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养生说 动静平衡谈养生
运动生阳,静养生阴,动静结合,阴阳平衡是康寿之道
运动生阳,静养生阴,动静结合,阴阳平衡是康寿之道按中医的观点,人的身体健康是要平衡。
它包括阴阳平衡和五行平衡。
五行平衡主要表现在五脏六腑的和谐上及五脏六腑的生克上。
阴阳平衡,按照的阴阳原理,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比较而言,练动功的,动则生阳可以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练静功的,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的消耗,人的寿命相对较长。
只静不动是错误的,只运动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对。
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动静相兼,刚柔相济。
这是因为,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于动而耗散,难于清静内守,务须养之以静;形属阴,易静而难动,故养形以运动为贵。
所以,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兼修,形神共养,才能使体内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偏于动养还是偏于静养,应因人而异。
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
一、动养。
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
动养包括:跑、跳、走、爬、打球、游泳、骑车等。
对于一些肥胖超重的稍强一些的运动锻炼来减肥、降低体重指数,以防治初期糖尿病、高血压病而相当部分人是不宜做剧列活动。
高血压合并心脑病、糖尿病合并心脑病等慢性病症的中、老年人更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二、静养。
静养包括:静坐、睡眠、闭目养神、打太极拳等。
总的来说,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没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静养并不是一点儿也不动,而是散散步,打舒缓一些的太极拳,练练气功,练练书法,静心用脑读书思考等。
读书思考可促进大脑微循环,改善脑代谢,通过大脑来协调改善全身功能人在静养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都相应降低,这种新陈代谢减缓的积累效应,势必使寿命得以相对延长。
特别是修练气功者,调身、调息、调心,静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气内守,静极生动,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不息,身体各种物质得以更新,各种机能得以提升。
养生之道:动静结合篇
养生之道:动静结合篇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养生之道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动静结合作为养生的重要方式,旨在通过平衡运动和休息,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
本文将探讨养生之道中动静结合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动静结合的重要性1. 促进血液循环动静结合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帮助身体排出代谢废物,维持器官功能正常运转。
2. 改善心肺功能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肺适应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对应激的耐受性,降低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概率。
3. 缓解压力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感,促进大脑内分泌神经递质的分泌,提高情绪状态,缓解压力,保持身心愉悦。
4. 延缓衰老动静结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力,减缓衰老速度,延长细胞寿命,保持皮肤弹性和光泽。
动静结合的实践方法1.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不同体质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长。
早晨进行适量有氧运动,晚间则适合进行练习瑜伽等缓和的运动方式。
2. 坚持规律性锻炼养成规律性运动的良好习惯,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保持坚持不懈。
3. 动静结合的配合在运动之后,进行适当的休息,让身体充分恢复。
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或进行伸展放松,帮助肌肉放松,减少受伤风险。
4. 饮食调理动静结合时,饮食也是关键。
要注重摄入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保证身体能量源的供应,促进运动后的肌肉修复和生长。
通过动静结合的养生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
只有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才能真正实现身体健康与心灵平静的完美结合。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启发,也希望您能够在养生之道中,体会到动静结合的魅力,带来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养生心得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养生心得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养生心得: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健康是无价的财富,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心态等方面的平衡,我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一、合理饮食饮食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保持吃饭规律,每天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度节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应包括五个主要食物类别: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和奶制品。
其中,谷物是主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蔬菜和水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肉类和奶制品提供蛋白质和钙。
适量摄入这些食物种类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二、适量运动运动是保持身体平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化肌肉和骨骼,并有助于控制体重。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瑜伽等。
每周坚持进行三到五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三、良好的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刻,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早点上床睡觉,并且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精力和专注力,调节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四、心理平衡心理平衡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要尽量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学会处理压力和困难。
可以通过阅读、旅行、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如果遇到困难和心理问题,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
五、充足的水分摄入水是生命之源,充足的水分摄入对维持身体平衡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每天摄入足够的水量,每天至少8杯水。
饮水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毒素,保持皮肤的光滑和水润,还可以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六、避免不良习惯不良习惯如熬夜、抽烟、喝酒过度等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努力戒除这些不良习惯,让身体远离有害的物质和行为,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是养生的核心。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心理平衡、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避免不良习惯,我们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人生。
