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导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365e202020740bf1e9b71.png)
(3)展示交流。
4.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1.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范读,学生自读体会“一”的变调。
2.简单了解这是珍惜时间的名言,告诉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四、总结梳理
(9)感悟升华
这节课我们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了解了“一”的变调,也
知道了要珍惜时间。那就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用小眼睛去生活中寻找美丽秋天吧!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 了解“片”的字理,认识“片”。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说“一片片”而不是“一片”吗?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导学案(2课时)
班级
时 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秋天》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人
学习
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秋、气、了”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生字,认识“乛”1种笔画。
2.认识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3727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d.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运用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秋、会”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人”“大”等4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习标注自然段。
4.结合插图、视频及生活中的体验,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学习重难点1.多种方法随文分散识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到大自然里找秋天画秋天,你把找到的秋天带来了吗,谁上台展示一下?(2—3名同学上台投影展示、交流)预设一:黄叶图师:对,变黄的树叶告诉我们秋天来啦!对,秋天来了,树叶穿上了黄颜色的衣裳。
预设二:果园丰收图师:秋天里,我们可以吃到好多丰收的水果。
预设三:大雁南飞师:天气凉了,一群群大雁飞往南方过冬。
2.老师也去找秋天了,看看我找的秋天吧。
(配乐出示课件:1、校门口,法国梧桐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2、天气凉了,同学们穿上了秋季的校服。
3、我们校园上方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
4、我们校园里的柿子树结果子了,一个个小柿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
孩子们,秋天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秋天的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课上交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趣味性。
老师通过音乐配图、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为学文做好铺垫。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秋天。
请把你的图画放好,我们要准备上课了。
(上课)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秋天》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9bf2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6.png)
课程篇【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三学一反思”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内容。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丁丁()栖息()背篓()肥硕()乌桕()满载()归泊()梦寐()寥廓()枯涸()清冽()青鳊鱼()撒网()2.查资料了解诗人何其芳的相关情况。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
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
【教学过程】一、导学1.导语上课前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下我们英山秋天的景色(出示一组英山美丽的秋景图),我们家乡的秋天五彩斑斓、果实累累,诗人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板书秋天)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听一听(播放视频朗读)欣赏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二、自学读一读。
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妙和喜悦。
然后完成下面的任务:1.从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1)最能体现乡村特色的词语有()(2)最能表明这是秋天的词语有()2.试着标出每一节的中心句。
3.这首诗的一个小节就是一幅画,你能根据中心句给每幅画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吗?三、研学说一说。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句或一节在小组内美美地读出来,并说说理由,然后在全班交流。
(友情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写作角度、描绘的画面等方面来赏析)示例:我最喜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
二年级秋天导学案
![二年级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d311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5.png)
二年级秋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如天气变化、农作物成熟等。
3、通过学习秋天相关的诗歌和故事,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2)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
2、难点(1)理解秋天的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如树叶的颜色变化、天气的转变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秋天的特点和自己在秋天的经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阅读法:推荐有关秋天的诗歌和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秋天的魅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如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枫叶、成熟的果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季节?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二)新课讲授1、秋天的景色(1)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秋天里看到的景色,鼓励他们用词语来形容,如“凉爽”“金黄”“丰收”等。
(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树叶从绿色变成了黄色、红色,风变得更凉了等。
2、秋天的天气(1)讲解秋天的天气特点,如温度逐渐降低、早晚温差较大、雨水减少等。
(2)提问学生:“秋天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适应?”3、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1)展示秋天的农作物和果实的图片,如玉米、高粱、苹果、梨子等,让学生认识它们。
(2)介绍这些农作物和果实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
