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状元

合集下载

古代状元的雅称

古代状元的雅称

古代状元的雅称一、状元的身份和地位状元,是指科举考试中得第一名的考生,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高级别的进士。

状元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耀和能力,还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

以下是状元的身份和地位的具体表现:1.社会地位的象征:状元被视为社会荣誉的化身,他们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尊重。

状元的声名远播,被人们视为楷模和榜样。

2.政治生涯的起点:状元考取进士后,将成为官场的一员。

他们有机会被任命为高级官员,成为国家重要的政治决策者。

状元的成就和才华将对其政治前途产生深远的影响。

3.家族荣耀的传承:状元不仅让个人受益,也使得他所属的家族获得极大的荣耀。

状元的家族将被视为朝廷宠臣之家,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和尊重。

二、古代状元的雅称古代状元是非常受人尊敬和景仰的人物,所以他们往往被赋予雅称。

以下是几个古代状元的雅称:1.“千秋状元”:这个雅称意味着状元的功业将传世千秋,代代流传。

状元被赋予这个雅称,象征着他的成就将在历史上长久地被人们铭记。

2.“文状元”:这个雅称强调状元的文学才华。

状元在科举考试中以卓越的文学能力脱颖而出,成为文学界的翘楚。

他们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经典,广为传颂。

3.“天下第一贤”:这个雅称突出了状元的品德和智慧。

状元不仅在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还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智慧。

他们将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为人之道,引领天下。

4.“学富五车”:这个雅称赞美状元的学识广博。

状元研究多门学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他们可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并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华。

三、成为状元的优势和条件要成为古代状元,并获得以上雅称,需要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条件。

以下是一些成为状元的条件和优势:1.扎实的基础知识:想要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必须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

状元在多个科目中表现出色,拥有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

2.出色的记忆力和才华:状元需要具备惊人的记忆力和才华,他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并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3.硬朗的意志力和努力:成为状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

“状元”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

“状元”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

“状元”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作者:许平来源:《小读者之友》2019年第11期说到状元,现代社会泛指某个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也指在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甚至是某个范围内技术领先、成绩突出的人或组织。

其实在古代,“状元”一词还真大有说道。

那时,“中状元”称“大魁天下”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意思是在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第一名,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一个人如果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叫“连中三元”。

“状元”一词产生于唐代,状元一词要拆开理解,其中“元”是“首”的意思,如同“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里的元,代表首个,或第一;而“状”字,则与旧时科举程序有关。

唐代科举考试是两级制,先在地方考得“贡生”(相当于后来的“举人”)资格后,才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进一步考取“进士”。

进京考试的“贡生”先要到礼部填写包括自己身世和近况的个人资料,相当于现在的报考表,名曰“书状”或者“投状”。

因此,后来考得进士第一名的就是这些“投状”中的第一名,故称之为“状元”,或“状头”。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发布进士榜时,因为皇榜是自上而下挂在墙上,而进士名单则是依照名次自上而下,进士第一名自然在最前面,位于榜首,所以称之为“榜首”、“状元”或者“状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状元”在宋代时并非指进士第一名,而是对于“殿试”三甲中“一甲”的统称,即“进士”前三名均可称为“状元”,也就是说宋朝时,每次殿试,“状元”有三个。

只是到明清之际,殿试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自此,“状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其地位也日益特殊。

唐朝时,先后有11名状元后来当了宰相。

宋、明时,状元一般会被安排到翰林院去做编修,官封六至七品。

清朝时,状元也是在翰林院任职,但是却可以去外面当官,担任地方上的官员,比如说学政、知府、道员、按察使、侍郎等等,等到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另行安排。

状元

状元

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 905)废除,历经1000多年。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

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

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

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

”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五代时南汉《十国春秋》云“刘龑(Ya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

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编辑本段]状元的历史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

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

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

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

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

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

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

清朝特殊的状元 因为8个字而获得了状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特殊的状元 因为8个字而获得了状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特殊的状元因为8个字而获得了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也是一个被记载和铭记最深刻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状元是最高级的文化考试职位,得到状元职位的人,必须具有出色的文化知识,深厚的古文才能,以及良好的文雅魅力。

在历史上,有许多状元职位的得主,他们经历了严苛的文化考试,以艰苦努力获得了这一尊贵的头衔。

但是,在清朝时期,还有一位得主,他以八个字获得状元衔,让历史瞩目。

那位特殊的状元,就是苏龙汉。

他家乡位于河南省,生于六一八年,又名龙汉,字子缙。

苏龙汉青年时便受到启发,励志读书,师从历史学家陈友谅,这位历史学家特别喜欢他的学习态度,是他成名的催化剂。

在八九三年的六月,苏龙汉在科举考试中,凭借自己的文采,终于拿到了状元的称号,如鱼得水,万分欣喜。

历史上,真正得到状元的大考官,都会要求考生赋诗、赋文,作为得到状元职位的必要条件。

但是苏龙汉凭借单薄的诗文精湛,获得了此项荣誉,他赋予了自己全新的名号,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他临场发挥,脱颖而出:“万众一心,同心求是”。

八个字就能够让他获得状元,是见识深远的官吏考官,被苏龙汉诗文的内涵深刻地感动了,以至于特别表彰了他,并给予他这个荣誉头衔。

苏龙汉的这段诗,没有繁杂的字句,却深刻概括了那个框架内的清朝文化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团结、和睦、团结求是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当苏龙汉获得状元职位后,他就进入了清朝机构,历任多个职务。

他曾任了台令,湘潭县令,漂洋过海去担任司空,体验担任公职的艰辛乐趣,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经验。

尽管他担任多个职务,但他从不改变原则,继续完善自身的文化和学问,以古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苏龙汉的社会活动也是颇丰富的,他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比如改革街巷,改变社会秩序,精心维护政权,以及积极推动文化发展。

他曾经创办过书局,出版过诸多古典名著,将自己获得的财富全部用于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总之,苏龙汉以8个字获得状元荣誉,是清朝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事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为什么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则叫榜眼?

为什么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则叫榜眼?