健康养生:实现身心灵平衡的秘诀
健康养生:实现身心灵平衡的秘诀我们都知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了身体、心灵和灵魂的平衡。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实现身心灵平衡的秘诀,帮助你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1. 饮食平衡,健康从口入我们的身体是由我们吃的食物构建的。
因此,饮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合理搭配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等食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此外,保持适量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并减少患病的风险。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坚持3-5次,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身体。
3. 睡眠质量,养护身心良好的睡眠是身心灵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精力不足、情绪不稳定,并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免疫系统。
每晚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提升注意力和情绪稳定。
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舒缓压力我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导致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
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方式,如冥想、呼吸训练和放松技巧,我们可以舒缓压力、调整情绪,并改善身心健康。
5. 培养兴趣爱好,享受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是实现身心灵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将其视作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比如旅行、读书、音乐、运动等等。
通过追求自己的爱好,我们可以放松身心,恢复精力,增加生活的乐趣。
6. 保持社交生活,增进人际关系人是社交性的动物,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获得支持,并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强的社会支持网。
7. 接纳自己,培养自信接纳自己是实现身心灵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视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拥抱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养生有“动”“静”
养生有“动”“静”*导读:综观古今中外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动和静。
中医讲:动生阳,静生阴。
所谓流水……综观古今中外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动和静。
中医讲:动生阳,静生阴。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态养生正是从生命在于运动出发,主张锻炼、活动、营养,以此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静态养生从生命在于精养出发,主张从提高人体固有的疾病自愈能力出发,主张静坐、淡泊、节食,认为通过这种和谐和宽松,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健康的危害,防止疾病产生。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动还是选择静呢?正确的应该是根据个人的具体倩况采取动静交替和动静结合的方法。
动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它指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拿打太极学来说,太极拳讲究体要松(不用力)、气要固(不散漫)、神要凝(无杂念),形体在动,却又处于身体放松、大脑相对静止状态,这就是动静结合的最好例证。
但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过动和过静都不好。
汉末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极,就是过度,就是耐受能力的极限。
无论动或者静,一旦接近这一极限,则必须用另一种来代替。
至于判断接近极限与否的依据,专家认为,大致来说,如果运动完毕五分钟内呼吸还未恢复正常,仍感到精疲力竭,表明已过度了。
此外,由于人的体质、年龄、职业、爱好有差异,动和静,要因人而异。
有人阳气足,好动,你让他整天不出屋,准能憋出病;反之有人就是喜欢静,整天也不锻炼,可也未必活得不好。
年轻少壮时,人的精力充沛,适当多动很有好处;到了中老年,人的精力和体力变得有限,不适宜动得过多过剧烈,应以静养为主。
从事脑力劳动者,平时以静为主,活动时宜参加打球、跑步等动态养生来弥补,等等。
总之。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养生保健的静与动既对应又统一,不可把两者迥然分开,要动静并重,不可偏颇,正所谓心神以静为宜,躯体以动为主。
中医养生要强调动静结合
中医养生要强调动静结合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但并不表明运动越多越好,运动量越大越好。
也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止,认为躯体和思想的高度静止,是养生的根本大法,突出说明了以静养生的思想更符合人体生命的内在规律。
以动静来划分我国古代养生学派,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
他们在养生方法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只有做到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才能瑕与神俱,达到养生的目的。
1.静以养神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神气清静,可致健康长寿。
由于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神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故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宁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
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万全等都有精辟的论述。
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予静祌新的内容。
他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
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
曹氏对静神的解释使清静养神思想前进了一大步。
静神实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及神用不过。
正常用心,能思索生知,对强神健脑大有益处。
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
静神养生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如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
就以练静功而言,其健身机制却体现出由动人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练静功有益于精神内守,而静神又是气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
2.动以养形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场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
养生要做到“四个平衡”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猕猴桃、芒杏、柿子、苹果、西瓜。
最佳蔬菜:红薯、芦笋、卷心菜、芹菜、金针菇、大白菜。
最佳肉类:除鱼类外,鸡、鹅、鸭其脂肪量不比禽肉类(猪、年、羊)少,但其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
最近全国营养学权威专家评选出十类健康食品:
5、怎样清洗蔬果上的农药?
