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2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6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学》第6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粉嫩熟肉 各种外卖中的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
现在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 红、口感鲜嫩,还会延长食品保质期,所以它 已经成为了食品加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备 配料。包括餐馆里,厨师们烹调许多肉菜都离 不了它,还有各种烧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 品,以至驴肉、鹿肉、羊杂、内脏等,几乎都 会加入亚硝酸盐。一些所谓“传统工艺制作”的 产品中,哪怕是鸡鸭制品也不能幸免,这早已 成为了这行的行规。
亚硝酸盐的致癌性及致畸性: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 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 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 肝癌和大肠癌等。 慢性中毒(包括癌变)原因
1.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 2.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 的蔬菜。
iii. 2分子的丙酮酸来源不同
iv. 1 mol葡萄糖经途径只产生1 mol ATP
不同微生物中葡萄糖降解途径的分布(%)
微生物
EMP
HMP
ED
酿酒酵母
88
12
-
产朊假丝酵母
66~81
19~34 -
灰色链霉菌
97
3
-
产黄青霉
77
23
-
大肠杆菌
72
28
-
铜绿假单胞菌
-
29
71
嗜糖假单胞菌
-
-
100
(2)硫酸盐呼吸(脱硫弧菌属、脱硫单胞菌属、脱硫球菌属)
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严格厌氧菌 在无氧 条件下获取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 经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末端氢受体硫酸盐受氢,在递氢 的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相偶联而获得ATP。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

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 无机或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特点:底物经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 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 磷酸化产能反应。
(1)硝酸盐呼吸 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菌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 体的生物氧化过程,也称为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反硝化作用。
第 六 章
微生物的代谢
代谢: 泛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 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 简单分子 + ATP (有机物) 合成代谢酶系
分解代谢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 [H]
代谢
能量代谢
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是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中心任务:把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初级能源转换成 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氧 化 磷 酸 化 与 质 子 梯 度 差
P/O比: 表示电子 传递链氧 化磷酸化 的产能效 率。
抑制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抑制电子传递链:KCN、NaN3、和CO等 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 2)解偶联剂阻断ADP磷酸化:2,4二硝基 苯酚、短杆菌肽等
2.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1mol葡萄糖
1mol 乳酸+
1.5mol乙酸+ 2.5molATP
发酵途径的比较
2. 发酵类型
划分依据:发酵产物的种类 (1)乙醇发酵
类型:酵母菌乙醇发酵(EMP)和细菌乙醇发酵(ED)
A. 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的一型发酵 CO2 NADH
EMP
NAD+ 乙醇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G
6-磷酸-果糖
特征性酶 磷酸己糖酮解酶
4-磷酸-赤藓糖 + 乙酰磷酸
6-磷酸-果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戊糖酮解酶
乙酸
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乳酸
乙酸
1 G 乳酸 + 1.5乙酸 + 2.5 ATP
三、发酵(fermentantion)
1、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氧化氮还原酶
反硝化意义:
1)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
——厌氧时,SO42- 、SO32-、S2O32- 等为末端电 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特点:
a、严格厌氧; b、大多为古细菌 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 d、最终产物为H2S;
用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A亚硝酸还原酶等 c 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地衣芽孢杆菌等。
硝酸盐作用
同化性硝酸盐作用:
NO3- NH3 - N R - NH2 异化性硝酸盐作用:
无氧条件下,利用NO3-为最终氢受体
NO3- NO2 NO N2O N2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氧化亚氮还原酶
a、a1、a2、a4、b、b1、c、c1、c4、c5、d、o等; 末端氧化酶:
cyt a1、a2、a3、d、o,H2O2酶、过氧化物酶;呼吸链组分多变 存在分支呼吸链:
细菌的电子传递链更短并P/O比更低,在电子传递链的几个位置进入链和 通过几个位置的末端氧化酶而离开链。 E.coli (缺氧) CoQ cyt.b556 cyt.o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
3NAD+ + FAD+
+
3H2O
+
CoA
+ ATP +
FADH2 + 3NADH2
经过EMP和TCA循环,1分子葡萄糖被彻底氧化成水 和CO2,并可产生高达38分子的ATP。其总反应式如下:
C6H12O6
+
6O2
+
38ADP
+
38Pi
6CO2
+
6H2O
+
38ATP
在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中,TCA循环在分解代谢和合成 代谢中都占有枢纽地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可产生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是合成细胞物质的
的营养物合成细胞自身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在同化作用过
程中产生能量(ATP)和还原力。
(2)分解代谢(Catabolism,异化作用):指将细胞自 身的物质分解的过程。异化作用是耗能的过程。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一样,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消 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有的来自于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化学能,有的来源于微生物细胞吸收的光能。无论何种 二、能量代谢的方式
4、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又称为柠檬酸环。丙酮酸首先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
下氧化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 进入TCA循环。TCA循环总反应式如下:
CH3COOCoA + ADP + Pi 2CO2
分子NADH2。然后,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C6H12O6+ADP+H3PO4 2CH3CH2OH+2CO2+ATP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阳性
2020/4/21
阴性
甲 基 红 试 验
对照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2020/4/21
枸 橼 酸 利 用 试 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吲 哚 试 阳性 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2020/4/21
2020/4/21
H2S 试验
尿

