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下《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明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够说出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3.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说明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够说出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难点:能够说出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近亲结婚及各种遗传病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某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遗传病的资料。
四、相关资源《【教学图片】血亲关系示意图》图片资源、《【生物世界】常见的几种人类遗传病》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三种隐性遗传病在不同婚配条件下后代的发病率》、《【活动设计】收集某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遗传病的资料》活动设计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
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
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学期之间禁止结婚。
【新知讲解】(二)禁止近亲结婚讨论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展示:【教学图片】血亲关系示意图。
(上图为素材库中《【教学图片】血亲关系示意图》)讲解: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血亲,即生育自己与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
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
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姑、阿姨和侄子、外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讨论2.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展示卡片:【生物世界】常见的几种人类遗传病。
(上图为素材库中《【生物世界】常见的几种人类遗传病》知识卡片)讲解: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二、禁止近亲结婚。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繁殖等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遗传学中较为抽象的基因概念及其显性与隐性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在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分析思路不清晰、推理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引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遗传规律。
3.教学内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在生物体的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遗传现象?
-如何判断某一性状的显性或隐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解释遗传现象的?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等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核心素养:通过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内容的讨论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总结、推理的能力,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对前两节课的综合与深入,进一步介绍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实际的应用、禁止近亲结婚等内容。
为后面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高中关于分离定律的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能够从具体形象观察到抽象理解。
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概率的知识,能够理解孟德尔的统计分析和概率的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相关内容,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
但要注意关于在遗传过程中规律,还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孟德尔的推测,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和小组合作探究,逐步构建遗传图解,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准备:人教版教材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授课思路,教材提供的例子也很具体。
但本人在授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小白板黑白棋(带磁性)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2.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3.掌握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4.能够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二、课堂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性状是遗传单位表现出来的特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包括孟德尔的单因性遗传定律、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可以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不能够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只有在基因型中才能够看到。
3. 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遗传交叉指的是两个杂合子进行生殖,产生四种不同的基因型;•自交指的是同一品种内部的亲代或子代进行繁殖,常用于基因型的稳定和细分。
4. 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利用基因型的比例来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利用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来预测下一代的表现型。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讲解理论知识采用讲授的方式,注重概念说明和性质解释,贯穿生物基因学的所有内容,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因为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讲清楚。
2. 基因型计算演练利用实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基因型计算演练,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巩固基本能力。
3. 探究实验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生物基因学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及遗传规律;•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如何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教学难点•在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时,需要对概念进行运用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课内练习•通过实例计算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课外作业•查找和整理生物基因学中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性质,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生物基因学非常重要,更是我们理解基因在遗传规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
在教学生物基因学时,不仅需要讲解知识,还要注重实例演示和实验探究,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一个生物科学综合门户网站,包含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最 新研究成果和资讯动态,有助于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前沿 进展。
科普文章阅读指导
1 2
如何阅读科普文章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包括快速浏 览全文、抓住文章主旨、理解专业术语等技巧。
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
介绍科普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素养。
06 资源推荐与拓展 阅读
相关书籍资料推荐
《遗传学导论》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遗传学入门书 籍,内容浅显易懂,有助于理解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基因的故事》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了基 因的发现、遗传规律以及基因技术 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 遗传学的兴趣。
《生物学基础》
针对作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 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和作业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薄弱环节, 教师应加强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帮助 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如生 物奥赛、科技创新大赛等,以提高学生
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基因显性与隐性的概念及其与遗传现 象的关系。
难点
如何运用基因显性与隐性的知识解释 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如多因素遗传 、基因互作等。同时,学生对于抽象 概念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02 教材内容解读
基因显性与隐性定义及特点
显性基因
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成中仍然存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因显性与隐性的概念,理解遗传现象中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案
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
2.举例说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4.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2.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能卷舌的父亲与不能卷舌的母亲,他们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的基因传递图解如图所示。
子代能卷舌,因为子代的基因组成为Aa,将不再出显性基因A控制的性状。
】所生子女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为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在1858-1865年的8年间,做了多种植物的杂交实验,尤其对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的杂交实验做得最多。
他选用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如植株是高茎的和矮茎的,种子是黄色的和绿色的,种皮是光滑的和皱缩的,等等,进行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
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示意图2.纯种豌豆杂交实验3.子一代自交实验(1)现象孟德尔把子一代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不过矮茎的要少得多。
