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画课件集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3牛顿第三定律(共32张PPT)
典例探究 考点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变式训练】 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 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双手一搓竹柄,然后松 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再落下来。松手后,关于竹蜻 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必修一物理(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
1、物理观念: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2、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3)能区别一对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新情课景引导入 入
考点三: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
➢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总是”:表示在一切状态都成立、对应同时性。
典实例例探分究析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放飞气球
典实例例探分究析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船为什么向前进?
直升机为什么会悬停在空中?
课堂想合一作探想究
拿鸡蛋碰石头,可是鸡蛋却破了。那么他们 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么?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是经典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任何两 个物体,无论它们是质点还是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 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定律在
解释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指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其 他天体做圆周运动,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 运动的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分别是轨 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则是描述物 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在天体运 动中,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得天体能够保持 稳定的运动轨道和运动速度。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即F=ma。这个定律解 释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词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是学习匀速圆周 运动的关键。
详细描述
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始终指向 圆心,其大小为a=v^2/r,向心力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来提供向心力,其大小为 F=ma=mv^2/r。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2024/2/29
17
04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
2024/2/29
18
功和能概念辨析及计算方法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能的概念及分类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表示力对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所做出的贡献。
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可以分为动能 、势能、热能等多种形式。
功和能的关系
功和能的计算方法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 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是维持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力,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做圆 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4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 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系数G,称为引力常量,其值由卡文迪许通 过实验测得。
1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01
讲解惯性概念,阐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
发生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02
阐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即F=ma,并解释
其物理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01
02
03
04
理解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 础,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 忆。
建立知识体系
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本课件适用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涵盖了全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课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表,以及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1. 物质和运动本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 力和运动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本部分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5. 热力学第一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熵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7. 气体动理论本部分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动理论。
8. 固体和液体本部分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9. 热传导和热辐射本部分介绍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
10. 热力学过程本部分介绍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全套课件pptx
03
相互作用
重力
01
02
03
重力的定义
重力是地球吸引其表面或 附近物体的力,其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指向地球的中心。
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 速度约为9.8m/s²,其大 小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 略有不同。
弹力
弹力的定义
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 变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 形变量成正比。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质
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
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 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同。
数学表达式
摩擦力的种类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 摩擦力三种。
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间摩擦性质的物理量, 其大小与物体的材料、表面粗糙程度和接 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 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效
果与这些力共同作用时相同。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 为两个或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 作用效果与原来的力相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验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 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刻度尺、导 线、电源。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
安装实验器材;接通电源,释放小车,让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 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完整版
0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v-t图像、x-t图像等。
2024/1/25
11
03
力学
2024/1/25
12
重力、弹力、摩擦力
01 重力
定义、大小、方向、重心 等概念
03 弹力
产生条件、大小、方向、
胡克定律等
2024/1/25
02 摩擦力
产生条件、分类、大小、
方向等
0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 定则等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
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析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的过程 、分析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过程等。
24
06
电场与恒定电流初步知识
2024/1/25
25
电场基本概念及性质
电场定义
存在于电荷周围,能对放 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 用的特殊物质。
电场强度的方向
33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024/1/25
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加速度、力 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细 绳等。
34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01 实验步骤
02 1. 安装打点计时器,并接通电源。 02 2. 将小车放置在长木板上,并连接细绳和砝码。
2024/1/25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文学中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 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种力称为万有引力。
天文学中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行星轨道、预测彗星回归 、研究恒星演化等。同时,万有引力也是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 素之一。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第1节动量课件
车辆的碰撞
微观粒子间的碰撞
台球的碰撞、汽车间的碰撞、微观粒子的 碰撞,这些运动似乎有天壤之别。然而,物 理学的研究表明,它们遵从相同的科学规 律——动量守恒定律。
一、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
A B
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线绳,分别悬挂两个完全相同的钢球 A、 B,且两球并排放置。拉起 A 球,然后放开,该球与静止 的 B 球发生碰撞。
谢谢!
