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01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01
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 本期体征不显著,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
大。 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
后出现黄染。 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
黄疸期
黄疸逐渐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2周 左右达高峰
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短暂粪便颜色变浅、 皮肤瘙痒等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 管形颗粒:22×40~400 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乙肝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肝 损

害 为
肝继

发 性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HEV(戊)。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乙肝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 92%左右
乙肝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 低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1. 隔离措施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感染。

此外,病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与其他人接触。

2. 完全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疲劳和体力消耗的症状,因此给予充分的休息十分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护士和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3. 营养支持由于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士和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4. 控制疼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区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疼痛。

对于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液体管理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体重、血压、尿量和心率。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6. 监测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和肝功能代谢。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家人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来观察病情发展。

7. 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肝炎的护理措施

肝炎的护理措施

肝炎的护理措施概述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等。

肝炎的护理措施包括宣教、卧床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旨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宣教和心理支持肝炎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需要积极的宣教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焦虑和恐惧。

安全环境的保障肝炎患者需要在一个安全、整洁、洁净的环境中接受护理。

护士应确保病房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

患者的餐具、洗漱用品等个人物品应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卧床休息和体位改变肝炎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的负担。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经常改变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还需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肝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原则,增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的食物的摄入,如豆浆、牛奶、鲜鱼等。

同时,需避免摄入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酒精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肝炎患者的主要护理手段之一。

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病情,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抗病毒口服药等。

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戒酒并给予保肝药物。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监测和评估在肝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的皮肤黄疸、食欲情况、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此外,还需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肝炎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肝硬化、肝癌等。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内科护理学讲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讲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传染病人的护理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病因、流行病学、.病原学意义、护理。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肝炎病人有甲型、乙型、丙丁戊型,甲型、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母婴传播也是乙型肝炎重要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丁型肝炎28-140天;戊型肝炎10-70天,平均40天。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

3.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二)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1.甲型肝炎:血清抗HA V-IgM是甲肝病毒近期感染的标志,是确定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 V-I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 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 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HBeAg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均位于HBV 德核心部分,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意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HBV DNA 定量检测有助于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

四、治疗原则(一)隔离甲、戊型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乙丙丁按照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一、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瘙痒、皮下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如使用利尿剂患者还需注意体重的变化,通过观察上述表现了解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水的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腹围、腹壁静脉有无曲张、移动性浊音情况、肠鸣音等,了解有无腹水及腹膜炎等临床体征。

3.注意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了解有无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有无电解质的紊乱。

4.观察患者的神志及言行表现,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早治疗机预防,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肝性脑病早期多数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及异常,应注意观察。

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慢性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要控制活动。

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可适当增加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2.饮食护理:1)急性肝炎: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进食量太少,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2)慢性肝炎:能量摄入:卧床或休息者:84~105kJ/(kg.d),中度活动者(上班):126~147kJ/(kg.d);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1.5~2.0g/(kg.d);碳水化合物300~400 g/d;脂肪以耐受为限,多选用植物油,约50~60 g/d;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按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饮食原则处理。

4)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3心理护理:因肝炎传染性强,病人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意识、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乏力、畏食、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3.观察皮肤及巩膜黄染、瘀斑、蜘蛛痣、肝掌。

4.疼痛:肝区叩痛、压痛。

5.重型肝炎患者观察有无明显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皮肤斑点、黑便);腹水、尿色、尿量。

有无肝昏迷前驱症状。

6.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按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

低脂、适量蛋白质、禁酒。

(2)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3)排便的护理: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

养成良好排便的习惯。

(4)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2.症状护理(1)恶心、呕吐:①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②协助患者采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呛入呼吸道;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③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④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因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⑤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2)黄疸、瘙痒:①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②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戒烟酒。

(3)发热:①降低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②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③补充营养和水分,以保证体液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④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体温,了解发热的原因、诱因、发热类型及伴随症状;⑤给予精神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4)意识障碍:①保持安静的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②体位: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脚低位,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疗以防脑缺氧;④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危重患者应设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⑤加强基础护理:皮肤、口腔、排便排尿护理;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⑦注意患者安全,使用安全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肝炎病人有什么日常护理措施]肝炎病人能活多久

