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语文PPT课件(11篇)
合集下载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7、颈联的描写角度与颔联是否相同?诗中的“天镜” 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颈联。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 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 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 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 云,忽而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描述颈联画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 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 幻多姿,让人陶醉!
5、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 特点。
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 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天空的高远,可谓“诗中有画”
(2)《渡荆门送别》中的“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
化现象,“_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__ 。”表达了作者
怀念故土、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 )《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 地时所见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__ 。
8、诗人为什么称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 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 人在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表 达对家乡的爱恋之情。远。
9、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示例1: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喜爱故 乡水,却变换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示例2: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送”赋予故乡水以人的 情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示例3: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送别, 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别Leabharlann 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
随堂练习
1.默写诗句。 ①《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写景物变化的句子
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②《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
别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 子是: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颈联写了什么景?什么时候的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江月、云霞。傍晚 比喻、想象
运用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为明镜,生动形 象地描画出一幅水中映月图;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上 云霞变幻多姿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天边云霞图。抒 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叙事,直扣主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 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 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 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叙事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交代地点和事 由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景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情
山随平野尽
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渐渐消失了
江入大荒流
汹涌的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般辽远的原野, 天空显得格外的寥廓
月下飞天镜
主旨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通过对 出蜀途中所见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展 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反映 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抒发 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 。
八.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 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 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 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 者的思乡之情。
3.颈联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 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月亮倒映在江面,犹如从九天飞下的一面 明镜,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摇曳生姿;云彩升 起,时而飘散,时而集结,云影水光变幻无 穷,结成了美丽奇幻的海市蜃楼。
4、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
“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 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夕阳下结成了海市 蜃楼般的奇景。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诗人以移步换 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
远景,奇妙多姿。
6、品味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 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 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 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多姿。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外,还不忍分别。
赏析诗歌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什么?
主旨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 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 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现了诗 人胸襟开阔、奋发进取,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之情。
八.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 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 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 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 者的思乡之情。
3.颈联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 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月亮倒映在江面,犹如从九天飞下的一面 明镜,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摇曳生姿;云彩升 起,时而飘散,时而集结,云影水光变幻无 穷,结成了美丽奇幻的海市蜃楼。
4、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
“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 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夕阳下结成了海市 蜃楼般的奇景。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诗人以移步换 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
远景,奇妙多姿。
6、品味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 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 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 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多姿。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外,还不忍分别。
赏析诗歌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什么?
主旨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 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 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现了诗 人胸襟开阔、奋发进取,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之情。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 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 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 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 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 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 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 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 是在舟中吟送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 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 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 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 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 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 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晚上俯视江面)月光 映照在江上,就像天上 月下飞天镜, 飞下来一面镜子,(仰 云生结海楼。 望天空)元气簇拥而至, 就像海上结成了座座楼 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我)仍然怜爱故乡流 来的水,(它)陪伴我 (坐着的)小船远行万 里。
文章主旨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 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 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 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 眷恋、思念之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句解释
(长江)远远地渡出 渡远荆门外, 荆门山,来跟着我游 来从楚国游。 览楚国大地。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白天眺望远处)起伏 的山峦追随平坦广阔的 原野,渐渐消失,滚滚 的长江奔赴广阔无边的 狂野,依旧滔滔不绝。
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
【品析】首联点题,交代了作者乘船出游的目的,以及此行游历的地点,为下文写景和抒情做了铺垫。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往。
首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平原。
辽远无际的荒原。
飞天镜:(如同)飞下的天镜。
结:形成。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诗意: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山随平野尽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江入大荒流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也突出了楚地地势平坦的特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移步换景。作者选了山、平野、江、大荒四个景物描绘了一幅雄浑万里长江图,蕴含着诗人初次出蜀入楚的喜悦心情和蓬勃的朝气,广阔的胸襟。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渡荆门送别
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绘景
抒情:怜水送行舟
远景——平野 江流近景——江月 云生
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试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乘船。
【品析】首联点题,交代了作者乘船出游的目的,以及此行游历的地点,为下文写景和抒情做了铺垫。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往。
首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平原。
辽远无际的荒原。
飞天镜:(如同)飞下的天镜。
结:形成。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诗意: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山随平野尽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江入大荒流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也突出了楚地地势平坦的特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移步换景。作者选了山、平野、江、大荒四个景物描绘了一幅雄浑万里长江图,蕴含着诗人初次出蜀入楚的喜悦心情和蓬勃的朝气,广阔的胸襟。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渡荆门送别
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绘景
抒情:怜水送行舟
远景——平野 江流近景——江月 云生
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试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李白
渡荆门送别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浪漫主贰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 称“李杜”。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杜甫曾 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渡荆门送别
五言律诗
首联 渡远/荆门外贰 ,来从/楚国游。
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 蜃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的绮丽景 象。
深入探究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 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 力,请你添加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颔联和颈联转 化成一段属于你的优美文字。
深入探究
诗人李白立在船头,看到了船下的一弯碧水,此时 此刻他想到了什么呢?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本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写出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寄情于物,抒发了 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不舍。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壮丽多姿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 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深入探究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 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 平原。好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深入探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 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 一起,好一幅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渡荆门送别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浪漫主贰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 称“李杜”。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杜甫曾 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渡荆门送别
五言律诗
首联 渡远/荆门外贰 ,来从/楚国游。
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 蜃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的绮丽景 象。
深入探究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 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 力,请你添加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颔联和颈联转 化成一段属于你的优美文字。
深入探究
诗人李白立在船头,看到了船下的一弯碧水,此时 此刻他想到了什么呢?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本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写出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寄情于物,抒发了 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不舍。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壮丽多姿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 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深入探究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 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 平原。好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深入探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 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 一起,好一幅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它交代了远渡
9
贰 品读鉴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 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 顿时变得开阔了。
颔联中的“随”、“入”有何作用?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从荆门山外渡江,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 (仰望天空)云彩升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
13
检查点拨——写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由水路乘船远行,经三峡,直向荆门山 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楚地一带游玩。这 首诗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的观感和情 思。
3
壹 检查点拨
划 渡 渡远/荆门/外,
分 节 奏
荆 来从/楚国/游。
门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送 月下/飞/天镜,
别 云生/结/海楼。
李 仍怜/故乡/水, 白 万里/送行/舟。
4
思考
“送别”到底是谁送、送谁?
