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一)

合集下载

美国休斯敦石化产业产城融合经验及启示

美国休斯敦石化产业产城融合经验及启示

美国休斯敦石化产业产城融合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美国休斯敦石化产业概况美国休斯顿是美国德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美国石化产业中心之一。

休斯顿拥有众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总部,以及大量石化加工厂和储运设施。

石化产业是休斯顿经济的支柱之一,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

休斯顿在石化技术和研发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大批国际石化企业和专业人才。

休斯顿的石化产业规模庞大,产值高达数百亿美元,对整个美国石化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休斯顿的石化产业涵盖了石油勘探和开采、炼油、化工制造、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石化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石油制品、化肥、塑料、橡胶等,广泛应用于能源、建筑、交通、医药、农业等领域。

休斯顿的石化产业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向全球市场输出产品,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

休斯顿石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2000字】1.2 产城融合概念产城融合是指将传统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使产业和城市空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将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城市规划进行有机整合,通过产业升级、空间整合、功能互补等方式实现城市景观与产业景观的共生共存。

产城融合概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中演变而来的,注重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产城融合模式下,城市规划者和产业发展者需相互协作、共同规划,将城市功能区划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促进产城融合的发展,可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的环境效益提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美国休斯顿石化产城融合经验为国内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美国休斯顿石化产业发展历程美国休斯顿石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启示分析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启示分析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启示分析王金龙;沈丽娜;王明秀【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外很久之前就开始重视成果转移转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成果转化方面起步较晚,效果不是太明显.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应在完善法律法规、创建校企联盟、关注人才培养与激励、构建中介机构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5页(P103-106,112)【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启示【作者】王金龙;沈丽娜;王明秀【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800;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道路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美国不管是科技还是经济实力均居世界前列。

总结其成功的奥秘,莫过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一直以来,美国制定国策的基本思想都是“坚持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坚持科技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

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将科技成果转移视为关键环节。

韩国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如今能够成功进入世界科技顶尖国家的行列,要归功于韩国当局能够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并注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虽然日本在二战后国内经济一度萎靡,但是短短的几十年,又再次实现了复兴。

日本复兴和快速崛起的背后靠的正是其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大量转化。

近几年,我国也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转化体系存在着封闭、分散、低效等缺点[2]。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解决我国成果转化中的障碍,不仅有利于我国当前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特点分析

中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特点分析

通过签 订产 学研合 作合 同,大学 为企
业提供 技术 咨询服 务 ,企业 为大学 提
供 资金 和研 究环境 ;采 用新 技术转 让 的制度 和办 法 ,建 立教 学公 司 、科 学
园 区、商业 俱乐部 以及设 置 工业教 授 职称等 。由于政府 的有 力推 动 ,英 国 大学 的科学 园区于 8 0 年 代纷纷 建立 起 来 ,并 以科 学园 的模 式 进行 产学研 战 略联盟 ,使 英 国高 校与 工业 界的合 作
学技术研究 开发 ,包括各 种科研机构 。
良性的资金来源 分不开 , “ 硅谷模 式”
员可在 大学 学术机 构任 职 ,大学 与企 业 和其他用人单位 可以联合选任教 师 ;
已成 为产学 研合作 成功 的典 范 。麻 省 “ 产学研合作 ”是指企业 、学校 、科研 理 工学 院是 世界上 产学 研合 作最 紧 密 机构 相互 配合 ,发 挥各 自优 势 ,以人 的 大 学 ,在 2 0 世 纪 初 就 基 本 形 成 了产 才 、技术 、效 益为 结合 点 ,遵循 市场 学 研联 盟 的基本模 式 ,经过 产业 咨询 融 入学术系统 、技术 转让与专利许 可 、 利 用知 识创 建新 的公 司等 多种形 态 的 演 化 ,逐步 发展 、深化 了麻 省理 工学
国外 产 学 研 合 作 特 点
的信息 交流 和技术 交流 ,均 是创新 的 主要来 源 ,并通过 构建 完善 的 国家 创
( 一)美 国的产学研合作 美 国是 实施 产学 研结 合 最成 功 的
新 体 系和政 策制度 ,保 证企 业 、大 学
和研究 机构 知识传 播与 转移 的高度 畅 t 本科 通 ,使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学者赫 尔曼 ・ 施 奈德开创 的 ,他 于1 9 0 6 并 取得 了辉 煌 的成 就 ,推 动 了 E 技 、经 济和 社会 的快速 发展 。 日本 的 年 在辛辛 那 提大学 推行 了第 一个 合作 二 、国 外产 学研 合 作 成 功经 验分 析 教 育计 划 。后 来这 种教 育模 式逐 步在 产 学 研 合作 主 要 有三 个 特 点 :一 是 ,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通过对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这些国家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为解决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1.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1 德国“双元制”所谓“双元制”,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它的任务是实施文化和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元是企业等实训场所,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岗位、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这种模式的特点:(1)学生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不同的场所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但以企业培训为主,在企业受训的时间是学校理论教学时间的3—4倍。

