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1ed10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2.png)
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
2.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母亲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课文讲述了哪几件事?作者为什么怀念母亲?3.课文解析3.1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情感体验4.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如: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情感?5.写作训练5.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附:课文内容怀念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绿荫?我卧病在医院里,越发想念母亲了。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温暖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温暖](https://img.taocdn.com/s3/m/b7f802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7.png)
教案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时间:1时(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怀念母亲”的典故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感恩母爱的情操,激发学生爱家、珍惜亲情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内容1.《怀念母亲》原文赏析。
2.讲解古诗《游子吟》的典故,并进行朗诵。
3.听取学生有关母爱的回忆或故事,并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并感知其中的情感。
2.借助典故,增强学生对母子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由发表对母亲的感情态度。
2.启发学生思考母爱的重要性,及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1.听力训练2.课堂互动3.小组讨论4.个人写作教学过程Step1: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为我们所做的那么多。
妈妈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和慈祥的家长。
今天我们的课题是《怀念母亲》,一起来重温怀念母亲的感觉吧。
"Step2:欣赏阅读(让学生先阅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内容主要讲述了什么?2.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表达有哪些?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出示一幅插图,让学生参照阅读)Step3:课堂讨论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游子吟》吗?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古诗,具有深刻的内涵,下面请几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学生轮流朗读古诗)教师:" 其实这首诗诉说的,是一位离乡背井,孤身奔波在外的人,对故乡和家乡和母亲的思恋之情,这种情感是所有人所共鸣的。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出外旅行或离开家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像诗中的作者一样,对家乡和亲人充满思念之情呢?"Step4:小组讨论教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谈谈你们的家庭生活以及你们对家的感受,以及你们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学生分组讨论)Step5:课堂分享(让代表举手发言就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母亲的感受)Step6:反思总结教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在讨论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吗?你们对母亲的爱有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悟呢?请大家都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收获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daee0932852458fb770b56b2.png)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
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白叟,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懊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声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习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习题《思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思念”的情感。
(4)作者,思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思念母亲》。
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心得,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2.自学反应: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标题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诚的倾慕。
”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老师相机引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小学《怀念母亲》语文观摩课获奖教案导学案优秀教案
![小学《怀念母亲》语文观摩课获奖教案导学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bd14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f.png)
小学《怀念母亲》语文观摩课获奖教案导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1.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2生字词的运用和实际情景的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有最亲爱的人吗?最亲爱的人是谁?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教师选取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读音和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并进行讲解和巩固。
四、课文理解与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文情感把握1.学生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感受。
三、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写一写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2.课后作业内容: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1.3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1d81e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3.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明白得意思,一部份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琢磨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一样高贵的敬意和真挚的倾心之情。
4、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进程】一、读题导入读题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请一个同窗来读一下课题。
走近季羡林:咱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但是,当咱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觉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确实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二、失母之痛──读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无你不懂的词。
请同窗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同窗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同窗们自己读了,也听他人读了,相信同窗们必然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此刻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学生依照自己的明白得谈,能够是“悔”,能够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如何的恨?悔恨他恨什么?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址你看到了那个“恨”字?学生任意谈自己的明白得与感受:重点明白得: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补充资料深切明白得。
资料补充:资料一:我悄悄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当即迎养母亲;但是……──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我回抵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学生读资料,深切明白得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窗们必然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楚的文字: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
![2月14日六年级上(人教版)《6怀念母亲》季羡林](https://img.taocdn.com/s3/m/499037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9.png)
6、怀念母亲(A案)教学分析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怀念母亲》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这篇课文是季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深地的怀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亲自母亲和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相互映衬。
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季老先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流露于文章朴实的字里行间,所以,课文表达语文人文性一面的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工具性一面则是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蕴的思母、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资源准备:1、相关作者的资料;2、自制教学课件;3、歌曲《我的中国心》4、作者的相关著作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生为主,以读位本,以导促学。
重点体会文本语言、感悟语言情韵。
通过亲近和品读语言文字,去体会文字含蕴的意韵,带着这种体会反过来又去亲近和品味语言,感受朴实的语言之妙,积淀语言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课件:播放颁奖现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以前我们以前学过他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好课题(从节奏和情感两个方面去指导)。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52d1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5.png)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母亲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精读课文《怀念母亲》。
2. 课文分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作文撰写: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相关的短故事或者视频来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课文阅读(20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课文《怀念母亲》,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有哪些情感表达?b) 你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c) 你觉得课文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感慨或者产生共鸣?3. 课文分析(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4.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作为引导:a) 你对母亲的哪些付出感到特别感谢?b) 你怎么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与关怀?c) 你是否曾经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如何弥补?5. 作文撰写(2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撰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母亲的教诲、母亲的温暖、自己的成长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作。
6. 作品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朗读自己写的文章,或者将文章交给其他同学阅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包括课前的思考和提问,以及对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内容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语文《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公开课说课稿板书设计
![语文《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公开课说课稿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39afb476a20029bc642d1b.png)
语文《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公开课说课稿板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1月20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bcf19c9b6648d7c0c74660.png)
2、重难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
词句下隐藏的感情和思想,感受文章朴实语言中所含复
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对作者的情感有深刻的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认识读好读准多音字,理
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
2、深挖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在怀念亲生母亲的同
时也对祖国母亲有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3、学会八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母亲指的是谁;3、体会课文内涵,理解课文蕴含的思
想感情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4、小组进行交流和
教学过程 汇报,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全文。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并找出多音字——1、
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2、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
的地方做记号。
(四)分段朗读,分别勾出描写两位母亲的重点词
句,体会其中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怀念母亲》
称
1、学习内容: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
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对于两位母亲,作
者怀有相等的敬意和爱慕,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等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描述了在漫长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充分 教材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深深的歉意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
