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总结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一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①未知数;②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0(a 、b 为常数,且a≠0,即末知数的系数一定不能为0). 3.方程的解: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例题:1.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3x y =B .()7561x x +=-C .()21112x x +-= D .12x x-= (2)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6x y -=B. 1223x x --= C. 34x - D. 21x x += 2.(1)已知2x1-m +4=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________.(2)已知方程04)2(1||=+--a xa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_____(3)若2(21)30a x bx c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一定有( )A. 12a =-,0b ≠,c 为任意数 B. 12a =-,b 、c 为任意数 C. 12a =-,0,0b c ≠= D. 12a =,0,0bc =≠(4)若2(1)(1)30k x k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k 的值3.下列说法:①等式是方程; ②x=4是方程5x+20=0的解; ③x=-4和x=6都是方程│x-1│=5的解.其中说法 正确的是___ _.(填序号)4.(1)下列方程中,解为4的方程是( )A. 104x x =-B. 5(2)2(27)x x +=+C.62355y y -=+ D. 50.594x x =+ (2)已知4x =-是方程231x a x +=-的解,则a 的值是 5.根据条件列出方程(1)某数的2倍,再减去1等于5 (2)某数的3倍与它的12的和等于106.(1)买4本练习本和5支铅笔一共用了4.9元,已知铅笔每支0.5元,练习本每本多少元?若设练习本每本x 元,则可列方程为(2)一辆汽车从A 地到B 地后,用去了邮箱里的汽油的25%,还剩40升,邮箱里原有汽油多少升?若设邮箱里原有汽油x 升,可列方程为知识点二: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 =b ,那么a ±c =b ±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 =b ,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c a =cb 例题:1.(1)若a b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有( )①22a b -=- ②1132a b =③3344a b -=- ④5151a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果ma mb =,那么在下列变形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11ma mb +=+B. 33ma mb -=-C. 1122ma mb -=- D. a b = (3)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A.若ac=bc ,那么a=bB.若cbc a =,那么a=b C.a =b ,那么a=b D.若a 2=b 2那么a=b (4)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正确的是( )A.如果a b =,那么a c b c +=-;B.如果a bc c=,那么a b = C.如果a b =,那么a bc c= D.如果23a a =,那么3a = 2.(1)给出下面四个方程及其变形:①48020x x +=+=变形为;②x x x +=-=-75342变形为;③253215x x ==变形为;④422x x =-=-变形为;其中变形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2)下列各式的变形中,错误的是 ( )A. 260x +=变形为26x =-B.312x x +=-变形为322x x +=- C. 2(4)2x --=-变形为41x -= D. 1122x +-=变形为11x -+=3.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810x +=,那么10x =- (2)如果437x x =+,那么4x - =7 (3)如果38x -=,那么x = (3)如果123x =-,那么 =-6 4.完成下列解方程: (1)1343x -= 解:两边 ,根据 得13343x --= 于是13x -=两边 ,根据 得x =(2)5234x x -=+解:两边 ,根据 ,得 =3x+6 两边 ,根据 ,得2x=两边 ,根据 ,得x= 5.根据下列变形,填写过程及理由21100.10.2x -= 解:20101012x -=( ) 20510x -= ( )2015x = ( )34x = ( )6.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1262x += (2)1543x --= (3)328x -=-7.当x 为何值时,式子453x -与31x +的和等于9?8.列方程并求解: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求这个两位数(提示,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 )9.如果方程21x a x +=-的解是x=-4,求32a -的值10.等式2(2)10a x a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这个方程的解知识点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般步骤、注意事项)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把含未知数的项归在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将方程化为最简的形式ax b =(0)a ≠,然后根据方程两边都除以a ,化为bx a=的形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知应会知识点和题型总结一、方程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1.下列各式:①3x+2y=1②m-3=6③x/2+2/3=0.5④x 2+1=2⑤z/3-6=5z ⑥(3x-3)/3=4⑦5/x+2=1⑧x+5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A.1 B.2 C.3 D.42.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1232x y -=-B.2341x x x -=-C.1123y y -=+D.1226x x -=+ 3.下列方程①313262-=+x x ②4532x x =+③2(x+1)+3=x1 ④3(2x+5)-2(x-1)=4x+6.一元一次方程共有( )个. A.1 B.2 C.3 D.4【利用定义求参数】4.如果(m-1)x |m| +5=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列方程】5.根据“x 的3倍与5的和比x 的13多2”可列方程( )。