[肝炎病人有什么日常护理措施]肝炎病人能活多久

肝炎病人的日常护理措施1、适量锻炼肝炎病人出院时,一般仅是临床全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病变并非完全消失,急性肝炎一般在病后6个月才能完全康复。

出院后,可先做些轻微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但以不疲劳为原则,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半年内要节制性生活,女性还应避免怀孕,肝炎病人痊愈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

2、规律服药病情可以控制的慢性肝炎出院后,一般为巩固疗效和防止病情反复。

医生会让病人出院带些长期服用或应急的药物,按照医生的医嘱规律服药,考虑到肝脏的负担,一般药物品种不宜过多。

用药具体问题,应根据病史、体征,以及现用药的情况加以选择,切不可擅自滥用药物,以防肝脏损害。

3、饮食合理、营养丰富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肝炎患者出院后根据自己的病情,合理的饮食,要低脂肪、低糖、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注重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软硬适宜、清淡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且有利于病情的及早康复。

4、劳逸结合、畅情致肝炎患者出院后,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肝主情致,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状态,而免疫状态又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

过重心理负担,情致不畅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

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以一颗平常的心态面对疾病。

5、定期复查肝炎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检测病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般说来,乙肝患者要定期复查的项目有:肝功能、乙肝HBV-DNA、肝脏B超、AFP、肝纤维化指标等。

肝炎患者的饮食讲究1.热能适量过去用高热能饮食,认为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现证明效果适得其反,许多患者由此而发生脂肪肝、糖尿病等并发症。

高热能可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机能障碍,影响肝功能恢复,延长病程。

如能量过低会增加体内蛋白质耗损,不利于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故肝炎病人热能供给需要与其体重、病情及活动情况相适应,尽可能保持热能收支平衡,维持理想体重。

如无发热等合并症,成人应供给8.37MJ(2400kcal)/天左右即可,有发热等可增加至10.04MJ,肥胖者应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

乙型肝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乙型肝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乙型肝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

这种疾病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传播,因此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乙型肝炎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护理诊断。

1. 高感染风险,乙型肝炎是一种高感染性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隔离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2. 肝功能损害,乙型肝炎会导致肝功能受损,患者需要接受肝功能监测和支持性治疗。

3. 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和监测。

4. 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需要进行疼痛管理和舒缓治疗。

5. 心理困扰,乙型肝炎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困扰,包括焦虑、抑郁等,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护理措施。

1. 隔离和感染控制,对于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进行隔离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戴口罩、手部消毒、使用一次性器具等。

2. 肝功能监测和支持性治疗,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进行肝功能监测,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包括输液、营养支持等。

3. 营养支持和监测,针对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和监测,包括合理膳食安排、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等。

4. 疼痛管理和舒缓治疗,对于出现疼痛的患者,需要进行疼痛管理和舒缓治疗,包括使用止痛药物、热敷等。

5. 心理支持和干预,针对心理困扰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以上是针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

迄今已知至少有6种类型病毒。

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庚型主要经血液传播。

临床症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

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疽。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腹胀有关。

2、焦虑与感染疾病的威胁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腹水、出血、肝性脑病。

三、护理措施1、隔离:甲型、戊型消化道隔离,乙型血液隔离。

甲型自发病日起,不少于 30日(如病情未好转。

应继续隔离);乙型隔离至临床痊愈。

消化道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接触病人或污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病人的食具使用1次性餐具。

便器单独使用,呕吐物、排泄物用2%洗消净处理后弃去;室内应无蝇、无蟑螂。

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要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要戴手套,若手碰上了血液/体液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使用1次性注射输液器: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清洗。

消毒处理:血液污染病室内表面物品,要立即用 70%酒精、0.5%洗消净、0.5%过氧乙酸消毒处理。

2、病情观察:病人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

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3、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应卧床休息;慢性肝炎可动静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4、合理营养:进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1)成人每日热能以 2000~2500kcal为宜。

必要时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的调整。

(2)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避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和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 16%,90~130g/d。

蛋白质以鱼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为好。

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

医院感染科肝炎肝硬化及腹水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肝炎肝硬化及腹水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肝炎肝硬化及腹水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传染病肠道隔离。

二、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

三、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而破裂出血。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