从首尾两联看,大概是故乡水-- 长江送诗人离家远游。
5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坦广阔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云彩兴起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绘画面 描绘诗歌的画面。
表情感 结合语句体会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
[示例一]选择“水中映月图”。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 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
[示例二]选择“天边云霞图”。以静观的视角,描 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
合作探究
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 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 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年——狂
在唐代,科举之路非常窄,普通
南陵别儿童入京
人想要晋身入仕,要靠达官贵人的推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荐。满怀壮志的李白希望能通过“干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谒”,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唐]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xín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渡 荆 门 送 别 楚地。这里指
今湖北一带。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往。
译
文
我乘舟远渡到荆门山以外,去楚地漫游。
(【景化承物静】变为写化动景)默山写常·随考平句野原尽的,开阔江境·入界大。荒流。
开阔的意境,传 达出诗人闯荡世 界的喜悦与豪情。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原 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
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静观的视角
水中映月图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平原。
辽远无际的荒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飞 飞天下镜的:天(镜如。同)月下飞天镜,云结生:结形成海。楼。海里形楼形成:容的海江美市上丽蜃云景楼霞象,多。这变
诗意: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 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 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 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3.《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月下飞天镜,云 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 格的?
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 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 映如镜。着一“飞”字,动感 十足,神韵毕备。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2.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 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 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 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 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 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景物描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比喻
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 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 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共19张ppt)
• 渡远:远渡。 • 荆门:荆门山,今湖北一带。 • 送别:送别,但并非送别朋友,而
是设想故乡送别自己。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 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 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 (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辞别故 乡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 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 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解读文题: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诗歌主要内容: 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 色及自己的感受。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首联:记叙 颈联:描写
颔联:描写 尾联:抒情
精读赏析
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 代了什么内容?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 此行的目的:外出漫游。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 2.品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开阔的胸
怀和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 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 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 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 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是设想故乡送别自己。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 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 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 (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辞别故 乡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 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 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解读文题: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诗歌主要内容: 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 色及自己的感受。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首联:记叙 颈联:描写
颔联:描写 尾联:抒情
精读赏析
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 代了什么内容?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 此行的目的:外出漫游。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 2.品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开阔的胸
怀和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 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 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 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 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优秀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文学传承
该诗作为李白的重要作品,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启示意义
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对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 了启示,激发了他们的创 作灵感。
美学价值
该诗所展现的美学价值,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美学 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
在李白作品中的地位
01
02
03
重要代表作
作为李白创作的早期作品, 该诗在李白诗作中占有重 要地位,被视为其创作生 涯的里程碑之一。
艺术特色
该诗以平易自然的语言、 雄浑奔放的笔调和丰富奇 特的想象,展现了李白诗 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情感表达
该诗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 和表达深沉的离别之情, 展现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 和不舍之情。
诗歌风格的借鉴
现代文学创作者可以从《渡荆门送别 》中借鉴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丰 富文学创作手法。
主题思想的传承
《渡荆门送别》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内心自由的 追求等,可以传承到现代文学中,为 作品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渡荆门送别》,可以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
鉴赏诗歌的能力。
强化人文素养
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 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
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拓展国际视野
将《渡荆门送别》介绍给国际友 人,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拓展
学生的国际视野。
05 《渡荆门送别》的朗诵技 巧与感悟
朗诵技巧的指导
语速与节奏
在朗诵过程中,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节奏,使诗 歌的韵律和情感得以充分表达。
《渡荆门送别》PPT【优秀课件PPT】
诗意: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 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 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 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景物描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比喻
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 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 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仍:仍然,依旧。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怜:喜爱。
思乡之情
再读古诗,讨论思考: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 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 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 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 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 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 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背景链接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 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 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 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 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 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课文解读
渡荆门送别
乘渡船远。荆门外,来往从。楚楚国地游。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 老的楚地漫游。
【品析】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 到楚地游历。
平原。
辽远无际的荒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飞 飞天下镜的:天(镜如。同)月下飞天镜,云结生:结形成海。楼。海里形楼形成:容的海江美市上丽蜃云景楼霞象,多。这变
《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PPT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译文: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
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 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课文品读
技法总结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极具画面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犹如 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画。
板书设计
渡
首联:叙事
荆 渡荆门 颔联
激动
门
写景
送
颈联
喜悦
别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课堂总结
本文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 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 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 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 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手法探究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蜀地,乘
船沿江游览楚地。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 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 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 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 海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 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 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李白这位大诗人的 心灵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3课《渡荆门送别》课件(22张PPT)
训练提升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 字: 游 流 楼 舟 。
训练提升
2.为下列变色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B )
A.通过 B.渡江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B )
A.全 B.尽头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C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训练提升
• 1、“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 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 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 2、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 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反 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颈联——写景
水中映月图 万里云霞图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 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 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 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 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 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 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 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朗读文章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已 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 “仍怜故乡水”?
