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前卫电影
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概论
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概论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股独特力量,它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富有想象力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震撼。
这种电影形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与文学领域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有着紧密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概况、特点、代表作品、导演及其重要影响。
概况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这一运动旨在通过艺术表达出人类潜意识中的真实和梦幻。
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在技术和制作方面不断创新,成为全球电影的瑰宝。
其代表人物包括导演让-吕克·戈达尔、阿伦·雷乃等。
特点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梦幻、想象和非理性。
影片中的情节和画面常常游离于现实和幻觉之间,通过荒诞的叙事和视觉效果来激发观众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还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通常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
代表作品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有《一条安达鲁狗》(1929)、《黄金列车》(1931)、《早晨的四重奏》(1952)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富有想象力的内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条安达鲁狗》通过荒诞的情节和惊人的视觉效果展现了超现实主义的魅力,成为这一流派的经典之作。
导演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重要导演包括让-吕克·戈达尔、阿伦·雷乃等。
让-吕克·戈达尔是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狂人皮埃罗》和《周末》等都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元素,通过荒诞的情节和颠覆性的视角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界限。
阿伦·雷乃则以其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描绘,成为了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经典作品《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和现实的穿插,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影响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对电影语言和形式的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手法,以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方式展现故事,为后来的实验电影和独立电影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前卫电影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前卫电影前卫电影:从结构主义到多元主义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实验电影的拍制,持续维系其战后的复杂情势。
既有的实验性类型与风格,继续发展。
人物则侧写和日记式的影片,仍然不断出现;有些影片,像是纳思•梅卡斯的自传系列,更是长篇大论之作。
赖利•乔登的剪纸动画,令人想麦斯•厄斯特的拼凑影片,而比利时艺术家马塞尔•布鲁泰尔斯,运用达达主义的策略,质疑博物馆的制度与艺术历史。
最具创意的超写实影片,可能是出自捷克动画家杨•斯凡克梅耶之手的作品。
斯凡克梅耶出身艺术创作学院的木偶料,然而受到30年代捷克超写实主义的影响,于是脱离50年代吉利•川卡所发展的主流动画创作。
他的第一部短片《最后戏法》(1964),结合木偶和逐格拍摄的动画,描绘两个魔术师运用异国风味的戏法,试图打败对方的怪异对决。
斯凡克梅耶的影片中,充满恐惧、残酷和挫败的影像,散发出黑色幽默。
每一件物品,都具有一种丰富质感与触感的吸引力,然而片中的事件则依循梦境式的不合罗辑进行。
大片的肉块,连走带跑地到处移动;绞碎的古董玩具被用来煮成羹汤;当发怒的木偶彼此以木槌打击对方时,老旧图片中的脸孔,迷惑地在一旁注视。
斯凡克梅耶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爱莉丝梦游仙境》改编而成,片中的女主角将手指伸入一个罐子里,却发觉果酱中掺有地毯的扣钉。
《对话的面向》(1981)展现出对于沟通的一种厌恶隐喻:两个以水果和工具做成的人头,彼此吞噬对方,然后呕吐在彼此身上。
那种反文化的地下趋势,同样也在60年代末期以后兴盛风行。
然而,不久之后,地下电影中的一些更具商业市场元素,也湮没了那些较具实验性的层面。
安迪•沃荷即在一些保罗•莫里塞执导,自视为地下阵营的作品中挂名制作人,诸如:《垃圾》(1970)《安迪•沃荷的科学怪人》(1973)。
约翰•华特斯夸大库恰兄弟好莱坞通俗剧的谐谑作品,拍摄了《纷红火鸟》(1972),以及其他耽溺于低级趣味和惊吓效果的低成本影片。
各国电影史汇编-菲律宾电影简史word资料8页
【资料特供】菲律宾电影简史菲律宾是亚洲最早拥有电影的国家之一,产片数量在亚洲也名列前茅。
19世纪末马尼拉已有人放映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20世纪初,美国人曾到菲律宾拍片。
1917年,菲律宾人J.内波穆塞诺和他的弟弟们创建了菲律宾第一个电影公司──马来亚电影公司,并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喜剧改编的故事片《乡村姑娘》(1919),在放映时请演员在银幕后配对白、歌曲和音乐。
马来亚电影公司在20年代的头5 年垄断了菲律宾的电影生产,并在1930年摄制了根据J.黎萨尔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不许犯我》,颇受欢迎。
1932年,马来亚电影公司的J.内波穆塞摄制了菲律宾第一部有声故事片《金色的匕首》。
有声片的出现提高了电影的娱乐价值,观众剧增,使电影生产有利可图。
于是电影公司纷纷成立,电影事业兴旺起来。
有人把 1934~1941年称为菲律宾电影的黄金时代。
由于美国的殖民统治,在这个阶段生产的菲律宾影片,如滑稽片、武打片、歌舞片、爱情片等,都完全抄袭美国影片,象好莱坞一样也以明星为中心,用一些皮肤白晰漂亮诱人的混血女郎招徕观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菲律宾被日军占领,影片生产几乎停顿。
战后,菲律宾电影事业很快得到了恢复。
比较重要的影片有M.孔德的《成吉思汗》(1950),这部影片于1952年在世界范围发行;L.阿韦利亚纳的《忧伤之子》和《海上流浪》;G.de莱昂的《西莎》等。
娱乐性的商业影片仍然沿着战前以明星为中心的制片路线在发展。
50~60年代,影片的数量增长了,但是艺术质量却没有提高。
自60年代以来,菲律宾影片年产量约在140~250部之间。
最高年产量是1971年的 251部,1982年的产量是148 部。