4、秋天的活动(1)讨论在秋天可以进行的活动,如秋游、放风筝、采摘果实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秋天最喜欢的活动,并说说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并在旁边写上描述的话语。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秋天的手工,如枫叶书签、玉米粘贴画等。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秋天的景色、天气、农作物和果实、活动等,再次强调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走进秋天》(导学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走进秋天》(导学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81055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f.png)
走进秋天(导学案)活动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降低,天气也逐渐凉爽了起来,这是一个极好的时节——秋天。
秋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有关秋天的一些信息和活动。
活动目标1.了解秋天的意义和特点2.探究各种文化活动和自然景观3.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理解秋天的美和价值活动流程第一课时•介绍秋天及其特征秋天是夏天逝去后,季节的又一个转变。
它是在第三季度的时候,大概是在8月底,9月和10月初。
秋天的颜色和气息都与春天和夏天大不相同,天空变得更蓝,白云更白,阳光更明媚,夜晚的月也比较圆和明亮。
•分析季节转换我们的星球地球的不断公转和自转,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导致了北半球在不同时间地球接受阳光的程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季节。
由此产生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替。
第二课时•了解各种文化节日秋天作为一个在传统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季节,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文化节日。
例如,重阳节、万圣节和感恩节。
•跟随老师展开文化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制作重阳糕点、制作南瓜灯笼等活动,来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
第三课时•观察自然景观秋天也是一个自然景观非常宜人的季节,到处都是变色的树叶、大片的草地和放牛的牧场。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动物来储存它们在冬季需要的食物,例如松鼠和老鼠。
有些鸟类还会开始从寒冷的北方移动到温暖的南方。
•走进自然中感受美景我们可以前往公园、山上等自然必景地观察秋天的美景,领教自然的神奇之处,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四课时•体验独特的美食秋天还是一季丰收的时节,我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食物,例如苹果、南瓜、核桃等。
这些食物不仅仅美味,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体验丰富的美食文化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传统秋季美食,品尝不同地区的美味佳肴,领略不同文化魅力。
第五课时•总结活动通过探索秋天的特征、文化、自然景观和美食,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秋天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深入理解了秋天的本质,也增强了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对自然的感恩之心。
《秋天》(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deee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e.png)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观察活动的开展都比较顺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好。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孩子对秋天的景象观察不够仔细,导致他们的记录不够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细致地观察事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感悟课文描绘的秋天美景,学会欣赏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秋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视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征、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秋天在文化中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秋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感受秋天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秋天》(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秋天》(导学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天》一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词语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多义词和短语,如“凉爽”、“丰收”、“硕果”等。
2.课文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秋天》(导学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705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4.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秋天》(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课文《秋天》,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将达到以下
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 掌握关键词汇,加深对语文意义的理解;- 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二、学习内容
1.课文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自己在秋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为什么秋天的天空是那样的湛蓝?
2.课文学习
–阅读课文《秋天》,了解故事情节;
–标记关键词汇,试着理解词语的意义;
–回答问题:故事中的小虫子为什么要问松鼠;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色彩。
3.课文拓展
–通过导学案中的练习题,检验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回答问题: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三、学习任务
1.预习课文内容,熟记关键词汇;
2.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反思
•回家后,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谈谈你对《秋天》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秋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培养
了对语文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人教七年级第十四课《秋天》导学案
![人教七年级第十四课《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27c80d0d233d4b14e69aa.png)
14、秋天何其芳第一课时(预习+展示)学习目标: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流程:一、诗歌导入,引秋二、朗读感知,诵秋1、示范读(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调、字音、节奏)一遍、二遍(划节奏)2、指名一生读3、生评4、组内自由读5、检测朗读(小组PK读)6、全班齐读(饱含感情)7、课中检测反馈(1)填空:诗人何其芳,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本诗选自《》。