对照
阳性
阴性



2020/4/21
1.发酵
发酵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发生的、不具有以氧或 无机物为电子受体的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的 生物氧化过程。该发酵被称为生理学发酵,与工业 上所称发酵完全不同。
供微生物发酵的有机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和其它单糖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 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微 生物产品的过程。如酵母菌、苏云金杆菌菌体生产, 抗生素发酵、乙醇发酵及柠檬酸发酵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 第三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第四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第五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2020/4/2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产能和耗能
2020/4/21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 按照有无电子传递链,可将其分为底物 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磷酸化两种类型 。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电子传递磷酸化
2020/4/21
2、HMP途径:
2020/4/21
反应过程:
2020/4/21
3、ED途径:
2020/4/21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为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 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
(二)递氢和受氢 经过上述4条途径脱氢后,通过呼吸链等方式 传递,最终可与氧、无机氧或有机物等氢受体相结
2、HMP途径
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
①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化,又生成磷酸己糖 和磷酸丙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EMP途径 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称为不完全HMP途 径。
②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经一系列反应,最后 回收五个葡萄糖分子,消耗了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 成CO2 和水),称完全HMP途径。
CO2、H2O 还原型中间代谢 产物醇、酸 NO2、N2 次之 少
电子传递链
完整
不完整
无,底物水平磷 酸化
二、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 按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
化能自养型
光能自养型
(一)化能自养微生物 还原CO2所需要的ATP和[H]是通过氧化无机物而获得的
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氢细菌
自养微生物氧化磷酸化效率低
葡萄糖 磷酸二羟丙酮
②异型乳酸发酵
乙醇
ATP ADP NAD+ NADH
乙醛
乙酰CoA
NAD+ NADH
乙酰磷酸
葡萄糖
6-磷酸 葡萄糖
6-磷酸葡 5-磷酸 萄糖酸 -CO2 木酮糖 3-磷酸 -2H 甘油醛
2ADP 2ATP
乳酸
(3)Stickland反应
1934年Stickland发现Closterdium sporogenes(生孢梭菌)能 利用一些氨基酸同时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 以一种氨基酸作供氢体,以另一种氨基酸作为受氢体而实现 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 CH3 CHNH2 + 2 CH2NH2 COOH ADP+Pi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课件

无氧呼吸的类型:根据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
无机盐呼吸 有机物呼吸
无氧呼吸的主要类型
硝酸盐呼吸(Nitrate respiration)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以无机盐为最终电 子受体的无氧呼吸类型; 如硝酸盐还原细菌E. coli将NO3-还原为NO2-
C6H12O6+12NO3- → 6CO2+6H2O+12NO2延胡索酸呼吸(Fumarate Respiration)
以有机物延胡索酸为最终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成琥 珀酸的生物氧化。
发酵(Fermentation)
广义发酵
任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大量菌体或有用代谢产物或食 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发酵 在无氧等外源受氢体(外源最终电子受体)条件下, 底物脱氢以后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过呼吸链传递而 直接交给某一内源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 平磷酸化产能的生物氧化反应。 C6H12O6 →2CO2+2C2H5OH
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部分氧化有机物获得发酵产物,释放少量能

