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区划新论

合集下载

洛阳地区构造格局

洛阳地区构造格局

浅谈洛阳地区构造格局【关键词】洛阳;构造;区域地质洛阳地区地处豫西,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之一,行政区划包括洛阳市区、宜阳县、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市、伊川县。

区内自西向东展布着新安、宜洛、偃龙三大煤田。

三大煤田开采历史悠久,研究程度较高,其开发开采为豫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对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地质找矿工作不断成熟,洛阳地区油气勘查、地热资源勘查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洛阳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密不可分。

1 区域地质概况洛阳地区处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层区划地跨渑池—确山小区与嵩箕小区。

区域内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熊耳群、汝阳群、洛峪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洛阳地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区域构造地跨嵩箕构造区与崤熊构造区[1]。

区内构造以印支运动末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与断垄为主。

2 洛阳地区构造概况区内的构造以褶曲和断裂为主。

如图1所示。

主要构造简述如下:2.1 新安向斜为一不对称的开阔状向斜构造,为新安煤田的主体构造。

轴向北西西~南东东,向西收敛,核部被新生界掩盖。

北翼呈宽缓(倾角7~11°)状,二叠系至三叠系裸露较好,构成新安煤田的主体;南翼呈窄陡状,零星裸露煤系的上覆地层。

该向斜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早期的北西向左行走滑对本背斜有一定的影响。

2.2 李沟向斜位于宜洛煤田西部,轴向北西—南东,轴向133°,向南东倾伏,倾伏角6~14°,轴面近直立,微向南西倾斜,向南东方向倾伏。

北西端及南西翼受断裂构造破坏,北东翼地层完整,两翼部为寒武、石炭、二叠系,核部为三叠系地层。

延伸长度大于5km。

2.3 龙潭沟断层区域上称岸上—襄郏断层,是华北板块河南构造分区中一条重要构造区划线,为一燕山早期形成的典型左行走滑断裂,在新安煤田内最大走滑距离约17公里,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近陡立,局部缓为70°左右,燕山晚期推覆逆冲活动时,该断裂显示复活,形成推覆系统的调整边界。

洛阳沿途讲解

洛阳沿途讲解

洛阳概况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1、洛阳的区域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多少。

洛阳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南岸、伊洛盆地边缘,因古代城区居于洛水之阳而得名。

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阕,东南面向嵩岳,伊、洛、瀍、涧四条河流蜿蜒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胜甲天下”且具“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建都场所。

洛阳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总人口636万,其中市区人口146万,现辖八县一市六区(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偃师市;涧西、西工、老城、瀍河、洛龙、吉利六个区)。

2、历史地位①十三朝古都的显赫地位洛阳素称“九朝古都”。

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的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529年。

此外,又有八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

所以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

历史上曾先后六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

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的人物都活动在这里。

②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早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本历史教科书,他认为洛阳是天下兴废的缩影。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

以“河图洛书”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中华民族的文明叠压在古老的河洛大地上。

洛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

儒学渊于洛阳,孔子入周问礼;道教创始于洛阳,老子执史写经;佛教初传于洛阳,白马寺已成为祖庭释源;理学光大于洛阳;地动仪、浑天仪、候凤仪在此发明;《汉书》在此修成;魏晋文学在此兴盛;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关。

河南洛阳市最新行政区划6区8县1市

河南洛阳市最新行政区划6区8县1市

河南洛阳市最新行政区划6区8县1市洛阳市是河南省地级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涧西区:是洛阳市辖区,于1955年7月成立。

因位于涧河以西,故名涧西区。

东以涧河为界,与西工区隔河相望,西与洛龙区接壤,北临涧河,南傍秦岭。

西工区: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

西工区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由城区平原和邙山丘陵区及少量坡地组成。

老城区:位于洛阳市城市区中东部和北部,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全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瀍河回族区:是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

洛龙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对伊阙,东望嵩岳,西倚周山,东与偃师市相连,西与宜阳县毗邻,南接伊川县,北与孟津县及瀍河、老城、西工、涧西诸区接壤。

吉利区:位于洛阳东北部黄河北岸,距洛阳主城区19公里。

西和西北与济源市接壤,北和东与孟州市相邻,南濒黄河,与孟津隔河相望。

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洛阳市下辖县,东距郑州110公里,西距三门峡90公里,南与洛阳市区毗邻,北临黄河。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北临黄河,与济源市及山西省垣曲县隔河相望;南与宜阳县接壤;西与渑池县及义马市为邻;东与孟津县及洛阳市毗连。