农业部数字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80--100万吨,其中使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化学农药约占95%,虽保证了丰收,但污染了环境,给健康带来了威胁。那么,怎样清洗这些污染呢?方法有:
(1)浸泡法,在清水钟浸泡分钟,约可减少30%农药。
(2)分解法:清洗后用盐或食用碱加入水中(浓度为0克/1000毫升水)泡5~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烹饪。
8、吃蔬菜有哪些误区?
(1)先切后洗,营养大量损失。应洗后切。
(2)挤菜汁。饺子、馄炖馅要挤掉,这要丢失70%的维生素、矿物质。最好将挤出的汁做汤。
(3)贮存过长,丧失营养、变质。菠菜在20摄氏度环境中放置一天,维生素损失84%,因此存放菜应尽量吃新鲜的。
(4)冷藏不当。黄瓜不宜低于10度。
(5)生吃蔬菜,不能彻底去除农药,不易消毒。
保证饮食合理、营养平衡还应重视以下细节问题。
1、吃什么油最好?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但不宜多,要保持营养平衡肥肉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应尽量少吃。食用植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虽少,但也不宜多吃,一般每人每天有25克就够了。
油的质量,起码条件是不含黄曲霉素、化学残留物及变质成分。最好是采用科学的物理压榨工艺生产的油。油是否好,应看脂肪酸含量,国际营养要求的标准是:
(1)、饱和脂肪酸在油中的含量应在12%以下,否则吃多了同样会引发高血脂、高血粘、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
养生之道贵在身心平衡
养生之道贵在身心平衡养生之道,贵在动静之间。
《皇帝内经》上讲养生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有位专家这样说到,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不挑食,生活有规律,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养生秘诀。
养生真的这么简单?我们来看个故事。
故事是说古人苏东坡的。
苏东坡这个人不但诗写得好,画画也不错,同时深谙养生之道,有不少养生故事,后人还为他的养生方法集成了册子,叫《东坡养生集》。
但有一次,苏东坡的养生法则却出了问题,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这主要对他的养生有促进,有一天他打坐养生的时候,忽然来了灵感,写了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苏东坡喜欢得不得了,认为那可是绝世好诗,自己反复吟诵,非常得意!当然,好东西当然想让自己身边人也分享,这时他想到了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
于是,他马上把诗抄到信纸上,封好信封叫仆人把信送去长江南岸归宗寺的佛印禅师处。
苏东坡的这首诗确实好,特别是八风吹不动这句,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和乐,《大智度论》称四顺四违,最能鼓动风情。
八风吹不动的当然是佛陀,后一句也是赞美佛陀的,但这首诗远不是赞美佛而已,它还暗喻着作者已达到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达到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境界。
估计是有点飘飘然了。
仆人很快就将信送到佛印禅师的手上,佛印看了之后,却并未表示出由衷赞赏的表情,反而给了苏东坡一个当头棒喝,他拿起笔,在诗的下面写了两个字“放屁”。
仆人很快回来,正在家等喜滋滋等好消息的苏东坡迫不及待地问仆人:“怎么样,佛印大师说了什么话?”仆人说:“佛印大师什么话都没有说,不过他在你的诗下面写了东西。
”苏东坡连忙拆开信。
看到“放屁”两个字的时候,苏东坡无名火马上冒起三丈,心想:岂有此理!怎么样我苏东坡也算当代名家,诗词也名声在外,你一个和尚怎么就敢如此无理。
于是,他气冲冲地自己直奔归宗寺。
到了寺门口,看门和尚把苏东坡拦住了,告诉苏东坡,今天师傅不会客。
这逐客令更让苏东坡火上浇油,他哪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往方丈室闯。
中医诊断:动静兼修话养生
古人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养神与养形是摄生之大法,不仅为历代人们所遵行,更值得今人研究探索。
动静兼修做到“形与神俱”,实乃养生之最高境界。
运动是养形的根本措施。
所谓“养生莫善于习动”,其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早为古人所阐明。
朱丹溪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也恒于动”。
人体缺乏运动,其害非浅。
《吕氏春秋》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处于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梮为聋,处目则为蔑为盲……”可见远在秦代人们就认识到缺乏运动可使精气郁滞,致生诸病。
明代李梃告诫说:“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
”老年人脏腑亏损,气衰血涩,一旦静息太过,其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在临床上,常见体弱老人退休后,终日坐卧,反致速逝。
究其原因,实乃静而乏动,气血不行之故也。
秦汉之时,人们对运动与健康,不乏精彩之说。
如《吕氏春秋·尽数》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
”其后医圣也多有精论。
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则强调,“流水之常新,户枢之晚朽,以其运动故也。
”历代诸家所论,无不阐明运动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
但世间万物皆各有度,过度的运动也可致害为病。
劳伤过度,精竭行消是致内伤虚损之病因。
古代医家也十分重视劳动的节度。
华佗指出:“人欲得劳动,但不当自使极。
”孙思邈也说:“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勘耳。
”同时,他还认为,老年人更应注意“身无妄动……无作博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倡导量力而行,徐缓图功。
如上所述,人体运动须有常有节,动静结合,形劳不倦,方能有益于健康。
正如《内经·上古天真论》所云:“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老人养生五平衡
老人养生五平衡
老年人的生活都比较简单,不会因为工作的事情而导致情绪变化。
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健康长寿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接下来,让小编为你做详细介绍。
一、是生活规律且平衡
按时起居和进餐等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会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助于机体抗病力的发挥。
相反,生活杂乱无章,则会扰乱机体的生理过程,学会有规律地起居对保障身体健康十分必要,而过度劳累则会使体质下降,容易患多种疾病。
二、是心理平衡
当身处逆境或被某一件事压得透不过气来时,要镇静,暂时把这件事搁一搁,回忆愉快的往事,多想成功的欢乐。
同时,在生活中既要充满信心,奋力进取,又要面对现实,尽力消除不符合现实的要求和想法。
三、是人际关系和谐平衡