为什么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则叫榜眼?
为什么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则叫榜眼?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

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元”为“头一个,第一”之意)。

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状头虽然也是指状元,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朝没有榜眼之说,此时的探花郎也只是个与宴游活动相关的戏称。

到了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

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则分列其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作榜眼。

北宋时的陈若拙没有文才却中得第二名,被时人嘲笑为“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探花,于是榜眼成了第二名的专名。

因此可以说,科举考试的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最终成于南宋。

(杨庆茹等编著摘自《问吧: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有趣味问题》,中华书局出版)。

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

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

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种由朝廷开设科⽬,⼠⼈可以⾃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制度。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确⽴于唐,⽽完备于宋,⼜延续⾄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千三百年之久。

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个阶段,⽽殿试通常是由皇帝钦命⼤⾂或皇帝亲⾃主持。

殿试分为三甲,其中⼀甲只有三⼈,赐“进⼠及第”,唤作进⼠⼀甲第⼀名、进⼠⼀甲第⼆名、进⼠⼀甲第三名,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殿试“三⿍甲”。

⽽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均为民间的习惯⽤语,并⾮官⽅⽤语。

状元这个称呼起源于唐朝。

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的头名当时叫“状头”。

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公事时使⽤的专⽤术语。

后来⼈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了,于是改称“状元”。

中状元者号为“⼤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甲第⼀名,故别称“殿元”。

⼜因其位居三⿍甲之⾸,所以也别称“⿍元”。

古代考中状元并⾮易事,⼀旦⾼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鸣⾦、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很是威风。

⾄于“榜眼”,是殿试取得进⼠第⼆名的名称。

“榜眼”之名要晚于“状元”,据《称谓录》记载:“榜眼名⽬,始于北宋。

古者原以第⼆、三两名为⼀榜眉⽬;眼必有⼆,故第⼆、第三皆为榜眼。

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为榜眼。

”唐朝是并没有榜眼的称谓,却有“探花郎”⼀说。

唐朝的新科进⼠放榜在每年的春季,此时正是京城长安杏花盛开的季节,新科进⼠为了尽情庆贺⾃⼰中第,要举⾏⼀场游园盛会,称为“杏园宴”。

挑选进⼠中两名年少英俊者为“探花使”,负责到各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于是这两个⼈便被称为“探花郎”。

