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细胞染色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

7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8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网织红细胞染色方法
一、概述: 根据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成熟程度将其分为五型: 花冠型、丝球型、网型、破网型、点粒型。网织红细胞经 体外活体染色后,显微镜下凡含有两个以上的深染颗粒或 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红细胞,即为网织红细胞。WHO 推荐使用新亚甲蓝染色液,因其对网织红细胞染色力强且 稳定而被首推。
15
革兰染色法
三、注意事项: 1、涂片: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蘸取菌液直接在玻片 上涂布;若是菌落,先取生理盐水1滴,置于玻片上,用 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 2、干燥:制备的涂片应自然干燥。 3、固定:多采用加热固定,目的在于保持细胞原有的 形态和结构,杀死细菌,使染料易于着色,并是细菌附着 于玻片上不易脱落。自然冷却后在染色。 4、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 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 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 菌。因此必须严格把握脱色时间。
11
Miller窥盘法
由于目测计数误差较大,用Miller 窥盘法可减低标准误,特别是 RBC较少时. 盘:厚1mm,直径19mm,圆玻片上 划出格子:大方格内Ret/(小方格 内RBCx9)X100%
网织红细胞
13
革兰染色法
一、基本原理: 革兰染色是细菌最基本的染色法,可用于标本涂片或 菌落涂片。细菌的等电点较低,约在PH2-5,一般情况下 细菌带负电荷,易于被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碱 性复红)着色。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紫色)和 革兰阴性(红色)两类。
常用的染色方法

细胞染色操作

细胞染色操作

细胞染色操作细胞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通过染色剂将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等信息可视化。

细胞染色操作是进行细胞染色的关键步骤,下面将介绍细胞染色操作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染色方法。

一、细胞染色操作的基本流程1. 固定:细胞染色前,需要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和乙醛等,将细胞浸泡在固定剂中,使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固定。

2. 渗透:细胞固定后,需要将染色剂渗透到细胞内部,以便染色剂能够与细胞内的目标物质结合。

常用的渗透剂有甲醇、乙醇和醋酸等,将细胞浸泡在渗透剂中,使染色剂能够进入细胞内。

3. 染色:在细胞渗透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核染色和蛋白质染色等。

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和荧光蛋白等。

核染色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常用的核染色剂有伊红和苏木精等。

蛋白质染色则是用来检测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水平,常用的蛋白质染色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4. 洗涤:染色后,需要将细胞表面的多余染色剂洗去,以减少背景噪音的干扰。

洗涤的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染色方法和试剂的要求来确定。

5. 固定封片:细胞染色完成后,需要将载玻片固定在显微镜片上,以便观察和保存。

常用的固定封片剂有海藻糖溶液和透明胶等,将载玻片浸入固定封片剂中,使其固定在显微镜片上。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以实现对细胞内目标物质的可视化。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荧光蛋白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等。

荧光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特定分子的分布和定位,例如观察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2. 核染色:核染色是用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

常用的核染色剂有伊红、苏木精和荧光染料DAPI等。

核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性质,从而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细胞染色方法大全

细胞染色方法大全

欢迎阅读Hoechst染色:hoechst可以穿过活细胞膜与细胞核结合(主要为凋亡活细胞)在紫外光下将核染为蓝色.Hoechst染细胞核会影响共聚焦显微镜对该样本其他荧光的观察效果.hoechst有hoechest33342和hoechst33258两种hoechsts33258,hoechst33342二者区别不大,但是hoechst33342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小一些,所以一般来说hoechsts33258用于细胞固定后再染色,而hoechst33342则可以对活细胞直接进行染色!染色步骤PI用于细核染红.用PIPI单一外翻色荧光。

JC-1染色JC-1是一种阳离子染料,可以在线粒体内聚集,低浓度时主要以单体(monomer)存在,发射光以绿光(~525nm)为主;而在高浓度时则可以形成多聚体(aggregation),发射光以红光(-590nm)为主。