新安历为九朝古都洛阳畿地和西方门户,地扼函关古道,东连郑汴,西通长安,自古为中原要塞,军事重地。

当代,陇海铁路及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更成为连接祖国西北、华东及华北间的重要通道。

宜阳县:战国时置县,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宜阳东依千年帝都洛阳市区,南临嵩县,西望洛宁,北接新安,东南与伊川为邻,西北与义马市、渑池县接壤,是洛阳“一中心五组团”的重要链条城市。

伊川县:北依洛阳城区,北依十五朝古都洛阳,南与嵩县一衣带水,西与宜阳县接壤。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洛河中上游,隶属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地貌总体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林业县。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建筑学103班小组成员杨冬钱行张岩洛阳城市规划分析城市勘察资料: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达,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地质多发区。

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

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新安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

城市测量资料:洛阳盆地地处河南省西部,北西南东分别被邙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所环绕,盆地面积1300km2。

研究区西起新安——宜阳,东至巩义黑石关、北起孟津,南接伊川。

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洛阳市区及偃师、巩义、新安、孟津、宜阳、伊川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东经112°15′~112°57′,北纬34°32′~34°47′,总面积2000 km2。

重点研究区为伊洛河河谷平原西部区,面积约400km2。

研究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焦枝铁路干线,在区内交汇。

连霍高速公路、310、207国道交错,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见研究区位置图(图2-1)图2-1 研究区位置图气象资料:洛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表现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长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545.98mm,降水时空变化较大,一般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51.7mm。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
气候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 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满、雹、暴雨、干热风等。
水文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黄河为北部界河,过境长97千米;洛河过境长 200千米;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在偃师汇入洛河,过境长175.3千米。境内河流主要属黄河流域,发 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白河属长江水系。
夏朝初年,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 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 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宅兹中国”,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 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天子驾六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
2022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675亿元。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
建制沿革
绿松石龙形器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 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文化遗址、王湾 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十字街
民族构成

洛阳伊东新区规划方案-最新版

洛阳伊东新区规划方案-最新版

洛阳伊东新区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愈发突出。

因此,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洛阳伊东新区是一个重要的示范项目。

本文将探讨伊东新区规划方案。

背景伊东新区坐落于洛阳市文峰区以南,紧邻狄村、虎头山等风景区,是洛阳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该区域毗邻洛阳市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目前,洛阳市正逐渐将该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园区、时尚生活区、品质休闲区。

伊东新区规划的实现将直接关系到洛阳市的未来发展。

规划目标伊东新区规划旨在建设成为“一核、两区、三带、多点”的现代城市。

”一核“是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CBD核心区;”两区“是指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主的创新实践园区和以田园综合体为主的生态文化区;”三带“是指以廊道为主的蓝绿带、城市脉络带和文化旅游带;“多点”是指规划区域内分散的各类要素集聚点。

同时,伊东新区规划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建设时尚高端、智能绿色新城,创造宜居发展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高端服务业,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影响力规划内容建设CBD核心区伊东新区CBD核心区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该区域将围绕特色行业,如文化创意、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高品位的商务、文化、休闲的空间结构,提升整个洛阳市的品质和形象。

建设智能绿色新城建设智能绿色新城是伊东新区规划的核心内容。

该新城将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高效能、低碳环保、智能化为特点,提高城市品质和居住质量。

为此,规划将优化土地利用,打造多功能、立体化、智能化城市体系,在水、气、电、光、热等方面进行全面智能化建设,创造出更为符合人类健康的适宜宜居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新区生态文明是伊东新区建设的基础,也是呼应现代城市发展的人居理念。

在伊东新区规划中,将通过生态改造和保护,重塑洛阳山水画卷,打造特色景观。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0]45号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0]45号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正文:
----------------------------------------------------------------------------------------------------------------------------------------------------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国函[2000]45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调整洛阳市市区行政区别的请示》(豫政文[2000]7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

二、同意对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域作如下调整:将原郊区的工农乡、孙旗屯乡划归涧西区管辖;将原郊区的红山乡和洛北乡的东下池村、西下池村、瞿家屯村、东涧沟村、五冢女村、金谷园村、西小屯村、西工村划归西工区管辖;将原郊区的邙山镇和洛北乡的新生村、工农村、烧沟村、岳村划归老城区管辖;
将原郊区的瀍河回族乡划归瀍河回族区管辖;将西工区的安乐街道划归洛龙区管辖。

