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与明长城的异同
专题07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历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
中国古代史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历案设计【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个主题,也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3.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的成就及影响。
5.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6.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8.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9.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10.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填空、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基础知识,结合教师点拨,掌握本单元课标要求。
2.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形成这一阶段的知识框架,体会阶段特征。
通过对明清与西方的比较,了解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与西方的表现。
3.通过秦长城和明长城对比,加强历史的纵向联系,了解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努力。
5.通过展示唐到清的对外交往史实图,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政策变化,以及清朝后期闭关锁国的影响。
6.通过习题演练,掌握这一阶段试题考查方式,突破中考。
【评价任务】1.检测课前填空习题,自主复习结合教师点拨,落实课标要求。
(检测目标1)2.通过教师引导构建单元知识框架,体会阶段特征。
(目标检测2)3.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了解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检测3)4.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努力。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1.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金瓶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明清小说2.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 相同之处有①起止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
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迁民众到那里戍边,后为防匈奴南进,又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的城防,盘踞于高山峻岭之间,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蜿蜒万余里,,史称万里长城,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至修建起来后,许多朝代又不断整修,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保存较好,现所见长城多为明代的长城,同样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将二者对比可知,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秦长城不一样,故去除①;他们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边疆民族势力的骚扰,如匈奴、蒙古、女真等,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集体中的一员,不能说是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故去除③,所以答案为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3.某中学组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明长城探访活动,相约从明长城的最西起点出发,他们的出发点应是()A.嘉峪关B.临洮C.鸭绿江D.辽东【答案】A【解析】“明长城探访活动”“最西起点出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小刚同学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一生潜心研究中医药方。
下列对他的研究帮助最大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3.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
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 )A.发明指南针B.发明活字印刷术C.编著《本草纲目》D.编著《天工开物》4.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他们应查阅的著作是( )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6.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 )A.赵州桥B.大运河C.北京故宫D.长城7.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8.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9.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D.都具有反封建思想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的特点
长城的特点是:历史悠久、长度惊人、工程浩大、施工精湛。
1、历史悠久
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历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历史。
如果你追溯到西方周末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中国的长城至少有2700年的历史。
即使是明朝建造的长城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这样一座古老的伟大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珍贵和罕见的。
2、长度惊人
从春秋到明代,长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护和建设。
长城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
它有东西向和南北向,总长度为108,000华里(54,000公里)。
其中,万里千里,有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
3、工程浩大
根据科学家的粗略计算,如果用明长城的土,砖和石头建造一个1米宽,5米高的墙,它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如果它用于铺设0.3米的厚度和5米的宽度。
这条路可以环绕地球三周。
4、施工精湛
建造长城的土地,或山脉深谷,河流湖泊,沙漠草原等,都极其复杂和危险,建筑工作特别困难。
要建造长城,有必要了解和应用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如数学,力学,几何,测量,地质,建筑,组织和运输。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同步检测(含解析)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一、选择题1.“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八达岭”“抵御外敌入侵”。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八达岭长城是长城的一段,古代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犯。
故选D。
2.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 300千米。
3.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据下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御蒙古族和女真族而修建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4.明长城蜿蜒六千余千米,气势宏伟。
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明朝修筑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蒙古族的侵扰。
【知识拓展】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秦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千米的长城,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5.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
6.一个时代的著名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形象。
以下属于我国现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想一想}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提示:(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提示: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自我评测}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自我评测}提示: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1、{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提示: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自我评测}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提示: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赋于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3、{自我评测}(1)说一说“天可汗”的含义。
提示:“天可汗”即唐太宗。
“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年),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天可汗”。