也就是说,唐朝的“探花”只表⽰⼀榜进⼠中年龄最⼩的两个⼈,与殿试取得的名次没有任何联系。

到北宋晚期,第三名进⼠才改称为探花。

因此,据此推论,状元、榜眼、探花被称为“三⿍甲”应该始于南宋。

国考行测常识40000题181-200

国考行测常识40000题181-200

国考行测常识40000题200“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是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荷迦兹,“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这是谁的论断?->黑格尔,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清朝晚期,被今人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谁?->林则徐,红军长征中,哪次战役最突出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四渡赤水,下列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德国,秦时,人们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运河是:->灵渠,著名的亚欧间的海峡是:->土耳其海峡,咖啡的故乡是哪里?->非洲,色盲患者最普遍的不易分辨的颜色是什么?->红绿,下列哪种症状没有理由是遗传的?->口吃,世界上面值最高的邮票是匈牙利五百亿彭哥,它的图案是:->飞鸽,孕妇多吃含哪种元素的食物很有利于分娩和健康?->锌,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傣族,世界最早的邮票“黑便士”是哪个国家发行的?->英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出资兴建的大学是哪一所?->厦门大学,相传我国古代被人们称为有作“掌上舞”的舞蹈家是:->赵飞燕,“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谁对<<史记>>的赞语?->鲁迅,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世界哪个国家的斗牛活动首屈一指?->西班牙,亚洲国家中哪个国家最讲究茶道?->日本,按平均每分钟说话的音节算哪个国家的人说话最快?->法国,我国法律上规定年满多少周岁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下列少数民族中哪个民族不忌吃猪肉?->满族,许多国家的人都有属相,其中有一个国家与我国基本相同,只是以猫代鼠,这个国家是:->越南,中国古代“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这是什么拜礼?->长揖,供给人的机体热能的最主要营养物质是:->糖,下列哪个国家很忌用人物肖像作商标:->英国,“念慈”是古代对对方亲属中哪一位的尊称:->母亲,“下半旗致哀”的由来是源于什么人物的去世:->船长,我国云南阿昌族庆中秋节的活动是:->跳月,下列哪个节日原是为纪念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愚人节,下列哪个国家一般不准女性在生人面前露面:->沙特阿拉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顾炎武,《古兰经》是哪个宗教的经典:->伊斯兰教,“丘比特”是西方传说中哪种神的别称?->爱神,下列佛教名宗中哪个不是中国而是日本的宗派:->法华宗,下列基督教的教职中哪个地位仅次于教皇:->宗主教,下列宗教派别哪个不属于基督教的派别?->十叶教,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穆罕默德,“持剑,坐莲花宝座,骑狮子”的形象是哪位菩萨:->文殊,下列哪位僧人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玄奘,佛教中的“十恶”最后一恶是:->邪见,“比丘尼”是对佛教中哪一类人的称呼?->尼姑,我国是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王懿荣,甲骨文是属于哪一类文字?->象形文字,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潮汕方言是属于哪种方言?->闽南方言,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要用什么标点符号?->逗号,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你知道世界语的创始人是谁吗?->柴门霍夫,我国每年的教师节是在哪一天?->九月十日,我国古代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中国著名大学科技大学位于哪一个城市?->合肥,古代科举考试最后在殿试中考取第二名被称为是:->榜眼,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何国?->美国,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是哪所高校?->纽约州立大学,著名高校剑桥大学是在哪个国家?->英国,我国收入的字最多的字典是哪一部?->《康熙字典》,著名通讯社路透社是哪一个国家的通讯社?->英国,著名书籍《物种起源》一书是谁所著?->达尔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是:->《黄帝内经》,世界三大人种中哪一种就是黑色人物:->尼格罗人种,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中华民族的三大印记之一:->黄皮肤,我国姓氏中哪一个姓氏的人口比例最多?->李,下列国家中哪一个人们的姓名排名次序是先名后姓:->英国,下列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人口还不够一亿人:->朝鲜,《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部史书?->《清史》,下列不属于西方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是:->塔斯社,目前世界纪元(公元前后的划分)的方法是以什么为标准:->耶稣基督教, 下列世界奇迹哪个位于伊拉克?->空中花园,下列哪个尊称是对古代太子的尊称:->殿下,下列四个著名代号哪个是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代号:->托拉,“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谁的座右铭?->徐悲鸿,有“世界船王”之称的海外炎黄子孙是指:->包玉刚,著名史书《史记》是属于哪一类历史?->正史,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史书《资治通鉴》是属于哪一类体例的历史?->编年体,著名古迹“秦始皇兵马俑”位于我国哪个省份:->陕西,我国是在哪个时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夏,下列古都哪个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下列农民起义哪次是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下列历史上的大动乱跟吴三桂有关:->三藩之乱,下列历史上的事变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被称为酿酒行业的祖师是谁?->杜康,“文房四宝”中的毛笔是谁发明的?->蒙恬,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千枚铜钱,下列清朝皇帝中哪位是末代皇帝:->宣统,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下列古代四大美女哪位是西汉时期的?->王昭君,史书《汉书》是哪位史学家所著?->班固,我国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在一起的是唐高宗跟:->武则天,下列哪位不是清末被杀害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康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有“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誰?->吴运铎,宋氏三姐妹中哪位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春秋五霸中哪位霸主最先称霸?->齐桓公,我国古代“十恶不赦”中的首恶是:->谋反,猜一猜,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元”最多:->唐朝,下列古代盛世哪个是李世民统治的时期?->贞观之治,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位于哪个省份?->江西,下列美国总统哪一位没在被刺杀中遇难?->罗斯福,马拉松长跑来源于马拉松战役,它的爆发地是:->古代希腊,下列哪种传染病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用罂粟的果汁制成的毒品称为:->鸦片,用金鸡纳树的树皮制成的“金鸡纳霜”可以治哪种传染病?->疟疾,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蚊子,你知道胰岛素可治哪种病吗?->糖尿病,血并不都是红色的,田螺的血是什么颜色->白色,下列哪一种中药名不是以传说取名的?->人参,贫血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缺少哪一种元素?->铁,人体最先老化的是哪一部位?->眼睛,世界致命疾病中哪一种最为严重?->心脏病,世界哪一个国家的茶叶产量最多?->印度,下列哪种花不属于并称的“花中四君子”之一?->荷花,下列老鼠的天敌中,哪一种是以老鼠为主食?->猫头鹰,下列鸟类中哪一种是候鸟?->黄鹂,下列哪一种鱼不能用喷墨汁来抵御对手?->射水鱼,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鱼类?->甲鱼,看鱼鳞能识鱼龄,鱼鳞上的一圈是表示:->半岁,下列哪种动物没有“分身术”“再生术”的本领?->蜻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哪一种?->水母,下列哪种食物不是食用菌类?->芝麻,下列哪种水果树不是真正的树?->香蕉树,下列哪种症状可用热敷的疗法?->胃肠痉挛,坐长途车要注意揉搓小腿大腿这是为防止:->脚浮肿,人体的身高与哪一种最有主要的关系?->遗传,世界文学奖中奖金最多的奖项是:->诺贝尔文学奖,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哪个国家?->日本,"世界童话之王"之称的安徒生是何国人?->丹麦,下列鲁迅作品中哪部不是杂文集:->《呐喊》,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名著《基度山伯爵》的作者是:->大仲马,下列作品哪部是小仲马所著?->《茶花女》,《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人物是:->夏洛克,下列名著不属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巨著之一的是:->《悲惨世界》,人造地球卫星速度减慢是因为:->大气阻力,日本推行近代化的改革叫做->明治维新,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峰顶会:->淹没在水下,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岐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哪条道路?->金牛道, 色彩有冷暖之分,蓝绿属->冷色,正月又名->杨月,中国大陆最著名的“雨都”在:->雅安,中国的尼姑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南北朝,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是->牡丹卡,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与的是:->戏曲,中外股权式合营企业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猪心情很好时尾巴会呈什么形状->水平摆动,属于“明四家”的画家是->唐伯虎,著有与鲁迅的《狂人日记》同名作品的俄国作家是:->果戈里,紫砂壶的产地是->江苏宜兴,字母文字ABC起源于->古代腓尼基文字,自元朝以后,年代愈进建筑斗拱愈->细而密,少年韩寒中学肄业却版了一本叫做《三重门》的书,这本书的体裁是:->小说,绍兴的“加饭酒”是因用米量多而得名,对不对?->对,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距离哪一个更远?->水,使用电热毯通常应保持在多少摄氏度最为适宜?25℃左右->42℃左右,世界上14座海拨超过8000的高峰全部集中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世界上的“风车之国”是指->荷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亚马逊河,世界上最高的立式佛像--巴米杨佛在哪个国家?->阿富汗,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WHO,世界文学画廊中唯一的国文学形象是->阿Q,世界最大的湖泊是:->里海,适于运动时配戴,能清晰辨别颜色的太阳镜是->灰色的,蔬菜、水果主要向人们提供什么营养->膳食纤维,水泥标号指标准水泥砂浆试块在什么条件下养护28天时达到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是->《辛德勒名单》,素有“当代关汉卿”之称的是()->田汉,素有“锡都”之称的城市是哪一城市->个旧,太阳在哪一天离地球最远:->夏至,体育比赛中水球比赛每场时间为->28,为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创作电影音乐的作曲家是:->詹姆斯·霍那,维吾尔族人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我国高出地面的最大“悬湖”是->洪泽湖,我国历史上的“梨洲先生”是称哪位历史人物:->黄宗羲,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模式是:->有管理的浮动,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批毗临的省区最多->内蒙古自治区,我国宋代邢窑出白釉瓷、越窑出青釉瓷,所以有->“南青北白”之称,我国特殊地质地貌保护区是哪里?->黑龙江五大连池,我国唯一没有铁路的省区是:->西藏,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是:->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我国最大的盐区长芦盐区在哪一省->河北省,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我国最古老的酒是:->黄酒,我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产生于->春秋时期,我国最早发行国际信用卡的银行是->中国银行,五岳中的中岳是->嵩山,西湖白堤是因纪念哪位诗人而得名->李白,西洋木管乐器中的“巴松”又称为->大管,希腊神话中的文艺女神是->缪斯,下列不属于食用真菌的是->金针菜,下列动物中脚趾数为偶数的有->牛,下列国家中只有哪个的森林覆盖率没有超过60%?->中国,下列名称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大伏,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意大利的国中之国?->摩纳哥,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领海?->北海,下列哪种现象是好现象的征兆->清晨浓雾,下列那位不是“扬州八怪”之一->徐文长,下列影片中,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斗争的是->《野火春风斗古城》(1943), 下列属于食肉恐龙的是->恐爪龙,下列作品中,那一部是普契尼的作品:->蝴蝶夫人,下面不是种子的是:->葵花子,下面哪种炊具对人体健康最有益->铁锅,夏季又名->昊天,鲜啤酒就是通常所说的->生啤酒,小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其最高时速不得高于______公里?->110,新设立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著名的山城,“重庆”的含义是:->双重喜庆,兴凯湖是哪两个国家共有->中俄,熊猫是:->熊科动物,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选购家电类商品应考虑其:->性价比,谚语“人要长交”的下句是->帐要短结,谚语说:“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切--”什么?->米糕,瑶族男女青年头上插的羽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纪念一位民族英雄, 一般而言,将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恋爱中,一年十二个月,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地球公转的圈数,一种密度较稀、质地轻薄、表面有规律性小孔眼构成各种美观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叫()。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常识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常识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常识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历史上最为独特、深刻影响千年的制度之一。

