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明长城结构分析
从明朝的建筑技术,看明长城的防御体系和布局机制的精妙
从明朝的建筑技术,看明长城的防御体系和布局机制的精妙长城,中国古代第一防御军事工程,这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工程,被称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的建造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期就出现在北方,秦朝统一后,开始修建长城,是一条比较长的防御工程,主要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汉朝时期,再次修复长城,长度近一万千米。
隋朝也动用力量修建长城,唐朝因国力强大,没有修建长城,元朝也没有,清朝也不用大规模修建,明朝修建的可不少。
从历史上来看,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见证者,它经历过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和长城有联系,因此,长城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明朝修建长城,这也反映明朝当时的一些情况。
一:明朝的建筑技术历史发展到明朝,明朝已经把古人的建造技术融会贯通,所以在一些大型的建筑上,明朝敢动用数以万计的民工去建造。
北京故宫的庞大,是明朝修建最大的宫殿群,它所代表的是木质结构建筑群的巅峰。
建造如此庞大的宫殿,是集全国的力量而行的。
所需要的材料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如:高大的木材来自华南地区的深山老林里。
光有设计师还不行,还要大量的工匠和民工。
而修建长城,更是对国家安全的考虑,马虎不得。
明朝改变了修建长城的材料,之前是不用砖的,如今大部分用砖来砌成。
这些砖是用特定的泥烧制而成,明朝有官窑,专门烧制修建长城的青砖。
这种砖有好几种尺寸,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明朝,制砖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所以这种坚固的青砖,可以大量用于长城两侧,中间是砂石等材料。
不同地方采用不同的材料,东部山地比较多,更多的是青砖,西部则是就地取材。
材料的改进,可以加大建造速度,提高建筑水平,同时也提升防御能力。
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用砖做材料,同时也看出,明朝的民间房屋,都开始用砖来做围墙。
在长城一些关隘的城楼上,有许多极其复杂的装饰,显示出明朝在青砖上的雕刻艺术,是工匠的艺术才华。
二:明长城对蒙古的防御在整个明朝中,长城与明朝的兴衰有关,一开始,明朝主要防御的是蒙古,只因蒙古的实力比较强。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与农牧互动关系
保护农耕文明
长城的坚固防御,使得农耕文明得 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发展,促进 了农业生产和技术的进步。
促进农牧分界
长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分界线,对农牧 交错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农牧互动对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挑战与适应
1 2 3
游牧民族对长城的冲击
游牧民族时常试图突破长城防线,对长城造成了 破坏和威胁,但也促使明朝不断加固和完善长城 防御体系。
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与农牧互动关系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当今的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提供借鉴和启示。
针对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方案和 建议,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与农牧互 动关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概述 • 农牧互动关系在明代的发展 •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与农牧互动
的相互影响 •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与农牧互动
关系的现代意义 • 结论
01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概述
明代长城的修建背景
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明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频 繁,为了保障边疆安全,明朝政府决 定修建长城。
明代长城的军事作用
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长城的修建有效地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保障了明朝边疆的安全。
促进边疆稳定与发展
长城的修建还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为边疆居民提供了安全保障,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流与融合 。
02
农牧互动关系在明代的发展
农耕与游牧的交融
农耕与游牧的交融是明代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时间的 推移,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开始从事农耕,而农耕民族也逐 渐融入游牧生活。这种交融不仅促进了经济上的互补,还加 强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大同瑰宝明长城简介
大同瑰宝明长城简介
大同瑰宝明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长城的重要部分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部,全长20多公里。
明朝时期,由于蒙古族骑兵的威胁,大同修建了一条新的防线——明长城,保障了当时蒙古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
