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急诊医学教学探索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发展正在推动医疗护理职业的变革,从而为社会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是医院急诊室和医院急诊科室人员对病人提供全面、专业、安全的服务的基础。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整合,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职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一、急诊医学教学课程背景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一门以传播急诊服务理念、提高急诊护理职业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学科。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发展不仅是由医院急诊室和科室人员的进步所促进的,也是由病人对更优质、更可靠的服务所要求的。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急诊医学教学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急诊医学教学课程内容急诊医学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关于急诊室和急诊科室的机制设置,以及应对各类急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关于各种常见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及应用新兴技术以及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关于急救中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如危重病人、多重创伤、传染病等;关于急诊护理人员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安全性服务;以及关于如何进行有效通信、协作和团队工作。
三、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要有效地运用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来提高急诊护理职业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就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这样,才能将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相互衔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而完整的体系。
目前,已有许多大型医院正在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实施急诊医学教学课程。
四、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方法(1)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在实施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时,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从而将急诊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统一。
(2)多元化学习方式。
在实施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时,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讲座、实习、实践、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仿真操作等形式,将急诊理念和处理方法传播开来。
西学中中医急诊科临床实践个人小结
西学中中医急诊科临床实践个人小结一、背景介绍在医学领域中,西方医学和中医学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临床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个人在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该领域进行一番小结。
二、急诊科的特点1. 多样性:急诊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急诊情况,从外伤、心脏病、中风到感冒、发烧等各种疾病。
2. 紧迫性:急诊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因为一些疾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必须迅速采取措施。
3. 复杂性:有些急诊病人的病情可能非常复杂,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来进行处理。
三、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现状1. 技术设备: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在技术设备方面不断更新升级,医院配备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等,提高了急诊科的诊断水平。
2. 人才需求:对于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医生来说,需要具备西医基本知识的还要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对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实践经验:在实践中,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医生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尤其是面对各种急症情况时,要善于抓住病情的关键,迅速做出判断。
四、个人实践体会1. 融合优势:在实践中,我发现西学中中医急诊科能够充分发挥西医的先进技术和中医的治疗优势,综合运用中西医学,对急诊病人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2. 诊疗思路:在处理急症病人时,需要快速作出判断,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西医的诊断方法,同时也要灵活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因病制宜,对症施治。
3. 团队合作:在急诊科工作中,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医生、护士、检验科等多个科室之间要紧密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急诊诊疗团队。
五、未来展望在未来,我相信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医治疗理念的不断传承发扬,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将在急诊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也需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整体的专业水平。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医急诊常用于治疗急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疾病、重症疾病等。
在医学留学生的教学中,中医急诊教学应为重点。
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中医基础知识,提高留学生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也有利于促进留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了解。
在组织中医急诊教学实践方面,可采取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经典方剂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使留学生对常见病种的诊治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其次,可以设置模拟急诊情形,模拟真实病例,提高留学生解决急病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针对留学生所学课程特点和难点,开展重点知识点补充讲解,使学生对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更加熟练。
在实践环节中,要重视安全问题,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
同时,要重视临床道德教育,让留学生养成正确的医德和业务素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忠诚敬业,尊重人权,维护医学伦理风尚。
在教学评价方面,建议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答辩、报告、实践考核等。
通过这种多维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留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并及时反馈留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总之,中医急诊教学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医学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中医临床应用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安全教育和临床道德教育,注重实际操作和多维评价,为医学留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医学,中医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的学科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留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作为中医留学生,在掌握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接受系统的急诊教学实践,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急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提高医学生处理复杂病况的能力,加强临床实践经验。
与西医急诊医生不同,中医急诊医生需要掌握中医理论知识,理解“辨证施治”和“以病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思路,同时在对急病急救的处理方面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西医急诊学知识。
在实践教学方面,中医急诊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基础理论的掌握中医急诊教学需要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
如果理论水平不过硬,就很难在临床上运用自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分析病因病机的能力。
二、强化病历的撰写和分析能力病历记录是急诊医生必备的技能。
