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小蝌蚪变青蛙》

制作小蝌蚪变青蛙手工
01
准备材料和工具
为幼儿提供制作手工所需的材料,如彩色纸、胶水、剪刀等,并确保工
具的安全性和易用性。
02 03
制作步骤指导
详细讲解并示范制作小蝌蚪变青蛙手工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幼儿动手尝 试。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表现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 点,以及如何呈现它们的变化过程。
了解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幼儿展示小蝌蚪从孵化到变成青蛙的完整过 程,并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讨论小蝌蚪变青蛙的原因和意义
引导幼儿思考小蝌蚪为什么要变成青蛙,以及这种变化对自然界的意义。同时 ,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等。
问题导入
提问幼儿是否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 青蛙的,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
观察环节
观察实物或图片
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观察变化过程
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或动画,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讲解环节
讲解生长过程
详细讲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包括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幼儿经验准备
对水生动物有初步的认识
了解饲养动物的基本知识
幼儿应了解一些常见的水生动物及其 特点,如金鱼、乌龟等。
幼儿应了解饲养动物的基本注意事项 ,如定时喂食、保持环境清洁等。
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
幼儿应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如能够 仔细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征。
05
活动过程与互动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起幼儿 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兴趣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小蝌蚪、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池塘、荷叶等相关的背景图片。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4. 音乐、故事课件。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2. 观察小蝌蚪: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的特点。
3. 观察青蛙: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点。
4. 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教师讲述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5.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蝌蚪和青蛙。
6.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7.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小蝌蚪和青蛙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亲子任务,让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周围的小蝌蚪和青蛙,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科学角,供全体幼儿观赏、交流。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述法:教师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3. 创作法: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彩泥等创作材料,表达自己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4. 分享法: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在分享创作过程中增强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认识程度。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教案名称:小蝌蚪变青蛙班级年龄段:中班幼儿园教学目标:1.幼儿能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加强对小动物的爱好和关注。
2.幼儿能够运用身体表现、音乐表达等手段呈现小蝌蚪向青蛙变化的过程,提高幼儿的语言和感性理解本领。
3.培育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加强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学内容:1.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并与幼儿就此打开对话,了解他们对这个过程的认得。
2.通过音乐和身体表演,帮忙幼儿理解小蝌蚪向青蛙变化的过程。
3.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环节:1.导入:老师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小蝌蚪变化成青蛙的过程。
同时呈现小蝌蚪变青蛙的图片,与幼儿集体观看并发表本身的看法。
2.浅谈:老师通过幼儿提出的本身的看法等,浅谈一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并引导孩子们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3.音乐活动:老师边放小蝌蚪变青蛙的歌曲,边组织幼儿合着歌曲用本身的肢体语言表演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分别调配角色扮演,让他们依据调配的角色,用本身肢体语言表达小蝌蚪向青蛙变化的过程,并加入音乐元素。
5.讲解:通过察看幼儿的表现,老师总结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阶段,然后讲解每个阶段的特征。
6.反思:课程结束后,老师组织幼儿谈论今日的课程,引导幼儿回想本身在这些活动中发挥的优点和要加强的地方及感受。
教学手段:1.语言表达:让幼儿用本身的话说出本身对小蝌蚪变青蛙的理解。
2.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表达小蝌蚪向青蛙变化的过程,加强幼儿对于动物的认得。
3.音乐表达:通过音乐搭配幼儿的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育幼儿的感性理解本领。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育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这个过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小蝌蚪向青蛙的变化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程,我发觉幼儿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的确能够更好地加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生长过程的视频、实物展示盒、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 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结合实物展示盒,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卡片,加深对生长过程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如:绿色的皮肤、鼓鼓的眼睛、长长的舌头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和青蛙。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青蛙特点:绿色皮肤、鼓鼓的眼睛、长长的舌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绘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和青蛙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活动教案(2024)

2024/1/28
23
网络资源链接
科普网站
如中国科普博览、果壳网等,这 些网站上有许多关于青蛙和蝌蚪 的科学知识和趣味实验,可以供
孩子们在线学习和探索。
教育视频
在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 可以搜索到许多关于青蛙成长过 程的动画和视频,这些资源既生 动又有趣,适合孩子们观看和学