五、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

六、随时准备好抢救药械,如三腔二囊管、止血药、输血输液器等。

七、病人如躁动不安,应加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

八、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

九、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

十、合并肝昏迷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十一、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病情、治疗和护理要点,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平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注意休息,随时复诊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要做好护理措施,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戒酒戒烟,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1、讲解该病传播途径及隔离防护要求。

2、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戒酒。

4、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肝炎病人的护理 试题与答案

肝炎病人的护理 试题与答案

肝炎病人的护理试题与答案
1.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发炎的疾病,可由病毒、药物、酒精等引起。

2. 肝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肝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恶心、腹胀等。

3. 肝炎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肝炎患者应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

4. 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禁忌?
肝炎患者应禁止饮酒、吸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过度劳累。

5. 如何预防肝炎的传播?
预防肝炎的传播可通过注射疫苗、避免与感染者接触、保持卫生惯等措施。

6. 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休息、饮食调理、保持良好
的生活惯等。

7. 肝炎患者如何管理疼痛?
肝炎患者可通过非处方药物或医生开具的药物缓解疼痛,如布
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8. 肝炎患者是否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肝炎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
运动。

9. 肝炎病人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肝炎病人的护理要点包括定期就医复诊、遵循医嘱、保持良好
的生活惯、合理饮食等。

10. 肝炎患者应该避免哪些药物?
肝炎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酒精、某些解热
药等。

以上是关于肝炎病人的护理的试题与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总字数:116。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教案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教案
A. 丙种球蛋白
B. 乙肝疫苗
C.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5. 病人男性,33岁,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20余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8 小时。体检发现:患者呈嗜睡状,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身可见大片瘀斑,扑翼样震颤阳性,肝脾未触及。此患者所患的肝炎类型是:
2、亚急性重型肝炎
3、慢性重型肝炎
(三)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型肝炎
2、慢性活动型肝炎
五、治疗:
治疗原则: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1. 急型肝炎 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
2. 慢性肝炎 整体治疗 、减轻炎症、护肝、防纤维化,抗病毒治疗, 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医药及其各种制剂 ……
A.急性黄疸型
B.急性重型
C.亚急性重型
D.慢性重型
E.淤胆型
A3/A4型题
(6~10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16岁,因发热4天,皮肤巩膜黄染2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2天前发现皮肤黄染,尿呈黄色,渐变为浓茶样。无不洁饮食史。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着。体检:生命征正常,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肋下0.5cm,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血清:HBsAg(+)。

病毒性肝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病毒性肝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病毒性肝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给病人讲解患病期间充足休息对疾病恢复的意义,从而协调休息与参与娱乐活动的愿望之间的关系。

协助病人计划每天的活动项目和时间,使病人在活动耐力范围内参与娱乐活动。

提倡病人之间多交流,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安排病人听音乐、看书报、看电视等,以改变单调的常规的生活。

鼓励病人家属、朋友来探视,并给病只带些消遣性的书籍。

鼓励病人住院期间,在耐力许或范围内,继续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

【重点评价】病人休息与娱乐能否合理进行。

焦虑【相关因素】害怕疾病传染给家人。

感到疾病的威胁。

【主要表现】忧郁,情绪低落、心神不定、失眠,不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目标】病人焦虑程度减轻,表现为情绪稳定,合作,平静。

【护理措施】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观察记录焦虑的行为和语言表现。

多与病人沟通,获取他们的信任,鼓励病人说出所关心的事并提出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病人进行有关指导。

动员亲友为病人提供帮助,以解决实际问题。

解除病人的不适、如恶心、腹胀等。

协助病人认知他的焦虑,以便其主动采取调整行为。

向病人说明隔离的意义、隔离的期限,介绍常规的隔离措施,解释治疗与康复的关系,以取得病人合作。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听音乐等。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

【重点评价】病人焦虑程度有无减轻。

病人是否掌握了控制焦虑的应对技巧。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相关因素】血氨增高。

假性神经递质增高。

氨基酸失衡。

【主要表现】性格、行为改变。

定向力、计算力下降。

有嗜睡、烦躁、昏迷等意识障碍。

【护理目标】控制诱因,尽量不发生肝性脑病。

及时发现肝昏迷先兆,及早控制肝昏迷发展。

【护理措施】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无性格、行为的改变、扑翼样震颤等肝昏迷前兆症状。

