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医学-1-1

合集下载

☆中医急诊学

☆中医急诊学

一、名解1、急诊:是用最短的时间明确诊断,进行抢救治疗;急救: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抢救危急中重症;急症:是指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3、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病在24h以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性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5、神昏:指由多种病引起心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6、猝死:指各种内外因素导致心之藏真脏器受损,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机不能复返,心.搏接近停止跳动或刚刚停止跳动而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寸口、人迎、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瞳孔散大,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

7、高热: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

8、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9、肺衰:由于肺之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

10、肾衰: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起的水津代谢失常,溺毒入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

11、中毒:毒物经人体食道、气道、皮肤、血脉侵入体内,致使气血失调,津液、水精施布机能受阻,甚则损伤脏器的急性病症。

12、急性酒精中毒:由于饮入过量酒精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又称醉酒。

中医急救术医学课件

中医急救术医学课件
中医急救术的中药治疗是伤寒患者的有效 治疗方法之一,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力 ,促进伤寒病毒的清除。
VS
详细描述
中药治疗伤寒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力 来达到清除伤寒病毒的目的。根据伤寒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急救术的中药治疗 可采用不同的方剂和药物组合,以达到治 疗效果。中药治疗伤寒不仅能够缓解症状 ,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 的康复速度。
拓展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可以拓展急救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提高急救的水平和质量。例如,在西医急救 中引入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缓解病情,缩短急救时间。
推动医学发展
中西医结合可以推动医学的发展和创新。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和创造 新的急救技术和方法,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06
中医急救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及发展
中医急救术在历史上对于一些急性疾病的救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急 救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形成了多种有效的中医急救方法和方案。
现代应用
中医急救术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医急救方法被广 泛应用。
中医急救术的基本原则
01
整体观念
中医急救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急性疾病状
中医急救术的传承现状
传统中医急救术的发掘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研究的深入,传统中医急救术得到了重新发掘和应用,如 针刺、艾灸、药物急救等。
传承方式的多样化
中医急救术的传承方式逐渐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师承方式,也有通过书籍、网 络等媒介进行传播的形式。
中医急救术的发展方向
与现代科技结合
中医急救术正在与现代科技结合,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手段,对中医急救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其准 确性和效果。

中医急救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医急救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医急救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中医急救的原理1. 中医急救的理论基础中医急救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理论、五脏六腑理论、疾病辨证施治理论等。

中医急救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推拿、按摩、中药配伍等方法进行治疗。

2. 中医急救的作用机制中医急救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经络等生理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缓解病情、恢复健康的目的。

3. 中医急救与西医急救的区别中医急救与西医急救在治疗原理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医急救凭借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来进行治疗,强调治标治本、综合调理;而西医急救则主要通过使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重视对症治疗。

二、中医急救的常见疾病和处理方法1. 中风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供血不足或者血管破裂导致大脑受损而引起的疾病。

中医急救中,对于中风的治疗主要是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如使用独活寄生汤、通窍活络方等。

2.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

中医急救中,对于心肌梗塞的治疗主要是进行针刺和中药治疗,如使用通窍活络汤、逍遥散等。

3. 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或者工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

中医急救中,对于中暑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清热解毒、宣通脏腑的中药治疗,如使用白虎加人参汤、石膏代赭汤等。

4. 窒息窒息是由于呼吸道受阻而导致气体无法进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的危急情况。

中医急救中,对于窒息的治疗主要是进行针刺、推拿和按摩治疗,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解除患者的呼吸道阻塞,同时进行呼吸急救。

5. 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状态。

中医急救中,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止血、活血、调理气血的中药治疗,如使用桂枝加芍药汤、活血化瘀汤等。

6. 烧伤烧伤是由于外界高温导致皮肤组织受损而引起的急性创伤。

中医急诊知识点总结图表

中医急诊知识点总结图表

中医急诊知识点总结图表中医急诊是指应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对突发性疾病、病情急剧恶化或伴有严重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急诊知识点对于中医临床医生而言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病情危急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常见中医急诊病症及诊断要点中医急诊常见病症包括突发性心绞痛、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对于这些病症的诊断,中医医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心绞痛- 诊断要点:胸痛剧烈、紧缩、压榨感,可放射至颈部、下颚、左臂或两肩胛骨间,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 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细致询问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测患者脉象。

