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组织行为学》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入本章的主题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将探讨本章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组织___和互动的学科。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理论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组织文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因素,为有效管理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支持。
本章的目标是在学生中引起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并传授相关的理论和概念。
我们将探索员工动机、团队效能、领导风格等主题,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我们开始探索组织行为学中引人入胜的世界吧!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及其特点,并提供了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的方法。
此外,还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符号系统的总和。
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特征,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一种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合作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由主义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创新,而保守主义文化则更注重规范和稳定。
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
领导者应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塑造和展示文化,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惯例来支持和保持文化。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因此,组织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并与员工共同塑造和维护。
通过深入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2022组织行为学期末试卷马工程孙健敏配套
某某学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组织行为学”考试试卷(A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有关组织行为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组织行为学可以定义为对组织情境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B .组织中的人不仅仅是个体,同时是群体成员C .组织行为学较为独立,受其他学科影响很小D .案例研究方法是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2、人们观看缺口的圆环,缺口的三角形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
这反映了知觉的哪个特性?(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 3、态度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认知、情感和( ) A. 行为倾向 B. 知觉 C. 能力 D. 压力 4、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 )A .刻板印象B .晕轮效应C .投射效应D .第一印象 5、在众多研究人的需要的学者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其提出了需要层次论A .亚当斯B .弗鲁姆C .赫兹伯格D .马斯洛6、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者行为,以符合其他人行为的倾向,我们称之为( ) A .从众行为 B .个人英雄主义 C .群体冲突 D .自我知觉7、人在群体中发生责任感丧失的现象,比如集体起哄,网络暴力等,可以用以下哪个概念概括?( )A. 社会堕化B. 社会助长C. 去个性化D. 从众效应 8、依据管理方格理论,对生产不关心,但对人十分关心的领导方式,我们称之为( ) A .团队型管理 B .任务型管理 C .俱乐部型管理 D .贫乏型管理 9、根据沟通的渠道划分,沟通可以分为( )A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B .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C .单项沟通和双向沟通D .会议沟通和个别交谈 10、有关中国群体本位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群体为本,群体高于个人B. 中国家庭中不分彼此,家庭就是一个统一的经济单元是群体文化的典型体现C. 以群体为本位,由此中国人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D. 契约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础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大五模型的五项人格维度分别包括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四章团队
《组织⾏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四章团队马⼯程《组织⾏为学》教案《组织⾏为学》编写组2020年2⽉第四章团队⼀、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和研讨,要求学⽣能够建⽴团队组成、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管理框架,理解团队的特征和类型;理解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理解团队效能的概念,掌握团队绩效评价的原理。
团队管理的知识是现代组织⾏为管理的主要内容,本章的内容与培养学⽣的团队素质和团队管理能⼒密切相关。
⼆、课型:新授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团队在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产⽣的作⽤;2.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措施;3.团队沟通、冲突、团队⽂化和团队规范、以及团队领导和决策等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
五、教学⽅法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节介绍了团队的特征,包括团队与⼀般的⼯作群体的差别;团队的作⽤;团队的规模;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对应的管理⽅法。
第⼆节介绍了团队的类型。
可以根据任务类型、团队与组织的结合形式、团队的多元化、团队的⽹络化等进⾏分类。
第三节介绍了团队过程管理,包括团队⽬标的形成过程、团队领导风格、团队成员的选拔、团队成员的职能⾓⾊和团队⾓⾊、团队中的沟通、团队冲突、团队⽂化、团队规范、团队领导、团队决策等内容。
第四节团队效能与评价。
团队效能不同于传统的基于个体的绩效,也不同于组织整体绩效,考虑的是团队的协同和团队对组织整体绩效的价值创造。
2.基本概念团队特征,团队规模,团队技能,团队发展阶段,团队的任务类型,嵌⼊组织的团队类型,团队多元化,团队⽹络化,团队成员的双重⾓⾊,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团队⽂化与团队规范,团队领导,团队决策,团队效能,团队效能框架。
3.基本理论(1)团队规模理论:团队的规模要保证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团队成员过多就很难保证⼤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进⾏交流,也很难在讨论问题时达成⼀致。
⼀般来说,如果团队成员很多,会出现“搭便车”(社会惰化)现象,难以形成凝聚⼒、忠诚感和相互信任感。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标题: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管理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 掌握组织管理、领导力、决策与创新、战略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安排2.1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概论* 管理思想史* 组织行为学2.2 组织管理*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文化建设* 变革管理2.3 领导力* 领导力概念与理论* 领导者的素质与行为* 团队建设与领导2.4 决策与创新* 决策理论与模型* 创新管理* 创业管理2.5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执行* 竞争战略* 全球化战略2.6 课程安排* 第1-3周:管理学概论,管理思想史* 第4-6周: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建设* 第7-9周:领导力概念与理论,领导者的素质与行为 * 第10-12周:决策理论与模型,创新管理* 第13-15周:战略规划与执行,竞争战略* 第16-18周:全球化战略,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讲解* 实践案例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3.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实地考察与实习* 学生作业与报告* 实际案例分析第四部分: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占30%* 期中考试占30%* 期末考试占40%4.2 评价标准* 学生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作业质量与成绩* 考试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第五部分:教材与参考资料* 主教材:《管理学导论》* 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导论》,《领导学》,《战略管理》第六部分:扩展阅读* 《商业周刊》* 《哈佛商业评论》* 《管理学期刊》结语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52206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系统模型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第四节 组织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变革发展规律和实践方法。