2、注音:丁丁.()肥硕.()栖.息()鳊.鱼()乌桕.()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三、再读课文,品秋(一)读内容(小组合作探究)1、全诗三小节,呈现三幅诗情画意的图画,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并找出依据(文中的词语)2、三幅画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二)展示合作成果(分组、分内容、分画面展示)四、归纳拓展,赞秋1、归纳小结2、拓展赞秋:仿歌曲《春天在哪里》,根据诗歌《秋天》改写《秋天在哪里》。
附:《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第二课时(展示课)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3、培养诗歌的改写,仿写的能力。
流程:一、检查改写,唱秋1、各小组合作,再板书(温馨提示:紧扣课文内容)《秋天在哪里》例句(第一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欢天笑语的农家里,飘满了稻香呀,堆满了瓜果,还有那伐木的丁丁丁……(第二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第三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2、各小组互相修改,再唱秋二、探究精读——悟秋1、你觉得诗中哪儿写的最美?(提示:可从感官角度展示秋天的立体美;可从修辞角度体现秋天的意境美:可扣住语句中的重点词韵律美等)2、先小组合作,再展示(可分组、分段完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fe7e545b8f67c1cfad6b8bf.png)
3.在游戏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注意重点字的字音:“了”为轻声,“片”是三拼音节。
(2)读准词语,注意“一会儿”中的儿化音。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
5.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停顿。
为了加强学生对生字“船”的识记,可以适当出示几幅“船”的图片,例如:轮船、帆船的图片,帮助学生扩词,巩固识记“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7分钟)
(3)了: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组词:好了、来了。
(4)“树、叶”:认识偏旁“木、口”,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木+又+寸=树”“口+十=叶
(5)借助图片识记“片”。(6)大:运用字理法来识记。象形字,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7)飞: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识记。想象鸟儿张开翅膀飞翔的样子。组词:飞来、飞机。
(2)仔细观察“了”字,注意其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在练习本上书写。
(3)先描后写,注意书写要点。
3.在写好“了”的基础上写“子”,注意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上写起,略向上倾斜。
1.“了”和“子”有联系,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些。
2.注意强调“了、子”下部的“弯钩”不能写“驼背”了。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3.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4.指导说话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 儿……”表示变化快。
5.在指导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表达出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三、示范讲解,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
《秋天》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faaa27bd64783e09122b63.png)
《秋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栖息、寥廓、枯涸、清冽、梦寐。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秋天》。
3.品味本诗意境,赏析本诗美句,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
4.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著有散文集《画梦录》。
代表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本文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作者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他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表现其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二、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给加点字注音(1) 丁丁..()(2)肥硕.( ):(3)栖.息( ):(4)寥.廓( ):(5)枯涸.( ):(6)清冽.( ):(7)梦寐.( ):2、把握节奏。
震落了/ 清晨/满披着的 / 露珠,伐木声 / 丁丁地 / 飘出幽谷。
放下 /饱食过稻香的 / 镰刀,用背篓/ 来装 / 竹篱间/肥硕的 /瓜果。
秋天 / 栖息在 / 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 / 撒下 / 圆圆的网,收起 / 青鳊鱼似的 / 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 / 满载着 / 白霜,轻轻/摇着 / 归泊的 /小桨。
秋天 / 游戏在 / 渔船上。
草野 / 在蟋蟀声中 / 更寥廓了。
溪水 / 因枯涸见石 / 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 / 何处去了,那满流着 / 夏夜的/香与热的 / 笛孔?秋天 / 梦寐在 / 牧羊女的眼里三、再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文章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地点,季节)2、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四、三读:品味情感,读出重音和情感解读文本:(小组合作)1、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师生品读第一小节)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找同学读,教师评,男女生赛读,齐读,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五、看提示,背诵全诗六、课后作业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3404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3.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和三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教会学生认识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段落。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呢?(秋天)3.是啊,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现在所处的季节就是秋季。
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秋天》。
(板书课题)1.秋天(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片”是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人”为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秋天、天气、走了、树木、叶子、一片、大家、飞走、开会、几个4.认识自然段:一篇文章有的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我们在段落的前面标上序号。
(课件展示第一段。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秋天,感受秋天。
三、精读领悟1.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一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 秋天 ②火红的枫叶》优质课教学设计_29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 秋天 ②火红的枫叶》优质课教学设计_29](https://img.taocdn.com/s3/m/944ff439783e0912a2162ac6.png)
