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场地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实例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实例分析

教育和研究设施得到 了更新和扩展,满足 了学术发展的需求。
05 案例四:清华大学校园规划
历史与发展
1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 学之一,其校园规划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2
在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 扩建,重点建设了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基 础设施。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清华大学再次进行了校园规划,以适应新的发展 需求。
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大学校 园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空间需求 的增长、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校 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案例选择标准
A
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当 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普遍问题与趋势。
多样性
案例应涵盖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综合性大 学、理工科大学、文科大学等,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校园规划的特点。
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
明确校园功能分区,优化交通组织, 提高校园运行效率。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在规划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08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规划理念先进
大学校园规划应注重生态、人文 、科技等方面的融合,营造开放
、包容、创新的校园环境。
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内各功能区域应明确划分 ,便于教学、科研、生活等不 同活动的开展。
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融合,推动了地区经济 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D
案例三: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规
04

历史与发展
01
1865年建校,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科技研究型大学之一。
02
校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以适应科技和学术发展的需求 。

北京大学案件分析

北京大学案件分析
规划用地已基本建设完成,加之校园北部为 圆明园遗址,西部以西校门为界,规划者建 议在原燕园内不塞建新房子,学校要向东、 向南寻求发展空间,远景规划东至蓝旗营与 清华相联。10年或15年后,学校用地面积有 133公顷扩大到18 边是教职工住宅区,主楼以东为理科教学 区(包括工厂),主楼以西现今办公楼一 带改为文科教学区。
北京大学
• 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校园规划
解放后开始院系调整,特别是1952年进 行了大规划的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包括院系 合并、院校增设、专业调整等北京大学成为 综合性大学,燕京大学校名撤销,北京大学 迁至燕京大学校址,迎来了新的发展环境。
北京大学
• 规划思路: (1)空间扩展 由于燕园未名湖区域的
北京大学
• (3)轴线设计 北大新校区在50年代初也 规划了一条长得主轴线,东西走向,与今 天得成府路相重合,拟建得北大主校门和 主楼都在这条轴线上,在五道口以西与清 华轴线交汇,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扩建完 成后,校内轴线对称的局面已经形成,但 是后来80年代理科楼规划设计不再认同该 轴线规划,未留下充足空间,而使轴线无 法贯通。
• 道路绿化
• 校园中的路,有笔直平坦、曲折起伏之别。 1.南校门至图书馆教学区的主路,四行国槐浓荫如盖 。等距离列植所产生得中心透视给人以鲜明、通畅速 效,豪迈气魄之感。 2.西校门折南的主路,左右国槐交复,自然有秩,有 林中穿路之感。 3.一教北侧得一条直路,以桧柏密林为背景,元宝枫 、丁香、连翘,前后上下参差自由种植,形成富于变 化的植物景观,打破了直路的单调感,是一个四季有 景、色、香、形美兼有的直路。
北京大学
• (4)东校门确定 三校建委会与北京市都 市计划委员会相关专家研究决定,规划将 成府路的西向延长线作为北大东西轴线, 东门即在这条线上。 (5)“品”字形成建筑格局延续 新区得 建筑群重复燕园的“品”字形布局,即三 合院的组合,图书馆规划在老校园----未名 湖与新校园的过渡位置,在预留的图书馆 两侧,所有新建建筑得到形式需与原燕园 建筑保持一定联系。

