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血管内皮肉瘤

合集下载

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伴自发性破裂一例报告

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伴自发性破裂一例报告
比之下 I S检 查管 腔 内膜 的改 变 远 不 白、 VU B型脑 钠 肽 前体 增 高 , 近期 无 严 重 但 如 OC T明显 , 认 为该 患 者 可能 在 冠状 的 并发 症 和 不 良事 件 发 生 。 故 该患 者 有 吸
my c da i ac o o n ai t f . o a iln rt n ny u g t ns J r f i i p e ] J ad v s h rcR s2 1 , 1: 93 . ri ac oa e , 02 ) 2 —4 C o T 0 ( f】 Y t 3 ae WM. fn AH, r wnWG e . r T a m Bo ,t 1 a
故还 需 长 期 二重 抗 血 小板 , 同时 联合 他
冠状 动脉 造 影对 年轻 人 急性 心肌 梗 汀 类 药 物 等 治疗 以改善 预 后 。
死 的明确 诊 断及 预后 判 断都 有重 要 的意
义 , 且 对 决定 选 用 何种 治 疗 方案 有 重 而
f c o o n e pe… . adoo yJ r i n a t ni y u gp o l C ilg . r
1 9 ,0 ()2 42 9 9 1 73 :5 —61
o i: e s e a i e f rt e 1 9 s ssa p rp r t o h 9 0 v

. . Na
tr , 9 , 2 6 2 ) 0 .0 . ue 1 33 ( 4 3: 18 9 9 6 8
[1 Azn l a e a l 2 iA i d h s MD, a zS p s MS z F ma e ai ,
d i O3 6/i n17 —8 0 0 01.5 o: . 9 .s.6 10 0 . 1。2 0 1 9 js 2 0

脾脏血管肉瘤误诊为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

脾脏血管肉瘤误诊为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
液, 影 像 学 考 虑 血肿 町能 。 血 常 规 : 门细 胞 计数 1 0 . 7 1×1 0 9 /
均 (一) , K i 一 6 7增 殖 指 数 <1 0 % 病理 诊断 : ( 脾脏 ) 安 细胞 管瘤 ( 1 i t t o r a l c e l l a n g i o m a ,
3 7 . 9℃ , Ⅱ n 压1 7 0 / 1 0 0 mm H g ; 神清 , 左胸 部 肿 压痛 , 浅 表 淋
正 常寞岸细胞相 似( 2 ) 、另一种细胞体 积较大 , 细胞质 中
等量 , 弱 嗜 酸性 , 细胞核较 大, 深染 , 圆形 或 卯 圆形 , 少 数 细 胞 质 内可 见 含铁 m黄 素 颗 粒 , 这种 大细胞脱 落丁腔 隙内 , 簇 状 或 单 个 敞 在分 布 两 种 类 细 胞 均 无 明 显 异 型性 部 分
图 2 部分I X城 细 胞 较 淞 卡 I I , i f l l 胞 质较 少 , 核 呈卵圆形, 染色较淡 , 形
态 t 脾 脏 曾安 岸 i I 胞f I I 似 图 3 部 分 区 域 细 胞 较 #富 , 梭 增
人, 核 形 态 规 则 , 染色质较深 , 订 J 性
讨论
图 I 』 脏 内 人小 2 5 1 1 1 1 1 1 X 2 2- I I I 1 1 多 发类 网形 高密 度 影
] ]  ̄ l t / i i l 札 僻 肉j
i 眯 和 影 像 学 表 现 上 均 尤 特 殊
件, 小 例 患 者 十 术 偶 然 发 脱 患 行 出 院 后 2周 病 情 J J I J 囊, 竹 级 院 榆 发 现 J 】 t : 多 发 占化 灶 , 考虑转 移性恶 一 肿
巴结未触及肿大 , 心 肺听 诊 『 I 丁 , 腹软 , 左 腹 压 痛 , 无 反 跳 痛 及 肌 , 肝 脾 肋 下 术触 及 , 肠 呜 菏 常 , 移 动性 浊 音 阴 性 。双 肾I ) ( 叩痛阴性 . 余 术 见f 』 j j 常 版增强 C T: 脾脏 肿大 , 脾脏内 I J r 见类圆形离密度影 , 大, J 、 2 5 H I n l × 2 2 I n n l , C q 值7 O H u , 增 强 后 门脉 期 低 密 度 影 ( 【 殳 I 1 ) ; 庄 侧 结 肠 旁 沟 见 少 积