(2)企业参与度高,针对性强。

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组成专业委员会,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调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出面干预并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监控。

同时,德国明确规定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可免交部分国税。

1.2 美国“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职业教育实施办法是: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工商企业界做实际工作。

其主要特点:(1)办学以学校一方为主,学校根据专业需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

学校派教师指导、监督学生的生活及工作,负责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

企业提供劳动岗位和报酬,安排工作人员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进行安全操作,评定学生的劳动态度、工作质量等。

(2)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分为1:1,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

学校承认学生在工作中所得的学分。

1.3 澳大利亚“TAFE”模式“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技术与继续教育”。

美国自主创新模式分析与借鉴

美国自主创新模式分析与借鉴

美国自主创新模式分析与借鉴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美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者。

其成功的创新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分析美国的自主创新模式,并探讨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美国在教育方面投入巨大,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政府和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此外,美国各级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注重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可以借鉴美国在教育方面的经验。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和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养水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与创新相关的课程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其次,美国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

美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密切合作,促进了科学研究的产学研结合,加速了科技创新的转化和推广。

此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政策,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美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经验。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平台,促进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资金、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激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到产学研合作中来。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美国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这使得企业和个人在创新中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并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

最后,美国政府还注重为创新提供市场支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为创新产品提供市场准入和推广。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美国在市场支撑方面的经验。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减税和贷款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为创新产品提供市场准入和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美国自主创新模式的成功得益于教育投入、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支撑等方面的创新政策和措施。

美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及启示

美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及启示

搭桥 , 提供与其他专家和企业家的交流机会等 , 从而达到促进 多 , 20 仅 0 3年该校就 申请 了 30多项专利 。由斯坦福大学的 0 企业成长和发展的 目的。 成 果转化所诞 生 的世 界知 名企业有 惠普 、ao 、oge Sn y h o go l、u
3 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 . Mi oyt 、icn G ahc 、 e cp 、 so S s m等 ; c ss msSlo rp i N t aeCi yt r e i s s c e 麻
有 一个 抽象的三角关系 , 那就是 “ 大学—企业一政府 ” 之间相
互关联 、 动互补的三边关 系。 互 2 .企业孵化器模式
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 助的产学研合作 的组织模式。它孵化的对象是具有商业化前
N A( t nlB s eSIcbt n A sc t n 对 “ 业 孵 BI Nao a ui S n u ao soi i ) 企 i n i ao
佳组合 , 培养创新人才 , 多出创新成果 , 促进产业发展的社 会 经济活动。 产学研合作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 加速经济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受到世界各 国广泛重视 。 党的十七大 于特曼教授 的倡议 。他说服校方将校园中尚未开发的土地租 给工业公 司, 以便在为大学增加经费收入的同时 , 将科研力量
雄厚的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起来 , 发挥各 自的优势 , 促使
已明确把企业为主体 、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 作为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 , 它为美 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工 体系建设作为提高我国 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 谷 , 从 0世纪 5 年代开始到 7 年代 O O 略举措 。 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 美 总结 业 园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2 沿波士顿 18 2 号公路两侧新建 了上千家研究和开发机构 , 其成功做法 , 分析其成功原因, 对于推动我 国产学研合作积极 初 ,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外产学结合模式的优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一、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1.不适应经济形式,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企业需要笔者针对学生参加合作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学生们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学校时理论知识的学习所占比重较大,缺乏必要的锻炼和练习,走上工作岗位后不适应,致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另外,学校教授的理论课程不能很好的反映实际工作,学校教育重视理论课程,生产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欠缺,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出现了,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问题,高职院校付诸辛苦培育出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