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人流——读者被安排到了二层的中心平台,所以首
层的交通和功能体系非常顺畅。建筑临近教学区的
北侧布置报告厅入口,利于学生使用。在报告厅入
口的两侧分别是美术馆的展览和培训;一层的中间
布置报告厅,与展示相结合有利于高峰期的大量人
流使用;在建筑的南侧设置图书馆的后勤部分,使
其入口避开校门和教学区的集中人流,减少后勤对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校区占地73.1公顷,在校 生10000人,总建筑面积 34.45万平方米。
分析要点
• 总体布局与交通分析 • 空间结构 • 景观意向 • 生态景观 • 竖向设计 • 效果展示
总体布局与交通分析
总体布局
交通分析
空间结构 由来
礼之用,和为贵
“笙”的演奏注 “和”, 在古代称为凤翼。
注:笙,苗、侗、水、瑶、仡 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距今已有三 千多年的历史,藉由每根管子中的 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 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 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 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 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
东西主轴的延伸,与西侧主入口遥
相呼应的东侧通廊将山景直接引入
建筑中,将大环境与小环境连接起
来,因此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
间交流的自由空间。
• 功能设计
这座建筑的功能主要包括图书馆和美术馆两部 分。

首层是美术馆的展览、对外培训、图书馆的后
勤以及展示空间的组合。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于
这一层。由于立体交通体系的存在,图书馆的主体
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也必须多了解我们规划地区的历史、文 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方面人们可以接受并很快的融入我们的规划之 中,同时这对我们规划的一个方向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就像长江大 学新校区的规划,我们就可以考虑石油方面的一些规划意向,以及如 何与荆州这座古城照应,同时也反映好时代的变迁。

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配置植物考虑到植物 物种多样性 ,植物布
置应遵循四季景色各 异,季相变化明显的 原则
主广场
景观大道
图书馆的西面是开敞的校园主广场, 连同景观大道,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 的风景
建筑形式和谐统一,又 应各富特色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用地:200公顷
在校生:21000人
位置:江苏无锡 毗邻太湖风景区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总 体规划中沿一条贯穿 南北的河流形成线形 发展轴线,并沿轴线 布置中心生态公园、 各教学区与生活区。 各功能区彼此以绿带 相隔,深入用地的河 网以及依势而建的建 筑与道路,共同形成 了与太湖长广溪风景 区融合渗透的指状布 局。
将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运用其中,对穿过校园的新桥港和小河道加以利用,营造河网,教学、宿舍楼群沿河布置,面向校园西侧的长
广溪与均章山展开,得以饱览美景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总体规划中沿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形成线形发展轴线,并沿轴线布置中心生态公园、各教学区与生活区。
将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运用其中,对穿过校园的新桥港和小河道加以利用,营造河网,教学、宿舍楼群沿河布置,面向校园西侧的长
广江溪南与 大均学章蠡山湖展校开区,总得体以规饱划览中美沿景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形成线形发展轴线,并沿轴线布置中心生态公园、各教学区与两生活区区。
7公顷,在校生12000人。 主干道不均等分割场地,车行环线包围场地,形式较为简单 校园建筑的整体色调采用用灰色,联同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碧水一起体现水乡风格。
整体化:采用多层次的绿化和建筑体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大学校园。校 园由两条轴线贯穿加强整体性。
生态化:形成大、中、小结合,层层递进的多层次绿化系统。
特色化:校园水网纵横,继承水乡元素体现学校特色。校园建筑的整 体色调采用用灰色,联同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碧水一起体现水乡风格。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沾益区第二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1.区域背景:沾益区,隶属云南省曲靖市。

地处东经103°29~′104°14,′北纬25°31~′26°06。

′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中部。

自古有“入滇锁钥”、“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

总面积2910平方千米,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2000米,年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

下辖4街道2镇5乡,全区总人口431058人(2022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万。

2.项目位置:小坡收费站东侧。

二.设计依据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国家及云南省,曲靖市相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4、建设单位对地块的建设要求5、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地红线图(电子文件)精品文库.基地条件沾益区第二中学新校园位于小坡收费站东侧,西侧、南侧、北侧临未来规划城市道路。

拟建场地为沾益区规划区,场地地形规整,地势平坦,地质情况较好,宜于工程建设。

.总体规划设计构思设计立意一座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学校要想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根本。