脾脏血管瘤交流

脾脏血管瘤交流

• 鉴别诊断
• 1.脾脏转移瘤 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低 密度灶,以多发病灶多见,当病灶相互融 合时,边界显示欠清楚,部分病灶边缘可 见晕状低密度环。较大病灶中心可出现圆 形更低密度区,呈“牛眼征”或“靶心 征”。增强扫描见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化, 部分病灶呈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呈环状强 化,病灶边界清晰。部分病例可合并腹膜 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灶。结合原发肿瘤 史,脾脏转移瘤较易诊断。
有时其内及边缘可见点状及细线状钙化,
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这可能与
病灶内小血管有关,经过抗炎治疗,病灶 可见减小或消失。
• 4.脾脏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临床极少见,是一种血管源性的 脾脏恶性肿瘤,其特征为含有不典型及间变的内皮细胞的 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痛、发热、不适和体重降低, 患者有血小板减少。脾脏血管肉瘤易破裂,引起腹腔或包 膜下出血且易发生远处转移,通常转移到肝脏、肺、骨、 淋巴结、网膜或腹膜,该病预后很差,生存率很低。CT 平扫脾脏不均匀增大,脾内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病变,边 界清楚,可见钙化,有时可见高密度影,为急性出血或含 铁血黄素沉积。增强扫描酷似血管瘤,但其不规则增强征 象更明显。因其转移早,检查时应仔细观察肝内有无转移, 腹膜后淋巴结有无增大,对诊断很重要。有时增强扫描强 化方式不同于血管瘤,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及明显强化。 因此,本病有时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还需与脾脏淋巴瘤相 鉴别,二者需密切结合病史,血管肉瘤全身症状较重,易 合并瘤内出血,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肝转移等,临床上贫 血、脾亢更明显,而淋巴瘤可见腹部淋巴结肿大,融合成 团状结节。脾血管肉瘤与脾血管瘤鉴别较容易,后者多无 临床症状,病灶轮廓较光滑、清楚,并且无转移灶及患者 恶液质现象。
• 3.脾脏炎性假瘤 临床较少见,但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血

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 要 】 目的 探 讨卡 波 西样 血 管 内 皮细胞 瘤 的 临床 病 理 学特征 以及 相 关 鉴别诊 断 。方法 对 1 脾 脏卡 波 西样 血 管 内皮 细胞 瘤进 行 光镜 、 摘 例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不成熟血管构成,主要含有 kp s aoi肉瘤样束状梭形细胞结构 ,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
结核 中毒症状 不明显”。由于 老年人并存 症及并 发症 多 ,结 核症状易 】
被掩盖 ,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例老年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也 5 不典型,对诊断无特异性,加上老年人认知缺陷,不能准确提供病史 易漏、误诊。
32影像 学表现多不典型 - 老 年人 肺结 核 病变 影像 缺 乏特 异性 ,无 继 发型 肺结 核典 型 的x
线表现。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有空洞,约4%合并肺气肿 ,易误 0 】
诊。其病灶 分布特征 与非老年患者有所 不同。 中青年肺结 核患者好发 部位多 为两肺上叶及 下叶背段 ,而下 叶发生很少 。老 年结 核病患者累 及双 肺 者多 ,累及 中下 叶者 明显高 于非 老年 患者 。本组 以肺上 叶后
W N n 1Z A n 1K N i- e lYNGQn -n lB ij a l Ⅳ h u i 2 A Gl g. H NGlg , O GXuz n,A i lg , UXn u n, i i h gi - GSo -n jg
f D p r etf a ooyT e 0 tH si lf L 。 e a 2 40, hn; l eat n oP t l , h 44h opt o P A W i i6 20 C ia m h g a h 2D p r etf a ooy Te otMityMei l nesyX ' 1 02 C / eat n oP t l , h F r m h g h la i r dc vri, i n70 3, hn aU t a

脾脏恶性肿瘤

脾脏恶性肿瘤
• (2)脉管源性肿瘤:良性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
内皮细胞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包括淋巴管肉瘤和
血管内皮肉瘤;
• (3)淋巴源性肿瘤:包括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浆细胞瘤、滤泡假性淋巴瘤、局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
和炎性假瘤;
• (4)非淋巴肿瘤:包括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恶性纤维
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畸胎瘤和卡
• 2、发病年龄在19~86岁,平均年龄52岁, 男性略多于女性,女之
比为4:3。
• 3、临床表现为脾脏迅速增大伴左上腹痛,贫血、肝肿大及体重
减轻;短期内即发生转移,70%的病人发生肝脏转移;1/3的病人
发生并发脾破裂。
• 4、本病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半年生存率仅
为20%。
脾脏血管内皮肉瘤
脾脏恶性肿瘤诊断
• 脾脏是免疫器官, 血运丰富, 肿瘤的发生率低。
• 脾脏良性肿瘤较多见:以血管瘤最常见,其次是淋巴管
瘤、错构瘤、脂肪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 脾脏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其次是血管内皮细
胞肉瘤、纤维组织肉瘤、转移瘤等。
病理类型分为4 类
• (1)类肿瘤性病变:非寄生虫性囊肿和错构瘤;
如肠、肾肿瘤等。一般认为肿瘤发生脾转移时,的病例己有全身性广
泛转移。
脾很少发生转移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解剖学特异性:脾脏输入淋巴管少, 脾动脉曲折弯曲, 脾动脉从腹
主动脉分支呈锐角, 阻止瘤栓进入。
2、脾经常有节律的收缩, 肿瘤细胞被挤压出去。
3、脾具有免疫监视能力。
脾脏转移瘤CT表现
1.单发或多发。
直径<1mm 的小结节。
粟粒结节型:脾均匀肿大, 表现为直径1~ 5mm 的粟粒状结节。

脾脏血管肉瘤如何治疗?【医学养生常识】

脾脏血管肉瘤如何治疗?【医学养生常识】

脾脏血管肉瘤如何治疗?
文章导读
脾脏血管瘤问题,是对于患者而言是要引起重视的一种病症,而在治疗问题
上也要了解科学的方法,现在外科手术治疗以及配合化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和转移。

