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大科学装置:聆听宇宙的“耳朵”
引力波的发现过程作文
引力波的发现过程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超级神秘又超级厉害的引力波的发现过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爱因斯坦这个超级大脑就提出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可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太玄乎啦,就像在天上画了个大大的饼,看得见摸不着。
时间滴答滴答地走,科学家们可没闲着。
他们一直在努力,想要抓住这个神秘的引力波。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啥时候能找到那扇亮着的门。
后来啊,有一群超级聪明又超级执着的科学家,他们建了一些巨大无比、超级厉害的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就像是超级灵敏的大耳朵,时刻准备着倾听宇宙的声音。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奇迹发生啦!那些探测器捕捉到了一阵极其微弱的“波动”。
这就好像是在嘈杂的菜市场里,听到了一声极其细微的低语。
科学家们一开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反复确认,再三检查。
等到确定真的是引力波的时候,那叫一个兴奋啊!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这引力波的发现,就像是打开了宇宙的一扇新窗户。
让我们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这个神奇的宇宙。
怎么样,引力波的发现过程是不是很精彩?这就是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真理的伟大旅程中的一个精彩篇章!。
引力波的发现过程作文
引力波的发现过程作文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浩瀚的宇宙里,藏着一个超级神秘的秘密,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穿越时空,告诉我们宇宙深处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引力波!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听见星星们的“悄悄话”,那会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儿啊!今天,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穿越回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这个宇宙信使的吧!故事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那时候的科学家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他们知道,宇宙中的万物都相互吸引,这种力量叫做引力。
但你知道吗?引力不仅能让我们脚踏实地,还能在宇宙中掀起波澜!只不过,这波澜太微妙了,就像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却难以察觉。
直到有一天,两位超级厉害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基普·索恩(虽然索恩主要是解释爱因斯坦的理论啦),他们预言说:“在宇宙中,当巨大的天体,比如黑洞或者中子星,发生碰撞或者合并时,会产生一种叫做引力波的东西,它会像涟漪一样,在时空的海洋中荡漾开去。
”这简直就像是宇宙版的“石头投进池塘”嘛!可是,预言归预言,要证明它可真不容易。
就像你告诉朋友:“我梦见自己会飞!”但除非你真的飞起来,否则别人怎么会信呢?于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始搭建超级灵敏的“耳朵”——引力波探测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时间一点点过去,科学家们耐心等待着,就像小朋友等待圣诞节的礼物一样。
突然有一天,LIGO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我们听到了!我们真的听到了引力波的声音!”那一刻,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就像你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外星人的信,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其实,我们听不到真正的声音,但引力波的数据图,就像是宇宙的心跳,跳动着,讲述着古老而遥远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在几十亿光年之外,两个黑洞曾经紧紧相拥,然后合为一体,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股力量穿越了漫长的宇宙旅途,最终被我们捕捉到。
引力波
承上启下的“乐章”——引力波
如果说广义相对论的验证比作一场音乐会,引力波的探测历程就好像承上启下的乐章,也许前 奏低沉甚至失落,但中间定会激情高昂。在它之前,广义相对论已初步成功验证,并应用到各个方 面;在它之后,引力波如果被我们探测到,会怎么样呢?