2.[2019·浙江湖州高二期末]一个质量为0.18 kg的垒球以20 m/s的水 平速度向右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0
m/s,则这一过程动量的变化量B为( )
A.大小10.8 kg·m/s,方向向右 B.大小10.8 kg·m/s,方向向左 C.大小3.6 kg·m/s,方向向右 D.大小3.6 kg·m/s,方向向左
解:以向右为正方向。 初态动量 p=mv=0.6 kg·m/s 末态动量 p'=mv'=-0.6 kg·m/s 动量的变化量△p=p'-p= -1.2 kg·m/s ∆ p 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2 kg·m/s
本课小结
1.动量的理解 p mv
2.动量与动能的区分 3.动量的变化量
(1)表达式:p p' p
实验结论:碰撞后 A 球停止运动而静止,B 球开始运动,最终摆到和 A球拉起时同样的高 度。A的速度传递给了B
猜想:碰撞前后,两球速度之和是不变的?
C B
将上面实验中的A球换成大小相同的C球, 使C球质量大于B球质量,用手拉起C球至某一高度后放开, 撞击静止的B球。
实验结论:B摆起的最大高度大于C球被拉起时的高度,碰撞后B球获得较大的速度 猜想:碰撞前后,两球速度之和并不是不变的,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跟它们的质量有 关系。
库仑定律Flash动画演示实验ppt课件
2、三个自由的点电荷只受库仑力的平衡规律
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
横梁平衡
验 (2)用完全与A、B相同的带
正电荷的C靠近A,作用力使
得银丝有一个扭转角,力越大
扭转角度越大。
库
仑 扭 秤
结果
(1) 改变A、C的距 离看扭转程度得:
F
1 r2
(2)改变A、C的 电量看扭转程度得:
Fq1q2
Made by Xue
内 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
二
容
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 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连库线仑。力或静电力
课
2、表达式 F
k q 1q 2 r2
堂 3、适用范围: ⑴真空中
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
⑵点电荷 (3)静止
小 二、库仑定律的使用
理想化模型,类似质点 一般都是说空气中
结 1、库仑力叠加
先求出每个电荷对所研究电荷的库仑力 然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力
是+2 x 10-6 ,求它们各自所受的库仑力?
的
解:q3共受F1和F2两个力的作用,q1=q2=q3=q ,相互间距离都是r,所以
叠 加
q2+
=0.144N q1
+
F1 = F2 = k
q2 r2
q3 +
F2 平行四边形定则 F=2F1cos30=0.25N
F1 F3 方向沿q1与q2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电荷
2024版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2024/1/28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是描述物体弹性大小的物 理量,其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形状 有关。
弹力的应用
弹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如制作弹簧、设计减震器等。
20
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
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
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2024/1/28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描述重力作 用强弱的物理量,其大小 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 关。
重力的应用
重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 泛应用,如测量物体质量、 设计建筑结构等。
19
弹力
弹力的概念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的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6
02
运动的描述
Chapter
2024/1/28
7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01
02
03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 点。
2024/1/28
参考系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 定为不动的物体。
坐标系
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 标系,可以定量描述物体 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8
时间和位移
时间
时刻和时间间隔。
位移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 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类型。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 用,如刹车系统、传送带等。
2024/1/28
21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geogebra制作高中物理动画课件必修二26-32