明长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将原来的元代长城进行了修缮、加固和扩建。
长城由
官府和地方各级进行监工和修建,工程历时数年,耗资巨大。
明长城为砖石结构,高约5-10米,墙顶厚达5米,底部宽达6-7米,城墙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坚固牢固。
长城上还设有箭楼、瞭望塔、角楼等,方便城防守军进行作战。
明长城的防御工事是其最大的特色,其中包括碉堡、城门、护城河等一系列具有军事
防御功能的建筑。
明长城还有一个很棒的特色——烽火台。
烽火台设在边境要塞和关隘上,用于传递军情和警报。
由于地势险要,烽火台分布密集,共有48座,可传递100多公里,极大地提高了军队作战的效率和速度。
明长城沿线的景观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如小江镇的石峡大门,气势雄伟的城门上方有“天高山南、地阔人稀”的石刻,岩崖上的文化石刻字迹还保存完好。
永明镇的红土堡则
是土城的代表,城墙底部石墩与土墙结合,土墙上还插有从大同台下采来的白杨树,这些
自然的生长物,为这座土城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大同瑰宝明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不仅在古代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
要意义和价值,而且在今天的旅游和文化交流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保护了中华文
化瑰宝,也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第十章 长城
北京慕田峪长城
丁字形短城
内外两侧均有雉堞
北京慕田峪长城
九门口长城
4、若遇河川,或利用天堑沿河而筑,或跨河建桥,桥墩 为楔形,以利泄水,桥上筑城,桥下涵洞置铁栅,以防敌 船偷渡。水关即属此类
九门口长城
嘉峪关
5、凡交通要冲必设雄关
关城呈方形或多边形,每个关城不仅 设有城墙、城门、敌楼,还有瓮城、 罗城。山海关等重关还有护城河、 翼城。关城内建有兵营、官署、马 厩、粮仓、武器库、水井,嘉峪关等 甚至还有戏台、神庙,黄崖关还有八 卦阵街坊。关城外大多有数道长城 拱卫。
楚 长 城 示 意 图 ( 根 据 有 关 资 料 绘 制 )
河南方城县楚长城遗址
(根据有关资料绘制)
齐长城开始修筑于齐桓公 , 先筑西段 , 以防鲁、 晋诸国。接着修筑东段,以防楚越。然后齐威王又修 建了中端,齐宣王将整座长城连为一体。 齐长城先后经历几百年才大功告成。 最终形成了西起今黄河东岸的济南市长清区西南 孝里镇广里村北 , 向东进入丘陵区 , 又逐渐蜿蜒攀升 至泰山西麓的中低山区 ,尔后沿泰沂山脉分水岭 , 直 达黄海西岸的今青岛市小珠山之东的黄岛区东于家 河村东北入海,蜿蜒618.9公里,史称千里长城。 此长城在平原和矮丘区以土板筑成宽十二三米 , 高七八米的土城墙 , 山区则用石垒砌 , 有块石、条石、 片石等。现存遗址占总长度的64.3%。
6.丹麦长城
• 为防犯日耳曼人北侵,西福尔 里王古德弗雷德开始兴建边 墙。由石勒苏益格城至特伦 泥河沼泽地,全长17公里。一 个多世纪后被毁,曾重建,旋 又被德皇拆毁。
二、中外长城比较
• 长城的修筑都是为战争服务的。其结构也都以有利 于防御为主。 • 无论在修筑的持续年代、工程量、结构的周密方面, 中国长城均堪称翘楚,其他任何国家的长城难以同 其相媲美。因此,任何其他国家的长城也没有中国 长城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巨大。 • 中国长城在中国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长 城的保护和将其用于旅游方面,却应学习其他一些 国家的经验。
明长城的简介
明长城是明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修建的军事工程,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跨越了多个省份,包括但不限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
明长城的主体结构主要由城墙、关隘、烽火台等部分组成,长城的修筑形式、技术、建筑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特点。
明长城的整体布局在明朝初期就已确定,此后历经多次修缮和增建,最终形成了庞大的工程体系。
长城的修筑形式多样,包括山险墙、劈山墙、砖石城墙等,其中砖石城墙是明长城的主要形式,它不仅结构坚固,而且外观优美。
在修建过程中,工匠们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如使用糯米汁和灰浆搅拌作为粘合剂,使用烽火台传递信号等,这些技术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明长城沿线,有许多重要的关隘和城堡,如山海关、嘉峪关等。
这些关隘和城堡不仅是军事要地,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关隘的修建需要考虑到地形、气候、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关隘的修建技术和建筑结构都非常复杂。
城堡则通常作为军事指挥中心和驻军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明长城在明朝时期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它不仅是一道防线,也是明朝北部的重要屏障,保护了明朝的疆土和人民的安全。
同时,明长城也是明朝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通过长城与明朝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长城逐渐失去了其军事意义,成为了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明长城也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总之,明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它的修筑技术和建筑结构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明长城的存在和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明长城结构分析
云
台
左:居庸关云台券门洞内既有多种文 字的经文,也有精美的浮雕佛像。 右:门洞内地面所留车辙痕迹。
金山岭长城
在北京密云同河北滦平交界处, 是由谭纶和戚继光负责修建的长 城,也是工程质量最好、设计最 周详的长城。
敌楼下层的砖砌拱券。
金山岭长城库房楼 库房存储武器粮饷, 自然必须格外加强防 守能力。故此楼位于 制高点,马道不直接 通向敌楼,而且马道 上布置了障墙数道, 以利于步步为营。另 有支路绕楼下方至入 口处,这使来人完全 处于楼上守卫者的监 控之下。入口也不同 一般,为箭窗形,其 下沿距路面约一人多 高,即是说,若无人 接应,很难进入楼内。 更不必说入口处一定 有人守卫。
