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境内的燕秦长城
长城岂止万里长内蒙古的历代长城
长城岂止万里长——内蒙古的历代长城王大方中国文物报2007.3.16 (4)内蒙古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长达4000公里,南北跨度近1000公里,阴山、贺兰山、燕山、兴安岭在其境内。
其南北方分布有草原和林区,古代主要是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蒙古等活跃之处。
他们与汉族所处的中原地区时战时和,但更多的是大一统的和平时期。
因此,早在司马迁、班固著《史记》与《汉书》时,就记述有胡、汉两大民族往来于长城下的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有战国、秦汉、北魏、金、明等多个朝代,据内蒙古的考古学家几十年的调查,全区长城的总长度约为11200公里,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一半以上。
因此,我们所说的“长城岂止万里长”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仅仅内蒙古地区的长城就已超万里了。
内蒙古的长城,既有诸侯国之间的防御工事,也有中原与草原民族的对峙,还有许多长城,是一个游牧民族为了防御另一个游牧民族而兴修的,如:北魏(拓跋鲜卑)长城之防御柔然,金(女真)界壕之防御蒙古等。
因此,长城本身也是我国多民族所创造的伟大工程。
内蒙古最早的长城内蒙古最早的长城为战国赵武灵王元年至二十八年(公元前326年~公元前298年)间修筑的赵北长城。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沿今内蒙古中部、西部的阴山山脉兴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北部,西至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
从包头市拐至乌拉特前旗大坝沟口终止,全长约500公里。
墙体因地制宜,用土夯筑或石块垒砌,基宽约6米,残高约1~2米,沿线分布有障城遗址。
战国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0年)时期,秦占领魏国河西地区,开始修建长城。
现在内蒙古地区残存两段,总长约120公里,南端自陕西神木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经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向东北方向伸延,经准格尔旗西部,至东胜市辛家梁中断,再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出现,自达拉特旗王二窑子村向北偏东方向伸延,至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西的沙漠中消失。
墙体一般用土夯筑,基宽约5米,残高1~1.5米,仅伊金霍洛旗东北部有石块砌筑者。
金界壕与金长城乾隆皇帝的“考古调查”
86《古长城说》碑故事要从1752年说起,乾隆皇帝在巡幸木兰围场时发现了自东至西的古长城和一些斥堠、屯戍遗迹,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就问及蒙古、索伦(清初以“索伦部”统称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部族,将各部落编置佐领,设布特哈总管,区域为嫩江流域及大兴安岭附近)的官员。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蒙古及索伦官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很快查明了这道古长城的走向:起始自黑龙江,经木兰围场西去至流沙。
清代的黑龙江是北边防戍之地,大致包括今天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北部地区。
清初以后分设有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都统、布特哈总管等,大多有分兵无分土。
布特哈专辖牲丁(猎户),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总管应巡查之地,内兴安岭中北部、外兴安岭、嫩江流域、逊河等处亦归管辖,故布特哈所辖之地最广。
流沙为古时地名,约为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的狼山西北的戈壁。
乾隆皇帝在进行古长城的野外调查时,并没有派翰林学士,而是派遣当地狩猎的索伦人和游牧的蒙古人。
这段古长城的空间信息虽然查明白了,但为了考证是何人在何时修筑,却让乾隆皇帝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他从传说中太古时的“循蜚”“疏仡”开始查询,直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汉唐时期的《括地志》,均一无所获。
身边的臣子亦无人能为皇帝分忧解难,以至于乾隆皇帝至死也不知道:修筑这道长城的人竟是他的女真祖先。
虽然没有查清古长城的来历,但乾隆从人文地理的视角认识得非常清楚,如“天地自然生成,所以限南北”,这一论断很有见地。
后来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在1939年至1944年考察金界壕与金长城后发表的《金临潢路界壕边堡址》中的表述为“由嫩江中流起,沿兴安岭山脉东南倾斜面西南斜走,接阴山而西,直达河套西曲。
在地文上为海洋河川与内陆河川之分水岭,在人文上为农耕畜牧两族活动之接触线。
”如今在当年乾隆发现古长城的围场县新拨乡岱尹上村岱尹梁之北的山脚下,立有一座《古长城说》Heritage遗产万象文 图 / 马彦明现代考古学家常常提到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北美考古事业的先驱,却很少有人知道比其年长32岁的乾隆皇帝也有过“考古实践”,而且可谓有史记载的调查金界壕与金长城第一人。
远方的家.长城内外(4)
第001集:万里长城 东起虎山 唐天骄 所属地区 辽宁省丹东市长城遗迹 虎山长城;明长城最东端。
集内标题 1.长城东端起点:丹东虎山;2.丹东:鸭绿江畔的边城;3.丹东:黄海的味道。
第002集:徒步辽东边堡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丹东市长城遗迹江沿台堡、宁东堡、险山堡及辽东边墙遗址。
集内标题1.江沿台堡—辽东边墙第一堡;寻找宁东堡遗址;险山堡—明军丹东地区大本营;2.寻访朝阳寺遗址;寻找辽东边墙遗址;甲午战争时期的宽甸大捷;“蒋大抬杆”的抗日故事;3.探秘中国最大单体玉石;逛奇石城,看宽甸玉;丹东瑰宝宽甸玉;栩栩如生玉树石;温润细腻黄蜡石。
第003集:长城脚下是故乡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本溪市长城遗迹清河城及辽东边墙遗址。
集内标题1.寻访辽东边堡;2.边墙犹在,时光百年;3.绿野怡心关门山。
第004集:满洲故里启运之地胡鑫所属地区辽宁省抚顺市长城遗迹辽东边墙遗址。