他们更难进行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

2.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百所大学,千余个企业和数百所科研院所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合作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被企业和学校认可。

但是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的校长访谈和对教师的采访可以看出,多数学校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图1)。

二、国外产学研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1.美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保障一是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科技成果的应用问题,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bayh-dole法案等一系列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法案。

二是科研经费资助。

绝大多数产学研合作比较成功的高校都从美国联邦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研究经费。

三是提供贷款、贷款担保及风险资金。

四是政府的其他服务。

2.英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的经验(1)高度重视制定专门的产学研合作计划。

英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计划包括“联系计划”和“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

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

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

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建设与经验,并以美国工业与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模式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的领先者,其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文章首先将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将介绍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IUCRC模式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包括其组织架构、合作模式、资金来源、项目管理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将揭示IUCRC 模式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建设与经验,也为我国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IUCRC模式的起源与发展IUCRC(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模式,即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当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美国政府和产业界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学术界或产业界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科技创新需求。

因此,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IUCRC应运而生。

IUCRC模式的初衷是通过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这一模式下,学术界和产业界可以共同设立研究项目,共享研究设施和人才资源,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同时,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通过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健康发展。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第2章国内外产学研研究与发展现状2.1国外产学研动态2.1.1国外产学研学术研究动态美国于1984年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National Cooperative Rsearch Act,NCRA),以刺激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s,SRP)的形成。

SRP包括企业、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任何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以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到企业的快速扩散。

这些合作关系有:研究合作项目(Research Joint Ventures,RJVs)、战略联盟和网络、行业协会、合作研究与发展协议、技术授权和许可、大学的创业企业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科学家论坛【7】。

Borys和Jemison(1989)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性的跨组织关系,由于产学研跨组织关系往往在目标设置上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因而可以避免传统组织结构的缺点、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8】。

Eliez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关系(跨组织)由于合作各方在社会组织体系中所处定位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在其本质上类似于跨文化的合作关系,是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综合反映,因而它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此外,产学研合作关系还普遍受到政府与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和制约【9】。

Tornatzky和Bauman(199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支持合作型文化的大学研究人员对产学研合作绩效有着更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持不同看法【10】。

Yong S. Lee(1996)依据对美国115所大学986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指出大学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并不影响其对与企业合作的追求。

在他的调查中,有71%的教师赞同大学的科研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应用。

因此认为,大学的研究性组织文化并不排斥以应用为目的的行为,阻碍产学研合作的真正障碍在于没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11】。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其必须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些典型模式,加以分析比较,以探求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典型模式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闻名于世。

在二战之后的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德国的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技术人才,被誉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这种模式的特点:(1)职业培训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进行的,但以企业培训为主。

在企业受训的时间是学校理论教学时间的3—4倍,以突出职业技能培训。

(2)针对性强,企业参与度高.学校每个专业均设有专业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构成,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调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政府出面干预并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一方面,企业要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

关于学习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思考

关于学习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思考

关于学习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思考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建立校企合作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推动经济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形成了1+1>2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模式下,教育机构不仅仅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更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

而企业通过跟教育机构合作,可以更快地获取技能人才,同时也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职业实践、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的机会。

校企合作在美国社区学院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技术和职业需求,更加精准地定位学生人才的培养方向,减少学生放弃就业机会的情况。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可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企业对于市场的需求是变化多端的,只有对企业的需求进行高度关注,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环境。

