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小学语文三上第七单元《我想》课文解读
语文三年级上北师大版《我想》课件(21张)
装在风筝上。
带着一串花苞,
伸进湿软的土地,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随着风儿悠荡。
汲取甜美的营养。 望啊,望——
悠哇,悠 ——
长啊,长——
蓝天是我的课堂。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 量······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我想变成 _______。
我想变成 _______。
(美丽的桃花、扎根土地的柳树、
长着眼睛的风筝、大自然中的小草、 小花、柳絮和蒲公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随谷 软
柳瞧 堂
瞧 湿英商
随谷 软
柳堂 堂
瞧 湿英商
桃树 花苞 脚丫 柳树 湿软 汲取 甜美 营养 蓬帐 风筝 柔软 课堂
你真行!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我想
Label1
我想把手儿 接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随着风儿悠荡。 悠哇,悠 ——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 歌唱。
我想把脚丫 连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手儿 接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随着风儿悠荡。 悠哇,悠 ——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我能悠出布谷鸟的歌声,多么神奇啊! 春天的山谷,布谷鸟的叫声在山间回荡, 山坡上盛开着灿烂的桃花,好一幅美妙 的春景图。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1.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篇一我爱碧绿的颜色,因为——禾苗是碧绿的,小草是碧绿的,我生活在农村,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
我爱火红的颜色,因为——朝阳是火红的,枫叶是火红的,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们的队旗,我的心,也是火红的。
我爱蔚蓝的颜色,因为——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将来我要当一名海军战士,乘风破浪,保卫海疆。
我穿的那身威武的军装也将是蔚蓝的。
2.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包括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初读课文。
我们的世界万紫千红,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自读课文,看看小作者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二、分组自学,初步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重点指导“威、蔚、武”三字的笔画。
学生交流学习。
(2)出示“保”和“宝”学生区别。
师引导学生认真区别其不同用法。
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1、指名分小节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解读
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解读一、单元概述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以"秋天的故事"为主题,围绕着秋天的景象、人物和事件展开,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包括3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
二、课文内容1.《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秋天的美丽。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2.《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绘小兴安岭风光的游记。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海滨小城》《海滨小城》是一篇描绘海滨城市风貌的文章。
课文通过描绘城市的建筑、街道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和和谐。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到我国沿海地区的城市风貌,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词语积累、句子练习和阅读理解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可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本课学到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3. 培养对美的事物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 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对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的解读,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想》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帐(táng)(课堂) 筝(xù)(花絮)
堂
絮
悠谷脚丫 软营柔堂遥
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诗歌, “我”想变成什么?为 什么?
2.“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 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 干什么?
4.最后一句,“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当你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 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 去品味生活。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九单元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 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 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想》 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 儿童文学奖。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 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 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 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 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 “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 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 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 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在教授《我想》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了一番调研和准备工作。
我读了该课文的原文以及相关的课外资料,了解了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我还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籍,掌握了一些针对该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预习准备工作在课前,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我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这个预习环节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对该课文的理解和兴趣的机会,以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明确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我设定了教学目标。
首先,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元素。
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散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进行了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我采用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解读文本、讲解词汇和句型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要点。
其次,我进行了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进行了个别辅导,为学困生提供额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消化不够充分。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依赖教师主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为 pass ,只有在问答环节中才积极参与。