调整后,洛龙区辖李楼乡、古城乡、石人乡、辛店镇、安乐镇、龙门镇、关林镇、白马寺镇和安乐街道。

上述行政区划调整所需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国务院
二000年五月二十日
——结束——。

河南筹建洛阳新区480平方公里涵龙门白马寺

河南筹建洛阳新区480平方公里涵龙门白马寺

河南筹建洛阳新区480平方公里涵龙门白马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发展目标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昨天,记者从省政府获悉,《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已经出炉,我省拟建设洛阳新区,并将之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洛阳新区规划范围】西至洛阳环城高速东至偃师市高龙镇西边界南至偃师—伊川边界北至白马寺镇【总面积480平方公里】洛龙区面积18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原洛阳新区(或称洛南新区,面积71.3平方公里)、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白马寺景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面积31平方公里偃师市部分面积264平方公里涵盖李村、诸葛、佃庄、庞村、寇店五个镇,主要包括伊洛产业集聚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定位洛阳新区】●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洛阳动力谷,重点发展以动力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新能源装备和精品新材料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以“大龙门”景区、汉魏故城、二里头夏朝遗址和商朝遗址为依托,通过开发资源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使之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依托城乡一体化试点,开展城乡户籍、土地管理、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共享等综合配套改革,使之成为全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

●现代复合型新区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产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使之成为全省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密集区。

管理体制:成立洛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今后,洛阳新区的综合改革试验和开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重大问题报请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

在体制上,按照决策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洛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洛阳未来十年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新区升级商贸核心区样本

洛阳未来十年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新区升级商贸核心区样本

洛阳未来十年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新区升级商贸核心区更新时间: 11月9日来源: 洛阳商报进入论坛新区成为洛阳商贸核心区; 伊滨区商业雏形初具; ”东、南、西、北、中”五大商贸物流聚集区服务洛阳商贸流通; 步行8分钟, 市民即可轻松购物; 在凌波浴场嬉水、纳凉, 市民也可轻松找到餐饮店; 高铁龙门站购物街区满足外地游客带走洛阳”记忆”的需求……昨日,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 《洛阳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2020》已新鲜出炉。

十年间, 您如何在洛阳投资发展、购物消费? 十年后, 你又会有一个怎样的购物环境? 今日本报独家为您解读该规划。

01 中心城区商业新布局根据规划, 市区商业功能区将按等级划分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体系, 确定的城市中心城区商业规划布局结构为”一核四主四副二十区”。

一个新区商贸核心区”一核”即洛阳新区商贸核心区。

该核心区以展览路为轴线, 西至通济街, 东到关圣路, 北至政和路, 南到牡丹大道。

主要依托关林商贸城、关林综合批发市场、洛阳宝龙城市广场、泉舜财富购物广场( 在建) 、正大国际广场( 在建) 、钼都利豪大酒店、红星美凯龙广场、丹尼斯百货政和路店等商业资源, 形成现代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四个市级主商业中心”四主”即西工区、涧西区、老城区、伊滨区的四个市级主商业中心。

西工商业中心以中州路商贸带为轴线, 向周边辐射; 以中央百货商圈、王府井商圈、升龙商圈为支撑, 形成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辐射能力最强的商业中心区。

涧西商业中心依托”两带、三街、四圈”。

两带, 即景华路商业带、南昌路商业带; 三街, 即上海市场步行街、广州市场步行街、珠江路商业街; 四圈, 即上海市场商圈、广州市场商圈、万达商圈、珠江路商圈。

老城商业中心以八角楼商业金街、丹尼斯百货老城店、洛阳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 以夏风金水园、安喜门文化广场、八角楼商业金街二期等项目为补充, 推进北大街、兴华街西侧地块和城隍庙地块改造, 从而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形式相协调的商业中心区。

历数已撤销、划出或更名的洛阳12个行政区(洛阳原来这么大)

历数已撤销、划出或更名的洛阳12个行政区(洛阳原来这么大)

历数已撤销、划出或更名的洛阳12个行政区(洛阳原来这么大)洛阳别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

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一、洛阳县1949年,洛阳专区设有洛阳县。

1954年,洛阳县撤销。

二、郊区1956年,成立洛阳市郊区。

2000年,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三、三门峡市1958年,三门峡市划入洛阳专区。