立足于此,我们认为唯有把:教学功能、视觉意向及深厚的文化气质三者结合起来,才真正把握住学校的设计要素。

教学中的多元构架体系主要是指:把学校众多的教学、体育活动等功能,有利的分区布局,合理的共享整合。

同时,便捷有序的交通体系成为总体布局与功能开展的纽带。

视觉是人们心灵的窗口,也是认识了解世界的最初源泉,中学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在视觉艺术上的享受自然成为设计优劣的最直观感受。

文化是设计中的特色元素,它是整个学校的生命力。

温馨、典雅、和谐的“花园"学校的建立必须有两点作为支撑。

一是诗意化的空间感受,主要指建筑内部或各建筑之间的层次变化及空间拓展。

二是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相互影响、相互映衬的关系。

(完整版)厦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完整版)厦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厦门大学襟山面海,校本部 漳州 翔安 三个校区, 环抱大海,背倚青山形成山海交融之势,校在海中,湖在 校中,描绘出山水互抱的学府秀丽风光。现代与传统,中 国与西方的合壁,雄浑与幽美,自强与至善的统一,构建 起这座南方学府规划与建设的美学风格。
厦门大学区位分析:
• 厦大依山傍海,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全校总 区9000多亩,学校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1、尊重原有山 脉的自然形态,建 筑以一种低密度的、 散开的、不规则的 有机生长的形态, 轻轻地散落山间。 2、放大中心的水 面,并将基地环境 中的三个水库连成 一体,兼顾东面临 海的优越地理条件, 创造山海之间、溪 水环绕生动的校园 环境。
3、保持原基地 良好的植被、果 林,将校园空间 的组织与原基地 上的植被、果林 有机融为一体。 在建筑和校园道 路之间,利用建 筑临街退界空间, 形成浓郁的街道 园林景观 。以 满足校园绿化的 覆盖率。
4.在校园与邻里边界增加绿化、小品和活动设 施,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通和其他功能需求。
个人启示
通过对厦门大学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我了解到只有 合理的校园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才能建造出 一所优秀的大学校园。以下几点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的重要要素。
• 1.功能区划 适宜的地方功能叠置,强化各片区 之间的联系
厦门大学功能分区图
厦门大学各功能区混合布局,错落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基本上符合学习型校园、生态校园 、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的构建原则。
厦门大学鸟瞰图
厦门大学校园特色:
风景:厦门大学校园风光秀 丽,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 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 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 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 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 厦大校园依山伴海,背靠五 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 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 滨浴场。校园建筑独特,风 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 的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与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与分析

厦门大学
案例三、武汉大学
• 1.区位分析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学校占 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校 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 ,巍峨壮观,堪称“近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 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 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如送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半 山庐,十八栋。武汉大学法学大楼、经管大 楼、外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群气势雄伟,新 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 大礼堂和体育馆在运动场东西轴线上下端正。运动场 西向山起箕(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多米)地势 骤降,为校区下沉式中心园林地。体育馆在其下方。 于是形成贯穿工学院、理学院的南北轴线,及由大礼 堂延伸至体育场以西的体育馆的东西轴线,空间呼应 ,地形错落,章法井然却又十分生动而切合地形。中 心区西北侧的狮子山从东、北两个方向可远眺东湖, 从东湖亦可见狮子山山顶轮廓,形成以图书馆为主体 的另一组建筑群,在北山丘陵地带的狮子山,坐南朝 北。图书馆居山顶中央突出;东、西两翼为文学院、 法学院,相对矗立;南面学生宿舍抱坡而建。飞檐碧 瓦掩映在绿树丛中,使山体显得更加郁郁葱葱、错落 有致。
厦门大学
建筑设计特色 • 1.建筑设计整体性 • 2.建筑生态化 • 3.地域化、人文化建筑设计风格 • 4.组团化,网络化
建南楼群矗立在临海的上弘场上,一样的一主四从一样 的中西合璧,主楼建南大堂雍容大气,礼堂的四楼设置 外廊,登斯楼,可将厦门 港湾的豪气美景尽收眼底。 建南楼群的四大从楼以礼堂 为中心,分东西两侧弧线堆 成摆开。利用建南群楼与上 弘场的落差,砌造出足以容 纳2万人的砌石看台,在砌 石看台棕榈与建南楼群的环保下构建出厦门大学最大的 运动场和大集会广场,开阔的广场的雄伟的建筑汇合, 奏响出一曲天人合一的凝固交响乐。