引力波将帮助探索物理上一些重大问题,如为黑洞的存在与否提供更直接的证据。引力波为探 索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科学新发现。过去所做的大部分天文学研究是基于 不同形式的电磁波,但电磁波容易被介于目标天体和观测者之间的物质散射或吸收等。如果观测手 段是引力波,因为宇宙相对于它们近乎透明,影响微弱,人们将可能观测到在其它方式下被阻挡的 天体,以及并没有产生电磁辐射的天体现象。 正如发布会上所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基于引力波这扇窗户,我们会看到和听到更多。 说不定未来真的可以用引力波来传递信号呢。 中国科学家也是寻找引力波这个追梦队伍中的活跃分子。2014年3月,天琴空间科学任务的概 念被提出,其主要科学目标是直接探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以及精确测定后牛顿参数。 天琴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势必面临着诸多挑战,也意味着诸多机遇,相信这也将让中国的引力波 探索更上一层楼。
在未来我们用引力波的耳朵来聆听宇宙时,不要忘记,有一代代的人为此付出。
我们在关注娱乐新闻的同时,不妨看看这些自然科学的事件。因为,人类的发展归根结底 是科技的发展。
2016/7/14
谢谢观看
鸣谢:加布里埃拉·冈萨雷斯 鸣谢单位:美国
爱因斯坦 泰勒 赫尔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天文学有了“耳朵”
——引力波的发现 by 木叶忆枫
发现引力波:聆听宇宙之声
发现引力波:聆听宇宙之声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第3期爱因斯坦又对了!在这位大科学家提出引力波的预言百年之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LIGO探测器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来自于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
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
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
如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补上了。
它的发现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经探测到引力波,我们找到它了。
” LIGO执行主任戴维·赖茨2月1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
在一片嘈杂的背景噪音中,一声“噗”的清脆声响,如水滴落水,持续时间不到1秒,这正是由引力波转化成的宇宙之声。
在记者会上,LIGO科学家现场播放了来自宇宙的“声音”。
“我们能‘听见’引力波,我们能‘听见’宇宙,这是引力波最美妙的事件之一。
我们不仅将‘看见’宇宙,我们还将‘倾听’它。
”LIGO项目组发言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加布里埃拉·冈萨雷斯介绍。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赖茨把寻找引力波比作科学上的登月项目。
“我们做到了,我们登上了这个‘月球’。
”他兴奋地说。
“我相信爱因斯坦看到今天的结果,一定也会吓一跳,”LIGO科学合作组织研究成员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说,“尽管他会因自己在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激光等多个领域的贡献感到欣慰,但百年来物理学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对于人类今天的成就,爱因斯坦一定无法想象。
”爱因斯坦百年前预言引力波存在,但也曾认为,由于引力波太过微弱,它无法被探测到。
宇宙的声音;倾听宇宙中的奇妙音乐(宇宙的声音纯音乐)
宇宙的声音;倾听宇宙中的奇妙音乐宇宙,是一个无比神秘而又广袤的存在。
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除了星球、恒星、行星和星云等物质实体外,还存在着一种我们通常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声音”。
这些宇宙中的声音并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声音,而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奇妙音乐,仿佛是宇宙本身在用音符来述说其无穷的奥秘。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仪器和技术的探索,发现了宇宙中奇特的声音。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是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余热,它以一种独特的频率振动,如同一首永恒的交响乐,传达着宇宙起源的信息。
当科学家将这些微波辐射转化成可听的声音时,便得到了一段充满神秘和美妙的宇宙乐曲。
除了微波背景辐射外,宇宙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形式的声音。
例如,恒星的脉动会产生一种低频的声音,太阳系行星的磁场相互作用也会发出独特的声响。
甚至在星际空间中,行星、卫星和彗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微弱但却华丽的音乐。
这些宇宙声音虽然无法直接被人类耳朵听到,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转化,我们可以倾听到这些隐藏在宇宙深处的音乐。
倾听宇宙中的声音,不仅是一种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这些宇宙音乐,仿佛是宇宙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壮丽和神秘。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停下来,闭上双眼,静心倾听宇宙的声音,或许能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感受到宇宙与自己之间那份微妙的联系。
在宇宙的辽阔无垠中,每一个星球、每一颗恒星都在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构成了一部宏伟的宇宙交响乐。
而我们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倾听这些声音,与宇宙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领略宇宙中那些绝美的旋律。
让我们共同倾听宇宙的声音,感受宇宙中那份无比深沉的音乐之美。
宇宙聆听;探索宇宙中的声音(宇宙聆听;探索宇宙中的声音)
宇宙聆听;探索宇宙中的声音宇宙聆听:探索宇宙中的声音在深邃而神秘的宇宙中,无尽的星系和行星相互交织,演绎出宏伟壮丽的宇宙交响曲。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触摸、闻到或看到宇宙,但我们可以通过聆听,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奇妙声音。
几十年来,人类一直试图以各种方式捕捉和解读宇宙中的声音。