教学策略选 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
择与设计 上心,将学习看作一个重要的事,才能学好,让学生养
成注意力集中,学好才玩的优良习惯。
(一)谈话引入——针对母亲提出问题,引发学生
对母亲的情感,从而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全文,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2、再读课文,明白文中的两个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352d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e.png)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四、教学准备: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教学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让你想起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怀念母亲》。
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冥想,回忆与母亲的美好时光。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6. 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运用。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在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的朗读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发音是否准确,语气是否到位。
2. 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或者组词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优秀5篇)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f92a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9.png)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怀念母亲》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怀念母亲》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95bd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2.png)
《怀念母亲》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母亲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四)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课文主题。
(五)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母亲”。
2.学生讨论写作思路,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七)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2.阅读其他关于母亲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4.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表现。
3.课堂气氛及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课文《怀念母亲》。
2.关于母亲的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亲情。
2.鼓励学生多阅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亲情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写作能力,更加懂得珍惜亲情。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01c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0.png)
怀念母亲教案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母亲的重要性,学会怀念母亲并表达敬意。
•教学内容:怀念母亲的意义、母亲的价值、表达敬意的方式。
•教学时长:1课时(约45分钟)。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怀念母亲的重要性》、幻灯片。
2.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温馨瞬间,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提问学生:你觉得母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列举几个。
步骤二:探究1.学习课本《怀念母亲的重要性》部分内容,理解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和作用。
2.设计问题与学生讨论:–母亲给你的最大的无形财富是什么?–母亲从小到大对你的帮助和付出有哪些?–母亲在你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你认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敬意?步骤三:归纳总结1.归纳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母亲的重要性和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并记录下学生的答案。
步骤四: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短剧或者写一篇短文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2.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排练或文案撰写。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要求学生依次在班级内进行表演或朗读短文,并且给予互相的反馈和鼓励。
2.教师在展示和分享的过程中适时点评学生的表演或短文,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感恩信,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布置母亲节板书作业,要求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2.对学生的小组展示进行评价,包括表演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感激活和思维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学会了怀念母亲并表达敬意的方式。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主题或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加强情感教育。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看待其他亲人、朋友的重要性,并培养敬意和感恩的观念。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17816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1.png)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
3.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的结构,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4.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概括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线索。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夹叙夹议、以小见大等。
(2)理解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作者如何将对母亲的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们用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他是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的。
2.(展示相关图片或讲述一个与母亲有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共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朱德(1886 年 12 月 1 日-1976 年 7 月 6 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2.写作背景: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这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太夫人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 86 个春秋,于 1944 年去世。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 年 4 月10 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三、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新词:溺(nì)水、佃(diàn)农、劳碌(lù)、私shú(塾)、周济(jì)、宽厚仁慈(cí)、连夜、慰(miǎn)勉、不辍(chuò)、任劳任yuàn(怨)、为富不rén(仁)、妯(zhóu)娌(li)、东挪(nuó)西借。
中学语文怀念母亲教案
![中学语文怀念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4d09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a.png)
中学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感恩母爱的情感,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2. 学会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
3.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怀念母亲》。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关爱,引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堂练习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六、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珍惜母亲,懂得感恩,增强家庭观念。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准备关于母亲的图片、故事或诗歌,用于课堂分享。
《怀念母亲》语文教案
![《怀念母亲》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b8ab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1.png)
《怀念母亲》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怀念母亲》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欣赏冰心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课文《怀念母亲》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爱意。
诗歌通过描绘母亲的勤劳、善良和无私,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2.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
4.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母亲为主题,写一段话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对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写作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诗歌和散文作品,如《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以加深对冰心文学风格的理解和欣赏。
引导学生寻找其他描述母爱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6.2 文化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冰心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怀念母亲》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怀念母亲》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21d5c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08.png)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升自我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反思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母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母爱的伟大和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3.强调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母亲、珍惜亲情,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长辈的美好情感,学会珍惜和感恩。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坚强,传递正能量。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孝道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提升,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5.反思与评价提升学生自我认知
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他们总结所学内容,提升自我认知。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2、态度与情感: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
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
1、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
(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季羡林1980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2、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1988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出示)
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
1、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
2、反馈第一项。
3、老师这儿也有几个词语:
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一些字、词、句。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边上的同学一起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
5、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那么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
6、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
三、研读,体会爱母之情
1、请你把描写梦的句子划出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 请大家看着这三段话,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 自己读过了,我们大家一起读的时候就不能再出错了,对吧?来,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⑶ 刚才读得很正确,但是,你读出句子里边的东西了吗?请再轻轻地读一读,读完后想想,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这三句描写梦的句子都跟作者的母亲有关。
为什么作者在梦里常常梦到他的生身母亲呢?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出示:作者对生身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请你再用心地读一读课文,在有想法的地方注上一笔,你还可以结合刚才发给你的材料,这样你会理解得更深刻。
① 思念、伤心、自责、愧疚、后悔等
② 抓住: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真想哭!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小结:
⑴ 其实,无论作者是思念还是伤心或是自责,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对母亲的感情,那就是──爱。
这些感情都因爱而生,都融于爱中。
(画爱心图)
⑵ 让我们带着作者这份真挚而深切的爱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四、结课,提引爱国之情
前面我们在谈到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这个话题时,有同学还说梦到了祖
国。
祖国为什么也时常出现在作者的梦里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机动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已经在课文中读过了,中间部分还没读,这篇文章就是《寻梦》。
感兴趣吗?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伙伴一起读,读完后说说你的感想。
想到什么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