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合集下载

罗氏沼虾常见病的防治

罗氏沼虾常见病的防治

罗氏沼虾常见病的防治1.黑斑病病原:该病主要由于池底淤泥过多,水质变坏,一些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食物引起假单胞杆菌、极毛杆菌大量繁殖,侵害虾体所致。

病状:早期患病处呈较小的褐斑,逐渐溃烂,最后由于细菌腐蚀破坏甲壳下面的组织变成黑色,患处通常在鳃、腹部。

防治:主要是保持池水水质良好,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水质改良剂,适当施用生石灰,或用0.3-0.4克/米3富氯全池泼洒。

2.幼体沉池病病原:病因未明,可能与水质有关。

也有可能由于亲虾带菌,在水质环境恶化时而诱发疾病。

病状:在幼体后期或幼体脱不了壳,在短时间内大量沉池或浮于池面呈昏迷状,体色由淡红色变成淡蓝,黑身、烂身,出现大批死亡,此现象多发生于培苗期培育到10-15天。

防治:(l)对亲虾检疫,减少亲虾带菌传染的机会。

(2)注意水质情况,控制好pH值和温差,不要变动太大。

(3)注意保持水中适宜的钙离子含量,以免由于钙离子的不足影响脱壳。

3.虾苗白浊病病原:未明。

病状:该病最早发现于由泰国进口的虾苗。

初期只是头胸甲表皮失去色素,外壳逐渐变软,中胸腺发生萎缩。

病虾肌肉变乳白色或呈棉絮状。

多发生于放养1个月左右的幼虾,具传染性。

防治:尚未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有些养殖场试用过虾康、虾健康2号进行治疗,有一定效果。

建议投喂全价优质饵料,改善养殖环境。

定期内服虾健康2号、虾康,外用活性酵素、底净调控水质,有一定的疗效。

4.烂尾病病原:未明。

病状:感染初期病虾的尾扇有水泡(充满液体隆起)导致尾扇边缘溃烂、坏死、残缺不全,严重时整个尾扇被蚀掉,还表现断须、断足,体表面有黑色斑点。

该病常发现。

防治:(l)将茶粕浸泡小时,用15-20克/米3(立方米)茶粕浸液全池泼洒。

(2)用5-6千克/亩生石灰溶液全池泼洒。

(3)用0.2克/米3富氯全池泼洒。

(4)内服虾健康1号,以1.5%比例,拌料投喂1周。

5.黑鳃病病原:未明。

病状:病虾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虾体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观赏虾白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观赏虾白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观赏虾白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饲养观赏虾也是会面临着观赏虾生病的问题的,而观赏虾的白肉病是观赏虾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也是会导致观赏虾死亡的。

一般,观赏虾白肉病主要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种病因引起的,如果你的观赏虾出现了白肉病的症状,可以参考以下的文章,做出准确的措施帮助观赏虾早日恢复健康。

观赏虾一、患病症状1、背上有一道裂痕,像是要脱壳的样子,但是身子没有变红;2、行动迟缓,总是在窝里侧躺着;3、有时弓着身子像是要脱壳的样子;4、没食欲,厌食;5、怕光;6、眼睛不透亮,发污的样子;二、白肉病发病原因特别采集白肉病的典型病虾苗进行细菌分离、除菌组织悬液制备及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表明:从罗氏沼虾白肉病病虾的肌肉、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细菌浸泡感染正常罗氏沼虾苗不能复制疾病。

病虾除菌组织过滤液浸泡感染正常虾苗,7天后可发病,并出现典型的白肉病症状,氯仿处理不能破坏病毒的感染力,表明罗氏沼虾白肉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白肉病是近几年来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广泛流行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危害严重。

本研究通过罗氏沼虾典型病虾的收集、病原体的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肌肉白浊病通常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32℃以上,密度大,水质差的池塘。