掌握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理解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内外部动因及必要性。
课后பைடு நூலகம்题:3、4
11-12
2-(4)
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结构
第四节 群体行为特征
第五节 群体冲突与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中的特征和规律。
掌握群体的定义和类型。
掌握群体的发展期。
掌握群体的结构。
掌握常见的群体行为。
掌握如何管理群体间的冲突。
讨论:课后习题4
24-26
3-(6)
第八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
第一节 组织学习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
第三节 组织创新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创新的中国实践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含义,熟悉组织学习的层次与过程,了解影响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因素,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特征,并了解学习型组织的本土化情况: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熟悉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思想脉络,了解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掌握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熟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最新进展。
熟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掌握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术语与研究方法。
课后习题:1、2、3、4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述: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马工程中的组织行为的学科,涉及到组织内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组织的结构与文化、组织决策与变革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组织中的人员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旨在改善和优化组织的运作。
随着马工程的发展和进步,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在一个马工程中,人员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个人的动机、态度、价值观、个性特质,以及组织的领导风格、激励机制、组织文化等等。
了解和研究这些因素,对于提高组织的效能和效率、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以及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设计组织的结构和流程,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成效,并促使组织持续发展和成长。
此外,马工程组织行为学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员工的抵抗心理、组织的变革和创新等,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篇章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概述,说明文章讨论的背景和目的,并且提供一些引起读者兴趣的信息,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主题。
在本文中,引言部分包含三个小节: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和背景,解释了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章节安排。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小节,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篇章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采用了大纲的形式进行组织,通过大纲中的不同级别标题和子标题,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关系。
52206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4-(8)
第五章 领导
第一节 经典领导理论
第二节 新型领导理论
第三节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实践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解释领导活动及其规律的领导理论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领导活动四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导理论的基本内涵。
了解各种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时代背景。
理解领导理论的学习意义、经典领导理论和新型领导理论的内涵和适用情境。
掌握组织学习的定义。
熟悉组织学习层次及组织学习过程。
了解组织学习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了解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积极作用。
掌握组织创新的定义。
了解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内外部提升途径。
了解中国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及其建设情况。
课后习题:1、3、4、5
讨论:
课后习题第2、6题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分类与测量
第三节 组织文化建设
第四节 中国组织文化建设的实践
本讲要求学生了解组织文化的含义、内容、结构、功能和影响因素。
了解组织文化的主要分类方法和主要的测量方法。
了解组织文化建设的含义、步骤和实施艺术。
了解中国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理论特色和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实践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掌握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来提炼中国本土领导构念。
课后习题:1,2
讨论:本章案例
19-20
2-(5)
第六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组织沟通的种类
第三节 组织沟பைடு நூலகம்的障碍与克服
第四节 跨文化沟通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沟通的基本原理,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沟通方式,掌握组织沟通可能面对的障碍及克服方法,明确跨文化沟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策略: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二章动机与激励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二章动机与激励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编写组2020年2月第二章动机与激励一、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激励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各类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掌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特点、原则和方法。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激励的需要理论。
2.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实践。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明确需要、动机、行为、激励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介绍了激励的需要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第三节介绍了激励的过程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强化理论。
第四节介绍了综合激励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第五节介绍了中国组织中激励的实践,包括一般原则和激励的特点等。
2.基本概念动机、需要、激励、需要层次、需要结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强化、期望概率等。
3.基本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三个要点,第一,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二,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第三,人的需要存在个体差异。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把影响员工满意与否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因素,主要作用是防止员工不满意,但还不能产生激励作用,所以叫保健因素。
另一类是内部因素,也就是人们所谓的激励因素。
赫兹伯格认为,传统上把满意与不满意作为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是不争取得。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只能让员工没有不满意,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员工从没有不满意到满意。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概率以及是否达成该结果所带来的价值(效价)。