1986年,洛阳地区被撤销,洛阳地区分为三门峡市和洛阳市。

四、义马矿区(县级)1970年,设置洛阳市义马矿区(县级)。

1981年撤销义马矿区,改设义马市。

1986年,义马市划归三门峡市管辖。

五、渑池县1952年,渑池县划归洛阳专区。

1986年,渑池县归三门峡市管辖。

六、卢氏县1952年,卢氏县划归洛阳专区。

1986年,卢氏县归三门峡市管辖。

七、灵宝县1952年,灵宝县划归洛阳专区。

1986年,灵宝县归三门峡市管辖。

八、临汝县1949年,临汝县归许昌专区。

1954年,临汝县改属洛阳专区。

1986年,临汝县改属平顶山市。

1988年,改临汝县改为汝州市。

九、陕县1952年,陕州专区撤销,陕县并入洛阳专区。

1959年,陕县并入三门峡市。

1960年,撤销陕县。

1962年,恢复陕县。

1986年,陕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

2016年,陕县改为陕州区。

十、伊阳县1949年,洛阳专区辖伊阳县。

1959年,伊阳县改为汝阳县。

十一、阌乡县1952年,阌乡县划归洛阳专区。

1954年,灵宝、阌乡两县合并,阌乡县被撤销。

十二、洛阳市(县级)1949年,洛阳专区辖县级洛阳市。

1954年,县级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

洛阳大变局:孟津、偃师撤县设区,大洛阳振翅欲飞

洛阳大变局:孟津、偃师撤县设区,大洛阳振翅欲飞

洛阳大变局:孟津、偃师撤县设区,大洛阳振翅欲飞2021年3月18日,洛阳区划调整尘埃落定:原县级偃师市撤市设区,设立洛阳偃师区;原孟津县和吉利区合并,设立洛阳孟津区。

一、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1、大洛阳呼之欲出调整前洛阳辖7个区,市直辖区面积531.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240万,调整后辖8个区,市直辖区面积增加到1958.78平方公里,几乎是原来的四倍,市区人口也增长了30万。

更大的面积,更多的人口,给了洛阳城区更大的升级空间!粗略估算,未来洛阳主城区东西跨度可达50公里,南北跨度可达30公里,去除山峦、河流、古迹等不可建设用地,未来洛阳主城区建设面积可达800-1000平方公里,如此规模,足以承载一座人口在600-1000万的特大城市,大洛阳呼之欲出!2、释放的信号非常重要区划调整是需要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决策,代表了国家顶层意志。

此次洛阳调整超出预期,原本传言只是偃师市撤市设区,没想到结果是偃师、孟津一并被纳入主城区,这说明国家对洛阳复兴的支持力度是超预期的。

在中国,政策风向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此次调整,意味着洛阳复兴大势已成,崛起之路不可阻挡!二、洛阳复兴的意义1、历史意义历史只有被记忆才能被传承,而记忆历史的是人,而承载人的是城市。

历史的传承,需要物质基础,大城市传承历史的能力远强于小城市。

苏州和青州,都曾是中国顶级城市,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被很好的传承下来,而青州的历史和文化大多湮没在时间长河中。

没有城市和人口承载的历史终将被遗忘,不管它曾经多么辉煌。

做大做强城市,是传承历史最好的办法。

历史上,洛阳和西安东西并立,辉耀千古,而现在人们只知西安大唐不夜城,不知洛阳应天门、牡丹园、白马寺?原因何在?很简单,一座是国家中心城市,一座是三线城市。

如果哪一天洛阳沦落成了四线城市、五线城市,那可能连仅有的记忆也将烟消云散!定陶、临淄、青州、冀州、邺城、南阳历史上都曾是一线城市,现在影响力几何?所以,洛阳只有崛起,才不至于沦为书中之符号。

洛阳市行政区划史,嵩县曾为嵩州,汝阳游离在外

洛阳市行政区划史,嵩县曾为嵩州,汝阳游离在外

洛阳市行政区划史,嵩县曾为嵩州,汝阳游离在外全文约2300字,配地图11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

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地理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洛阳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洛阳(时称洛邑)为东周国都。

秦灭周后,在东周故地置三川郡,其地开始纳入秦国的行政区划中。

上图为秦朝末期。

此时今洛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分属三川郡和河内郡。

洛(也作雒)阳县,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置,即今洛阳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