1、外科治疗是血管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术前或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有望降低局部
复发或远处转移。

2、外科手术方一法首选。

通常要求手术切除的范围距肉眼肿瘤基部外3cm,皮下再向
外潜行分离4~5cm,或术中根据冰冻切片的情况来决定切除的范围。

3、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

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
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4、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

对本病的治疗,应行气疏肝,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温经通络,行气散结。

一例犬脾脏血管肉瘤的诊治

一例犬脾脏血管肉瘤的诊治

2 临床 检 查
皮温 3 6 . 8  ̄ C; 呼吸 4 O次 / m i n ,呼吸 略显 困
难; 心率 1 4 5次 / m i n ; 可视黏膜苍 白, 鼻镜 干 , 皮
肤弹 性 降低 。触诊 腹壁 紧张 , 右上 腹 部敏 感 , 前腹
部腹 围增 大 。
3 特 殊 检 查
腹 部超 声 检 查 见腹 腔 内有 直径 为 6 c m的大
数 正常 , 但是 叶状 和杆状 中性粒 细胞 均升 高 , 淋巴
细胞 和 嗜酸性 粒细 胞下 降 ,怀疑 由于应激 性 炎症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0 4
: 通讯作 者
2 . 3 9 ×1 0 / L , 红细 胞 比容 ( H C T ) 和血红蛋白( H G B ) 均 降低 , 怀 疑跟 尿 血 有 一 定关 系 ; 白细 胞 ( W B C ) 总
1 发 病 情 况
2岁 未去 势 的松 狮犬 , 已进 行 常规 的免 疫接
种和 体 内外 驱虫 。 发 病前 3个 月 , 该犬偶 尔会 出现 食欲 减退 、 精 神状态 差和 不喜 运动 的情 况 , 但是 一

4 4 ・ 华南宠物 园地
广 东畜牧兽 医科技 2 0 1 4 年( 第3 9 卷) 第4 期

例犬脾脏血 管 肉瘤 的诊治
5 1 0 6 4 2)
宾文 英 ,陈义 洲 (华南 农业大 学 兽医学 院 ,广 东 广州

要:在对 1 例 患有脾脏血管 肉瘤的松狮犬进行临床检 查、超声诊 断和病理组织学检 查的基础上 ,对 患
犬施行 了脾脏切除术,结合化疗,取得 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树鹏,等.脾血管肉瘤自发性破裂2例报告

