护层:±10mm1.2.2.4.6 基础横断面尺寸:±20mm1.3 支柱1.3.1 主控项目1.3.1.1混凝土支柱外观质量: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TB/T 2286)或《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TB/T 2287)的规定。
接触网课程设计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设计说明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 年 7月 13日1 方案选择1.1题目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
1.2题目分析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裸露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备份,需要采用必要的大气过电压防护措施。
如果缺少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当,可能引起绝缘子损坏,造成线路跳闸,直接影响电气化铁路运营。
同时雷击产生的侵入波过电压通过接触网传入牵引变电所,可能引起所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更大事故。
我国地域广大,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屡见不鲜。
根据牵引供电系统运营部门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开通的26万多千米电气化铁道中部分雷击事故比较频繁,所以应重视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以运输安全为目标,以系统优化、综合防护、防雷减灾的原则进行接触网的防雷设计。
接触网地线是起保护作用,地线将接触网设备中非常带电的金属部分于钢轨连接起来,当绝缘子发生击穿,闪络或因老化而严重漏电时,变电所保护装置回立即反映事故状态,迅速切断电路。
2 设计计算2.1 直接雷击接触网雷击包括直接雷台,雷电反击和感应雷击过电压等。
雷击接触网承力索产生直击雷过电压同样与雷电流幅值成正比,即雷击过电压约为100倍的电流幅值,雷击承力索将产生几百到几千kV过电压。
雷电反击过电压雷击支柱顶部产生接触网雷电反击过电压,其中不仅有雷电流通过支柱,而且在支柱顶产生电位,同时空气中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还在导线上产生感应电压;按图l表示客运专线典型接触网支柱悬挂方式,根据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计算方法,计算耐雷电反击过电压水平。
感应雷击距接触网有限远>65mS处,雷击对地放电时.在接触网上产生的过电压与雷电流幅值成正比,其比值为3.84。
2.2 接触网耐雷击水平计算(1) 雷击支柱时耐雷击水平当承力索平均高度=7mhz,支柱hm,平腕臂对地高度=7.6mhm,支柱高度=8m冲击接地电阻=10ΩR ,=0.847.56μH Lt ⨯时,22.67kA LI =。
综合接地、接触网设计交底
第一章综合接地的设臵要求一、总体技术要求1.接地端子的设臵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接地端子应根据设备、设施的接地需要来确定设臵里程,以达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实施和管理。
电力、接触网等强电设备、设施接地连接线不得进入通信信号槽内。
2.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臵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臵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2(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6mm的钢筋。
6.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图册中未注明连接技术要求的,均按照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站台、建筑物等各工点设计的要求实施。
二、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接地极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臵。
2.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3.梁体接地装臵:(1)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设臵要求:应在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0mm。
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2)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臵要求:应利用梁端的横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体上表面适当位臵处应设纵向接地钢筋。
高速铁路接触网接地设计原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接地设计原则范海江【摘要】针对高速铁路速度高、密度大、牵引负荷大等特点,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参照国内外接触网安全接地要求,制定了保证人身安全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地系统方案,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接触网接地的设计原则.【期刊名称】《电气化铁道》【年(卷),期】2017(028)004【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高速铁路;安全接地;系统【作者】范海江【作者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27+.9接地技术是高速铁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接地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信号、隧道、桥梁、路基、站场、轨道等专业密切相关。
高速铁路架设的保护线或回流线是作为钢轨回流的并联通道并用于工作接地兼闪络保护。
钢轨作为牵引回流通道的同时也兼作轨道电路的传输通道,随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钢轨电流也随之增大,且轨道电路、轨旁设备、牵引电流分布均较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不采取必要措施防护结构内部的预应力钢筋,将可能损坏预应力钢筋,破坏混凝土强度结构,并导致过高的钢轨电位破坏轨旁设备的绝缘,危及人身及行车安全。
目前接触网支柱、基础、设备的接地种类较多,缺乏统一性。
保护线(回流线)与支柱(隧道内与吊柱)采用非绝缘安装。
1.1 路基区段接地(1)区间混凝土支柱杯形或直埋基础接地。
通过不锈钢连接线将混凝土支柱预留接地钢管(端子)与焊接在基础预留接地钢筋上桥隧型接地端子连接。
根据施工工序,建议将不锈钢连接线数量纳入接触网概算章节,由接触网支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具体安装如图1所示。
(2)区间格构式钢柱实体基础接地。
通过不锈钢连接线将钢柱筋板预留的接地孔与焊接在基础预留接地钢筋上桥隧型接地端子连接。
根据施工工序,建议将不锈钢连接线数量纳入接触网概算章节,由接触网支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具体安装如图2所示。
(3)区间混凝土支柱钻孔桩基础接地。
通过混凝土支柱预留接地钢管(端子)经不锈钢连接线与底法兰筋板预留的接地孔连接。
接地极制作方法
接地极制作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接地极制作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接地极就像是大地的好朋友,要稳稳地扎根在那里,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那怎么制作这个可靠的“好朋友”呢?