氢供体与氢受体(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均为有机物
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发酵的比较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氧化基质 有机物 有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酵
有机物
最终电子受体 O2
产物 产能 CO2、H2O 多
(三) 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如果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 化过程称为发酵作用。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其中只有 9.6×104J贮存于ATP中,其余又以热的形式丧失,反应式如下: 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文档资料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文档资料

的间隔程度低,故反应的控制主要在简单的酶分子
水平上进行。
二、代谢物回补顺序
代谢物回补顺序(anaplerotic sequence),又称代谢 物补偿途径或添补途径(replenishment pathway),
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
物的那些反应。
作用:当重要产能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代谢物必须被
在乙醛酸循环中有两个关键酶——它们可使丙酮酸和乙酸等化合物 合成4C二羧酸,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物合成的需要。
乙醛酸循环的总反应式:2丙酮酸→琥珀酸+2CO2
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关键反应:
具有乙醛酸循环的微生物,普遍是好氧菌, 例如可用乙酸作唯一碳源生长的一些细菌,包括 Acetobacter(醋杆菌属)、 Azotobacter(固氮菌属)、 E.coli、
径,可使TCA循环不仅具有高效产能功能,而且还兼有 可为许多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提供有关中间代谢物的功 能,Eg.草酰乙酸可合成天冬氨酸, α -酮戊二酸可 合成谷氨酸,琥珀酸可合成叶卟啉等。
苹果酸合酶 (malate synthase,MS)
异柠檬酸裂合酶 (isocitrate lyase,ICL)
微生物学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
裘娟萍 钟卫鸿 邱乐泉 汪琨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 代谢的联系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在生物
体内是偶联进行的,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图
联接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中间代谢物有12种。
一、两用代谢途径
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 称为两用代谢途径(amphibolic pathway)。
大量用作生物合成的原料而抽走时,仍可保证能量代 谢的正常进行。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机制及其应用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机制及其应用

• 对分支代谢途径来说,情况就较复杂。每种末 端产物仅专一地阻遏合成它的那条分支途径的 酶。 • 代谢途径分支点以前的“公共酶”仅受所有分 支途径末端产物的阻遏,此即称多价阻遏作用。 • 末端产物阻遏在代谢调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保证细胞内各种物质维持适当的浓度。
(2)分解代谢物阻遏 )
• 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 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 的底物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 • 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并非由于快速利用的 甲碳源本身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甲碳源 (或氮源等)在其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代 谢物所引起的阻遏作用。 • 因此,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就是指代谢反 应链中,某些中间代谢物或末端代谢物的过量 累积而阻遏代谢途径中一些酶合成的现象。
酶合成的阻遏的机制 正调节 末端产物阻遏指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累积引起的阻 遏。在直线反应途径中,末端产物阻遏较为简单,即 产物作用于代谢途径中的各种酶,使这些酶不能合成 终产物的反馈阻遏在转录水平上进行,终产物为辅阻遏 物,它可激活由调节基因R生成的无活性阻遏蛋白。辅 阻遏物与阻遏蛋白结合形成活化阻遏物,它能与操纵 O RNA S 基因O结合,阻止RNA聚合酶对结构基因S的转录。
• 与上述调节酶活性的反馈抑制等相比,调 节酶的合成(即产酶量)而实现代谢调节 的方式是一类较间接而缓慢的调节方式。 • 其优点则是通过阻止酶的过量合成,有利 于节约生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 • 在正常代谢途径中,酶活性调节和酶合成 调节两者是同时存在且密切配合、协调进 行的。
二、酶合成调节的类型
(二)、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的分类
1. 通过控制基因的酶生物合成调节 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 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中主 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这类调节机制又可分为诱导与阻遏两种方式:

微生物第六章2

微生物第六章2
Betaproteobacteria ➢ 硫单胞菌属(Thiomonas) ➢ 硫杆菌属(Thiobacillus)
Gammaproteobacteria ➢ 贝日阿托菌属(Beggiatoa) ➢ 硫发菌属(Thiothrix) ➢ 硫小杆菌属(Thiobacterium) ➢ 无色硫菌属(Achromatium) ➢ 硫螺菌属(Thiospira) ➢ 硫微螺菌属(Thiomicrospira)
11
硝化作用及其应用
硝化细菌将氨、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的代谢作用,称为 硝化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硝化细菌在土壤和水体中分布广泛, 硝化作用可为陆生和水生植物、藻类提供氮肥,避免 因氨、亚硝酸积累所发生的毒害作用;
硝化细菌制剂是包含活菌或休眠菌的硝化细菌培养物, 用于降低养殖池水体中的氨和亚硝酸浓度,净化水体;
酸化多产生1ATP;
17
硫氧化细菌的产能效率
1分子H2S被氧化为亚硫酸,再经APS途径氧化为硫酸,
共释放8e,从不同位点进入呼吸链,有氧呼吸,平均
P/O=1.5,氧化磷酸化产生12ATP,加上底物水平磷酸 化产生的0.5ATP,共产12.5ATP; 但部分电子需逆呼吸链传递,消耗ATP产NAD(P)H; 兼性厌氧硫氧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产能效率更低;
生物氧化
还原态无机物
氧化态无机物+NADPH +ATP
1
化能自养菌的能源和电子供体
不同的化能自养菌利用不同的无机物作为能源和电子供 体,根据所用无机物区分各种化能自养菌: ➢ 硝化细菌:氨、亚硝酸; ➢ 硫化细菌:硫、硫化氢、硫化物(FeS、CdS、Ag2S、 CuS、MoS2、 Sb2S3、ZnS、SnS、CuFeS2、 Cu5FeS4 )、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等; ➢ 氢细菌:H2; ➢ 铁细菌:F2+(硫酸亚铁)、Mn2+;

6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6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发酵的类型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丙酮酸EMP途径的关键产物,由丙酮酸出发,在 不同微生物中可进入不同的发酵途径,如:同型酒 精发酵、同型乳酸发酵、丙酸发酵、混合酸发酵、 丁酸发酵等。
2.通过HMP途径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 (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凡葡萄糖发酵后产生乳 酸、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即异型 乳酸发酵;相对的如只产生2分子乳酸的发酵则称 同型乳酸发酵(homolactic fermentation)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Microbial metabolism
概述
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 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 (anabolism)的总和。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指复杂的有机分子在分解代谢 酶系的催化下产生简单分子、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
TCA循环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彻底氧化,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能 量。 (2) 位于一切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中枢地 位,为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大量的原料。 (3)工业生产中可利用这一途径生产柠檬酸、 苹果酸、琥珀酸、谷氨酸等工业原料。
6.1.1.2 递氢和受氢
在生物体中,贮存在葡萄糖等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经上述的多种途径脱氢后, 经过呼吸链等方式递氢,最终与受氢体 (氧、无机物或有机物)结合,以释放 其化学潜能。
1.EMP途径(Embdem-Meyerhof-Parnas pathway)或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Pathway )
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1分子葡萄糖,经10步反应,产生2分子丙酮 酸 苷、酸)2分和子2N分A子DAHT2(P。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微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ATP ADP+P
Fd
(Fe4S4)2
FeMoCo N2
3、CO2同化
①乙醛酸循环 ②丙酮酸羧化支路 ③甘油酸途径:乙醇酸、草酸、甘氨酸底物, 转化为乙醛酸,缩合成羟基丙酮酸半醛,还原成甘 油酸进入EMP途径。
4、糖类的合成
单糖的合成;多糖的合成。
5、氨基酸的合成
氨基化作用;转氨基作用;前体碳骨架合成。
e-
e- Bph
e- QA e- QB e-
Q库
ADP+Pi Cyt.bc1 ATP
逆电子传递 外源H2
NAD(P) NAD(P)H2
P700 e- Cyt.c2
外源电子供体H2S等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1/202 2H+
叶绿素b
e- Ⅱ
③膜透性调节; ④能荷调节; ⑤诱导作用:类似物诱导; ⑥磷酸盐调节。
(1)CO2的固定:空气中的CO2同化成细胞物质的 过程。
①卡尔文循环
②还原性三羧酸循环固定CO2
乙酰CoA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草酰乙