科举分为四个等级:乡试、会试、殿试和院试。

下面分别对四个等级的科举考试进行介绍。

乡试乡试是科举制度中的第一个等级,又称为乡试科,是由县或府级官员主持的地方性科考。

乡试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举行,是八股文考试,考生需要写一篇正式文章和一篇节选文章。

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同时还可以赐予“府试没考”之称号,表示通过了本等级考试。

举人经常出现在一些古代小说、电影或电视剧中,是士人阶级中的一种身份。

会试会试是科举制度中的第二个等级,又称会试科,是由宗室或在地方上做过一定资历的官员主持的地方性科考。

会试在乡试合格者中选拔,每年选调一定名额参加。

会试通常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与乡试一样,也是八股文考试,考生需要写一篇正式文章和一篇节选文章。

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可以在京师(即北京)接受下一个等级的考试。

殿试殿试是科举制度中的第三个等级,又称三元科。

殿试由宗室主持,是在皇帝面前进行的科考,通常在房颤的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二以及静笃夫人的生日等重要节日之时举行。

殿试是千载难逢一次的机会,只有贡士中的精英才能有机会参加,每年只考取一百名左右的人。

殿试不仅考查文化、又考查品德,考生必须表现出忠诚、敬畏、贤达、上进的精神,并承诺为国尽忠职守。

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

院试院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等级,又称博士科。

院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每年只考取三十名。

院试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举行,考试内容是答六道题,包括两道“近日之问”和四道“古今之问”。

考试难度极高,需要考生具备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智慧和敏锐的思维。

院试合格者称为“状元”,即为所有科举的最高荣誉。

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符号。

四个等级的科举考试,分别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三角形。

而举人、贡士、进士和状元,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身份和荣誉称号,展现了中国人注重文化、教育的特有传统和价值观。

2019-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word版本 (1页)

2019-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word版本 (1页)

2019-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状元是第一名的意思是妇孺皆知,但是什么时候有状元这个称呼的呢?为什么叫第一名叫状元呢?这与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有关。

其实在唐朝一开始这个头名叫做“状头”。

因为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先由各州推送到京城,所以在应试以前需要递送“投状”,就类似今日考生考试前必须填写的各种个人资料。

等到考试结束之后,录取的人就按照考试成绩依次排列,成绩最好的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

后来又称“状元”,取“元”字“第一”之义。

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状元

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状元

状元: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乃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影响,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

比如,深深渗透到中国人思想和血液中的状元文化就是一例。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

现代高考制度和过去的科举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文化的血脉是无法割断的,延续过1300多年之久的科举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我们都无法回避。

“状元”称号最早出自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止,其间除了蒙元初期的几十年停止了一段,无论是历时长久的统一王朝,还是不断更迭的五代十国;无论是汉族人建立的帝国,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秦以前的商周时代主要是贵族世袭制。

战国时诸侯纷争,得人才者昌,出现过下级士族及庶民大量登上政治舞台的现象。

两汉时代主要行“察举制”,就是定期由郡国长官听取“乡举里选”的意见,考察辖区内的人才,荐举给中央去做官。

魏晋南北朝时,察举演化成为“九品中正制”,察举大权完全掌握在各地的豪门世族手中,以致弊端丛生,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种非常有害于人才发展的局面。

隋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地方豪族把持察举的特权,“九品中正制”渐废,开始试验由中央设科目,地方举人才,经考试后入仕的作法,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开端。

又因为隋炀帝喜文学,他始设的“进士科”后来成了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科。

整个隋朝大约只考四五次,开头考取的叫秀才,后来考取的才叫进士,总共只有秀才进士12人。

唐代“选士多因隋制”,初期科目之名繁多,据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统计,“见于史者凡50余科”,是名副其实的“设科取士”、“分科举人”。

武则天以后,每年常规考选的科目,只有“进士”和“明经”两科了。

宋代王安石变法后,只留下了进士一科,元、明、清相沿不变。

虽不是“分科举士”了,但“科举”这个称谓却一直沿用下来。

成绩总评前三称号

成绩总评前三称号

成绩总评前三称号
考试前三名分别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状元:“状”的起源为原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就像现代高考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

“元”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是“元,始也”,按中国古代汉字会意造字法来理解,元就是头的意思。

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本次考试投状第一的人”,这就是状元的来历。

榜眼:“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状”,那时宣布科举前三名使用的是黄榜,第二和第三名站在状元两侧,就像状元的两个眼睛一样,所以后面大家都叫第二和三为榜眼。

探花:探花郎始见于唐,唐代进士及第后,按照惯例筹钱举行期集,于杏园赏花会时(进士考试是在春天举行,所以中后在杏园赏花),挑选进士中年龄最少者二人为探花郎,使赋诗,宋代沿袭唐代的这种习惯,也要举办宴会挑选探花郎。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