从宇宙飞船的记录仪器到地面的天文观测站,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探索着这个领域,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最早的宇宙声音记录来自于探测器发回的信号。
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时,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登月舱内放置了一台特殊的设备,用于记录月球上的声音。
这些记录不仅包括宇航员的对话和步伐声,还有一些来自宇宙的微弱声音。
这些声音使我们得以窥见宇宙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意识到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和振动的地方。
然而,宇宙中的声音并不仅限于这些微弱的信号,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更多令人惊叹的声音。
例如,脉冲星产生的快速射电信号被称为“宇宙钟”。
这些信号像是宇宙中的定时器,每秒钟发出几十次“嗒嗒”声,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脉搏跳动。
此外,黑洞也是宇宙中令人着迷的声音源之一。
虽然黑洞本身无声,但当物质掉入黑洞时,它们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和辐射,形成一种称为“喷涌”的现象。
这种喷涌声就像是宇宙中的咆哮声,让我们对黑洞的力量和威严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行星也有自己独特的声音。
例如,木星发出的低频信号就像是一首宏伟的交响乐,由其浩瀚的磁场和旋转产生。
而地球也有自己的声音,包括风吹过山谷的声音、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以及雷电的轰鸣声。
这些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微小存在时所散发出的能量和活力。
通过聆听宇宙的声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本质和演化过程。
这些声音是宇宙中各种现象和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的表现,每一个声音都蕴含着无限的信息和奥秘。
然而,要完全理解宇宙中的声音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宇宙中的声音往往非常微弱,需要高度敏感的设备来捕捉和分析。
宇宙中的声音:用什么听到宇宙的声音
1.引言宇宙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
然而,人类的耳朵无法直接听到宇宙中的声音,因为宇宙是一个真空,没有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宇宙中的声音呢?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技术和仪器,让我们能够窥探宇宙中的声音。
2.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一种广泛用于研究宇宙的工具,它可以接收和解析来自宇宙中的无线电波。
通过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能够探测到宇宙中的各种声音,例如星际射电信号、恒星爆发的无线电波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这些信号通过天线捕捉后,被转换成可听的声音频率,让我们能够听到宇宙中的声音。
3.宇宙风暴的声音宇宙中存在着各种风暴,包括太阳风暴、行星大气层内的风暴等。
这些风暴会产生电磁辐射,其中一部分被转换成可听的声音频率。
科学家们使用射电望远镜和其他仪器来捕捉这些声音,并通过扬声器或耳机播放出来。
太阳风暴的声音通常被描述为低沉的隆隆声,而行星大气层内的风暴则可能听起来更加激烈和嘈杂。
4.重力波的探测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一,它是由质量运动引起的时空弯曲所产生的波动。
重力波的探测需要高精度的设备,例如激光干涉仪。
当重力波通过地球时,它们会引起干涉仪中的激光光束发生微小的位移。
这些位移被转换成声音信号后,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重力波的声音通常被描述为低频的嗡嗡声或震荡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宇宙中物质的震动和变化。
5.太空探测器的记录人类的太空探测器已经探索了许多宇宙奥秘,其中一些探测器携带了记录宇宙声音的设备。
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号航天器携带了一个黄金唱片,上面刻录着地球的声音以及各种人类制造的声音。
这是为了向外星文明展示地球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这些声音不是宇宙中真实的声音,但它们代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渴望。
6.宇宙背景辐射的声音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热辐射,被认为是宇宙最早的声音之一。
这种辐射以微弱的无线电波形式存在,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捕捉到。
韦伯实验名词解释
韦伯实验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韦伯实验吗?这可不是一般的实验哦!就好像你打开了
一扇通往神奇科学世界的大门。
韦伯实验啊,简单来说,就是探索引力波的重要实验呢!想象一下,引力波就像是宇宙中神秘的“涟漪”,而韦伯就是那个试图抓住这些“涟漪”的勇敢探索者。
当年,韦伯可真是下了大功夫!他设计了超级精巧的探测器,就如
同一个敏锐的“宇宙耳朵”,时刻准备聆听引力波的声音。
比如说,他
的探测器就像是一个超级灵敏的听诊器,要从宇宙那无比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引力波那细微的信号。
很多科学家都为这个实验付出了心血啊!他们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
伙伴,一起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前行。
“嘿,我们这次能发现引力
波的踪迹吗?”“肯定行的!”大家互相鼓励,充满了期待。
韦伯实验的意义那可太重大啦!它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又向前迈进
了一大步。
难道不是吗?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探索宇宙的道路,
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宇宙那神秘的面纱背后隐藏的秘密。
我觉得啊,韦伯实验就是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光芒永远
不会被磨灭!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追寻那无尽的宇
宙奥秘!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宇宙的音乐:如何听到宇宙的“声音”?