(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的相对量,也就是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老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或公平。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管理学2. 课程代码:MGMT 1013. 学分:3学分4. 授课教师:XX博士5. 课程时间:每周三、周五,上午8:00-9:306. 上课地点:XX楼XXX教室二、课程简介管理学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管理概念、管理职能、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管理基础,并启发他们对管理实践的兴趣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管理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启发学生对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a. 管理的基本概念b. 管理的职能与角色c. 管理的发展历程2. 组织管理a. 组织结构与设计b. 组织文化与变革c. 组织沟通与决策3. 领导与决策a. 领导理论与风格b. 决策过程与方法c. 领导与决策在组织中的应用与影响4. 运营管理a. 供应链管理b. 质量管理c. 项目管理5. 战略管理a. 竞争战略b. 经营战略c. 创新与战略执行6. 其他相关内容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教师授课介绍管理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建立管理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学生围绕管理挑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项目:学生分组开展管理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观点,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
2. 期中考试:涵盖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题目。
3. 期末项目:小组项目撰写,包括项目计划书、实施方案及展示。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管理学导论》参考书目:《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战略管理》八、其他事项1. 课程专业适用范围及先修课程要求。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编写组2020年2月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教学目的个体的行为千差万别,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是引起这种差别的两个重要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本章介绍的内容。
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个体的知觉与决策风格、人格特征、能力倾向、情绪调节功能、压力应对方式,以及态度和价值倾向如何对个体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个体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4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知觉的定义及过程。
2.掌握归因的主要理论。
3.理解决策的含义及经典的决策模型。
4.掌握价值观的含义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理解态度的概念并认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6.掌握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7.掌握常见的人格模型。
8.理解情绪、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的定义。
9.了解压力的成因和后果。
10.掌握职业枯竭的定义和对于个体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知觉、归因与决策的定义和相关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体认知的指导意义。
知觉是指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解释和推断自己与他人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激励下属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决策在狭义上指的是在几种行为方案中做出选择,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本节关于知觉、归因与决策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西方管理学者与心理学者的研究。
在中国的管理情境下,应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立场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节介绍了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内涵、态度的定义和相关理论。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工作价值观对员工行为和绩效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九)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九)一、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注重思政点的设计,更要注重课程整体思政体系的建设。
根据《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组对建设思路进行了整体设计。
1.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体系恰恰聚焦培养青年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工作动机、团队协作、文化自信、创新变革能力。
因此本课程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针对青年学生成长特点,聚焦新时代青年思想关切,着眼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注重加强正面引导。
课程思政案例2.两线并进--“组织行为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在每一章的教学设计中都从两条主线出发,一方面传授管理的组织行为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立场坚定、动机高尚、具有协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合格的社会人,做好进入社会组织的前期准备。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关系,对每一章内容的两条线进行思考和设计,力求突出各章重点,引导学生抽丝剥茧,逐章递进,前一章的学习成为下一章的基础,每一章内容都可以承上启下,学完内容后学生可以分别从两个角度将所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分别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将两条线合二为一又形成知识体系。
3.三位一体--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借鉴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第一、教学体现价值塑造目标,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
第二、重在学生能力提升,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从社会重大需求入手,让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重视知识传授,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以外,注重结合时代特色把握理论前沿,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学课前沿传授给学生。
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是通过在每一章学习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在每一章结束后提供课后阅读书目“带着思考去探索”来实现的。
管理学 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通过本课程研究,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概论、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教学分为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和方法,案例分析部分主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管理学概论第二周:管理思想史第三周:组织行为学第四周:人力资源管理第五周:营销管理第六周:财务管理第七周:战略管理第八周:案例分析第九周:案例分析第十周:案例分析第十一周:期末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成绩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两部分。
五、教学保障本课程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管理软件,配备专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将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具备管理意识、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获得个人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二章管理学的内容与要求本章主要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界定、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管理的经典理论、管理基本思维方式、管理者的素质及有效的管理方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道德、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创新等知识体系。
同时,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实践,把握体系和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阅读、思考和练,拓展视野、培养管理逻辑思维方式、巩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之马工程教材思考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之马工程教材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
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
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
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1)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2)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3)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4)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群体决策的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德尔菲法③提喻法(哥顿法)④方案前提分析法⑤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
