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7.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4第四单元_音诗音画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课件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漫步”主题
整个组曲用“漫步”主题贯穿统一起来。 仿佛是穆索尔斯基,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中走来走去。
《牛车》
《牛车》描绘了公牛拖着笨重简陋的大货车经过的 风俗性画面。低音号奏出悲戚的驾车人之歌。
力度由弱及强,仿佛牛车由远处走来。小鼓模仿牛 车急促的吱吱嘎嘎声。饱满而坚定,情绪吕伟开朗 。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图画展览会》
欣赏
背景资料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建筑 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创作的。穆索尔斯基参观哈特曼的纪 念展览会不久,即从展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及民 间创作密切相关画面,创作了一组钢琴曲,并将这组钢琴曲命名为 《图画展览会》,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热情。
《侏儒》
《古堡》
《杜依勒里宫的花园》 《利莫日市场》
《未孵化的鸡雏的舞蹈》
No Image
《墓穴》
《鸡脚上的小屋》
作者介绍——穆索尔斯基
俄国作曲家。 代表作: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霍万斯基乱党》; 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歌曲 《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
“漫步”主题的灵感:穆索尔斯基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中走来走去。
《图画展览会》的管弦乐改编至少有五种。其中以法国作曲家拉 威尔配器的最为出色。
《图画展览会》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Adjust the spacing
高潮之后再现驾车人之歌的主题。随着音响渐弱,
两个犹太人》
富有、肥胖、傲慢、乐观的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图画展览会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钢琴组曲,是穆索尔斯基根据亡友哈特曼遗作展览会的观后感写成。
组曲由十首小曲组成,每一首小曲各以人物肖像、生活风俗、民间童话和叙事诗中的形象,被作曲家巧妙地用“漫步”主题,联系各分曲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标题音乐画廊。
我们欣赏的是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曲。
教学目标一、欣赏《国画展览会》,尝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音区(乐器(销绪、性格等多种音乐要素和心理特征上分析作品,并记住《漫步》、《基辅大门》等几段音乐主题,进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知道民族乐派与强力集团、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复习“音画”相关知识,并借助画面,感受作品中描绘的音乐形象与绘画艺术的关系,了解音画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强力集团”和曲作家穆索尔斯基。
教师:从作家的笔下看19世纪的俄罗斯,是动荡、变革与征战的。
然而,随着俄罗斯音乐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对民族的热爱之情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中。
这股热情也带来了一个复兴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团体一“强力集团”,又称“五人集团”,一个由巴拉基列夫为代表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其宗旨是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从民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名著中吸取素材,并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们笔下的音符描绘出一幅幅俄罗斯民族的风情长卷,形成一股席卷世界乐坛的潮流。
而提起“强力集团”,就不能不提及穆索尔斯基。
因为他把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让俄罗斯风情在音乐中闪闪发亮。
很有趣的是,穆索尔斯基原是政府官员,从小曾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虽然其晚年凄凉,但在音乐上的才华却难以掩盖。
听过他作品的人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信手拈来的乐思中,带着斑斓的画面。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等。
二、音画之境(一)观赏画家哈特曼十幅图画教师:这十幅作品,是俄罗斯画家哈特曼的作品。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内容:欣赏《图画展览会》二、教材分析本课时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意在通过《图画展览会》这首作品,让学生学习掌握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
三、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经验,但对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的学习,是他们继《缤纷舞曲》、《行进之歌》等单元之后所接触到的一些全新的器乐体裁内容。
四、教学目标(一)能够对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感兴趣,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聆听《图画展览会》,唱会“漫步”主题,知道漫步主题在乐曲中的作用。
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贡献。
五、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
六、教学难点体验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方法:体验探究、问题分析、实践法、讲授法、视唱法等。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图画展览会》课件第一页,即“图画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这个图画展览会不同寻常它是一个特殊的“图画展览会”。
【设计意图】学习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产生疑惑,生成好奇心,激发学习、了解被本课学习内容的欲望。
(二)音乐欣赏1.观看视频了解乐曲创作背景,初次熟悉“漫步”音乐主题。
2.介绍乐曲主要标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表现内容,激发学习欣赏的欲望。
导入漫步主题的学习。
3.介绍并演唱漫步主题,初步了解漫步主题的贯穿统一的作用。