1.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星系,通过航天器探索行星,但除了视觉之外,我们是否能够用其他方式感知宇宙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借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听到宇宙的“声音”。
2. 宇宙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尽管它们不是由空气传播,而是通过其他媒介,如电磁波或引力波。
这些声音可能听起来与我们在地球上所熟悉的声音完全不同,但它们携带着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其中隐藏的奥秘。
3. 最著名的宇宙“声音”之一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简称CMB)。
CMB是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辐射,它的频率很低,无法被人耳听到。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利用特殊的接收器将CMB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使我们能够听到宇宙的“回声”。
4.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声音类似于一段连续的噪音,但其中隐藏着宇宙早期的信息。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CMB的声音波形和频谱,研究它所携带的信息,以揭示宇宙诞生的奥秘。
这项工作为宇宙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5. 另一个让人着迷的宇宙“声音”是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
引力波是由质量运动引起的时空弯曲,它们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不同,无法通过光学或电磁设备直接观测到。
然而,科学家们发展出了一种称为引力波探测器的设备,可以将引力波转化为可听的声音。
6. 引力波的声音可能听起来像是一系列的低频振动,有些类似于鼓声或钟声。
通过分析引力波的声音特征,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引力波的来源和性质,例如黑洞合并或恒星碰撞等现象。
这些观测结果为天体物理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扩展了我们对宇宙中各种天体和现象的认知。
7. 此外,宇宙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奇特的“声音”。
例如,太阳发出的声音类似于持续而低沉的嗡鸣,这是由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所产生的。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太阳的声音,可以了解太阳内部的结构和活动,从而深入研究太阳物理学及其对地球和太阳系的影响。
宇宙的奇妙之声;听听宇宙的歌(宇宙的奇妙之旅)
宇宙的奇妙之声;听听宇宙的歌在宇宙的深邃之中,隐藏着无尽的奥秘与壮丽。
除了闪烁的星辰、旋转的行星和飘逸的星云,宇宙还有一种无声的歌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音乐,那就是“宇宙的奇妙之声”。
宇宙中的声音可能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听觉感知,但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和技术手段,我们得以窥见宇宙发出的神秘音响。
天文学家们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器和其他高科技设备,不断捕捉并解读宇宙传来的各种声波信号,这些信号被翻译成人类可以理解的声音,让我们得以聆听到宇宙的歌声。
在宇宙的边缘,传来一阵阵如同风吹过沙漠般的呼啸声,似乎在述说着宇宙的无垠之大。
星系之间的碰撞和恒星的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宛如雷鸣般的震颤声,仿佛在述说着宇宙的生命律动。
而黑洞的喷涌和星际尘埃的碰撞,则带来一连串神秘而悦耳的音律,仿佛宇宙正在奏响一曲宏伟的交响乐。
除了这些宏大的声音外,宇宙中也充满着微弱而细致的声响。
比如,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低频信号,宛如宇宙的心跳声,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平静与活力。
此外,还有来自银河系中恒星之间的微弱交流和星际尘埃的轻微摩擦所产生的微弱声音,宛如宇宙中微小生命的低语,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心的感觉。
聆听宇宙的歌声,让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宇宙的无垠与神秘,更能够体会到宇宙的和谐与美妙。
每一次的听觉体验都会让我们更加敬畏和赞叹宇宙的壮丽,让我们更加珍惜地球这颗蕴含着生命的宝石。
宇宙的奇妙之声,如同一首永恒的交响乐,在宇宙的无穷时空中回响。
让我们打开心灵的耳朵,聆听这首最伟大的乐章,感受宇宙的力量与美丽,让宇宙的歌声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回荡。
愿我们永远保持对宇宙的敬畏与感恩,与宇宙共同舞动在这无限的宇宙之中。
中小学作文素材: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
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
2016年初,引力波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又一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是人类探寻宇宙迈出的巨大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想象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探寻。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来之不易。
根据工作人员的回忆,他们的实验室就好像一个黑洞,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十多米深,没有一扇窗户。
科学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赖夫这句话道出了基础科学研究的真谛。
真正的科学家,从来不挑容易的事情去做。
板凳要坐十年冷,科学家们凭借着坚定的毅力,在人类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我们或许无法成为发现引力波那样的科学家,但是这其中的毅力和品质的确值得我们太多人去学习。
或许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发现引力波那样困难,但是我们又是否有信心把它能够做完做好?