最后,校企合作办学可以鼓励企业在教育领域的投入。

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同时,也会参与到教育研究和资源共享中来,积极投入到教育行业中,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区的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我们可以从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中借鉴一些宝贵的经验。

首先,要强化市场导向,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教育机构应该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技术和职业需求,积极调整本科生和社会培训课程的设置。

其次,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机会,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最后,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效率。

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总之,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的经验,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美日德产教融合的考察与经验借鉴

美日德产教融合的考察与经验借鉴

美日德产教融合的考察与经验借鉴1. 引言1.1 介绍美日德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模式。

美国、日本和德国作为世界上技术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其产教融合模式备受瞩目。

在全球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美日德三国的产教融合模式各具特色,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产业融合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和创新的引领者,其产教融合模式以高度的产学研结合为特点,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日本的产教融合模式注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推动产业和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德国的产教融合模式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注重培养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人才。

这三国产教融合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深化教育产业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借鉴他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加快产教深度合作机制的建设,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我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

1.2 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研究美日德三国的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经验,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的教育产业融合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日德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对比美日德三国的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发现每个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的教育产业融合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研究美日德产教融合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教育系统向更高水平迈进。

科技人才教育中的最佳实践案例有哪些

科技人才教育中的最佳实践案例有哪些

科技人才教育中的最佳实践案例有哪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科技人才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在科技人才教育中的最佳实践案例,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跨学科教育模式麻省理工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科技教育的领军者之一。

其跨学科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探索和创新。

例如,MIT 的媒体实验室(Media Lab)将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设计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课程设置上,MIT 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课程,如“生物电子学”“人工智能与设计”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自由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同时,MIT 还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项目、企业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此外,MIT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设有创新中心,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和场地等支持。

这种跨学科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他们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企业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也具有独特之处。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企业的培训师傅则是行业内的技术专家,能够将最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2023年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

2023年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

2023年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2023年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1产学研合作是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对我们手牌这样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产学研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的发展更加说明只有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实行拿来消化,企业才能持续快速发展。

一、产学研合作概况公司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展开了广泛的技术合作,现已与太原科技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聘请资深教授、专家为公司技术顾问,参与公司科研技术项目的论证和景仰谋划,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另外,与美国IR公司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情况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成果转化。

公司在与高校技术合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起共申报专利10件,已授权9件。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情况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共建成立太原科大浙江手牌起重机械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由公司技术人员和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教授、专家组成,工作中带内是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技术项目4只以上。

四、通过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训,培养情况太原科技大学是国内机电名校,在起重机械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我们在合作中同样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每年组织有关学术、技术交流。

现在校委托培养起重机械专业人才1名。

总之,手牌在产学研合作中找准了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手牌的自主创新加快了步伐,大大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确保开发的新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性能新颖,促进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ОО九年四月三十日2023年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2一产学研合作的意义职业技术教育最基本特征是:职业性与技术性。

职业教育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与基础教育的显著区别和特定的指向性:承载提高人们基本素质的教育功能,承担社会广泛就业的职业技能培养职责。