金山岭长城
其敌楼结构。
司马台长城
在北京怀柔。与金山岭长城连为一体,其最高点为望京楼,海拔1900多米。神女楼则因发现女 尸而得名。其下有原有水关,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洪水冲毁。又有温冷二泉,相距不过数尺。但现为水库淹没。
慕田峪长城
左:下层的拱券结构与连接 底层和上层的木梯 右:由木梯登上上层
丁字形短城
慕田峪长城
其 特 点 为 : 1. 慕 田峪关所处位置 较低,因而内外 两侧均为雉堞;2. 外侧山脊上有呈 丁字型的短城, 以 利 防 御 ; 3. 植 被良好。
内外两侧均有雉堞
乌龙沟长城关城
位于河北涞源。围墙下半部尚好,马圈遗迹尚存,原兵营等已改做民居,且多有改造,然原布局尚能够见其大概。
河北内丘鹤渡岭明长城关城内的水井
河 北 内 丘 鹤 渡 岭 长 城 的 刻 石
甘肃金昌明长城 它是在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长城外侧挖有壕沟。
嘉峪关 这是从关外(西)拍摄的。再向西数十米,有嘉峪关碑。
从游击将军府望城楼 从城楼望游击将军府
长城城墙结构类型
长城城墙结构类型一、概述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伟大工程,而长城城墙作为其主要构筑物之一,采用了多种结构类型,以应对不同地理环境和防御需求。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长城城墙的结构类型。
二、板墙1. 简介板墙是长城城墙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
它以石条或石块搭建而成,采用横贯法、交叉法或错缝法进行结构连接,形成坚固的墙体。
2. 特点•简便易行:板墙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于修筑和维护。
•坚固耐用:石条或石块结合紧密,墙体承重能力强。
•适应性强: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布墙方式,如横贯法适用于平原地区,错缝法适用于山区。
3. 适用地区板墙结构在长城修筑的各个部分均有所应用,尤以平原地区为主。
三、砖墙1. 简介砖墙是长城城墙的另一种常见结构类型。
它采用砖块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将砖块用石膏、灰泥等粘合剂黏接成墙体。
砖墙结构在长城中的应用较为集中,尤其在明代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
•均匀且规整:砖墙结构制作工艺精细,墙体造型规整。
•抗震能力强:由于砖块的统一规格和精确连接,砖墙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装饰效果好:砖块的色彩丰富多样,可进行装饰性处理,增添了墙体的美观度。
3. 适用地区砖墙结构主要应用于北方平原等地区,其施工方便,易于大规模修筑。
四、夯土墙1. 简介夯土墙是长城城墙的一种结构类型,它以土壤为主要建筑材料,经过湿夯、砌夯等施工方式而成。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土质结构。
2. 特点•环保节能:夯土墙以土壤为主要材料,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环境友好。
•保温隔热:夯土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在夏季阻挡外热,冬季保持室内温暖。
•自然美观:夯土墙的颜色和质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使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
3. 适用地区夯土墙主要应用于北方高寒地区,如内蒙古、河北等地,因此在长城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较为常见。
五、栅栏墙1. 简介栅栏墙是长城城墙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类型。
它由石头或木材组成,以栅栏式的形态建造,类似于早期农村的防护栅栏。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大单元课时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2022版课标】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朝文学艺术的特色认知提示: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明朝科技的成就及影响;知道明代文学艺术成就及特色。
解读:明朝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这为传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明朝的建筑,以北京城为代表,既继承了前代建筑的优点,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政治、经济、社会风气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小说和戏曲等大众文学得到很大发展。
明朝时,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技巧,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明朝科技文化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爱历史,学生学习热情高、课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善于小组讨论学习,学习氛围浓厚。
但是由于接触历史课的时间不长,学生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做好铺垫,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层层解剖,以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科技成就,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万里长城的构造特征
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 垛口。
烽火台的构造特点
▪ 1、传递军情。
▪ 2、单独的台子,大多 建筑在山顶。
▪ 3、白天点火,夜晚燃 烟。
现在考考你: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烽 火台的构造特点?