中医急诊教学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病历撰写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群体学习的效果。
在病历撰写中,应该注意描述病情的细节,注意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方案的详细性。
在病历分析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分析病因病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加强技能训练技能的训练是急诊医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中医急诊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如学会如何问诊、脉诊、舌诊以及堪察等。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化学生应对实际情况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技能水平。
四、提高培训质量中医急诊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应该加强教学体系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医学留学生学习的备案科目全面准确。
其次,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加教材和软件等教学资源的投入,以确保教学的全面覆盖。
最后还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考核孭度,制定课堂考勤制度等等。
以PBL为核心的《中西医急救医学》综合改革探索
以PBL为核心的《中西医急救医学》综合改革探索为提高中医院校急救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胜任能力,基于急救医学教学现状和PBL优势,我教研室对《中西医急救医学》课程开展以PBL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的探索。
文章介绍了以PBL为核心改革的目标和主要手段,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注意点,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linical competence,and 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teaching and average of PBL,our research group mak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loration of the emergency medicine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the core of PBL. The paper introduce the aim and main means of revolutions as the core of PBL,and giv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attentions,finally make the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Key words:PBL didactics;Emergency medicine;Education revolution;Chinese medicine college急救医学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
方法40例急诊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清醒时间(10.25±2.52)h短于对照组的(19.89±4.5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诊昏迷;临床疗效临床上,昏迷属于急性病症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为严重意识混乱。
促使患者昏迷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了各个领域[1,2]。
及早对其进行诊断与救治十分必要,能够最大程度上将昏迷对患者各项身体器官造成的损伤减轻,将患者致死率与致残率降低[3-5]。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诊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8.21±8.26)岁,平均病程(25.22±8.57)h,男12例、女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8.52±8.39)岁,平均病程(25.62±8.02)h,男13例、女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①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在畅通状态,及时给氧,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采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②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现象,则要对其血容量进行扩张,以此来对其体内血液循环功能进行有效维持,确保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③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④如果患者因为颅脑损伤而昏迷,则要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并且通过脱水治疗来将颅内压降低。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中医药在国际范围内的逐渐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学习中医。
在医学教育中,急诊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临床技能和处理急危重症的方法。
然而,中医急诊教学在留学生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来解决。
问题一:诊断困难中医急诊与西医急诊不同,其诊断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施治。
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中医诊断方式与西医模式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时间和实践去学习掌握。
因此,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需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病证辨析、中医诊断思路等方面。
同时,还需增加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如参加实际急诊环境下的临床实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等。
问题二:治疗方法不统一对于同一病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留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要点,同时强调治疗原则的综合运用,以便学生能够处理复杂的疾病,同时保证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累积和有效性。
问题三:文化差异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加之中医的文化背景较为特殊,可能会对其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造成困难。
因此,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避免出现不适当或误解的情况。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同时尽量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解决思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中医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急诊诊断和治疗方法。
2.增加实践经验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与训练,例如参与急诊科病房的临床实习,参加教学病例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诊断和治疗技能。
3.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材,采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法,以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总之,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急诊教育。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带教体会
doi :10.3969/j.issn.1008-9691.2014.05.022 基金项目: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优势专科支撑项目(ZYSNXD-YLYSZK020) 通信作者:裴新军,Email :plgmyh1@
中医院校学生往往操作能力差,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 况,这就需要平时反复不断地进行练习。我科在教学中多次 组织实习学生进行急诊技能的培训。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 一方面要熟悉规范的标准化流程,还需要对解剖位置的准确 把握。我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操作规程,鼓励学生反复 应用教学人体模型进行练习,同时提供多媒体材料供学生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年 9 月第 21 卷第 5 期 Chin J TCM WM Crit Care,September 2014,Vol.21,No.5
· 397 ·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带教体会
·临床教学·
张连东,裴新军,谭美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急诊 ICU,上海 201900)
急诊医学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 它既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紧密相 连,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现代急诊医学是 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于一体的综合 学科[1]。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作为急诊医学的组成部分,越 来越体现出其临床优势,中西医结合是 21 世纪中医急诊发 展的方向和必经之路[2]。如何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急诊 人才是现阶段中医教育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我院急诊科 是医院重点专科,也是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优势专科,自 2011 年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以来,已连续带教学生 40 余名,对中西医结合急诊危重病的临床带教有了自己的体 会,现总结如下。 1 发挥中医特色,培养中医急诊人才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将介绍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中医教学现状、国内外中医急诊教学模式对比以及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挑战,并介绍实践方法与探索以及教学效果评价。