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是纯娱乐片,丝毫不反映菲律宾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那种以性与暴力为主题的影片。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一度盛行根据色情连环画拍摄的黄色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卖座经久不衰。
如影片《被污的人》在马尼拉放映,头3天就赢利数百万比索。
新好莱坞电影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
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
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1、政治原因“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
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
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130部最佳拉丁美洲电影-
既定空间逃避症<< (转)130部最佳拉丁美洲电影--巴西篇 | 首页 | 橄榄树下图雅的蓝色婚事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logs/8127329.html拉丁美洲电影发展也有百年历史了,其中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三国的民族电影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其次应该是智利和古巴,所以在我的名单中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三国的影片占了60%多,另外主要选择了从上世纪40年代到2001年的一些作品,因为这几十年是拉美民族电影文化得到长足发展的一段时期,而很多早期的拉美电影到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了。
阿根廷:1/ 《天使之家》The House of Angel (1957,72分钟,黑白)导演:Leopol do Torre Nilsson说到阿根廷现代电影不能不首先提及的一部杰作,天使之家是阿根廷名导托雷.尼尔松的早期电影代表作,阿根廷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电影,女主角获得59年嘎纳国际影节最佳女演员,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其标志着阿根廷经过几十年的沉沦而重新崛起回到国际舞台, 同时也是60年代开始的阿根廷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前奏曲,导演托雷.尼尔松是公认的阿根廷新浪潮电影之父,他和他的妻子著名剧作家贝亚特里斯.基多(Beatriz Guido)可能是南美电影史上最出色的夫妻挡电影人,合作出很多优秀的影片,他在60年代初所创建独立电影厂牌的“天使电影公司”旗下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激情和才干的青年电影人,是阿根廷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大本营。
2/ 《干渴》La Sed (1961,91分钟,黑白)导演:Lucas Demare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阿根廷新浪潮电影,卢卡斯·德玛雷这部如史诗般悲壮的影片讲述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战争时期一位孤胆英雄的一生,一扫以前旧阿根廷电影中好来污化的枯燥模式,最后英雄悲壮牺牲的场景成为阿根廷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
61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影节最佳影片。
刺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
刺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刺激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法国新浪潮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法国电影史上掀起的一股重要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导演摆脱了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开创了新的电影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部代表性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作品,并探讨它们对当时以及后世电影发展的影响。
一、《孩子们》《孩子们》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由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
这部电影于1967年上映,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剧情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该影片描绘了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法国社会中的挣扎和反叛。
通过引人注目的剪辑、快速移动的摄影以及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特吕弗成功地塑造了角色的内心世界,给观众以沉重而震撼的印象。
二、《400击》《400击》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让-吉尔·戈达尔的首部长片,于1959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呈现方式和对年轻人内心挣扎的描绘,成为了该时期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叛逆的少年通过逃学、偷窃等行为来抗争社会束缚的故事。
影片通过真实的摄影手法和戈达尔的自传式情节,揭示了年轻人在当时法国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对既有价值观的质疑。
三、《一天》《一天》是1962年上映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作品,由阿涅斯·瓦尔达执导。
这部电影通过展示一个女子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城市生活中的孤独、焦虑和失落。
影片以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轻柔的摄影风格,创造出诗意的画面和情绪。
《一天》不仅展现了阿涅斯·瓦尔达作为导演和演员的才华,也成为了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四、《杰拉尔丁》《杰拉尔丁》是由埃里克·洛梅尔执导并于1970年上映的一部影片。
这部电影以其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批判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而闻名。