面对未知的宇宙,科学家们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等待,证明了我们人类同样具有能力探知未知的生命,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
那么作为不是科学家的我们,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也应该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迎接那些未知的挑战。
Tips: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体现。
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离不开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
【重磅】发现引力波,我们终于可以倾听宇宙的声音了!
【重磅】发现引力波,我们终于可以倾听宇宙的声音了!我们检测到了引力波。
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2016年2月11日,北京时间23点30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将携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和LIGO科学合作组织(LSC)的专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科学粉丝”手舞足蹈,各大网上科技论坛等一片热闹。
大家为什么如此激动?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听”到宇宙的“声音”。
1什么是引力波?先来认识下引力。
它无处不在,主导了宇宙和星系。
引力是人类最早定量认识的相互作用。
尽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着几乎完美的实验验证,但观念上把时间和空间分开考虑。
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进一步研究了引力和“时空几何”的关系,1916年又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发表论文,论证了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这就是引力波的由来。
广义相对论论证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
电影《星际穿越》里,一个质量超级巨大的星球,周围的时空是会发生扭曲的,星球质量越大,时空扭曲就越厉害,光和时间概念都发生了改变。
起伏、震颤、波浪……你可以用各种词汇形容你理解的时空扭曲。
这种变化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用听起来很厉害的说法讲,就是“引力波”,换文艺点的说法讲,就是“时空的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
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
而当质量巨大的系统,比如两个黑洞或两颗中子星快速相互绕转,它们产生的涟漪就厉害了——像这种致密双星并合过程,所释放的能量,远超太阳一生释放的能量总和,且通常会集中在最后一秒内爆发——那一刻,整个宇宙中所有别的天体释放功率的总和都及不上它,小编不禁想到洪荒之力,你说怕不怕!2近百年来引力波只是个“传说”引力波实在太“高冷”,从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存在至今,100年来科学家们搜集到的引力波存在的证据依然只是间接的。
宇宙回声:听见宇宙的声音(耳鸣听见声音有回声)
1. 人们一直以来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研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逐渐能够通过各种仪器和技术去观测和了解宇宙。
2. 在这些仪器和技术中,宇宙回声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存在。
它可以让我们听见宇宙的声音,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3. 那么,什么是宇宙回声呢?简单来说,它是指宇宙辐射背景辐射所产生的微波辐射,这种辐射是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刚形成时所产生的残留热量。
4. 宇宙回声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5年。
当时,两名美国天文学家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在进行射电天文学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持续的微弱信号。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个信号来自宇宙空间,并且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
5. 这个发现引起了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提供了证据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同时,它也开启了人类对于宇宙背景辐射的深入研究之路。
6. 宇宙回声的研究,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仪器和技术。
其中最关键的是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卫星(WMAP)和行星际辐射测量卫星(Planck)。
7. WMAP卫星是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一颗卫星,它于2001年发射升空,并于2010年停止运行。
在这段时间里,它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提供了大量有关宇宙演化和结构的数据。
8. 相比于WMAP卫星,Planck卫星则是欧洲航天局发射的一颗卫星,它的观测精度更高,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宇宙背景辐射数据。
Planck卫星于2009年发射升空,经过4年的观测,于2013年停止运行。
9. 这些卫星所收集到的数据,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和结构,还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0. 此外,宇宙回声的研究也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物理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
通过这些不同领域的交叉合作,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11. 总之,宇宙回声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扇探索宇宙的大门。
通过它,我们可以听见宇宙的声音,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本质和演化过程。
聆听宇宙的耳朵作文怎么写