发病池塘早晚看到少量肌肉白浊病虾靠边,在增氧机底部附近或池塘中心区域捞到死虾。

该病病因是高温期间水体溶氧低,过渡繁殖的藻类又耗氧过大,pH值高,亚硝酸盐毒性增大,对虾长期处于慢性中毒和低氧状态下,自然淘汰部分体质差或要脱壳的个体。

唯有改良养殖环境才能解决问题,正确的控制方法:①降低放养密度或紧急分池。

②增加增氧强度。

③加大换水量,尽快改良水质、底质、降低亚硝酸盐浓度,调控Hp值为正常值。

④用EM原露、维C拌料投喂,减少日投饵量。

观赏虾三、肌肉变白坏死病此病是由于盐度过高,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溶氧过低等不良的环境因子的刺激而引起。

温度突变是主要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弧菌感染或孢子虫寄生于肌肉。

罗氏沼虾暴发病病因及防治初探

罗氏沼虾暴发病病因及防治初探

罗氏沼虾暴发病病因及防治初探7月份以来,高邮、江都地区陆续发生罗氏沼虾急性死亡现象,具体症状:病虾靠边、侧卧、甲壳较软(多数为刚蜕壳的虾),附肢完整、体表无创伤,鳃上有蓝绿藻附着,体色发黑、部分虾的体节肌肉有白浊现象。

死虾多数是软壳虾,死亡量每个塘口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特别是动网拉虾后死亡量能达到几百斤,且呈蔓延趋势。

江都地区该病发生得更早,死亡更为严重。

病虾镜检未发现寄生虫,用常规处理细菌性疾病的方法来治疗基本上未见到效果,另外多家饲料喂养的沼虾都有发病,因此还未能准确断定其致病机理。

据调查,目前该病只有在高邮、江都地区暴发,上海、广东等地区未有报道。

高邮市是全国罗氏沼虾养殖的重点市(县),整个罗氏沼虾产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罗氏沼虾养殖业是高邮市的农业支柱产业,该病在高邮发病面积占虾塘面积的3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各级专家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因此急需找出该暴发病的病因,找到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将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病因据笔者的多方调查、汇总、总结,认为该暴发病是由水质恶化、水温温差过大、溶氧不足、蓝绿藻过度繁殖等池塘综合理化因子恶化再加上细菌性疾病并发所致。

该病也曾多次用处理细菌性疾病的方法处理过,但基本上未见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药不够量、施药方法不恰当所造成。

例如使用季胺盐络合碘时,因它比重小,直接泼洒到水体,无法使整个水体维持有效浓度,杀菌效果很差,应该把药拌在干沙上晾干后,全塘泼洒,沙子沉底湿润后消毒剂缓慢释放,达到并维持有效的杀菌浓度。

二、防治方法根据高邮地区的池塘条件和发病情况采用了以下的一个防治方案:1.每亩使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2~3千克或沸石粉25千克净化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水中氨氮,沉淀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2.根据池塘条件和水质指标加大消毒剂使用量:每亩使用50%有效含量的季胺盐络合碘150~200克或10%有效含量的聚维铜碘300~400克,隔天再用一次。

致死率100%!这种虾类疾病,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啦!

致死率100%!这种虾类疾病,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啦!

致死率100%!这种虾类疾病,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啦!
印度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养虾当中补充壳多糖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并且对罗氏沼虾白尾病(WTD)病原和卫星病毒(XSV)产生较强的抵抗力。

l
ove
添加壳多糖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防止罗氏沼虾的白尾病或称为肌肉白浊病,该疾病是由于一种叫做诺达病毒(MrNV)引起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0%,是养殖户重点预防的疾病。

诺达病毒(MrNV),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都是使用抗生素用于疾病控制,然而,抗生素滥用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并且威胁食品安全,因此,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减少或不使用抗生素,来对付诺达病毒。

一些天然化合物,如葡聚糖、壳多糖和多糖,以及一些草药,已经被用作免疫药物,并研究它们在不同种类的甲壳类动物的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但仅限于凡纳滨对虾。

在一些研究中,壳多糖已被用作提高甲壳类动物的免疫力,并且已知其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对溶藻弧菌的抗病性(Wang和Chen,2005)。