友谊会给人们带来欢乐,使人体生理功能和心理平衡保持稳定,从而有助于抗病能力的正常发挥。
在相处中,每个人既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外,又要了解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的特点爱好和习惯,做到彼此尊重,相处融洽,以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是动静平衡
人需要运动,也需要静养;运动要有度,要持之以恒,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对健康有好处,过度运动或静坐不动都会伤害身体。
五、是膳食平衡
长期缺乏营养或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削弱体质,从而使抗病能力显著降低。
因此,欲求健康必须平衡膳食,讲究营养,吃得合理,不要偏食挑食。
同时,老年人还要参加一些适量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中医四大平衡理论
中医四大平衡理论中医四大平衡理论祖国传统医学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与“自然”,也就是说,与四季气候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必须从环境、动静、饮食和心理四个方面来做好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内经》在讲到“阴平阳秘”的时候就明确指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这就是说:“阴阳调和的主要关键在于阳气必须致密地、牢固地护卫在外,形成良好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生理状态即无病;如果一旦阴阳失调,那么自然界大环境的季节紊乱、气候夏常、寒热温凉的规律颠倒无序,则必然影响到人体阴阳失常,而致气血运行紊乱、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百病丛生。
环境平衡。
经曰:“处天地之和,从八方之理。
”这就是说人类要安然平和地生活在大自然阴阳天地之间,必须要顺应自然界季节、气候、风雨、云雾等变化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休息,以及劳作锻炼等方方面面的活动,这就如同“寒加衣服、饿进食”一样,是不可忽视的生活规律,必须遵守照办。
动静平衡。
经曰:“形劳而不倦。
”这就是说,人要参加劳动和运动,但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掌握好一个“度”。
这是一个科学的“因人而宜”的辩证的论点,因为参加劳动或运动既可以运动筋骨、强身健体,但过分而无限制的劳动和超量的运动,都会导致透支体力、形成病痛、有损健康、得不偿失。
所以要做到劳逸结合,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动静平衡”,才有益健康。
饮食平衡。
经曰:“饮食有节,谨和五味”、“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就是说:饮食要有规律,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病而宜”地进行不同人、不同时段、不同情况下的适当调节进食,而且要做到五味调和、不可偏食,而使人气血流畅、营卫固守、健康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若能一直遵守这些饮食营养的保健养生法就有望享受天赋的长寿!心理平衡。
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这就是说:当出现违反时令季节规律的反常气候时,必须及时回避。
养生之道,动静结合
养生之道,动静结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养生之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养生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动静结合的观念尤为重要。
动以强身,静以养心,只有动静相宜,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睡眠、心态等方面阐述养生之道,强调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首先,饮食是养生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原则。
五谷如米、面、杂粮等,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五果如苹果、梨、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五畜如鸡肉、鱼、肉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适当食用有益于身体。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吸烟。
其次,运动是养生的关键。
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例如,慢跑、瑜伽、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方式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养生的目的。
除了饮食和运动,睡眠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足的睡眠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睡眠方面,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节室内光线、温度等方式来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最后,心态是养生的灵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冷静分析、理智应对,避免情绪的波动和过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养生之道强调了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注重营养均衡;在运动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睡眠方面,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在心态方面,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中医养生讲究五个平衡
中医养生讲究五个平衡
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
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
人与环境失衡,便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营养平衡:要调和五味,不偏食。
营养平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
③动静平衡:《内经》上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要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
生气和忧郁可以使人生病。
⑤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旦阴阳失调,人就生病。
《黄帝内经》说:阴性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篇一: 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养生的最好的办法。