王树鹏,等.脾血管肉瘤自发性破裂2例报告

段雅琦,吉毅峥,张敏郁,等.脾血管肉瘤伴发肝转移二例报 道[ J / C D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 杂志: 电子版,2 0 1 5 ,9 ( 4 ) : 2 9 0- 2 9 3 . [ 5 ] ㊀H EJ Q . A c u t ea b d o mi n a l d i s e a s ed u et os p o n t a n e o u sr u p t u r e : Ac a s er e p o r t [ J ] .Z h e j i a n gMe dJ , o f 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a 2 0 1 8 , 4 0 ( 1 0 ) : 1 1 3 0- 1 1 3 2 .( i nC h i n e s e ) 何俊俏.自发性脾血管肉瘤破裂致急腹症 1例[ J ] .浙江医学, 2 0 1 8 , 4 0 ( 1 0 ) : 1 1 3 0- 1 1 3 2 . [ 6 ] ㊀C A OD ,G U OC H ,Y A N GY ,e t a l .P r i ma r y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awi t hmy e l o f i b r o s i s :Ac a s er e p o r t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J ] .We s t C h i n aMe dJ ,2 0 1 4 ,2 9 ( 6 ) :1 1 9 0-1 1 9 2 .( i n ) C h i n e s e 曹丹,郭春红,杨雨,等.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合并骨髓纤维 化并文献复习[ J ] .华西医学, 2 0 1 4 , 2 9 ( 6 ) : 1 1 9 0- 1 1 9 2 . [ 7 ] ㊀H A R AT , T S U R U MI H , K A S A H A R AS , e t a l . L o n g - t e r ms u r v i v , h i g h - a l o f a p a t i e n t w i t hs p l e n i c a n g i o s a r c o ma a f t e r r e s e c t i o n d o s ec h e mo t h e r a p y , a n da u t o l o g o u s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s t e m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 J ] . I n t e r nMe d , 2 0 1 0 , 4 9 ( 2 0 ) : 2 2 5 3- 2 2 5 7 . [ 8 ] ㊀D E N GR ,C H A N GWL ,WUX L ,e t a l .P r i ma r ys p l e n i ca n g i o :Ac a s er e p o r t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s a r c o mawi t hf e v e r a n da n e mi a r e v i e w[ J ] .I n t JC l i nE x pP a t h o l ,2 0 1 5 ,8 ( 1 1 ) :1 4 0 4 0- 1 4 0 4 4 . [ 9 ] ㊀C H E NX C ,L I H ,WA N GF S ,e t a l .Ac a s eo f p r i ma r ys p l e n i c a n g i o s a r c o ma [ J ] . C h i nJG e nS u r g ,2 0 1 3 ,2 2 ( 2 ) :2 6 3- i nC h i n e s e ) 2 6 4 .( 陈旭春,李弘,王凤山,等.原发性脾血管肉瘤 1例[ J ] . 中国 普通外科杂志, 2 0 1 3 , 2 2 ( 2 ) : 2 6 3- 2 6 4 . [ 1 0 ] ㊀B A T O U L I A , F A I R B R O T H E RS W, S I L V E R MA NJ F , e t a l . P r i ma :C l i n i c a l a n di ma g i n g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o f r y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a t h i sr a r ea g g r e s s i v en e o p l a s m[ J ] .C u r rP r o b l D i a g nR a d i o l , 2 0 1 6 , 4 5 ( 4 ) : 2 8 4 - 2 8 7 . [ 1 1 ] ㊀J I N GC C ,T E N GY ,D O N GF L ,e t a l .Ac o r r e l a t i v es t u d yo f C T ,u l t r a s o u n da n dp a t h o l o g yi np r i ma r y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 [ J ] .R a d i o l P r a c t , 2 0 1 7 , 3 2 ( 6 ) : 6 3 9- 6 4 2 .( i nC h i n e s e ) T和超声及 蒋诚诚, 滕跃,董凤林, 等.原发性脾血管肉瘤的 C 病理对照研究[ J ] .放射学实践, 2 0 1 7 , 3 2 ( 6 ) : 6 3 9- 6 4 2 . [ 1 2 ] ㊀WU Z B ,Y A N GG H .C h i n e s eS u r g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y [ M] .B e i j i n g :P e o p l e ᶄ s Me d i c a l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 ,2 0 0 2 :2 4 8 6- 2 4 8 7 .( i nC h i n e s e ) 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 0 0 2 : 2 4 8 6- 2 4 8 7 . [ 1 3 ] ㊀S UL L .A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c a l s t u d yo f p r i ma r y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a [ J ] .P r a c t O n c o l J ,2 0 0 7 ,2 1 ( 5 ) :4 4 1-4 4 2 , 4 4 4 .( i nC h i n e s e ) 苏丽丽.原发性脾脏血管肉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J ] .实用肿瘤 学杂志, 2 0 0 7 , 2 1 ( 5 ) : 4 4 1- 4 4 2 , 4 4 4 . [ 1 4 ] ㊀Z H A N GY W, Z H A N GW, L I UF , e t a l . L a p a r o s c o p i cs p l e n e c t o myi nt r e a t me n to f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aac a s er e p o r t . [ J ] .JC l i nH e p a t o l , 2 0 1 7 , 3 3 ( 4 ) : 7 4 4- 7 4 5 .( i nC h i n e s e ) 张益玮,张威,刘丰,等.脾切 除 治 疗 脾 血 管 肉 瘤 1例 报 告 [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 2 0 1 7 , 3 3 ( 4 ) : 7 4 4- 7 4 5 . ㊀㊀㊀ 引证本文: WA N GS P ,H A NK Z ,WA N G W,e t a l .S p o n t a n e o u sr u p t u r eo f s p l e n i ca n g i o s a r c o ma :2c a s e sr e p o r t [ J ] .J C l i nH e p a t o l , 2 0 1 8 , 3 4 ( 1 2 ) : 2 6 7 0- 2 6 7 1 .( i nC h i n e s e ) 王树鹏,韩铠泽,王武,等.脾血管肉瘤自发性破裂 2例报告 [ J ] .临床肝胆病杂志, 2 0 1 8 , 3 4 ( 1 2 ) : 2 6 7 0- 2 6 7 1 .

脾脏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例

脾脏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例

脾脏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例
冬冬;王景宇;王淑清;陈亮;王敬国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07(018)009
【摘要】脾脏除淋巴瘤之外的原发性肿瘤并不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血管瘤和血管肉瘤,而血管内皮细胞瘤则非常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院遇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脾脏的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并试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总页数】2页(P682-683)
【作者】冬冬;王景宇;王淑清;陈亮;王敬国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2;R814.42;R445.2
【相关文献】
1.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CT和MRI表现一例 [J], 张岚
2.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J], 何剑;沈健;周玮;祝跃明
3.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CT及MRI表现 [J], 王伯元;陈则君
4.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J], 沈小燕;林英楠
5.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的CT、MRI表现 [J], 相世峰;林达;杨素君;王佳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血管肉瘤1例报道

脾血管肉瘤1例报道

脾血管肉瘤1例报道侯婕;赵瑛【摘要】通过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脾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出脾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脾血管肉瘤的疗效。

由于脾血管肉瘤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多数病变在影像学上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血管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34、CD31、SMA、Vim、F8、UEA-1、CDl05、VEGFR3等至少两项为阳性;提示组织细胞分化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如CD68、CD8和S100蛋白等至少有一项为阳性。

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脾脏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目前尚未有统一意见。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combinedwith the clinical data of 1 case of splenic angiosarco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sorting out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lenic angiosarcom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splenic angiosarcoma. Splenic angiosarcoma dueto the lack of specific symptoms, the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imaging examination, the majority of lesions on imaging resembles a cavernous hemangioma, diagnosis depends on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indicators suggest that vascular differentiation:Such as, CD34, CD31, SMA, Vim, F8, UEA-1, CDl05, VEGFR3 at least two as positive; immune group tip cell differentiation detection index:Such as CD68, CD8 and S100 protein in at least one positiv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the firstchoice of spleen resection, postoperative need chemotherapy is not yet a unified opin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原发性脾血管肉瘤;脾肿瘤;诊断;治疗【作者】侯婕;赵瑛【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2脾血管肉瘤(spleen angioscarcoma,SA)又称脾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879年Langhans首次报道,是间叶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肿瘤,由脾血窦向内皮细胞分化而成。