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同控制能力及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
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条措施:(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OB,OrganizationalBehavior)
5
对物的管理,称为:“人——物”关系 系统(人—机系统):主要是劳动心理 学和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的任务 是尽可能的设计出最佳的的环境,使得 人和机器达到完美的配合,从而提高生 产效率。
101
6
对人的管理,称为“人——人”关系系 统:主要是(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 范畴,它是从如何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者一整体观点上来提高生产率的。这就 体现了现代管理观念的一个显著特征, 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为 本)。
此外,该公司有时还会花样翻新地作出一些出人意 料的决定,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有一个员工的业务 名片上有一面蓝颜色镶金边的盾牌,这是他 25 年工龄 荣誉徽章的复制图样,同时上面还印着烫金的压纹字: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25 年的忠实服务。”这就巧妙 地告诉你,公司感谢你 25 年来的努力工作。员工拿着 这张名片,可以同认识他的每一个朋友分享这一荣誉。 对于公司来说,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难,但是它在员工 的心目中激起的感情波澜却是巨大的,由此可见, IBM公司激励员工的办法何等精明。
101
28
(2)基本观点 ①人不完全是“经济人”,除了物质条件外,社 会心理因素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②霍桑试验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 气,人际关系是否协调; ③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沟通。
101
29
(3)管理原则 ①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应把注意重 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②管理者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 织等而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形成职工的 归属感和整体感。 ③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制度,不主张个 人奖励制度。 ④管理者职能的改变: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 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积极沟通信息,了解民 情,上传下达。 ⑤参与管理:指在不同程度上让职工和下级参加 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组织行为学马工程教材答案“工人专家”的航天人生
组织行为学马工程教材答案“工人专家”的航天人生一、单选题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单选题] *A.社会学B.管理学C.组织行为学(正确答案)D.市场营销学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定义说明,()是人的本质属性。
[单选题]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正确答案)C.物质属性D.精神属性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单选题] *A.个体(正确答案)B.群体C.组织D.班组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规律性的科学。
[单选题]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正确答案)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5、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单选题] *A.法约尔B.泰罗C.马科思·韦伯(正确答案)D.亨利·甘特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单选题] *A.泰勒(正确答案)B.赫兹伯格C.莉莲·吉尔布雷思D.马科思·韦伯7、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假设。
[单选题] *A.X理论(正确答案)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8、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单选题]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正确答案)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9、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单选题] *A.性格B.气质C.能力(正确答案)D.兴趣10、一个人对他能胜任一项工作的信心,被称为()。
[单选题] *A.目标承诺B.期望概率C.积极强化D.自我效能感(正确答案)11、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
[单选题] *A.冷漠B.理解C.思维D.行为倾向(正确答案)12、当假设(也许这种假设是错误的)某个人有某一行为特征时,将推断其必然具有其他相同的行为特征,这种现象是()。
完整word版)马工程管理学-模拟试卷
完整word版)马工程管理学-模拟试卷B.战略是长期决策,战术是短期决策C.战略目标是整体性的,战术目标是局部性的D.战略决策包括选择行业、定位市场等,战术决策包括产品定价、促销策略等E.战略决策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战术决策影响组织的日常经营12.以下哪些是组织变革的类型(多选)_________。
A.结构性变革B.文化性变革C.技术性变革D.人员性变革E.战略性变革13.以下哪些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五大个体特征(多选)_________。
A.人格B.动机C.态度D.情绪E.能力14.以下哪些是组织创新的类型(多选)_________。
A.产品创新B.服务创新C.流程创新D.管理创新E.资源创新15.以下哪些是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多选)_________。
A.价值观B.C.规章制度D.语言E.符号三、判断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6.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17.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人员的等级和职责划分,以及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方式。
()18.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19.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协调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0.领导力是指个人通过影响他人,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
()21.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计划性的、有意识的、系统性的变化过程。
()22.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战略分析工具,其中S代表机会,W代表威胁,O代表优势,T代表劣势。
()23.组织绩效评估是评价组织整体绩效的过程,包括对组织目标、战略、业务流程、员工绩效等方面的评价。
()24.品牌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25.市场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满足顾客需求,获取利润的过程。
()四、简答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26.请简要介绍组织行为学中的五大团队特征。
27.请简要介绍组织创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8.请简要介绍组织结构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课件带课后思考题完整可编辑版-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
四、存在与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体认知的指导意义
(一)知觉的含义
一般而言,我们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就是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种种现象的知觉,包括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则是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 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 。
对他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比如言语、外表等的知觉,进而获 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的知觉。
自我知觉: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在特质等 心理状态的认识。
角色知觉:人们对在某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应该做出的行为 模式的期待。
一、知觉的含义与过程
(二)知觉的过程
根据达夫特等的观点,知觉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在中国的管理情境下,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立场对本章 内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论述中获得重要指导。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① 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论 断:“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 识。” ②
2
第二,知觉具有整体性,即个体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