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幼儿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深入了解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和相关科学知识。
在活动中,幼儿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针对家长们的反馈意见,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样化的实验材料,以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确保每个 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池塘或小溪捕捉 小蝌蚪,注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 。
观察记录
让幼儿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蝌蚪 的外形特征,如身体颜色、形状、 尾巴长度等,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7
了解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2024/1/28
讲解变化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向 幼儿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 过程,包括卵孵化、蝌蚪成长、 长出四肢、尾巴消失等阶段。
2024/1/28
21
06
资源链接与拓展
2024/1/28
22
相关书籍推荐
《小蝌蚪找妈妈》
一本经典的儿童故事书,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向孩子们介绍 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自然过程。
《青蛙的成长过程》
一本科学图画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青蛙从卵到成蛙的 成长过程,适合孩子们阅读和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03幼儿期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时期,自然科学教育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蝌蚪变青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变态过程,通过观察和了解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幼儿园科学课程的要求,应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要求让幼儿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及其相关科学知识。
知识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能力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爱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不怕失败的精神。
态度目标放大镜、观察容器、记录本、笔。
准备工具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池塘或小溪,捕捉一些小蝌蚪带回幼儿园。
捕捉小蝌蚪让幼儿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游动方式、身体颜色、大小等。
观察记录观察小蝌蚪讲解变化过程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向幼儿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
包括卵孵化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出后腿、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等阶段。
讨论与提问鼓励幼儿提出关于小蝌蚪变青蛙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它们的变化过程需要多长时间?2. 使用颜料或其他装饰材料对小蝌蚪和青蛙进行涂色或装饰。
制作步骤准备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1. 让幼儿在彩色卡纸上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形状,并剪下来。
3. 将小蝌蚪和青蛙粘贴在另一张卡纸上,形成一幅完整的手工作品。
0103020405分享与交流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看,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
讨论与总结引导幼儿围绕小蝌蚪变青蛙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总结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幼儿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用于饲养小蝌蚪,观察其生长变化。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科学教案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蝌蚪变青蛙的顺序。
2.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掌握蝌蚪变青蛙的顺序。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蝌蚪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蝌蚪图片、蝌蚪生长过程图、小池塘场景布置。
2.实验材料:小蝌蚪、水草、小鱼、小石头等。
3.教学场地:教室、校园小池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小蝌蚪的了解。
(二)观察小蝌蚪1.教师带领幼儿到校园小池塘,观察真实的小蝌蚪。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三)学习蝌蚪生长过程1.教师出示蝌蚪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教师讲解蝌蚪变青蛙的顺序,让幼儿理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动手实验1.教师将实验材料分发给幼儿,引导他们动手搭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
2.邀请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拓展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制作小蝌蚪手工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和思考。
2.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
3.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幼儿对蝌蚪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通过实验报告,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观察不同种类的青蛙。
2.开展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青蛙形象。
3.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蝌蚪和青蛙的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名称:小蝌蚪变青蛙教案类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教案时长:1课时教案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1. 纸杯2. 水3. 腊肠/胶圈4. 护目镜5. 温度计6. 白板7. 黑板笔8. 彩色纸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蝌蚪的形状,引导幼儿对蝌蚪进行简单描述,如身体颜色、形状、生活环境等。
然后,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蝌蚪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
2. 操作过程(20分钟):(1)实验1:观察蝌蚪的生活环境a. 将水倒入纸杯中,然后放入一些腊肠或者胶圈。
告诉幼儿这是蝌蚪的生活环境。
b. 教师带领幼儿佩戴护目镜,观察并描述纸杯中的水和腊肠。
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蝌蚪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为什么要吃腊肠?(2)实验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a. 教师将一个蝌蚪放入温度适宜的水中,让幼儿观察。
b. 教师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蝌蚪有什么变化?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多长时间?d. 教师告诉幼儿需要等待数天或数周,蝌蚪才会变成青蛙。
(3)实验3:制作小蝌蚪a.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和胶水,引导幼儿将彩色纸剪成蝌蚪的形状。
b. 幼儿使用胶水将彩色纸粘在一起,制作出小蝌蚪。