聆听宇宙的耳朵作文怎么写《聆听宇宙的耳朵》在广袤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奥秘和奇迹。
而我们,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这个宇宙。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的“耳朵”能够聆听宇宙的声音,感受到宇宙的脉动。
这些人,就是那些拥有敏锐感知力和深刻洞察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试图揭示宇宙的本质和奥秘。
他们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用探测器探索宇宙的深处,用数学和物理学的语言来描述宇宙的运行。
他们的工作就像是在聆听宇宙的交响乐,通过分析和理解各种音符和旋律,来拼凑出宇宙的全貌。
艺术家们则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宇宙的美丽和神秘展现给世人。
他们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宇宙的景象,用音符和旋律表达出宇宙的情感。
他们的作品就像是宇宙的诗歌,让人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宇宙的魅力。
哲学家们则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追寻宇宙的本质和意义。
他们用智慧的头脑去分析和理解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试图找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的思考就像是在聆听宇宙的教诲,让人们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宇宙的关系。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样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感受宇宙的存在和美丽。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科学书籍、欣赏艺术作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来了解宇宙的奥秘。
我们也可以通过仰望星空、感受自然、思考人生等方式来感受宇宙的魅力。
无论我们是否能够直接聆听宇宙的声音,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和好奇的心。
宇宙是如此的广阔和神秘,还有无数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去追寻宇宙的真理和美丽。
反复验证,聆听宇宙之声
反复验证,聆听宇宙之声
佚名
【期刊名称】《科学大众:小诺贝儿》
【年(卷),期】2017(0)12
【摘要】2017年10月3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1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雷纳·韦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们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贡献。
【总页数】2页(P4-5)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验证;宇宙;加州理工学院;委员会;引力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09
【相关文献】
1.发现引力波:聆听宇宙之声 [J],
2.聆听宇宙之声--写在第一位女宇航员梦圆太空40周年之际 [J], 卢家兴
3.加快对宇宙探索的进程,提高我国深空探测能力FAST:中国“耳朵”聆听宇宙[J], 王琳琳
4.在这里,聆听军垦之声——透过展馆传承兵团精神之红星军垦博物馆 [J], 谢增杰
5.聆听自然之声:屠格涅夫的诗化小说 [J], 杨利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引力波的发现看大科学装置的作用
从引力波的发现看大科学装置的作用作者:谷昭逸李侠来源:《民主与科学》2022年第03期首先,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科学装置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亟须改善。
其次,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模式选择中存在明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安排模式。
一、大科学时代与大科学装置的兴起“大科学”(Big Science、Mega Science、Large Sci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率先提出的,在他著名的《小科学、大科学》的演讲中,他认为世界自二战时期起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在小科学时代,科学家或工程师能凭借个人的财力和兴趣投入有限的资源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科研活动整体呈现一种分散、个体或小集体的形式特点[1]。
与之相对的大科学的具体特点为研究目标宏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设备昂贵、投资强度大、科研成果重大、大量人才聚集等[2]。
大科学装置是典型的大科学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
大科学装置隶属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类,但何谓“大科学装置”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学界通常将“大科学装置”定义为:需要通过较大规模的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可以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来持续地为科学技术活动、科学技术前沿突破提供巨大帮助的大型设施[3]。
在大科学的时代背景下,从事前沿科学领域研究的门槛越来越高,其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离不开大科学装置的协助。
天文学是一门将观测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学科,随着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不断扩大,科学家们对于天文观测仪器的精度和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早期基础的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如今的现代大天文望远镜通常都具备大镜面、拼接镜、主动光学等特点。
除了地面上的大型望远镜之外,天文大科学装置还包括观测卫星、空间望远镜等游弋在宇宙中的观测仪器。