最后在结论部分讨论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质量,促进中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中医急诊教学领域提供另一种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中医急诊教学、医学留学生、实践探索、教学模式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发展方向、研究意义、研究目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中医。
在医学教育中,中医急诊教学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领域,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说,掌握中医急诊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欢迎制定任何一个基于提供给您的材料起草的。
我们的专家将在其中添加一些内容,同时还会保持原有的含义。
1.2 研究意义中医急诊教学是医学留学生中医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学习中医,并希望在未来能够在自己的国家推广中医知识和技术。
研究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现状及挑战,可以为提高中医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留学生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实践方法与探索的研究,可以为中医急诊教学的创新提供可操作性建议,促进中医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可以为优化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提供量化的依据,为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对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中医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与探讨研究方案: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与探讨一、引言1. 背景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而急救医学作为一门对疾病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护的学科,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更加需要深入探讨。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针对其中一部分急救疾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应用研究,但依然缺乏对多种急救疾病进行中西医结合应用的综合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目标通过实验和调查方法,对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将疾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传统的西医急救方案,另一组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急救方案。
(2)样本选择:选择具有相似病情的患者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随机配对。
(3)实验过程:实验组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急救方案进行处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西医急救方案进行处理。
(4)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2. 数据采集(1)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2)收集疾病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症状等。
(3)记录急救治疗过程:包括使用的药物、疗程、剂量、疗效评价等。
(4)进行康复评估:包括患者病情的好转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等。
3. 数据分析(1)描述性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平均数、标准差、频率等。
(2)比较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秩和检验。
(3)回归分析:根据研究的目标,使用适当的回归模型,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对康复情况的影响。
(4)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新观点和方法。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医急诊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中医急诊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急诊是指中医医学在急症患者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中医急诊学理论、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中医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在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中,学生要具备对中医急症的了解和诊断能力,掌握中医的常见急症救治方法和技巧,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 提高中医急诊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教材阅读等形式来了解中医急诊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逐步建立起自己对中医急症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要学会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急症的病因、病机和诊断。
2. 实践中的病例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中医急症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与临床教师一起参与患者的综合治疗和诊断,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3. 模拟实验和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室或真实患者来进行中医急救技能的培训和练习。
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中医急救的基本技能,如中药制剂的制备和应用、针灸和推拿等技术的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急救的技能和方法。
4. 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通过与临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去探讨和解决中医急诊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总之,在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中,医学留学生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急症处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急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论文
探究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论文探究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论文急诊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医学体系中地位越发重要,急诊医师数量缺口巨大。
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交叉临床学科,一门在第一线挽救生命的综合学科,急诊医学具有患者发病急、变化快,疾病谱广等特点。
急诊临床强调鉴别诊断与治疗,强调医生对复杂病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由于其临床模式的特殊性,对急诊医生综合能力素质要求极高,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临床教学模式不能很好适应急诊临床实际。
目前暂未形成公认最优的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培养模式。
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的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特点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包括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多科室会诊、重症监护等多个环节,有着自身独特性。