此时的县城位于今洛阳市东汉魏故城遗址,隋大业元年(605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河南县,秦置,位于今洛阳市西。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宜迁县,北周复改河南县。

隋大业二年(606年)与洛阳县同移治今洛阳市,金废,未延续下来。

平阴县,秦置,位于今孟津县东北。

三国魏黄初改为平阴县,隋朝废,未延续下来。

宜阳县,战国韩置,位于今宜阳县韩城镇。

这个宜阳县并不是如今宜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其后改名福昌县,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未延续下来。

新城县,秦置,位于今伊川县西南。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伊阙县,北宋废,未延续下来。

河雍县,秦置,即今孟州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西汉改名河阳县,隋朝移治今孟州市南,金移治今址,延续至今。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

此时今洛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县,分属河南郡和弘农郡。

偃师县,西汉置,即今偃师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最初县城位于今偃师市东,1935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谷成县,西汉置,位于今洛阳市西北。

东汉改为谷城县,西晋废,未延续下来。

陆浑县,西汉置,位于今嵩县东北。

五代废,未延续下来。

平县,西汉置,位于今孟津县东。

东汉废,未延续下来。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

此时今洛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九县,分属河南郡和弘农郡。

此时的洛阳城为西晋国都。

黾(也作渑)池县,秦置,即今渑池县行政建制的起源。

最初县城不在此处,三国魏徙治蠡城(今洛宁县境),南北朝又移回,延续至今。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

河南省的地域调整,17个地级市之一,洛阳市为何有14个区县?

河南省的地域调整,17个地级市之一,洛阳市为何有14个区县?

河南省的地域调整,17个地级市之一,洛阳市为何有14个区县?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河南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商丘市、南阳市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洛阳市。

洛阳市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17个地级市之一。

同时,也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之一,人口700多万,下辖了7个区、7个县。

那么,洛阳市14个区县的区划结构,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河南省的基本情况。

河南省属于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

河南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河南省总人口9900多万,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排名全国第三位。

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很大。

河南省的小麦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几乎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

河南生产的火腿肠、水饺、汤圆等等,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

不得不说,河南省历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中原文化。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铁路网络的建设,河南省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省会郑州市形成了米字型框架,交通非常便利。

洛阳市属于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按照河南省的具体规划,洛阳市、南阳市属于全省的副中心城市。

洛阳市下辖了7个区、7个县,总人口705万人。

在河南省各个地级市中,洛阳市的GDP总量排名第二位。

2020年,达到了5100多亿。

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在河南省的各个城市中,除了省会郑州市以外,洛阳市也在积极发展地铁交通。

在中西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中,开通地铁的地级市并不是太多。

洛阳市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汉朝到唐朝,历代中原王朝的都城,基本上都在长安和洛阳之间选择。

因此,出现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说法。

关于洛阳的地形结构,出现了“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宋朝名臣司马光,留下了“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洛阳市的区划变动,河南省的重要城市,14个区县是怎么来的?

洛阳市的区划变动,河南省的重要城市,14个区县是怎么来的?

洛阳市的区划变动,河南省的重要城市,14个区县是怎么来的?在之前的文章中给大家说了很多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每个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都极其的复杂,因为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5000年的文明让我国历经诸多的变迁,才一步步形成现如今的区划格局。

每个政权在执政期间,对于地域的划分需求是不一样的。

而且每个城市对于我国来说都意义独特,今天给大家说一下河南省洛阳市的区划变迁严格,看看洛阳市如何一步步形成现如今的区划格局的,历史类型素材寻找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赞支持一下。

首先简短的说一下河南省的发展情况,河南省在对于我国中部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省份,自古以来河南就是历代王朝建立霸业的中心所在,而且人们也喜欢把河南叫做天下之中,从炎黄武帝开始,河南经历了近些年的发展,境内有很多的古老城市,比如说洛阳,曾经的洛阳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现如今的河南是处于沿海开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结合之处,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的常住人口已经成将近到达了1亿人,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近些年河南发展的也毫不逊色,2021年河南地区总值为58,000亿元,总体来看现如今河南的经济发展情况非常乐观。

洛阳是河南省辖的地级市,洛阳的别称叫做洛京,洛阳也是中原城市群里面的副中心城市,目前洛阳的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总体来看,洛阳的面积在河南省来说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洛阳的文明非常的悠久,它距现在已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前洛阳已经有了城市规模,是我国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019年洛阳市的总人口数为717万人,同时在经济数据方面,2020年洛阳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128.4亿元,总体来看,现如今洛阳的经济发展情况非常乐观。