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
柠檬酸
乙酸
乙酰CoA
③还原单酸循环
不消耗能量,Fd由H2或NADH2提供电子,由乙酰
CoA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酸
2、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nitrogen –fixing organisms, diazotrophs)
代谢调控: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学方法,人 为地改变和控制生物的代谢途径,生产有用物质或进行 有益服务。
二、微生物产能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乙酸 乙醇
草酰乙酸
丙酸
志贺氏菌无此酶,故发酵G 不产气。
b 丁二醇发酵(2,3--丁二醇发酵) —— 肠杆菌、沙雷氏菌、欧文氏菌等
丙酮酸
V.P.试验的原理:
乙酰乳酸
红色物质
(乙酰乳酸脱氢酶)
3-羟基丁酮
(OH-、O2)
精氨酸胍基
乙二酰
丁二醇
中性
其中两个重要的鉴定反应:
1 、V.P.实验 2、甲基红(M.R)反应
若从EMP与人类生产实践关系来看,则它与乙醇、乳酸、
甘油、丙酮和丁酸等的关系密切。 Nhomakorabea2)HMP 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旁路途径)
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
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及多种中
间代谢产物。
HMP 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旁路途径)
分为两个阶段:
1、3个分子6-磷酸葡萄糖在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 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等催化下 经氧化脱羧生成6个分子 NADPH+H+,3个分子CO2和3个 分子5-磷酸核酮糖 2、5-磷酸核酮糖在转酮酶 和转醛酶催化下使部分碳链 进行相互转换,经三碳、四 碳、七碳和磷酸酯等,最终 生成2分子6-磷酸果糖和1分 子3-磷酸甘油醛。
1)EMP途径(糖酵解途径、三磷酸己糖途径)
葡萄糖
10 步反应
丙酮酸
有氧:EMP途径与TCA途径连接; 无氧:还原一些代谢产物, (专性厌氧微生物)产能的唯一途径。 产能(底物磷酸化产能: (1) 1,3— P--甘油醛 3 —P --甘油酸 + ATP; (2) PEP 丙酮酸 + ATP 是多种微生物所具有的代谢途径,其产能低,但生理功能重要。
原核微生物:胞质中,仅琥珀酸脱氢酶在膜上 真核微生物:线粒体内膜上 2 个产能的环节:Kreb 循环、电子传递。
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载体:
NADH脱氢酶 黄素蛋白 辅酶Q(CoQ) 铁-硫蛋白及细胞色素 类蛋白 在线粒体内膜中以4 个载体复合物的形式从 低氧化还原势的化合物 到高氧化还原势的分子 氧或其他无机、有机氧 化物逐级排列。
简单小分子
合成代谢
ATP
[H]
第一节 微生物能量代谢
——将最初能源转换成通用的ATP过程 一、概述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过程:脱氢(或电子) 递氢(或电子) 受氢(或电子) 功能:产能(ATP)、还原力、小分子代谢产物等。
葡萄糖降解代谢途径
生物氧化: 发酵作用 呼吸作用(有氧或无氧呼吸) 产能过程
---亚硫酸氢钠必须控制亚适量(3%)
b、细菌型乙醇发酵 (发酵单胞菌和嗜糖假单胞菌) 同型酒精发酵 1G 2 丙酮酸 乙醇 + 1ATP
(ED)
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等。缺点是生长pH较高, 较易染杂菌,并且对乙醇的耐受力较酵母菌低.
异型酒精发酵(乳酸菌、肠道菌和一些嗜热细菌)
1G 2 丙酮酸
KDPG醛缩酶 3--磷酸--甘油醛 + 丙酮酸
细菌:铜绿、荧光假单胞菌,根瘤菌,固氮菌,农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等。
细菌酒精发酵:
在ED途径中所产生的丙酮酸对Zymomonas mobilis(运动发酵单胞菌)这 类微好氧菌来说,可脱羧成乙醛,乙醛进一步被NADH2还原为乙醇。这种经 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传统的由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 称为细菌酒精发酵。
氢供体(氧化)氨基酸: Ala、Leu、Ile、Val、His、Ser、Phe、Tyr、 Try等。 氢受体(还原)氨基酸: Gly、Pro、Arg、Met、Leo、羟脯氨酸等。
乙酸 + ATP
氧化
丙氨酸
NAD+
-NH3
丙酮酸
乙酰-CoA
NADH 甘氨酸
NADH NAD+ -NH3
还原 甘氨酸
乙酸
绝大多数异氧微生物的氧化性(呼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TCA发生部位:◆真核微生物中,线粒体中(大多数酶定位 在线粒体基质中)。◆原核生物(细菌)中,大多数酶定位 在细胞质中。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1、循环一次的结果是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为2分子CO2,并 重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应中将NAD+还 原为NADH+H+,另一步为FAD还原; 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4、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 5、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与生产实践
代谢概论
代谢(metabolism):
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分解代谢(catabolism)
代谢
合成代谢(anabolism)
分解代谢
复杂分子
(有机物)
3)混合酸、丁二醇发酵
