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及支撑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土及支撑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本工程地块东临江南新苑,南临中山南一路(内环线),西临鲁班路(南北高架),北临瞿溪路(地铁四号线)。地块呈长方形,南北方向约177×100米。

2、工程概述:

小区总用地面积18184.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7733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06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7989平方米。

小区主要由二幢分别为31(30跃31层)和32层圆形(Y字型)塔式住宅综合楼(底层至五层为商业、公寓式办公,六层为设备转换层,七层以上为住宅)及四幢4或5层商业(餐饮)楼组成。

基坑开挖面积约16168平方米,基坑土方量约30万立方米。

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性

据勘察报告揭露,本工程地块土层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组成,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本工程的地层特点为缺失上海地区标准层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及第⑧层粘性土,第⑦与第⑨层相贯通,其土层可分7层,其中第⑤、⑦层又可分为若干亚层。其埋藏分布状况及工程地质特性概述如下:

①层:填土。层厚1.00~3.80m,广泛分布,由碎石、砖块、煤渣、

粘性土等组成,土质不均。

②层:褐黄~灰黄色粘土,层厚0.60~2.00m,可塑,尚均匀,含铁

锰质结核和氧化铁斑点,土质较好,中压缩性。

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3.90~5.10m,均有分布,流塑,

土质不均,夹薄层粉性土,高压缩性。

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厚8.20~9.40m,均有分布,流塑,土

质软弱,夹少量薄层及团块状粉砂,高压缩性。

⑤1-1层:灰色粘土。层厚10.00~12.00m,均有分布,软塑,夹有机

质、泥质结核和半腐植物根茎,高压缩性。

⑤1-2 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层厚21.70~23.50m,均有分

布,软塑~可塑,土质不均,夹泥质结核和少量半腐植物根茎,夹薄层粉土,中压缩性。

⑤4 层:灰绿色粉质粘土。层厚0.80~2.00m,硬塑~可塑,土质良

好,含铁锰质结核和氧化铁斑点,中压缩性。

⑦1 层:灰绿~灰色粉砂。层厚12.20~13.60m,均有分布,密实,土

质均匀致密,含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颗粒,低压缩性。

⑦2 层:灰色砂质粉砂。层厚9.00~10.90m,均有分布,密实,土

质均匀致密,含云母、石英等矿物颗粒,夹少量薄层粘性土,低压缩性

⑨层:灰色含砾粉砂。未钻穿,均有分布,密实,土质好,含云

母、长石、石英等矿物颗粒,夹砾径为1~4cm砾石,低压缩性。

二、围护体系概述

1、地下连续墙:

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形式,深37米(部分深39米),厚度为1000。

2、支撑:

基坑支护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共设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檩,主要采用混凝土支撑和角撑形式。

为了加强支撑间的整体作用,在支撑间设置联系杆。第一道支撑截面为900×800,围檩截面为1000×800;第二道支撑

截面为1000×800,围檩截面为1200×800;第三道支撑截面为

1300×800;围檩截面为1400×900;第四道支撑截面为1000×

800;围檩截面为1200×800。

3、地基加固

本基坑采用裙边加固,沿地下连续墙的内侧采用高压旋喷桩作为地基加固,加固范围为宽8M,坑底下4M;电梯井和集

水井同样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

三、挖土施工方案

1、挖土施工流程

(1)施工顺序

第一次挖土→第一道支撑及围檩施工→第一道支撑养护→第二次挖土→第二道支撑及围檩施工(强度达80% )→第三次挖土(凿桩、劈桩)→第三道支撑及围檩施工(强度达80%)→第四次挖土(凿桩、劈桩)→第四道支撑及围檩施工(强度达80%)→第五次挖土(凿桩、劈桩)→垫层施工→第六次开挖(电梯井及其他基坑落深部分)→底板施工。

(2)施工流程:

2、挖土施工原则:

(1)土方开挖必须在地下连续墙及墙顶圈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挖土前必须进行充足时间的预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m。基坑开挖严格按照“时空效应”,采用信息化施工,遵循先撑后挖,盆式、分层、对称开挖的原则。

(2)对应第二、三、四道支撑的土方开挖同样采用盆式开挖(中部盆式,基坑周边留土),先施工中部对撑,再分块、对称开挖基坑周边土方,形成整个对撑。

(3)围护墙无支撑暴露时间应控制在48小时以内。

(4)第四道支撑以下土方同样采用盆式开挖的方式,基坑边坡留土范围(平台)不小于10米,中部开挖至基底后及时浇筑垫层,待中部垫层形成后,分块开挖基坑周边土体,并贯通整个垫层。

(5)基坑内的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强度后,才进行深坑开挖。

(6)第一道支撑以下土体必须分层开挖,分层高度不大于3m,放坡不大于1:1.5。坑底应保留200毫米厚土人工挖除,并防止坑底土扰动。垫层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完。

(7)同一区内开挖深度有较大的差异时,宜先挖至浅基坑标高,垫层浇筑完毕后,再开挖较深的基坑,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

(8)挖土机械的通道设置、挖土顺序、土方驳运、土方堆载等都应避免引起对围护结构、工程桩、支撑立柱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9)严禁挖土机械碰撞地下连续墙、工程桩、支撑、格构柱立柱桩和井管。

(10)挖土宜均匀掏空立柱四周,避免立柱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压力。

(11)对坑底土体回弹情况进行监测,制定应急预案,及时调整挖土方案,确保基坑安全。

(12)对基坑内外水位加强监测,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基坑安全。

(13)挖土前检查降水情况是否符合挖土条件,保证施工机械进出场道路通畅和场地排水系统通畅,落实卸土点,作好检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