校园广场分析报告案例

校园广场分析报告案例

校园景观分析1.大学前广场区位分析:大学位于市莱山区,临海的一所中综合类大学,周边有大学文经学院、滨州医学院、工商学院还有居民区和商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位置分析:校前广场位于大学南端,广场南面试望海路,东面建筑馆,西面是千米长廊,北面是图书馆和综合楼,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重要的出入口,人流量极多。

现状分析:优点:1.地势平坦。

2.绿化面积大。

3.交通顺畅。

缺点:1.绿化没有规划,比较杂乱,树种较少。

2.广场太空太大。

3.铺装简单,颜色单调。

4.空间层次感弱,功能划分的过于简单。

5.自行车停车位较乱,缺乏规划。

俯瞰大学前广场2.烟大小树林缺点:1、道路错综复杂,缺乏组织性2、绿化较多,缺乏活动设施3、组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性4、缺乏公共活动硬地,对绿化破坏较大5、没有功能上的区分,使用秩序混乱优点:1.环境优雅,安静2.植物生长茂盛,私密性较好3.位置优越,适合休闲位置分析:大学小树林,位于大学东北部,东有宿舍楼餐厅,西有宿舍楼餐厅,南边教学楼,北边锅炉房;其地理位置优越,有一定的人群,交通顺畅。

我们应做的:在设计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化,也就是将生态原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大学校园与自然相融合。

创造性的利用自然景观,实现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根据自然条件,从学生的本能和需求出发,把环境景观改造得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

我所认识的校园景观设计概念:众所周知,大学校园广场既从属于城市广场,又有其独特的校园的属性。

一般来说,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环境所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形式,是公众活动的中心,有重点的反应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主要场所。

《人性场所》的作者说过:“广场的定义是一个硬质铺装,汽车是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这是以人为主体并从人的生活去考虑的。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社会文化、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来作为这个广场的依据,从这些方面得出不同的概念定义。

大学校园案例分析(完整版)

大学校园案例分析(完整版)

意境的营造——山、水、城 山:尊重场地原有丘陵,创造景观特色。 水:在基地核心依山造水,形成全校的生态景观核心。 城:将教学区与生活区赋予“城”的概念及城市化的空间形态。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绿化分析
一带
一心
一核



结合丘陵地形, 融入生活休闲空 间与景观生态空 间
形成教学区与生 活区共享的自然 开放空间与景观 核心
虚实相生互相渗透和谐一体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教学区教学区教学区科研区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主入口次入口次入口次入口学生生活区行政区文化展示核心资源共享核心背山面水
大学校园案例分析
(一)山水孕育的美丽校园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城主校区概念规划设计
总用地:100公顷
运动 场
景观绿 化
宿舍 楼
教学楼与图书馆
运动 场
•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 ——体现中医特色 营造文化校园
• 风水 生态 人文
•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道路 湖面 河道 山体 • 龙穴——山水交汇处——图书馆、药学博物馆 • 虚实相生 互相渗透 和谐一体
次入口
体育运动区
科研区 教学区
学生生活区
文化展示核心 资源共享核心
次入口
科研区
次入口
学生生活区
教学区地势较为 平坦;且对外交 通便捷,校园主 入口可获得开放 大气的空间;严 谨的建筑布局
交通分析与步行关系
•校园主路与次路交叉 少,主路以外设置生 活用房与对外设施, 以内设置教学设施、 绿化等; •教学区、生活区与运 动区之间的联系方便。
宿舍楼
宿舍楼
(二)青山碧水,凤笙和瑞
——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规划设计
教学区