▪ 烽火台的构造特点
▪ 1、作用(功用):传递军情。 ▪ 2、形式:单独的台子,大多建筑在山顶。 ▪ 3、使用方法:白天点火,夜晚燃烟。
由大到小说明城墙顶部的构造特点
作者在说明城墙顶部的构造特点时运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作者在说明城墙顶部的 构造特点时运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
▪ 1、列数字 2、作比较 ▪ 约4.5米 五马 十行
▪ 小收获:
▪ 恰当运用说明方 法,能准确说明 事物的特征,给 人鲜明的形象感。
回去点: ▪ 1、每隔大约半里有一
个。
▪ 2、外形“凸出墙外”。 ▪ 3、墙台上有简单房屋,
用于巡逻放哨。
▪ 4、敌楼下层有小房间, 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 垛口。
懂了
由总到分说明城墙台子的构造特点
▪ 特点: ▪ 1、每隔大约半里有一
个。 ▪ 2、外形“凸出墙外”。 ▪ 3、墙台上有简单房屋,
万里长城的构造
▪ 1、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 ▪ 2、城墙顶部的构造特点。 ▪ 3、城墙台子的构造特点。 ▪ 4、烽火台的构造特点
你明白作者在说明 这4方面构造特点 时的说明顺序是 什么?
由主到次,由下 到上
万里长城的构造
▪ 一、总说万里长城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 (1节)
▪ 二、以明代居庸关到八达岭为典型例子,分 说万里长城的构造。(2-6节)
▪ 2、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能准确说明建筑物特征。
长城分析报告
长城分析报告1. 简介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一道系统的防御工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本报告将对长城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建造目的、具体结构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 历史背景长城的修筑始于战国时期,绵延了200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多个王朝的修建。
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最早的长城规模较小,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城逐渐扩大,成为中国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建造目的长城的主要建造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发动侵略,给中国的边境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长城的修建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4. 具体结构长城是由多部分组成的,主要包括烽火台、城墙、城门和关隘等。
烽火台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发起报警的设施,通常建在山顶或高地上。
城墙是长城的主体部分,起到隔绝外敌的作用。
城门和关隘是长城的出入口,用于控制人员和物资的进出。
5. 意义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长城的建造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抗争精神。
长城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6. 当前状况虽然长城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但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和人为破坏,长城的部分结构已经严重损坏。
为了保护长城并传承其历史价值,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长城也成为了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7. 结论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长城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防御体系和民族精神。
长城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应该加强对长城的保护措施,同时推动长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长城的分析报告,通过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造目的、具体结构、意义和当前状况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长城的重要性,并为长城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详解
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1.关隘的构造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位置多选择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
整个关隘构造,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
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
(1)城墙:这里的长城城墙,一般特别坚固,内外檐墙多用巨砖、条石等包砌,内填黄土、碎石,高度一般在十米上下,这不仅使攻城的敌人难于攀登,而且可以给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城墙顶上一般都有四马并骑的宽度,即有四、五米宽,以便作战时部队机动和运送粮秣、兵器等。
这里还有上下城墙的马道和梯道。
在城墙的外檐上筑有提供了望和射击的垛口,在内檐墙上筑有女墙(宇墙),起保护人马不至于从墙顶跌落下来的作用。
(2)城门:城门是平时进出关口的通道,战时是反击敌人的出口。
早期多用木过梁,元朝以后一般均改用砖或石块砌成拱券形的门洞。
为了增加稳固性,城门附近的一段台基多采用条石砌筑。
不少城门上均镌刻着门的名称。
门洞内装巨大双扇木门,木门外包铁皮,用巨钉嵌镶,门内侧装有门闩及锁环,有的还装有机关。
(3)城门楼:城门上方一般均筑有城门楼。
它是战斗的观察所和指挥所,也是战斗据点。
城门楼多为一层、二层或三层的木结构及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其屋顶多为庑殿式或悬山式、歇山式结构。
这些结构普遍使用斗拱。
并且对整个建筑物内外用油漆彩绘进行建筑装饰。
这样就使整个城门楼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而且也增添了它尊严威武的气魄,以适应战斗的功能和审美的要求。
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城门楼就是一座歇山式屋顶的二层建筑物。
在嘉峪关的"光华门"和"柔远门"顶方形平台上的两座三层城楼,被阳光涂上了一层橙红色,歇山式屋顶上绿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屋脊上装饰的兽形瓦、蟠龙、狮子等显得更加光亮活跃。
"柔远门"的城楼下,红油漆的明柱回廊,雕梁画栋,五彩缤纷,集中地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给祖国的建筑宝库增添了光彩。
明长城课件
中,地势险要;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
明长城示意图
• 明长城只有城墙吗? 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
• 明长城由城墙、城台、 关城、烽火台等构成。 其中城墙是主体;城 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 子,可多面攻击来敌; 关城是重要的驻兵和 防御据点、关卡;烽 火台传递敌情。
空心敌台
八达岭附近长城 结构图
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 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 能感受到什么? •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2024/2/21
明长城实景
• 结合以上所学,说说明长城的主 要功能是什么?