它的培养对象指向人,培养主体指向学校,培养目标指向企业(岗位)。

它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及案例汇总100例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及案例汇总100例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及案例汇总100例中关村海淀园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和创新案例汇总一、中关村海淀园产学研合作的理论支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三螺旋理论是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基础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是分析产学研合作阶段性的核心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关村海淀园产学研合作分析框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关村海淀园产学研模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以承担重大技术产业化专项的模式进行核心技术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的模式推进技术产业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以大学/科研院所组建企业的模式转移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以大学科技园和专业孵化器为载体推进产学研合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以提升产业聚合度为目的,加强组织创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关村海淀园创新的实现主体分析和案例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中关村海淀园创新的实现主体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关村海淀园创新案例汇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式一:以承担重大技术产业化专项的模式进行核心技术研究1、四方继保,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双方优势互补,精诚合作2、汉王科技,突破产学研合作中的体制障碍3、大用软件,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提升技术实力4、大唐移动,世界电信标准领域的中国声音5、信威通信,以原始创新领跑中国无线通信6、神州龙芯,突破技术垄断打造“中国芯”,把握中国自产CPU 的未来7、东土科技,工业光数据网络通信专家8、用友软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持续自主创新,成就软件霸主9、中星微,破译技术创新密码,占领国际芯片产业市场空白10、天融信,技术创新与时俱进,紧紧把握国内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脉博11、曙光信息,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集成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的务实之路12、有研半导体,持续创新,提升我国硅材料国际竞争力13、超图,依托中科院,专注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和推广服务14、北航,科研经费名列全国大学前茅,工程科研项目占大多数15、北大,科研经费来源以863、973为主,近两年与中关村企业合作多模式二:以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的模式推进技术产业化。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 较研究
2023-11-02
目录
•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 •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 • 产学研合作的效果评估 • 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与实践 • 产学研合作的未来展望
01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起源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 时大学和工业界开始建立合作关系,以推动 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 科技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
01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研
发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欧洲产学研合作模式
02
以公共平台为基础,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
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
03
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
日本通过《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等政 策鼓励企业和大学加强合作,实施共 同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等活动 。
中国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与实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中国政府出台该纲要,鼓励产学研合作,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该计划旨在推动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发展。
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的比较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的特点
市场导向、公共平台参与、企业主体等。
中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的特点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平台型合作等。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的比较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 0 8 3 — 0 2 0 10 — 0 3 20 )2 0 9 — 3
S 1 E HI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一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M
20 年 08
第 1卷 8
境科学学院 2 0 0 6级研究生, 山西省临汾市,4 0 4 0 济与循 环型旅 游业 [] 济问题 探索, 1] 杨 试论 J盔
1I 科技工业园区模式 的特征和主要类型 .
公 司和美国环境与健康 研究所 等国家级的研究所 , 而且带动 了整个附近 地 区的经济发展 , 之成为整个北 卡州与外部世界交往最著名的商标之 使


其成功的因素, 三角园区基金会总顾问的话来概括 , 以大学的 用 即“
研 究力量为依 托 , 以政府 的支持 为坚强后盾 , 下就是坚持不懈 的努 力 剩
是 由大学组建。 斯坦福大学于 15 年兴建 了“ 91 斯坦福研究 园” 该 ,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中的竞争力 , 迅速推广科研成果和使学校所在地 区的 研发活动生气勃勃而创建的 , 约占孵 化器总数的 1%, 8 多为大学主办。 三
是由私 营企业主办。这类孵化器一般 由风险投资公 司、 种子基金投资公 司主办 , 也有大企业和房地产经营者合办 的, 占孵化器总数的 2 %。目 约 2 的是通过给加入孵化器的企业投资而获得利益 , 同时通过开发商业性与 工业性房地产使其产生增值作用 。 四是公私合营 的孵化器。 由政府 、 非营 利机构 和私人合股兴办 , 占孵化器总数的 9 主办这类孵 化器既能得 约 %。 到政府 的支持 , 也能得到私营部门的专业知识与经费资助。 “ 企业 孵化器模式 ” 致力于培养创新 型、 技术密集型 的新 建小企业 , 通过提供整套服务设施设备和管理咨询服务 , 小企业 失败率降到最低 使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

国外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实践能力的概念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国外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最后探讨了这些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实践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应用,还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革教育模式。

例如,美国的高校强调“学以致用”,通过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欧洲的高校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这些实践表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一)作为产学研合作发祥地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的形成,使得学术界与产业界建立起多种形式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从而推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现分述如下。

一、科技工业园区模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为了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开始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

从那时起,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建,在一些大学周围便形成了高新技术密集区,被人们称为“研究园区”或“工业园区”,统称“科技工业园区”。

美国AURP(AssociationforUniversityResearchParks)将“科技工业园”界定为:①具备私立或公立的研究开发设施、高技术或科学技术导向型企业、以支持性服务为目的而开辟的土地或建筑物;②拥有大学及其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或是在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正式协作下运营;③为了支持新型风险企业的成长和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具有促进产业界与大学间共同研究开发的作用;④具有支持大学与人驻企业间技术和经营诀窍转移的作用。