3. 总结(5分钟):教师将制作好的小蝌蚪展示给幼儿,询问他们怎样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然后,教师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让幼儿自己带来蝌蚪或青蛙进行观察和养护,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
注意事项:1. 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使用温度适宜的水进行实验。
2. 强调幼儿在实验时要佩戴护目镜,避免受伤。
3.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二、活动目标:1.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够观察和描述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蝌蚪的生长变化图片或视频。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4. 音乐CD《小蝌蚪找妈妈》。
四、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讲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蝌蚪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创意表达:让幼儿选择创作材料,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蝌蚪和青蛙。
4.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蝌蚪成长角落”,展示幼儿的作品和观察记录。
3. 科学探索:开展“青蛙家族”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
六、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过程。
2. 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眼睛、尾巴等。
3. 讲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蝌蚪到青蛙的转变。
4. 让幼儿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和想象。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比较法:通过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2. 讲述法:讲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蝌蚪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创作表达法:让幼儿选择创作材料,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蝌蚪和青蛙。
4. 分享交流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八、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讲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蝌蚪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创作表达:让幼儿选择创作材料,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蝌蚪和青蛙。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放大镜、观察盘等观察工具。
3. 记录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4.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引入活动,让幼儿对小蝌蚪产生兴趣。
2. 观察小蝌蚪:给幼儿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尾巴等。
3. 观察青蛙:给幼儿展示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四肢等。
4. 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如尾巴逐渐消失、四肢逐渐长出等。
5. 记录和表达: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用记录纸和画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6. 分享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比较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之处,并讨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
四、活动延伸1. 故事讲述:给幼儿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蝌蚪和青蛙,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对活动内容的体验。
3. 科学实验:让幼儿进行小蝌蚪生长的科学实验,如观察小蝌蚪在不同水质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五、活动总结通过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了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过程。
通过记录和表达,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享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活动内容的understanding and interest.六、活动材料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放大镜、观察盘等观察工具。
3. 记录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12学前教育本科班唐胜1、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蝌蚪和青蛙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简单说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会仔细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3.情感目标: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喜欢探究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简单说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难点:可以用简单地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3、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与幼儿数量一致的小蝌蚪头饰、青蛙和蝌蚪的小图、蝌蚪变青蛙过程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纯音乐《小兔采蘑菇》、若干张荷叶图、七个贴图小磁铁经验准备:饲养区角养过小蝌蚪4、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客人来我们班啦!嘘!我们听一听谁来了?(播放音乐《小蝌蚪》)你听到了谁?(小蝌蚪和妈妈)小朋友们耳朵真灵。
是小蝌蚪和它的青蛙妈妈来我们班做客。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是会变成青蛙。
教师:你还在歌里听到了什么?蝌蚪长着长着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说一说)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了。
(2)基本部分1.出示蝌蚪青蛙图,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教师:我们一起有礼貌地鼓掌欢迎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到来吧!它们呀可喜欢别人说它长得漂亮了,你如果能用好听的词形容它的长相,它会很高兴的。
谁来说?(请幼儿根据观察说一说)教师小结:蝌蚪穿着黑色的衣服,头上有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
青蛙是穿着花衣服,有两只鼓鼓的眼睛,四条腿坐着的。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为什么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不一样,提出假设并且记录假设的内容教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有没有小朋友有发现问题?小蝌蚪怎么和它妈妈长得不像呀?观察一下哪里不一样?我们把它在黑板记录下来。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 记录表格、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蝌蚪和青蛙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如:外形、生活环境、饮食等。