给予低蛋白饮食;如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流质。

配合医师尽快消除诱因,如控制胃肠道出血。

控制感染,停用利尿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遵医嘱予以食醋保留灌肠,口服乳果糖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的精神、食欲、黄疸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衰竭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在疾病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加强预防疾病、预防接种指导,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明确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滥用药物或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

3、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四、注意事项1、不易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应禁饮酒。

2、注意观察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血象改变等。

3、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感染等。

4、注意加强隔离:甲肝、戊肝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及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行血液隔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肝炎患者能活多久肝炎患者有哪些护理要点

肝炎患者能活多久肝炎患者有哪些护理要点

肝炎患者能活多久肝炎患者有哪些护理要点1、隔离期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多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都该有所了解的,病毒性肝炎实际上可以分为好多种的,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的!甲型肝炎隔离至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一般不小于40天;乙型肝炎隔离至血清HBAg阴转;丙型肝炎隔离至HCVRNA消失;丁型肝炎隔离至HDAg阴转;戊型肝炎隔离期同甲型肝炎相似。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人粪便应予以消毒,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用过针头、注射器、器械需经高压蒸汽消毒,做到1人1针1管。

食及大小便器应严密消毒。

2、休息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后逐步增加活动。

第一次肝功能正常后休息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若3次均正常,则可上半班3月。

若3月中肝功能仍正常而无临床肝炎活动症状者可恢复全日上班。

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如黄疸应卧床休息,如无黄疸以静养为主。

处于静止期可从事力能所及的工作。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仍需休息3个月,若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则可上半班。

重症肝炎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重症肝炎的护理监护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经常作疏导,帮助病人解除忧虑,改善睡眠。

限制蛋白摄入、严禁含氨药物,有腹水者用低盐饮食。

严密病人的体温、脉率、呼吸、血压变化。

警惕感染及出血,注意瞳孔变化、性格变化、神志变化及出血倾向。

注意大便色泽及性状。

记录24小时尿量,注意肝昏迷先兆,例如行为、动作计算能力、定向力的变化及神经精神症状、扑击样震颤等。

病人躁动时慎用镇静剂。

昏迷不能闭眼者,用金霉素眼膏涂眼,并用纱布覆盖双眼,防止角膜擦伤。

肝炎的症状1、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

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

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护理问题∕关键点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出血4、腹水5、肝性脑病6、焦虑二、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三、护理评估1、评估皮肤、巩膜有无黄染,黄染程度、皮肤瘙痒程度等。

2、评估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倾向,黑便、柏油样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征象。

3、评估排泄物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

4、评估神志观察有无性格情绪、精神意识的改变,以及有无嗜睡,烦躁、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发生。

5、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观察饮食每周测体重,维持在病前水平或略增加。

四、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食欲下降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肝炎病毒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水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内毒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

6.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与大量肠源性内毒素进入血液,肾血管收缩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假神经递质增多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病人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甲型、戊型肝炎病人消化道隔离;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隔离。

3.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有无意识障碍;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颜色,了解黄疸的消退。

皮肤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

4.合理营养,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适量糖类,多种维生素饮食,清淡、易消化。

5.预防肝性脑病,观察病人精神状况,了解有无智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下降,有无性格改变,有无扑翼样震颤、嗜睡症状。

6.观察牙龈有无出血、皮肤有无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

7.观察有无尿量变化,有无腹水、水肿等,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若使用利尿剂,观察药物疗效。

8.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继发性真菌感染。

保持个人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9.加强病室通风,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

10.出院指导①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②病人自觉遵守卫生要求,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环境;③生活规律,劳逸结合;④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⑤不滥用对肝有损伤的药物;⑥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⑦定期复查,合理治疗,忌乱投医。

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

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

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引言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也可以通过性传播和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并可能在长期内发展成严重的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对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对于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和阻止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包括个人护理、感染控制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乙型肝炎患者。

个人护理措施个人护理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传播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护理措施:1.手卫生: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患者和护理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