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经典案例

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经典案例

对未来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的启示
强化生态教育功能
未来的设计应更加强调生态可持续性,并利用景观来教育学生和 员工关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个性化与定制化
考虑到每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未来的设计 应更加个性化,以满足特定校园的需求。
科技与景观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设计可以更加大胆地尝试将科技元素与景 观融合,例如使用智能照明系统或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品牌形象
优秀的景观设计提升学校的品 牌形象,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校园景观绿地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设计
结合校园特色,采用多种设计手法,满足不 同人群的需求。
绿色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将绿色建筑与景观绿地相融合,实现建筑与 环境的和谐共生。
Hale Waihona Puke 科技融合运用现代科技,如智能灌溉、生态监测等, 提高景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生态教育功能的强化
通过设计强化景观的生态教育功能,提高师 生的环保意识。
经典案例分析
02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景观设计
总结词
融合中西文化,创造独特空间体验
详细描述
哈佛大学的燕京学社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植物配置,营造出一个既具有东 方韵味又符合西方审美需求的独特空间。设计注重细节处理,如采用中式园林的借景、框景等手法,同时结合西 方的开放空间设计,使整个景观显得既传统又现代。
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为校园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智能灌溉系统、可再生建筑材料等。
未来校园景观绿地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01
机遇二:人性化设计
02
未来校园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 性化,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