集内标题1.山川间的辽东边墙;2.走进赫图阿拉故城;走访满族农家小院;制作满族传统时令小吃;品尝满族传统美食;3.古城里的满族婚礼。
第005集:辽东明珠抚顺胡鑫所属地区辽宁省抚顺市长城遗迹抚顺关遗址。
集内标题1.万里长城重要关口—抚顺关;2.走进“煤都”—抚顺;流传百年的煤精雕刻技艺;3.走进与“国球”结缘的学校。
第006集:北望长城多彩铁岭胡鑫所属地区辽宁省铁岭市长城遗迹开原城;明长城最北端。
集内标题1.寻访长城脚下的屯兵城;寻访明长城遗迹;2.手指巧代笔,点墨绘丹青;3.秋夕节前节庆忙。
第007集:我家门前是长城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阜新市长城遗迹白土厂关。
集内标题1.阜新境内明长城;走进蒙古族人家;品特色蒙古族馅饼;2.巧夺天工,多彩玛瑙;3.绿色长城,守护家园。
第008集:防线变家园谭文颖所属地区辽宁省锦州市长城遗迹冮台山烽火台和八道壕烽火台。
集内标题1.八道长城铸防线;神奇烽火台;2.堡城人家;3.沟帮子美味熏鸡。
第009集:镇山医巫闾谭文颖所属地区辽宁省锦州市长城遗迹镇边堡;广宁城;辽代建在医巫闾山顶的瞭望台。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简介万里长城是中国北方的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的长墙,长达一万多里。
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和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之一,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了2000多年,总计长度达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这样的浩大工程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XXX不只有一座,各代王朝在中国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
其中,最新的、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这座长城被称为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之一,明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winds its way through the mountains。
inspiring XXX in all who see it。
It bears XXX。
The Ming GreatWall is the XXX。
requiring the most manpower。
time and materials to build。
Today。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XXX。
The Great Wall was first buil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d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and was XXX during the Qin Dynasty。
The Han and Ming XXX to the wall。
When you visit the Great Wall today。
you can witness the grandeur of the wall and the ingenu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who created it.The Great XXX 6,700 XXX Jiayuguan in the west。
秦汉时期的长城
秦汉时期的长城一提起中国的万里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
万里长城之名始于秦始皇,秦始皇也确实修筑了我国的第一条万里长城,这是有史可查的。
我国的汉代,地域辽阔,且立国时间长。
有汉一代,除了复修秦长城以外,还在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修筑了河西长城,长达2000余里。
如果把汉代所修长城连接起来,总长度将超过1万公里,所以,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一个朝代。
(l)秦始皇与第一条万里长城战国后期,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志在削平东方六国。
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军先后消灭了韩、赵、魏、燕、楚各国。
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军开进了战国末期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的都城临淄,最终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
统一之后的秦朝,疆域辽阔,东到渤海、黄海、东海,西到甘肃,南至两广,北到河北、内蒙交界一带。
为了保护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革故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社会的发展。
但是,在秦朝的西部和北部居住着匈奴、东胡等民族。
尤其是匈奴,势力较强,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业,常常游骑南下侵扰秦境,对秦朝北部国防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安定构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抗击匈奴、修筑长城以阻挡匈奴的南侵,是摆在秦始皇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秦始皇在北击匈奴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伟大事业。
据《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以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这一横贯秦帝国北部边境的长城,主要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边地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连缀和增广而成。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匈奴南下侵扰,这是非常明确的。
因为在秦始皇大力修筑北部长城的同时,却在拆除内地原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
这些长城的一部分,对这个庞大的封建帝国来说,已经构成了障碍。
远方的家6长城内外031