首先得准备好材料啊,就像做饭得有食材一样。
咱得有合适的金属棒,比如镀锌钢管或者角钢啥的。
这金属棒可不能太细了,不然怎么能撑得住呢,对吧?就好比你找个瘦瘦弱弱的人来当保镖,能放心嘛!
然后呢,就是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它给埋下去。
这地方可得选好咯,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地儿。
得是土壤比较潮湿,导电性好的地方。
不然接地极在那干巴巴的土里,不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发挥不出作用嘛。
埋的时候也有讲究呢,不能浅浅地埋一下就了事。
要挖个足够深的坑,把金属棒直直地插进去,再用土给它盖得严严实实的。
这就像给它盖了个温暖的小窝,让它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工作。
还有啊,别忘了给接地极做个好的连接。
就跟人与人之间要手牵手一样,得把它和要保护的设备啊、线路啊啥的紧紧连在一起。
这连接可得牢固,不能松松垮垮的,不然关键时刻掉链子可咋办!
你说这接地极重要不?那当然重要啦!它就像一个默默守护我们的卫士,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一旦有危险,它就会挺身而出。
咱自己制作接地极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大意。
得像对待宝贝一样精心对待它,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仔细。
要是没做好,那可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啊!
所以啊,朋友们,接地极制作可真不是个小事儿。
咱得用心去做,让它成为我们安全的坚实保障。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反正我觉得是,哈哈!。
接触网支柱接地方式改造技术要求
接触网支柱接地方式改造技术要求1、架空地线(双接地)(1)桥支柱架空地线下锚架空地线在下锚处加一片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使架空地线与下锚角钢形成绝缘,通过LJ-70跳线与上部地线连接.断开上部地线与下锚角钢的连接,拆除与钢轨连接的地线。
下部地线做接地极(叁化1132—16),接地电阻<10欧姆。
(2)隧道口两端及中间架空地线拆除与钢轨连接的下部地线,下部地线做接地极(叁化1132—16),接地电阻<10欧姆.(3)供电线架空地线下锚在下锚处加一片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使架空地线与下锚角钢形成绝缘,通过LJ-70跳线与上部地线连接。
断开上部地线与下锚角钢的连接,拆除与钢轨连接的地线。
下部地线做接地极(叁化1132-16),接地电阻<10欧姆。
2、区间接触网支柱下锚(1)接触悬挂下锚在承力索、接触线下锚支柱处各加一片悬式绝缘子和接地跳线连接板,做双绝缘,用LJ—70铝绞线通过并沟线夹上下并接后连接回流线(铝绞线分别做弹簧圈)与下锚角钢形成绝缘(既有双绝缘则保持原结构)。
(朔黄施网—203).断开上部地线与下锚角钢的连接,拆除与钢轨连接的下部地线。
上部地线与回流线肩架连接,回流线肩架连接用杵座鞍子与回流线连接.隧道内下锚处网栅地线拆除网栅与钢轨连接的下部地线,网栅处接地后通过70m㎡带绝缘皮钢绞线用并沟线夹连接架空线;架空地线用70 m㎡铝绞线连接回流线。
(2)中心锚节下锚在下锚支柱处加一片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和连接件,做双绝缘,用LJ—70铝绞线通过并沟线夹连接回流线(铝绞线做弹簧圈),( 朔黄施网203—11);与下锚角钢形成绝缘(既有双绝缘则保持原结构)。
断开上部地线与下锚角钢的连接,拆除与钢轨连接的下部地线。
上部地线与回流线肩架连接,回流线肩架连接用杵座鞍子与回流线连接.3、供电线、正馈线跨越及上网处地线钢柱、下锚支处各加一片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和连接件,做双绝缘,用LJ—70铝绞线通过并沟线夹上下并接后连接回流线(铝绞线做弹簧圈)。
接地棒标准要求
接地棒(也称接地极)是一种用于建立电气系统和设备与地之间的电气连接的设备。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运行,有效导引和释放电流,防止电击、火灾等危险。
接地棒的标准要求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电气安全法规和标准机构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棒标准要求的方面:
1. 尺寸和形状:接地棒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标准。
通常,标准会规定接地棒的长度、直径、形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其满足安全和可靠的要求。
2. 材料和耐腐蚀性能:接地棒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标准要求这些材料具有足够的导电性能,并且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以确保接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 安装要求:标准通常规定了接地棒的安装要求,包括安装深度、土壤的导电性质等。
这有助于确保接地棒能够有效地与地连接,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4. 接地电阻要求:标准可能规定了接地棒的接地电阻要求,即接地系统的电阻应当低于一定的限定值,以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够迅速导引电流,防止电压升高。