脾脏血管瘤PPTppt课件

脾脏血管瘤PPTppt课件
1、血管内皮肉瘤:可有向心性强化,可有 钙化、囊变、坏死。但恶性程度更高,生 长速度快,70%可见肝脏转移。难以鉴别。 • 2、错构瘤:强化类似于血管瘤,可见延迟 强化,但T2WI为低信号。 • 3、淋巴瘤:常伴淋巴结肿大,脾大,增强 扫描呈轻度-中度强化。 • 4、淋巴管瘤:单发或多发的多囊性病变, 分隔轻度强化。 • 5、转移瘤:“牛眼”征,有原发恶性肿瘤。
脾脏血管瘤 PPT
诊断?
脾海绵状血管瘤
并部分血栓形成、并机化、 玻变、钙化、出血及巨大 囊腔形成
• 脾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 于中青年(30-50岁),可为实性、囊性、 囊实混杂性病变。 • 增强扫描:1、动脉期迅速明显强化,延迟 仍明显均匀强化;2、早期周边强化,延迟 向心性强化;3、与2类似,但中央瘢痕不 强化或延迟轻度强化;4、囊变明显的病例 呈不均匀强化,分隔可见强化。 • 注意:脾血管瘤并不一定出现周边结节状 强化。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

脾脏是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生率低。

(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14%, 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

由于发病率极低,常导致临床医师对脾脏肿瘤的认识不足。

(一) 病理类型脾脏肿瘤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将脾脏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

按组织成分来源不同,原发性脾脏肿瘤又分为四种类型:①类肿瘤病变:其中脾囊肿和错构瘤常见。

脾囊肿又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的囊壁内有上皮或上皮细胞衬里,常为孤立、单房性的囊肿。

假性囊肿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其发生与脾破裂出血、炎症、动脉或淋巴管梗塞后形成的局限性囊腔和液化有关;错构瘤是由于发育异常而使脾脏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了变化。

②血管源性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居多,有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血管肉瘤等。

③淋巴肿瘤:由局部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如淋巴管瘤、淋巴瘤。

④非淋巴肿瘤,如炎性假瘤等。

常见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有:①血管肉瘤:由血管内皮细胞恶性增生所形成的肉瘤。

其临床特点是脾肿大伴肝肿大,部分病例发生自发性脾破裂,易发生肝、骨和肺等远处转移。

②原发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的脾脏恶性肿瘤,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③其他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如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等。

良性肿瘤中则以脾血管瘤多见,系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

以脾实质海绵状血管瘤居多,也可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后者常呈局限性或多发性毛细血管团。

脾脏血管瘤的特点是瘤体生长缓慢、逐渐增大、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脾脏。

脾脏血管瘤可发生梗塞、感染、纤维化、钙化等继发病变。

脾脏淋巴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二位。

脾脏淋巴管瘤分3个类型:①单纯性淋巴管瘤;②海绵状淋巴管瘤;③囊状淋巴管瘤。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脾传统长径>8cm或最大长径>11cm。
轻度脾肿大:仅表现侧值>正常标准,脾形态无明显改变,仰卧位平静呼吸时不超过肋缘线,深吸气时可达肋缘下2~3cm。
中度脾肿大:脾各径线显著增强,仰卧位平静呼吸时在肋缘下可探到脾下缘,紧吸气时超过>3cm,但未超过脐水平,也未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移位。
重度脾肿大:对邻近器官如肾脏产生压迫性移位,变形或伴有横膈明显抬高,脾前缘可超过锁骨中线,甚至抵达腹正中线,脾下缘可超过脐水平线以至抵达骨盆腔。
副脾应与脾门肿瘤及肿大淋巴结鉴别。
05
脾周围副脾的血供多数来自脾动脉。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体移植脾观察
03
04
自体移植脾是将脾块切成薄片,碎粒或脾糊,移植于大网膜内或脾床,腹膜后,腹直肌内。
超声表现:
移植组织经历中心坏死,再生和生长三期,历时3~5个月可恢复脾功能,至12个月停止生长。
一般移植后3个月脾块显像,为椭园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轮廓光整,如移植于大网膜袋内,可有完整的“包膜”显示,内部为密集而均匀的细点状回声,8~12个月内部回声按近于正常脾。
腹腔内积液。
真性脾破裂。
脾破裂
脾破裂腹腔积液
脾 梗 塞
03
04
少见。
脾肿大或变形。
声像图:
急性脾梗:脾实质内可出现单发性或多发性病变,前者为局限性低回声区,后者范围广,脾周出现大片低回声区,还可出现无回声区或假性囊肿,其尖端指向脾门,基底宽面指向被膜,边界清晰。
05
陈旧性脾梗:则内部呈强回声区,后方可伴有声影,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脾脏肿大压迫左肾
脾 囊 肿
超声表现: 小囊肿脾大小外形可无变化,大囊肿可致脾肿大或形态改变。 脾实质内出现园形或椭园形无回声区,可有分隔,囊壁光整、清晰,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如合并感染,内部回声增多,如囊壁钙化等。可显示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 多囊脾:脾实质内多量大小不等的囊腔,分布较密集,常合并多囊肝、多囊肾、脾脏形态异常。