1]从美国科技工业园区的兴建方式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由大学组建。

如在特曼教授倡议下,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兴建“斯坦福研究园”,并由此带来了“硅谷”的崛起。

第二,由企业组建。

如50年代出现的沿波士顿128号公路兴办的“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第三,由州政府主持组建。

如北卡罗来纳州对发展高新技术有兴趣,于是选择了位于该州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杜克大学于60年代共同组建了“三角研究园”。

1,斯坦福工业园的兴建和“硅谷”的崛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地处圣克拉拉县境内。

20世纪50年代,圣克拉拉县是水果之乡,基本上没有工业。

在斯坦福研究园的影响下,经过50年的发展,硅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最初这里叫做“西海岸的电子工业”或“圣克拉拉县”,1971,年美国《微电子新闻》周刊将此地正式称为“硅谷”,从此“硅谷”扬名世界。

在这50年的时间里,“硅谷”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研究一般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60年代搞集成电路,70年代是微电子计算机,80年代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产业继续发展,90年代开始向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发展,目前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是软件和工程与管理行业。

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研究园的兴建是密不可分的。

由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创建的“斯坦福研究园”是美国最早的科技工业园。

它位于旧金山以南32英里,处于硅谷地区北部的帕洛阿尔托。

主要的研究与开发领域涉及电子、航空与宇航、制药和化学等高新技术部门。

斯坦福研究园的建立得益于特曼教授的倡议。

他说服校方将校园中尚未开发的土地租给工业公司,以便在为大学增加经费收入的同时,具体实践他过去提出的“技术专家社区”的设想,即将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使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于是,1951年,约占校园面积7.5%的斯坦福研究园便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中应运而生。

2]研究园的建立不仅增加了斯坦福大学的经费收入,而且由于它的成功发展,促进了整个地区经济的繁荣,影响了美国西海岸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奇迹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特别重要的是,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作为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它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2.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形成128号公路距波士顿市区约16公里,呈半圆形环绕着波士顿,建于1951年,全长90公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沿公路两侧新建了上千家研究和开发机构。

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128号公路科学工业园区。

需要指出的是,在波土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成功的道路上,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128号公路创造发明的摇篮,有着突出的贡献。

波士顿地区已有350年的文化教育历史,但原有的高等教育或为宗教界及政府培养牧师和官员,或偏重于纯科学,很少面向工业界。

而MIT首任校长罗杰斯(WilliamB.Rogers)则远见卓识地提出,MIT应该成为“科学与实践并重的学校”,“我们为了在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出类拔萃的水平,就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知识,同时要使他们懂得实践。

由于他们是科学家,他们还应能更好地运用科学以扩展实践的知识。

”3]罗杰斯的这些主张为该校近百年来历任校长和师生们所继承和发扬。

既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又重视实践应用的MIT为美国工业的起飞、军事的强盛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作为该地区最有学术声望、科学技术最先进的研究型大学,它通过产学研合作对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发明创造的摇篮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没有MIT,就不会有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形成和发展。

4]3.北卡三角研究园的建设所谓“三角”,指的是北卡罗来纳州三座城市和三所著名的大学,即达勒姆市的杜克大学、查玻尔希尔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玻尔希市分校和位于北卡州首府罗利市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这个大三角形东西有120英里,南北40英里。

狭义的“三角研究园”指的是一个南北长8英里、东西宽2英里的专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它正好处于上述三角形之中,故以“三角”命名。

广义的高新技术三角园区指的是在三个城市之间的整个区域,即由附近13个县组成的“三角地区联合体”。

二战刚结束时的北卡州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州。

其主要经济来源是烟草、纺织品和家具制造业,居民收入在全美平均线以下。

首府罗利市当时还是个不足7万人的小镇,而且是全美国唯一没有通州际高速公路的州府。

1952年,北卡罗来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创始人霍华德·奥德姆提出了应该利用当地大学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设想。