远方的家.长城内外(3)第001集:万里长城东起虎山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丹东市长城遗迹虎山长城;明长城最东端。
1.长城东端起点:丹东虎山;集内标题 2.丹东:鸭绿江畔的边城;3.丹东:黄海的味道。
第002集:徒步辽东边堡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丹东市长城遗迹江沿台堡、宁东堡、险山堡及辽东边墙遗址。
1.江沿台堡—辽东边墙第一堡;寻找宁东堡遗址;险山堡—明军丹东地区大本营;2.寻访朝阳寺遗址;寻找辽东边墙遗址;甲午战争时期的宽甸大集内标题捷;“蒋大抬杆”的抗日故事;3.探秘中国最大单体玉石;逛奇石城,看宽甸玉;丹东瑰宝宽甸玉;栩栩如生玉树石;温润细腻黄蜡石。
第003集:长城脚下是故乡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本溪市长城遗迹清河城及辽东边墙遗址。
1.寻访辽东边堡;集内标题 2.边墙犹在,时光百年;3.绿野怡心关门山。
第004集:满洲故里启运之地胡鑫所属地区辽宁省抚顺市长城遗迹辽东边墙遗址。
1.山川间的辽东边墙;2.走进赫图阿拉故城;走访满族农家小院;制作满族传统时令小集内标题吃;品尝满族传统美食;3.古城里的满族婚礼。
第005集:辽东明珠抚顺胡鑫所属地区辽宁省抚顺市长城遗迹抚顺关遗址。
1.万里长城重要关口—抚顺关;集内标题 2.走进“煤都”—抚顺;流传百年的煤精雕刻技艺;3.走进与“国球”结缘的学校。
第006集:北望长城多彩铁岭胡鑫所属地区辽宁省铁岭市长城遗迹开原城;明长城最北端。
1.寻访长城脚下的屯兵城;寻访明长城遗迹;集内标题 2.手指巧代笔,点墨绘丹青;3.秋夕节前节庆忙。
第007集:我家门前是长城唐天骄所属地区辽宁省阜新市长城遗迹白土厂关。
1.阜新境内明长城;走进蒙古族人家;品特色蒙古族馅饼; 集内标题2.巧夺天工,多彩玛瑙;3.绿色长城,守护家园。
第008集:防线变家园谭文颖所属地区辽宁省锦州市长城遗迹冮台山烽火台和八道壕烽火台。
1.八道长城铸防线;神奇烽火台;集内标题 2.堡城人家;3.沟帮子美味熏鸡。
中国长城文化史
Ai Chong
仿建的齐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7
2、楚国长城
(1、“方城”——“连堤”、“万城”
楚长城分布在今河南省南阳盆地的东、北、西边缘,依山而筑。楚长城 东段出现最早,先有名为方城之山隘,春秋时据方城山而置关塞,战国 时以方城塞为据点倚山势延筑为长城。 其东段长城呈南北走向:它北起今河南鲁山县东南部,循山而南,过今 叶县西南部、方城县东部、舞阳县西部,再穿过泌阳县西北,南达唐河 县境抵桐柏山脉。换言之,唐河县应是楚长城的东端点所在地。 其中、西二段长城的走向:随着秦军的步步进逼,楚国又将长城防线由 方城塞向西延伸。由今鲁山县东南部向西循伏牛山脉穿过该县南部,过 南召县北部、嵩县南界,进入内乡县北部的翼望山(此为中段);由此 转往南去,顺湍河西侧而至郦城堡(郦县故城)北,跨过湍河于其东侧 而南趋,经镇坪县西境而达邓县东北部(此为西段)。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文化
——中国长城文化的起源
一、孰为中国最早的长城(何代、何国、何地)
(一)、中国早期长城出现的经济政治背景; 1、春秋中晚期黄河下游地区诸国军事防御的现实需要; 2、铁制工具的推广提供了建筑长城的物质条件; 3、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而修建的防洪、溉灌等水利工 程启发了军事指挥者的思路; 4、因旧礼制崩溃而诸国自决权膨胀是长城出现的政治 前提.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6
关于齐西长城是中国最早长城的记载
公元前555年(齐灵公二十七年,周灵王十七年)。这年, 晋平公帅师攻伐齐国,赵简子等卿大夫追随东进,渡过黄 河之后于冬十月抵达济水西岸与鲁师会合,共同攻齐。齐 国则沿着济水东岸布防,即‚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 守之广里。夙沙卫曰‘不能战,莫如守险’。不听。诸侯 之士门焉,齐人多死。„„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齐 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左传》)引文中的‚堑防门‛ 历来被视作文献所载春秋中期齐国筑长城之始。‚堑‛, 此作动词‚铲削、挖掘‛之意;‚防‛,齐国西疆济水东 岸的防洪堤,《说文解字》曰:‚防,堤也‛。这个耳朵 傍的堤,今作‚堤‛字,可知‚防‛最初是河流两侧障水 的工程,相当于现代的防洪堤或河堤;‚门‛,此指济水 东岸堤防上的豁口,或叫缺口,即文献上的‚防门‛,作 为供人们不时往来必经的通道,其位置常与堤防外侧的济 水津渡相邻。
朝阳境内的燕长城
朝阳境内的燕长城横跨内蒙古东北地区的燕长城,西起河北省张家口市,沿燕山北麓,东经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南部,再由河北省围场县进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向东进入辽宁阜新,穿过辽河到开原以南,直抵辽东,长约二千余里。
〈史记〉书载:焉昭王招募贤士,得乐毅。
出兵破齐后,为了防御东胡、林胡、楼烦游牧民族的入侵,大约在公元前299年以后北筑长城。
燕北长城建筑在燕山北麓,这里原是东胡族的活动区域,因将军秦开对东胡作战的胜利,辟地一千多里,便西起造阳、东抵襄平建筑了长城,沿边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屯兵积谷,防备东胡族的再度南下。
从河北省围场县进入内蒙古赤峰市这段燕长城,当地称赤南长城。
这条长城位于赤峰市南美丽河乡,东西横亘,与赤北长城大体成平行方向,两道长城之间相距约百里,分布在今赤峰咯拉沁旗,赤峰南境,建平县北境、敖汉旗中部。
今辽宁西部地区在战国的时候属燕国管辖,辽宁境内的燕长城约在燕昭王后期秦开却东胡以后修建的。
起初燕国受到北面相邻的东胡山戎的威胁,曾把一位有名的将军秦开,作为人质送给东胡,以求暂时安定。
胡人对秦开很是信任。
后来秦开回来,发军大破东胡,把东胡赶出一千多里以外。
于是燕便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备东胡再度骚扰(见《史记·匈奴传》)。
这一长城修筑的年代,由于历史上对秦开没有准确的年代记载,后人根据与荆轲共同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是秦开的孙子推断,当在燕孝王时或燕王喜即位初年(公元前254年),这是战国时最后出现的一条长城。
图为辽宁建平县烧锅营子蛤蟆沟北山梁战国燕长城遗址。
燕长城是战国时燕国筑造。
长城东西走向,由内蒙古赤峰市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梁跨越老哈河,进入辽宁省建平县境,经由热水乡、烧锅营子乡、二十家子诸乡镇后入内蒙古敖汉旗境内,再转而向东北延伸。
燕长城在烧锅营子乡境内长达10公里之多,燕长城建筑在高山险峻的山冈上,表面用大石压缝砌筑,城墙宽2.5米左右,石墙蜿蜒在起伏连绵的上岗和深谷之中,宛如一条巨龙盘绕在崇山峻岭之中,成为抵御外敌的一道天然屏障。
绿 壮美长城
河北古长城埋藏在浩瀚史海里的矿藏河北古长城埋藏在浩瀚史海里的矿藏关键词:河北古长城;埋藏;浩瀚史海;矿藏一说长城,人们脑海里往往形成一种定式:秦朝修建,明代重修,历朝历代用来抵御外寇入侵。
