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和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
居④则曰:‘不吾知⑥也!’如或⑦知尔,则⑧何以⑨哉?”【注释】选自《论语•先进》。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xī),名点,字子皙,曾参(曾子)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他们四个都是孔子的学生。
侍:陪侍①以:由于。
(2)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长一点。
乎,于,比。
尔,你们。
③毋(wú)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要因为我这样就不肯说了。
毋:不要。
以,同“已”,“止”的意思。
④居:平时说。
居,平时。
⑤则,就。
⑥不吾知:即“不知吾”。
没人了解我。
⑦或:有人。
⑧则:那么。
⑨何以:怎么办,意为“(你们)打算怎么做”。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⑩而对曰:“千乘(11)之国,摄乎(12)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13),因之以饥馑(14),由也为(15)之,比及(16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7)也。
”夫子哂(18)之。
【注释】⑩率(shuài)尔:轻率地。
尔,形容词词尾。
(11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12)摄乎:夹在。
乎,于。
(13)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把战争加到它头上,即“有军队来攻打它”。
师旅,军队。
(14)因之以饥馑(jǐn):即“以饥馑因之”,因,继,接着。
饥馑,荒年。
饥,缺粮。
馑,缺菜。
(15)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
也,句中停顿。
为,治理。
(16)比及:等到。
(17)方:规矩,指礼义。
(18)哂(shěn):微笑。
【译文】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各言其志 包容宽宏——《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志”赏析

l6J vtc V,cmi A. LLMieC e S eic Sh d J .. lr hmMa rO 19 )35 1 li t . , l, t , (98 30 el l 7J o . hn ..S n G, ac . , e P E s i JoJ C u g C ,o gH. B ekJ .L e 1 , Y S W., p ̄ _ n
学 园 I C D MY AE A
21 0 1年 O 2月
各言其 志
彭新有
包 容宽宏 女
《 语 ・ 论 子路 曾皙冉 有公 西华侍 坐 》“ 志” 赏析
德 宏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 摘 要 】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是 《 《 论语 》中对人物 言行描 写最详细 的篇章 ,堪称 是先秦散文 中的优秀之作 。通 过对文 中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述志 的分析 可以知道 ,子路是 以勇立志,冉有是 以富立志 ,公 西华是 以礼立志 ,曾皙是以
美立志。四人 志 向不 同,但孔子对弟子 的理想志 向都给 予 了充分 的尊重。
【 关键词 】 论语
子路 曾皙冉 有公 西华侍坐
志 赏析 【 文章编号 】 64 4 1 2 1 ) 2 0 1 — 2 17 — 80( 01 0 — 0 5 0
来 。子路是孔 门弟 子中比较有特点 的一个 , 史记 ・ 《 仲尼弟子 列传 》载 :“ 子路性鄙 ,好 勇力 ,志伉直 ” ,看 来 “ 率尔而对 ” 是子路 的天性使然 。子路直率地表 明了 自己的志向 :“ 千乘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评注北京延庆二中张合金北京延庆五中夏惠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九岁,以勇力、直爽著称。
曾皙:名点,字皙,是后世以孝著称的曾参的父亲,年岁小于子路,长于冉有。
冉有:名求,字子有,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孔子称他长于政事。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华,字子华。
他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孔子的这几个弟子以年龄为序,先长后幼。
侍坐——侍奉老师闲坐。
“侍坐”既说明了四个子弟对老师孔子的尊敬,也点明了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子(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在《论语》中专指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乎”,介词,相当于“于”)尔,毋吾以(“毋吾以”,即“毋以吾”,不因我)也。
居(居,跪坐,平时随便的姿势,引申为待着、闲着,再引申为未出仕)则曰:‘不吾知(不吾知:不知道我,不了解我。
在否定句中,代词“吾”作宾语前置)也!’如或(或,无定指代词,表示肯定,有人)知尔(尔,你,第二人称代词。
古代的第二人称代词还有“汝、若”),则何以哉?”(何以哉:“何以为治”,即使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以,用;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哉,表疑问。
孔子和公西华年龄相差四十二岁,非一代人,师生之间不是“一日长乎尔”的关系。
孔子怕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以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样温和而自谦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平易,温和,亲切,坦诚,启发式教学,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的形象,赫然立在我们面前。
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子路率尔(率,与“帅”通,走在前面之义,如,领率、表率,引申为率先、抢先、不加思索地,再引申为轻率义,这里是抢先义,这与子路直爽的性格相符。
尔,形容词词尾)而对曰:“千乘(千乘:战车一乘坐三人,车下跟随七十二人,共七十五人。
千乘即七万五千人。
《左传》记载,当时一般国家有八百乘。
此言千乘,可见是规模中上之国)之国,摄(摄,《说文》“引持也”,即“夹”)乎(乎: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加,添上,用军队添加在千乘之国身上,即遭到侵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秦〕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s)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及注释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先进篇》的一章,看起来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长篇了。
《论语》全书共20篇,498章(按朱熹说),计约12700字。
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至只有片言只语。
唯《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
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当然,我们不必像宋儒那样去津津乐道本篇中的所谓“曾点气象”“圣贤气象”〔《四书集注》朱熹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却不能不承认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章。
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淡不厌的语言特色,代表了全书的文学成就,而且可以说是魏晋时那种速写式的轶事体小说的滥觞。
一《侍坐》一开始,孔子就开门见山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说:“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就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是论志。
论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谈理想。
《论语》的大部分篇幅固然是用来谈仁、义,谈礼、智、信的,但也有不少篇幅是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的。
本篇就是孔子启发弟子们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子路是个急性人,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
“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出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
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在当时大约是中等偏小的国家,万乘之国如晋、楚、齐、秦等才是大国。
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
即使是这个国家处在外有侵侮,内有饥荒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用不了几年功夫,就可使这个国家强盛起来,使那里的百姓都懂得礼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言志解析

水 旱的 神灵 (即 龙 )祈 求保 佑 。雩 祭 ,是 春天 人 们求 的祀 信念 。‘一个 人 应 当 以修 身为 起 点 ,首先 从 内心 品 德的 修炼 与
礼 ,所 以 《礼 记 》说 : “雩 祭 ,祭 水 旱也 。 ”王 充 的解 释根 完 善做 起 ,等 你建 立 了你 的 内心 确 信 ,完 成 了人 格的 自我 完
“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即 “赠送 ”, 都合 训诂 。 “归 ”通 馈 ,在 《论 语》