2.26引力与重力7.21.添加滑动条alpha,0∼360°,启用动画,递增,显示地球自转2.添加滑动条alpha2,0∼360°,用半圆旋转形成地球,可展开3.添加滑动条alpha3,0∼90°,表示纬度4.添加变量isStart,控制动画启、停isStart=false5.添加按钮<on/off>,添加脚本SetValue(isStart,!isStart)StartAnimation(alpha,isStart)SetCaption(button1,if(isStart,"off","on"))6.添加原点O7.添加变量R,表示地球半径R=48.添加旋转的球earth,表示地球earth=rotate(surface(circumcirculararc((0,0,-R),(R,0,0),(0,0,R)),alpha2,zAxis),alpha,zAxis) 9.添加线段,表示地轴segment((0,0,R+2),(0,0,-R-2))10.添加点A,表示地面上的点A=rotate(rotate((R+0.1,0,0),-alpha3,yAxis),alpha,zAxis)11.添加线段,连接O、Asegment(O,A)12.添加赤道圆、A与地心连线、连线与赤道平面夹角,用于讲解纬度定义{circle(O,R),segment(O,(R;alpha;0)),angle((R;alpha;0),O,A)}13.添加复选框,显示/隐藏:纬度定义14.添加自转轨道和半径、圆心{circle((0,0,z(A)),A,zAxis),segment((0,0,z(A)),A)}15.添加复选框,显示/隐藏:自转轨道16.添加变量m,表示质量m=0.3517.添加变量an,表示赤道的向心加速度an=0.033818.添加变量a,表示引力加速度a=9.78+an19.添加复选框d,决定是否缩放向心力20.添加变量scale,表示缩放向心力的系数scale=if(d,120,1)21.添加点B,表示万有引力末端A+m a unitvector(vector(A,O))22.添加点C,表示向心力末端,其中cos(alpha3)表示其他位置向心力与赤道的比C=A+m an scale cos(alpha3)unitvector(vector(A,(0,0,z(A))))23.添加点D,表示重力末端D=A+B-C24.添加矢量,表示引力vector(A,B)25.添加矢量,表示向心力vector(A,C)26.添加矢量,表示重力vector(A,D)27.添加线段列表,表示辅助线,虚线{segment(C,B),segment(D,B)}28.添加复选框,显示/隐藏:受力分析29.添加列表,表示3D区域的直线虚线坐标轴{line((0,0,0),xAxis),line((0,0,0),yAxis),line((0,0,0),zAxis)}2.27卫星轨道7.41.添加变量isStart,用于判断开始还是暂停计时isStart=false2.添加变量dt,表示时间间隔dt=0.033.添加变量t,表示时间t=04.添加滑动条speed,1∼10,增量为1,控制动画速度5.添加滑动条N,0∼1/dt,增量1,计时用,速度用滑动条speed控制SetValue(t,t+dt)6.添加《on/off》按钮,用于控制开始或暂停,添加脚本SetValue(isStart,!isStart)StartAnimation(N,isStart)SetCaption(button1,if(isStart,"off","on"))7.添加《reset》按钮,用于重置。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2节 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课件 教科版选修3-3
实验原理及步骤 掌握“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的步骤和该实验中 的注意事项.
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 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浅盘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 开稳定; ④在浅盘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估测 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 油 酸 酒 精 溶 液 体 积 浓 度 为 0.1%, 一 滴 溶 液 的 体 积 为 4.8×10-4 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 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 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
[答案] (1)②应在量筒中滴入 N 滴溶液,计算得出一滴溶液的体 积 ③应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2)1.2×10-10
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 骤如下: 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 (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 膜的面积 S. 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 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用浅盘装入约 2 cm 深的水. D.用公式 d=VS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
6×715 104
mL=8×10-6 mL.
(3)油酸分子直径 D=VS=8×10160-6 cm=7.5×10-8 cm=7.5×10-10 m.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线PPT课件多个动画
1.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 荷(或无穷远),不形成闭合曲线。
2.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 的场强方向一致。
Fa
Fa>Fb
Ea>Eb Fb
3.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疏
的地方,场强越小。
电场线在空间能相交吗?
E
7、点电荷与带电平板的电场线板面处的场强 方向与板垂直。
问:如果电场线是等距离的平行线,这种电场 是什么样的电场?