• 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的军事防御 工程,它同沿线的道路、屯田、 驻军、卫所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 体系。Fra bibliotek明长城实景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内部机制解读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内部机制解读范熙晅【摘要】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加之特殊的地理背景,内部结构及运作机制十分庞杂。
过往研究多关注单一或主要元素等分析,而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要素、多层次、多元化背景缺一不可,其整体属性亦应深入剖析。
结合历史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相关理论,运用总体论方法、地图法、文献资料法等,逐层剖析明长城的系统结构与层级体系,以整体史观,着眼长城两侧明蒙双方,从文化传播、经济流通、人口迁移等方面,解读“边缘”地带的特殊机制,从而指出其表现出的层级性、防御性、流通性。
%As a historical, vast, diversity area, the Ming Great Wal has a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Previous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analyzing of single or major element, and yet the Ming Great Wal is an organic whole, its properties, such as multi-element, multi-level and diverse backgrounds, is indispensable, and should be in-depth analysis. 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geograph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etc., using the general theory methods, maps, and literature method, to analyze the Ming Great Wal system structure and hierarchy. Keeping a global historical view, focusing on both sides between Ming and ancient Mongolia, from cultural transmission, economic exchange, and migration, to interpret the special mechanisms in the defensiveness of military fortresses. Thus pointing out that Ming Great Wal is a hierarchical, defensive, liquidity zone in Ming Dynasty.【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明长城;层级体系;农牧交错地带;流通性【作者】范熙晅【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明长城是中国最伟大的古代文化遗存之一,具有地理跨度广、构造狭长等特点,被认为是古代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农牧两大文明的汇聚线[1]。
长城
敦煌玉门关附近的西汉长城的最高一段,建在当谷隧以东 约300 米,现存墙体系用流沙、散石、红柳或芦苇筑成。 这完全是由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这里没有黄土和石 材,只出产流沙和小石子,而附近的沼泽地中则生长有芦 苇和红柳,汉人筑城时,便就地取材,以流沙、石子和芦 苇等物掺和,层层上铺,一般每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不 等,整个墙体的高度可达3 米多。
还有用石块垒砌的石垛墙,利用险峻山岭、随山就势人工劈 凿的劈山墙,利用大山险阻作为障壁的山险墙等,如辽东山 区和燕山山脉的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慕田峪等处的长 城就是这样。此外,还有用树木、木板等在山崖处设置的崖 榨,在低洼多水、不宜修建墙体之处因地制宜挖成的边壕, 在河岸、山谷,利用自然的陡峭山崖,往往稍加修整即成险 阻,加之河流、谷溪的天堑,就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这 些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长城构筑方法,既减少了工程量, 还达到了制险御敌的理想效果。
长城
一、含义:
长城是人类社会军事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加 强战斗力而修筑的以防御为主,同时也具有进攻作用的军事工程 体系。包括城墙、营房、关隘、马厩、库房、以及军情传递系统 和来往通道等。所以为完整、复杂、庞大的军事工程体系。
二修筑简况:
长城最早伊始,因文献记载不详,学术界历来持论不一。一说 始齐,一说始楚。大约出现于公元前7~前5世纪。及至战国, 尤其秦、赵、燕所筑长城工程规模远较其他诸侯国为大。
秦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原,因地形,用险制塞,筑长城,起 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即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万 里长城。 为第一个高峰期。巩固加强连接有利用价值的长城。有石砌、夯 土、石土混用、树榆为塞。
汉长城。亦称汉障塞、汉边塞。两汉曾数次 修筑长城,尤其 汉武帝时修筑规模最大,成为中国历史 上东起辽东、西迄新疆, 第1条超过1万公里的长城。
长城的基本构造