二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课型新授授课班级二年级课题火红的枫叶授课教师编号1---4 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的1.指导朗读。
2.赏析诵读。
3.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重点1.指导朗读。
2.赏析诵读。
3.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难点1.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准备课件,枫叶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一、复习检查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节课知道了些什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进行新课1.数一数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2.这一段为我们讲了些什么?时间地点谁干什么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懂了些什么?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这种心情。
4.作者找呀找,找到了最红的枫叶了吗?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认真倾听,仔细思考。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枫叶很红,一片比一片红)(朗读时注意快慢、轻重)把写枫叶红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
仿照课文“比……还……,比……还……”说一句话。
请用“~~~~~~~”把它划出来,读一读。
枫叶的形状像什教学过程们?谁来读这一段?作者是怎样写出枫叶的红的?5.这一段除了写枫叶的颜色“红”以外,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这种……像……的写法,我们叫它比喻,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比喻句。
指导学生读、背喜欢的句子。
6.作者找来这火红的枫叶干什么呢?课文哪些段告诉了我们?抽生回答。
比一比:作者的礼物和你送给老师的礼物,谁的更好?说出理由。
三、拓展升华你认为老师最需要学生的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礼物献给老师呢?在丰收的秋天里,除了教师的节日外,还有些什么节日,准备为他们送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下来准备。
么?仿说比喻句。
讨论:作者为什么给老师送枫叶而不送其它礼物呢?倾听思考。
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寻找红枫叶——走来走去总以为终于颜色:比……还……,比……还……火红的枫叶找到红枫叶——形状:……像……做枫叶贺卡——送给老师导学反思。
2013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 导学案
![2013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85823ed630b1c59eeb557.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导学案主备人:司丽芹 张君萍 辅备人: 张桂梅 审核人: 时间:2013-10-17 学习目标:1、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2、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3、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难)课前延伸:(和你分享,共同积累)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你还知道那些写秋的诗文呢?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自主学习:1、 作者档案、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
现代 、评论家。
著有诗集 ,散文集 。
2、 字词清单(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震落 丁 丁 镰刀 肥硕 栖息 鳊鱼 乌桕芦篷 满载 归泊 寥阔 枯涸清洌 梦寐 (2)多音字( ) ) 丁泊( ) ( )(3)词语解释丁丁: 枯涸: 清冽: 梦寐: 肥硕: 栖息: 寥廓: 3、 互动探究:1、读秋2、品秋 (1)、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 ? (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分析并给他们取个名字?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绘秋每一节诗都构成一幅图画,我们分组进行讨论,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拓展阅读: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四季如歌》P107《秋日的旋风》、P117《乐观》和P137《金黄的稻束》,进一步感受诗歌中对秋景的描写,尝试写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歌或散文片段。
当堂达标: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
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
我想,秋天是 A 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
秋天是 B 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
《秋天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秋天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5b2d8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7.png)
《秋天》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2. 掌握描述秋天的词汇和句型。
3. 能够用所学知识描述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导学内容
1. 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2. 描述秋天的词汇和句型
3. 练习描述秋天景色的写作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描写秋天景色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2. 进修
(1)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树叶变黄、变红,天空变得湛蓝,风吹过,树叶落下,形成一片金黄色的地毯。
秋天还有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黄色的稻谷摇曳生姿,果园里各种水果红彤彤的挂满枝头。
(2)描述秋天的词汇和句型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金黄色的树叶、红彤彤的苹果、湛蓝的天空、落叶如金、丰收的季节。
句型:在秋天,树叶变得金黄色;秋风吹过,树叶飘落在地;果园里各种水果红彤彤的挂满枝头。
3. 操练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一幅秋天的景色画面。
4. 拓展
让学生利用想象力,描述一个他们心目中最美丽的秋天。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点和景色,掌握了描述秋天的词汇和句型,能够用所学知识描述秋天的美丽景色。
希望同砚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描绘出更加生动的秋天画面。
秋天教案1
![秋天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ea225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9.png)
《秋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2.学会用形容词描述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书写汉字。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秋天景色的图片、生字卡。
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收集秋天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2.播放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停顿。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秋天有哪些特点?