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时代的状元以及“状元文化”

科举时代的状元以及“状元文化”

科举时代的状元以及“状元文化”状元是科举制度的特有产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状元不仅仅是一种科场称谓,在各行各业中受到追捧,并引申出了一种“状元文化”,这种文化符号在建筑、饮食、戏曲等领域中皆有所体现。

至20世纪初,当科举制度被唾骂为与缠足、鸦片、纳妾一样腐朽落后的东西,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后,状元文化依旧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状元”一词的出现及别称“状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唐代的科举考试有许多名目,当时只有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因为考生赴京城应礼部试,中第后需以奏状报于朝廷,第一名列状之首,故称“状头”“状首”,又称“状元”。

宋代推行殿试制度后,沿用此称。

当时对通过礼部试的考生有一个排名,殿试后依殿试成绩重新排名,并将第一名称为状元,而礼部试的第一名为“省元”(明清时为会元)。

从此,状元成为殿试第一名的称谓,并且区别于省元。

既获省元,又获状元者称“连中二元”,若地方初级考试也获第一,便为“连中三元”。

宋代有时也将一甲的一、二、三名统称为状元。

元朝将状元定为殿试第一名的专称,明朝更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殿试一甲赐进士及第,其第一名为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

状元有许多别称,如榜首、状头、状首、鼎魁、廷魁、大魁、殿元、殿魁、殿撰、龙头、龙首、龙头客等。

这些别称是从不同角度对状元的赞美。

状元是殿试第一名,故称“殿元”。

状元之名列在金榜第一行之首,故称“榜首”。

“魁”有首选、第一之意,而殿试又称廷试,所以称状元为“殿魁”“廷魁”。

而“大魁”则尤表赞许,有天下第一之誉,科举时代对中状元者誉为“大魁天下”。

经殿试排名的进士分三甲,一甲只有三名,如鼎有三足,所以被称为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故有“鼎元”“鼎魁”之称。

旧称考场正门为龙门,而称取中进士者为“登龙门”“跳龙门”,状元自然被称为“龙头”“龙首”“龙头客”。

状元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状元是科举中的魁首,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最终攀登上了金字塔的顶端。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得到这个称谓是当之无愧的。

中状元的文雅说法

中状元的文雅说法

中状元的文雅说法你知道“中状元”这个词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不过,别看它好像是古人用的说法,其实今天我们用这个词说的不仅仅是古代的科举状元,更多的是一种大家对“成功者”的尊重和敬仰。

你说,这个词说出来多有范儿啊,“哎呀,咱家小张中状元了”——有木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咱说的不是那种真正去考状元的事情了,而是这种“状元”的说法本身,就像是一种优雅又有点俏皮的表达方式,特别有意思。

说到“中状元”,你可能会想,它不就是考试第一名吗?其实不完全是哦,这个词在古代确实是指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的人,但今天咱说的“中状元”,可不一定非得是考试啊。

比如,你说哪个大厨做的菜简直绝了,所有人都夸得不行,那他不就是“中状元”了嘛,或者你见到个男的,长得帅得可以秒杀一堆明星,性格还好,家里也有点本事,整天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简直是所有女生的“梦中情人”,那他也可以算是个“中状元”吧?这么一想,这个“状元”根本不局限于科举考试嘛,它是跟你生活中的种种成就挂钩的,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好的人,基本上都能算是“状元”。

别急,你可别真以为这个“中状元”就是光鲜亮丽的。

很多人一提到状元就觉得那是一个白马王子、红玫瑰一样的存在,但这背后藏着的是无数的付出和努力,多少人熬夜复习,多少个日日夜夜埋头苦干,才有了今天的“状元”呢?你看那些真正的“中状元”,他们的日子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是不是有些时候,生活中的成功看似一蹴而就,其实背后藏着的,往往是你无法想象的艰辛。

这就像是你见到一个大厨,每次端上来的饭菜都让人眼前一亮,你没看到的是他早晨四点钟起床,亲自去市场挑选新鲜食材,回到厨房忙得汗流浃背,那种背后的心血才是真正的“中状元”的秘诀。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中状元”,但你看他们过得也挺好,人生的路每个人走得不一样。

有的人也许并没有取得那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他们踏实肯干,也能过得舒适惬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别人眼中的“状元”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精彩。

古代对状元的别称

古代对状元的别称

古代对状元的别称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每年的科举考试中,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重重考验,脱颖而出,被授予状元头衔。

这位状元,也被称为金榜题名,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焦点和榜样。

金榜题名,这个别称来源于科举考试中的金榜。

科举考试成绩优异的人,他们的名字将被刻在金榜上,以示荣耀和嘉奖。

而其中成绩最好的人,也就是状元,他们的名字将被刻在金榜的最上方,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被称为金榜题名。

状元的称号在古代社会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状元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更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一旦有人成为了状元,他的家族将因此而受到极大的荣耀,其他人也会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希望能够效仿他的成功之路。

然而,成为状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科举考试的难度极高,需要考生掌握广泛的知识,具备出色的文笔和创造力。

同时,考试还包括了一系列的面试环节,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对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只有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卓越的能力,才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状元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状元们在科举考试中展现出的才华和能力,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激励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国家和家族的利益。

因此,他们被视为社会的楷模,被广大人民所仰慕和尊敬。

然而,状元并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志。

在科举制度中,状元只是其中一个阶段的胜利者。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官员和学者。

无论是状元还是其他考生,只要能够通过考试,都有机会得到官职或学位。

因此,科举制度并非只注重状元的选拔,而是全面考察考生的才能和素质。

在当代社会,科举制度已经不再存在,但对于状元的称号仍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状元代表着优秀和卓越,是人们追求梦想和成功的象征。

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其他领域,人们都希望能够成为状元,成为那个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人。

古代对状元的别称“金榜题名”代表着科举考试中最优秀的考生。

科举祝福考生的纹样

科举祝福考生的纹样

科举祝福考生的纹样科举祝福考生的纹样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图案,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科举考试及考生们的祝福和关注。

这些图案多半绘制在竹编、缂丝、织绸、木雕、陶瓷等手工艺品上,常常被用来装饰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的传统文化的场所和物品。