广西大学校园景观案例分析

广西大学校园景观案例分析

• 作为国家“双一流”“部区合建”建设高校,当前的广西大学比过去更有机遇和条件成 为一流大学。面对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 大学”的要求,西大人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六破六立”深入推动各项 改革事业,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激励教师职工担当作为,以崇学尚教的内涵式发展推进 “双一流”建设。
理解您传达的思想。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
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西大按照“双一流”建设方案学科 建设要求,打造研究型本科教育。将二级学院由31个优化为25个,撤销硕 士点16个,撤停本科专业32个。调整学科专业,学科、专业间要相互支撑, 构成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科专业调整也谋加法,围绕国家战略、学校未 来发展,在海洋学院、医学院设置海洋科学与技术、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学科,增设东盟国家小语种专业。
如果你想进入王城老校区旅游,就必须购买门票,当然如果你不想买门票的话, 那就努力靠近这所学校吧。想象一下每天在5A景区上课,吃饭,睡觉,散步也 是很爽的一种体验吧。置身于这所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你会不自觉间对读 书充满很大的兴趣吧。这种既能省门票又便于学习的校区环境,当真是不错的选 择。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
不知道南宁学院里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有人说喜欢生活在这样一所大学里, 每当伤心难过的时候就去不孤湖景区逛一逛,让眼前这美丽的风景赶走悲伤与难 过,有人说学院里游客太多以至于校园里总是热闹不断,除了图书馆,似乎没有 让自己觉得能够安静学习的地方,相信每个南宁学院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但 不论如何,总会有好的与坏的相存,也许看淡了,也就习惯了。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1.3 理念的选择
综合四个方面的分析与思考,毕节学院校园总体规划 的设计理念定位在“廊〃园”二元体系。通过“廊” (包括道路、水系、绿带、步行空间、走廊等)来联 系各个功能区。这种“廊”既是规划中的空间走廊, 更是一种内在的学术走廊、文化走廊。由“廊”串联 起来的各个“园”(包括学习园地、工作园地、休憩 园地、休闲园地、实验园地、思索园地等)是学习、 工作、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是大家交流的场所,这 种“园”既是师生授课学习的校园,同时也是他们的 生活家园和精神乐园。
利用可能:面积越大,利用可能性越大,并可向山腹部位延伸
山腰
Mountainside
空间特征:空间方向明确,可随水平方向的内凹或外凸形成内敛或发散
的空间,并随坡度的陡缓产生紧张感或稳定性
景观特征:具有单向性的景观,视野较远,可体现层次感 利用可能:使用受坡向限制,宽度越大、坡度越缓,越有利于使用
山谷
D 区的功能定位主要为学校最大 部分的教育学学科为主的校区。
分校区 (D区)
1.4.2 交通组织
规划中的车行道以环形为主,环路 为车行,中心为步行区,各庭院车 行不连通。网状的支路布局,使各 区之间便捷联系并满足消防要求。 用多层次的车行系统把多元化的各 功能区块联系起来。
步行交通,因直接与地面相接,更像 是一种“廊道”而不是一条轨道,通 过巧妙的规划,这种“廊道”可以被 激发、停滞、分流、汇集、导入、定 向、转换或加速。 A 上下课;B 课后散步;C 休闲漫步; D 跑步 在教学楼群、宿舍楼群之间设置廊道, 在各功能区块之间设置便捷通道,遵 循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设置主动脉 生态绿带及系统中心绿地,以及功能 区块的建筑组群间的绿色交流空间中 的小路,以满足师生们课后漫步等随 意性交流的需求。在主动脉生态绿带 的节点空间上,形成适当的向心空 间——广场,提供滞留及交往的场所, 满足师生交谈、聚会、休息的需求。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校园风光 厦大鸟瞰
芙蓉湖晨曦 鸟瞰海滨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学楼
图书馆
五老峰南普陀寺
学生公寓
厦门大学嘉庚建筑楼群 建筑设计尊重原有山脉的自然 形态,建 筑以一种低密度的、散开的、 不规则的 有机生长的形态,轻轻地散落 山间。
嘉庚楼群 该楼群以厦门大学的创办人、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 的名字命名。它是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已设计,由五 个相连的楼组成,位于风景秀丽的芙蓉湖畔,是厦门大 学的标志性景观。 嘉庚楼群的风格是西式的,以对称性突出的凯思楼巍巍 壮观。凯思楼下有八个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圆柱,上 面书写着“自强不息,止於至善”八个大字,这是厦大 的“校训”。
崇俭楼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楼名 由来
克让楼
尽职尽责,礼让贤德
克让楼的角柱运用了典 型闽南建筑工艺中的 “出砖入石”装饰。 “出砖入石”是闽南建 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 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 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 构筑墙体,交垒叠砌。 用它筑墙、起厝、铺埕, 呈现出方正、古朴、拙 实之美。
福州大学,简称福大,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一,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培养全国14个化学"理科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教育部、科 技部共同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约重点共建的高水平 大学。福州大学办学始于1958年,办学主体位于东南沿海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在福建省厦 门市和泉州市亦设有校区(厦门校区以美术学科为主,泉州校区以石油化工学科为主),是以 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福州大学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 占地7000余亩

大学生活动中心案例分析

大学生活动中心案例分析

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设计分析一:基地条件分析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设立的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场所。

属于文化馆类建筑。

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以及为学生们提供疑难解答的场所。

所选用地位于学校内部较宽阔区域(图1-1),周围紧邻中和食堂,学生宿舍,以及教学实验楼,属于人流较密集之地,也是学校主要的区域。

所以建筑要求的流动空间比较大。

需要很大的人流疏散场地。

在图1-5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此处南面毗邻校园主干道。

因此,本建筑的主要入口设立在南立面。

通过周边环境的布置即可以使人流从三方均可方便通过。

在建筑的东立面开有一辅助入口,使得使用者更加方便的在建筑之中进行穿插(图1-9)。

二、总体环境布局分析首先: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把他单独的孤立起来,而是把它放在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里,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巧妙利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如古树、道路等,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造环境。

这其中开敞的集散广场、活动用地、停车场所构成主要的空间区域。

停车场按照设计要求安排在西北角,入口处设计开敞的集散广场,采用围合式结构,内部设置庭院,布置活动场地。

为了体现出大学生活动中心较其他教学楼的区别,在建筑的材质和颜色上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手法(图1-4)。