4.欣赏《牛车》感受音乐表现的艺术形象,分析感受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5. 合作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分析
2.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情感共鸣和表达
10. 音乐教学的方法:音乐教学是指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板书设计
①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
3. 爱国歌曲的基本概念
4. 音乐的表现手法
5. 音乐欣赏的方法
6. 音乐实践的方法
7. 小组合作的方法
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分析报告,包括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请学生选取一首其他爱国歌曲,对比分析其与《我的祖国》在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3.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音乐欣赏方法,录制一段自己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欣赏和分析视频。
六、知识点梳理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这首歌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优美的旋律,和声丰富,节奏明快,表达了欢快的气氛和激昂的情感。
3. 歌曲《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乔羽和刘炽,他们是中国的著名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故事介绍
在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住着勤劳朴实的人们,艺人老马与他的黄鹤 总是能带给大家欢乐,然而可恶的财主盯上了他速度? 2.出现了哪些演奏乐器?
艺人老马主题
1.主题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2.音乐情绪如何?
黄鹤主题1
1.连接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主题先后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黄 鹤 的 故 事
交响诗
浪漫时期产生的一种单乐章的标 题交响音乐,结构较自由,强调诗意 和哲理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按照 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作品创作背景
《黄鹤的故事》是施 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 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 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 音乐周。1957年在第六 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 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 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 演奏。
黄鹤主题2
1.音乐的速度与力度有何变化? 2.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官老爷主题
1.主题与对题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现了哪件打击乐,有什么作用?
结局主题
黄鹤最后的结局如何?
主题再现
你听到了那些主题?
课堂小结
《黄鹤的故事》虽然带一些童话 的色彩,但其内容却有深刻的寓意: 揭露封建官僚的贪婪、凶残和无耻, 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智慧 与勇气。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教材分析:《我的祖国》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这首歌曲是根据捷克人民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填词而成的。
歌曲精神饱满、富有张力,蕴含了作曲家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演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蕴含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与目标:了解交响诗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主要贡献,掌握6/8拍节拍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用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第二乐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导入:PPT出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
提问:1、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由重要的地位。
2、介绍作者斯美塔捷克作曲家、钢琴演奏者和指挥家。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新课教授: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歌曲的速度?节拍?中速,6//8拍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二段)3、跟琴模唱《我的祖国》的第一段旋律,伸出手边演唱边划旋律线。
感受旋律线的起伏,就像一条弯曲的河流。
4、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2)、第二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引入转调的概念。
5、模唱第二段旋律,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6、完整演唱全曲旋律。
7、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
在这一遍将处理学生不正确的地方。
并且处理学生的气息。
(2)分组演唱歌曲。
第一句一起唱,第一段第一遍歌词女生唱,第一段第二遍歌词男生唱,第二段歌词一起唱,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段的情绪和前面的对比。
人因版初中音乐8上第4单元 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课件
知识回顾
交响诗是依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在一般情况下,交响诗多 为单乐章的标题音乐。
说故事
黄鹤的故事
乡使着们带的个生
,朋,以给竹豪活
人友在欢他笛爽着很
们们这乐间声乐,早
辛失些。,为观在以
勤去善一有人的这前
他快良天一们艺些的
在乐的,个娱人善江
---
...
墙 上 画 了 一 只 黄 鹤
, 很 早 以 前 的 江 南 水
人 们 中 乡 亲 , 为 了 不
老 马 要 远 离 地 生 活
豪 爽 乐 观 的 艺 人 老
乐 、 驱 散 他 们 的 忧 愁
老 马 , 他 常 以 美 妙
良 的 人 们 中 间 , 有 一
南 水 乡 , 人 们 辛 勤 地
、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黄鹤的故事》
交响诗
授课教师:胡慧洁
聆听乐曲引子部分,使你联想到了怎样的场景?