A 、3525x x +=- B 、3523x x +=+ C 、3(523x x +=-) D 、3(523x x +=+) 二、方程的解【方程解的应用】1.若x=1是方程k (x-2)=2的解,则k= .2.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mx+1=0的根,那么m=3.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请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4.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3132x k x k ---=的解是1x =-,则k 的值是()A .27B .1C .1311- D .0 5.已知方程3x 2x -9x+m=0的一个根是1,则m 的值是 。

6.方程2152x kx x -+=-的解为-1时,k 的值为( )。

A.10 B.-4 C.-6 D.-87.y=1是方程12()23m y y --=的解,求关于x 的方程(4)2(3)m x mx +=+的解。

8.已知x=-1是关于x 的方程328490x x kx -++=的一个解,求23159k k --5的值。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2☆下列各数是方程a A.2 B. -2 C.1 D. 1和-23☆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x2+1=5 B. 3(m -1)-1=2 C. x-y=6 D.都不是 4★若x=4是方程a x -2=4的解,则a 等于( ) A. 0 B. 21C.-3D.-2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 x -b x=m 有解,则有( )A. a ≠b B.a>b C.a<b D.以上都对二、【方程变形——解方程的重要依据】1、▲等式的基本性质(P_83~84页)·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 ( ),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 =b ,那么a ±c =b 。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 ,或除以 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 =b ,那么ac =bc ; 或 如果a =b ( ),那么a/c =b/c[# 注:等式的性质(补充): 等式的两边,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 =b ,那么b =a #]2、△分数的基本的性质[4]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分数的值不变。