前端采用纯净明亮的浅色,在弱化了其与天空的界限,多种样式的开窗方式强化了与周边树木的呼应,一强一弱将建筑完美的融合到了周边的环境之中。

这样使两部分建筑不会显得过分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互相融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还通过学生们在建筑内部行走中的空间体验得到。

门厅---室外---工作室等内部空间---屋顶大面积开窗。

通过侧面开窗创造出光影的变幻,使得外部空间变成了建筑的一部分,在室外学生们看到弧形及多变的线条建筑形体呼应基地的不同特质,构成了室外环境空间的完美组合唤醒学生的活力与奔放。

形式分析--几何特征分析----总体以大的方形连接半圆形为主。

几个1/4圆形围绕形成半闭合、半开敞空间(图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型
线 型
常见校园布局的四种形式
校园规划原则:
· 空间开放化原则 妥善处理大学各院系的相对独立性和校园整体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 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从而带动科教园区文化、经济的跃升, 提高城市竞争力。 · 资源分享化原则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程度的共用体系,提高教学、生活、绿 化、体育等各类资源的共用,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 环境生态化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和人造生态、景观特点,运用复合生态理论,实现人与自然、 局部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其生。 · 校园园林化原则 突出原有地形地域特色,以园为核心,体现校园文化和内涵,形成规划特色。 · 校园可达性原则 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主体,校园规划设计应以学生为本。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 的殿堂,更是思想交流的场所,规划布局注重流线系统及服务设施的合理规 划,强化建筑与人交流,人与人交流。
进入校门后 能看到远方 的桥和图书 馆,景观有 了层次感。。
院系楼 目前只建成了一个艺术学院, 但从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各艺 术学院都以方院形式布局
生活区
运动区 非常漂亮的体育 馆。。但是。。。
•六、校园景观系统
本校用地整体地形西高东低,水体贯穿整块用地。地形地势十分符合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
本设计充分利用 了现有十分优越 的自然条件,创 造了具有规整、 简洁、大气特点 的现代化风格校 园景区。
植 被 绿 化
园内除了有三级绿化以外,乔、 灌、草搭配也比较适当,另外 还有湖边芦苇来代替硬质堤岸, 软化校园景观
除了图书馆开花类植物外, 整个校园内的植物颜色变化 丰富,缺乏落叶和常青植物 的搭配。
地 形
地形分为平地和坡 地及水池,平地除 了道路,广场等硬 质铺地外,其余则 是草地和大片林地 坡地诸如山体都尽 量保持原貌。但是 可达性差
设多中心教学区,其他设施 分散于教学区周围。 教学中心区成带状布置,沿 主轴向两端发展、教学区两侧平行 设置辅助设施。
1、各区均匀可独立形成 2、便于发展教学区偏于一隅
1、教学与相关设施联系密切 2、教学区之间交往减弱 1、教学区与其他各区平行发展 2、在发展各阶段校园相对完整 3、一定程度上受土地形状限制
总 体 规 划 概 念
三 带 一心 两轴
校园布局特点
“厚德 笃学 砺志 创新 ”
主轴线: 主入口、 水面 、图书馆 位于一条主轴 线上
三、校园功能布局
编号
辐射型
类 型
特 点
教学区位于校园几何中心,其他 1、布局集中聚凑 各区成环状围绕教学区布置,呈辐 2、教学区发展受限制 射状向外发展
分区型
教学区位于校园一侧,其他 各区相对独立,又与教学区联系.
学 校 现 状
重庆师范大学新校 区以大学城主干道 为界,分为东西两 部分,东部地块用 地1800亩,用于教 学、实验、体育运 动、办公、生活服 以及学校科研、社 会服务和教育科研 交流等设施的建设; 西部地块用地600亩, 用于教职工住宅、 宿舍和研究生院的 建设。
•二、区位分析及划概念
交 通 流 线