长城的基本构造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其基本构造是长城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经过多个朝代的兴修和延伸,形成了其独特的结构和特点。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长城的基本构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长城的基本构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城墙、关隘和烽火台。
城墙是长城最核心的部分,起着防御和界定边界的作用。
相对于其他建筑物,长城的城墙更注重其实用性,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隘则是沿线设置的重要关口,用于控制进出长城的通道。
而烽火台则是长城的高点,用于传递信号和警示敌情。
这三个部分密切合作,构成了长城坚固的防线。
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城的构造,我们不得不提到万里长城的堡垒体系。
长城并非一条笔直的线,而是由一串个别的堡垒组成。
堡垒是长城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边疆安全的主要力量。
堡垒的设置不仅有助于集中兵力对抗敌军,还可以提供完整的阵地系统,形成战略上的联动。
因此,堡垒的建设和布局是长城构造的重要环节。
长城的基本构造还包括城墙的组成材料和技术。
长城的城墙主要使用砖块、石材和黏土等材料进行建造。
使用这些坚固的材料可以保证城墙的强度和耐久性。
而建造长城的主要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建筑地点、使用合理的砌筑方法和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得长城能够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其防御作用。
总结回顾:长城的基本构造由城墙、关隘和烽火台组成,它们紧密合作,构成了长城的防线。
堡垒体系的设置和布局是长城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
长城的构造还涉及城墙的组成材料和建造技术。
这些构造的设计和运用使长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迹。
在探讨长城的基本构造的过程中,我深感长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和边防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保卫边疆的象征。
对我来说,长城的基本构造的了解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加深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20201122101902)
学生自由讨论,
故事。同学们,你们能搜集哪些关于李
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故事?结合
三位科技巨人生活与创作经历,说一
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
习。
3.小说与戏剧
学生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答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
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
动脑筋:
全国,“迨至隋,一土宇”是说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元灭金,绝宋世”是说元朝结束
了辽、宋、夏、金等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统一全国,而宋朝只是结束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并没有
完全统一全国,周边还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之并立,明朝是延续元朝的统一。因此,这则材
料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朝代是秦隋元。故答案选Bo
C
1.
(2018年长沙卷)中医是中国
的国粹。
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
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
展中医的内谷。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
时珍的是
()
A.
制成“麻沸散”
B.
写成《伤寒杂病论》
C.
写成《千金方》
D.
写成《本草纲目》
熟悉中考题
中考链接
2.(20ຫໍສະໝຸດ 8年怀化卷)“北京王麻回答问题。
目,巩固知识。
子剪刀”
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
老字号,
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万里长城的构造
墙身是城墙的主
要部分,平均高 度约7.8米,山岗 陡峭的地方比较 低一些,平坦的 地方比较高一些。 城墙内部比较低, 外部比较高。墙 基平均6.5米宽, 顶部只有5. 8米
指图介绍长城的构造
墙身、方砖、垛口、宇墙
券门、敌楼、墙台
垛口· 瞭望口· 射口
烽火台