壳多糖由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一种聚合物,是
甲壳类动物(虾)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外壳中的甲壳中的甲壳质,其作用不可小视。

在这项研究中,印度科学家确定了使用壳多糖(与对照组相比)的有效性; 该实验为90天,在虾饮食当中壳多糖,观察对诺达病毒(MrNV)和(XSV)的影响。

添加壳多糖后,虾的免疫力提高
科学家们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壳多糖至饮食中,虾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从而产生对白尾病(WTD)病原和卫星病毒(XSV)
抗性,虾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转载声明
本文为《一号水产》独家稿件!。

罗氏沼虾一些常见病及其防治

罗氏沼虾一些常见病及其防治
力。
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加强疾病发生机制和 传播途径的研究,为 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 据。
建立疾病监测和预警 体系,及时发现和处 理疾病疫情,保障产 业安全。
研发新型药物和疫苗 ,提高疾病防治效果 ,降低养殖风险。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强化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 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 发展,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 力。
04
罗氏沼虾养殖日常管理建 议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
通过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的透明度 ,避免水体中产生有害物质。
定期更换水
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部分水,以防止水 质恶化。
调节pH值
保持水质的pH值在适宜的范围内,避 免过高或过低。
增加溶解氧
通过增氧设备或其他方法增加水体中的 溶解氧,以满足罗氏沼虾的呼吸需求。
防治方法
针对原虫性疾病,养殖户应改善水环境,定期消毒和清理水体。同时,使用抗原虫药物如甲硝唑、替 硝唑等进行治疗。此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罗氏沼虾的抵抗力。
寄生虫疾病防虫病、 绦虫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罗氏沼虾消 化不良、死亡等。
VS
防治方法
针对寄生虫疾病,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同时,使用抗寄 生虫药物如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进行治疗 。此外,还应加强水源管理,防止寄生虫 的传播。
03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防治方 法
病毒性疾病防治方法
病毒性疾病
罗氏沼虾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白斑病毒病、桃拉病毒病等。这些疾病对罗氏沼虾 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威胁。
防治方法
针对病毒性疾病,养殖户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健康种苗、定期检查水质 、加强饲养管理等。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以及免疫增强 剂来提高罗氏沼虾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罗氏沼虾常见病害及防控策略

罗氏沼虾常见病害及防控策略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8期动物科学罗氏沼虾常见病害及防控策略张燕飞简贺君*黄湛昌李策曹中杨小霞(肇庆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广东肇庆526060)摘要近年来,受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水环境恶化及养殖品种苗种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罗氏沼虾养殖中病害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罗氏沼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介绍了罗氏沼虾6种病毒性疾病和3种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为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策略中图分类号S94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8-0039-04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称淡水长臂大虾、马来西亚大虾,分类学上隶属于甲壳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1-3]。

其原产地包括南亚、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屿。

罗氏沼虾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肉质脆爽,养殖周期短,养殖区域宽,适合于近距离活体运输,存活率高,运销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养殖效益和市场价值。

近年来,受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水环境恶化及养殖品种苗种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罗氏沼虾养殖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病害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

本文就罗氏沼虾常见疾病及防控策略进行总结,以期为罗氏沼虾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1病毒性疾病1.1铁虾综合征1.1.1症状“铁壳虾”是养殖户对壳坚硬、性早熟、不长个的罗氏沼虾的一种称呼。

一般指罗氏沼虾长至5cm左右后蜕壳间隔时间延长,生长明显变慢,一些体长6~7cm,甚至不足5cm的罗氏沼虾就已经性成熟,虾壳变硬,雌虾抱卵,雄虾长出大而长的大爪,比正常性成熟的罗氏沼虾规格小很多,通常摄食量下降,但也有“不少吃却长不大”的现象。