绿地系统
◆中心绿地—— 大片绿林以及草地 ◆组团间绿地—— 绿化环境 改善微气候 打破建筑与建筑之 间僵硬的布局 ◆主团中心地—— 教学区和宿舍区均 按照院落式布局, 绿地主要分布在院 落内部 层级分明的景观结 构,使整体布局更 加清晰
绿地系统
•校园内的植被以及地形主要维 持原生态,另外还保留了部分 菜地,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 应
分子式格局
位于环路内部的 教学区分别于宿 舍区和运动区构 成三个三角形。 有利于交通的组 织和便捷性
功 能 分 区
布局特点: 多功能性 高可达性 中心形象鲜明
四 、 道 路 系 统 的 结 构
校园交通系统——入口
主入口——东大门
南大门
北大门
五、建筑布局及设计
公共教学区
公共教学区由4个组团与中心的景观 带组成,四个组团相互独立,但也通 过中心景观带的拉拢成为了一个整 体。。
道路布置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首先应考虑入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然后保证行人的安全和便捷性 。尽量做到校内人车分流。 布局结合地形,显示出学校的特色。 细节设计中不仅要注意空间的丰富性,也要考虑到识别性。不要让初来校园 的人像身处迷宫一样。
在对外连接上整个重庆市大学城目前有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公路经过,成渝高 速公路从规划区外的东侧穿过,城市绕城高速公路从规划范围的西侧穿过。 建成后的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新校区在靠近缙云山脚西侧规划有二环高速公里 穿过。新校区距现校区的直线距离越10公里。
校园周边介绍
周边交通分析
规划设计采用以人性化步行尺度为依据的多中心格局,采取复合式的功能 分区,形成多中心的布局,较好地解决了大尺度校园的使用及联系问题。规划 方案以人性化的步行尺度为基准,强调完整而有序的外部空间,创造密度适宜、 尺度亲切簇群式建筑空间同时注意对原有山地丘陵的保留,形成以山水园林为 校园环境主体结构的生态校园。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历史沿革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 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 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 校园面积 2804 亩,包括大 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 碚校区。重庆师范大学是市 委、市政府确定为首批入驻 重庆市大学城的三所高校之 一。新校区选址在沙区虎溪 镇,规划面积120多万平方 米,总投资约14亿元,建设 工期为5年,到2010年9月全 部建成,届时可容纳学32000人。
主要设计人:何镜堂
刘宇波
邱建发
设计时间:2004年(全国设计竞赛第一名并施工)
调研时间:2月25日 项目面积:1600000㎡ 天气小雨
小组成员:
李坤
杨晓萌
调 研 大 纲
• • • • • • •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二、区位分析及规划概念 三、校园功能区布局 四、道路系统的结构 五、建筑布局及设计 六、校园景观系统 七、自己的思考
山水骨架:
原有水系 东西组团 山水相依 共享生态绿心 开放、有机、共生、共融、互促、互补的校区生态网络。
山水骨架: ——生态系统
水体
山地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景观序列:
入口大门广场 景观主轴 升旗广场 中央水景 信息图文中心 密林 缙云山脉 完整的景观层次
入口大门广场
特色升旗广场
中央水景
景观序列:
入口大门广场 景观主轴 升旗广场 中央水景 信息图文中心 密林 缙云山脉 完整的景观层次
生态水景
信息图文中心
山丘密林

学校内部一些未建成区域相对荒凉破败缺乏管理,山坡垃圾、杂草较多

• • • • • • •
景观系统空间序列成轴线分布,向四周扩散空间感较强,水景不错,山景景 观点不丰富。 植物分布配置非常好,空间层次感很强,色彩变化较多 校园布局教学区与生活区联系紧密,但各组团联系减少 校园内建筑造型相对其他学校较生硬、缺乏设计感和活力 各功能区应分区明确,但同时也得注意可达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