分
段 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情景,人们在这里平和而宁静的生活着...
聆
听
聆听乐曲呈示部,思考下列问题。
➢ 此乐段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分 ➢ 此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段
聆
听
竹笛
小提琴 竖琴
优美、欢快。在竖琴与小提琴的伴奏下由竹笛清脆地吹出这一主题时,使 人联想到这是艺人老马美妙的笛声。
黑暗势力的“官老爷”
在人民和艺人“老马” 的帮助下,“黄鹤”回来了
作曲家介绍
施咏康,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5年毕 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品有管弦乐《第 一交响曲》、《圆号协奏曲· 纪念》、电影 音乐《羊城暗哨》等。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乐音诗音画课件
• 《我的祖国》
• 《沃尔塔瓦河》 • 交响诗
《图画展览会》
• 交响音画 •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交响乐,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中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
叫做交响音画。如法国作曲家印象乐派创始人德彪西的《大海》。
穆索尔斯基生平简介
• 穆索尔斯基(1839—1881) 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地主 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能当众演奏协奏曲,从没 进过音乐学院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13岁进禁卫军士 官学校。毕业后,他在军队里当军官,并参加了“强力 集团”的活动。在1858年,终于决定献身于音乐事业而 脱离军队。他的后半生在贫困中度过,精神上受到官方 和保守势力的打击,物质上没有生活保障,靠替人弹钢 琴伴奏、教书和当公务员糊口。1881年3月28日卒于圣彼 得堡。
音的高低
音的长短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良的人们中间,有一个豪爽乐观的艺人——老马,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娱乐、驱散他们的忧 愁、带给他们以欢乐。一天,老马要远离乡亲,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快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老马走了,黄鹤从墙上飞舞下来,高兴地为人们跳着舞……突然, 丑陋愚蠢的官老爷闯进来了, 用暴力抢走了黄鹤。从此,黄鹤不再起舞,人们失去了欢乐 。 过了若干时候,老马回来了,他那悠 扬悦耳的笛声, ,使官老爷惊慌失措,黄鹤迎着笛声冲出了官府。 从此,黄鹤又和勤劳的人们在 一起,重新欢歌飞舞,共庆胜利。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乐音 诗音画课件
有人说:美丽的图画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音乐是流动的图画,优美的音乐是流动的诗。在这个艺 术大家族中,音乐与其它艺术情同手足,相互辉映,在艺术园地里编织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捷克
• 捷克全称:捷克共和国,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78866平方公里 。 • 捷克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在东部欧洲国家中,捷克拥有很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歌曲介绍
• 《沃尔塔瓦河》是一首根据斯美塔 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歌曲描写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捷克 人民的幸福的生活,整首歌倾注着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被捷克誉为第 二国歌
斯美塔那
捷克 “新音乐之 父”。一生用音乐奋 斗于民族独立运动.擅 长用音画手法来描写 人物的心理活动、戏 剧的冲突等,《我的 祖国》是他晚年的作 品。
交响诗
浪漫时期产生的一种单乐章的标 题交响音乐,结构较自由,强调诗意 和哲理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按照 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第三乐章《萨尔卡》 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第五乐章《塔波尔城》 第六乐章《布朗尼克山》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1.有哪些演奏乐器? 2.歌曲的速度、力度? 3.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认真聆听回答问题
1.演奏乐器?沃尔塔瓦河主题
林中狩猎 乡村婚礼
月光下水仙女
圣约翰大峡谷
尾声
课堂小结
1.欣赏了《沃尔塔瓦河》。 2.了解了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 3.认识了许多乐器,解了它们的音色特点。
沃尔塔瓦河
易北河
沃 尔 塔 瓦 河
源头
演奏乐器:长笛、单簧管、小提琴、竖琴、 弦乐。 故事内容:两条小溪汇成的沃尔塔瓦河潺潺 而流。
主题音乐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主题是由哪个乐器组演奏的?