经过4年多的酝酿,一些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士在1956年成立了一个私营公司,在三所大学之间的地带购买了5000英亩的土地,这就是今天“三角研究园”的雏形。

但是到了1958年公司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这使园区开发者认识到,光有一个想法和一块空地是远远不够的,要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他们的倡议下,由北卡州政府出面组建园区,在三角地带划出土地以每平方英尺50美分的特别优惠价供园区使用,并于1959年1月9日正式开园。

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三角研究园区”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它集中了科研和生产优势,吸引了一批象IBM、爱立信、杜邦这样的大公司和美国环境与健康研究所等国家级的研究所,“三角研究园”同时带动了整个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不但使三角研究园区同美国西海岸的硅谷和东北部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齐名,而且也使之成为整个北卡州与外部世界交往最著名的商标之一。

其成功的因素,用三角园区基金会总顾问的话来概括,即“以大学的研究力量为依托,以政府的支持为坚强后盾,剩下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了。

”闷从中不难发现,这个地理上具体的三角形只是个简单的外在因素,在“三角研究园区”发展和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三角关系,那就是“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相互关联、互动互补的三边关系。

可以这样说,一个有形的三角十一个无形的三角=一个成功的范例。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种类型也即三个举世闻名的科技工业园区之外,美国还有一些颇有影响的科技工业园区,如得力于著名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效力于著名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亚特兰大高技术园”、由企业组建而成的佛罗里达电子工业带和由奥斯汀市政府全面协调的“奥斯汀高技术中心”,它们亦可分别归人大学组建型、企业组建型和地方政府组建型。

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二、企业孵化器模式孵化器(1ncubator)原是一种人工孵卵和培养雏禽的设施设备。

它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以提高雏禽的生产率和成活率。

这里所说的孵化器是企业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

它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

它孵化的对象不是卵,而是具有商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出来的不是雏禽,而是新产品和小企业。

美国NBIA(NationalBusinessIncubationAssociation)对“企业孵化器”的定义是:在向新企业提供便宜而富有灵活性的场地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为管理、技术、融资援助牵线搭桥,提供与其他专家和企业家的交流机会等,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6]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国产学研的密切合作,满足发展高新技术和小企业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弥补科技工业园区模式的不足,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创建企业孵化器。

追根求源,企业孵化器模式仍发源于美国。

曾经是美国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的纽约州特洛伊城,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城市经济发展急剧下降。

位于该城的伦塞勒综合工学院,在斯坦福研究园和硅谷的启示下,试图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区来振兴该城的经济,于70年代初推行了一项“培育箱计划”,扶植了一批基础力量薄弱的小型高新技术公司,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1981年在学院附近开辟了1200公顷的土地,创建了伦塞勒技术园区,1982年又将技术园易名为“工业创新中心”。

此后企业孵化器便在美国兴起,并蔓延到欧洲。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类似企业孵化器这种扶植小企业的机构,在各国有不同的名称,如“企业培育中心”、“企业创业者中心”、“革新中心”、“苗圃”、“技术孵化器”等。

名称虽异,本质是一个东西。

m企业孵化器的历史虽不长,但它在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反映在它大大提高了新办小企业的成功率。

据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统计,凡未经孵化器孵化的小企业,50%在创办的头5年内垮台,而经过孵化的小企业80%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成功率大大提高。

在企业孵化器诞生前的20年中,美国年平均新增9000家企业,在企业孵化器诞生之后的5年中,年平均新增7.4万家企业。

8]事实表明,这些企业孵化器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能力强的小企业、造就企业家队伍、振兴地区经济和国家经济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美国企业孵化器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由地方政府或非盈利组织主办,约占孵化器总数的51%。

创办这类孵化器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扩大税收来源。

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于1984年10月采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了发行1.9亿美元的州债券议案,随后州议会又通过了将债券销售收入作为流动资金的11个具体经济开发计划的《宾夕法尼亚经济再开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