影片中的主角杰拉尔丁是一位年轻女性,她对男性支配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反抗,并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杰拉尔丁》通过摄影的亲密感和真实主义的风格,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直接表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电影60-70年代赏析
美国电影60-70 年代赏析一·前言: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样十年的区分也不是说一定在十年内,关键是关联的东西。
文化的东西是很难界定清楚的,只是大概。
美国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电影史离现在不太近又不遥远,,所以对其作用与意义的认识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然而也因为这个原因讨论它又显得极为重要。
同时了解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国电影的崛起也许能指出一条出路。
个人认为,任何事物是有联系的。
任何艺术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以文艺复兴为参考,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等角度试图了解这一时期的电影特色。
之后笔者同时也认为,这一时期的电影是处于一种承上启下或者说是一种近似于文艺复兴的前期的状态。
很多电影人开始探索好莱坞辉煌以后的出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二·背景: 表现:笔者认为三十到四十年代,美国电影始终处于黄金时代,“美国电影中类型影片,在30 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 年代初期有声电影的出现,对白、歌曲和音乐的使用,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 而四十到五十年代,美国电影开始下滑呈现颓势。
“美国电影自40 年代末至50 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
首先,1948 年5 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
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
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 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 年相比减少了一半。
为争夺观众,早在20 年前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最甚者是自1947 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
1948 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 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
一一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
一一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新浪潮电影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股电影运动。
该运动的代表作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影风格和叙事方式,以及对传统电影约束的颠覆和革新。
本文将介绍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其在电影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400击》《400击》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一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对社会制度和家庭束缚感到失望,最终行径激进的少年的故事。
影片采用了实地拍摄和纪实主义的手法,以真实而无加工的方式呈现人物以及街头场景。
这种真实感和不加修饰的叙事风格成为新浪潮电影的标志之一。
《400击》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反叛少年的电影,它还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呈现,探讨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压力之间的矛盾。
该片的直接批评现实和自由主义思潮,为后来的新浪潮电影奠定了基础。
二、《漂亮的姐姐们》《漂亮的姐姐们》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是新浪潮电影中的另一个经典之作。
该片通过一系列看似杂乱无章的剧情,展现了三位女性在巴黎的生活与人际关系。
戈达尔独特的叙事方式、自由的摄影手法以及对现实的深入观察,使得该片在新浪潮电影中脱引而出。
《漂亮的姐姐们》不拘一格的拍摄方式和即兴台词,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叙事习惯。
它通过重复的动作和对话,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营造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这种对现实世界的解构和重新组合,使得观众能够反思电影本身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三、《简约主义》《简约主义》由罗贝尔·布列松执导,是新浪潮电影中的又一力作。
该片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通过对角色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困扰的焦虑和不安。
布列松运用了手持摄影和追逐镜头等技巧,增强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将观众置于家庭成员之中,通过细微的动作和对话,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戏剧性。
片中大量运用的长镜头和对白场景,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心理世界。
越战电影大全
越战电影大全越战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南方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越南和美国的历史,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电影都以越战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士兵的生活和战争带来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越战电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感受那段艰难的岁月。
《全金属外壳》。
这部电影是一部经典的越战题材电影,讲述了一名美国士兵在越南战场上的故事。
电影真实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心理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些问题。
影片中的情节扣人心弦,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独行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美国士兵在越南战场上的生存故事。