其实河北境内,从南到北,长城条条,史话绵绵。
河北古长城如同埋藏在浩瀚史海里的矿藏,有待发掘,有待磨选……最早的中山长城实际上,河北境内最早的长城是筑在内陆的。
河北古代有过一个中山国,它建于春秋时期,在今正定东北。
战国初期,在今定州建都,一度被魏国攻灭,后又复国,迁都今灵寿西北。
中山国的疆土并不广大,夹在燕国和赵国的中间,大致包括今保定、石家庄所辖地域的大部。
河北境内最早的长城,就是中山国建的。
司马迁《史记》卷43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六年,中山筑长城。
”这里说的“六年”,指赵国成侯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69年。
当时中山国与其他诸侯国攻伐不止,为了防御别国的侵犯,中山国继楚国、齐国之后,在边界上修筑了长城。
中山长城修在何处,规模多大,史书无载,遗迹难寻。
当时中山国用兵多在南境,据此分析,长城应是建在今石家庄境内,是名副其实的内地长城。
赵国的南长城中山国修筑长城几十年以后,赵国也在边界上修了长城。
司马迁的《史记》卷43同样有明确的记载:“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
”这里说的“十七年”,指赵国肃侯十七年,即公元前333年;“围魏黄不克”,指赵国围攻位于今河南开封的魏国黄邑没有取胜。
就在这一年,为了加强防御能力,赵国在自己的南部边界修筑了长城,史家称其为赵国的“南长城”。
赵国南长城是在漳河、滏阳河堤防的基础上修筑的,《史记》卷43有“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之语。
据史学家杨宽考证,这条长城大体上从今武安市西南起,东南行沿漳河,到今磁县西南,折而东北行,沿漳河到达今肥乡县南。
燕国的南长城无独有偶,“战国七雄”中的燕国,也在其南部边界修了长城,河北境内出现了第三条内地长城。
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都城在今北京市西南。
战国前期,燕国还不太强大,疆域包括今北京及河北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的部分地区。
文学研究八达岭志
八达岭志一、新中国成立前历代修筑长城情况(一)燕、秦、汉、晋、北齐、北周、隋、明8代长城经过八达岭提要:1、燕长城是防御东胡的,秦、汉长城是防御匈奴的,晋长城是防御鲜卑的,北齐、北周、隋长城是防御突厥的。
以上7代长城都在八达岭北5里西拨子、岔道一线经过。
2、明代防御蒙古鞑靼部不断入侵,为缩守之计,弘治十七年(1504)创建八达岭城及长城3里140丈。
正德十年(1515)向东西延伸,汛防兵长131里2分。
嘉靖二十二年(1543)建南山路边垣160里。
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边东路边垣143里34步,以及北路边垣共计700里。
嘉靖三十年(1551)建黄花镇至灰岭口长城,并建砖石城台(后称附墙台)。
隆庆三年(1569)建空心敌台长城。
一、燕昭王长城燕昭王长城是防御东胡的。
这是北京市,也是延庆县最早建筑的长城。
《史记·匈奴列传》载:“燕昭王有贤相秦开,为质于胡,留胡十余年,胡甚信之。
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故城在辽宁辽阳县北70里),达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拒胡。
”秦开是与荆轲共同西入秦刺杀秦始皇者秦舞阳的祖父。
明《宣府镇志》载:“秦开者,燕人也,事昭王为将,以贤称。
燕北邻东胡,常入侵,昭王愤焉,乃以开质于东胡,东胡信之。
开得归,陈东胡可击状,于是即用开谋袭破东胡,却地千余里,燕遂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郡地,即古涿鹿。
周穆王时伐犬戎,荒服不至,遂为东胡所有,至是使复入中国,得为礼义之俗,而开之功大矣。
”清光绪《延庆州志》载:“古长城,即燕塞。
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
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今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宣统《延庆州乡土志》说得更具体:“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
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
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至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这道长城建于哪年,史志无明文。
根据昭王十六年(前296)燕与赵、齐共灭中山推断,燕筑长城应在昭王十六年这一年之前。
战国至秦东北地区华夏人口探讨
・!"・
其二, 在燕国北部筑长城, 史称 “ 燕北长城” 。据 《 史记》 卷一一! 《 匈奴传》 该长城 “ 自造阳 # 今河北省怀来 $ 至襄平 # 辽阳 $ ” 。 但经考古实察, 其走向和长度均与上述记载有距离。 实际上, 它西起内蒙古兴和县, 经沽源、 多伦、 丰宁、 围场、 喀喇沁、 赤峰、 建平、 敖汉、 奈曼、 朝阳、 库伦、 阜新、 彰武、 法库、 抚顺、 本溪、 宽甸, 过鸭绿江, 进入朝鲜半岛, 止于龙岗。 约 % !&& 公里, 其中大 部分在东北地区。 # 二 $ 燕国人口北上东徙 燕国大军北上, 却东胡、 败朝鲜、 灭貊国……燕国人口以军队形式来到辽西、 辽东和朝鲜 半岛, 虽属军事性伸展, 但并非打完一仗就返归。就战争本身言, 前后断续四年多。 大体都在昭王时期, 但西段早于东段。东段肯定建于秦 % !&& 公里燕北长城的修建时间, 开北上东徙拓土之后。 据实测, 墙基 " ’ ( 米, 顶宽 % ’ " 米, 高 ) ’ * 米。 除主体部分城墙外, 在 城墙南侧还修建许多城、 鄣、 台三种不同规格的设施, 用以驻军、 )望、 烽火传递之用。“ 在已发 +!, 现的辽西古长城沿线, 这类规模各异的城堡比比皆是。” 显然上述设施相当稠密。燕北长城 是个巨大工程, 没有数以万计的民工, 经数年劳动是不行的。其中, 相当部分民工来自中原, 属 华夏人口。修建长城的民工成为燕人北上另一种形式, 属准长住人口。 设置边郡和修建长城之目的非常明确, 那就是巩固新辟土地和 “ 拒胡” 。这里的 “ 胡” 是北 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为此必须置官设治, 屯兵戍守。伸延朝鲜半岛那段长城沿线同样需要“ 置 +%, 特别戍守的军队, 不能少于万人。按 吏, 筑鄣塞” 。燕北长城东北段沿线所设置的各级官吏, 惯例, 行政长官和军官还得携带家属。 将士、 官员及其家属的多数来自燕国南部, 属华夏人口。 虽有定期轮换制度, 但属长住人口。 燕北长城沿线以南新辟大片土地中发现一些城址和居民点, 有大量板瓦、 瓦当、 筒瓦等建 筑遗物, 有不少铁制工具, 如铲、 锸、 镰、 斧、 锄、 凿、 钻、 锛等, 还有破碎容器的陶片。许多铁制工 具的种类、 造型与燕国南部乃至中原出土同类器物相比, 有些相似、 相同之处。喀左眉眼沟的 棺椁墓之葬制讲究, 出土成双成对的陶制烹饪器、 盛储器、 鼳洗器, 可能是战国中前期士人墓 +(, 燕国将中原华夏人口北迁到长城沿线 葬 。