3. 观看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放置一些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图书,让幼儿随时观察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蝌蚪和青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搜集幼儿回家后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延伸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以及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师播放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以及视频,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金鱼或青蛙,并记录生活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PPT、实验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猜一猜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每个阶段的变化。
(2)教师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小蝌蚪变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按照顺序说出它们的变化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变青蛙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青蛙2. 青蛙生活习性:水生、两栖、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按照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画出相应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蝌蚪和青蛙,让幼儿亲身感受生物的生长变化,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一、活动名称: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道青蛙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3. 培养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 记录卡、画笔等绘画材料。
4. 与小蝌蚪和青蛙相关的视频或故事。
四、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眼睛、四肢等。
3. 比较:让幼儿比较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之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探索:提供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细节。
5. 记录:发给幼儿记录卡和画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信息。
6. 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鼓励他们用语言和图片表达出来。
7.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8. 延伸:播放与小蝌蚪和青蛙相关的视频或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家中养的小蝌蚪或青蛙,记录它们的变化过程。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设置“小蝌蚪变青蛙”的主题区域,展示幼儿的观察作品。
3. 科学探索:开展“青蛙跳跳乐”游戏,让幼儿了解青蛙的跳跃特点,培养协调能力。
4. 艺术创作:邀请幼儿用泥塑、绘画等方式创作小蝌蚪和青蛙的作品,展示班级风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提问和分享。
2. 评估幼儿对小蝌蚪和青蛙特征的认知,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关注幼儿在记录和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细致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4.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创作的创意和技巧。
5.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动物成长变化的内容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重点: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
3. 例题讲解:以小蝌蚪和青蛙为例,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并简要描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板书设计小蝌蚪变青蛙1. 外形特征:2. 生活习性:3. 生殖发育: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答案:小蝌蚪出生后,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青蛙。
2. 列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 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提出保护建议。
答案: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控制害虫等。
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禁止排放污染物,禁止捕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使学生了解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两栖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比较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实物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青蛙的生长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青蛙是如何变化的。
2. 新课导入:展示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比较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讲解青蛙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模型,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画出蝌蚪和青蛙,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蝌蚪:细长、有尾巴、无四肢青蛙:短胖、无尾巴、有四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青蛙的生长过程,并标注每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青蛙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青蛙,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提高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教案:活动名称:小蝌蚪变青蛙适用年龄:中班活动目的:1. 认得小蝌蚪和青蛙的生上进展过程;2. 培育幼儿察看、分析和判定本领;3. 培育幼儿对动物的爱好和了解。
活动准备: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故事书和生长过程图;2. 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泡沫箱、塑料容器、水、小蝌蚪模型、青蛙模型、饲料等。
活动步骤:1. 活动介绍老师拿着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察看,引导幼儿叙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察看小蝌蚪模型老师拿出小蝌蚪模型,让幼儿察看小蝌蚪的外形和特征,引导幼儿发觉小蝌蚪没有四肢、没有耳朵、呼吸时要上升呼吸等特征。
3. 察看青蛙模型老师拿出青蛙模型,让幼儿察看青蛙的外形和特征,引导幼儿发觉青蛙有四肢、耳朵、嘴巴、眼睛等特征,并且可以跳动、游泳、捕食昆虫。
4. 察看饲养箱中的小蝌蚪老师将小蝌蚪放在水里,让幼儿察看小蝌蚪的活动轨迹和呼吸方式。
5. 察看饲养箱中的青蛙老师将吃饱的小蝌蚪放在泡沫箱中,引导幼儿一起察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6. 总结与评价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让幼儿共享他们对于这个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教学反思: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这一活动深受幼儿们的爱好。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察看、比较和分析,了解了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上进展过程,并且培育了他们的察看、分析和判定本领。
同时,这一活动也让幼儿对于动物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爱好。