狩猎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加入了那些乐器、为什么?
乡村婚礼
故事内容:河水经过了一个美丽的村庄,那里正 在举行的一场婚礼,村民们正在欢歌跳舞。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课件 4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胜。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 地抒发战士们嘚激情。作品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嘚笔调,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 国嘚感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优秀嘚抒情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嘚爱国主义 思想,深得广大群众嘚喜爱。
滚滚而来嘚思乡之情 洋溢在甜美嘚歌声中, 仿佛让人看到了祖国江 河帆影飘动,百舸争流, 希望嘚田野稻浪翻滚, 一片丰收景象。
作者在写景嘚基础上直 抒胸臆,赞扬了祖国嘚 美丽,表达了自己对祖 国深深嘚热爱和思念。
由景转写人,直接赞 美了英雄嘚祖国人民。 以姑娘和小伙儿为代表, 写出了人们开天辟地、 建设新中国嘚英雄气概。
音画: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嘚交响诗。
音诗:文学性嘚交响诗。 交响诗: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 间传说等构思作成嘚大型管弦乐曲。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1824年出生于莱托米希尔, 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嘚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他出生在一个酿 酒商嘚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嘚音乐才能。他四岁开始学习
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 家哈德曼嘚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嘚。其管弦乐改编曲至少有五种,其中以法 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嘚一种最为出色和广为流传。
全曲共分十段。他们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嘚花园》《牛车》 《未孵化嘚鸟雏嘚舞蹈》《两个犹太人》《墓穴》《李莫日市场》《鸡脚上嘚小 屋》《基辅大门》。
后半部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 嘚激情。
美丽、强大而又富有朝气嘚祖国唤起了志愿军战士浓 浓嘚思念,滚滚而来嘚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嘚歌声中,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我嘚祖国》。
音乐初二上人音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音乐初二上人音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2、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难点:附点及切分节奏,弱起小节,密集的节奏难点:把握歌曲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方法:视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
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段落。
即: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
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
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
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新课教学:初听歌曲《美丽的村庄》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它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曲家怎样来表达的?生讨论,师归纳。
【二】学唱乐曲:1、找出最难唱的乐句,跟着老师学唱旋律。
2、跟着钢琴轻声唱,注意附点、切分节奏3、分析歌曲: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黄鹤故事的了解,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正确演唱。
3.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正确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的音乐CD,包括《黄鹤的故事》的伴奏和原声版本。
2. 准备教学用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以便为学生提供伴奏和示范。
3. 准备教学用的PPT,展示黄鹤的故事和音乐作品的背景信息。
4. 安排学生的学习环境,确保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本节课所学乐曲的背景和特点(二)导入新课1. 播放《黄鹤的故事》的音乐,让学生听赏。
教师提问:听完乐曲后,你们对乐曲有哪些了解?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乐曲是根据一首叙事歌曲改编的,这首叙事歌曲是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改编的。
这个传说流传在湖北省长江流域的沔阳(现湖北省仙桃市)一带。
传说从前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叫李太白的人,一天,他酒后失足,跌入长江,为了救他,一只神奇美丽的仙鹤从天而降,把他驮到了江对岸。
后来他因此事成了神仙,常到月下吹箫作乐。
这段动人的传说就是这首乐曲的故事背景。
2. 引出新课题:《黄鹤的故事》学唱。
教师:你们想了解这首乐曲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首乐曲。
(三)学唱歌曲1.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2. 教师分段示范演唱歌曲并作简短解释。
3. 学生独立演唱歌词。
4.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歌曲结构分析:这首歌曲是带引子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CA。
第一部分是引子,由笛子独奏引出歌声,它描绘了黄鹤楼美丽的夜景及动人的传说;第二部分是歌曲的第一段,它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黄鹤楼传说;第三部分是第二段,音乐情绪得到升华,通过自由的倒拍和移调反复出现来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那位神奇美丽的黄鹤的赞美之情;第四部分是尾声部分,通过上七下八小节同音重复来描绘黄鹤的鸣叫声。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交响诗
了解作品
《黄鹤的故事》是为了庆祝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由联盟动画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制作的一部动画。
故事取自中国民间传说,叙述古老的旧中国黑暗社会 里的时候,一个正义、耿直、忠心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艺人 老马,和官老爷作斗争的故事。
该动画展现了苏联高超的制画技术:即使在上世纪50 年代也有60帧超高帧数,手动画的水倒影,背景虚化等。 该动画还体现了许多中国元素。
欣赏再现部:老马主题再现
思考:这个主题描绘了怎样的 场景?