这些考古资料和燕北长城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 及其南部新辟地区,甚至在燕北长城以北也有燕人活动的遗迹。如吉林省梨树县石岭乡二龙 “ 城遗址足以说明: 战国时期有相当数量的燕人由内地迁至东北, 二龙城应是燕人及后裔留下 的遗存, 证明燕文化的分布范围已达到这一地区。作为战国时期东北境内北部的城址, 它比哲 +-, 里木盟善宝营子、 西土城子等城址又向北推进了将近一个纬度, 约 %&& 多公里。” 这里的华 夏移民, 当然属于长住人口。 战国时期, 燕人北上幅度远大于商代 *氏族团的北上、 周初燕人北进、 春秋时期齐人的北 征。 突破辽宁南部界线, 来到其北部, 甚至进入吉林省南部。 大幅度北上之同时, 又努力东徙。 继箕子及其部众之后, 再次跨越鸭绿江, 来到朝鲜半岛北部, 东徙距离相当于箕子。 # 三 $ 燕王喜和太子丹率众退守辽东 战国时期, 在我国西部的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壮大起来, 不断北上东进, 亡韩灭赵后进抵 易水之畔, 与燕国毗邻。秦燕战争不可避免。荆柯刺秦王未遂, 加速秦燕战争进程。前 ""- 年 “ 易水之战, 燕败。 秦军乘胜进击, 翌年克燕都蓟城。 在这种情况下, 燕王喜、 太子丹等尽率其精 +%, 从而引起辽东地区人口等许多变化。 兵东保于辽东” , 辽东, 包括辽河下游和朝鲜半岛北部部分地区。这支燕国人口到底据守辽东的什么地方 . 依前文, 早在昭王北击东胡、 东退箕氏朝鲜后, 便设置辽东郡, 治襄平即今辽阳。经燕国几十年 治理, 襄平地区的政治、 经济、 文化有一定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口, 大半是华夏族的燕人, 并 随着燕国发展, 其华夏人口越来越多。 此外,还有些华夏化甚深的少数民族。 从地形地貌看, 襄 平地区是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区的过渡地带。 平原沃野, 河流纵横; 山峦重叠, 森林茂密。 可凭恃 险远, 农猎之富, 鱼盐之饶, 足以自丰。又地控东西之孔道, 当海运之咽喉, 用燕民之强悍, 足以 自固。有鉴于此, 以襄平为中心的地区当是燕王喜和太子丹的最佳选择之地, 不难看到其长期 打算。 太子丹是荆柯刺秦王的主谋, 因被秦点名追捕而“ 匿衍水中” 。 这条河流从东西北三个方 面围绕襄平。不久, 太子丹被杀。后人为纪念这位太子, 将衍水改名为太子河。明朝诗人韩承 ・ !"・
长城知识拾零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长城知识拾零
长城知识拾零同学们,学了课文《长城》,你对长城有了多少了解?为开阔同学们的视野,现在给大家讲一讲有关长城的知识。
一、古老的七小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墙。
我国除了明代最后完成的长城干线外,还有7条古老的小长城,其遗址至今仍在。
穆陵齐长城
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北50公里穆陵关西侧,是战国时齐国所修长城的遗址,长约45公里。
华阴魏长城
在陕西华阴山脚,城由此向北延伸,穿过韩城到达黄河边,长约150公里。
烧锅营子燕长城
在辽宁建平县张家湾村,乃燕时所修长城遗址,长约7公里。
围场古长城
在河北围场县岱尹上村附近,是乾隆十七年乾隆帝狩猎时发现的一座燕、秦长城真迹,城东西长达200余公里。
宁夏战国秦长城
在宁夏西吉县境内,甘肃镇原县有一部分。
临洮秦长城
在甘肃北部临洮县,是秦统一六国后所建长城的西部起点。
长城南北走向,高约1米,全为黄土结构。
疏勒河汉长城。
秦长城 - 介绍
秦长城- 介绍秦长城遗址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暴师于外十馀年。
”(《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
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
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来源于此。
现在临洮附近,阴山、大青山一线,都有秦长城遗迹残存。
据史载,秦始皇在沙丘暴卒后,秘不发丧,赵高和李斯为了防止长子扶苏作乱,伪造遗诏,“赐死”扶苏和蒙恬。
据《史记·李斯传》记载:“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之重任也。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议!’即自杀。
蒙恬不肯死。
”这段史实,又为秦长城抹上了一份腥风血雨的色彩。
秦长城- 遗址秦长城秦长城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土筑城垣多数毁坏无存;土石混筑的城墙,由于多年风雨的侵蚀,已基本成路基状痕迹.但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辩清古代烽火和城障的遗迹,据调查在这段秦长城内外,留有八九座古城遗址,它们可能就是秦代驻军的营垫,或屯垦百姓的城邑,从这段长城的烽烟和城障遗址中,常可找到战国,秦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朔方论丛】内蒙古秦文化遗存述论
【朔方论丛】内蒙古秦文化遗存述论一、内蒙古发现的秦文化遗存内蒙古境内发现的秦文化遗存包括秦长城、直道遗迹和古城、窑址、墓葬以及遗物等。
(一)长城遗迹秦长城遗迹包括战国时期秦昭王修筑的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缮并连接沿用的战国时期赵长城、燕长城(也称燕北外长城或燕秦长城)以及秦始皇时期增筑扩建的长城。
1.秦昭王长城遗迹。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的秦昭王长城遗迹[①]。
从陕西省神木县境畔窟野河,延伸到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新庙乡,沿束会川西岸到纳林塔乡西北,越束会川,再跨中道柳川,经准格尔旗铧尖乡西,至敖包梁下的范家渠以南,顺巴龙梁向东折,到榆树壕古城北,再折而北延,经德胜西乡以西,继续北延至坝梁,顺着坝梁东延,到点素敖包,再折而北行,直抵黄河岸边的十二连城之北黄河西岸[②]。
此段秦昭王长城为秦灭义渠戎国后修筑。
“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③]。
墙体有的用土夯筑,有的土石混筑,还有的用石块垒砌而成,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秦昭王长城,大多是夯土筑墙,也有土石混筑或用石块垒砌而成的。
位于纳林塔乡的一段长城,就是利用自然石垒砌的,墙缝既无引泥,又无白灰,全为片石垒砌。
秦昭王长城蜿蜒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有三处明显的转折点,即敖包梁、坝梁和公益盖梁上的点素脑包。
秦长城就是为了控制这几处制高点而将它们联系起来,既可以扼守鄂尔多斯东部战略高地,又可控制十二连城黄河天堑[④]。
2.秦始皇沿用战国赵、燕长城遗迹。