2. 急性肠系膜缺血- 诊断要点:剧烈腹痛,常位于肚脐周围,持续性悪心呕吐。

- 诊断方法:望观察腹部皮肤有无异常,闻听肚子有无肠鸣。

3.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要点: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咯粉红色痰。

- 诊断方法:望观察患者颈静脉充盈情况,闻听患者呼吸声音,问询患者有无胸闷、喘息等症状。

4. 急性脑梗塞- 诊断要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 诊断方法:望患者面部、四肢有无偏斜,观察瞳孔对光反应,询问患者的症状。

5. 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少尿、无尿、浮肿、面色苍白、乏力。

- 诊断方法:望患者面色,闻患者呼吸声音,切脉象。

二、常用中医急救治疗方法中医急救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等,对于不同的急性病症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 急性心绞痛:选用重点穴位如心俞、心主、心兪、内关等穴位,施以温针、刺血等方法。

- 急性肠系膜缺血: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施以平补平泻、回泻法。

2. 推拿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对胸闷气短、心悸症状患者,可使用推拿手法对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治疗。

- 急性脑梗塞:对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患者,可使用推拿手法促进气血运行,恢复受损部位功能。

中医急诊学

中医急诊学

中医急诊学的特点第一节基本特点1.病性的急危性发病快、传变快、病情重2.证侯的整合性整体观3.病机的衡动性动态变化、调整阴阳第二节病机特点一、脏器藏真受伤脏器脏腑;脏真维持脏腑基本功能活动之气邪盛正弱—脏器、脏真之气受损—元真之气郁痹不畅,血脉壅滞—精气神败伤—危重证候二、气血精神受损中医急诊疾病的顺、逆由气、血、精、神的盛衰决定气—气结、气耗、气虚、气散、气脱血—血溢、血热、血瘀、血虚精—精亏、精脱、精亡神—扰神、失神、败神三、升降出入失常气机的升降出入,五脏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枢轴源于中气,即胃气。

升降出入正常,则人生化正常,急诊病机的关键四、邪剧正不胜邪气壅盛,脏真失守,精、气、神逆乱,痰、瘀—邪剧正不胜第三节发病传变特点顺传者,邪气不盛,正气尚能胜邪,其势较缓。

多按照疾病的普遍规律有序相传。

逆传者,正气衰惫或邪盛毒剧,正气不支,防御无力,邪毒直中脏腑,使脏器受损,藏真受伤,病势突变,凶险难复,且不按疾病的普遍规律发展变化。

急症中常见逆传者。

急症病因或正气大衰或邪毒急盛,易出现直中等。

第四节中医急诊的治疗原则一、基本原则:明辨虚实权治缓急;动态观察辨证救治;己病防变随证救治二、常用三法:扶正法、祛邪法、扶正祛邪第一章急危重症第一节脱证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脱”之名源自《灵枢•血络论》。

本病为元气不足,营卫失和,邪毒内侵,或伤津耗液,损精亏血,脱气亡阳,以致五脏败伤,阴枯于下,阳尽于上,上引下竭,阴阳互不相抱.五络俱衰。

属急危重症。

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考本病救治。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疾病诊断要点1.起病急骤,每见于久病体虚,亡血脱液,暴吐暴泻,热毒内陷,严重烧伤者。

2.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灰白或紫赤,语声低弱,息微而促,大汗淋漓,尿少或无尿,舌淡白而干,脉沉细数,甚则卒然昏仆,目台口开,二便自遗,手撒肢冷,脉芤或伏。

中医急诊医学教学设计

中医急诊医学教学设计

急救技术
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输液等急救技术可以在中医急诊中挽救患者的生命,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技术可以通过联合应用、相互辅助等方式进行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诊疗效果。
结合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灵活选择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技术进行结合治疗。
可采用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学生与医师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感悟,以及对急诊医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07
CHAPTER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
课程内容概述
本次中医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涵盖了中医急诊理论基础、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急救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学员的中医急诊救治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员能够全面掌握中医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考核以及学员反馈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如。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急症情况。
课程时间
02
CHAPTER
中医急诊基础理论知识
阐述中医急诊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介绍中医对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的独特认识。
急危重症的中医认识
中医急诊的定义与特点
常见急危重症的中医辨证
详细讲解常见急危重症如高热、神昏、抽搐、喘促、胸痹、腹痛、卒中等病症的中医辨证要点。
处理原则与治法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各类急危重症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治法,如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平肝熄风、宣肺平喘、活血化瘀等。