天文大科学装置的使用不仅能产生天文学领域的巨大突破,还能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二、天文大科学装置的涌现与引力波的发现基于科学史的梳理可以发现,引力波自1916年提出直至2015年得到证实,对它的研究不间断地持续了一个世纪,算得上是物理学史中跨度较久、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代表性问题。
探测引力波!:日本正在建造的大型引力波望远镜“神乐”
探测引力波!:日本正在建造的大型引力波望远镜“神乐”王鸣阳(翻译)
【期刊名称】《科学世界》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作剧烈运动的天体会使周围的空间产生振荡,这种振荡引起空间变形,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引力波”。
早在1916年就从理论上作出了引力波的预言,然而却从未被直接检测到过。
不过,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现在终于具备了检测引力波的条件,并有可能使用引力波进行实际观测。
【总页数】10页(P48-57)
【作者】王鸣阳(翻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11.4
【相关文献】
1.引力波和引力波望远镜的发展
2.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初步设计与分析
3.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的三轴转台设计
4.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系统技术初步分析
5.图解空间望远镜发展史宇宙线空间探测器/引力波空间探测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力波大科学装置:聆听宇宙的“耳朵”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24期
为当下点题,更为将来点将,引力波大科学装置作为国之重器、超级工程,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作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贡献,也会全面提升山西的科学地位和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个关于申请“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落地山西的建议提案,格外引人瞩目。
“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究竟是怎样的前沿科技重器?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一革命性的时空引力理论带来神奇的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等诸多预言,同时彻底革新了先前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
广义相对论认为,时空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橡皮膜,有质量的物体会使时空发生弯曲,而这弯曲了的时空,则会反过来告诉物体如何运动。
引力波就是时空弯曲程度的波动,由于它到达地球时已非常微弱,也被形容为“时空涟漪”。
直到引力波概念诞生100年后的2015年,人类第一次通过高精度激光探测装置捕捉到了它,为探索宇宙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山西将建设一座探测引力波大型地基观测装置,这么前沿的科学如何跟山西结缘。
山西地基引力波探测项目工作组组长、山西大学教授贾锁堂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是对宏观世界进行探测,通过探测能研究宇宙演化的规律,了解宇宙的运动。
”山西地基引力波探测项目总工程师、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郑耀辉形象地把电磁波观察宇宙的手段比作“看”,把引力波观察宇宙的手段比作“听”。
如果既能“听”又能“看”,就能了解宇宙更全面一些。
也有科学家把引力波的探测形容为观察宇宙的第六感。
从物理学的角度,与用电磁波“看”宇宙不同,用引力波“听”宇宙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课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就需要建设一座堪称科技重器的大科学装置来收听宇宙的脉动,这正是山西在做的一件事。
郑耀辉告诉记者,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它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干涉臂,但它又不是简单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它个头非常大,集成了全球最尖端的技術。
它的真空度非常高,是标准大气压的一百亿分之一;它的激光器噪声非常低,是日常噪声的十亿分之一;它选用的光学镜片损耗非常小,如果300万的光子打到镜片上损耗仅一个光子;它的面形非常卓越,要把一个直径是50厘米的镜片,打磨到光洁度达到一个原子直径的量级,它集最前沿技术于一身。
贾锁堂称它是国之重器,纵观科学发展史上,很多重要的物理事件的发现,重要的科学成果诞生,都是在大科学装置上完成的。
它是进行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研究、技术和工程研究的重要平台,既彰显国家的科技水平,又是吸引全人类的优秀人才和一流科学家前来工作的重要基地。
“重大突破科研仪器先行”,这在全球科技界早已形成共识。
瞄准建造这样的大科学装置,世界多国都有各具特色的引力波探测计划。
目前,国际上用于探测引力波的大型探测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地面的地基引力波探测装置,比如,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欧洲的室女座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Virgo),它们被称为“神雕侠侣”。
二者联合观测、数据共享,组成了引力波探测网;另外还有日本的神冈引力波探测装置(KAGRA)和印度正在兴建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India)等。
另一类是基于太空的天基引力波探测装置,主要有欧空局主导的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日本的分赫兹干涉引力波天文台(DECIGO、B-DECIGO)。
目前国际上引力波探测呈现出什么特点?我国在这一领域现在是处于什么位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介绍,目前国际上地基引力波探测装置正在运行的有美国LIGO、欧洲Virgo和日本KAGRA,印度正在准备建设LIGO-India。
第三代地基引力波探测装置规划中的有欧洲爱因斯坦望远镜ET、美国宇宙勘探者CE。
空间引力波探测,欧洲和美国NASA正在进行LISA项目,预期2035年前后发射三颗卫星到太空探测空间引力波。
脉冲星测时阵列引力波探测,澳洲、欧洲、美国各有一个项目,还有一个国际联合项目。
我国依托天眼可以探测纳赫兹引力波。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探测引力波,我国部署了阿里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我国有中国科学院主导的太极计划、中山大学主导的天琴计划、第一代实验卫星都已经发射成功,正在积极推进。