1.1.2病原目前,造成“铁壳虾”的主要致病因素尚未明确。

观赏虾发生白肉病原因和症状简介

观赏虾发生白肉病原因和症状简介

观赏虾发生白肉病原因和症状简介【常见问题】观赏虾常见疾病其中之一是白肉病,那么观赏虾为什么会发生白肉病呢?
专家解答观赏虾白肉病发病原因
特别采集白肉病的典型病虾苗进行细菌分离、除菌组织悬液制备及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表明:从罗氏沼虾白肉病病虾的肌肉、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细菌浸泡感染正常罗氏沼虾苗不能复制疾病。

病虾除菌组织过滤液浸泡感染正常虾苗,7天后可发病,并出现典型的白肉病症状,氯仿处理不能破坏病毒的感染力,表明罗氏沼虾白肉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白肉病是近几年来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广泛流行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危害严重。

本研究通过罗氏沼虾典型病虾的收集、病原体的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观赏虾白肉病患病症状
1、背上有一道裂痕,像是要脱壳的样子,但是身子没有变红;
2、行动迟缓,总是在窝里侧躺着;
3、有时弓着身子像是要脱壳的样子;
4、没食欲,厌食;
5、怕光;
6、眼睛不透亮,发污的样子;。

如何防治罗氏沼虾弧菌病

如何防治罗氏沼虾弧菌病

如何防治罗氏沼虾弧菌病
该病是由孤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为病虾肌肉呈不透明白色,有些病虾的外壳有黑色溃疡,鳃上、头胸甲和腹侧有黑斑,鳃上附着黑色和褐色的污物,用水洗净后,鳃表面呈灰色或土黄色,鳃变得肥厚而脆弱,严重时鳃丝损坏,组织脱落。

患病的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多在底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变弱,幼体生长减慢,变态期延长或不能变态,腹部卷曲,体色变白,不摄食。

成虾浮于水面,无方向游动,行动缓慢呆滞,病虾肝脏从后到前逐步由黄褐色变为白色。

受感染的幼体或成体死亡率可高达100%
防治方法:
(1)育苗池在使用前彻底消毒,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使用前用清
水将余药反复冲洗干净。

育苗用水进行过滤消毒。

(2)育苗期间坚持每天清除池底污物,投饲要适当,防止过剩饲料腐烂。

(3)保持适当的育苗密度。

(4)发病池用药:土霉素(粉剂)或呋喃西林(粉剂),全池泼洒,隔
天1次,连用2-3次。

(5)据报道,用大蒜捣烂过滤取汁。

浓度浸泡24小时有较好效果。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罗氏沼虾常见疾病有哪些?罗氏沼虾抗病力较强,病害较少,常见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虾苗白浊病、红腿病、黑鳃病等。

如何防治?(1)褐斑病(甲壳溃疡病)〔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

褐斑大小不定,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在头胸部和腹部前三节的背面发生较多。

呈不对称罗列,有时触角、尾扇和其他附肢都有褐斑和烂断,在断痕处也呈黑褐色。

病状严峻时,甲壳下层组织也受到侵蚀,甲壳破坏引起了渗透压的平衡。

新老甲壳发生粘连,造成蜕皮困难而引起死亡。

引起甲壳溃疡症的细菌并不会深化甲壳以下的组织,但能够增强其他细菌侵入的机会。

此外,外壳还影响虾的美观,造成商品价值的降低。

〔病因〕本病的缘由是几种能产生多种脂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细菌及藻类作用的结果,可能还陪同继发性的细菌及丝状菌的二次感染。

病虾褐斑上检查到的细菌有内壳氏菌、弧菌、假单胞杆菌、产气单胞杆菌、粘细菌等,这些细菌却具有分解几丁质的本事。

但人工感染实验都没有胜利。

因此,推想引起褐斑的其他缘由,捕捞运送过程中碰伤了虾体表面引起或突然转入水质污染的环境,养分不良等,也会引起亲虾外表皮破坏而发病。

〔流行〕此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病源体为甲壳腐蚀细菌。

在海水、淡水、咸水中普遍存在,是活的或死的甲壳动物细菌区系的正常组成部分,细菌的数量随环境而起变化。

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的虾快速受到感染,感染率达100%。

在转变环境条件、稀疏放养密度、提升水温,并投喂含有抗生素的优质饲料,部分病情严峻的用福尔马林(70毫克/ 千克)浸洗,结果几乎100%解除病危,经过了几次蜕壳,均恢复健康。