中医急诊医学-1-4

中医急诊医学-1-4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9.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 A.清肠化湿 • B.消食化积 • C.祛风散寒 • D.运脾化湿 • E.健脾化湿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若为喷射状呕吐,当配用脱水剂,或予 • A.及时补液 • B.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C.针刺足三里 • D.生大黄煎汤保留灌肠 • E.玉枢丹口服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急性胆胀外感证临床上选用
本题思路: 9.下列检查不能用于鉴别真心痛和脾心痛的是
• A.心电图 • B.B 超 • C.血电解质 • D.心肌酶谱 • E.血淀粉酶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0.急性脾心痛与西医学相似的病名为
• A.阑尾炎 • B.肠梗阻 • C.急性胰腺炎
中医急诊医学-1-4 (总分:35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A 型题(总题数:20,score:20 分) 1.治疗湿热毒蕴型丹毒的代表方是 • A.普济消毒饮 • B.黄连解毒汤 • C.龙胆泻肝汤 • D.四妙勇安汤 • E.犀角地黄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5.防治痛经的治疗时机,最好在
• A.月经第 1 天开始 • B.经前 3~5 天 • C.月经干净后开始 • D.疼痛开始时 • E.月经期间

介绍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介绍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即在疾病急性期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为主,而在缓解期 则以调理身体、消除病因为主。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 治疗等。中药治疗以汤剂为主,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针灸治疗可快速缓解疼痛、调节身体机能;推拿治疗则可舒 筋活络、促进气血流通。
介绍中医药在用急诊医学中的应Leabharlann 汇报人:XX 2024-01-28
目 录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概述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实践应用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现代研究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概 述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定义与特点
当前医疗体系以西医为主导,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地位和认可 度有待提高。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医药在诊疗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在急诊医 学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将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推动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医药的可 信度和应用范围。
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02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不同证型,采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汤剂等治
疗手段,能够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医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03
通过中药雾化吸入、中药注射剂等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呼
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数和临床症状。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实验研究

中医急诊学急危重症救治方法课件

中医急诊学急危重症救治方法课件

• 晋唐时期,急救外治法进一步得到了充实与提高。《肘后备急方》 除载有催吐、取嚏、热熨、艾灸、放血、吹耳等一般外治法外,还 运用了口对口人工吹气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法、蜡疗和烧灼止血法、 放腹水和小夹板固定术等。
• 口对口吹气人工复苏术,是《肘后备急方》对仲景人工呼吸法的改 进。如云:“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活方:徐徐抱解其绳, 不得断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 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中砻砻转,或是通也。其举手捞人,当 益坚提持,更迎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
• 急救疗法是中医处理急危重症的主要手段。无论内服或是外治都离 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必须治则明确,方能立法精当,然后以法立 方,以方统药,或者精选外治法,强调综合措施,有的放矢,而达 到真正的救治目的。
感谢聆听
中医急诊学
讲授人:
联系电话:

6.注射法
• 将中药制成针剂,注射于肌肉、血脉之中,使药物吸收入机体内而 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这是近几十年来中药剂改的重大突破。 常用的方法有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
7.灌肠法、结肠滴注法
• 将药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结肠,使机体吸收而达治疗作用的一种疗 法。前者称灌肠法,后者称结肠滴注法。
10.敷贴法
• 是用药物或其他物品外敷于患处或某些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 于中暑、感冒发热、哮喘、鼻衄、风湿痹痛、脘腹疼痛、头痛、胸 痹、小便不通等。
11.搐鼻催嚏法
• 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搐入鼻内,通过药末刺激鼻黏膜并吸收,使 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常用于感冒、 神志昏糊(中风除外)、中暑、头痛、气厥、癃闭等。
• 抢救猝死等危急重症,仲景特别重视四个环节:一是意识的恢复, 应用芳香醒脑之品,开窍醒神;二是呼吸功能的恢复,应用刺激性 强烈的药物,兴奋呼吸中枢,并配合使用人工呼吸复苏术;三是温 通阳气,保持体温,促进血运,多采用辛温走窜通络的药物,或以 灶灰等温暖肢体;四是祛除邪气,猝死等证多由邪气骤犯,闭阻于 内外表里,故用三物备急丸与还魂汤等方。仲景创立的一系列内服 外治法,为中医急救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急诊医学-1-3_真题-无答案