那么历史上洛阳经历了怎样的区划变迁沿革,才一步步形成现如今的格局的呢?最早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洛阳,是东周的国都,后来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度,采用郡县制,当时的洛阳属于三川郡管辖,而当时三川郡境内已经有了很多的县。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洛龙区和宜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洛龙区和宜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洛龙区和宜阳县行政区划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08.04
•【字号】洛政[2014]50号
•【施行日期】2014.08.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洛龙区和宜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
(洛政〔2014〕50号)
洛龙区、宜阳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洛阳市调整洛龙区和宜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14〕22号),现将洛龙区和宜阳县行政区划调整通知如下:
一、将宜阳县丰李镇及所辖丰李、贠庄、牛屯、圪瘩、薛营、李王屯、小作、殷屯、牛庄、前窑、河口、东军屯、西军屯、东坡、东鸣鹤、西鸣鹤等16个建制村划归洛龙区管辖。

二、将丰李镇所辖黄龙庙、崔村、石门、流水沟、山底、漫流、南营、马窑、西庄等9个建制村划归宜阳县锦屏镇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洛龙区和宜阳县要切实加强区划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协调与配合,确保区划调整工作的落实;要认真做好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明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确保社会稳定。

2014年8月4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5月14日的《洛阳日报》深读周刊第2版新闻纵深刊登了“省管县试点:深水区匍匐前行”的长篇文章。

省直管县在多年前就已提及,该文章所提到的改革内容其目的很明确——减少政府层级,提高行政效率!这个出发点非常好!联系到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则带来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洛阳市的八县一市都“省直管”,我市的行政区域将再一次大面积缩水!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提出我的观点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和广大网友参考。

在“我为洛阳…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时,我曾建议将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阳新区核心区、洛阳新区拓展区分别更名为洛阳市西苑区、洛浦区、津桥区、御河区、积翠区、伊滨区。

这些新的命名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家可能不知道,当我把关于洛阳市各区更名的相关贴(除吉利区外)都发完后,身体整整不舒服了将近三个星期!现在
大家再来看六个新的名称,不难发现,新名称只是把洛阳城市区从管理上分成了几部分,但从六个新名称的含义来看,它们所代表的区域相互交织,谁也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请看西苑区、津桥区、御河区、积翠区是不是都位于洛浦?御河与洛浦大家能把它们区分清楚吗?积翠区的命名来源于积翠池,积翠池是西苑的点睛之作!积翠区同样位于伊滨,西苑区、洛浦区、津桥区、积翠区又都建在御河之上!请问哪一个城区没有生命的绿色?新区核心区的命名积翠区不就体现了各区共有的生命元素“绿”吗?我们必须明白:分的目的是便于管理,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整体,马克思曾经说过:“整体就是力量”!这也就是我们发展所需要的!这也是我注册为洛阳网会员后所发表的第一个大专题!为什么?这个答案在我心中!我们不能为更名而更名,更名是为了扩大空间实现更好发展!实际上在命名御河区、津桥区、西苑区、
伊滨区时,我就为各区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以下是既可以实现省直管,减少政府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又可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的相关建议!
1.将现有的洛阳市瀍河区,偃师市合二为一,不变动行政人员总人数,命名为洛阳市御河区。

御河区行政机关设在现在的偃师市区(下文说明原因),瀍河区更名为御河区请大家参看我的相关贴,偃师这个名称市民的认同率不高(因谐音),不少市民和网友都有将偃师市更名为华夏区的提法,只因谐音不好(洛阳市滑下去)我不认同!御河区的命名体现了大运河元素,因历史上南北大运河之通济渠是御河的一部分,今天的洛河市区段又是通济渠西段的一部分,通济渠西段西起洛阳东至黄河。

提“御”及“皇”,将偃师更名为御河易被认可。

因水的灵气同时保留瀍河名称,将现在的瀍河区行政机关更名为洛阳市御河区瀍河行政中心。

洛阳市御河区成立后实现与洛阳主城区公交化。

2.将现在的洛阳市老城区,洛阳市孟津县合并,行政人员总人数不变,命名为洛阳市津桥区,行政机关设在现在的孟津县城(下文说明原因)。

老城区更名为津桥区见我的相关贴,关于孟津的更名是这样的,因为孟津古为津,今有桥——洛阳黄河大桥、二广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洛阳黄河公铁两用桥(见我的相关贴),同时,津桥与金桥谐音,易被人们认可。