〔预防办法〕首先应勿受外伤;其它,要改善饲养条件,平时细心管理,饲料合理调配,提供足够的附着物与保护所。

改善水质条件,普通不倡导使用药物,但细菌性例外。

〔治疗办法〕①土霉素按0.45克混合1千克饲料投喂,连喂2周。

②用20~30毫克/千克茶粕药浴1天,再利用换水提升水温,增进蜕壳。

罗氏沼虾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罗氏沼虾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防 治 : 该 病 的流 行 规 律 看 , 毒 亲 虾 是 病 原 从 带
的主 要来 源 , 此选 用 不 带 病 毒 的种 虾 , 辅 以严 因 再
格 的 消毒措 施 是切 断 病毒 传播 途 径 的有 效 的手 段 。 虽 然 目前 还 没 有 可 供 生 产 单 位用 于 亲虾 病 毒 检 测 的 有效 方法 , 各地 还 是建 立 了一些 有效 预 防疾 病 但 的方 法 。总结起 来 , 主要有 以下 措施 : ①无 毒 亲虾 的 选择 。选择 没有 发病史 的养 殖地 区 的罗 氏沼虾作 为 亲虾 , 收购后 精 心培 育 。 由于 目前 许 多地 方 带病 仔
黑 色 , 因呼 吸困难 而死亡 。病 因 : 虾 引起 虾黑 鳃病 的 原 因 有很 多 : 池塘 底 质 严 重 污 染 , 水 中有 机 碎 屑 池 较 多 , 些 碎屑 随着 呼 吸 附于鳃 丝 , 鳃呈 黑 色 , 这 使 影 响虾 的呼 吸 。虾 的鳃部被 霉菌 、 细菌 、 真菌感 染 。池
报 道 , 的硬 度为 3 0 / , 水 0 m 时 累枝虫 大量发 生 。另 g 些 学者 认为 , 累枝 虫 的突然 蔓 延 与水 中有 较 多 的

施, 防止病原 的传播 。根据各 地 的实际情 况 , 可采取
生 产 区与 供苗 区分 开 , 户 只进 供 苗 区 , 客 或要 求 客
最 快 , 发 病 到死 亡 只有 3 4d 从 ~ 。病 因 : 病 多发生 本
场选 择 无 发 病史 的地 区 , 自行 培 育 亲虾 , 以确 保 亲 虾不 带病 毒 。这 种方 法 在广 西 部分 养 殖场 采用 , 成 功地控 制 了疾病 的发生 。②亲 虾 的培育 。提 高 亲虾

罗氏沼虾苗肌肉白浊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罗氏沼虾苗肌肉白浊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第26卷 第5期水生生物学报Vol.26,No.5 2002年9月AC 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Sep.,2002罗氏沼虾苗肌肉白浊病病原的初步研究钱 冬 杨国梁 刘 问 王军毅 曹 铮(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市 313001)摘要:收集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典型病虾苗,进行细菌分离、除菌组织悬液制备及人工感染试验、超薄切片、病毒粗提取,结果表明:从白浊病病虾的肌肉、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细菌以5 108C FU/mL浓度浸泡感染正常沼虾苗不能复制疾病;病虾除菌组织过滤液以1 50、1 250浓度浸泡感染正常虾苗,7d后可发病,并出现典型的肌肉白浊病症状,氯仿处理不能破坏病毒的感染力;病虾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肌肉间隙组织中存在21 23nm大小的球状病毒,病虾组织浆经氯仿处理、PEG沉淀、磷钨酸负染后可见到大量22 24nm大小的球状病毒颗粒。

上述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关键词:罗氏沼虾;虾苗;肌肉白浊病;病原中图分类号:S94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207(2002)05 0472 05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好、养殖周期短等优点,经济价值高,是我国淡水甲壳类的主要养殖品种。