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

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A030310239)洪邓辉 黄伟鹏:揭阳市人民医院 广东揭阳 522000林晓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广东广州 510060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8F-FDGPET/CT显像洪邓辉 黄伟鹏 林晓平 中图分类号:R5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21.01.043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 ma,EHE)是一种介于血管瘤与血管内皮肉瘤的血管源性低度恶性肿瘤[1],由Weiss等[2]于1982年首次报道。

临床少见,发生于肝、肺、骨等部位,脾脏EHE极为罕见,目前只有个例报道[3-5],本文报道一例特殊的18F-FDGPET/CT诊断脾EHE,具体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7岁,主诉上腹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余。

实验室检查(括号中为正常参考值范围):血常规:红细胞3 12(3 80-5 10)×1012/L,血红蛋白99(115~150)g/L,余项正常。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6(7~40)U/L,谷草转氨酶56(13~35)U/L,γ-谷氨酰转肽酶724(7~45)U/L,碱性磷酸酶264(50~135)U/L。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12542 62U/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

乙肝两对半正常。

影像检查:18F-FDGPET/CT显像(图1)示:B超引导下肝穿刺病理组织活检(图2):2 讨论EHE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以肝、肺、骨多见,发病率约0 003%,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小到10岁,大到80岁,平均年龄为45岁。

脾EHE极为罕见,好发于儿童和少年,其影像特点未被广泛报道。

目前病因未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为脾脏肿瘤的一般表现:左上腹部肿块、腹痛、上腹部不适、发热等症状;少数巨大脾脏血管瘤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或消耗性凝血障碍,即Kassabaell-Merritt综合征[6]。

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 肉眼观肿瘤
• 多为单发,少数周围可有卫星结节,多为出 血性、境界不清的肿瘤,常浸润周围脂肪组织、 筋膜等,切面呈海绵状、蜂窝状或微囊形成。
• 镜下
• 肿瘤有多数不规则的肿瘤性血管组成,管 腔大小不一,相互连接吻合构成分支成网的血 管脉络。肿瘤细胞衬附于血管壁,有不同程度 的异型性。
CT表现
1.脾脏明显肿大,密度不均,可见单发或多发低 密度灶,边界不清,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坏死和 出血,散在的针尖样钙化,也可为大片钙化呈放 射状。 • 2.增强扫描肿瘤呈边缘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或 不均匀强化,可有囊变坏死,也可有自病灶边缘向
• (4)一般认为MRI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 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 且费用昂贵, 多不 采用.
脾脏良性肿瘤的CT诊断
血管瘤
淋巴管瘤
错构瘤
脾血管瘤
• 脾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脾脏良性肿瘤,约占脾脏原 发良性肿瘤的50%。(尸检发现率0.3%-14%) • 临床上一般没有症状,或出现左上腹疼痛、肿 块、DIC等。大的肿块有破裂出血可能,但较 少见。
乳 腺 癌 肝 脾 转 移
肾 母 细 胞 瘤 肝 脾 转 移
鉴别诊断
1、脾脏肿瘤不但需要相互间鉴别,同样需 要与肿瘤样病变、脾脓肿、脾结核等鉴 别。 2、良恶性的鉴别重要。
脾脏肿瘤良恶性鉴别
1、良性肿瘤一般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楚, 病灶外的脾脏轮廓完整。
2、恶性脾肿瘤内出血、坏死更常见。 3、周围脏器受侵或伴脾门、主动脉周围、 腹膜后有淋巴结肿大提示恶性肿瘤。
4、增强扫描:脾脏正常强化,淋巴管瘤区不 强化,两者对比清楚。 囊壁和分隔可强化。
海绵状淋巴管瘤
女,23岁,发现脾脏肿 物5天。体查无特殊。
脾脏错构瘤

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诊断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诊断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 曩 圈 圈
已被 广 泛 应 用 , 血 管 肉瘤 中 应 用 该 方 法 证 实 细 胞 的 特 征 具 在
瘤 中的 重要 价 值 。
【 键词 】 细针 穿刺 细 胞 学 技 术 原发 性 脾 血 管 肉瘤 关 脾 脏 最 常 发 生 的是 非 造 血 系 统 的 良性 血 管 肿 瘤 , 发 性 原 的脾 血 管 肉瘤 极 其 罕 见 。脾 脏 的 血 管 肉 瘤 容 易 发 生 转 移 , 而 且 预 后 很 差 。 自从 17 89年 L n h n 首 次 报 道 了 脾 的血 管 肉 ag as 瘤 后 , 际上 已报 道 了 10例 [ 。该 病 的 首 发 症 状 没 有 什 么 国 5 1 ] 特 异 性 , 床 表 现 多 样 , 般 出 现 体 重 减 轻 , 血 , 肿 大 . 临 一 贫 脾 ] 常常 出 现 肝转 移 。该 病 最 常 见 的 体 征 是 脾 肿 大 ,o 的 病 例 3 迅 速 出 现 脾破 裂 L 。该 病 可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的 患 者 , 很 少 3 ] 却 发 生 在小 于 2 O岁 的年 轻 患 者 。男 女 发 病 比 例 大 概 为 1:1 , 男 性 发病 略多 于 女 性 r 。 脾血 管 肉瘤 的 发 病 机理 目前 尚不 清 4 ] 楚 , 些 散 发 病例 与 患 者 曾 经 接 受 过 放 化 疗 治疗 有 关 。 目前 一 只 有 2例 脾 血 管 肉瘤 是 通 过 细 针 穿 刺 细 胞 学 技 术 诊 断 的 , 一 检 查 出脾 脏 有 大 量结 节 性 病 灶 , 年 前 该 患 者 为 了 治 疗 脂 肪 三 肉瘤 曾 接 受 过 辅 助 化 疗 。 该 患 者 姐 姐 曾 经 得 过 脾 脏 血 管 肉 瘤 , 妈 曾患 过 乳 腺 癌 。该患 者在 C 引 导 下 穿 刺 后 , 胞 学 妈 T 细 证 实 是 恶 性 梭 形 细胞 肿 瘤 , 后 经 脾 全 切 标 本 活 检 后 证 实 是 随 血 管 肉瘤 , 个 月 后 , 患 者 在 大 腿 处 发 现 转 移 的 血 管 肉瘤 , 一 该