从远处传来老马悠扬悦的耳笛声开始, 黄鹤终于在老马的召唤下冲出官府, 飞回人民中间,和人民一起尽情欢乐 地歌唱。
作品结构
奏 鸣 曲 式
完整欣赏乐曲
知识拓展
乐器介绍:笛
笛:笛子、竹笛,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吹 管乐器,多用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和器乐 合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有两种:曲笛、梆笛。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说一说令你印象最深 的故事?
黄鹤的故事
很早以前的江南水乡,人们辛勤地生活着,在这些善良的 人们中间,有一个正义、耿直、忠心,并且勇于和官老爷作斗 争的艺人——老马,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娱乐、驱散他 们的忧愁、带给他们以欢乐。一天, 老马要远离乡亲,为了 不使朋友们失去快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竖琴音色与钢琴较相似,但比钢 琴轻柔飘逸,其最佳音质在中区,音 响犹如行云流水,华丽而富于幻想。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聆听!
先后由小提琴,单簧管, 长笛及木管与弦乐四次 重复,表现了黄鹤边唱 边舞,抒情优美的动人 形象。
表现了黄鹤活泼欢快的舞蹈形象,一个上下 飞舞,欢腾跳跃的形象。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引导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听辨西洋乐器;引导学生形象思维的想象力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导入:同学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具有民族特点才能走向世界,那么音乐也是一样,我们同样可以用自己的民族音乐来塑成民族意识,来对我们的祖国进行赞美、歌颂!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一些歌颂祖国的乐曲吗?刚刚同学们都说了很多、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带来小段《我爱你、中国》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刚刚也有同学提到《黄河大合唱》,这个伟大交响乐作品是由我国哪一位作曲家创编?这个作品表达中华民族人民不屈的精神,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它还是代表音乐家对祖国的歌颂、强烈的爱国热情!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在另一个国家——捷克共和国,捷克位于东欧内陆,捷克境内有一条河流——伏尔塔瓦河,被称为捷克的母亲河!它横穿捷克首都,是捷克最长的河流,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当然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民族意识,也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在欧洲19世纪中期,在浪漫派音乐之后,西欧、东欧、出现了振兴本土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其中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是捷克民族音乐的重要贡献者,其中斯美塔那被称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他也是一位狂热的爱国者,他曾经一度被迫流亡国外,那时他再日记中写到:“我还能望见那可爱的群山吗?….其中他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作品就是著名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里面包含6首较长的交响诗!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所作的最为被人们接受的作品。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与 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
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 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4、聆听,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 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 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 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 《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适用年级
八年级
音诗音画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 庄》,第二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第三课 时欣赏《嘎达梅林》。要求学生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交响音诗、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背唱相关主题,感 受音乐的意境及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评价要点
评价环节: 1、聆听引子,学生辨别双簧管的音色时,教师及时 评价学生的耳朵真灵,有学生感受到蒙古人民安详、
宁静的生活氛围,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及时鼓 励,学生的语言真美。 2、聆听第二主题表现嘎达梅林号召起义的英雄气概 及人民愤怒的浪潮时,学生辨别小号的音色,并模 唱主题。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评价,听觉敏锐,对 音乐的感受力强,模唱准确。 3、学生辨别单簧管的音色,表现起义队伍,起码背 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乐观的气息,学生讨论探究 如何表现此主题时,积极发表意见,小组合作有成 效。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及较强的感受力。 4、模唱、学唱《嘎达梅林》民歌主题,学生积极 参与。此环节教师要对学生歌曲旋律的模唱、表现、 理解进行评价。 5、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形式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相 同吗?在表现作品时有何不同?教师的评价要及 时,并对学生的正确观点进行复述和表扬。 学习成果: 学生聆听欣赏《嘎达梅林》这首作品后:a、了解了 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b、对音乐作品有了充分的了 解和感受。C、知道了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 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的作用。d、了解了不同乐 器的表现力。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课堂教学内容】
1学习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2学习线谱D调调号和音阶各音位置识别。
3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思想教育内容】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习。
能够根据它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难点】
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来学习歌曲和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T:Goodmorning/afternoon;boyandgirls.