1.鲤鱼鲤鱼是科举祝福考生的一个重要图案,意为“连年有余”,寓意为考生们在考试中能够有所成绩,一年比一年更好。

鲤鱼在文化中的地位与传统书法、画家的瓢泼大字、水墨画符号等艺术形式并列,也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被使用。

2.文昌鱼文昌鱼是祝福高考生的主要图案,又称聚宝鱼,寓意为“金榜题名”,是考生们能够金榜题名、功名成就的象征。

其形状为一只开口向上的鲤鱼,和其他的鲤鱼图案不同,他具有浓厚的祥瑞、喜庆和吉祥的意义。

3.莲花莲花是科举祝福考生的另一个重要图案,寓意为“出淤泥而不染,潜龙勿用”,寓意考生们能够在压力下保持纯净和自我,努力脱颖而出,创造辉煌的成就。

4.四季花卉四季花卉是科举祝福考生的另一个经典图案,包括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等吉祥的花卉,寓意为“四季全年不断”,也象征出色的头脑、高超的才华和坚韧的精神。

5.鸳鸯鸳鸯是科举祝福考生的重要纹样,因为它是中华文化中爱情、美好结合的象征。

寓意为考生与未来的伴侣可以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最终达成人生目标,建立美满的家庭。

总而言之,科举祝福考生的纹样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之一,无论是身处何地,人们总希望自己和他们身边的人能够顺利、平安、顺顺利利地度过科举,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这些纹样所传达的愿望和祝福中,不仅有欣喜、有希望、也有对自己和考生的祝福和成就的尊重和祈愿。

科举考试中“状元”的起源

科举考试中“状元”的起源

科举考试中“状元”的起源郭洪涛中国的科举考试有1300余年的历史,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

中国科举取士之风,起源于隋,完备于唐代,是布衣百姓想一跃龙门做官,的唯一途径。

状元是科举时代的一个称号,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递送需“投状”到礼部,就像今日考试报名时填写数据的情形一样。

考试结束后,礼部需将录取的相关资料及成绩呈报给皇帝,称为“状”,但当时只分甲乙等之分,所以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

到了武则天在位时,首创殿试。

赵翼《陔余丛考》说:“自武后初试贡举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者因日状头,亦曰状元。

”这说明在当时礼部在复试时,才将状头,又称为状元。

状元一词,是在宋代建立殿试制度后才确定,而受到当朝者的重视,始于宋太祖、太宗两朝。

只要是荣获状元者,皇帝会特赐状元袍笏、七名宫廷卫士护送回乡,在其家乡立上状元坊等。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

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成名,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

因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不乏政冶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居多。

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和、张謇等。

此外,还有几位状元因他们身上的传奇色彩而被世人广为传颂,他们分别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

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唐宣宗时的状元郑颢一位。

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太祖十六年,宋太祖赵匡胤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

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

趣谈科举时代的特别榜名

趣谈科举时代的特别榜名

趣谈科举时代的特别榜名我国古代进士的录取名单统称金榜,还有春榜、杏榜等别称。

其实科举史上的进士榜与举人榜往往因事而得名,各有一些特殊称呼。

李世愉《中国科举生活漫话》一书以《科场榜名知多少》为题,简要介绍了科举考试中各种各样的“榜名”。

本文进一步补充材料,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榜名再作爬梳,为科举史的研究增添趣味,以助谈资。

龙虎榜。

《新唐书·文艺传下》载,欧阳詹“举进士,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时在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兵部侍郎陆贽知贡举,一榜所取23人多天下名士。

其中李绛、崔群、王涯皆官至宰相,韩愈、李观等均为著名文学家。

龙虎本喻指突出的人才,后来则成为进士榜的泛称。

宋人黄诚之《满江红》词云:“姓字早登龙虎榜,文书夜直丝纶阁。

”《七修类稿》卷四十引唐寅诗云:“龙虎榜中名第一”。

唐伯虎为江南乡试解元,则乡试榜亦称龙虎榜。

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说,清代乡试“发榜多用寅、辰日支,以辰属龙,寅属虎,取龙虎榜之意。

”五老榜。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放老”条记载,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杜德祥知贡举,放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同及第。

其中曹松与王希羽年皆七十余,刘象等三人也均年逾耳顺,时谓“五老榜”。

五人的年龄各家记载不一,但皆为孤寒老举子。

唐昭宗特下诏曰:“选择新及第进士中有久在名场,才德科级年齿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

”(《登科记考·光化四年》)唐代进士及第后要候铨三年才能授官,这对老年举子属于破例优待。

五老榜对老年考生的照顾优恤,后世逐渐制度化,如宋代的“特奏名”与金代的“恩榜”。

据《宋史·选举一》,特奏名恩例始于开宝三年(970年),“凡士贡于乡而屡黜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赴试,故曰特奏名。

”南宋每科所取特奏名进士甚至比正榜进士还要多。

北京状元_精品文档

北京状元_精品文档

北京状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瑰宝。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还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北京的魅力无疑令人着迷。

但是,除了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和建筑外,北京也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之一就是“北京状元”。

“北京状元”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力。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科举考试被视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并成为了进入官僚体系的正式通道。

而成为“状元”则意味着这个人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被皇帝赐予特殊的荣耀和权利。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京状元有着辉煌的传统。

自唐宋时期开始,每次科举考试的状元都会被列为状元榜眼,受到朝廷的特殊礼遇。

而在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更是成为了社会的风向标,执掌重要的政治职位和权力,成为荣誉和地位的象征。

北京状元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能力和才智,更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选拔标准。

在古代中国社会,科举考试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和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因此,那些取得状元成绩的人往往具备出类拔萃的智慧、艰苦的学习和全力以赴的努力。

然而,尽管北京状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但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科举考试的竞争异常激烈,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而能够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

即使是取得状元成绩的人,也不能避免被政治斗争和官场黑暗给困扰。

因此,有些状元会在官场上碰壁,有的甚至被贬谪或处死。

然而,尽管北京状元的命运多舛,他们依然是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具备很高的地位,还享有许多特权和荣誉。