С

С
【 收稿日期]2 1 1 — 4 0 — 2 1 0 [ 作者简舟 ] 孙 岩(94一)女 , 1 6 , 黑龙江 佳术斯^ , 主任 医师 , 剐 顽
上。
可能 , V A 而 E R对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又优于 F . A , VR G 其他还有血清特异性抗原 、-e — 6 t Ko
未见报 道 , 我院 收治 1 , 例 现结合 文献报 告如 下。 l 病例报告 患 儿 , , 。间 歇 性 腹 痛 6个月 。入 院前 2 男 8岁
常发 生肝 、 及 淋 巴结 多 脏器 转 移 。侵 入脾 被 膜 肺 “
及脾小梁的瘤细胞仍可形成血管结构 , 部分瘤组织 可呈梭形细胞瘤结构, 血管腔隙不明显 , 酷似纤维肉 瘤, 但嗜银染色时, 嗜银纤维出现于围绕裂隙排列的
以及 恶性 血 管 内皮 瘤很 可能 是 同一肿瘤 。病理 学 家
认为血管 肉瘤是血 管内皮恶性化 , 与血管 内皮肉瘤 属同一种来源, 可以说血管肉瘤即是血管内皮肉瘤 ,
或称恶 性 血 管 内皮 瘤 。血 管 内皮 肉 瘤 好 发 于 头
密度影, 境界不清 , 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 , 多数为孤 立性病变 , 少数为多发性 。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很高 的 阳 性率 。另 外 , 。 免疫 组 织化 学 可辅 助 血 管 内皮
状 坏死 灶 , 界 清楚 , 膜 完 整 。病 理诊 断 : 脏血 边 包 脾
Hale Waihona Puke 不适 、 纳差、 乏力 、 贫血就诊 , B超检查发现脾脏实质 性 占位病变 , 脾脏不增大可 能与就诊早 有关。资料 中多数学者认 为肿瘤病灶为多发性和 多器官性 。 本例原发于脾脏 , 为单发, 其他器官无相同病灶 , 这

家畜几种血管和淋巴管肿瘤的剖检变化与实验室诊断

家畜几种血管和淋巴管肿瘤的剖检变化与实验室诊断

下 的肿 瘤 , 质地 柔 软 , 呈 轮廓 不 明 显 的海 绵状 。肿 瘤 直径 为 1 ~ 1 0厘 米 , 若 位 于心 内膜 , 由血栓 覆 盖 , 呈 淡 红 灰 色或 黄 色 , 位 于 右 心房 的肿 瘤 直径 为 2 二 5厘米 。 脾 的血 管 内膜 肉瘤 很 像 脾 的结 节 状 增 生 或 血 肿 , 肿 块 为椭 圆形 , 由于 出血则 呈 淡红 黑 色 , 直径 l 5 — 2 O厘 米 。切 面有淡 红灰 色 或淡 红黑 色海 绵状 区域 , 出血 的 部 位 由于 红 细胞 溶 解 呈 暗红 色 或 黄色 ,有 时 出现 含 有 红色 或黄 色透 明液体 的囊 肿 。 镜 检 可见 血 管 内膜 肉瘤 由不 成熟 的 内皮 细胞 组
血管变形 ,大量的血管修复增生和炎症组织或与其 他 高 度 血 管化 的肿 瘤 区别开 来 。剖检 可 见 肿 瘤 常位 于皮 下 , 大小是 0 . 5 3 . 0厘 米 , 呈 卵 圆形 或 圆盘 形 , 中
等硬 度 , 轮 廓 明显 呈 微 红 黑 色 , 切 开时 , 血 液 从 切 面 渗 出 。用 甲醛 溶 液 固定 的标 本 , 切 面 干燥 多孑 L , 呈 黑 色 。皮 肤血管 瘤 容易 与黑 色素 瘤相 混淆 。
包 等 处 。此瘤 按其 结构 及淋 巴管腔 隙 的大小 , 分 为 毛 细血 管 型 、 海绵型 、 囊 肿 型及 混合 型 。肿瘤 的发 生被 认 为是 由于原发 性 淋 巴管 没 有与 静脉相 通 引起 。 镜 检 可见 见 囊肿 型淋 巴管瘤 内 的淋 巴管 呈 高度
囊状扩张, 壁 内含 有少 量 平 滑肌 纤 维 , 并有 淋 巴滤泡
分裂 相 。结缔 组 织基 质数 量不 定 , 与 肿瘤组 织难 以区 分, 有 时 出现充 满有 含铁 血黄 素 的巨 噬细胞 。