他还做了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等的杂交实验,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2)现象解释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和控制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 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 病(色盲);父患女必病,子患
母必病(血友病)。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分析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拓展延伸:现代生物科技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遗 传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前景。
基因诊断与治疗
介绍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疾病预测、基因 疗法等。
手段。
细胞移植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和扩 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 细胞、心肌细胞等,用于细胞移植 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可 以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或器官,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或器官。
发酵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生素生产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等疾病。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定 律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 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 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 及其定律,了解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 物遗传现象,解释基因显 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理解生物遗传的奥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 度。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认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遗传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共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基因显性和隐性在生物体中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遗传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运用遗传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3.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规律。
4.讲解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其遗传方式,提高学生对遗传病的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动画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自我认识。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2.学会使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分析并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3.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遗传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体现学习效果。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2.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知识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3.基因传递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5.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3.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如农作物抗病性的选育等,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例如:“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它们在生物性状表现中有什么作用?”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如:“我们学到了什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物世界中有什么意义?”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热爱。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性状,如植物的紫花和白花、动物的毛色等,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将学生和隐性。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操作:设计实验活动,如基因型的鉴定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规律。这种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性状,如植物的紫花和白花、动物的毛色等,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好奇心。
八年级生物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基因的传递:基因通过染色体在生物体的生殖细胞中传递给后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各自的染色体会随机组合,形成后代的基因型。
4.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形式:当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组合时,显性基因的表现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只有当两个隐性基因组合时,隐性基因的表现才会显现出来。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的引入和解释。
2.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传递方式。
3. 显性和隐性基因在不同遗传组合中的表现形式。
4. 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物例子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八年级生物下册 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章节紧密相关,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形式:当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组合时,显性基因的表现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只有当两个隐性基因组合时,隐性基因的表现才会显现出来。
5. 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一个生物体所携带的基因组合,而表型则是指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基因型决定了表型,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表型的表现。
1.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位于________上。
2. 显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________,而隐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________。
3. 基因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在生物体的生殖细胞中进行的。
4. 当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组合时,________的表现会掩盖________的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自查近亲结婚的资料。
教学器材:(1)准备孟德尔生平介绍的资料,做成ppt文件。
(2)准备孟德尔所选的7种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
(3)准备常见人类隐性遗传病的资料。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表示出来就是遗传图解。
请同学们画出来。
学生:画遗传图解。
教师:基因的传递、性状的遗传情况都可以用这样的遗传图解来表示。
请同学们再来分析几个遗传现象。
出示投影片,①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呢?②妈妈双眼皮爸爸单眼皮,小强却双眼皮,是不是小强只遗传了妈妈的基因而没有遗传爸爸的?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原因,作出多种猜测。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
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
介绍孟德尔小时侯的故事以及他做的多种植物的杂交实验。
学生:通过阅读孟德尔的简介,认识到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
教师:孟德尔为什么会选择豌豆?豌豆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找出豌豆的特点:闭花授粉、相对性状区别明显等教师:做实验时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你的实验容易成功。
(板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师:阅读第33页上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想一想为什么后代都是高的?矮的基因在哪儿?矮的性状为什么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把杂种豌豆再种下去,后代却有高有矮,矮的又出现了,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性和隐性》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观察遗传现象•生活中遗传现象应用举例目录•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目标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性的传递,即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遗传的定义遗传现象举例遗传规律如血型遗传、单双眼皮遗传、色盲遗传等。
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等。
030201生物学中的遗传现象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能够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则不能表现出来。
举例说明如豌豆的高茎(显性)和矮茎(隐性)等。
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采用图示、动画、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02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简介: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教学,主要讲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本节课通过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掌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2.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亲子代间的表现;4.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掌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育种、医学研究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子女外貌特征的遗传。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预测遗传后代可能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能够运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植物育种中的遗传改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理解基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讨问题的精神,提高他们在生物科学领域的素养。