综 上 所述 , 曾点所 描绘 的其 乐融 融 的 “暮春 浴 咏 图 ”,
中 不 乏 其 例 。 如 《阳 货 篇 》 “归 孑L子 豚 ” 的 “归 ” 即 作 恰 是 前 三种 理 想达 到后 的至 乐佳 境 , 正是孔 子 心 中祈 望 的和
语 集 注 》对 此 有… 个 比较 权威 的 解读 。他说 ,曾皙 的理 想 看
王充 在 《论 衡 ·明雩 篇 》 罩讲 到 :
起 来 不过 是 “即其 所居 之位 ,乐 其 El用 之常 ,初 无 舍 己为 人
鲁设 雩祭 于 沂 水之 上 。暮 者 ,晚 也 ;春 谓 四
之 意 。而 其 胸 次悠 然 ,直 与 _ 人地 物 上 下 同流 ,各 得其 所 之
馈 ”,这 是古 本 《论 语 》 “归 ”作 “馈 ”之证 。所 以这 段话 是 13身 人格 的完善 和 内在 的修养 ;而且 ,空 谈理 想并 不 能确
就 是说 :在 暮 春 时节 ,或 者 带着 一 帮 穿着 色彩 缤 纷衣 服 的冠 保我们 顺利 抵达遥 远 的 日标 ,而关注 内心 自我完 善则是 回归理
“馈 ”讲 ,是 送食 、进食 的 意思 。 《史记 ·仲 尼 弟子 列传 》 谐盛 世 ,也 是 夫子 “知其 不 可而 为 之 ”的理 想 境 界 。寥寥 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了解背景 春秋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 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 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论语》就是此时 儒家思想的反映。
3.文体知识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 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 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 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 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 体的典范。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 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 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 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 君子来推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2.阅读时注意圈点。阅读文言文时,考生要学会在阅读过 程中分析、揣测,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文中体现作者对人物、事 件观点态度的词语,并将其随手圈点出来。这些关键词语,有 的夹杂在对事件的叙述之中,有的隐含在对文中有关人物的评 论性语言中,有的出现在文章的议论性文段中。考生只要细心 阅读,注重揣摩、感悟,就可以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对人物及 事件所持的观点态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品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先进篇》的一章,看起来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长篇了。
《论语》全书共20篇,498章(按朱熹说),计约12700字。
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至只有片言只语。
唯《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
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当然,我们不必像宋儒那样去津津乐道本篇中的所谓“曾点气象”“圣贤气象”〔《四书集注》朱熹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却不能不承认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章。
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淡不厌的语言特色,代表了全书的文学成就,而且可以说是魏晋时那种速写式的轶事体小说的滥觞。
一《侍坐》一开始,孔子就开门见山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说:“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就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是论志。
论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谈理想。
《论语》的大部分篇幅固然是用来谈仁、义,谈礼、智、信的,但也有不少篇幅是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的。
本篇就是孔子启发弟子们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子路是个急性人,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
“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出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
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在当时大约是中等偏小的国家,万乘之国如晋、楚、齐、秦等才是大国。
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
即使是这个国家处在外有侵侮,内有饥荒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用不了几年功夫,就可使这个国家强盛起来,使那里的百姓都懂得礼义。
冉有、公西华则是在孔子点了名以后,才发表自己见解的。
子路曾公西华侍坐注释译文

子路曾公西华侍坐注释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先进》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关于志向的讨论。
以下是该文的注释和译文:一、注释: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孔子的四个弟子。
侍坐:陪伴坐着。
千乘之国: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
加之以师旅:再加上别国的军队侵犯。
饥馑:饥荒。
比及三年:等到三年。
可使有勇: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
宗庙之事,如会同:指诸侯祭祀祖先,或诸侯间会盟及朝见天子的事。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为小相焉:愿意做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曾晳的字。
鼓瑟希: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
铿尔:铿的一声。
二、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他又问冉有:“那么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那么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最后问曾晳:“那么你怎么样?”这时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他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原文如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鉴赏【导语】:子路、曾竹、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
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
人物: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背景: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事件:闲坐聊天。
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
孔子首先说话。
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
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
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
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
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
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
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想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随便一问还是早有考虑?读过《论语》全书就会明白,孔子是早有考虑。
孔子很受鲁国当政者的尊重,经常有人向孔子求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并打听他的这些徒弟的表现,询问他们的本领究竟怎么样。
当政者想从他的学生中挑选才,而孔子也经常向他们做些介绍、推荐的工作。
孔子的话真起作用,子路按捺不住,抢先发言了。
其实,孔子的担心对子路来说是多余的。
子路在徒弟中年龄最大,和老师是同辈人。
他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对老师最了解。
《论语》一书中记载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是很突出的,鲁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朴实、诚信、自负集于一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他在老师面前毫无掩饰,“率尔对曰”表现了抢先发言的习惯。
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但他没有一点改变。