即:b a =bm am =mb ma ÷÷(其中m ≠0) [基础练习] 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x+13=12第一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第二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解得:x=2★ 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55,253==-x x x A 得、由23,23-==-x x B 得、由21,4)1(2=-=-x x C 得、由23,032==y y D 得、由3★★解方程:103.013.031.02.0=--x x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图示1、上表仅说明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经常用到的几个步骤,但并不是说解每一个方程都必须经过五个步骤;2、解方程时,一定要先认真观察方程的形式,再选择步骤和方法;3、对于形式较复杂的方程,可依据有效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或变形成我们常见的形式,再依照一般方法解。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工效工作量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全体部分比率= 比率部分全体=;(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101,利润=售价-成本,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圆=2πR ,S 圆=πR 2,C 长方形=2(a+b),S 长方形=ab , C 正方形=4a ,S 正方形=a 2,S 环形=π(R 2-r 2),V 长方体=abc ,V 正方体=a 3,V 圆柱=πR 2h ,V 圆锥=31πR 2h.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易错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易错题(含答案)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易错题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等式与方程1.等式:(1)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2)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的值不变.若a b=那么a c b c+=+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的值不变.若a b=那么有ac bc=或a c b c÷=÷(0c≠)③对称性:若a b=,则b a=.④传递性:若a b=,b c=则a c=.(3)拓展:①等式两边取相反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 b=,那么a b-=-②等式两边不等于0时,两边取倒数,结果仍相等.如果0a b=≠,那么11 a b =③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很多解方程的方法都要运用到等式的性质.如移项,运用了等式的性质①;去分母,运用了等式的性质②.④运用等式的性质,涉及除法运算时,要注意转换后除数不能为0,否则无意义.2.方程:(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说明:①方程中一定有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且方程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②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未知数称为元,有几个未知数就叫几元方程.一道题中设两个方程时,它们的未知数不能一样!③“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高的项对应的次数,也就是方程的次数.未知数次数最高是几就叫几次方程.④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一般形式:0ax b+=(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0a≠).(3)注意:①该方程为整式方程.②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④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如:212x x-=,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⑤未知数在分母中时,它的次数不能看成是1次.如13xx+=,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般写作:“?x=”的形式.(2)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3)移项:①定义: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②说明:Ⅰ移项的标准:看是否跨过等号,跨过“=”号才称为移项;移项一定改变符号,不移项的不变.Ⅱ移项的依据: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①.Ⅲ移项的原则: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项合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方便求解.(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①去分母——等式的性质②②去括号——分配律③移项——等式的性质①④合并——合并同类项法则⑤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②⑥检验——把方程的解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在草纸上)(5)一般方法:①去分母,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本质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③移项,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一般都是把未知数移到一起)④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是系数,将原方程化为ax b=(0a≠)的形式.⑤系数化1,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⑥检验,用代入法,在草稿纸上算.(6)注意:(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要熟练掌握,更要观察所求方程的形式、特点,灵活变化解题步骤)①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局部变形;②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Ⅰ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即每一项都要乘Ⅱ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整体思想);③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④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⑤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打草稿认真计算);⑥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⑦分数、小数运算时不能嫌麻烦,不要跳步,一步步仔细算.(7)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②不同.分数的分子分母两个整体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解决实际应用题的策略:①审题:就是多读题,读懂题,读的时候一定沉下心去,不能慌不要急躁,要细,一个字一个字的精读,要慢,边读边思考.找到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找到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可以用笔在题目中标注下来重要信息和数量关系,审题往往伴随下个步骤.②设出适当未知数,往往问什么设什么,有时也间接设未知数,然后用未知数通过关系表示出其他相关的量.③找出等量关系,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列出方程.(2)分析问题方法:①文字关系分析法,找关键字词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②表格分析法,借助表格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③示意图分析法,通过画图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3)设未知量方法:一个应用题,往往涉及到几个未知量,为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应用题,我们总是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并用这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其他的未知量,然后列出方程.①设未知量的原则就是设出的量要便于分析问题,与其它量关系多,好表示其它量,好表示等量关系;②有直接设未知量和间接设未知量,还有不常见的辅助设未知量.(4)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等量关系”特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题目中常含有多种等量关系,如果要求用方程解答时,就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①标关键词语,抓住关键句子确定等量关系.(比如多,少,倍,分,共)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等量关系.②紧扣基本公式,利用基本关系确定等量关系就是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比如体积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就是等量关系)③通过问题中不变的量,相等的量确定等量关系.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建立等量关系.④借助线段图确定等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同时也是一个等式。

等式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式子。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的概念能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也叫根。

4.主要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 去分母,去括号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分母时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当分母中含有小数时,先将小数化成整数。

去括号:先去大括号,在去中括号,最后小括号。

括号前负号时,去掉括号时里面各项应变号。

2) 移项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个法则叫做移项。

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

注意:移项时一定要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列与方程的左右两边。

3) 合并同类项把两个能合并的式子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 系数化为1指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他的理论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本文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法,包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首先要分析题意,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设定未知数,并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接着求解方程,将结果代回原题检验,得出答案。