正确的手卫生包括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个人卫生:患者应保持身体的清洁,每天洗澡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患者应避免和他人共用个人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3.避免共用注射器和针头: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避免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4.避免性接触: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患者和护理人员应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性行为中的传播。

5.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体液:护理人员在处理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以防止感染。

感染控制措施感染控制是乙型肝炎护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控制措施:1.隔离措施: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在严重病例中,患者应单独住在隔离病房,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床单和衣物的处理:乙型肝炎患者的床单、衣物和其他感染性物品应经过充分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传播病毒。

3.环境清洁: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是防止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措施。

4.器械消毒:对于在患者身体内外使用的器械或设备,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营养支持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帮助身体恢复和提高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健康史




询问周围环境和家中是否有类似的病人或病原携带 者,有无密切接触史,如有无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物品。 近期有无进食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如水生贝类)、 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和居住条件等。 近期有无输注过血液和血制品、血液透析和有创性 检查治疗、有无静脉药物依赖、意外针刺伤、不安 全性接触、文身、文眉等。 是否使用过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有无嗜酒史。 是否接种过疫苗。
急性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 ★★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可见肝脏缩小、肝臭★★ 、腹 水等
淤胆型肝炎
──
──
黄 疸
尿 黄
腹水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和隔离治疗的认识程度。 有无因住院治疗担心影响工作和学业而出现紧张、 焦虑情绪。 有无因疾病反复和久治不愈而产生悲观、消极、怨 恨愤怒情绪。 有无因隔离治疗和疾病的传染性限制了社交而情绪 低落、悲观。 病情严重者有无因疾病进展、癌变、面临死亡而出 现恐惧和绝望。 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病人 所能得到的社区保健资源和服务如何。
辅助检查 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
甲型肝炎 血清抗-HAV IgM阳性提示近期有HAV感染,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 血清抗-HAV IgG是保护性抗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 乙型肝炎 血清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见表) HBV-DNA和DNA聚合酶检测:阳性提示体内有HBV复制,传染性强,是反映HBV感 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 丙型肝炎 HCV-RNA阳性提示有HCV病毒感染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其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 IgM阳性提示丙型肝炎 急性期,高效价的抗-HCV IgG常提示病毒复制活跃,而低效价的抗-HCV IgG提示病毒 处于静止状态。 丁型肝炎 血清或肝组织中的HDAg和HDV RNA阳性有确诊意义 抗-HDV IgG是现症感染的标志,效价增高提示丁型肝炎慢性化。 戊型肝炎 抗-HEV IgM和抗-HEV IgG阳性可作为近期HEV感染的标志。
辅助检查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
血清病毒标记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为HBV感染者,急性感染可自限,慢性感染者HBsAg阳性可持 续多年,若无临床表现而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 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作为传染性标志 之一
辅助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清酶检测
谷丙转氨酶(ALT)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标志★。急性黄疸型肝炎常
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 ALT随黄疸加深反而迅速下降,呈胆-酶分离。 肝炎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 肽酶(γ-GT)也升高。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季节 流行地区
饮用污染的水
污染的水生贝类
共用污染的玩具
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分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传播途径
预后
甲型和戊型肝炎预后好,一般不会发展成 慢性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肝硬化,甚至肝癌,也可以成为慢性病原 携带者,预后较差。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HBs)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 (抗-HBe)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抗-HBc)
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乙肝 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者
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传染性强,持续阳 性则易转为慢性,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阳性提示HBV大部分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如急性期即出现 阳性则易进展为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阳性者则可进展为肝硬 化 一般方法不易检出,阳性表示病毒呈复制状态,有传染性 抗-HBc IgG阳性提示过去感染或近期低水平感染,抗-HBc IgM阳性提示 目前有活动性复制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 (HEV)
对有机溶剂敏感,煮沸5min、氯仿 (10%~20%)、甲醛(1:1000)6h、高 压蒸汽和紫外线等可使之灭活。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碱性环境下较稳定,对热、氯仿敏感。
病原体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项目
传染源
内容
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慢性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 毒携带者
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并发症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一般护理 项目
隔离 休息 与活动
内容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 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甲、戊型肝炎 自发病之日起实行消化道隔离3周,急性乙型肝炎实行血液(体液)隔离至 HBsAg转阴,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按病毒携带者管理。排泄物要使用5%含 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倾倒(★)。
病原体
肝炎类型
甲型肝炎
病原体
甲型肝炎病毒 (HAV)
病毒结构与特点
为小RNA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 随胆汁经肠道排出
病毒敏感性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耐低温,在贝 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 活数月,但对热和紫外线敏感,煮沸5min、 紫外线照射1小时可灭活。 HBV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 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但煮沸 10min、高压蒸汽消毒、戊二醛、过氧乙酸 等可使之灭活。