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文化常识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例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例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冠者:成年人。
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例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
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饥馑: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尔雅释天》谷不熟蔬不熟为谨。
( 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帝王天子庙制是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同时,宗庙诸侯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
沐:洗头;浴:洗身体,在古代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
三、文言现象1.词类活用(1)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2)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4)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2.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很短的时间。
高一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高一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
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
人物: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背景: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事件:闲坐聊天。
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
孔子首先说话。
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
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
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
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
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
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
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想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随便一问还是早有考虑?读过《论语》全书就会明白,孔子是早有考虑。
孔子很受鲁国当政者的尊重,经常有人向孔子求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并打听他的这些徒弟的表现,询问他们的本领究竟怎么样。
当政者想从他的学生中挑选才,而孔子也经常向他们做些介绍、推荐的工作。
孔子的话真起作用,子路按捺不住,抢先发言了。
其实,孔子的担心对子路来说是多余的。
子路在徒弟中年龄最大,和老师是同辈人。
他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对老师最了解。
《论语》一书中记载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是很突出的,鲁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朴实、诚信、自负集于一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他在老师面前毫无掩饰,“率尔对曰”表现了抢先发言的习惯。
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但他没有一点改变。
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作品介绍】《论(lún)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
容涉及政治主、教育理论、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是有关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论语》是语录体,文字简练质朴,含义很深,也有描写比较生动具有文学价值的片段。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省曲阜市东南)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教育方面,他提出“有教无类”;政治方面,主仁政、德治。
这在当时,都对人民有利。
他提倡的伦理道德,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都不被采用。
回鲁国后。
从事著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000人。
他编订了《诗》《书》,修撰了《春秋》。
【解题】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编者取文章第一句作为标题。
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
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灯)、冉(rǎn)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注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陪侍孔子坐着。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服侍。
○“侍坐”二字表现了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为下文的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子曰:子:指孔子。
这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以:因为。
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纪大一两天。
一日,一两天的意思,作“长”的状语。
长:年纪较大。
乎:介词,同“于”,这里表比较,可译为“比”。
下文中的“乎”,除“何伤乎”一句的“乎”是疑问语气词之外,其余都是介词。
尔:代词,你们。
毋(wú)吾以也。
侍坐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侍坐原文及翻译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子路率尔而对曰③:“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
”夫子哂⑤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⑥。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⑦。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⑧,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⑨。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⑩。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原文通释]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龄大一些,就不敢对我说。
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赏识我啊!’假如有人赏识你们,那你们怎样去做呢?”子路连忙回答:“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的军队侵犯它,又有灾荒困扰它,让我仲由去治理它,到了第三年,就能让人们勇敢,而且懂得规矩了。
”孔子听了微微笑了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答道: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冉求去治理它,到了三年,就能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方面的事,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不敢说能做到那些,愿意向他们学习。
宗庙的祭祀活动,或者诸侯的盟会,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我愿意在那个场合做一个小赞礼官。
”“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奏瑟的声音渐渐弱了,“铿”地一声,离开瑟挺直身子,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子路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xi)、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简介:《子路、曾皙(xi)、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xi)、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之”的一段话。
该文生动的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景。
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a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论(lún)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