首都北京更是给予状元特别的待遇,他们可以得到政府的慷慨资助,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和尊崇。

作为北京状元,除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他们还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和责任。

作为领导和决策层的一员,他们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此,北京状元不仅仅是个人的英雄,更是国家和社会的风向标和楷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科举制度逐渐废止,北京状元这个称号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甲”与“状元、榜眼、探花”

“三甲”与“状元、榜眼、探花”

三甲与三元连中三元:“元”有第一、为首、头一名的含义,所以有元首、元月、元旦、元帅、元凶……等很多带“元”词语。

“三元”在中文中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三个第一”;另一个是指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即上元为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下元为十月十五日。

当然,“连中三元”是接连中三个第一之意,不指三节。

“三元”原本是指科举考试时代的乡试、会试、殿试的三次考试均得第一。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

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度,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若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均得第一,正好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得主,所以叫连中三元。

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17人。

就是:(唐)崔元翰(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生卒不详)(宋)孙何(公元961一1004年)王曾(公元978—1038年)宋庠(公元996—1069年)杨置(公元1014一1042年)冯京(公元1021—1094年)王岩叟(公元1061年明经及第)(金)孟宗献(生卒不详)(元)王宗哲(生卒不详)(明)商辂(公元1414—1486年) 黄现(生卒不详)(清)钱启(江苏苏州,生卒不详)戴衢亨(公元1755—1811年)阿继昌(广西临桂,生卒不详)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

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

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千年科举考试的特殊符号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乃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影响,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

比如,深深渗透到中国人思想和血液中的状元文化就是一例。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

现代高考制度和过去的科举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文化的血脉是无法割断的,延续过1300多年之久的科举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我们都无法回避。

“状元”称号最早出自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止,其间除了蒙元初期的几十年停止了一段,无论是历时长久的统一王朝,还是不断更迭的五代十国;无论是汉族人建立的帝国,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秦以前的商周时代主要是贵族世袭制。

战国时诸侯纷争,得人才者昌,出现过下级士族及庶民大量登上政治舞台的现象。

两汉时代主要行“察举制”,就是定期由郡国长官听取“乡举里选”的意见,考察辖区内的人才,荐举给中央去做官。

魏晋南北朝时,察举演化成为“九品中正制”,察举大权完全掌握在各地的豪门世族手中,以致弊端丛生,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种非常有害于人才发展的局面。

隋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地方豪族把持察举的特权,“九品中正制”渐废,开始试验由中央设科目,地方举人才,经考试后入仕的作法,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开端。

又因为隋炀帝喜文学,他始设的“进士科”后来成了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科。

整个隋朝大约只考四五次,开头考取的叫秀才,后来考取的才叫进士,总共只有秀才进士12人。

唐代“选士多因隋制”,初期科目之名繁多,据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统计,“见于史者凡50余科”,是名副其实的“设科取士”、“分科举人”。

武则天以后,每年常规考选的科目,只有“进士”和“明经”两科了。

宋代王安石变法后,只留下了进士一科,元、明、清相沿不变。

虽不是“分科举士”了,但“科举”这个称谓却一直沿用下来。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

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朝廷开办贡举,考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唐代的状元还不像后世那样受人艳羡。

唐代状元并不为史书所特别记录,两《唐书》里有传的状元,如王维、柳公权、李固言,只称“中进士第”,并不强调其状元头衔。

而且,唐代考中状元也和其他进士一样,只有再通过吏部试才能入仕做官。

唐代状元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这和当时的考试与录取方式等很有关系。

状元既不是像宋代那样由皇帝经殿试“钦点”,也不是全凭考场上的答卷定名次,通常是由考官决定。

而考官受人请托和接受推荐,取谁为状元都属正常现象。

宋朝状元最“拉风”唐代科举,考试和录取透明度都很大,所谓通关节,是指在考前就和主考官约定,用不着在考场内、答卷上或在阅卷时作弊,虽不正大光明,却也不违法。

自宋太祖禁止公荐,科考逐步过渡到以答卷定弃取。

宋真宗时,建立起相当完备的考试规则,试卷糊名弥封,不论主考官出于什么动机--受请托、受贿或是爱才,要想预定录取谁,都不能公开进行了,完全凭考场上的答卷来定录取与否。

宋代比唐代更加重视科举,宋太祖亲自行殿试,由皇帝定状元。

殿试的定制,使皇帝成为座主,他选定的第一名门生当然重要。

宋太宗曾亲自写诗赐与吕蒙正、胡旦、陈尧叟等状元。

状元及第,立即授予很优的官职,并且升迁很快。

北宋状元官至宰相(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而政绩为史家所称道者,有吕蒙正、王曾、李迪、苏易简、蔡齐等。

宋代朝廷竭力给予新科进士各种荣耀。

新进士录取后,皇帝亲自一一接见并赐宴(如闻喜宴、琼林宴等);诏令宫中卫士为状元清道开路,前呼后拥,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连皇帝也行注目礼。

其情景之壮观,就是出外领兵打仗、奏凯还师的将军回京,场面也不及此。

宋代科举,起初是每年举行一次。

治平三年(1066)英宗正式规定,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并成为定制,为历代所遵循。

北宋殿试前三名均称“状元”;南宋时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并为后代所沿用。

状元一词的来历前面已经说明过,而第二名好比榜中的眼睛,故称榜眼。

探花则源于唐朝杏园的探花宴选少年俊秀者为探花郎的习俗。

权臣之子得中状元也有政治斗争明正德六年,四川新都人杨慎考中状元,他父亲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

杨慎是现任宰相之子中状元的第一例。

虽也曾引起一些窃窃私语,如有人说,殿试首席读卷官、内阁首辅李东阳先把策题告诉了杨慎,杨慎才“所对独详”,但杨慎的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素为朝野所公认,所以即使到嘉靖初年杨慎父子以“议大礼”而获罪,政敌们也并不纠缠此事。

后来杨慎最终成为明代成就最为突出的大学者,就更堵死了所有非议者的口。

但是明万历初年,宰相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中了状元,引起的议论可就纷繁复杂,导致的后果更是非常严重的了。

张居正是明代最有权势的宰相,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政治家。

然而功高震主的张居正,在皇权至上的时代结局必定是悲剧。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不久明神宗就削夺他的一切封赠,随即抄家。