5. 标志和标识:标准要求在接地棒上应有清晰的标志和标识,以便进行识别。
这有助于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接地棒,进行检查和维护。
6. 环境适应性:标准可能要求接地棒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请注意,具体的接地棒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最好参考当地电气安全法规和标准,以确保符合本地要求。
在安装和使用接地棒时,建议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接地极设计工艺
接地极设计工艺接地极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接地极的设计工艺。
1. 接地极的选择在设计接地极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系统的额定电压- 接地极的位置和用途- 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 设备的各种电气参数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适合的接地极类型和材料。
2. 接地极的设计步骤接地极的设计步骤如下:1. 确定设计要求:根据系统的电气参数和安全要求,确定接地极的设计要求,包括接地电阻、最大允许电流等。
2. 土壤测试: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电阻率、含湿率等土壤特性。
3. 接地网设计:根据土壤特性和设计要求,设计接地网的布置方案和网络结构。
4. 电流分布计算:使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接地网中的电流分布情况。
5.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包括接地极材料、连接导体材料等。
6. 构造设计:进行接地极的构造设计,包括接地体的长度、直径等参数的确定。
7. 安装和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接地极的安装和施工过程。
8. 测试和验收:进行接地极的测试,包括接地电阻测试等,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3. 接地极的维护接地极的维护对于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极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接地极的连接状态和接触电阻。
- 清除接地极周围的积尘和杂物。
- 检查接地极的外部保护层和材料是否损坏。
- 如果发现接地极存在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4. 接地极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设计接地极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和地方性的法规和标准- 土壤电气特性的测量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师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以上是接地极设计工艺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配电室接地极标准做法
在配电室中,接地极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设施,用于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接地,防止电击等危险事件发生。
下面是一般的配电室接地极的标准做法:
1. 选择合适的接地极材料:常见的接地极材料包括铜、铜镍合金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2. 确定接地极的数量和位置:接地极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配电室的规模和电气负荷来确定。
一般来说,接地极应均匀布置在配电室周围,并与电气系统的主要设备(如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连接。
3. 安装接地极:接地极通常是埋设在地下,深度一般在2到3米之间。
它们应该与主地网(主接地系统)相连,以确保始终具有良好的接地电阻。
4. 接地极连接:接地极应与主地网通过导线或导体连接,通过电焊或螺栓固定等方式确保稳固可靠的连接。
5. 接地网测试和维护:安装完成后,应定期进行接地系统的测试,包括接地电阻测试和接地故障电流测试。
此外,定期检查接地极的状态,确保其无损坏和腐蚀。
需要注意的是,配电室接地极的具体标准和做法可能有所不同,取决于当地的电气安全法规和标准。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请务必遵循适用的当地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安全和合规性。
接触网接地极制作标准
接触网接地极制作标准本标准根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05/J452—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 10208—98)的有关要求制定。
1.新设接地极1.1接地极体由4根接地极组成,接地极采用∠50×50×5角钢制作,每根接地极长度为2.5m。