但是也没有一味的运动的人,总是需要休息的。
如何让动静最完美的结合,打造最健康的养生方法。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爱动的,爱静的,都有长寿的。
那么,究竟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怎么样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中医历来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我总结中医关于动和静的结合的具体方式,精髓应该是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
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大家看看,精神内守,病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易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生活中常见、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的范进中举而发癫狂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外动内静。
身动心静,做到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高境界。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唐代中医养生大家孙恩邈就体会到运动能够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所起的积极作用。
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利的。
外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运动方式有的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比如有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放风筝、钓鱼等;还有被动的运动,如按跷,即不是锻烁看自己运动,而是借助他人之力,使自己的肌肉关节等发生运动,眼下比较流行的推拿按摩、足底按摩、韩式松骨、泰式按摩等均属于此类。
现代人的运动更是丰富多彩,爬山、跑步、敞步、各种球类、武术、游泳、蹦迪、蹦极等,各种新鲜的国外传来的娱乐和运动融为一体的也是层出不穷,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锻炼基础和其他条件来选择。
生命在于平衡养生
生命在于平衡养生
生命在于平衡养生,要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状态,必须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平衡养生
食物中营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没有食物就没有健康。
要根据热能的消耗量来决定热能的摄入,也就是量出为入,使身体热能收支平衡,这样才能保持健康。
摄入量过多或过少,营养要素比例不对,就会失去平衡。
为了营养平衡,饮食必须要合理。
二:动静平衡养生
人体器官的活动,有张有弛。
过多运动,不注意休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损身耗体,导致百病丛生。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脑、肺、胃肠和免疫系统功能。
中医将行走称为“百炼之祖”,每天走路不仅能舒心,缓解疲劳,还可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等,并可促进睡眠。
三:心理平衡养生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类疾病中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等。
因此,应重视心理的平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自我控制的良好状态,尽量做到遇事不怒,泰然处之,随遇而安。
中医养生注重精神,若能遵循古训,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四:内外平衡养生
人体的存在要与多变的环境相适应。
这就要求人们应努力做到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机体抵御外界变化的能力。
人类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空间,力求环境优美、舒适及安全。
探析养生的身体与心理平衡方法
探析养生的身体与心理平衡方法身体与心理平衡是养生的核心,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追求养生时,只关注于营养摄入和锻炼身体可能是不够的。
实际上,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达到身体与心理的平衡上。
本文将探析一些养生的身体与心理平衡方法,帮助您打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一、身体平衡的养生方法1. 健康饮食:正确而合理的饮食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
我们应尽量避免过多油腻和高糖食品,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此外,定期进食有益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豆类、坚果和鱼类等也是十分重要的。
2. 规律运动:适度而均衡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以及改善心肺功能。
例如慢跑、游泳或瑜伽这样的有氧运动对于维持长期健康非常有益。
此外,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增加肌肉质量和骨密度,提高身体的整体平衡性。
3. 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大脑功能。
为了获得充足的睡眠,您可以遵循一些规则,如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以及避免嗜好剧烈运动和过多抑制剂/兴奋剂食物的摄入等。
4. 应对压力: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各种类型的压力。
学会应对这些挑战是保持身心平衡的关键。
寻找一些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减压,如读书、听音乐、散步或冥想。
此外,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沟通并倾诉自己内心感受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
二、心理平衡的养生方法1. 自我关爱:为了达到心理平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它们。
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来放松、休息和娱乐,不断地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2. 树立积极态度:积极的心态可以改善我们对待生活困难和挑战的方式。
学会感恩和乐观地看待问题,并且相信自己拥有应对困境的能力。
通过积极思考和调整我们的行为,我们可以逐渐改变思维模式并提高内心平衡。