文章还归纳了实际问题的分类,包括销售中盈亏问题、顺逆流问题、数字问题的应用题、工程效率问题、球赛积分问题和行程问题。

其中,销售中盈亏问题需要计算成本价、标价、打折和售价,利润率可以用利润除以进价乘以100%计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图文详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图文详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请你判断下列给定的t的值中,哪个是方程2t+1=7-t 的解?
(1)t=-2 (2)t=2 (3)t=1 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我们得到t=2是方程2t+1=7-t 的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C )
(A)3x+9=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你知道什么 叫方程吗?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 方程的例子?
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1+2=3 (2) 1+2x=4 (3) x+1-3
(×) (4) x 2 1 (×)
(√) (5) x+y=2
4.已知数x-5与2x-4的值互为相反数,列出关于x的方程. 解:由题意得:(x-5)+(2x-4)=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 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回顾: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若知道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比如x千米), 用含x的式子表示关于路程的数量: 那么王家庄距青山_(__x_-_5_0_)_千米,王家庄距秀水(_x_+_7_0_)_千米. 有关时间的数量: 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___3__小时,王家庄 到秀水行车__5__小时.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_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_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6
知识点三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定义
依据
目的
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 等式的
一边,叫做移项
性质1
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 边,将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 另一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a为 常数)的形式
重要 提示
(1)移项必须是由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等号的同一边交换位置. (2)所移动的项的符号一定发生改变. (3)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A. 9 B.- 9 C. 2 D.- 2
2
题型三 列方程解决月历中的问题 例3 仔细观察图3-2-1所示的月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月历中,用正方形框圈出四个日期,求出这四个数的和; (2)任意用正方形框圈出四个日期,如果正方形框中的第一个数为x,用代 数式表示正方形框中的四个数的和; (3)若将正方形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的四个数,这四个数的和能 等于40吗?如果能,依次写出这四个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9/5/18
精选中小学课件
18
点拨 (1)月历中数字的排列特点:月历中横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竖列 上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 (2)这4个数中,设其中任何一个数都可以求解,但要注意找准所设未知数 与另外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019/5/18
精选中小学课件
19
易错点 移项时忘记变号 例 解方程:2x-5=5x+4.
2019/5/18
精选中小学课件
22
4.方程- 3 x-3x= 5 -1的解为 ( )
2
2
A.x=-3 B.x=- 1
3
C.x=3 D.x= 1
3

5.2.4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2.4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4课时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 掌握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2. 熟练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各种类型的方 程.(难点)
目录页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解下列方程 : 2-2(x-7)=x-(x-4)解:去括号,得 2-2x+14=x+x+4 移项,得 -2x-x-x=4-2-14 合并同类项,得 -4x=-12 系数化为1,得 x=3
A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 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想一想
1. 若使方程的系数变成整系数方程, 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以什么数?
系数化为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
知识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去括号
去分母
归纳
例2 解下列方程:
练一练
解下列方程: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乘6),得 (x-1) -2(2x+1) = 6.去括号,得 x-1-4x-2 = 6.移项,得 x-4x = 6+2+1.合并同类项,得 -3x = 9.系数化为1,得 x = -3.
去分母(方程两边乘30),得 6 (4x+9) -10(3+2x) = 15(x-5).去括号,得 24x+54-30-20x = 15x-75.移项,得 24x-20x-15x =-75-54+30 .合并同类项,得 -11x = -99.系数化为1,得 x = 9.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典型例题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典型例题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典型例题知识点、概念总结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4.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1)依据:乘法分配律(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8.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去 分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去 括号----------注意符号变化移 项----------变号合并同类项--------合并后注意符号系数化为1---------未知数细数是几就除以几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解实际应用题:知识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 (2)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成本价×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知能点2: 方案选择问题知能点3储蓄、储蓄利息问题(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

初一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讲解

初一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讲解

初一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讲解
初一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以下是该单元的详细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等式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x+2=5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

例如,2x+3=0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例子。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化简方程,找到未知数的解。

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等式两边的每一项都有意义。

2. 在去分母时,需要注意分母不能为0。

3. 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时,需要注意正负数的运算。

4. 在系数化为1时,需要注意等式的平衡。

通过以上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复习

的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如果不相等,那么这个数就不是方程的解。
温馨提示 ②方程可能无解,可能只有一个解,也可能有多个解。
③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④方程的解是结果,而解方程得到这个结果的一个过程。
课堂练习
1.下面等式变形:①若������ = ������,则������������ = ������������;②若������������ = ������������,则������ = ������;③若4������ = 7������,则������������ = 74;④若������������ = 74,则4������ = 7������。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各项都移到方程的另 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为������������ = ������(������ ≠ 0)的形式
系数化为1
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
=
1
3
������.方程 ‒ 3������ = 2的解是������ = ‒ 2
6.用等式性质求下列方程的解。
(1)3������ ‒ 1 = 2 + ������;
(2)12������
+
1 3
=
2������

1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标准形式
������ ������
变形依据 等式性质2 去括号法则、分配律

人教新课标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1 1 的 两 边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得 到 等 式 x , 这 是 依 据 8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2x 7 3 (2) 6 x 6 8 (3)
2
3
3.2—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归纳
一、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 解方程时,将含有未知数的几个项合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它的依据是乘法 的分配律,是分配律的逆用。 ※※★【注意】 (1)合并同类项的实质是系数的合并,字母及指数都不变 (2)在等号两边的同类项不能合并 (3)注意系数是负数的项的合并 (4)把常数项相加 二、系数化为 1 系数化为 1 的目的,是将形如 ax b(a 0) 化成 x 的形式,也就是求出方程 的解 x 。系数化为 1 的依据是等式性质 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系数 a(a 0) 的倒 数 ,或者同除以系数 a 本身。
D.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2
3、若关于 x 的方程 3x a x 1 的解是 x 2 ,则 a 的值为________. 4、如果关于 x 的方程 3x
5 2 k
6 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k __________.
5、已知 x 1 是方程 mx 6 2 的解,则 m _________. 6、 x 的 8 倍加上 4 与 x 的 5 倍相等,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方程 (a 4) x
※※※★★【注意】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系数化为
b a
b a
1 a
1 要注意一下几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 b=0(a≠0),其中x是未知数,a是系数,b 是常数项。

例如2x+3 = 0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2. 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 首先看方程是否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例如x + y=5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为它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

- 再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为1。

像x^2+3x = 0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为x的最高次数是2。

- 还要注意方程等号两边必须是整式。

(1)/(x)+2 = 3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为(1)/(x)是分式。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 移项。

-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例如在方程2x+3 = 5x - 1中,为了求解x,我们把5x移到左边变为- 5x,把3移到右边变为-3,得到2x-5x=-1 - 3。

-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 合并同类项。

- 在移项后,需要对同类项进行合并。

例如2x-5x=-1 - 3中,2x-5x=-3x,-1-3 = - 4,方程变为-3x=-4。

3. 系数化为1。

-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将x的系数化为1,从而求出x的值。

对于方程-3x=-4,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4)/(3)。

这一步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1. 步骤。

- 审:审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设:设未知数,可以直接设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 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 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 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 答:写出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要点梳理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意:(1)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整式方程.(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二.方程变形——解方程的重要依据1、等式的基本性质(也叫做方程的同解原理)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那么;(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2、分数的基本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m≠0)注: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如方程:-=1.6,将其化为的形式:-=1.6。