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中原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民族的侵扰,重新修筑的万里长城,基本上是以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原有长城为主要基础加以修缮并连接沿用的。
“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⑤]。
战国后期,除秦国以外,同匈奴相邻的赵、燕两国,也都在各自的北方筑有长城。
现存的赵长城东段遗迹,在今察右前旗、卓资山地段,分布在辉腾梁山的南麓,自卓资山地段以西分布在大青山、乌拉山南麓。
赵长城内蒙古境内的东端起点在今内蒙古兴和县北部大青山西麓地带的二十七号村北,西经察右前旗、卓资山、呼和浩特郊区向西行,经土默特左右旗、包头市西郊、固阳县至乌拉特前旗大坝口村止。
对山西忻州、雁门关和临近省区多代长城的考古新发现
对山西忻州、雁门关和临近省区多代长城的考古新发现此文获2019年10月由忻州市长城学会和代县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雁门杯”长城研究有奖征文活动优秀奖一、赵武灵王长城不是从宣化经大同、朔州北面的兴和、察右前旗、卓资一线,而是从蔚县经雁门关、静乐、岢岚、兴县一线近些年专家们诠释标画战国赵武灵王长城,都是由今宣化、怀安、张北一带经大同、朔州北面的兴和、察右前旗、卓资一线向西延伸的。
而《史记·匈奴传》中却记载着:“晋北有林胡(《正义》:《括地志》云:'朔州:春秋时北地也’。
如淳云:'即澹林也,为李牧灭’)”。
按此记载,今山西朔州在赵武灵王筑赵长城时还是林胡之地,至赵武灵王筑长城以后八十年左右赵国末期的李牧才夺取过来。
李牧被赵王迁中秦将王翦反间计冤杀(前229年)后仅七年(前222年),赵国就灭亡了。
那么,此前八十年前的赵武灵王,又怎能去朔州林胡和雁门关北大同一带匈奴的北面去修筑什么赵武灵长城呢?所以,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北界和战国赵长城,都并不是在今大同和朔州北面的宣化、兴和、卓资一线,而是在今大同、朔州以南的雁门关、静乐、岢岚、兴县一线上的。
这也是有诸多史志都明确记载着的。
如《史记·赵世家》就记载着赵武灵王前的其父赵肃侯十七年(前333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按:赵长城从蔚州(今蔚县)北,西至岚州(今岚县)北,尽赵界]”。
“岚州北”即今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北,而并不是今朔州北。
《史记·赵世家》还记载着赵武灵王时“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正义》:'林胡、楼烦即岚(今岚县)、胜(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之北也(也就是说林胡在今岚县北,楼烦在今十二连城北)。
岚、胜以南石州、离石、蔺等,七国时赵边邑也’(明崇祯二年《山西通志·卷六十·古迹四》:'忻州:静乐县:楼烦王城:距县百里,马家庄之东,址存……赵武灵王城,南三里,天柱山左,东南北俱跨山,西临汾水。
京承皇家御道导游词
京承皇家御道导游词游览路线:出承德市区经红石峦(双峰寺、承德北)高速口进入承赤高速—两家—七家—转入承围支线(承多高速)—蓝旗卡伦—钓鱼台—四合永—围场北下高速—进入围多线—龙头山—大字村—道坝子乡—半截塔镇—牌楼乡—城子乡—12号村观景平台—御道口乡北转—进入御塞路—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牧场场部—蛇山—后台子—龟山—大峡谷—太阳湖—月亮湖—返回牧场场部—返回至牌楼乡右转进入茶盐古道—外沟门—万胜永——鱼儿山—大滩—大汗行宫—返回大滩—喇嘛山—丰宁县城—凤山—波罗诺—张百湾—双滦—承德市区沿途及景区讲解各位尊敬的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行驶在承德的环城高速路上,也开启了“御驾承德”主题旅游“一路两带三环”布局中“两带”的西部坝上森林草原游之旅。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承德的旅游资源、土特产品、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区位优势也很明显,自古以来就是京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但在建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受交通条件的制约,承德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近XX年承德市委、市政府把改善交通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XX年9月27日承德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承德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截止到目前,已经开通的高速公路有承秦、承唐、承津、承朝、承赤等6条高速公路,在建和即将建设的还有承张、承锡等,承德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京北交通枢纽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并且正在逐渐完善。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吧,承德的铁路和航空建设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京沈客运专线已于今年年初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9年开通,届时我们从北京来承德用时将缩短到40分钟左右;承德普宁机场有望于今明两年之内正式通航。
可以预见,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承德的经济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1. 双峰寺双峰寺,根据民间传说村名出现于康熙年间,最初名为双封寺或双凤寺(请参阅《双峰寺的传说》),原归属于承德县管辖,现划入双桥区管辖。
河北围场境内的古长城和古城址
河北围场境内的古长城和古城址
彭立平
【期刊名称】《文物春秋》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河北围场境内的古长城和古城址彭立平图一:燕秦长城位置示意图1979年,围场县文物管理所配合省长城考察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途经14个乡镇,32个村,行程近200公里,对围场境内的古长城遗址进行了调查。
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初步查清了古长城遗址位置...
【总页数】4页(P51-53,58)
【作者】彭立平
【作者单位】围场县文管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辽宁省建平县境内的古长城 [J], 程文生