在战争年代,士兵们要面对生死考验,同时也要应对战争带来的心理压力。
这部电影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谍影重重3》。
这部电影是一部动作战争片,讲述了一名美国特工在越南战场上执行任务的故事。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非常精彩,同时也展现了特工们在战争年代的职责和使命。
这部电影不仅有紧张刺激的动作戏,同时也有许多感人的情节,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黑鹰坠落》。
这部电影是一部战争动作片,讲述了一支美国特种部队在越南执行任务时遭遇意外的故事。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非常震撼,同时也展现了战争中士兵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这部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也成为了越战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战争之王》。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美国士兵在越南战场上的生存故事。
影片中展现了战争年代士兵们的艰辛生活和战争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些问题。
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情节和出色的表演,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总结。
越战是20世纪的一场重大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电影都以越战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生活。
这些电影通过感人的故事和出色的表演,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影响和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
七十年代电影名单
七十年代001. 红灯记(1970)002. 智取威虎山(1970)003. 沙家浜(1971)004. 红色娘子军(1971)005. 奇袭白虎团(1972)006. 龙江颂(1972)007. 海港(1972)008. 海港(京剧)(1972)009. 白毛女(舞剧)(1972)010. 战洪图(1973)011. 创业(1974)012. 钢铁巨人(1974)013. 平原游击队(1974)014. 向阳院的故事(1974)015. 平原作战(京剧)(1974)016. 闪闪的红星(1974)017. 杜鹃山(京剧)(1974)018. 南征北战(1974)019. 侦察兵(1974)020. 火红的年代(1974)021. 渡江侦察记(1974)022. 金光大道(上集)(1975)023. 黄河少年(1975)024. 车轮滚滚(1975)025. 沂蒙颂(1975)026. 海霞(1975)027. 烽火少年(1975)028. 红雨(1975)029. 决裂(1975)030. 小将(1975)031. 第二个春天(1975)032. 春苗(1975)033. 我们都是向阳花(1975)034. 小螺号(1975)035. 阿勇(1975)036. 碧海红波(1975)037. 金光大道(中集)(1976)038. 南海风云(1976)039. 红云岗(京1976)040. 山花(1976)041. 青春似火(1976)042. 沸腾的群山(1976)043. 征途(1976)044. 欢腾的小凉河(1976)045. 金锁(1976)046. 难忘的战斗(1976)047. 年青的一代(1976)048. 枫树湾(1976)049. 熊迹(1977)050. 希望(1977)051. 暗礁(1977)052. 迎春曲1977053. 万水千山(上下集)054. 战地红花(1977)055. 青春(1977)056. 大浪淘沙(1977)057. 渔岛怒潮(1977)058. 两个小八路(1978)059. 山寨火种(1978)060. 猎字“99”(1978)061. 峥嵘岁月(1978)062. 黑三角(1978年)063. 大河奔流(1978)064. 江姐(歌剧)(1978)065. 大刀记(1978年)066. 儿子、孙子和种子(1978)067. 东港谍影(1978)068. 斗鲨(1978)069. 不平静的日子(1978)070. 蓝天防线(1978年)071. 蓝色的海湾(1978)072. 小字辈(1979)073. 保密局的枪声(1979)074. 苦难的心(1979)075. 吉鸿昌(上下)(1979)076. 二泉映月(1979)077. 归心似箭(1979)078. 雷锋之歌(1979)079. 怒吼吧!黄河(1979)080. 小花(1979)081. 甜蜜的事业(1979)082. 柳暗花明(1979)083. 泪痕(1979)084. 七品芝麻官(豫)(1979)085. 瞧这一家子(1979)086. 报童(1979)087. 傲蕾·一兰(1979)088. 啊!摇篮(1979)089. 于无声处(1979)090. 曙光(上下集)(1979)091. 蓝光闪过之后(1979)092. 苦恼人的笑(1979)093. 她俩和他俩(1979)094. 从奴隶到将军(1979)095. 挺进中原(1979)096. 海外赤子(1979)001. 阿凡提(1980)002. 戴手铐的旅客(1980)003. 丹心谱(1980)004. 第二次握手(1980)005. 神秘的大佛(1980)006. 山重水复(1980)007. 苗苗(1980)008. 元帅之死(1980)009. 今夜星光灿烂(1980)010. 铁甲008(1980)011. 三个失踪的人(1980)012. 花枝俏(1980)013. 奸细(1980)014. 生命的赞歌(1980)015. 青春的闪光(1980)016. 北斗(下集)(1980)017. 红牡丹(1980)018. 花开花落(1980)019. 客从何来(1980)020. 残雪(1980)021. 丹凤朝阳(1980)022. 大渡河(1980)023. 刑场上的婚礼(1980)024. 最后八个人(1980)025. 自豪吧,母亲(1980)026. 情天恨海(1980)027. 飞吧,足球(1980)028. 蓝色档案(1980)029. 庐山恋(1980)030. 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031. 爱情啊,你姓什么?(1980)032. 巴山夜雨(1980)033. 半张订婚照(1980)034. 四零五谋杀案(1980)035. 等到满山红叶时(1980)036. 海之恋(1980)037. 好事多磨(1980)038. 天云山传奇(1980)039. 法庭内外(1980)040. 不是为了爱情(1980)041. 迟到的春天(1980)042. 山城雪(1980)043. 梅花巾(1980)044. 恶梦醒来是早晨(1980)045.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046. 雾都茫茫(1980)047. 神女峰的迷雾(1980)048. 爱情与遗产(1980)049. 叛国者(1980)050. 解放石家庄(1981)05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052. 女兵(1981)053. 路漫漫(1981)054. 牧马天山下(1981)055. 钟声(1981)056. 知音(1981)057.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058. 伤逝(1981)059. 潜网(1981)060. 奇异的婚配(1981)061. 归宿(1981)062. 海囚(上下集)(1981)063. 欢欢笑笑(1981)064. 元帅与士兵(1981)065. 但愿人长久(1981)066. 杜十娘(1981)067. 第三个被谋杀者(1981)068. 明天回答你(1981)069. 阿Q正传(1981)070. 喜盈门(1981)071. 子夜(1981)072. 