E
分析:因为电场线平行,说明各点场强方向相同, 等距离说明各点场强大小相等。这种电场叫做 匀强电场。
四.匀强电场
1.定义: 场强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
2.形成的条件:两块靠近带等量异号电荷, 大小相等且正对的平行金 属板间的电场(边缘除外)。 3.特点:电场线平行且等距。
电
场
线
分析
这样是不是显得很混乱、拥挤
分析
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何呢?
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何呢?
等量异号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何 呢?
等量同号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何呢?
等量同号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 何呢?
点电荷与带电平板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何呢?
点电荷与带电平板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何呢?
两个靠近点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相互正对时,分别 带等量的异号电荷,它们之间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 何呢?
两个靠近点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相互正对时,分别 带等量的异号电荷,它们之间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 何呢?
几种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三、电场线特点
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
(B)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
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34张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
作用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重力 电磁相互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
作用
2.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做一做]
1. 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足球的运动 状态变化了
足球的速度方向变了 是什么原因使足球改变运动状态?
再看一下图片 树枝为什么弯曲?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4.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平动和转动》ppt课件
v vA r vA (r r0 )
a
aA
dr
d r
dt
( r)
dr dt
y
y p
r r x
(dt r0) r( )
a
aA
d
2. 如果 动反力 = 静反力, 则转轴必为中心惯量主轴, 同时刚 体也必为动平衡,即使去掉约束,也会一直转下去.此时,转轴 称为自由转动轴.
3. 附加压力是由于刚体转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引起的,
主要部分 2 .
所以高速运转的机器,制造与安装质量非常重要!
P.192: e.g.2
静力学复习
作业:10,12,14
间极迹上作纯滚动.(简述)
如:机车导轮沿钢轨无滑动滚动情况,本体极迹是 圆,空间极迹是沿钢轨的直线。
注意:瞬心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思考上面例)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瞬心求解法: P.199: e.g.1
作业
15, 17, 18
三. 动力学
取过质心的“薄片”,且以质心为基点: 质心平动 + 过质心轴的转动
dt
r
r
2
o z
r0A
z
x
相对切向加速度 相对向心加速度
讨12..论相相:对对与切向基向心点加加的速速选度度取::无与关,rr是, 反一平个行滑, 移指矢向量A
点. .
3. 分量式: k // k ;
i i ;
j j .
动系中 P点相对 于基点的速度!
0, z
0,
xi
yi
yi xi
xi yi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课件(内含动画)
O F2
F
三、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两个或多个力 作用,这些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 同一点,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 上,但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 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只适用于共点力Βιβλιοθήκη 1F2F1F2
.思考判断
(1)共点力一定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 ) (2)共点力一定是同一物体受到的力.( ) (3)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仅适用于共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5节
力的合成
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 的?他采用的思想方法是什 么?
上述图片中,一桶水,小孩需要二个人才能提 起,而大人只需要一个就能很轻松地提起它, 就力的作用效果而言,小孩与大人的作用效果 是否一样?两匹马拉车和一匹马拉同一辆车作 用效果是否一样?一只弹簧秤拉弹簧和两只弹 簧秤互成角度的拉同一根弹簧到相同的长度作 用效果是否一样?多人拉石块和一头大象拉同 一石块作用效果是否一样?这些事例体现了怎 样的思想方法?
②θ=180°时,即F1、F2共线反方向: F合=|F1-F2| 合力方向与分力F1、F2中较大
的方向相同。
③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 F合随F1和F2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④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 ≤ F合≤ F1+F2 ⑤ F合可思能考大:于合、力等是于否、一小定于比F分1、力F大2 ?
若求三个共点力F1、F2、F3的合 力F又怎么求呢?设F1≤F2≤F3.
注意事项 1. 用两个力拉橡皮筋和单独用一个力拉橡皮筋,
每次均须拉伸到同一位置O。 2. 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
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3. 按同一标度在白纸作出 F、F1、F2三个力的
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