作者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 动,但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 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灵动的写 出水的情意,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 水的无 限眷恋、思念之情。
总结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 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 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 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 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 思念之情。
你最喜欢那一幅图?能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话 描绘出来吗?
13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课件(共14张PPT).ppt
诵读感知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思乡之情
诵读感知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
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
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 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思乡之情
主题探究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 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
还仍是 怜故海变乡市形水蜃成楼的,,美万这丽里里 景形 象送容 。行江舟上云。霞多
象。 但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喜爱。
远游。
品读赏析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
游历。
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品读赏析
品读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景物描写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 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 象空间。
诗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写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
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
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 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不
《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
诗歌主题与意境分析
诗歌主题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李白离开荆门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意境分析
诗歌通过描绘荆门的自然景色,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营造出一种开阔、壮美的意境。同时,“月下 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则通过奇妙的想象,描绘出夜晚月光的皎洁和云彩的瑰丽,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美。
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探讨
语言艺术
本诗语言简练、质朴,运用了大量的 自然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如比喻、 夸张等,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如“月下飞天镜”中的比喻,形象 地描绘了月光的皎洁;而“云生结海 楼”中的夸张,则突出了云彩的瑰丽 。
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挖掘
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作业布置要求及内容安排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内容安排
布置阅读理解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作业布置要求及内容安排
01
布置写作题,让学生模仿诗歌中 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篇短 诗
02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诗歌的 主题和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到自 己的生活中
课堂小结回顾与总结
情感表达
本诗表达了作者李白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思想内涵
本诗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包括离别之情、思乡之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等。这些思想内涵不仅 反映了作者李白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03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相关作品
《夜泊牛渚怀古》、《月下独酌》等李白其他作品,引导学生拓展 阅读。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7 (共11张PPT)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部编版初中语文渡荆门送别精品ppt课件
天边云霞图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 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 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 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 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 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 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
荆 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 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 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读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 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 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 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 限眷恋、思念之情。
亮点探究
• 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 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 瑰丽。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 真如画,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 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 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 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
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水中映月图
•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 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 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 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 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 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 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 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 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
荆 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 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 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读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 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 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 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 限眷恋、思念之情。
亮点探究
• 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 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 瑰丽。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 真如画,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 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 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 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
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水中映月图
•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 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 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 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 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 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 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 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手法探究
这四句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反映出年轻的李白离开蜀地 追求理想的喜悦与热情。结尾两句,诗人发出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 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为我送行,抒发了诗人爱自然、爱故乡的深 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 山送别诗人,把诗人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这一描写,表现了 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
李 白
回顾诗人
李白,字______,号_______,是屈原之后最 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有 “_________”之美誉,与______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 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 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 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手法探究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蜀地,乘
船沿江游览楚地。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 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 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 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 海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技法总结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极具画面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犹如 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画。
板书设计
渡
首联:叙事
荆 渡荆门 颔联
激动
门
写景
送
颈联
喜悦
别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课堂总结
本文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 情。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译文: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 丽的海市蜃楼。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 为我送行。
课文品读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 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课文品读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渡进门送别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 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 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李白这位大诗人的 心灵吧!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 的长 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 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 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课文品读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 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 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 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 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注释: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 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楚地。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 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 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 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 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 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 己的理想抱负。
当堂训练
1.李白,字 ,号
,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
色、最伟大的
诗人。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 ”。
2.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
感情。
答案: 1. 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杜”。 2. 叙事写景 思乡
拓展延伸
• • • • •
• 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译文: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
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 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爱。一本作“连”。 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带着问题读课文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 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 景?
意象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
象?意象与感情之间有何
关系?
关键词:பைடு நூலகம்不舍
借景抒情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 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 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 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 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