中医急诊医学-1-3_真题-无答案

中医急诊医学-1-3(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A型题1. 头面痛外邪袭络证治法应采用A.清热解郁,散寒解表B.疏风解表,舒络止痛C.疏风清热,活血化瘀D.疏风清热,解表止痛E.疏风散寒,理气止痛2. 酒精中毒实证的代表方是A.泻黄散B.四君子汤C.生姜半夏汤D.半夏泻心汤E.甘草泻心汤3. 风温肺热病初期,热在肺卫时的主要治疗方剂为A.银翘散B.桑菊饮C.清肺汤D.人参败毒散E.桑杏汤4. 气胸初起浊气闭肺证可选A.安宫牛黄丸B.蛤蚧定喘丸C.平喘固本丸D.生脉口服液E.血府逐瘀口服液5. 心悸类似于西医学的各种心律失常,在其诊断治疗权变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窒早时首选药物为A.胺碘酮B.心得安C.利多卡因D.美西律E.普罗帕酮6. 风温肺热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其病机为A.风寒袭肺B.风寒束表C.风热袭表D.暑湿袭表E.痰热闭热7. 中风病的内伤基础是A.元气内虚B.气血逆乱C.脑脉痹阻D.嗜食厚味E.忧思恼怒8. 心悸虚证治疗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若以心动过缓为著者,酌加A.赤芍、丹参B.葶苈子、茯苓C.半夏、竹茹D.橘皮、枳实E.麻黄、细辛9. 某患者,男,78岁,诊断为“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发病在24h内,现治疗心衰宜选用A.西地兰B.地高辛C.多巴酚丁胺D.β受体阻滞剂E.毒毛旋花子苷K10. 患者患风温肺热病,经治疗后体温降低至37℃,自觉发热,咳嗽,痰量减少,口干口渴,舌红苔燥,脉细数。

可选用A.沙参麦冬汤B.桑菊饮C.白虎汤D.清燥救肺汤E.麻杏石甘汤11. 脉率过速型心悸是指在静息状态下,脉搏频率超过A.9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140次/分E.160次/分12. 症见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头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面色膏紫,呼吸急迫,大汗淋漓,苔白腻,脉弦紧。

此属A.中风证闭证B.中风病邪阻经络证C.金创痉重证D.痉证热甚发痉证E.痉证邪壅经络证13. 不是风温肺热病特点的是A.多在冬春季节发病B.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C.病重者可见高热烦躁,神志昏蒙或四肢厥冷等到表现D.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E.不发热,以咳嗽咳痰为主症14. 某患者,男,70岁,左胸前区憋闷、疼痛,遇寒加重,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舌苔白,脉沉紧。

中医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医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医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医急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各种急性危重病症的治疗和抢救。

中医急诊包括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房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及中医急救技术、药物、制剂等方法的应用。

中医急诊所涉及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泌尿生殖系统急症、内分泌代谢系统急症、感染等。

1. 中医急救基本原则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救护,立即诊断,科学评估,综合治疗。

中医急救工作在处理急危重症的同时,必须深入分析病情,精确判断病位、病性,详细分析证候,宜抓重点,筛重要,全面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资料。

2. 中医急救常用方法中医急救包括手法、穴位、药物等多种方法。

施救时要注意手法准确,穴位得当,用药及时有效。

在急诊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产生,保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

3. 中医急救室的设置中医急救室是专门用于处理急症患者的场所,一般设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附近。

中医急救室应具备设施完备、设备齐全、条件优越的特点,并配备专业的中医急救人员。

中医急救室要能够及时地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提高中医急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中医急救的常见疾病(1)心胸急危重症包括心梗、心绞痛、心肌炎、心肌病等;(2)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3)胃肠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胃肠炎、穿孔性溃疡、肠梗阻等;(4)泌尿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尿潴留等;(5)内分泌代谢系统急危重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危象、垂体危象等。