S:Goodmorning/afternoon;Misszou.
二复习歌曲:
全班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三师: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它充满美好。
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提出: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今天,我们首先去一个“美丽的村庄”,为它的美丽齐声来歌唱。
提出课题:《美丽的村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二)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三)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二、教材分析(一)《在中亚细亚草原上》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作品。
作者曾在总谱上写着下面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
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乐曲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广袤荒漠中的生活画面。
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出现,从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色。
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宽广悠扬的旋律,塑造了一种安详静谧的气氛。
随后由圆号移调重复,弦乐器用拨弦模仿马蹄的脚步声:接着,英国管吹奏出一段带有东方音调的旋律,这是骆驼商人的主题。
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随后,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又响起了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
这一主题渐渐增强力度,仿佛商队渐渐走近。
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
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出现。
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然后,这友谊的乐声逐渐减弱,商队慢慢地走远,草原又是一片寂静……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
生于圣彼得堡。
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与化学。
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
25岁获医学博士。
31岁任医学教授。
1872—1887年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
他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1862年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原因。
鲍罗丁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
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以及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
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广阔胸襟。
(二)《嘎达梅林》辛沪光作于1956年。
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
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
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
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反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
交响诗的引子由双簧管奏出。
它展现了一派辽阔草原的壮美图景,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处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之中的:之后,突然听到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
一段阴森暴戾的音乐出现,第一主题遭到破坏:接下去由小号奏出第二主题。
它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像激怒的浪潮一般起来反抗:乐曲的中部表现了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
主题充满了乐观的气息(由单簧管奏出):最后,铜管乐器奏出悲壮而沉痛的音响,表现人民对英雄的哀悼。
中提琴在弦乐那颤抖、悲泣的音调伴奏下,奏出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这个主题逐渐由哀悼变成颂歌,在强烈的号声中结束全曲。
辛沪光(1933—)女作曲家。
原籍江西万载。
1951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
毕业后任内蒙古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
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成名。
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等。
由于长期在牧区生活,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蒙古族民间音乐,熟悉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
所以,其作品大多都富于内蒙古音乐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气息和牧民的性格。