急诊医学面对病患具有发病急、疾病谱广、病情变化快、患者和家属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与常规门诊相比,急诊医生需具备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综合性的诊疗观、先保命后治病的逆向思维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高超的医患沟通技巧,这对急诊临床教学培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急诊医学在国内医院临床体系中已得到充分重视,各类二甲以上医院基本都开设了急诊科室(笔者工作的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也于近年开设了急诊科室),但从调研反馈情况来看,国内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培养仍未成为独立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急诊医学的理论教学仍未独立,仍然采用“大杂烩”式的内科、外科混合教学作为急诊理论教学基础;(2)临床实习欠缺,上海市住院医师职业培训培养计划中,在急诊见习实习时间非常有限,且大部分医院未对实习医生展开急救演练培训;(3)未针对急诊医学独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生心理培训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4)由于急诊特有的倒班制度,急诊医学理论临床教学难以系统性的开展,大多为碎片化的临床个案教学。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急诊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医学教育中缺少对中医急诊的系统教学,导致医学留学生在面对中医急诊病人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急需对医学留学生进行中医急诊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他们面对急诊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实践案例,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旨在提高医学留学生的中医急诊应对能力,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完善医学留学生的教育体系,提高他们在中医急诊领域的应对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也有助于促进中医急诊教学的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旨在分析中医急诊教学的现状,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案例以及评价教学效果,同时提出改进策略。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揭示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可行的中医急诊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留学生对中医急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目的】是为了完善中医急诊教学体系,提高医学留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诊疗水平,促进中医急诊教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中医急诊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急诊教学是中医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急诊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中医急诊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随之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对中医急诊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提高中医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中医急诊医学人才。
中医急诊教学的研究意义还在于促进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78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原发病治疗及西医治疗,即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扩充血容量,纠正酸碱、水及电解质失衡状态,以及采用纳洛酮促醒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20~40m1)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
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2.31%,且观察组(11.33±3.81h)患者较对照组(18.53±4.12h)清醒的时间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诊昏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病因;急诊昏迷;醒脑静;促醒治疗昏迷是急诊常见的急症,中医又名”神昏”、”昏蒙”,以严重的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占我院首诊患者总数的1%左右。
昏迷的临床病因复杂,进展快速,除了患者神经系统严重病变外,重要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时也导致患者发生昏迷,常常涉及多种疾病多个学科。
对昏迷症状及时的诊断和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昏迷对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病死率。
由此可见,在急诊,对于昏迷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科采用临床常规西医疗法结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诊昏迷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78例昏迷患者,随机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
在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21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9~78岁,平均为(49±3.24)岁;患者平均病程5.4d。
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20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12~83岁,平均为(47±3.55)岁;患者平均病程在5.7d。
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针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对教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和教材建设诸多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体系探索与思考建议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临床学科。
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的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疾病谱的改变,疾病常常表现出多系统、多专科融合交汇,某一专科无法单独处理。
目前,社会迫切需要反应迅速、技术精湛、知识全面的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医务人才,急诊医学发展的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满足这一现状[1]。
本文从当前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设置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对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分析1、急诊临床教学取向问题与分析。
在临床教学取向上,沿袭既往临床教学只注重专业培养的传统模式未能改变,没有很好地把“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和就业目标”作为价值取向的依据,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临床教学本身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根本。
临床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及具体规定,部分临床教学医院在学生临床实践设置上未突破“大内科、大外科、妇科及儿科”传统固定结构,只注重专科知识方面的培养教学模式,且培养规格、培养目的及培养要求不够明确,临床实践设置的观念陈旧,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
2、文化课程设置与急诊医学关系问题与分析。
按照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方案要求,全国医学院校基本上不开设文化课程,开设选修课程的院校也很少。
在培养方案上就忽略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忽略医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一份子,忽略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这在文化素质、社会生活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西医结合本科《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西医结合本科《急诊医学》教学大纲《急诊医学》教学大纲(供成教中西结合专业专升本使用)一、前言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伤病现场急救及转运、医院内急诊、急诊医疗体系管理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常见急症危重性病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急救治疗原则及措施,掌握危重病症临床监测基本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54,讲授20学时,自学34学时。
第一章休克【目的要求】掌握:各种类型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熟悉:休克的发病机制。
了解: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教学内容】1、休克的病因。
2、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3、休克诊断与鉴别诊断。
4、休克的急救原则与治疗措施。
【自学内容】1、休克的分类。
2、各种休克的诊断。
3、各种休克的治疗措施。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急症【目的要求】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心肺复苏的步骤、基本操作和治疗措施。
掌握: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掌握: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熟悉:脑复苏的治疗方法。
熟悉: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
了解: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的病因。
了解: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心肺复苏的步骤、基本操作和治疗措施。
2、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自学内容】1、脑复苏的治疗方法。
2、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
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章呼吸系统急症【目的要求】掌握: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与治疗措施。