5. 常用急救药物(1)心肾合剂:治心脏、肾脏短暂停止和虚弱的急救;(2)清热解毒剂:治热毒双盛的急救;(3)活血化瘀剂:治因外伤,瘀血凝滞的急救;(4)补气养血剂:治营卫不足、气血不足所致的急救;(5)平喘、化痰剂:治哮喘痹病机况的急救;(6)活血通络剂:治发生卒中、中风等病症的急救。

中医急救工作是医院内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医急诊医学中的基本急救技能

了解中医急诊医学中的基本急救技能
刮痧疗法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在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使局部皮肤充 血、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使 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 整脏腑功能等效果。
中药内服外用及注射剂使用
中药内服
现代医学结合应用及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急救技 能与西医急救技术相结合,形成
优势互补,提高救治效果。
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 ,中医急救技能在传承经典的基础 上不断创新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 治疗方法和手段。
国际化推广
中医急救技能逐渐走向世界,参与 国际医疗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行动 ,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配伍禁忌
避免使用相互拮抗或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注意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 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掌握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展示及效果评价
案例一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成功救治。通过及时的中医急救措施 ,如针灸、中药煎剂等,有效缓解患者胸痛、心悸等症状 ,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完善培训体系和课程设置
01
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根据中医急诊医学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临床
思维等多方面的系统化培训体系。
0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急诊医学等
多个领域,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课程体系。
0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医急救技能特点与优势
03
整体观念

中医急诊医学-1-2

中医急诊医学-1-2
本题思路: 13.食物中毒虚实夹杂证可选用
• A.清胃汤合生脉散 • B.清胃汤合小承气汤 • C.生脉散合六君子汤 • D.生脉散加黛蛤散 • E.清营汤合生脉散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4.肺衰实证可用
• A.真武汤 • B.白虎汤 • C.参附汤 • D.六神丸 • E.葶苈大枣泻肺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9.某患者,男,70 岁,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口唇 爪甲青紫,烦躁,咳吐粉红色泡沫痰。该患者应诊断 为
• A.心衰 • B.肺衰 • C.肺衰伴肾衰 • D.心衰伴肺衰 • E.心衰伴肾衰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5.心衰患者急救时应采取 • A.卧位 • B.俯伏位 • C.站立位 • D.坐位或半卧位 • E.以上均不是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6.心悸气短,咳吐痰涎,胸脘痞满,尿少浮肿,其 病机是
水,两胁胀潢,头目眩晕,舌质红,苔黄微黑,脉弦 数。此患者的中医证型为
• A.毒犯血脉,聚积肝胆 • B.毒损气血,肺肾受损 • C.毒陷心脑,脏腑虚衰 • D.毒邪外侵,蕴积脾胃 • E.毒侵中焦,损及脏腑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4.确定是否为曼陀罗中毒的实验室检查是