2.略谈固原境内现存古长城及其构筑方式 [J], 马兰英
3.古大梁城址考 [J], 李山
4.河北丰宁境内的古长城和金代界壕 [J], 张汉英
5.高级小学课本第一册上的插图有“古长城”与“今长城”其来由如何?秦筑长城的历史意义如何?它既然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该不该加以表扬? [J], 张秉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东北地区长城、边墙考
中国东北地区长城、边墙考提起长城,凭借我们的阅历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想到北京的居庸关、八达岭。
如巨龙般的身躯蜿蜒在峰顶之上,一往无前。
她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认识长城呢?一、怎样认识长城在研究东北地区长城、边墙之前,先探讨一下与长城相关的问题,以便于了解。
1、何为长城实际上,长城就是我国古代“城”的进一步发展,是“城”的展开形式。
1可以说,长城是一道没有闭合的城墙,因为其延伸很长,就称之为“长城”了。
这个名字形象,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其有了多种称呼,诸如边墙、塞等等。
她是一道军事工程,是带有防御作用的。
同时,她也是一道和平的纽带,连接了各民族间的关系。
2、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的发现关于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过去很少有文章提及,如记载国燕长城,《史记》只有“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壤平”十余个字,就将燕国近潜力的长城说晚了。
1辽海讲坛第二十讲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冯永谦东北地区古代长城的发现,最早是在20十级40年代,由我国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首。
当时,李先生在东蒙古与辽西考古,当地人传说村外有“老边”,他认为这个可能是历史上失踪的燕、秦古长城,于是进行实地调查,终于见到了遗迹。
从而为世人所知,东北地区的古长城,第一次露出他的真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发后发现了战国燕、秦、西汉、东汉、西晋、北齐、隋、高句丽、辽、金、明代的长城。
二、东北地区的古代长城(一)战国燕长城燕国,春秋时建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
战国时,参与大国的兼并战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又在武阳(今河北易县南)营建下都。
为防御强邻的入侵,保国安民,防止战乱对经济文化发展的破坏,燕国先后修筑了南界易水长城和上谷至辽东的北界长城。
1、燕南界长城燕南界长城,大致是沿易水而建的,利用当时的古易水堤防作基础,与筑墙相结合进行大规模扩建的一项国防工程,所以又称“易水长城”。
其修筑年代,历史文献无明确记载。
《史记·张仪列传》载,燕昭王元年(前311年),张仪说六国连横时,向燕昭王说:“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场境内的燕秦长城——尼阿林老先生围场县境内的燕秦长城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较大的县份。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燕秦时期,这里分属于渔阳、右北平两郡地。
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燕、秦在这里修筑了长达200公里的军事防御设施——长城。
二百多年前即1752年(乾隆十七年)清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行围中发现“木兰自东至西延袤数百里中,横亘若城堑之状,依山连谷,每四、五十里辄有斥堠屯戍旧迹”,经过实地考察,证之文献古籍,写了《古长城说》一文,树碑以记其事。
这座《古长城说》碑为我们研究古长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围场境内古长城遗址的分布情况和具体走向围场县北部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南部为冀北山地,是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的结合部。
历来是首都北京和华北通往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北方军事重镇和咽喉要道,也是我国古代中原文化和内蒙古、东北各族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的重要地方。
这里地上、地下遗存着许多文物古迹。
经过调查,在围场境内共发现有南北两道长城遗址。
北边一道长城共有三大段,有的叫“边墙”、有的叫“御路”、有的叫“长壕”,实则皆为长城遗址。
(一)边墙(即北线长城东段):第一段:自内蒙古昭乌达盟赤峰县大碾子公社大营子大队二龙库窝铺梁进入围场县三义永公社三义永大队西窑四队刁窝沟,为东西走向,全长1.25公里。
墙底宽1.6——1.8、上宽3——5、墙高1.3——1.7、埋入地下l.6——1.8米,城墙全部用沙土、石块、黑土筑成。
未发现古代遗物。
第二段:从西窑边墙沟越过元宝山,延伸到东来号后沟,全长1公里。
突出地面者较少,基址为黑沙土质。
第三段:从三义永大队沿营房后沟上山,全长3公里。
雨水冲刷严重,但遗址尚明显。
墙宽10——12米,上宽3——3.5、残高1.3——1.5、埋入地下0.6——0.8米。
于此处收集铁镞一个。
第四段:在三义永公社拐步楼大队豪来沟大营子小南沟,从南沟半山顶起到山湾子公社半壁山大队横沟子半山坡上,全长0.5公里,东西走向。
墙底宽8、墙上宽5、残高1.8米,埋入地下0.9米到1.1米。
为黄土筑成,遗迹保有完好,但中间一段已夷为耕地。
第五段:在山湾子公社半壁山大队北梁,保存完好,全长0.5公里。
墙残高3、墙底宽11米。
第六段:从半壁山南沟口经西台子地到沟里豁子梁,为东西走向,全长1公里,墙宽11米,残高0.6——0.8米,埋入地下0.6米。
中间西段己夷为耕地。
从南沟豁子梁顶到殷家店公社地井子沟一段已无长城遗迹。
(二)御路(即北线长城中段):第一段:在殷家店公社旧拨大队地井子沟,全长O.5公里,墙宽10米,残高0.4——0.6米,东西走向,为黑土和碎石筑成。
在城墙上发现石雷2个,大者直径0.2米,小者直径0.14米。
经分析,为古代守城者用以防御袭扰的武器。
第二段:从新拔公社岱尹上大队一队南行越岱尹梁,至五道川公社十八号大队红砬子,全长6.5公里。
墙宽10、残高1——1.3、上宽1——1.2米,为黑沙土筑成。
在岱尹上四队距长城4O米处,即有清乾隆皇帝行围时见到的东西绵亘数百里的城堑和斥堠屯戍旧迹。
所立《古长城说》碑,建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1966年被毁,现已修复。
岱尹梁顶的长城遗址,保存比较完好。
从此到五道川公社十八号大队,为南北走向。
墙宽10、残高1.5——2.5、上宽1.5米。
