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人品、性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词目:人格 拼音:rén gé 英语:personality; moral integrity; human dignity 词义: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如同电脑的软件。)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人格是法律上做人的资格,是自然人法上的概念。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在法律上不得转让和剥夺。
基本解释
1.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 2. [human dignity]∶人的道德品质 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从词典中的解释可以看出,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到一个人的能力道德,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无所不包。而且无论哪一点无疑都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详细解释
人格一词有多义。有时与品格同义,一般人在常识上所了解的人格一词即系指品格而言,其所云人格之高尚或低下,即系指品格之高尚或低下而言。此乃常识义之人格涵义。在心理学上,人格指个人之特质,人格之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上与教育学上尤其重要。在法律上人有自然人有法人,皆具有法律人格,可以成为权利义务之主体与客体。吾人不必执人格必有一确切之定义,而只能因所用地方之不同,情况之差异,而分别去了解其真正的含义。然而,不管在常识上、心理学意义上或法律意义上,人格一词都有相当重要性,与吾人密切相关;或品性之不修,或个人特质之不具,或法律人格之不备,则均难以称之为完整的人。在哲学的层次上,人格一词或更为广包,尤以中国哲学为然。在中国哲学之领域,哲人即哲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可以不著书,也可以不建立严密的理论,他只须活出一完美人格的形象,他的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即或一字不识,也可以活出一圣哲的形象出

来,人格的完美即哲学的完成。是则在中国哲学的领域,人格不光是常识义的,也非只是心理学层次的,而是义理层次的,人格的完成即是义理的完成,也就是哲学的完成。以上内容节选自君友会王爱君文集《人格论》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①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②在心理学上,即“个性”。 ③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卑下|高尚的人格。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素质,是婴儿初生时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类型、内分泌腺以及身体外表的特征等。

比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神经过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兴奋占优势的神经类型的人则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难。又如,荷尔蒙中的某种成分分泌过剩,容易产生兴奋;分泌不足,则容易产生疲劳,这都会引起孩子个性的变化。此外,人的身体外表也会引起人格问题。我们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从小时候起,我们就把自己的体格、容貌等与其他人相比较,总希望自己有比别人更好的身体条件。如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往往会引起对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体验。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高达15.3%的独生子女对自己的相貌、体形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的也达42. 3%,也就是说,近60%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相貌、体形有点问题或有很大问题。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些孩子的人格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介绍,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占50%。但是,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

什么因素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那么,在外界经验或个体的生活史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呢?北京

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高玉祥列举了家庭、学校、生活实践(包括人际关系和职业等)三个因素。在儿童全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支持。高玉祥先生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概括(在他看来,人格与个性含义是一致的),如下表: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除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对儿童的评价以及儿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影响。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实践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同龄群体。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年龄越大,其影响也越大。在现代社会里,除了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社会学理论也将大众传媒列为影响独生子女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我们还未发现人格形成理论提出大众传媒的影响,但我们认为,在大众媒介普及的今天,独生子女的成长难以摆脱大众传媒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尝试,我们也将大众传媒列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样,在我们的研究中,家庭、学校教育、伙伴关系以及大传媒被看作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品
人品,人的品质,人的品格。网络新意:人品爆发,形容一个人的运气极好。
个人觉得:一个的人品关乎这么几个方面,与他人的相处,责任意识,道德伦理方面.
记住 好的人品不是说做到就能做到要靠真正的自己的思想境界的提高才能自然的体现出来。人品以诚信为基础,人品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从思想层面上评价,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三个主要方面。从定义阐述恐怕勉为其难,关键是我们通常的评判标准。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人品如何,主要是通过其行为、处事的方式和价值取向。相对于对其思想的直接评价,更直观的是其行为和言论,以及由此产生之结果。那么,某人评判某人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和常识性的价值标准。比如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等等。总之,一个人做事时候,觉得自己无论从道义还是良心觉得过得去,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特别是对立面人的认可,就是好的。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吗?!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就是做人,做己
做人:正直善良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做己:自知自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
这就是人品
还有一种解释:何谓人品?字典上解释:人的品质,人的仪表。
笔者这里

想要议论的是:人品就是人的品牌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来自辞海的解释: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心理学术语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本性和性格的区别: 性格是后天所形成的,比如腼腆的性格,暴躁的性格,果断的性格和优柔寡断的性格等。 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本性是先天所形成,比如自尊心,虚荣心,荣誉感等。人的本性包括有求生的本性,懒惰的本性和不满足的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