用药护理

遵医嘱对病人进行护肝药物、抗病毒药物、促肝细胞再生药 物等治疗。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素治疗的目的和不良反应,嘱病人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不可自 行停药或加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发热反应:发热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 理。 脱发:停药后可恢复。 骨髓抑制:若白细胞> 3×109/L 应坚持治疗,可遵医嘱给予升 白细胞药物;若白细胞< 3×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 血小板<40×109/L可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甚至停药。 部分病人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一般 对症处理,严重者应停药。
治疗要点

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 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避免使 用肝脏损害的药物,不同类型肝炎的治疗侧重点不 同。
急性肝炎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强调早期卧
床休息,急性期应隔离,辅以适当的护肝药物,一般不主 张抗病毒治疗。 慢性肝炎除了适当休息和营养外,还需要保肝、抗病毒、 对症及防止肝纤维化和癌变等综合治疗。 重型肝炎以支持、对症治疗为基础,促进肝细胞再生,预 防和治疗并发症,有条件者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 肝移植。
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传 播★ 人群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雨季,其他型肝 炎无明显的季节性 甲型肝炎无明显地区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一般人群无 症状携带者占10%~15%;丁型肝炎以南美洲、中东为高发区, 我国以西南地区感染率最高;戊型肝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
体征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肝炎
可见黄疸、肝大、质地软★★ 、 轻度压痛和叩击痛,部分 病人有轻度脾大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欲下降、腹胀痛
可见肝病面容、肝大、质地中 等,伴有蜘蛛痣、肝掌、 毛细血管扩张和进行性脾 大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者
反复出现疲乏、厌食、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晚期有代偿期肝 硬化和肝外器官损害的表现 起病急,初期表现似急性黄疸型肝炎,10日内病情迅速进展,出 现肝衰竭,主要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臭★★ 、精神行为异常★★ 、出血倾向、腹水、中毒性 鼓肠、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发病10日后出现上述表现,易转化为肝硬化,出现肝肾综合征提 示预后不良 同时具有慢性肝病和重型肝炎的表现 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其黄疸具有“三分离”特征(黄 疸深、消化道症状轻、ALT升高和PTA下降不明显)和“梗 阻性”特征(黄疸加深的同时,伴全身皮肤瘙痒、粪便颜 色变浅、ALP和γ -GT及胆固醇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 原明显减少或消失)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征
血清蛋白检测
慢性肝病可出现清蛋白(A)下降,球蛋白(G)升高和A/G比值下降。
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
黄疸型肝炎时,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尿胆原和胆红素明显增加;
淤胆型肝炎时,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减少或阴 性。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
PTA与肝损程度成反比,重型肝炎PTA常<40%,PTA愈低,预后愈差。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保 证足够热量,碳水化合物250~400 g/d,适量蛋白质(动物蛋白为主) 1.0~1.5g/(Kg.d),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腹胀时应减少牛奶、豆制品 等产气食品的摄入,食欲差时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 生素,食欲好转后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宜进食适当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质(优质 蛋白为主)1.5~2.0g/(Kg.d),但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和饮酒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为嗜肝DNA病毒,在肝细胞内合成后释放 入血,还可存在于唾液、精液、阴道分泌 物等各种体液中 完整的HBV病毒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 膜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含 核心抗原(HBcAg )和e抗原(HBeAg ),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具有传染性 属黄病毒科,为RNA病毒,易发生变异, 不易被机体清除 为一种缺陷的RNA病毒,位于细胞核内, 以HBsAg作为病毒外壳,与HBV共存时才 能繁殖生殖 为无包膜RNA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 制,经胆道随粪便排出,发病早期可在感 染者的粪便和血液中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