月亮湾的笑声(1981)073. 南昌起义(1981)074. 小街(1981)075. 鹿鸣翠谷(1981)076. 车水马龙(1981)077. 陈毅市长(1981)078. 楚天风云(1981)079. 漩涡里的歌(1981)080. 年轻的朋友(1981)081.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1981)082. 剑魂(1981)083. 乡情(1981)084. 扬帆(1981)085. 白龙马(1981)086. 海望(1981)087. 回头一笑(1981)088. 不该凋谢的玫瑰(1981)089. 潜影(1981)090. 特高课在行动(1981)091. 苦果(1981)092. 西安事变(1981)093. 笑比哭好(1981)094. 百合花(1981)095. 风雨下钟山(1982)096. 最后一个军礼(1982)097. 星火燎原(1982)098. 茶馆(1982)099. 大海在呼唤(1982)100. 白鸽(1982)101. 陌生的朋友(1982)102. 骆驼祥子(1982)103. 孔雀公主(1982)104.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105. 妈妈,你在哪里(1982)106. 赤橙黄绿青蓝紫(1982)107. 西施泪(婺剧)(1982)108. 勿忘我(1982)109. 心灵深处(1982)110. 张铁匠的罗曼史(1982)111. 忘忧草(1982)112. 人到中年(1982)113. 牧马人(1982)114. 开枪,为他送行(1982)115. 泉水叮咚(1982)116. 石榴花(1982)117. 晨曲(1982)118. 城南旧事(1982)119. 魂系蓝天(1982)120. 烦恼的喜事(1982)121. 笔中情(1982)122. 梨园传奇(1982)123. 赵钱孙李(1982)124. 逆光(1982)125. 梅岭星火(1982)126. 东方剑(1982)127. 在这块土地上(1982)128. 张灯结彩(1982)129. 喜鹊岭茶歌(1982)130. 山菊花(1982)131. 春晖(1982)132. 春兰秋菊(1982)133. 战斗年华(1982)134. 都市里的村庄(1982)135. 白桦林中的哨所(1982)136. 山道弯弯(1982)137. 心灵的火花(1982)138. 四渡赤水(1983)139. 飞虎1983(1983)140. 拓荒者的足迹(1983)141. 武林志(1983)142. 夕照街(1983)143. 远离人群的地方(1983)144. 武当(1983)145. 不该发生的故事(1983)146. 归乡(1983)147. 大桥下面(1983)148. 不平静的旅程(1983)149. 咱们的牛百岁(1983)150. 最后的选择(1983)151. 小小得月楼(1983)152. 金色的晚秋(1983)153. 快乐的单身汉(1983)154. 蓝天鸽哨(1983)155. 浪花细沙(1983)156. 女大学生宿舍(1983)157. 海上生明月(1983)158. 秋瑾(1983)159. 青春万岁(1983)160. 天赐(1983)161. 乡音(1983)162. 预备警官(1983)163. 秋天的印象(1983)164. 杜鹃声声(1983)165. 港湾不平静(1983)166. 寸草心(1983)167. 白杨树下(1983)168. 没有航标的河流(1983)169. 锅碗瓢盆交响曲(1983)170. 瓜熟蒂落(1983)171. 杏花村(1983)172. 望穿秋水(1983)173. 祁连山的回声(1984)174. 天涯并不遥远(1984)175. 巴山儿女(1984)176. 北国红豆(1984)177. 边城(1984)178. 寒夜(1984)179. 清水湾,淡水湾(1984)180. 明姑娘(1984)181. 生财有道(1984)182. 双雄会(1984)183. 今夜有暴风雪(1984)184. 街上流行红裙子(1984)185. 花园街五号(1984)186. 神奇的土地(1984)187. 五号机要员(1984)188. 五女拜寿(1984)189. 智斗美女蛇(1984)190. 雷雨(1984)191. 神奇的剑塔(1984)192. 月亮湾的风波(1984)193. 黑蜻蜓(1984)194. 滴水观音(1984)195. 二十年后再相会(1984)196. 高山下的花环(1984)197. 杜鹃啼血(1984)198. 红衣少女(1984)199. 爬满青藤的木屋(1984)200. 一往情深(1984)201. 黄土地(1984)202. 五零八疑案(1984)203. 一个和八个(1984)204. 远方(1984)205. 默默的小理河(1984)206. 人生(上下集)(1984)207. 相思女子客店(1985)208. 绝处逢生(1985)209. 干杯,女兵们(1985)210. 代理市长(1985)211. 穿校官服的小兵(1985)212. 飘逝的花头巾(1985)213. 峡江疑影(1985)214. 哈尔滨大谋杀(1985)215. 蓝鲸紧急出动(1985)216. 夜半歌声(1985)217. 日出(1985)218. 秋天里的春天(1985)219. 绞索下的交易(1985)220. 峨眉飞盗(1985)221. 金色的梦(1985)222. 绝响(1985)223. 酸辣姻缘(1985)224. 加油,中国队(1985)225. 大刀王五(1985)。
日本电影简史
小津安二郎
以家庭作为其表现对象,喜欢用固定长镜 头、极少采用运动镜头。深受刘别谦影响。 早年尝试大量题材,多拍摄喜剧。 1942年的《父亲在世时.》笠智众正式成为 其代言人。
他的众多作品中,《东京物语》最有名。讲 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很平淡的故事,导演的处理手法也及其简 约。此片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共鸣。 他的电影感情处理非常东方化,很克制。 摄影风格极其简约,就是人跪坐在榻榻米 上的高度,视平线稍稍以下的角度拍摄。
熊井启
在六十年代建树不多,七十年代推出 几部名作,《忍川》,由栗原小卷主 演,同样由她主演的《望乡》,其中 的田中绢代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 角奖。 是关于慰安妇的题材,在中国获得很 大成功。
三位值得一提的导演
增村保造,1945年处女作《吻》被称 为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先声 羽仁进(独立制片导演),创作偏青 少年题材的长篇处女作1961年的《不 良少年》。 半纪录片《上午的课程 表》,即兴的记录性拍摄
木下惠介
与黑泽明同一时期的导演,1959年推 出处女作 多讽刺喜剧《卡门还乡》。 另一催泪影片《24只眼》
市川崑
改变自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心》 川端康成的《古都》 最大的成就就是拍摄了目前为止最优秀的 奥运会纪录片《东京奥运会》(1976年)
小林正树
处女作《做人的条件》 真正让他扬名的是1962年的 古装片《切腹》和耗资巨大 的鬼片《怪谈》(1964年), 类似于中国的聊斋。
新藤兼人
刚开始给很多大导演创作剧本,如市 川昆、铃木清顺等。编剧了150部电 影。 小说《映画女优》;《原子弹下的孤 儿》入围戛纳。 真正扬名的是1960年的《裸岛》(是一 部现代默片,没有台词)和1964年的 《鬼婆》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中外电影史整理电影是一种影像艺术,以电影摄影技术为手段,将故事、人物、事件或思想等内容表现在银幕上,以达到艺术创作和传播的目的。
在电影历史中,有许多经典影片和杰出电影人。
下面将介绍中外电影史的发展和重要人物。
一、中国电影史1.早期阶段(1896年-1949年)1896年,电影诞生于法国。
中国的电影史也从此开始。
1905年,上海传入第一台摄影机。
不久后,电影院开始于中国大陆各地兴起。
不过, 最初的电影大多为欧洲或美国的电影。
1913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
其后出现了众多的默片、文艺片、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等。
1921年,上海“大光影剧院”成立,它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