(三)《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
哈特曼从国外深造回来后,致力于研究和创造一种能够把古老的农村建筑同现代的要求统一起来的新的俄罗斯建筑风格。
出于共同的斗争目标,哈特曼同穆索尔斯基、斯塔索夫关系十分亲密。
由于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哈特曼在39岁时突然死去。
此后不久,在斯塔索夫的奔走和主持之下,在美术学院举行了哈特曼的速写、水彩画和舞台设计图等美术作品纪念展览。
穆索尔斯基参观哈特曼的纪念展览会后不久,又从展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了一套钢琴曲,叫做《图画展览会》。
他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热情,写作时乐思和音调源源而来,几乎是一挥而就。
他的这套作品的钢琴写法文采斐然,表现了他的自成一家的特色。
在用音乐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方面,这部作品足以称为一个辉煌的范例。
它引起了很多行家的注意和研究。
其管弦乐改编曲至少有5种。
其中以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的一种最为出色和广为流传。
全曲共分十段。
它们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
这个主题是从哈特曼绘画中获得的灵感写出的。
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可能还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
这个主题在乐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
这个主题不论在音调、节奏、和弦连接以及整个表达方式上,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1.《牛 车》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一辆装有大车轮的、在波兰农村常见的笨重而简陋的大货车蹒跚而过,这就是乐曲所要描绘的另一幅风俗性画面。
乐队中低声部的缓慢而沉重的和弦式进行,表现出这沉重的牛车在不胜负担似地艰难行进,而在这背景上由大号奏出的一支驾车人之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着农民对他们不自由的生活和没有欢乐的艰苦劳动的悲痛感受:这首乐曲的力度有着很大的变化。
乐曲从极弱的音响开始,好像这负重的牛车从远处慢慢走过来。
当音乐到达高潮时,又如牛车已经走到听者跟前似的。
这时候还可以听到小鼓模仿牛车的吱吱呷呷声。
后来,这驾车人之歌的余音又在带弱音器的法国号和低音单簧管上闪现,最后便在远处慢慢地消逝。
2.《两个犹太人》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缪耶尔都是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
这两个犹太人,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羸弱、消瘦、哀怨,几乎是哭丧的样子。
他们本来是哈特曼的两幅互不相干的肖像画中的人物,但在穆索尔斯基的这段乐曲中却聚在一起,相互交谈,相互对照。
这两个人物各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心理刻画既深刻又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撒母耳·戈登堡妄自尊大,威风凛凛,又傲慢,又粗暴,穆索尔斯基用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减缓的速度,结合着每一个旋律音的意味深长的加重来表现它,好像这个人打着各种手势,比手划脚地不知是在威吓,还是在劝说什么人似的。
这个主题由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的齐奏奏出:什缪耶尔的性格在很多方面同前者截然相反。
他机灵,神经质,在富人面前声音颤抖,曲意逢迎。
由加弱音器的小号来演奏。
这两个主题都有犹太歌曲的一些特点。
它们在各自的陈述之后便交织在一起。
其中,穷人的主题动机屡次被粗暴地打断,并被抛弃一旁,而富人的主题终于占据优势。
3.《基辅大门》哈特曼为基辅设计的一座雄伟的城门,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并有很多民族色彩的装饰,城门同教堂毗连。
穆索尔斯基的这首乐曲很好地表达出画面的基本内容。
它包含三个互为对比的形象:第一个是一首庄严的颂歌,它像巨人一样宏伟和有气魄。
管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所特有的这一气质:第二个音乐形象虔诚而严肃,使人联想到教堂中的祈祷。
因为在图画中,除了城市外,还有一座教堂。
作曲家在这里用音乐来描绘教堂里传出的唱诗声和祈祷声,且在这里表示对亡友的哀思。
第三个音乐形象是节日的钟声,钟声中又出现了“漫步”主题。
鸣钟是古俄罗斯庆典仪式不可缺少的内容,乐曲中的钟声热烈辉煌,表现了古俄罗斯首都基辅的节日气氛。
最后,在尾声中,城门的主题越来越辉煌,呈现出全民欢腾的壮丽景象。
穆索尔斯基(1839—1881) 俄国作曲家。
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能当众演奏协奏曲,13岁进禁卫军士官学校。
毕业后,他在军队里当军官,并参加了“强力集团”的活动。
在1858年,终于决定献身于音乐事业而脱离军队。
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作: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霍万斯基乱党》、《索罗钦斯克集市》以及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
他创作的大量歌曲,内容广泛,刻画精致,如《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叶辽木什卡的摇篮曲》等,都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佳作。
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
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
他的后半生在贫困中度过,精神上受到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打击,物质上没有生活保障,靠替人弹钢琴伴奏、教书和当公务员糊口。
1881年3月28日卒于圣彼得堡。
(四)《美丽的村庄》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