孟津名称的由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洛阳市津桥区成立后,必须保留孟津名称。

建议在旧孟津设立洛阳市津桥区孟津行政中心,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国地理馆建设(见我的相关贴)和该区域旅游开发。

现有的洛阳市老城区行政中心更名为洛阳市津桥区洛阳桥行政中心。

实现洛阳市津桥区与洛阳主城区公交化。

3.将洛阳市涧西区、洛阳市新安县合并,行政人员总数不变,成立洛阳市西苑区,行政机关设在现在的新安县城(下文说明原因)。

涧西是创业激情的象征,
名称必须保留。

建议将现在的涧西区行政中心更名为洛阳市西苑区涧西行政中心。

实现洛阳市西苑区与洛阳主城区公交化。

4.将洛阳市宜阳县更名为洛阳市锦屏区(因为谐音:“洛阳市一样去”,故更名)。

行政人员总人数不变,行政机关设在现在的宜阳县城(下文说明原因)。

锦屏镇距离宜阳县城非常近,锦屏名称来源于名山,所以更名易被人们认可。

在洛阳市各区的新名称中,锦屏区的命名体现了山,御河区的命名体现了水,西苑区的命名体现了园林,寓意洛阳——山水园林城市。

实现洛阳市锦屏区与洛阳主城区公交化。

5.将洛阳新区拓展区、洛阳市伊川县合并,成立洛阳市伊滨区。

行政机关总人数不变,洛阳市伊滨区行政机关设在现在的伊川县城(下文说明原因)。

因洛阳新区拓展区、伊川县城均有规模宏大的伊滨公园,所以伊滨区的命名易被人们认可。

同时保留伊川命名,在现在的
伊川县城设立洛阳市伊滨区伊川行政中心。

此外,在现在的伊川县鸣皋镇单独设立洛阳市伊滨区鸣皋行政中心——这将是洛阳市远期发展的重要支点,实现洛阳市伊滨区与洛阳主城区公交化。

6.将洛阳市洛龙区更名为洛阳市积翠区(详见我的贴:关于将洛阳新区核心区、洛阳新区拓展区分别命名为洛阳市积翠区、洛阳市伊滨区的建议),该区为一“特区”,因为市级行政机关位于此区。

积翠区位于洛阳城区的核心,其命名体现了各区的共有元素——生命的绿色!经过上述行政区划调整,现有的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共11个县级行政单位就变成了洛阳市西苑区、洛浦区、津桥区、御河区、积翠区、吉利区、锦屏区、伊滨区共8个城市区,既实现了省直管,减少政府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又为洛阳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为什么新成立的区行政机关均设在现在周围五县市的城区呢(洛浦区、积翠区除外)?一是从发展角度考虑,因为现在五县市城区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发展步伐将加快,将来必然与今天的洛阳主城区连为一体,第二点更重要,就是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为了扩大发展空间,我们不能只“要”,以行政手段一味去“要”,易损害某一方利益,不利于和谐发展,不容易被认可!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舍”,得到我们最需要的发展空间,这就是辩证思维!这就是思路决定出路!这就是洛阳要走的路!我们知道黄河以北各地市早就对吉利区觊觎已久!一旦五县市成为新洛阳的城市区,那么黄河以北的吉利区自然成为新洛阳的一部分(详见我的贴2010-4-13关于将定鼎南路、定鼎北路、洛吉快速通道统一命名为“定鼎路”的建议),洛阳新的行政区划将使各个新成立的城市区亲如兄弟!时间和空间是洛阳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重大战略
问题!洛阳今后发展需要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
区划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难点在“人”,只有惠民、利民、以民为本,协调好各方面利益,才能有效开展工作,让一切来得自然!嵩县、栾川县、汝阳县、洛宁县是洛阳的后花园,是洛阳未来的发展空间!只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发展条件!我们必须明白:只有给予,将来我们才能得到最需要的——周围县市对洛阳的认可!因为城市和人一样,她所拥有的只有她自己,但她的影响力会很大!在这篇文章中我多次强调了两个字——认可,因为行政区划从来就是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被人们认可的中心才是真正的中心。

为什么说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它不单指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世人对其核心文化的认可!洛阳人民要牢记:“为人民,广积粮,不称霸”,低调说“城”,高调做“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