此次山西大学部署地基引力波探测,正好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缺,非常重要。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山西积极推动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建设,目前已经列入我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这项填补我国地面直接探测引力波空白的大科学装置最终总体目标将建造10公里左右的地下超长地基引力波探测装置;获得相应测试频段的引力波探测事件;集聚约500人的研究队伍,带动山西乃至国内相关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和光机电产业。
山西的地基引力波探测器臂长10公里,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准备开建的最长的引力波探测器。
郑耀辉说:“目前在运行的引力波探测器最长的是美国的LIGO,臂长是4公里,我们认为这个引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还不够,需要建设更灵敏的第三代引力波探测器。
当前,国际上正处于第二代到第三代转换过渡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介入第三代引力波探测器建造,我想会实
现在引力波探测方面的弯道超车。
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升级,要求真空度再提升一个数量级,激光器的噪声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难度已经很高了,若要把这几个环节叠加起来的话,这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面对挑战。
”
地基引力波探测是量子前沿技术和宏观尺度宇宙学研究的交汇点,建造这个国字号大科学装置,山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量子光源是引力波装置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引力波探测器接收的信号非常微弱,需要无限地降低系统可能产生的噪声,此次应用的量子光源系统的噪声非常低。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科研团队早在1992年就在全国第一个制备出量子光源,近30年来,他们的研究成果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地下300米左右的矿井巷道提供了建设引力波大科学装置的理想环境,山西拥有不少废弃矿井巷道,而利用废旧矿井建造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能减少建造成本,同时装置受环境影响小。
大科学装置对于国家而言,是推动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国之重器。
山西若能有所作为,相关研究必将代入到国际尖端研究行列当中。
在国内,各省区也在纷纷布局大科学装置在本省区落地,比如,安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大科学装置的落地,会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变化?郑耀辉认为,大科学装置是最前沿技术集成,在建设大科学装置过程中,它定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前沿技术。
比如,贵州天眼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悬索技术被成功运用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上。
如果能将大科学装置衍生出来的技术和工业应用、国防应用耦合起来,产生的效益不可估量。
地基引力波大科学装置是集多学科领域最高水平、多种先进技术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要确保建设方案可行有效,投入经济合理,建成之后装置能够得到科学的利用,有哪些难题需要去破解?郑耀辉认为,大科学装置是多学科、多种高精尖技术交叉的装置,单单依靠山西大学的力量完成起来有难度;大科学装置建成后的长期运转更是偏向于工程学的课题,虽然目前许多工作是在实验室,长远看,还需要实验室成果有效地向工程运用衔接和转换。
贾锁堂认为,大科学装置建成后,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还要向更高的目标去迈进,运行维护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科学地进行管理,才能把大科学装置利用好。
要想破解难题,着力点放在哪里?蔡荣根给出建议,必须结合国内研究力量,也要积极吸引国际研究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对地基引力波探测而言,毕竟欧美国家有更长的研究历史,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积极吸引国际的优秀力量来参与我国的引力波探测非常必要。
山西建设地基引力波大科学装置是划时代的科学进步。
看看已经落地的地基引力波大科学装置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研究助理刘见介绍,在德国,有一家名为Innoseis的公司,利用LIGO-Virgo地面振动传感器的原理,为壳牌(Shell)公司研发了一款新的石油天然气探测器,相比原来昂贵笨重的探测器而言,这款新的探测器体积更小、质量更轻、成本更低,更加适合大规模采用。
这样一来,壳牌公司节省近1亿美元开采成本,并且还能够扩大石油天然气的探测范围。
在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给干细胞施加纳米量级的微小震动的方法,促使干细胞朝成骨细胞的方向转变,它测量纳米量级微
小震动的方法就使用到引力波探测中的激光技术,这项新技术可以用来培育干细胞,促进骨骼再生,用于治疗肢体受损修复等。
没想到,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给生产生活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贾锁堂说:“大科学装置建造的过程中,所催生的新技术都是难以预想,难以预先判断的。
正如互联网技术是高能物理的一个副产品,世界各国的高能物理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研究基本粒子时,衍生出信息交换技术,科学家逐步把宽带、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
所以我相信,通过引力波的探测,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中,也会催生出很多精彩的技术。
”郑耀辉感叹,许多技术创新是在前沿科学研究的驱动下出现,创新后技术又会服务前沿科学研究。
他认为,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同时,应积极和一些相关应用对接,把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国民经济领域,服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