a 混合酸发酵: ——肠道菌(E.coli、沙氏菌、志贺氏菌等)
CO2 + H2
乳酸脱氢酶 乳酸 丙酮酸甲酸解酶 乙酰-CoA +甲酸
1G 丙酮酸 磷酸转乙酰基酶
乙酸激酶
E.coli与志贺氏菌的区别: 葡萄糖发酵试验: PEP羧化酶 E.coli、产气肠杆菌 甲酸 CO2 + H2 (甲酸氢解酶、H+)
(丙酮酸甲酸解酶)
甲酸 + 乙酰-- CoA
无丙酮酸脱羧酶 而有乙醛脱氢酶
乙醛 乙醇
2)乳酸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 (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 —— EMP途径(丙酮酸 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PK途径)
肠膜明串株菌(PK) 产能 :1ATP 双歧双歧杆菌(PK、HK) 产能:2G 5 ATP即 1G 2.5ATP
缩合
乙酰-乙酰 CoA
(CoA转移酶)
丙酮 +CO2
丁醇
5)氨基酸的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以一种氨基酸作底物脱氢,而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 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成为Stickland反应。 此反应的产能效率低,每分子氨基酸产1ATP。 发酵菌体: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酶梭菌等。 特点:氨基酸的氧化与另一些氨基酸还原相偶联;产能效率低 (1ATP)
发酵(fermentantion):
1、定义 广义: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品或食品、饮料 的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产物作为最终氢 (电子)受体的产能过程。 特点: 1)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 2)葡萄糖氧化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存在于发酵产物中; 3)产能率低; 4)产多种发酵产物。
如柠檬酸发酵、Glu发酵、延胡索酸发酵等。
(二)微生物氧化的方式(递氢和受氢)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把生物 氧化区分成呼吸作用、发酵作用和厌氧呼吸作用。 1、发酵作用(fermentation,发酵) 2、呼吸作用(respiration,呼吸,有氧呼吸) 3、厌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无氧呼吸)
葡萄糖分子经转化成1, 6—二磷酸果糖后,在 醛缩酶的催化下,裂解 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 即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 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 醛被进一步氧化生成2 分子丙酮酸,
1分子葡萄糖可降解成2 分子3-磷酸甘油醛,并 消耗2分子ATP。2分子 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生 成2分子丙酮酸,2分子 NADH2和4分子ATP。
4)TCA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又称 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1937年提出,为此1953年 Krebs 获得诺贝尔奖,并被称为ATP循环之父: 大多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氧条件下将糖酵解产生的
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 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 羧,最终生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即:丙酮酸
脱羧
乙醛
还原
乙醇
比起传统的酵母酒精发酵的优点:(近年来正在开发的工业) (1) 代谢速率高;(2)产物转化率高;(3)菌体生成少;(4)代谢副产 物少;(5)发酵温度较高;(6) 不必定期供氧 相比的缺点:(1)生长PH为5,较易染菌(而酵母菌为PH3);(2)细菌 耐乙醇力较酵母低(前者为7.0%,后者为8~10%)
特点:
a 、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无ATP生成,
b、产大量的NADPH + H+ 还原力 ; c、产各种不同长度的重要的中间物(5-磷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 ) d、单独HMP途径较少,一般与EMP途径同存
e、HMP途径是戊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从人类生产实际来说,通过HMP途径可提供许多重要重要中间产物。
ED途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 1952年 Entner-Doudoroff :嗜糖假单胞 过程: (4步反应) 1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糖酸 KDPG
6-磷酸-葡萄糖-脱水酶
特点:
a、步骤简单 b、产能效率低:1 ATP c、关键中间产物 KDPG,特征酶:KDPG醛缩酶 d 、可与EMP、HMP、和TCA循环等代谢途径相联。
呼吸(respiration):
——从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质脱下的电子或氢经过系列载 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外源O2或其他氧化型化 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的生物氧化过程。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