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理论、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是有关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论语》是语录体,文字简练质朴,含义很深,也有描写比较生动具有文学价值的片段。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教育方面,他提出“有教无类”;政治方面,主张仁政、德治。
这在当时,都对人民有利。
他提倡的伦理道德,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被采用。
回鲁国后。
从事著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000人。
他编订了《诗》《书》,修撰了《春秋》。
【解题】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编者取文章第一句作为标题。
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
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灯)、冉(rǎn)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注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陪侍孔子坐着。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服侍。
○“侍坐”二字表现了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为下文的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子曰:子:指孔子。
这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以吾一日长(zh ǎng)乎尔,以:因为。
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纪大一两天。
一日,一两天的意思,作“长”的状语。
长:年纪较大。
乎:介词,同“于”,这里表比较,可译为“比”。
下文中的“乎”,除“何伤乎”一句的“乎”是疑问语气词之外,其余都是介词。
第六单元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6张ppt)

“ 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
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成为教育事业的 第一人。他高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有教无类”的 旗帜,相传有学生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晚年整理编 写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 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分析人 物的性格特点。
3 .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以及有关教育的一
些思想和言论。
中华文化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 人之一。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 在鲁国做过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于是回到鲁国创办私 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创造了以“礼” “仁”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德不孤,必有邻 5.礼之用,和为贵
章节简短,是《论语》的特点之一。一件事,一段谈话, 自成一篇,章节之间互不相连。语言生动、精练、含蓄,是 《论语》的又一特点。话虽不多,却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因此《论语》给人留下许多内容丰富、深刻而高度概括的精
辟的格言警句,如“温故而知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力求直译。
探究文章的内容及人物形象 1.本文体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和方法?
提示: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 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是怎样 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呢?谈话之初,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 的心理障碍;接着导引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 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特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特点
曾皙冉,是《公西华》中一位富有性格特点的角色。
在故事中,曾皙冉以身份复杂,经历
众多人生挫折的背景诞生,她是一个走在逆境中求生的人,总是努力不断,把握住生活中
的每一次机会。
她的细心、坚持,遇事考虑,当局者迷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她成功
的重要保证。
曾皙冉充满活力,她精力充沛,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强的自信。
她的脚步一直向前走,即使
尘世中容易陷入沮丧,她也勇于迎接挑战,这让她在为自己而奋斗时展示出了优异的性格。
曾皙冉拥有强大的责任心,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尽心尽力把有益
的事情做到最好,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励身边的朋友。
故事里,曾皙冉外表温婉内心坚决,将自己的信念深植于心,能够勇于担负自己的责任,
不断追求自我价值。
就如父亲曾经说的:“曾皙冉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能够留下不可磨灭
的足迹。
”
曾皙冉是一位性格十分有特点的人,她柔弱又坚强,懦弱又勇敢,总是对生活保持乐观的
态度,抱着坚韧的信念走向未来。
她将以不可磨灭的足迹留在世界里,最终成为自己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同是“言志”,表示愿意施展抱负、有所作为,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言谈却又各具特性。
这里,除了对子路有一句“率尔而对”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外,其余都只写了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从子路的谈话中,不仅看到了他的理想、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以及自信心。
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
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了他性格中轻率、鲁莽,不讲谦让的一面。
从冉有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既有理想、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态度谦逊,说话讲分寸。
公西华则不但具有谦虚谨慎的品德,而且还善于辞令。
因为冉有刚刚说了“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而公西华要谈的正好是礼乐方面的事,为了避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声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
文章刻画得最生动的形象还是孔子。
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
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读者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
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
可以说,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孔子的“礼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集中地体现在曾皙的志向中。
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表示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孔子在谈话中也都予以肯定。
尤其是说到公西华时,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说按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了。
孔子笑仲由,是对他“不让”的态度不满,对于“为国”的志向并不反对。
总之,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安邦治国干一些工作。
其次,文章还写出了孔子作为师长的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亲切、善于启发诱导的特点。
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大关心和教育。
他指出了学生“居则曰:'不吾知也’”的现象,也是对学生很委婉的批评。
因为“治国以礼”,所以他不满意仲由的“其言不让”。
这些,都能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
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
要求学生言志,先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消除顾虑。
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责。
赞同曾皙的说法,表示“吾与点也”,又是在婉转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给学生以启发,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
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