(2)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三)深入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秋天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为什么说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秋天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形容词的用法。
5.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巩固提高:
1.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2.教师出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巩固所学知识。
14.《秋天》导学案 学生版
![14.《秋天》导学案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275b1f52ea551810a6874f.png)
14. 《秋天》导学案(学生版)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与交流】一.【引秋】:创设情境,感受美。
【新课导入语】: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火红的枫叶、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品味《秋天》。
【知识链接】:了解作者作品:何其芳(1912~1977) 原名,四川万县人,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现代家、、家,“”理论家。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
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之一。
诗集:《》、《》。
他的散文集《》(成名作)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二.【诵秋】:美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教师配乐表情范读(或课文朗读录音),熟悉读歌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丁丁()肥硕()栖()息鳊()鱼乌桕()归泊()寥()阔梦mâì()清liâ()枯涸()背lǒu() lián()刀 xī()shuài()3.解释词语。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清洌:。
枯涸:。
梦寐:。
幽谷:。
4.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5.教师指导朗读。
a.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c.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划分和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6.学生朗读展示。
7.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创造了一种、的氛围和神韵,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与之情。
8.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三.【感秋】: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14.《秋天 》王锐
![14.《秋天 》王锐](https://img.taocdn.com/s3/m/c1148f0579563c1ec5da71bb.png)
14《秋天》导学案主备课人:于集中心学校王锐时间:2014.11.21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会解释文中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学会赏析诗中优美的句子;3、学会发现、欣赏身边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入新课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篇,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大家还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还是喜秋呢?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查资料,了解作者;2、朗读课文,完成课堂检测1。
二、能力提升3、说秋说说你对秋的理解(从色彩、感受等方面来谈);4、诵秋有感情地朗读《秋天》(有能力的可以背诵);5、品秋(1)诗中描绘了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简单说说理由。
(2)这首诗用词准确、生动传神,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
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词用的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6、绘秋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丁丁.肥硕.栖.息廖.阔枯涸.清洌.梦寐.2、《秋天》选自,作者,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
现代、。
3、为什么说本诗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4、仿写句子秋天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天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高粱说:,。
棉花说:,。
墨菊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证明。
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秋天的诗句。
快乐回收站:......。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秋天》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秋天》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7d8a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d.png)
5.道德品质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道德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秋天》一文,把握课文的基本节奏和情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汉字书写:部分汉字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秋”字的“禾”部分和“火”字的结合,需要教师指导正确的笔顺和书写方法。
举例:教师通过板书示范,分解“秋”字的笔画,让学生跟随练习,并强调易错点。
(3)情感体验: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秋天的情感体验可能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
举例:通过讲述秋天的故事、播放秋天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在情感上与秋天产生共鸣。
举例:注意课文中长句的断句和语气的变化,如“树叶/黄了,/一片片/飘落下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词汇掌握:认识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秋天”、“树叶”、“金黄”等,并能正确书写。
举例: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同时强调汉字的结构和笔顺。
(3)语言表达: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绘画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秋天美景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在生活中意义的探讨很有深度。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阐述。这说明学生们具有很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有待提高。因此,我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
3.指名背诵。
1.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师生会背。
3.师生独立背诵。
5.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天气( )( ),树叶( )( ),一( )( )叶子( )( )( )落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1.学生按顺序观察。
2.学生自由讨论,再回答。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0分钟)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认读“了、子、人、大”。
2.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占格位置。
4.(1)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仔细观察,掌握结构,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3)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在班级展示。
(3)理解“一会儿”。
(4)学生明白:“一群、一会儿”、“一”字,“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
(1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看图,读课文,回答问题。
(2)学生理解“啊”表示明白。
(3)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4.学生自由读课文。
5.2~3名学生读课文。
4.我知道“一”字的读音。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做游戏:捉气球。
2.学生背诵课文。
6.读一读,记一记。
秋天到了高高
会飞一个来了
蓝蓝一片天空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9.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围绕新认识的生字,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习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1.学生读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口头造句。
(1)自己练说。
(2)指名说。
8.我会说。
下课了,同学们一会儿,一会儿,玩得可开心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1.秋天
课题
秋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7.填空。
(1)“了”字共( )画,第二画是( )。
(2)“子”字共( )画,第三画是( )。
(3)“人”共( )画,笔顺是( )。
(4)“大”共( )画,笔顺是( )。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5.三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思考共有几句话。
1.填一填。
这篇课文有 个自然段。
2.给正确的音节涂上喜欢的颜色。
秋(qiū quī)
个(ɡè ɡè)
气(qì bì)
片(qiàn piàn)
3.给下面的字加一笔组成新字再组词。
了→( )→( )
人→( )→( )
一→( )→( )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用时:10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1.学生汇报: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看图学习第2个自然段,思考回答。
(1)数出有1句话,写了什么。
(2)学生看图,回答:“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学生认识自然段,并且用序号标注。
4.学生识字。
(1)学生齐读。
(2)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学生自主识字,汇报识字方法。
(6)游戏巩固。学生开展摘果子游戏活动,如果摘果子的学生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