3. 培养兴趣爱好:找到并投入自己热爱的事物是养护心灵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
养生之道调节身心平衡
养生之道调节身心平衡养生是一种追求健康、平衡和长寿的生活方式。
我们身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养生方法来调节身心平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养生之道,帮助我们保持身心的健康。
一、均衡的饮食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我们保持体力充沛和心情愉悦。
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和健康脂肪是养生饮食的核心。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食品的烹饪方式和食用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糖和油脂。
二、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是调节身心平衡的重要方式之一。
定期参加身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减轻压力和紧张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例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每天坚持30分钟的运动,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
三、合理的时间安排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各项事务,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为了调节身心平衡,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设置适度的休息时间,并为家庭和娱乐活动留出充足的空间。
定期进行放松和休闲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四、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导致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
为了获得良好的睡眠,我们应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以及避免饮食和饮水过多。
睡前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冥想和深呼吸,可以帮助我们入睡。
五、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调节身心平衡至关重要。
乐观、自信和充满希望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为,我们可以培养健康、平衡的心灵状态。
学习放松自己,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并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
养生之道调节身心平衡涉及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时间管理、睡眠和心态等多个因素。
动静平衡的养身之道
動靜平衡的養生之道10-10-04 動以健身,靜以養身,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自然界長期的觀察,過分的強調健身,如運動員,一個一生一直在運動健身的人,照理說應該健康過一生,何以老年時老病叢生?而一個長年靜坐的修行人,年紀輕輕也經常一身是病!如果從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來了解就可以知道何以如此。
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控制著不受人體主意識控制的生命活動,而這些重要的生命活動影響人體的健康;例如:腺體的分泌(有關荷爾蒙的調節)、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影響血壓的高低)、心臟的節律(心跳的快慢速度及平衡)、胃腸的蠕動(消化的功能及效率)、腎臟的泌尿(腎臟的過濾及調節)、肝臟和膽囊(肝的解毒、膽汁的消化及排毒作用)。
自主神經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它們共同支配體內的五臟六腑,但其功能卻完全相反。
交感神經主導對外的戰鬥、興奮系統;副交感神經則主導對內的調整系統,亦即細胞、組織和五臟六腑的生長、修復及能量的儲存、功能的恢復等等重要的生命活動。
動態的活動促進交感神經的興奮,表現在五臟六腑就是『心律加快』、『血壓增高』、『基礎代謝增強』及『細胞分裂加快』等等生理現象。
這些生理現象正好是現代人文明病的基礎。
『心律加快、血壓增高』----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基礎代謝增強』----高代謝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病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
『細胞分裂加快』----癌症及精神方面的疾病,神經退行性病變、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等。
靜態的活動促進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及代謝功能降低,表現在五臟六腑就是心律變慢、血壓下降、基礎代謝變慢,細胞分裂變慢等等的生理現象。
因此動態與靜態的活動必須交互循環,對身體內部五臟六腑進行調節與控制,互相調節,相輔相成,才能有整體的健康。
我們可以藉由運動來調整加強交感神經系統,雖然主觀上無法鍛鍊內臟,卻可以通過對自主神經的調控來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
現代社會強調健身,加強運動,希望氧氣在血管內充足及肌肉強健,相對地對於強調「慢」、「圓」、「緩」的動作就很難理解,再加上東方傳統的神秘色彩,在崇尚現代醫學、科學的時代更令人費解。
生命在于平衡!平衡才是养生的灵魂
生命在于平衡!平衡才是养生的灵魂生命在于平衡!阴平阳秘是健康的最佳状态。
想要健康长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防病于未然。
《黄帝内经》中提到养生遵循的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度,做到饮食平衡、动静平衡和心态平衡。
饮食平衡“饮食有节”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指忌暴饮暴食,二指饮食平衡。
平常保养肠胃,饮食宜七分饱,自己喜欢吃的要适当少吃一点,不爱吃的也要尽量吃一点。
饮食平衡主要包括食物品种均衡、一日三餐均衡、维持体重均衡。
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食不厌杂,样样都要吃一些,做到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要以粗粮为主,切莫偏食。
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要经常吃一些。
一日三餐均衡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却不易做到。
一些年轻人常常不吃早饭,这有害于健康。
维持体重均衡的主要手段是饮食调节。