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通过对方程变形,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归到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最终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变形名称具体做法变形依据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式基本性质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去括号法则、分配律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等式基本性质1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合并同类项法则等式基本性质2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注意:(1) 解方程时应注意:①解方程时,表中有些变形步骤可能用不到,并且也不一定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要根据方程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汇总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3、.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 (或减) 同一个数 (或 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 a =b ,那么 a ± c =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 a =b ,那么 ac = bc ;如果 a = b (c ≠0),那么c b c a4.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1)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别漏乘.(2) 去括号:注意括号前的系数与符号.(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移项注意要改变符号.(4)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 =b (a≠0)的形式.(5) 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x 的系数,得 x=m 的形式. 5.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审清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设:设未知数,设其中某个未知量为x.列: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解方程.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答:写出答案 (包括单位).(2)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3)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 ① 相遇问题:全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② 追及问题:甲为快者,被追路程=甲走路程-乙走路程;(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 工效工作量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全体部分比率= 比率部分全体=;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101 ,利润=售价-成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 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商品利润= 商品进价+商品进价×利润率 = 商品进价×(1+利润率).(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圆=2πR ,S 圆=πR 2,C 长方形=2(a+b),S 长方形=ab , C 正方形=4a ,S 正方形=a 2,S 环形=π(R 2-r 2),V 长方体=abc ,V 正方体=a 3,V 圆柱=πR 2h ,V 圆锥=31πR 2h.。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理解每步变形的依据;3.会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1)一元一次方程变形后总可以化为ax+b=0(a≠0)的形式,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2)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看是否满足: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②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中不含未知数.3.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要点二、等式的性质与去括号法则1.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2.合并法则:合并时,把系数相加(减)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的指数不变.3.去括号法则:(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要点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依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另一边.(4)合并:逆用乘法分配律,分别合并含有未知数的项及常数项,把方程化为ax =b (a ≠0)的形式.(5)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b x a=(a ≠0). (6)检验: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则是方程的解;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要点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2.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3.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4.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劳动量之和=总量5.银行存贷款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期数6.数字问题:多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32101010abcd a b c d =⨯+⨯+⨯+.【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1.已知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和x 的值.【思路点拨】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答案与解析】解:因为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3m -4=0且5-3m ≠0.由3m -4=0解得43m =,又43m =能使5-3m ≠0,所以m 的值是43. 将43m =代入原方程,则原方程变为485333x ⎛⎫--⨯= ⎪⎝⎭,解得83x =-. 所以43m =,83x =-. 【总结升华】解答这类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2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说x 的二次项系数3m -4=0,而x的一次项系数5-3m≠0,m的值必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举一反三:【高清课堂:一元一次方程复习393349 等式和方程例3】【变式】下面方程变形中,错在哪里:(1)方程2x=2y两边都减去x+y,得2x-(x+y)=2y-(x+y), 即x-y=-(x-y).方程 x-y=-(x-y)两边都除以x-y, 得1=-1.(2)3721223x xx-+=+,去分母,得3(3-7x)=2(2x+1)+2x,去括号得:9-21x=4x+2+2x.【答案】(1)答:错在第二步,方程两边都除以x-y.(2)答:错在第一步,去分母时2x项没乘以公分母6.2.如果5(x+2)=2a+3与(31)(53)35a x a x+-=的解相同,那么a的值是________.【答案】7 11【解析】由5(x+2)=2a+3,解得275ax-=.由(31)(53)35a x a x+-=,解得95x a=-.所以27955aa-=-,解得711a=.