脾血管瘤影像表现

脾血管瘤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1、淋巴瘤
CT平扫两者均表现为等密度或边缘清楚的均匀低密度,但增强 后淋巴瘤各期像虽有强化,但与正常脾组织比较,仍为低密度 ,而脾血管瘤延迟期强化表现为等密度,可资鉴别;
2、转移瘤
CT表现与不典型血管瘤相似,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后各 期像虽有强化,与正常脾组织比较,仍为低密度。有原发灶可 资鉴别;
3、淋巴管瘤
两者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均匀密度灶,但淋巴管瘤密度低,接 近水,而且增强后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
皮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伊旗人民医院
脾脏是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生率低。(良性肿瘤发 病率约为0.14%,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
脾脏良性肿瘤较多见:以血管瘤最常见,其次是淋巴管瘤、错 构瘤、脂肪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脾脏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其次是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纤维组织肉瘤、转移瘤等;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
(1)延迟时间不够; (2)可能与各自的背景器官血供特征性不同,因此脾血管瘤在 影像学上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典型改变
CT平扫病变呈低密度,病变中心可见沙砾状钙化,动脉期边缘 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造影剂逐渐向中心填充,最后密度和 周围正常脾脏组织渐趋一致;
MRI表现
T1WI稍低于脾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 增强:同CT; 对血管瘤的显示较CT敏感;
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扩张的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毛细血管瘤 由薄壁小血管腔隙组成;
瘤内可有栓塞、出血、纤维化、钙化成分,生长速度一般较慢 ;
是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腹症,脾亢产 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化;
血管瘤从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 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 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表现
脾脏增大,脾内病灶大小不等,内有实质和 囊性混合成分,无包膜,内皮细膜不典型增 生,胞核异常,细胞排列紊乱。
【CT表现】 1.脾脏明显肿大,密度不均,可见单发或多发低 密度灶,可有钙化。 2.增强扫描脾脏病灶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可有 囊变坏死,也可有自病灶边缘向中心扩展式强化。 3.肝、肺、骨、脑等转移的相关CT表现。 【本例特点】 ①中老年女性有慢性消耗性病史半年; ②脾脏明显不规则增大,平扫脾内密度不均,可 见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灶,境界不清,病灶内可 见散在钙化;增强明显不规则强化。 ③肝脏内可见多发散在类圆形低密度灶; ④脾病灶明显重于肝脏。
鉴别诊断



1、原发脾脏淋巴瘤伴肝脏浸润:一般没有钙化;也不会造 成脾脏如此变形。 2、白血病肝脾浸润:肝脾同为外周血播散而来,CT表现差 异不应该如此之大;一般也不会有钙化。 3、脾结核:临床上常有低热、盗汗等症状,肺结核病史, 脾脏轻到中度增大,常累及腹腔其它脏器,也不会造成脾 脏如此变形,表现上与淋巴瘤相像。 4、脾转移瘤:多见于晚期肿瘤患者,有明确的肿瘤病史, 增强扫描可见典型的“牛眼”征或“靶心”征。 5、脾血管瘤: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样或环形强 化,随时间推移逐渐向病灶内部充填,延迟期病灶与脾实 质密度相等。 6、脾淋巴管瘤:属真性囊肿,平扫肿瘤表现为边缘清晰的 低密度病变,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强化。 7、脾错构瘤:如果有脂肪成分(一票否决)。
图1 患者,男性,35 岁。脾大,增 强后脾实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强 化灶。
图2 患者,男性,35 岁。脾内多 发类圆形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后 轻度强化,伴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图3 患者,男性,65 岁。结内边 缘区B 细胞淋巴瘤病例,脾增大,见 斑片状低密度区,伴腹膜后淋巴结 肿大。 图4 患者,女性,74 岁。弥漫性 大B 细胞性淋巴瘤病例,脾内巨大 低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正常脾 组织仅少量残留。 图5 患者,女性,32 岁。脾内巨 大不均匀强化肿块,与胃后壁分 界不清。 图6 患者,男性,70 岁。脾内巨 大肿块,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脾 动脉受侵
2011-9-22学习病例
临床资料
1、女性,69岁,因进行性消瘦半年伴发烧、 乏力八天入院。 2、血常规:WBC;19x109/L,N:91.5% 肝功:ALP:232U/L 腹部B超:肝脾多发实性占位。 3、既往有DM-2 十七年病史。
手术病理:脾脏血管内皮肉瘤脾脏血管内皮肉瘤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少见,主要为血管内皮 瘤,属血管内皮肉瘤,是起源于脾窦内皮细胞 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14~0.25/100万,在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发病年龄在 19~86岁,平均年龄52岁,以老年人居多。 临床表现为脾脏迅速增大伴左上腹痛,贫血、 肝肿大及体重减轻;短期内即发生转移,70% 的病人发生肝脏转移;1/3的病人发生并发脾破 裂。本病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 其半年生存率仅为20%。 有作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钍的过度照射和乙酰 氯的作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