最后,我在个别辅导上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利用个别辅导的机会帮助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之处,我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会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我想》课文在上一次课文教学中,我选择了《我想》这篇课文,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收获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将对本次课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我在课前准备上还有待改进。
虽然我事先准备了教案和教具,但是我发现在开展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的时候有些不够流畅。
我没有很好地规划好活动的顺序,导致课堂的进行有些混乱。
下一次,我需要更认真地准备课前活动,制定好详细的教案,并同步准备好相关的教具,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其次,我觉得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
在课堂上,我提问了一些开放性问题,但是学生的回答并不是很多,有些学生对提问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些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并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另外,我觉得我在课堂管理上还有一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在讨论中有些分心,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一次教学中会采用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例如提前做好课堂布置工作,保证学生的舒适度;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学习目标和规则,明确课堂期望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管理好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
最后,我觉得我需要更多地利用评估和反馈来改进教学。
在这次课堂中,我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他们的表现。
这样一来,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难点,也无法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
下一次,在课堂结束后,我将采用一些有效的评估工具,例如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在下一次课堂上做到更好。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我想》课文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在课前准备、学生引导、课堂管理和评估反馈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北师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元帅的故事》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朱德的扁担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是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戴。
第2自然段介绍了时代背景。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生活异常艰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家历来认为后方供给是部队战斗的生命线。
但那时部队却没有粮食吃,要靠指战员去山下挑粮,足见环境“异常”艰苦。
环境异常艰苦,军队的“军长”会怎么样呢?在旧军队里,如果我们听说部队把仅有的物资首先供给当官的,我们不会觉得新鲜;如果我们听说当官的让士兵为自己筹粮筹款,我们不会觉得稀奇;甚至他们搜刮民财、喝兵血,我们也不会觉得稀奇,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
但是红军军长朱德却不是这样做的。
课文第3~7自然段就写了朱德跟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是分三层、层层深入地写的。
先概述,“总是”一词说明朱德同志一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挑粮不是偶然为之,或者为自己树碑立传而作秀。
课文还特别说明,朱德同志白天跟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经常开会到深夜,比战士们更辛苦,更劳累。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他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这句话说明朱德同志认为自己和战士们是平等的,就该这样做,不因为自己是军长,也不因为自己比别人负的责任大,。
甘肃省定西市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单元《我想》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单元我想教案北
《我想》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点难点1.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2。
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仿写一节。
教学课时两课时1我想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2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句导读:写桃树的花在风中摆动,“悠荡"一词形象生动,写出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形象。
]悠哇,悠——3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节导读:“我”愿变成桃花,引来布谷鸟歌唱.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4[③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④脚丫能“汲取”吗?]知识点详解☜2①难句解析:用一个“接”字生动地写出“我”的第一个愿望,想象大胆而新奇。
3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布谷鸟歌唱,从而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③用一个“连”字写出“我”的第二个愿望,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
④如果没有前面“连在柳树根上”的联想,就不能“汲取”,脚丫变成了树根,后面的想象就成立了。
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比作篷帐。
⑥不好。
“装”上的眼睛能看白云、太阳、蓝天,画上的则不能。
⑦能欣赏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⑧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了一颗种子,要在春天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⑨重点句解析:这是“我”的第四个愿望。
这两句诗同样写出了“我”大胆、美好的想象,要变成大自然中的小草、小花,装点美丽的家园,表达了“我”热爱大自然,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节导读:“我”愿变成柳树,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⑥把“装"改为“画”是不是更好?]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句导读:这是“我"的第三个愿望,“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去看“白云”和“太阳",充满童趣。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我想》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我想》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变成的事物。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优美。
(3)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品析课文(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6.课后实践活动(1)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一篇《我想》的作文。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大家共同评价。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学生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4.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了指导和鼓励。
5.不足之处:在品析课文环节,部分学生对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我是什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我是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的神奇和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的神奇和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相关水资源图片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水。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对水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无色、无味、透明、变化”等。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水的特征。
四、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形态吗?”2.学生回答:液态、固态、气态。