这个成立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开始了电影资本集资的形式。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黄金时期。
那时候有很多优秀电影诞生,如《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地道战》等等。
其中,陈省身是当时一流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乌鸦与麻雀》创造了新规矩,形成中国电影的“民族共生主题”,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上海也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
然而,到了1937年,中国面临侵略战争和国民党时期的摧残,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又一次地停顿了下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了电影产业的改造和建设,体制化改革也让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阶段。
2.新中国时期(1949年-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了国家的宣传工具之一。
中国的电影领域在政治、宣传和文化层面开始着手改革。
50年代初,中国电影人开始拍摄反映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的影片,如《渡江战役》、《英雄儿女》。
这些影片不仅为社会树立起了理念标杆,同时也为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电影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70年代末,第五代导演潜力崛起,中国电影开始具有艺术性,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田壮士的《黄土地》等作品让世界再次惊讶,中国电影的资深电影风格和制作技巧成功晋级到世界级影坛。
55部欧美摇滚PUNK电影
它也许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摇滚电影,也是摇滚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到电影中,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其实和一部记录片差不多,因为片中的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台词也只是对音乐的铺垫,他真正的意义在于汇集了摇滚乐最早一披乐手歌手的现场演出,并用这些疯狂在现实世界里引出更多疯狂,由于比尔·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实在疯狂,而起引起的骚乱又太多,在英国众多城市遭到禁映。
2.《摇滚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在1950年代已经有一大批由摇滚乐的先辈们做插科打诨状的电影,但除了昼夜摇滚,也只有这一部值得看,别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极傻的爱情故事上,真正要看的是难得聚齐的50年代摇滚领路人们,看看在摇滚乐变得万般妖娆之前,曾经多象一个从未涂过口红的村姑,当然,还要看看那个摇滚先生艾伦·弗雷德,这部电影之后不久,这位摇滚教父就开始为命运所折磨,被反摇滚势力逼的永远脱离摇滚。
3.《脂粉猫王》Jaihouse Rock 1957“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最典型的摇滚电影之一,描叙一个不安份的小子在监狱里迷上摇滚,出狱后成为摇滚红星,后来又褪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云云。
在“猫王”无数连歌带演的烂片中,好歹这还算一部真正描述摇滚乐本身的电影,他的神采也还真的算得上叫人兴奋。
4.《苦难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在这部描叙“披头四”生活的记实加虚构的电影刚开始拍摄的时候,那四个小伙子应该还只是对生活刚有点更大的憧憬,当电影上映的时候,“批头士狂热”已经开始进入大众传媒并最终进入辞典,在这部经过精心编导的影片中,那些刻意突出”批头四“亲和力的镜头,凸显出导演理察,莱斯特在狂热中的冷静,他最清楚如何让人疯狂,这应该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摇滚电影了,它让不同与先辈们的摇滚乐的另一种魅力初显于世。
5.《别回头》Dont look back 1967这部记录片是对BOB·DYLAN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象清晰的说明那时的鲍波与“批头士”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刻意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好莱坞青年反叛电影与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
一、好莱坞青年反叛电影出现的背景
世纪 6 年代上半期, 美国战后规模庞大的婴儿潮一代即将陆续成年, 但这一现象并未为好 2 0 0 莱坞重视, 青年没有成为电影叙述的主题。直到 1 年及前后, 它才表现出对青年文化与大学生 9 6 7 激进政治的浓厚兴趣, 开始推崇青年伦理和同情学生激进政治。这种变化, 是由以下一系列内外因 素综合促成的。 从内部因素来看, 好莱坞陷入生存危机及由此引发的影业格局变化, 是促使其走向新好莱坞的 主要动因。 世纪 6 年代, 与美国丰裕社会的繁荣和兴盛相悖的是, 好莱坞影业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2 0 0
从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丹尼斯霍珀迈克尼科尔斯阿瑟佩恩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约翰卡萨维斯特萨姆佩金帕彼得波格丹诺维奇罗伯特阿尔特曼马丁斯科西斯维廉弗里特金等人组成了美国电影界的文化左派主导整个影坛
好莱坞青年反叛电影与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
胡小芬
摘要: 六十年代, 好莱坞与大学生运动、 反文化运动一度结缘, 这给好莱坞与运动造成了很深的 影响。它使好莱坞走出了危机, 又因追随运动时尚而面临风险; 好莱坞向体制内叙事的回归中, 运 动烙上的“ 青年印记” 仍无法消除。对于运动来说, 年开始, 好莱坞以青年文化、 学生政治为创 1 9 6 7 作主题, 赋予了运动合法性, 对运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 1 年及其后, 好莱坞回归“ 安全叙 9 7 0 事” , 将大学生激进政治及反文化置于质疑之下。这种新转向促进了运动的快速退潮。 关键词: 六十年代 好莱坞青年反叛电影 美国大学生运动
新好莱坞电影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
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
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
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
1、政治原因“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
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
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