近年来,罗氏沼虾虾苗发生了一种新的疾病,目前暂称为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或罗氏沼虾白体病,主要危害罗氏沼虾淡化苗,病虾表现为肌肉出现白斑、白浊或全身发白,病虾可在几天内死亡[1]。

该病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零星发生,2000年起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

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给许多养殖场及育苗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成为罗氏沼虾养殖的极大威胁。

本研究通过罗氏沼虾典型病虾苗的收集、病原体分离、人工感染试验及电镜观察,表明该病是由病毒引起。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 患肌肉白浊病罗氏沼虾苗采自浙江湖州某苗场发病池,典型症状比例约为30% 40%,挑选出典型病虾用50%甘油磷酸缓冲液保存于-40 冰箱中备用。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研究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研究

第26卷 第5期水生生物学报Vol.26,No.5 2002年9月AC 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Sep.,2002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研究姜 兰1 邓国成1 石存斌1 梁森汉2 郑 重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与亚热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80;2 广东省肇庆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肇庆 526040)摘要:从患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虾苗病灶分离到10多株菌株,其中一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经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测试,为木糖葡萄球菌,其主要特性为拟球状(直径0.8 1.1 m),革兰氏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阿拉伯糖、蔗糖及甘露醇产酸, 半乳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及脲酶阳性,氧化酶、血浆凝固酶、V P反应、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

最适生长温度、盐度和p H值范围分别为28 37 、0% 2%、6 9。

对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氨苄及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关键词: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木糖葡萄球菌中图分类号:S945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207(2002)05 0477 06罗氏沼虾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虾类,仅广东省养殖面积就达12000hm2。

罗氏沼虾白浊病主要危害育苗期间的虾苗,尤其是淡化前后的虾苗,许多虾苗场都因肌肉白浊病引起虾苗大批死亡,其发病率高达80%以上,感染的虾苗死亡率可高达90%,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患病虾的主要表观症状为虾游泳足以下到尾部的肌肉呈白色混浊状、不透明,患病虾游动缓慢,摄食亦不正常,病虾逐渐死亡。

近年来,由于罗氏沼虾白浊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制约了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发展。

国内有许多水产病害工作者都对该病进行过研究报道,并对该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未有对该病病原菌研究的确切报道[1,2]。

本文作者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初步证实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与木糖葡萄球菌有关。

虾类肌肉白浊病病原和病理的研究进展

虾类肌肉白浊病病原和病理的研究进展
激 反应 迟钝 , 最终 导致 死亡[ 2 3 1 。
姜 兰等 [ 3 1 ] 报 道 了木糖 葡萄球 菌 引起 罗 氏沼 虾肌 肉 白浊 病 。纪荣 兴等 l 2 3 _ 对 患肌 肉 白浊病 的凡 纳滨 对 虾 的淋 巴和 肌 肉进 行 细菌 的分 离 与鉴 定 , 结 果 为副
点, 再 扩展 至尾 节基 部 , 然 后再 逐渐 向第 原及 病 因
肌 肉 白浊 病 的病 因至今 未 见 明确 , 各 国专 家 均 各抒 己见 。根 据文 献 记 载 , 病毒 、 细菌 、 寄 生虫 和 环
扩展 。周 鑫【 , 讣 认为最先 观察 到 白浊 症状 的是 尾部 最
肉 白浊 病 的 罗 氏 沼 虾肌 肉 中通 过 透 射 电镜 观 察 到
器官细胞发生特殊病理变化。由于病毒在机体大量 增 生会 导致 细 胞 器 发 生肿 胀 、 核 仁 消失 , 镜 检 时 发 现 细胞核 内存有 病 毒及包 涵 体 。此外 细胞质 核糖 体 减少 , 滑 面 内质 网增 生 , 粗 面 内质 网脱 粒 并 发 生 圈
1 9 8 7年 N a s h等[ 5 1 首 先 报 道 在 患罗 氏沼 虾 肌 肉 坏死 病 的虾组织 内观 察到病 毒样颗 粒 。 A n d e r s O i l 等『 6 I 从 患 肌 肉 白 浊 病 的 罗 氏 沼 虾 中 发 现 类 细 小 病 毒
( p a r v o — l i k e v i r u s ) 。A r c i e r 等( 为是微小 R N A病毒 ( P i c 0 ma v i r i d a e 1或 单 链 R N A病毒 一 诺 达病 毒 ( N e — d a v i r i d a e ) 。1 9 9 9年 台湾 学 者 C W T u n g等口 患 肌