体重偏重者,尤其是大腹围者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主要限制糖和脂肪,必须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体型偏瘦者适当增加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原则,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动静平衡“起居有常”意为生活作息要规律,熬夜、晚起、休息不足、过度劳累,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阴阳失调,容易带来各种疾病。
人常说“生命在于运动”,马拉松、铁人三项(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这三项运动结合起来的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等比赛是年轻人追捧的运动项目。
不管是体育运动和脑力活动,都要讲究平衡,运动后都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恢复运动后的疲劳,保持劳逸、动静的平衡。
若长期缺乏体力或脑力活动,必然会引起体力或脑力衰退。
反之,运动过度或没有足够时间休息恢复,也会加速身体的磨损。
运动和静养,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掌握其度,不要太过或不及,必须把握相对平衡。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所以要劳作有度。
华佗提倡“常欲小劳”,形劳而不倦,是值得推广的。
心态平衡“乐者寿”是长寿秘诀。
良好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经常斤斤计较、愁眉苦脸的人往往容易患上各种情志病,像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病症在中医上也属于“情志病”,平常总是情绪不佳也是其病因之一。
健康养生享受身心灵的平衡
健康养生享受身心灵的平衡健康养生——享受身心灵的平衡健康是现代人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养生则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寻求身心灵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我调整和内心的需求。
然而,只有身心灵平衡的养生方式才能带来真正的健康和幸福。
本文将从养生的角度,为您细致介绍如何享受身心灵的平衡。
一、均衡饮食——滋养身体的基石养生的第一步是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
食物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来源,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活力。
我们应当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要注意搭配饮食,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适量的水果、蔬菜、谷物和有机食品都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通过均衡饮食,我们可以维持体重、增强免疫力,并避免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
二、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健康的身体需要经常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调节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并释放身体内的压力。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瑜伽和太极等。
同时,要注重运动的频率和强度控制,以免造成身体的过度负担。
定期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使身心更加平衡和稳定。
三、良好睡眠——恢复身心的能量良好的睡眠是身心恢复的关键。
人体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修复和恢复体力和智力。
睡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
为了得到良好的睡眠,我们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避免日间长时间的午睡。
此外,放松心情、调整内心的平衡也是获得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容易失眠的人来说,可以尝试瑜伽、冥想和放松音乐等方法,帮助放松大脑,迅速入睡。
四、心理调节——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压力已经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长期的紧张、忙碌和焦虑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的平衡。
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如阅读、旅游、写日记、与朋友聚会或参加课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养生说动静平衡谈养生
平衡养生说动静平衡谈养生,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平衡养生说动静平衡谈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平衡养生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无不随季节变换、环境变迁而变化。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像一个小宇宙,脏腑、阴阳、气血相互平衡和制约。
把握它们的动态平衡,灵活处理,身体才能得到最好的保养。
《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器官协调运作,才能精力充沛,邪不能侵,健康长寿。
《周易》指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适当活动有助于增强人的精神,提高效率;合理静养则可以减少人体消耗,保证生机源源不断。
因此,平衡是养生保健的重点。
古人指出,“久坐不动,易伤血气,脑力者应慎之;身动过剧,易损内脏,体力者应戒之。
”这在提醒,运动量要因人而异,有动有静才无病无痛。
有的人做运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短期超负荷的运动容易加速身体“磨损”。
对有体胖无力、畏寒怕冷等阳虚表现的
人来说,适当加强运动可促进阳气生发;而阴虚火旺,急燥的人,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安静,休整身体。
动静平衡谈养生
动则养形,静则养神,锻炼应该动静结合,每天分配的时间约为2:1。
动指运动。
每周5天,每天30-60分钟运动,推荐走路锻炼。
运动最重要是把握度,锻炼时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
静指静养。
静坐能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可以每天早晚进行,每天约10-30分钟,静坐时可放空心思,或听听轻音乐。
此外,看书看报、聊天下棋有健脑作用,也属于静养的一种。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看书,还是下棋,都要控制坐着不动的时间,最好半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
动与静的调整应根据职业因人而异,动者宜静,静者宜动,以求动静平衡,才能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