20世纪60~70年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青年反叛运动
20世纪60~70年代好莱坞电影与美国青年反叛运动作者:谢文玉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2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考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对美国青年反叛运动的再现及其动因,以及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特性。
一方面,电影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不得不关注青年一代的政治价值观;而学生反叛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电影提供了这一表现机会。
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对学生反叛运动的表现,既是对运动这一事实的真实反映,又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的限制,所以,在宣传和解读影片的含义时带有主流意识形态的痕迹。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美国青年反叛运动,主流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K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4—0059—06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以《邦尼与克莱德》为标志,好莱坞银幕上开始出现青年一代的形象,紧随其后的是影响更为深远的《毕业生》。
青年一代被描述为一群狂热的中产阶级孩子们,他们衣食无忧,天真烂漫,充满理想主义,渴望激情,渴求天启式的社会变革,但又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气质和精神。
到60年代后期,好莱坞电影开始直接表现校园骚乱、青年人激进化和与学生反叛有关的暴力行为;从1969年开始,好莱坞电影公司斥巨资连续制作发行了几部以青年反叛和校园骚乱为题材的影片。
这些影片多关注社会上那些反对现行体制的持不同政见者,尤其对学生起义和校园骚乱的题材感兴趣。
本文将以《扎布里斯基角》和《草莓宣言》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究好莱坞电影对青年反叛运动的关注及其缘由,以及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特性。
一、好莱坞电影对青年反叛运动的关注及其缘由《草莓宣言》和《扎布里斯基角》都以学生起义和学生激进化为题材,是对当时青年反叛运动的直接反映。
《草莓宣言》取材于詹姆斯·西蒙·库能有关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学生骚乱的书。
西蒙最初参与校园学生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与各式各样的嬉皮士女孩交往。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激进的影像实验与矛盾的社会表达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激进的影像实验与矛盾的社会表达自由电影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英国兴起的一股反传统电影流派,它以激进的影像实验和矛盾的社会表达为特点。
自由电影运动的兴起源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变革和对传统电影方式的批判。
自由电影运动在电影制作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前卫的技术手法,如跳帧、剪辑、定格等,以打破传统电影叙事模式的束缚。
自由电影运动的电影通常以纪录片形式呈现,强调直接记录现实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倡导改革。
这些电影的剧情和主题多涉及抗议活动、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工人权益等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自由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林赛·安德森、彼得·怀特海德、基特·格里夫斯等。
林赛·安德森的代表作品《空中之子》以其大胆的剪辑手法和独特的影像语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并成为了自由电影的经典之作。
彼得·怀特海德的电影《变形与觉醒》则通过技术手段将旧影像与新影像融合在一起,寓意着对历史的审视与思考。
自由电影运动的兴起也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反战、反种族歧视、反资本主义的抗议活动,这些社会运动为自由电影提供了创作素材和社会支持。
自由电影运动不仅仅是电影制作的一种创作形式,更是一种政治行动和社会变革的呼声。
自由电影运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批评。
自由电影运动的电影往往抛弃了传统电影的故事性和观众吸引力,导致观众的流失。
自由电影运动的电影往往包含大量的政治宣传成分,导致其艺术性受到质疑。
自由电影运动的电影在传播渠道上也面临限制,由于它的政治倾向和争议性,很多电影无法在商业电影院放映,只能通过非商业的渠道进行展示。
尽管自由电影运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局限,但是它的出现和发展在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传统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
世界电影流派和电影运动概要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前卫电影前卫电影:从结构主义到多元主义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实验电影的拍制,持续维系其战后的复杂情势。
既有的实验性类型与风格,继续发展。
人物则侧写和日记式的影片,仍然不断出现;有些影片,像是纳思•梅卡斯的自传系列,更是长篇大论之作。
赖利•乔登的剪纸动画,令人想麦斯•厄斯特的拼凑影片,而比利时艺术家马塞尔•布鲁泰尔斯,运用达达主义的策略,质疑博物馆的制度与艺术历史。
最具创意的超写实影片,可能是出自捷克动画家杨•斯凡克梅耶之手的作品。
斯凡克梅耶出身艺术创作学院的木偶料,然而受到30年代捷克超写实主义的影响,于是脱离50年代吉利•川卡所发展的主流动画创作。
他的第一部短片《最后戏法》(1964),结合木偶和逐格拍摄的动画,描绘两个魔术师运用异国风味的戏法,试图打败对方的怪异对决。
斯凡克梅耶的影片中,充满恐惧、残酷和挫败的影像,散发出黑色幽默。
每一件物品,都具有一种丰富质感与触感的吸引力,然而片中的事件则依循梦境式的不合罗辑进行。
大片的肉块,连走带跑地到处移动;绞碎的古董玩具被用来煮成羹汤;当发怒的木偶彼此以木槌打击对方时,老旧图片中的脸孔,迷惑地在一旁注视。
斯凡克梅耶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爱莉丝梦游仙境》改编而成,片中的女主角将手指伸入一个罐子里,却发觉果酱中掺有地毯的扣钉。
《对话的面向》(1981)展现出对于沟通的一种厌恶隐喻:两个以水果和工具做成的人头,彼此吞噬对方,然后呕吐在彼此身上。
那种反文化的地下趋势,同样也在60年代末期以后兴盛风行。
然而,不久之后,地下电影中的一些更具商业市场元素,也湮没了那些较具实验性的层面。
安迪•沃荷即在一些保罗•莫里塞执导,自视为地下阵营的作品中挂名制作人,诸如:《垃圾》(1970)《安迪•沃荷的科学怪人》(1973)。