中医急救术医学课件

中医急救术医学课件

脑卒中
对于脑卒中引起的偏瘫、 失语等症状,中医急救术 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严重外伤
对于严重外伤引起的出血 、疼痛等症状,中医急救 术不能替代外科手术。
注意事项
中医急救术只适用于紧急情况,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复杂治疗的
情况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使用中医急救术时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对于不适应 使用中医急救术的情况应及时就
中风昏迷
在中风昏迷的治疗中,中医急救术通过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等法, 有助于恢复患者神志、减轻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展望
优势互补
01
中医急救术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西医则强调病因治疗和
对症治疗。两者优势互补,可提高疗效和患者预后。
科研合作
02
鼓励中医和西医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研合作,共同开展临床
试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02
中医急救术的核心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对立力量构成的,万物皆有阴阳,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 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在人体生理上,阴阳平衡是健康的象征,一旦出现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 病。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归结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 生相克的关系,从而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和相互关系。在人体生理上,五行学说对应着五脏 、五腑、五官、五体等,以及情志、季节、时间等自然现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才培养
03
加强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综
合素质和救治能力。
06
中医急救术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风急救
01
02
总结词:中医认为,中 风是由于气血逆乱、脑 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 遂、肢体麻木、舌蹇不 语、口舌歪斜、偏身麻 木为主要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朱丹溪 • B.刘完素 • C.李杲 • D.张景岳 • E.叶天士
【score:1 分】 【A】 【B】 【C】 Hale Waihona Puke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1.患者发热,恶寒,水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 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按照六经辨证,当辨证为
• A.太阳中风证 • B.太阳伤寒证 • C.太阳蓄水证 • D.太阳蓄血证 • E.阳明腑实证
本题思路:
2.痰热内盛,伤及内阴,治疗时应当 • A.扶正 • B.祛邪 • C.和解 • D.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 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出于
• A.《赤水玄珠》 • B.《卫生宝鉴》
中医急诊医学-1-1 (总分:5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A 型题(总题数:50,score:50 分) 1.神昏邪毒内闭证的治法是 • A.清热化痰,益气醒神 • B.清热化痰,开闭醒神 • C.清热祛湿,化痰开窍 • D.扶正祛邪,透邪外出 • E.开窍通闭,回阳固脱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5.奠定了中医急诊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 B.《神农本草经》 • C.《伤害杂病论》 • D.《难经》 • E.《肘后备急方》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6.指出“疠”具有传染性,在处理时应该“断温病 令不相染”隔离方案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 B.李东垣 • C.刘完素 • D.葛洪 • E.吴鞠通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9.中医急诊病机变化中最关键的病机是 • A.阴阳失衡 • B.寒热转化 • C.脏腑传变 • D.正邪交争 • E.表里传变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0.在治疗急症时主张用药捷效,并将人参、熟地、 附子、大黄称为“药中四雄”的医家是
本题思路:
18.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 分,称为
• A.合病 • B.直中 • C.逆传 • D.顺传 • E.传经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9.某患者,女,45 岁,肾病 10 余年,刻下声短息 微,四肢逆冷,神志恍惚,面色黧黑,恶心欲吐,浮
本题思路: 13.神昏内闭外脱证的代表方是
• A.陶氏回阳救急汤 • B.回阳救逆汤 • C.补阳还五汤 • D.四逆汤
• E.阳和汤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4.阴脱的治疗方药首选是 A.独参汤 D.四逆汤 C.四逆散 D.生脉散 E.参附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2.量先记载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著作为
• A.《神农本草经》
• B.《诸病源候论》 • C.《伤害杂病论》 • D.《千金翼方》 • E.《肘后备急方》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肿,尿少,甚至无尿,舌淡胖,苔滑,脉沉细数。方 用
• A.归脾丸 • B.真武汤 • C.济生肾气丸 • D.六味地黄丸 • E.苓桂术甘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0.由于久病而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 子上,格越于外的证候是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7.“夫百病者,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出于 • A.《黄帝内经》 • B.《难经》 • C.《伤寒论》 • D.《金匮要略》 • E.《肘后备急方》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5.由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 被遏、营阴郁滞的是
• A.太阳中风证 • B.太阳蓄水证 • C.太阳蓄血证 • D.太阳伤寒证 • E.阳明腑实证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6.《伤害杂病论》中首次提到了下列哪一种辨证体系
• A.八纲辨证 • B.卫气营血辨证 • C.脏腑辨证 • D.气血津液辨证 • E.六经辨证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7.患者女性,26 岁,足月生育一子,产后出现大出 血,休克,经手术将子宫全切后,出血减少,休克得 到纠正;24h 之后出现无尿(尿量<5ml/h),发热(体 温 38.9℃),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30 次/分)。该患者 此时应该诊断为 • A.肺衰 • B.肾衰 • C.脱证 • D.高热 • E.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
• C.《医学心悟》 • D.《景岳全书》 • E.《温病条辨》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下列属于扶正法代表方剂的是
• A.生脉饮 • B.大柴胡汤 • C.小青龙汤 • D.小柴胡汤 • E.白虎汤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8.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腕痞,心烦口渴, 舌红苔白腻,当,辨证为 • A.风热在卫 • B.湿热在卫 • C.暑温在卫 • D.燥热在卫 • E.脾胃湿热
【score:1 分】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