3.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写一篇关于水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水的知识,谁能概括一下水的特征?”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神奇。
三、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2.学生回答:饮用、灌溉、发电等。
3.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
四、写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提炼写作要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给予指导。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写作思路,完成关于水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用途,谁能举例说明水的用途?”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变化。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想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想》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想》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分析《我想》是(北师大教材)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以儿童的语气,作者充分发挥空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酷爱,对未来的向往。
设计理念以学定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趣,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
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讨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分析班级有学生56人,他们都喜欢语文课。
课堂上思维活跃,想像力丰硕,如在学习《爱什么颜色》一课时,学生喜欢白色,联想到白衣天使是白色的,美丽的百合花是白色的,老师的粉笔是白色的,家是白色的……学生们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与小组同窗愉快合作。
有必然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生生评价的能力。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忙他们学习、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教学目标1.熟悉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
4.鼓励学生斗胆想像、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5.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
鼓励学生斗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请同窗们先听一段录音,请同窗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
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那你们能不能空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这一问,再次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达到一种空想的境界)师:同窗们的想像力可真丰硕,想像和空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咱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
北师小学语文三上第七单元《七色花》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第七片花瓣让一个跛脚的小男孩恢复了健康,获得了快乐,告诉我们要做有意义的事。
文章结构清晰,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18个自然段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是事情的开端。
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第一个愿望。
这一部分依次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七色花的来历和奇异之处。
下一段的过渡句中,珍妮想:“这真是一朵神奇的花”。
这朵花“神奇”之处在于,“只要撕下一片花瓣,把它扔出去,唱个歌谣,你要它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
“只要……就……”说明这朵花神通广大,不需要什么努力和条件,就能实现随便什么愿望。
当然,老婆婆的出现,七色的小花,也都是很神奇的。
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是事情的发展部分。
珍妮用七色花实现了自己另外五个愿望。
第二个愿望是使打碎的花瓶复原,这一段中有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再次突出七色花的“神奇”。
第三、第四个愿望和第五、第六个愿望,去北极、回自己家;要玩具、赶走玩具,都采取了对应的手法,使叙事简洁不重复。
第三部分(第11~18自然段)是事情的高潮和结尾部分。
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帮助维佳获得健康和快乐。
文章对最后的愿望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体现最后一次撕花瓣唱歌谣的重要性。
珍妮和维佳一问一答的对话清楚明了,珍妮坚定的话语,透出小女孩的善良。
小男孩由原来的“坐”在板凳上到从板凳上“跳”下来,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
前后对比鲜明,更说明珍妮这次的确做了一件很好的事。
这篇童话的写作很有特色,除了童话一般具有的特点之外,还有:第一,文章采用了回旋反复的写法。
“回旋”本来是音乐用语,指的是表现基本主题的旋律屡次反复,呈现A-B-A-C-A-D……的形式。
课文中珍妮撕花瓣、唱歌谣反复了七次,中间分别插入实现不同愿望的内容。
这种写法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想》教学设计详案
《我想》(第二课时)语文组王曼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会认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谷、柳、英、商”4个字的书写。
⑵理解“汲取、篷帐”“悠荡”等词语的意思。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⑸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习诗歌打好基础。
⑵播放相关音乐及图片,引导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情景,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⑶本诗生动、浅显,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三、课时划分:两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谷、柳、英、商”4个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会认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谷、柳、英、商”4个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汲取、篷帐”“悠荡”等词语的意思。
⑵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节。
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⑷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创设情景,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⑵通过创设情景,播放音乐及图片,引导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情景,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诗人的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遐想。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我想》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罗丹
当你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 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 去品味生活。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九单元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 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 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想》 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 儿童文学奖。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搜集最新科技资料。 2.我心目中的香港(澳门)的自绘画一张。 3.教室黑板上画上充满未来气息的画。创设创新氛围。 教学过程:
一、 营造氛围,激发神往之情。 播放《七子之歌》。
深情描述:
香港回归、澳门回家,多少中国的团圆梦终于实现了,能见证这 一伟
大的历史时刻,该是多么自豪的事呀!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猜动物游戏。
大森林里,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上演。听听,谁来了? 2.生上台用模仿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猜测结果。这样,几种 小动 物相继集中在台上了。(不限于一定是书中所说几种动物,如果 学生 猜成了别的小动物,也允许。)
二、创编故事。
232
1.大家看,这么多的动物聚在一起,多么有意思!