约翰•华特斯夸大库恰兄弟好莱坞通俗剧的谐谑作品,拍摄了《纷红火鸟》(1972),以及其他耽溺于低级趣味和惊吓效果的低成本影片。
西班牙导演培卓•阿莫多瓦早期的超8厘米影片,以及他的第一部16厘米"地上"剧情长片作品《邻家女孩》(1980),也都有类似的风貌。
到了70年代的中期,地下电影已经成为在市场上可供销售的类型。
它不仅是戏院的"午夜电影",或是校园电影社团所放映的崇拜影片,也成了是莫里塞、华特斯、阿莫多瓦等导演,踏入商业剧情片创和的跳板。
结构式电影随着60年代末期地下电影的受到欢迎,一种更为智性取向的实验创作也逐渐成形。
美国影评人亚当斯•席尼称这个趋势为“结构式电影”。
虽然席尼后悔使用这个专有名词,然而它却在国际间的实验电影界广为流传。
如果地下电影工作者,强调的是令人震惊的题材,结构式电影工作者则是凸显挑战性的形式。
他们着重于观众对一个组成影片非叙事形状或系统的专注。
这个形式通常是逐渐地展开,吸引观众注意到其中的过程细节,进而思考影片的整体模式。
其中主要的一个例证,就是荷利斯•法朗普顿的《(怀旧)》(1971)。
这部影片只有十二个镜头;每个镜头中,一张放置于炎热碟子上的照片,渐渐被烧成灰尽。
全片单镜拍摄的记录,迫使我们看着火焰和残屑的影像。
声轨部分也是由十二个小段所组成,而在每一个单元中,旁白者谈论着他对每一张照片的回忆。
但是叙述的每一部分,所描述的并非银幕上的照片,而是下一张出现的照片。
观众想像着下一张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却无法直接对照有关这张照片的描述。
因为照片出现的时候,口头的描述也过去了。
这个怀旧的构想,亦即对于一段无法再次掌有过去的渴望,也就在影片的结构之中,显现出来。
法朗普顿的影片,也是关于影像生产与消逝的过程,而这种反射性正是结构式影片的特色。
一部结构式的影片,可能?;关于"摄影机运动、照片的画质或动态的幻觉。
厄尼•葛尔的《宁静的速率》(1970),透过仅是借由改变透镜焦距而替换的镜头,营造出一个长朗悸动的景象。
结构式影片时常也被称为"反幻觉的电影",因为它们引起观众注意到电影媒介,改变被拍摄物体的方式。
就像《怀旧》的观众,逐渐警觉地意识到观看的行为;他们时常"注意到自己正在观看"。
结构式的原则,在一些早期的前卫作品中,已有所探索。
沃荷的《进食》(1963),以及他早期的影片,强调停滞与些微变化的同时,他也运用整卷的电影胶片,作为一部影片的单位,进而暗示了结构式电影工作者所探索的一种“组合单位”的建构。
60年代期间,极限主义的雕塑家、画家和作曲家,同样也专注于不假虚伪的赤裸形式和材质的细微变化。
依芳•芮恩娜的舞蹈作品《三A组》(1966),即专注于微小动作,以及一些较为普通、像似走路的姿态。
对于结构式电影而言,尤其重要的根源,是来自于美国画家、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所组成的一个人称"佛拉瑟斯群体"的松散组织进行的实验。
由于受到杜象达达主义的作品,以及凯吉不确定性理论的影响,佛拉瑟斯群体的艺术家,度图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他们锁定一些世俗的事件或行为,像是滴水的龙头、一个画具箱,作为艺术作品。
“佛拉瑟斯影片”常以记录一些诸如吃饭、走路的平凡姿态,首开结构式的取向。
盐见美绘子的《脸庞的消逝乐曲》(1966),以每秒两千画格的速度,拍摄一个退却的笑容,在银幕上营造出几乎无法察觉的动作。
观念艺术家小野洋子拍摄了一些佛拉瑟斯影片,并且夥同她的先生约翰•蓝侬,持续以极限主义的路线创作。
他们片长四十五分钟的作品《苍蝇》(1970),跟踪拍摄在一名女子身上爬动的苍蝇。
结构式的影片,也以不同的组织原则而有所差异。
有些完全着重于一个逐渐演变的单独过程,引起观众注意片刻之间的微小改变。
举例而言,赖利•戈坦姆的《雾线》(1970),从一个固定的长拍镜头中,以每十一秒钟的间隔,呈现一个草原上的围篱与牛群景象,在一朵云雾逐渐掀开后而益形显现。
这种逐步变化的方式,通常仰赖静止摄影机的设置、长拍,或一些重复拍摄的技巧。
大卫•李默的《泰晤士河的显影》(1970,加拿大),运用光学印片机使片中的船变化约为粗粒的块状,令人联想起印象派的绘画。
其他的一些结构式影片,则透过反复手法使它们的形式变得复杂。
乔治•兰道的《显现片孔、旁字和尘土的电影》(1966),采用一条呈现一名女子脸庞的测试片段,复制之后使得四个镜头填满整个画格,然后将结果循环展现,是以在连接的拷贝中,胶片上堆积了刮痕和尘土。
保罗•夏里兹的影片,交替排列厚重颜色的画格和挑逗性动作的真人画面,其结果是强烈干扰观众的闪烁色彩和潜意识意象。
肯•贾科布的《汤姆,风笛手之子》(1969),采用重复拍摄的手法,将一部1905年美国幕镜拜奥公司的影片,减化为冻结的姿态和明暗光线的残余。
有些结构式的电影工作者,借由一套费尽心机、几近数学似的规则,组织他们的作品。
寇特•克仁与彼得•库贝卡60年代初期的作品,预示了这种趋势。
葛尔在他的《宁静的速率》中,即依据一套严格的程序调整焦距,从最不明显的改变到最极端的不同变化。
墨菲的《印刷世代》(1974),同样以一个类似的计策作为导引。
在重新印制片段,使其变成斑剥残块的光线之后,墨菲再将这些镜头排列成为算数式的模式,从隐约可见的影像,发展成为可以辨别的人像,然后再回复到抽象的效果。
结构式的电影工作者也探索一种,类似极限主义作曲家史提夫•莱克和菲利普•葛拉斯所着迷的“循序状态”模式。
沃塞区•布鲁萨斯基的《火柴盒》(1975,波兰)中,一再地呈现一双拿着火柴盒拍打桌面的手,每一次敲打的声音,逐渐地与画面失去同步。
观众渐渐发觉到声音和画面的失调,然后坐立不安地等待着它们回复到完美的同步表现。
结构式影片最具精致巧思的例证,在于它结合了前面讨论过的几种倾向。
乔治•兰道的《双重畸型学》(1967),以一段一名女子挥手的循环片段开始,然后转而以大特写的影像,比较赛璐珞胶片的结构与燃烧中的影片。
《蔚蓝快门》(1970)是一部具有喜感的结构式影片,包括了一个无稽可笑的系统,亦即一个猜船名的比赛游戏,不时并以循环的影像中断干扰之,最后则用一群人对着摄影机作鬼脸作为结束。
最有名的一部结构式影片,是加拿大导演麦可•史诺的《波长》(1967),展现出一种丰富的混事技巧。
本片的开始以一个固定于远处窗口的摄影机,描绘性地探究着一间公寓的阁楼。
人们进来又出去,然后似乎出现一个死人,然而摄影机却完成无动于衷,仍然专注于记录公寓内光线的细微变化。
在此同时,影片也炫耀地展示一种技巧:唐突而倏然的伸缩镜头,间歇性地将画面放大,当镜头放大房里黑暗的墙壁时,显露了一张海洋波浪的照片(是以这部影片也确实是在追溯一个"波长")。
除此之外,片中突如其来的色彩,也不断地淹没整个画面,借此作为电影影像平面性的反射性提示。
史诺的几部影片中,也反射性地展现一些移动景框的手法。
《波长》即以伸缩镜头展示感知和效果;《←→》(念作来回往返Back and Forth,1969)中探索横摇镜头;《早餐》(1976)则强调推轨镜头如何改变空间。
在他的《中央区》(1971)中,史诺以一个能够执行摇拍、升降镜头和其他运动的多重结合机器,拍摄一个遍布石块的荒地。
在美国,最多采多姿的一位结构式影片拥护者可能是荷利斯•法朗普顿。
出身科学与数学的专业训练,但也涉猎绘画与文学的历史,法朗普顿声称反对前辈导演诉诸于浪漫的美感。
根据法充普顿的说法,为了理解一个艺术品,观赏者必须去发掘它?通则性次结构";这是一个使布莱凯吉不寒而颤的观念。
法朗普顿几乎以每一种结构式的探索精神,创作了几部重要的影片。
他的《柠檬》成为循序渐进变化的代表作品。
《回文》中的重覆印制循环片段,营造了片中的各个单元,而《人工照明》则在一个主体的片段中,展现广泛多样的变化。
法朗普顿的其他作品,也以数学式的程序或个人精巧的代码,作为影片的基础,《怀旧》中结合了镜头之中逐渐变化的技巧,以及声音与画面的失调接合。
法朗普顿享誉盛名的《补题》,将几种结构式电影的特性融入片中。
这部影片的第一部分,在一个空无一物的画面上,一名女子采用一个美国殖民早期初学者的声音,带有押韵地念着ABC。
第二部分包含了一些一秒长度的镜头,以字母排列的顺序,表现大多是在招牌上的单字,每当他运用一组不同的字时,也在每个字母之间的空隙填以一张任意的影像;诸如火炬、海洋、绞肉。
直到这个部分结束时,这部影片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图画式字母,进而每一个影像与一个字母建立起相互关联。
这部影片的最后一部分,包含了几个拍摄一名男子、一名女子,以及一支缓步越雪地的狗的长拍镜头,而声音部分则念着一段有关光线的中世纪文句。
当中间的部分,代表着结构式电影用尽心机系统化的一面时,片中固定的摄影机和最后的长拍镜头,则以《雾线》和其他沉思性作品中方式,表现一种循序渐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