•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 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 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 利 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 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 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 递 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 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 来加以区别。到了 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 效果,使军情 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 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 十分迅 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 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 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 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烽火台在汉代 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 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 安全,提供食宿、供 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 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长城的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
•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 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 混 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 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 天工”的创造! •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 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 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 度达532万米以上。
北京市明长城分布图
北京市明长城分布图北京市明长城分布图明长城由蓟县黄崖关(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位于蓟县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东接遵化马兰峪,西接平谷将军关)进入北京平谷县彰作关,最东端一座敌台由石头所砌,竖有三棱界标,东北指向河北,东南指向天津,西则指向北京。
再经密云到怀柔九眼楼长城处分为内长城和外长城两叉:外长城向北经延庆四海镇由白河堡附近进入河北赤城县的独石口(沿西北到张家口、大同,到偏头关,最后至嘉峪关);内长城是向西经过居庸关(八达岭),进入怀来,入门头沟,从灵山出北京进入河北涿鹿(至涞源到河北易县的紫荆关,再到山西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头关,在偏头关的东边白羊岭上和外长城汇合)。
明长城北京段自东北绕至西北绵延629公里,景点由东向西大致为:1 黄崖关长城2 古北口,司马台长城2.1 位于北京东北部密云县东北古北口镇,距北京市120公里。
属古北口长城东段,建在燕山峰巅之上,最险处是"天梯"、"天桥"。
2.2 望京楼海拔近千米,是古北口长城的最高点。
司马台水库是由西山、东山流下的温、冷二泉汇成的湖,有段长城深入水库底。
3 金山岭长城3.1 位于北京东北部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交界处,距北京市120公里。
因部分长城筑于燕山第一峰露云山与古北口卧虎岭间的大、小金山之上而得名。
3.2 西起龙峪口,东至司马台,全长10.6公里如一条昂首翘尾的巨龙飞腾于峻岭。
4 神堂峪长城4 慕田峪长城4.1 位于北京北部怀柔区,距北京市70公里,东接古北口,西连八达岭。
全长2260米,有敌楼22座。
慕田峪长城与八达岭长城不同的是双边垛口。
4.2 正关台在长城的东侧,建在两山峰之间的低凹处,由三座连在一起的敌褛组成。
在正关台西北侧,有一段长城建在海拔100多米的山峰上形态酷似牛犄角。
另有段长城在牛犄角西侧,城体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当地人说即使老鹰飞到此处也要翻身仰飞才能通过。
5 响水湖长城5.1 响水湖长城位于怀柔区渤海镇洞台村大榛峪,响水湖附近的长城错综复杂,连云岭、旺泉峪、箭扣等几段长城在此交汇环绕。
明代八达岭长城的建造方法,毎公里造价低到难以至信
明代八达岭长城的建造方法,毎公里造价低到难以至信因地形用险制塞,使长城防线中的关隘,城墙,敌台,烽燧等工程与地形巧妙的结合起来,达到利用地形之险,控制咽喉要冲的目的。
如山海关就是构筑在奇峰陡峭的燕山和波涛汹涌的渤海之间,形成控扼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冲,以险要之势,构成长城防线的诸关之最·因地形、用险制塞,在川谷之中筑关,起到了卡口子的作用,所以人们评价山海关的战略地位是“铁关金锁接长城”。
不但对飘忽不定的骑兵和车兵是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对机动灵活的步兵也是一种可怕的畏途。
构筑长城所用人力的主要来源是戍边的军队,平均每里需109500个劳动日,平均每米长度需219个劳动日,修筑居庸关至大同一段900里的长城,一次就征调民夫一百八十万人。
平均每里就有2千人参加构筑。
万厉十年三千人半年的时间才完成250米的一段八达岭长城,可以想见修筑长城是何等艰巨了。
构筑从阳方口至偏关鸦角山一段180里的长城,动用士兵和民夫9770人,构筑495天,耗银5万多两,平均每里耗银78两,也就是一公里156两,古代十六两一斤,也就是5000克银,换在今天5000克银才多少钱?,明代的长城长度一万二千七百里,需耗银250万两。
八达岭长城上的敌台,如每座敌台按耗银50两计算,从昌平到蓟县一段长城有敌台三千座,就耗银十五万两明代长城多采用城砖和石包砌和加强,城墙的基础通常用10层巨型石条砌筑,墙内填满山石和黄土,内外墙身用城砖包砌,在城墙顶部铺砌方砖,平整坚实,使墙身稳固的座落在起伏不平的山脊之上,构筑用的大量城砖、块石,石灰、瓦件和木料除了就地取材设烧制和采伐外,还需车拉,人抬,肩挑、人员排队传递以及一些简单的机具车辆往施工现场驮运砖石,搬运较大的石料时,利用自然斜坡,使用滚木,撬杠等办法拉运的运输。
明长城
明长城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