4. 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生物科学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目标针对初中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通过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课程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3.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团队合作、抽象概括的能力等。
2.通过分析“双眼皮父母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实例”,运用基因显性、隐性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学习孟德尔对科研的坚持不懈、严谨的实验精神。
2.通过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3.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4.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教学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ppt翻页笔、学案、分别标记精子和卵细胞的盒子、红色卡纸、透明卡纸等。
2.学生准备:完成课前任务(课本P33想一想、议一议,眼皮性状的调查表)、兴趣小组准备孟德尔的汇报。
3.评价工具:小组点赞比赛栏、点赞磁性贴、小组合作的学案设置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热身组织教学;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方式;提出学习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做好身体和心理两吸引注意,促进学习。
要求等。
方面的准备。
新课导入 1.引导回顾课前布置的任务(课本P33想一想,议一议),邀请学生分享答案。
[设疑]如果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子代能否卷舌?学习新知识后再揭晓悬念。
2.结合表格,呈现班级同学和父母的眼皮性状。
要求思考并说出心中的疑问。
激励表扬,如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引出性状遗传,聚焦课题。
1.利用上一节课知识,说出填写理由。
AA→Aaa→a积极思考,并作出初步判断。
2.积极参与,尝试提出问题。
【经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物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设计【经典教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一、教材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因此,学好本节对掌握生物学的遗传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会为高中生物学习遗传部分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回顾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将一对基因的一条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提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
教材安排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基因有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传递特点。
在此基础上,出示白化病患者的照片,达尔文的婚姻悲剧等,使学生了解近亲之间携带某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比非近亲的机会高,近亲结婚后,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高,认同禁止近亲结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二、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回顾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将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引出单看基因的传递过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要通过实验证实,而不能靠猜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八下《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
案
教学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也是《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小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讲究灵活运用,因此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两道“课后继续探究”,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
2.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借鉴运用数学方法探究生物学问题
情感目标
认识生命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2.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3.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2.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推导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子代获取了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但子代的性状和父母并不完全一样,有些些地方像父亲,有些地方却又和母亲相似。
例如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观察并统计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弟姐妹的眼皮性状。
很多同学发现了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或者反过来),不同家庭的孩子中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来解释。
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1 孟德尔个人介绍
提出问题
①孟德尔选用什么植物作为实验对象?纯种豌豆
②研究了哪些相对性状?豌豆的茎杆高度,高豌豆和矮豌豆
学生作答
①孟德尔选用纯种豌豆作为实验对象
②实验研究了豌豆的茎杆高度这个性状,有高豌豆和矮豌豆这对相对性状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遗传学定律
(1)
(2)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Ⅰ: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分为两类,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孟德尔做了一个猜想:生物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高茎,表示为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矮茎,表示为d)。
上一课学过:生物体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携带有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就是说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又因为孟德尔选择的豌豆是纯种豌豆,那么亲本豌豆的基因组成是:高豌豆DD ,矮豌豆dd
纯种 杂种
图2 纯种和杂种基因组成 填写图3中从亲本到子一代(包括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
由图3可以看
出:表现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为Dd 和DD ,而表现出隐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dd 。
(4)由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和结论Ⅰ可以推出,在F 2中矮豌豆的基因组成只有
一种,高豌豆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性。
F 2代高豌豆的基因组成到底是什么
样? P : ♂dd ♀DD 精子 d D 卵细胞 F 1 Dd 精子 D d D d 卵细胞 F 2 DD Dd dd 基因组成 高豌豆 高豌豆 矮豌豆 性状
图3 遗传分析图谱
第一步:分析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的基因
第二步:F1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以同过实验得出
实验过程:每个学生拿一个骰子,掷出的点数为单数记作D,双数记作d。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作父本,一个作母本。
记录下多次投掷(20次以上)形成的基因组合方式。
第三步:统计F2代基因组成的类型,完成图3剩余内容
(5)结论Ⅱ:生物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只有dd
结论Ⅲ: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不会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三回顾课前问题
1 假定父亲是双眼皮(AA),母亲是单眼皮(aa),完成下面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在三个( )内填入相应的基因)
2 孩子将来会表现出什么性状?
3 解答
精子携带基因A,卵细胞携带基因a,受精卵基因组成是Aa。
孩子是双眼皮。
四禁止近亲结婚
1 认识婚姻法: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提出问题:什么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由课后练习题3可以直观了解
贾母
贾政林母
贾宝玉林黛玉
图中,贾母、贾政、贾宝玉三者为
直系血亲,林黛玉和贾宝玉属于旁系三代血亲,因此不能结婚。
2 近亲结婚的危害
设贾母未患病,但携带有某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正常非致病基因为A。
贾母基因型为Aa。
贾政和林母携带此致病基因的概率分别为0.5,贾宝玉和林黛玉再经遗传得到此基因的概率分别为0.25。
(1)如果此二人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1.56╳10-2;(2) 设在人群中此致病基因的携带率为10-5,如果贾宝玉和其他女子结婚,那么贾宝玉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是:6.25╳10-7。
近亲结婚使得后代得遗传病的概率高了2.5╳104倍
3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许多种,如白化病(皮肤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色盲(常见的红绿色盲和全色盲。
红绿色盲不能分清红色和绿色,全色盲人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
从单一遗传病的发病概率上看,每种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较低,但是近亲结婚显著的增加的了发病概率。
同时每个人的体内或多或少都携带有好几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近亲结婚的夫妇后代患上一种遗传病的概率就很高了。
五课后兴趣探究
1 (1)都是单眼皮的父母,他们的后代会是什么样的性状?
(2)都是双眼皮的父母,他们的后代会是什么样的性状?
2 课后习题3中遗传病的发病概率是怎么计算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方法提示:(1)使用掷骰子实验的数据,统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出现的性状和各种基因组成的比例。
(2)运用概率原理计算后代发病概率
教学反思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在现行教材的初高中都涉及,初中阶段学生只需要了解最浅层次,即能够根据亲本的基因组成推测出后代基因组成以及性状的种类,为后面学习人类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每个少男少女都拥有一双漂亮的双眼皮,为什么自己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自己确实单眼皮?这些都是90后的学生们迫不及待想知道的问题。
有了这个兴趣,课堂就容易开展了。
这节课最大的难点应该是孟德尔定律的第三条,即理解F2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回避了教条式的讲述数学统计学知识,再用数学知识解释随机结合现象。
而是借鉴了初中数学课概率教学的试验,用骰子设计出本堂课中的一个小实验。
这样,复杂多变的组合规律立即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在完成了孟德尔定律的教学后,立即回到课前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有关禁止近亲结婚的内容,选用的课后习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很容易阐释清楚旁系血亲和直系血亲的概念以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兴趣引导在前和充分贯穿试验探究思想,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
的科学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