万历四年(1576)乡试,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张嗣修、张懋修考中举人。

这并不算稀奇,到此为止人们也不会说什么。

然而到万历五年会试,张嗣修一甲二名考中榜眼。

人们虽不敢明言,但怀疑的目光、私下的议论就难免了。

更令人惊愕的是万历八年会试,张懋修状元及第,大魁天下,更让许多人心生不满。

直言敢谏的御史魏允贞上疏,认为“辅史子弟不应中式”,立即遭遇贬黜。

张居正位高权重,他认可了的事,谁也不能说三道四。

可是两年以后张居正去世,张懋修、张嗣修兄弟考中状元、榜眼的事,便成了张居正的一大罪状,有人揭发说张懋修的状元策是他人代作的。

结果张氏兄弟的功名虽然没有被明令革除,但他们都以父罪而“谪戎”,命运也很悲惨。

反对张居正的人更给张懋修加上了“关节状元”以至更难听的“野鸟为鸾”的恶名,很难洗刷清楚了。

张居正死时,他的第五个儿子尚幼,有人作诗嘲讽:“状元榜眼尽归张,岂是文星照楚乡。

若是相公身不死,五官必定探花郎。

”有了这样的先例,以致后来万历二十年前后的首辅沈一贯,为了避嫌,竟让本来很有才华的儿子沈泰鸿放弃科考。

沈泰鸿对此不能理解,结果父子反目成仇。

“卷面外因素”造就的状元在状元录取中,除了权势因素的影响外,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姓名、相貌等,有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在科举时代,有时因一个名字,竟关乎得失,系于祸福。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殿试,原拟第一名是孙曰恭。

当大臣们把写好的名单呈明成祖朱棣过目的时候,朱棣一看就连连说,不行不行,孙暴怎能做状元。

古人直行书写,曰与恭连起来看,看着就像个暴字。

最后按皇上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

朱棣为什么忌讳这个暴字而推崇宽字?这有很深的心理因素。

因为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本来没有资格做皇帝,是通过阴谋和武力而夺取皇位的,因为害怕别人说他残暴,所以对暴字有特殊的敏感。

他力图在晚年树立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邢宽因此得了便宜。

因为朱棣认为,邢宽这个名字隐含着“刑政宽和”的意思。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

这一年的殿试中,主考官们发现应试举人中有个叫王寿彭的,寿彭是寿比彭祖的意思,彭祖是传说中的老寿星,活了800多岁。

为讨慈禧欢心,考官们决定拟王寿彭为第一名,呈太后审定。

果然慈禧见了这个名字很喜欢,很顺利就钦点他为状元。

也有投机取巧、临时改名的。

当咸丰皇帝即位时,有位应试的孙姓举人立即悄悄改名为“孙庆咸”。

开科后,虽然他的文章平平,但考官看见这个名字好,为博新主子欢心,遂将他取为会试第一名。

名字取得好不好很重要,相貌长得帅不帅关键时刻也会成为决定因素。

洪武四年(1371),明朝举行开国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本来拟定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将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点为状元,“以壮国威”。

明弘治十二年(1499)殿试,原定浙江人丰熙为第一名,但因为丰熙一只脚有毛病,就改选广东南海相貌不俗的伦文叙为状元。

但丰熙的对策写得很出色,皇帝十分赞赏,就定他为一甲第二名,却赐同状元及第,作为安慰。

丰熙成为戴状元冠的副状元,千古仅此一例。

古代状元轶事状元平均年龄大约三十岁历史上的状元大都是青年,据统计,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状元,其及第时平均年龄如下:唐朝状元平均29.4岁;宋朝状元平均29.6岁;元朝状元平均29.5岁;明朝状元平均32.3岁;清朝状元平均31.9岁。

据传说,状元中年龄最大的是北宋时期的梁颢,参加科考47年,登龙门时已82岁了。

梁颢中状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当过开封府尹,到92岁才寿终正寝。

而他的儿子梁固,后来也考取了状元。

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要数唐朝的贾至和明朝的丁显,都是17岁得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

关于丁显还有一段趣事。

据说当年殿试前夕,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枚特别大的钉子牢牢钉在墙上。

朱元璋第二天阅卷时看见丁显这个名字,丁者钉也,显者应梦也,丁显就被钦定为状元,人们称之为“应梦状元”。

顺便说一句,《铡美案》写陈世美考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富贵变心、杀妻灭子,结果被包公处死。

由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很多人往往认为科举时代凡考中状元的,都很可能被招为驸马。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历史上,被招为驸马的状元只有唐代的郑颢一人。

原因也很简单,古代仕子大都早婚,待到中状元时,一般早就结婚生子了。

“连中三元”历史上只有17人宋代确立了科举考试的地方、礼部、殿试三级考试制,所以也就有了“连中三元”的说法。

宋代的“三元”,指科举考试中地方解试、中央礼部试和殿试中的三个第一名,即:解元、省元(礼部是尚书省所属的一个部,礼部试又称“省试”)和殿元。

一个士人能中“三元”实在太难了,即使真正的文才超众,也还少不了幸运。

北宋最有名的“三元”是王曾,他在礼部试所作《有教无类赋》和殿试所作《有物混成赋》,都被视为模范答卷,长期为人传诵。

王曾官至宰相,是中国科举史上仅有的十几名“三元”中的佼佼者。

金代前期很长一段时间,科举分乡、府、省、殿四级考试。

在大定三年,竟奇迹般地出了一个连中“四元”的孟宗献。

金世宗知道了非常高兴,本来状元例授“从七品”,这次皇帝做主,破例授予孟宗献“从六品”官员。

不过,孟宗献出仕不久就去世了,未见事功,他只是在科举史上留下了一个“四元”的佳话而被后人所知。

据统计,连中“三元”,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状元只有17人。

苏州是最名副其实的“状元窝”有人做过统计,自隋唐至明清1300年间,大约进行过科举考试788次,有名字记载的状元671名。

在历史长河中,状元毕竟寥若晨星。

可这样少量的状元,也出现了“状元窝”奇观。

福建永泰县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接连出了三位状元,即萧国良、郑桥、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