罗氏虾病的综合防治

罗氏虾病的综合防治

罗氏虾病的综合防治
虾苗白浊病从淡化到放养1个月内均有此病的发生,主要症状是病虾肌肉变成乳白色。

病虾不立即死亡,可存活一段时间。

虾苗白浊病,病因比较复杂,与水体、亲虾带毒等因素有关。

营养不良、水质恶化、环境条件突然变化等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对育苗场地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及时适当减低育苗的密度;选育优质的亲虾,培育抗病力强的虾苗;虾苗期应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尤其富含VA、VC、VE、Zn 等免疫激活物质的饵料,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发病时,用“强效消毒王”水体消毒,内服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黑斑病病虾体表甲壳有小褐点,继而凹陷成小窟窿;随着病情发展,损伤面加深、加大,损伤边缘呈灰白色,表壳患处因黑色素沉着而变褐、变黑。

严重感染者的甲壳被损伤、穿透,影响蜕壳和生长。

有的病虾附肢断失,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创造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保持水质清新,合理密养,以利于虾生长;加强养殖管理,投喂适口饵料,促进虾蜕壳,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使用“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消毒,内服抗菌药物。

黑鳃病初期可见病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出现浅黄色斑,逐渐变为桔红色斑,后变为浅褐色或黑褐色的斑块。


明显的黑鳃现象,严重的鳃溃烂,鳃可能脱落。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切勿投喂被霉菌污染的豆饼、花生。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诊断与防治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诊断与防治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诊断与防治
钱冬
【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疾病,有的地方又称白体病、白尾病等.主要危害罗氏沼虾苗种,发生于虾苗淡化后至放养到池塘3~5周内.病虾表现为肌肉出现白斑或呈白浊状,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特别是高密度育苗池内,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最早于1996年前后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以后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等地.
【总页数】2页(P25,16)
【作者】钱冬
【作者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
【相关文献】
1.利用卵黄抗体预防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J], 林蠡;伊丽竹
2.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J], 沈乃峰;周志金;劳顺建;吴月方;朱强;钱冬;刘问;何涧峰
3.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防治 [J], 郭敏莉
4.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有方可治 [J],
5.水生动物疫病病种介绍之: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J], 陈爱平;江育林;钱冬;陈昌福;李安兴;黄捷;杨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Cloudy muscle disease)
【病原】病原是诺达病毒(Noda virus)
【症状】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一般从蚤状幼体变态成仔虾3天后开始出现症状,仔虾身体呈现白点、白斑,严重时全身肌肉发白而混浊,最后死亡。

在密度很高的培育池中,病虾被残食或紧密接触而相互感染,培育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出现症状率从最初的万分之几到培育10天后的40%以上,死亡率很高。

病苗放入池塘后,由于密度大幅降低和环境条件改善,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传染,已严重发病的虾苗会死亡,而症状较轻的虾苗会逐渐恢复,规格达到5厘米以上的虾一般无症状出现。

到目前为止,罗氏沼虾成虾和蚤状幼体还未发现有明显的肌肉白浊病症状。

【流行及危害】该病一般在3-8月发生在刚淡化时体长0.8cm左右的仔虾,累计死亡率一般为30-70%,严重的虾池累计死亡率达90%以上,随着下个体的增大,发病率下降,因此该病主要危害幼虾。

【防治方法】以防为主。

具体措施有选择没有发病史的养殖地区的罗氏沼虾
作为亲虾,收购后精心培育;提高亲虾的体质和免疫力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机会;严格池塘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