墙北侧沟深1.5、沟底宽1.3——1.5、沟上宽3——5米;南侧沟深1、沟底宽1、上宽2——3米。
在岱尹梁顶又发现另一道长城,遗迹清楚,与第一道相距200——300米,平行南北走向,到五道川公社十八号大队七队桦树沟门进入十五号大队村北,到十四号村房后即中断。
此段墙宽10、残高0.8——1.1米。
有明显遗迹的两段,长5公里。
第三段:从五道川公社十七号村到十一号村,全长4.5公里。
墙残高1——1.1、残宽8.5——10米。
为黑沙土筑成。
第四段:从五道川公社九号大队到棋盘山公社水泉大队三队西沟门五号村,在公路西侧,全长2.5公里,南北走向,墙已不存,但遗迹明显。
第五段:在伊逊河西岸,从棋盘山公社二十九号大队四号村起,经过甘沟门大队二十六号村小城子梁二十号村,到大唤起公社大唤起河口,全长5.5公里,为石头、黑沙土混合筑成。
南北走向,遗迹明显。
东临伊逊河,西侧为耕地。
城墙底宽10、顶宽1、残高2——2.5米。
第六段:在大唤起沟口90度弯成东西走向,从大唤起头号村过大唤起河,经大唤起三号、四号、五号村河谷地带,过御路梁到龙头山公社克字大队九队,全长37.5公里。
城墙底宽10、残高2——2.5、顶宽1米,为黄沙土、黑沙土筑成。
第七段:从龙头山公社大字大队七队,到道坝子公社顺下大队,全长12.5公里。
墙已不存,但遗迹明显。
由南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
沿道坝子河谷向西延伸。
第八段:从道坝子公社查下大队三号村到四号村房后,全长0.5公里。
遗迹明显,但城墙已多不存,墙底残宽10米,为黑沙土筑成。
第九段:在查下大队佛爷道梁前后,全长0.5公里,墙已不存,但遗迹明显,墙底残宽8——10米。
(三)长壕(即北线长城西段):第一段:从塔镇公社什巴克大队经灵阳宫沿伊玛图河北岸,向西延伸到燕格柏公社燕格柏沟门,全长3.75公里。
长城自此开始称“长壕”或“万里长壕”,均为低于地面的壕沟。
此段壕沟宽8、深1米,墙残高0.8、宽5、顶宽1米。
第二段:在牌楼公社六十棵大队西两间房后山坡上,长0.5公里。
壕与墙已成为平台,但遗迹尚明显。
第三段:从城子公社十九号大队十七号村前梁开始,经过桃山公社哈拉玛嘎大队八号村前梁、西拨沟前梁、赵家营子后山坡、桃山沟,土门大队大北沟、小北沟,上梁后进入草窝铺沟,然后上乌拉哈梁,经望火楼,沿乌拉哈梁山脉曲折向南延伸,复经六棵桦、大小鸡爪子到西龙头公社干柴沟小滦河东岸。
此段长城构筑在深山峻岭之间、密林深处,地势十分险要。
全长35公里,保存完好。
长壕上宽5、底宽2米,壕、墙共宽12米。
第四段:从西龙头公社甘沟口大队榆树林村西侧上夹心梁,经五道沟林场(又名沙坡地)越过石桌子梁山脉延伸到石桌子梁南。
全长20公里。
此段长城工程艰巨,一般均构筑在山脊北侧密林中。
壕墙宽10——12米,沟墙残高0.6——0.8米,沟深O.4——0.6米,长壕上宽5、底宽1.5——2米。
第五段:在西龙头公社东城子大队小卡伦沟西侧,向西南延伸与丰宁县森吉图公社大营子大队小卡伦长壕相接。
长1.25公里,壕墙宽10——12米,遗迹明显,但壕墙已不存。
此为北线长城西段的南支。
第六段:从第三段的干柴沟梁顶向西过小滦河,进入老窝铺公社斑雀沟,经卡伦后沟再向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石门沟继续向西延伸。
此为北线长城西段的北支。
(四)南线及城(土名也叫“边墙”):位于围场县中部夹皮川公社边墙村,横跨舍力嘎河,东西走向,东起边墙村的东山坡上,向西经过村南过河到西山梁顶。
墙宽8——10、残局0.3米,以石为基,黄沙土筑成。
北面距北线长城约25公里。
长城遗址明显,未发现其它遗物。
北线长城,自赤峰县二龙库进入围场县三义永公社,向西延伸,经山湾子、殷家店、新拨、五道川、棋盘山、大唤起、龙头山、道坝子、塔镇、燕格柏、碾子沟、牌楼、城子、桃山、老窝铺、西龙头等十七个公社和卡伦后沟牧场,在桃山公社又分为两道,一道向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一道向西南延伸到丰宁县境。
北线长城自东至西全长200多公里。
实际残存长城遗址包括“边墙”、“御路”、“长壕”共24段,长约140公里。
南线长城,虽然残存遗址较短,然从其地势看,其东端很可能与延伸到昭乌达盟喀喇沁旗毛金坝一带的燕北长城(或称赤南长城)相衔接,尚待实地调查。
二长城沿线的一些古城址北线长城附近有不少城址、障和烽火台一类的防御建筑设施。
城址规模较大,且建筑遗迹、遗物较多;障则为小形方城,规模较小;烽火台形制更小。
盖均为驻兵屯戍、瞭望、报警之所。
(1)岱尹城古城址:位于北线长城的北部,新拨公社岱尹下大队阴河南岸,为战国时期古城一座,方形,长宽各200米,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
城墙底宽11、上宽1.5、残高3米,夯层0.12——0.15米。
在城址西北部经钻探,墙埋入地下1.6——1.8米。
城门在西北,宽20米。
城内为黑沙土质。
地面上发现有粗绳纹夹砂红陶片。
经钻探,文化层深度为1.4——1.6米。
有灰陶片、鱼骨盆陶片、黑色炭块。
以前出土过黑釉尖底大瓷缸、六耳鋬釜和铁锁链。
此次从群众手里征集到早年出土的铁前杆、石斧、粗绳纹战国筒瓦等遗物。
(2)岱尹梁顶东、西古城址:位于新拨、五道川公社分水岭上。
长城蜿蜒到岱尹梁顶东西两山,即今公路东西两侧山上有古城二座。
西侧小城,东西宽58、南北长76米,城门向东。
门宽7、墙宽6——8、上宽1米。
东侧小城,东西66、南北40米,偏北20度,墙残高2——2.5、底宽10、上宽1——1.5米,城门向西,宽6米。
(3)十八号古城址:位于五道川公社十八号大队,在公路西侧杨树趟子山坡上,为一小方城(马面),长宽各16米,为黑沙土质,未发现遗物。
(4)红砬子沟门古城址:位于五道川公社红砬子沟门东侧,为小方城(马面),长宽各16米,与前一小城相距600米,马面内外为黑黄土,且出土了大量炭块。
(5)惠汉古城址:位于五道川惠浪大队村北十七号村,方形,长宽各20米,城墙残高1.5——2、残宽6米。
城内有灰色绳纹陶片遗物。
(6)十五号村烽火台遗址:位于五道川公社十五号大队的十三、十四号村之间公路西侧小山包上,残高1.5、底部直径15、上部直径2.5米,为黄褐士所筑,未见遗物。
(7)九号村古城址:位于五道川公社九号大队对面河东,为战国古城,土名城子。
为方形,长宽各100、墙底宽10、上宽1——1.5米,为黑沙土筑成。
(8)棋盘山古城址:位于棋盘山公社棋盘山村北端,城墙为黑土筑成,破坏严重,大半夷为耕地。
城内发现有组绳纹筒瓦残片和灰绳纹陶片。
(9)小城子梁古城址:位于棋盘山公社甘沟门大队二十六号村小城子梁,距北线中段长城遗址约120米处,长宽各20米,城墙已严重破坏,城内已为耕地。
在城内采集到夹砂粗红陶片。
(10)城子村古城址:位于城子公社城子村西北部,为一座方城,长宽各180米,城墙残高3.5、墙底宽8、顶宽5米,夯层0.10——0.14米。
城内从地表钻探经过0.1米耕土层以下到1.7米处是五花土,从1.7米处往下是黑褐土,即生土层。
在1米深处发现有粗绳纹陶片、黑色炭粒、石斧。
城门位于南墙中部,已严重破坏。
这些城、障、台,或筑于山巅,或建于交通要冲,围场县东部大兴永村东台子、中部小锥子山、西部东城子等十几座古城址,均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1976年春、1977年秋在大兴永东台子和小锥子山古城址附近先后出土三件秦代铁权,权身均阴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四十字诏书、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