线粒体本身存在一定的极性(polarization),其外膜为负极,内膜为正极。

电位差由Ca2+、Na+和H+流调控。

当线粒体状态良好时对JC-l摄取量少,因而在线粒体内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绿光强度/红光强度的比值较高。

在线粒体发生去极化(depolarization)时,线粒内JC-l的浓度较高,多以欢迎阅读多聚体的形式存在,绿光强度/红光强度的比值降低。

JC-1染色的绿光强度/红光强度仅取决于线粒体的膜电势(membranepotential),而与线粒体的形态、体积和密度都无关,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线粒体的功能状态。

由于凋亡发生的早期存在线粒体的去极性,因此,JC-1染色被用于检测凋亡的早期发生。

其实验方法如下。

JC-l染色非常简单。

首先可将成品JC-1以DMSO配成储存液(1~5mg/ml),储存于-20℃,用时以10-30min收集红/490nm,发射:原理:用品:1.4%台盼蓝母液:称取4g台盼蓝,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加双蒸水至100ml,用滤纸过滤,4度保存。

医学知识之细胞染色

医学知识之细胞染色

细胞染色一).瑞特(Wright)染色法:为发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其异常变化,血涂片必须嘲行染色。

血涂片的各种染色方法大多是罗氏染色法衍变来的。

目前常用瑞特染色法。

(1)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

亚甲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

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

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

市售美蓝中部分已被氧化为天青。

伊红通常为钠盐。

即伊红和伊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美蓝中性沉淀,即瑞特染料。

(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用本染料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3)PH对细胞染色有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不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下在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三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染色用正经片必须清洁,无酸碱污染。

配制顼特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用水应近中性,否则可导致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以致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

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贮存一定时间,待染料成熟,主要是美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后才能使用,贮存时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EAM GILLILAND等采用吸光度比值作为顼特染液的质量规格。

rA测定方法如下:取瑞特染液15-25μl(视染液浓度而定),加甲醇10ml稀释,混匀后以甲醇为空折管,分别以波长650nm和25nm比色。

Ra=a6 50/a525.因为美蓝吸收峰小组长为650nm,伊红吸收峰波长为525nm ;天青B吸收峰也为650nm但吸光度A约为美蓝的一半。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及染色方法(详细)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及染色方法(详细)

精品文档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 如 Decon)浸泡 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 5min。

3、以 1%盐酸— 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 ( 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 。

5、多聚 L- 赖氨酸 (1:10 溶于去离子水 ) 浸泡 5min,振荡。

6、入 60℃烤箱 1 h,或室温过夜干燥 ( 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 。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 PBS漂洗 2~3 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 PBS液漂洗 2~3 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 ( 锇酸 ) 。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细胞各种染色方法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细胞研究中,染色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之一、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内的各种器官、蛋白质、核酸等结构或分子可视化,从而更好地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

1.原位杂交染色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核酸探针与目标细胞中的特定DNA或RNA 序列结合,从而实现靶分子检测和定位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查看细胞中特定基因或RNA的表达情况,从而揭示该基因或RNA在细胞中的作用。

在原位杂交染色中,探针可以用荧光标记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或放射性成像等方法进行检测。

2.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分析的方法。

由于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蛋白质、多肽、糖、核酸等生物分子上,所以免疫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免疫染色可以通过荧光染色或酶标染色来实现,进一步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可以定量或定位地研究细胞内的各种分子。

3.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染色的方法。

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哈维氏酸碱性染色、格里姆萨染色、伊红-Wright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用来观察细胞内的DNA、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器等结构,并通过显微镜观察,从而对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组成进行研究。

4.核酸染色核酸染色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或放射性染料对DNA或RNA进行直接染色的方法。

通过核酸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和细胞核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而研究细胞的分裂、DNA合成和RNA转录等过程。

核酸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和核酸复合物染色等,其中荧光染色可用于显微观察,核酸复合物染色则可通过放射性成像等方法进行检测。

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与分子可视化,从而更好地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血细胞的染色方法

血细胞的染色方法

血细胞的染色方法
血细胞的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种:
1. Wright染色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首先将薄片
经过固定、脱水、清洁等处理,然后放置在含有Wright染料
的溶液中染色,之后再用清水洗去多余的染料。