亦称边墙。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用传统考古学的调查方法,结合现代测绘技术,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八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八千八百五十一点八公里。
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五公里。
明长城的修建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
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臵甘州、庄浪诸卫。
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
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
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
”“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
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中叶(1448~1566)长槭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荆关
长城重要关口之一。但现已很残破,仅一原庙宇尚能见其大体格局,夹杆石仍在。
镇北台
在陕西榆林。长 城重要关口之一。 层层方台。附近 有当年的款贡城 遗址,为长城内 外互市贸易场所, 现已半为黄沙淹 没。
东 ← → 西
嘉峪关全景
从航拍的照片可以看出嘉峪关的整体结构。无论从东面或者西面,皆须绕瓮城方得进入关城,而西方 为来敌方向,故有内外两道城墙。关城向南北均有城墙延伸,直抵南北山峰。
嘉峪关 这是从关外(西)拍摄的。再向西数十米,有嘉峪关碑。
从游击将军府望城楼 从城楼望游击将军府
嘉Hale Waihona Puke 关城门的拱券 由5横5纵组成。长城拱券的层数是该段长城等级的标志之一。
嘉峪关城楼和城墙
可明显看出城墙已经或未加修整的部分。
嘉峪关南望祁连山积雪皑皑
嘉峪关
东门外文昌阁与戏楼
戏楼
嘉峪关
西门罗城。出入嘉峪关须在此罗城内绕行。
云
台
左:居庸关云台券门洞内既有多种文 字的经文,也有精美的浮雕佛像。 右:门洞内地面所留车辙痕迹。
金山岭长城
在北京密云同河北滦平交界处, 是由谭纶和戚继光负责修建的长 城,也是工程质量最好、设计最 周详的长城。
敌楼下层的砖砌拱券。
金山岭长城库房楼 库房存储武器粮饷, 自然必须格外加强防 守能力。故此楼位于 制高点,马道不直接 通向敌楼,而且马道 上布置了障墙数道, 以利于步步为营。另 有支路绕楼下方至入 口处,这使来人完全 处于楼上守卫者的监 控之下。入口也不同 一般,为箭窗形,其 下沿距路面约一人多 高,即是说,若无人 接应,很难进入楼内。 更不必说入口处一定 有人守卫。
山海关老龙头
明长城入海处。原建筑仅存下半部,此系修复后状况。其成功之处在于原遗存未动,在其上加筑,因而新旧分 明,保留了历史。但其上照像等摊点过多。
老龙头附近
在长城内,修复了官衙等,尚且可以,但图中所示新建的迷宫则须推敲。
山海关孟姜女庙
庙虽不大,却游人甚 众,一则故事尽人皆 知,二则地处山海关 名胜。其楹联即为很 著名的“海水朝朝朝 朝朝朝朝落,浮云长 长长长长长长消”。 它有多种读法。
上图:丹东虎山长城
常被认为是明长 城的东端,但有专家提出不同观点。
下图:九门口长城 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
绥中县境内的明代长城。九门口过河城桥下 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正的大石块铺成,石与 石之间全部用铁腰咬合,望去犹如一片石, 故此九门口又被称为“一片石关”。现存的 九门口长城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
金山岭长城
铺房 位于敌楼顶部,供兵士躲风 避雨,兼储藏物品。此铺房 较为讲究,全部用砖,可防 火,但形式为仿木结构,屋 脊还有脊兽。
雷石孔1
雷石孔用于施放雷石。位于雉 堞下部。
雷石孔 2
位于雉堞下部。将其外墙 之砖削去一部分,故从外面看 形似半个漏斗。 左下图为石雷。石雷有实 心同空心之分,空心者内装火 药。
金山岭长城
其敌楼结构。
司马台长城
在北京怀柔。与金山岭长城连为一体,其最高点为望京楼,海拔1900多米。神女楼则因发现女 尸而得名。其下有原有水关,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洪水冲毁。又有温冷二泉,相距不过数尺。但现为水库淹没。
慕田峪长城
左:下层的拱券结构与连接 底层和上层的木梯 右:由木梯登上上层
铁炮
为明代长城上使用 的铁炮。城上有砖石 砌的方形炮台。
转射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的转射模型 该模型局部
转射为长城防守手段之一。在雉堞之 上,利用垛口另加可旋转之木板,中 央仅留很小的缝隙,只能用来观察和 射箭。如此则既不影响防御,又能够 最大限度地防止敌人的刀箭,有效地 保护了战士。此种设施在金山岭长城 亦有,但其设置在垛口处。
喜峰口长城
在河北宽城境内。水库已将喜峰口关城没入水下,仅能见到向下方伸展的部分。
喜峰口长城
当水位较低时,原城址可露出 水面(左下图)。
居庸关
这是复建后的居庸关。
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
居庸关是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的中心。此图为云台,原是一座过街楼,上原有佛殿 和佛塔,现只剩其基座(即云台)和其上的佛殿柱础。
金山岭长城障墙
他处所未见。在墙体 上 筑横向短墙,上有射孔。 多设于坡度 较陡城段, 一则有利于 步步为营 加 强防御,二则也隐蔽兵 员运动情况。
金山岭长城
此处长城本以险峻为特色,而在有的地段其内侧却高不及人。充分显示其选址原则:外侧陡险,内侧低平。
金山岭长城
重要敌楼外还有约2米高的拦马墙,以加强防卫。
嘉峪关城墙
城墙已整修与未整修部分比较。 但新整修的部分不过数年即重现 破败,而老城墙经数百年依然大 致完好。
丁字形短城
慕田峪长城
其 特 点 为 : 1. 慕 田峪关所处位置 较低,因而内外 两侧均为雉堞;2. 外侧山脊上有呈 丁字型的短城, 以 利 防 御 ; 3. 植 被良好。
内外两侧均有雉堞
乌龙沟长城关城
位于河北涞源。围墙下半部尚好,马圈遗迹尚存,原兵营等已改做民居,且多有改造,然原布局尚能够见其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