1.2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为5m,采用Ф12圆钢或40×4mm镀锌扁钢焊接方式连接,且应符合如下规定:(1)圆钢的搭接长度为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2)扁钢的搭接长度为宽度的2倍,四面施焊;(3)引线焊接处及露出地面部分刷漆防腐处理。
1.3向土壤打入接地极之前,应开挖距自然地面深度不少于0.7m的接地极基坑、连接沟槽。
1.4将各接地极在相应的基坑处垂直打入土壤中,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接地极上端距自然地面不少于0.6m。
1.5接地极、连接线敷设完毕后,用接地电阻表测试,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1.6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制作接地极,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下列措施:(1)接地极附近有电阻率较低的土壤时,敷设引外接地体,引外线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m;(2)地下较深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应尽量挖深接地极基坑,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并适当延长接地极的长度;(3)敷设水下接地网。
2.既有接地极整治2.1接地电阻超标较严重时(R≥30Ω),应在附近土壤电阻率较低处增设1组新接地极,用Ф12圆钢将新、旧接地极连接,引线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2.2接地电阻超标较小时(10<R<30Ω),参考新接地极的制作要求,在距既有接地极5m处增设1根接地极,用Ф12圆钢将其与既有接地极连接。
2.3整治后的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仍存在较小超标情况时,按第2.2条处理,直到接地电阻达标为止。
3.注意事项3.1在接地极施工前,应进行地下电缆、光缆或管路的调查和探测工作,若无法确认地下是否有电缆、光缆或管路时,应请相关单位人员配合施工,避免影响其它设备的安全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接地极制作标准
本标准根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05/J452—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 10208—98)的有关要求制定。
1.新设接地极
1.1接地极体由4根接地极组成,接地极采用∠50×50×5角钢制作,每根接地极长度为
2.5m。
1.2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为5m,采用Ф12圆钢或40×4mm镀锌扁钢焊接方式连接,且应符合如下规定:
(1)圆钢的搭接长度为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2)扁钢的搭接长度为宽度的2倍,四面施焊;
(3)引线焊接处及露出地面部分刷漆防腐处理。
1.3向土壤打入接地极之前,应开挖距自然地面深度不少于
0.7m的接地极基坑、连接沟槽。
1.4将各接地极在相应的基坑处垂直打入土壤中,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接地极上端距
自然地面不少于0.6m。
1.5接地极、连接线敷设完毕后,用接地电阻表测试,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1.6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制作接地极,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下列措施:
(1)接地极附近有电阻率较低的土壤时,敷设引外接地体,引外线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m;
(2)地下较深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应尽量挖深接地极基
坑,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并适当延长接地极的长度;
(3)敷设水下接地网。
2.既有接地极整治
2.1接地电阻超标较严重时(R≥30Ω),应在附近土壤电阻率较低处增设1组新接地极,用
Ф12圆钢将新、旧接地极连接,引线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2.2接地电阻超标较小时(10<R<30Ω),参考新接地极的制作要求,在距既有接地极5m处增设1根接地极,用Ф12圆钢将其与既有接地极连接。
2.3整治后的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仍存在较小超标情况时,按第2.2条处理,直到接地电阻达标为止。
3.注意事项
3.1在接地极施工前,应进行地下电缆、光缆或管路的调查和探测工作,若无法确认地下是否有电缆、光缆或管路时,应请相关单位人员配合施工,避免影响其它设备的安全运行。
3.2避雷器的接地极距地下电缆、光缆不应小于3m,在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保护,但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角度为90°。
接地电阻接系数1、将接地电阻测试月
公式: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出实际数值×接地电阻接系数2、一般建筑物要求接综合地电阻值不大于1
大于104欧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