这种方法可以使红细胞呈粉红色,细胞核呈紫色。

2. Giemsa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与Wright染色法类似,但染
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稍有不同。

这种方法可以使红细胞呈橙红色,细胞核呈紫色。

3.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首先将薄片经过固定、脱水、清洁等
处理,然后将薄片放入苏木精溶液中染色,之后再用酒精漂洗,最后用伊红染料染色。

这种方法可以使红细胞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4. 嗜酸性染色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染色嗜酸性粒细胞。

常用的嗜酸性染料有尤伯霉素、柠檬酸镉等。

5. 免疫染色法:这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细胞特定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标记细胞的染色方法。

它可以用来检测一些特定的细胞类型或疾病标志物。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血细胞染色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染色方法会根据具体需要和目的来决定。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一、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1. 细胞染色的概念细胞染色是指利用染色剂将生物细胞的各种器官、细胞核和细胞质等成分着色,以便于观察和研究的一种实验技术。

2. 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或化合物有选择地着色,从而突出目标结构,使之能够被观察。

3. 细胞染色的目的细胞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各部分或特定结构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并且可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基本染色技术基本染色技术主要包括HE染色、Giems染色和PAP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胞核、细胞质以及其他不同的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的观察到,是细胞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2.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原理,通过特定的抗体将被检测的分子或结构着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中。

3. 分子生物学标记法分子生物学标记法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标记分子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标记,如荧光标记、辐射标记等,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情况,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

4. 着色体分析着色体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染色体进行着色,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和变化等,包括有丝分裂图像分析、FISH法、G带分析法等,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5. 细胞动力学标记法细胞动力学标记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特定结构或分子进行标记,如微管标记、细胞骨架标记等,可以研究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形态变化等过程。

6. 变性染色法变性染色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蛋白质的特性进行变性后着色,如石蜡切片染色、单克隆抗体法等,能够实现对细胞内蛋白质的定位和研究。

三、细胞染色的应用领域1.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研究细胞内各种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十五种细胞染色技术

十五种细胞染色技术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於水,略溶於酒精(0。

3%)。

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於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

它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

它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

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

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

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於它能溶於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3、甲基蓝: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於水和酒精。

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

它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

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它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於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

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

苯胺蓝: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此染料一般很难溶於水,也不易溶於酒精(1.5%)。

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

因为这种染料的成分很不一致,染色效果不易掌握。

6、苏丹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不溶解於水,呈红色粉末状,易溶於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

15%)。

常用70%酒精中的饱和溶液。

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7、苏丹Ⅳ:苏丹Ⅳ是弱酸性染料,也是很好的染脂肪染料,现在多用以代替苏丹Ⅲ,可染树脂、乳汁管、蜡质以及角质等结构,也可使叶绿体染成暗红色。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细胞染色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技术。

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使细胞成分和结构可见,便于观察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

1.基本染色方法-干燥染色法干燥染色法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之一,用于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在细胞表面涂上染色剂(如吉姆萨、范斯丁染料等),然后用胶片或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适用于常规的细胞观察。

-神经元染色法神经元染色法主要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神经元染色方法包括尼氏染色法、戈登染色法和格尔染色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染色神经元的胞体、突触和轴突等结构,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

2.核酸染色方法-核酸荧光染色法核酸荧光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核酸的方法。

常见的核酸染色剂包括达尔林紫、伊曼纽尔蓝和乳胶蓝等。

这些荧光染料可以与DNA或RNA 结合,生成荧光信号,便于观察和分析。

-原位杂交法原位杂交法是一种利用互补的单链DNA或RNA探针与目标细胞中的互补序列发生杂交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特定的基因表达情况或检测一些病毒的感染情况。

常见的原位杂交方法包括原位PCR、荧光原位杂交和非放射性原位杂交等。

3.蛋白质染色方法-共聚焦显微镜染色法共聚焦显微镜染色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常见的荧光染料包括荧光素、乳酸钙蓝和荧光蛋白等。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布和相互作用。