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 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 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他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帐(táng)(课堂) 筝(xù)(花絮)
堂
絮
悠谷脚丫 软营柔堂遥
北师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最美的花束》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
第1、2节从眼睛的颜色写,第3节从头发的颜色写,第4、5节从肤色(也可以承上文理解为头发)写,尽管各个种族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是他们有最根本相同的地方,这“相同”之处是:同样美,每双眼睛都是“星星一样亮晶晶”,头发“都是花冠多漂亮”;同样向往光明,“都能看到太阳”。
再说,世界就像“可爱的花园”,只有开满“各色各样的花儿”才能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美,在多姿多彩中;世界之美,也在各民族和谐相处中。
诗歌虽短,却构思精巧。
①把各个种族的孩子,比喻为各色各样的花儿,大家和平相处,就“像最美的花束一样”。
这样立意本身就是各民族孩子平等的体现。
②用“你”和“我”的称呼平等对话,如“你……不必和我……”“我也知道你懂得……”③变换句式,加强语气。
比如,“灰或黑,蓝或黄,到底有什么两样?”不平等的观念实在是不讲道理,反问句直斥种族歧视。
还比如,“不管它颜色怎么样,都是花冠多漂亮。
”“不管……都……”说明种族平等是无条件的。
《我想》绘本教案
《我想》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想》这本绘本,了解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情感,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绘本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我想》这本绘本。
2. 多媒体设备。
3. 课堂布置,让学生围坐在一起,便于展示多媒体设备上的绘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绘本《我想》的视频,让学生先欣赏一遍整个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情感表达(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绘本中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找出绘本中的情感表达细节。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绘本中的情感表达展开讨论,每组选择一段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设计一些情感表达的方式。
4.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5. 情感表达游戏(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情感表达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6. 情感表达实践(20分钟)。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情感表达的情境,如分享一个开心的事情、描述一个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7. 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交流,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在游戏和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情感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我想》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我想》教案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我想》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学过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诗歌的感情,展开想象,编写诗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展开想象,编写诗句。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教师:传声筒、词语卡。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板书“想”。
组词,说成语。
2、我们要敢想象,会想(强调“用心”并把“心”字底描成红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能大胆想象,异想天开、冥思苦想、左思右想都行,大胆想,你才能浮想联翩、奇思妙想层出不穷……3、(教师描述,师生共同想象。
)风儿来了,轻轻地吹着,渐渐地,你的身体变轻了,随风飞起来,踩在白云上了,什么感受?(生说。
)抬头看,感受到太阳了吗?说一说,听到了吗?什么声音?闻什么味道?(新鲜空气,花香)。
二、学习生字。
1、让我们跟小作者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翱翔吧!自由读。
2、翱翔顺利吗?遇到障碍了吗?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悠荡脚丫”读一读。
“柔软”(什么是柔软的?)“柳絮”(见过吗?说一说。
师诵古诗: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遍似雪,莫似鬓毛生。
)把这个词贴在黑板上。
“蒲公英”(见过吗?说一说。
)贴词。
“遥远”(哪些地方是遥远的?)“桃花、柳树、风筝”(读一读后贴在黑板上。
)3、再次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三、深入学习。
1、谁能读一读第一节诗,带着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桃树林中观赏。
(1)指名读,众生闭眼听。
(2)你看到了吗?看到了什么?(生说)我看到的更多,我的面前是桃花的海洋,那一串串花苞都即将开放,大一些的,小点儿的,粉红的颜色多美啊!闭上眼睛,看看你的四周,你看到了吗?嘘!听到了吗?都是谁的歌声?模拟声音,歌里唱的什么呀!(想象,生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读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作者携着一颗童心,在春天的阳光里尽情地幻想、想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全诗以“想”为诗眼,生发丰富的幻梦;诗句中隐含的却是“变”字,通过这个“变”,展现儿童美好、纯真的内心世界。
第1节写“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接”字用得十分贴切。
纤纤的小手与桃枝正好相对应,桃枝就是“我”的手儿,“我”的手儿此刻已变作带着花苞的桃枝,细细的、长长的,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花香四溢。
“悠哇,悠——”,重叠的音节、长长的破折号,把那桃枝柔软、轻盈,随风飘逸的动感美,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使诗句充满着美妙的音乐感。
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同乐,他们是大自然的欣赏者,更想成为大自然的创造者。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使人们立刻会想到春天的山谷,布谷鸟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山坡上尽是盛开的绚烂的桃花,好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更有着强烈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第2节写“我”愿变作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篷帐”。
在这一节里,作者连用了几个动词“连”“伸”“汲取”“长”,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成长的希望。
“绿色的篷帐”,既是指植物茂密生长,也寄寓着儿童要快快长大的期盼。
“绿色的篷帐”,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遮
阳挡雨,孩子在梦幻世界中会赋予它更多的功能。
短短三句话,充溢着孩子奇异的想法。
第3节写“我”愿变作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抒发了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对探求大自然奥秘的追求。
作者用“白云多柔软”“太阳多明亮”描绘出天空美好的景象,意在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
当读到“蓝天是我的课堂”这一句时,读者面前会展现出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是孩子们真正向往的课堂,体现了儿童充满智慧的想象。
第4节写“我”想变成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作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这一小节在行文的格式上与前三小节相比,中间四句发生了变化,节奏加快,似乎“我”诉说自己的愿望越来越急切,这也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
两个“变”,一个“成为”,把孩子们更多的想象融会在一首小诗之中。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看似平淡的语言,读起来却感到精巧、鲜丽。
最后一节只有两行,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这一小节把前四节拉回来,是从想象到现实的过渡。
想象戛然而止,现实出现在眼前。
在美好的幻想之中,他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一个天真、善良、纯洁、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共5个小节,前4个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
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再写“做什么”;用“×哇/啊,×——”导到最后一句,写出想来想去追求的结果。
诗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