(2)谈谈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意义?提示: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历史趣谈秦长城修建时间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秦长城修建时间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导语:长城大家都知道,但是秦长城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秦长城吧。
秦长城距离现在已经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秦长城经历了无
长城大家都知道,但是秦长城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秦长城吧。
秦长城距离现在已经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秦长城经历了无数的王朝,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历史,至今还存留在我们的心中。
即使为了修建秦长城这座古文化,秦始皇确实是背负了无数的骂名,也是损害了无数的无辜的生命和家庭,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秦长城是中华上下古千年里面非常闪亮一颗瑰宝。
秦始皇在年三十三年的时候,也是在公元前214年的时候,为了对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神秘而牢固的防线,也就是秦长城的诞生。
秦长城起止点是从——西边起自临洮,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岷县,东边一直到了辽东,是真正的万里长城,专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
虽然说,随着时间的迁移变换,秦长城大部分都已经被人为或者是自然的摧毁了,但还是有着一部分的遗址在几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2200多年的历史,足够让秦长城成了中国乃至是整个世界里面优秀的历史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国家现在重点去进行文化保护的单位。
甚至,为了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秦长城的雄伟和气势,国家早在2004年就专门施行了秦长城的修复的计划,修复了长度有1200m的秦长城,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的文化的景点,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等。
秦长城修建时间
生活常识分享。
2023年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2023年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2023年七年级历史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2、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2、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多数学生都听说过。
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突破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及答案导学案 年 月年级科目初一历史课题第16课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编号 016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班级 姓名学 习 目 标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了解明长城、北京城的修建情况和建筑特色。
◆掌握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
◆了解明朝戏剧艺术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了解明长城、北京城掌握古典小说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 1.(2018江苏连云港)右图出自“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该书是【D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2.(2018江苏宿迁)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B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千金方》 3.(2018四川达州)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C 】 A .《农政全书》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九章算术》 二、合作探究、展示 【借图启思】 【李时珍弃举从医】李时珍14岁时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未考中。
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肠胃病流行。
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科技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小说 书画 戏剧明长城北京城 建筑汤显祖《牡丹亭》 董其昌徐渭2.右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B】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C. 元朝晚期的农民起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3.一位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B】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 】A.介绍并传播西方水利方法 B.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5.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A 】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单刀赴会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四、拓展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始皇之后的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为何只存留明长城呢
始皇之后的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几乎都要修筑长城为何只存留明长城呢本文导读:长城是我国的代表,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防御工事,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工程。
长城的修建从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延续了整个风险王朝,延绵2000多年。
长城图片长城分布在我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在秦朝之前修建的并不多,到了秦始皇以后开始大规模修建,只要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从秦朝开始,到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不管规模大小,都修筑过长城。
长城照片明长城是我国明朝时期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也被称为边墙。
在修筑的过程中,明长城所使用的材料和秦长城比较类似,但是和汉长城、清长城有很大区别。
长城作为当时政权抵御外来掠夺的重要屏障,在我国发挥着极大的军事作用。
说到明长城,我们就不得不说汉长城,因为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长城汉长城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我们都知道,在汉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和匈奴打了一仗,结果就出现了白登之围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
当时刘邦刚刚建立统一全国,建立汉朝,经历这样大的惨败,所以没有力量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前期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修长城来抵御匈奴,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大概用了70年的时间。
长城到了武帝时期长城的修建几乎停滞,原因很简单,汉武帝已经打的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量南下,一直到东汉三国时期,在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没有形成大部落联盟,所以这时期很少修建长城。
明长城之所以能留到现在,是因为建设时间太长,工程质量太好,所以到现在还能让我们看到一些。
因为明长城基本上从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就开始修建,整个明朝就没有停止过,这一修就持续了二百七十年。
长城地图朱棣做了皇帝以后迁都北京,这时候距离游牧民族更近了,几乎没有战略缓冲地带,所以长城就变得更加重要,这种关乎国运的事情,明朝皇帝还是不敢马虎的。
而清朝的时候基本是不修长城的,明朝的历代皇帝对于修长城都比较热衷,并且所修长城的质量也值得称赞的。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长城、北京城与故宫
分组讨论2:紫禁城建筑分布有何明显特色?
通过中轴线提示,不难看出紫禁城分布呈严格对称状,紫禁城 位于京城中央。
思考:明清时期我国君主集权达于顶峰,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讨论, 回答:紫禁城作为皇家房产,它反映了明朝时期怎样的时代特色?
突出体现皇权至上的特色。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第16课:明长城、北京城与故宫
明长城和北京城
根据图片说一说 明长城与秦长城 的主要区别。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辽东 嘉峪关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 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秦 长 辽东 城
临洮
嘉峪关
嘉峪关
辽东
纪念曾经宏伟的秦长城
皇 城
京
宫城
城
外
城
故宫平面图
布局严整,方城十字 街,南北中轴线突出, 东西建筑对称展开, 宫城外有皇城,皇城 外有京城,以万岁山 为中心。
紫 禁 城 俯 瞰
中和殿是皇帝 阅视奏书地方
太和殿是皇帝 举行典礼地方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角 楼
云龙阶石
明 朝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皇
城
宫城
京
城
外
城
分组讨论1:紫禁城及其附属建筑外表有何特色?