熟悉: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呼吸衰竭的鉴别诊断。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医急诊教学涉及诊断、治疗、急救等多方面知识,对医学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通过急诊教学,留学生可以学习到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具体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急诊教学也能培养留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对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分析教学效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未来发展的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医学留学生的中医急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中医急诊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实践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提高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效果,培养更多具备中医急诊能力的医学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医急诊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其处理急救病情的能力。
中医急诊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医对急症的应对策略,掌握中医急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对急性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对病情的快速评估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急症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护理,从而提高急救效率,避免恶化病情。
医学留学生通过中医急诊教学还能了解中医药在急救中的应用,提升中西医结合的能力,使其具备更全面、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能力。
尤其对于在海外从事医学实践的学生来说,掌握中医急诊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环境,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服务,也更有利于推广和传承中医文化。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融合急诊医学教学探索
作者:钱义明钱风华张微微赵雷夏一春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急救、危重病、ICU医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交叉最多的综合学科[1]。
急危重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2]。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用以指导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救治与现代急危重症医学密不可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
根据急诊医学临床治疗的特点,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西医急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急诊医学临床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其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直接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就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科承担了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的工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发现目前教学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固守中医不能治疗急危重症的观念。
急诊医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及救护措施的一门学科。
急救意识的强弱和急救能力的高低是医务人员、医疗机
构乃至某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而中医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人误解为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危重症,这样就限制了中医急救治疗的发展。
从临床教学角度看,如何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4]。
第二,中西医不同医学体系的混淆。
尽管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但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讲授的重点也因此不同[5]。
每个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大多是讲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发病机制相互混淆,甚至相互排斥。
如何将中西医教学内容整合,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2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的实施
2.1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中医、西医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认识上不能混淆;其次,根据临床经验,以中西医两个体系对疾病的疗效来分配内容和课时[5],旨在达到中西医之间的相互衔接、有机联系,使急诊医学成为中医、西医兼容结合和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结合。
例如,脓毒症的治疗就很具有代表意义,该病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主要病机为阳气来复,邪热炽盛,正邪交争,阴津耗损;若进展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阶段,正气严重耗损,
常表现为正虚邪盛。
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与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关系归纳如下:前驱期(卫分证)-急性典型期(气分证)-各器官系统感染(各脏腑气分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分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营分证、血分证)(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炎症介质正常释放[6]。
这样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掌握西医的客观化指标和科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认知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2.2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急诊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除患者病痛,而不能因为强求中医治疗却违背医学伦理道德,所以中医急诊阶段仍以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为方向。
例如,在抢救重症“中风”昏迷的患者时西药“甘露醇”的降颅压的作用优于中药,而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作用则优于西药,把两种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时,既让学生看到了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很好的临床疗效,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所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是培养临床急诊观念的重要方面[4]。
2.3加强临床见习、实习与病案讨论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
在中西医结合教学中,除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外,更要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因此见习、实习尤为重要。
让学生自己接诊、问诊、查体、提出诊断、辨证以及治疗方案,同时书写病史,最后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和点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
医生的使命感。
每两周一次的教学病例讨论,可使用PBL教学法,此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借用到急诊医学可有良好效果[7]。
每次教学病例讨论,我们均事先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病因,再自行到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待集中讨论时亦以学生为主体,带教医师在此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思路,加强对中医经典文献的复习和应用,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布置每位学生完成一份中医病案,并由带教医师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4注重教学效果反馈,促进急诊医学学科建设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临床教学、临床实习中均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并改进。
要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急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拓宽教学内容,使原来单一的急诊西医教学转向中西医结合急诊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在进度计划、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临床见习、理论与技能考核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合理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急诊医学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今后我们将在临床教学改革、问题法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实践,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技能,以期培养更多急诊综合能力强的实用型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