【总结升华】因为两方程的解相同,可把a看做已知数,分别求出它们的解,令其相等,转化为求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举一反三:【变式】已知|x+1|+(y+2x)2=0,则y x=________.【答案】1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解方程:4621132x x-+-=.【答案与解析】解:去分母,得:2(4-6x)-6=3(2x+1).去括号,得:8-12x-6=6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8x=1.系数化为1,得:118x=-.【总结升华】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常见的思想方法,它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事实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举一反三:【变式1】解方程26752254436z z z zz+---++=-【答案】解:把方程两边含有分母的项化整为零,得267522544443366z z z z z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22z =,系数化为1得:z =1. 【高清课堂: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393349 解方程例1(2)】 【变式2】解方程: 0.10.050.20.05500.20.54x x +--+=. 【答案】 解:把方程可化为:0.520.550254x x +--+=, 再去分母得:232x =-解得:16x =-4.解方程3{2x -1-[3(2x -1)+3]}=5.【答案与解析】解:把2x -1看做一个整体.去括号,得:3(2x -1)-9(2x -1)-9=5.合并同类项,得-6(2x -1)=14. 系数化为1得:7213x -=-,解得23x =-. 【总结升华】把题目中的2x -1看作一个整体,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本题也可以考虑换元法:设2x -1=a ,则原方程化为3[a -(3a+3)]=5.类型三、特殊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5.解关于x 的方程:11()(2)34m x n x m -=+ 【思路点拨】这个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后,未知数x 的系数和常数都是以字母形式出现的,所以方程的解的情况与x 的系数和常数的取值都有关系.【答案与解析】解:原方程可化为:(43)462(23)m x mn m m n -=+=+ 当34m ≠时,原方程有唯一解:4643mn m x m +=-; 当33,42m n ==-时,原方程无数个解; 当33,42m n =≠-时,原方程无解; 【总结升华】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时,一般化为最简形式ax b =,再分类讨论进行求解,注意最后的解不能合并,只能分情况说明.2.解含绝对值的方程6. 解方程|x -2|=3.【答案与解析】解:当x -2≥0时,原方程可化为x -2=3,得x =5.当x -2<0时,原方程可化为-(x -2)=3,得 x =-1.所以x =5和x =-1都是方程|x -2|=3的解.【总结升华】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点-1与5到点2的距离均为3,所以|x -2|=3的意义为在数轴上到点2的距离等于3的点对应的数,即方程|x -2|=3的解为x =-1和x =5.举一反三:【变式1】若关于x 的方程230x m -+=无解,340x n -+=只有一个解,450x k -+=有两个解,则,,m n k 的大小关系为: ( )A . m n k >> B.n k m >> C.k m n >> D.m k n >>【答案】A【变式2】若9x =是方程123x m -=的解,则__m =;又若当1n =时,则方程123x n -=的解是 .【答案】1; 9或3. 类型四、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李伟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行30千米,那么比火车开车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18千米,则比火车开车时间迟到15分钟,现在李伟打算在火车开车前10分钟到达火车站,求李伟此时骑摩托车的速度应是多少?【思路点拨】本题中的两个不变量为:火车开出的时间和李伟从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不变.【答案与解析】 解:设李伟从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y 千米,则有:151530601860y y +=-,解得:452y = 由此得到李伟从家出发到火车站正点开车的时间为4515213060+=(小时). 李伟打算在火车开车前10分钟到达火车站时,设李伟骑摩托车的速度为x 千米/时, 则有:452271010116060y x ===--(千米/时) 答:李伟此时骑摩托车的速度应是27千米/时.【总结升华】在解决问题时,当发现某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应该及时变换思维角度,如本题直接设未知数较难时,应迅速变换思维的角度,合理地设置间接未知数以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8. 黄冈某地“杜鹃节”期间,某公司70名职工组团前往参观欣赏,旅游景点规定:①门票每人60元,无优惠;②上山游玩可坐景点观光车,观光车有四座和十一座车,四座车每辆60元,十一座车每人10元.公司职工正好坐满每辆车且总费用刚好为4920元时,问公司租用的四座车和十一座车各多少辆?【答案与解析】解:设四座车租x 辆,十一座车租70411x -辆,依题意得: 7047060601110492011x x -⨯++⨯⨯= 解得:x =1,704611x -= 答:公司租用的四座车和十一座车分别是1辆和6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

3.1 从算式到方程
(1)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标准式:ax+b=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
(3)方程的解: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 ,那么a ±c=b ±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 ,那么ac=bc;
如果a=b ,c ≠0,那么c
b c a =; 3.2、3.3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
(1)合并同类项:把含x 的项合并在一起;
(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反移到另一边;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项----------注意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注意符号
系数化为1---------等式右边除以x 的系数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是计算工作量的常用数量关系式;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①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②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
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3)列方程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
3.顺水逆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顺水路程=逆水路程
4.商品利润问题: 售价=定价 , %100⨯-=成本
成本售价利润率;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进价=利润
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价的80%出售.
5.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 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 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 ·h =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 =长×宽×高=abc
6: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是b ,个位数字为c (其中a 、b 、c 均为整数,且1≤a ≤9, 0≤b ≤9, 0≤c ≤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 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