但是,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注意察看幼儿的安全,以及对小蝌蚪和青蛙的保护和珍惜,引导和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动物。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科学教案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能仔细观察图片,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知道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仔细观察图片,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三、教学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蝌蚪、青蛙的图片,小蝌蚪、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青蛙的视频。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蝌蚪、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教师向幼儿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尾巴等。
3.观察小蝌蚪的生活习性:教师向幼儿展示小蝌蚪的生活习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活习性,如:游泳、吃食等。
4.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小蝌蚪、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5.观看小蝌蚪、青蛙的视频:教师向幼儿展示小蝌蚪、青蛙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7.延伸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蝌蚪、青蛙,体验它们的生活。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在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能仔细观察图片,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蝌蚪和青蛙的特征。
2. 探究: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蝌蚪和青蛙的变化过程。
3. 实践:分组观察实物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蝌蚪和青蛙,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幼儿描述青蛙的特征。
四、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布置“蝌蚪变青蛙”的主题区角,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探究和表达。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回应幼儿的疑问。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 注重家园合作,发挥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4. 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蝌蚪和青蛙的区别2. 青蛙的生态习性3. 蝌蚪到青蛙的转变过程4. 两栖动物的特点5. 保护青蛙的重要性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它们的外形特征。
2. 视频播放: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变化过程。
3. 实物观察:让幼儿亲手触摸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模型,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安排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变化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2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设计意图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活动准备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
(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2)科学活动名称:小蝌蚪变青蛙目标年龄:4-5岁课时:2节课(每节课30分钟)主题:观察蝌蚪如何变成青蛙教学目标:1.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命周期;2. 观察蝌蚪在水中的生长过程;3. 运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
12学前教育本科班唐胜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蝌蚪和青蛙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简单说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会仔细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3.情感目标: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喜欢探究活动。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简单说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难点:可以用简单地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与班级幼儿数量一致的小蝌蚪头饰、青蛙和蝌蚪的小图、蝌蚪变青蛙过程图、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纯音乐《小兔采蘑菇》、若干张荷叶图、七个贴图小磁铁
经验准备:幼儿园饲养区角养过小蝌蚪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客人来我们班啦!嘘!我们听一听谁来了?(播放音乐《小蝌蚪》)你听到了谁?(小蝌蚪和妈妈)小朋友们耳朵真灵。
是小蝌蚪和它的青蛙妈妈来我们班做客。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是会变成青蛙。
教师:你还在歌里听到了什么?蝌蚪长着长着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说一说)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蝌蚪青蛙图,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教师:我们一起有礼貌地鼓掌欢迎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到来吧!它们呀可喜欢别人说它长得漂亮了,你如果能用好听的词形容它的长相,它会很高兴的。
谁来说?(请幼儿根据观察说一说)
教师小结:蝌蚪穿着黑色的衣服,头上有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
青蛙是穿着花衣服,有两只鼓鼓的眼睛,四条腿坐着的。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为什么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不一样,提出假设并且记录假设的内容
教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有没有小朋友有发现问题?小蝌蚪怎么和它妈妈长得不像呀?观察一下哪里不一样?我们把它在黑板记录下来。
之前我们在区角养过小蝌蚪,那我们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长成大青蛙的。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哦。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那我们画下来。
3. 一起分析幼儿猜想,教师出示蝌蚪的正确生长过程图,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我们有这么几种猜想,哪里不一样?到底哪一个是对的?我们有请青蛙妈妈给我们说一说吧。
大家看一看青蛙妈妈带来的图片也许就会知道了。
蝌蚪变成青蛙有几个过程呢?我们对比一下我们的猜想和这个哪里不一样?
4. 幼儿简单说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排正确的蝌蚪变青蛙生长过程图并
教师:我们小朋友很聪明哦,我们猜对了好几个步骤。
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小蝌蚪和它妈妈长得不一样了吗?大家记住了吗?谁可以上来排出正确的顺序后再用完整的话来描述青蛙成长的过程?
5.幼儿创编动作,用身体动作表现蝌蚪游、青蛙跳,引导幼儿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师:大家知道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生活在哪里呢?(池塘里、河里)青蛙还可以生活在哪里?(在陆地上)小蝌蚪可以吗?你觉得它们在水里是什么样子?它们邀请我们一起去池塘里游泳呢。
(三)结束部分
1.在《小兔采蘑菇》的纯音乐中,戴上头饰,幼儿一起玩游戏
教师:我们现在来扮演蝌蚪变小青蛙,大家戴好头饰,准备好,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要带我们要出发去池塘里游泳啦。
小蝌蚪和小青蛙们找到好朋友一起游游,跳跳吧。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对“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进行再次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