•D.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中国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d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雄伟的紫禁城和明长城
朝
北
皇城
京
京
宫城
城
城
平
面
图
外
城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北京城由明成祖在元朝
大都的基础上修建。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
京城三个部分组成。
宫城又称紫禁城就是
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 今天的故宫,居于中央;
宫城外面是皇城;皇城
外面是京城。
紫禁城(故宫)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 皇帝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以“万岁山”
为中心点,形成纵贯南 北的中轴线,宫殿楼阁, 金碧辉煌,雍容华贵, 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 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紫禁城(故宫)
紫禁城
太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
宁寿宫
嘉峪关
临洮
辽东
秦
长
城
山海关
明
长
城
明长城与秦长城比较
(1)建筑材料——秦长城以土筑为主, 明长城的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 (2)地理位置——明长城比秦长城靠南。 (3)东西长度——秦长城西起临洮,东 到辽东;明长城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 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
明长城全长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堪 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历史趣谈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比较 秦长城现今还在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比较秦长城现今还在吗导语:秦长城修筑于秦朝,距今已跨越了二十多个世纪了,千年岁月的风霜足以摧毁地面的一切痕迹,即使是坚固的城墙也不例外。
那么,秦长城还在吗?秦长城修筑于秦朝,距今已跨越了二十多个世纪了,千年岁月的风霜足以摧毁地面的一切痕迹,即使是坚固的城墙也不例外。
那么,秦长城还在吗?据考证,秦长城至今还有能见到,只不过由于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如今残存的秦长城已经不多了。
由于某些原因,人们以为秦长城都是嬴政修建的,其实不然,第一段秦长城是秦昭王修建的,在今临洮尚有一段秦长城遗迹。
关于临洮境内秦长城来历,史籍是这样记载的:秦昭王时期,其生母宣太后和义渠国首领有私情,还生了两个儿子。
后来,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宣太后找借口把老情人找来诱杀了。
随后,秦昭王就派兵灭了义渠国,并在陇西等地修建了长城。
临洮长城遗址自西向东绵延近百华里,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城墙、烽火台等遗迹仍清晰可见。
该段秦长城以黄土混合碎石夯成,符合秦长城构建方式。
除了临洮秦长城外,在包头也有一段保存尚可的秦长城。
包头秦长城自宁夏而入,经固阳延伸至河北境内。
相传秦始皇派蒙恬重创匈奴后,夺回了富饶的河套平原,为防止匈奴再次南下,在大青山等处修建长城拒敌,包头秦长城就是这时修建的。
至今残存的包头秦长城,长达200多华里,依山傍险而建,在山地处多用石头砌成,因此保存较好;而平地则用黄土铸造,至今已风化成了一个个黄土堆。
不管怎么样,秦长城有它的特色和风格,是我国独有的文化遗产。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秦长城以首创第一而闻名,而明长城则以其坚固而著称,二者常被生活常识分享。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作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课时作业: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品是( )A.《牡丹亭》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2.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大运河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3.“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亲、善、诚、信、忠、和”等丰富内涵的价值标准,这正是它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有众多的医学著述,要了解明代中医的发展,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4.这部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这部书的作者是( )A.李春B.毕昇C.宋应星D.徐光启5.下面三幅图片所示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结构对称,主体突出B.军事防御,稳固边疆C.沟通交通,加强交流D.强化皇权,巩固统治6.《三国志》中说曹操“广纳贤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
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7.明代北京城的结构由外向里的正确顺序是()①皇城②宫城③内城④外城A.④①②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8.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小说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现多被改编为影视剧。
20世纪80年代,某部神魔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冷水江市波月洞取景拍摄,洞内“猴王宝座,水帘洞”等成为最佳取景点。
2021部编七下历史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安彩荣 202103
明
朝
北
皇城
京
京
宫城
城
城
平
面
外
城
图
故
看看并 想想:
宫
故宫建
平
筑布局
有什么
面
特点?
图
看一看:
故宫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1)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2)主次分明,故宫分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3)规模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
紫禁城(故宫)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000余 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 绘; 故宫按布局和功能可以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总体布局为中 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一、科技名著
自主学习(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 纲目》
李时 珍
全书190多万字,共 记载了药物1800多 种;收录药方一万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 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 天工 宋应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 开物》星 业和手工业的所有 生产、加工部门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明朝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地理名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一)长城 自主学习(读教材,回答问题)。
1.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 止点。
(1)目的:为了防御 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 绿江、西至嘉峪关。
明长城
山海关
嘉峪关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 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 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 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 “天下第一关”之称。
从秦长城到明长城
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万里长城的历史长城是一种将彼此相望的城堡由城墙联结起来的漫长的军事防御体系。
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使许多人以为长城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修建的。
其实,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长城有两类,一类是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如齐国的长城,楚国的长城等;一类是北方各国为防御匈奴、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骚扰的边防长城,如赵国的北长城,燕国的北长城和秦国的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帝国之内拆除了原先六国之间的互防长城,与此同时,为了防御匈奴,又将原有的秦国、赵国和燕国三国的北方边防长城加以修缮、连缀和增扩,使之形成一条横贯秦王朝整个北部边地的长城,总长度有五千余里。
这条长城西起甘肃省岷县,沿洮河向北,又沿黄河南岸经永靖、兰州、靖远等县市,抵宁夏中宁县境,然后越过黄河,循贺兰山北上,在高阙附近与原赵长城相接,又向东北至多伦附近与原燕长城相接,直达今朝鲜清川江岸上。
这条秦长城的修建,前后约花了9年时间。
到了汉朝前期,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维修了秦长城,而且还修建了塞外长城,使西汉长城的总长度在10000里以上,远远超过了秦长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东汉初期,又修建了万里长城的内层防线。
接着,在西晋、东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都修缮过长城。
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主动进攻制服北方民族的策略,才没有修缮被动防御的边防长城。
明朝推翻北方蒙古族建立和统治的元朝后,为防御退回到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后裔南下骚扰,又极为重视长城的修筑,前后共分三个阶段修缮了长城,使长城发展成一道更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明代修缮长城比起以前历代来,不仅费时最久,工程也最大。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西迄祁连山麓,总长约6350公里,由城堡、城墙、城台、烟墩等4个部分组成,比历代长城更为坚固,更为完善。
清朝没有修建长城,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修建长城的历史。
但是长城依然存在,它不仅是宏伟的古代建筑,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