-银染法银染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低表达量的蛋白质。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银离子结合,形成黑色或棕色的颗粒,便于观察和分析。

银染法常用于检测蛋白质在凝胶电泳中的分子量和含量。

4.细胞器染色方法-非特异性染色法非特异性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器的方法,常用的非特异性染色剂包括宙斯金、吉姆萨和荧光素等。

这些染料可以与细胞器特有的成分结合,使其在显微镜下可见。

-特异性染色法特异性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细胞器的方法,常见的特异性染色剂包括桡胞蛋白、核蛋白和线粒体染料等。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培养后,需要对其生长情况、形态甚至生物学性状进行连续地观察。

由于细胞小而复杂,若不借助适当的手段,则难以观察其形态、结构,更难发现细胞内各种组分的分子组成及功能。

目前,已有多种研究细胞的技术,从光镜到电子显微镜,从一般细胞化学法到免疫化学法,本章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第一节培养细胞的常规检查和观察方法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和显微镜观察,及时了解细胞生长状态、数量改变、细胞形态、细胞有无移动、有无污染、培养液pH是否变酸、变黄是否更换等。

细胞常规检查观察的内容为:一、肉眼观察一般常规检查用肉眼即可观察,主要看培养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培养液pH介于7.2~7。

4之间,呈桃红色清亮透明。

加入细胞在培养瓶中置一般温箱培养时,随着细胞生长时间的延长,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会使培养液pH值下降,引起颜色变浅变黄。

在超越缓冲范围后培养液酸化变黄,如不及时调节pH,会影响细胞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胞退变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培养液变黄,应及时换液传代.一般更换培养液的时间,依营养物的消耗而定,正常情况生长稳定的细胞2~3天换液一次,生长缓慢的细胞3~4天换液一次。

培养液中加Hepes或用5%CO2温箱培养可使pH维持稳定,利于细胞生长。

用含磷酸盐缓冲系统培养时,可因瓶及塞子漏气,CO2溢出,也可能由于培养瓶塞洗刷不洁、残留碱性物,使培养液变碱发红,只致使细胞难以生长,甚至死亡.细胞换液传代后,若发现培养液很快变黄,要注意是否有细菌污染或培养器皿没有洗干净。

贴壁细胞培养时若出现混浊,多为污染。

悬浮培养的细胞,应将瓶竖起静置1小时,若培养基混浊示为污染,也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二、显微镜观察生长良好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

相差显微镜观察时可见细胞部分细微结构。

若细胞生长状态不良,可见细胞轮廓增强,细胞折光性变弱,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和其他颗粒状物质,细胞之间空隙增大,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失去原有细胞的特点,产生圆缩脱落,有时细胞表面及周围出现丝絮状物.若细胞营养不良状况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可见到部分细胞死亡,崩解漂浮在培养液中。

细胞染色方法

细胞染色方法

细胞染色方法细胞染色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在细胞染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染色剂来染色,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希望能够为您的细胞学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之一是荧光染色法。

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的细胞。

荧光染色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用来观察细胞内的微小结构和分子。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DAPI、FITC等,它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细胞结构和分子进行选择性染色,从而实现对细胞内不同成分的观察和分析。

其次,还有常规染色法。

常规染色法是指利用常规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然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细胞。

常用的常规染色剂有伊红、甲苯胺蓝、格里姆萨染料等,它们可以染色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等不同部位,从而帮助我们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另外,还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利用抗体对细胞内特定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进行定位和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内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从而对细胞的功能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还有原位杂交染色法。

原位杂交染色法是利用标记的核酸探针对细胞内的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染色的方法,可以用来观察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原位杂交染色法在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

细胞染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样本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染色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能够为您的细胞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您在实验中的细胞染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及染色方法(详细)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及染色方法(详细)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5min。

3、以1%盐酸—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子水)浸泡5min,振荡。

6、入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干燥(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另一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配合成的固定液,称混合固定液。

细胞染色方法

细胞染色方法

一、形态学观察方法二、1、HE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现象。

三、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

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四、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

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

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五、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六、二、DNA凝胶电泳七、(一)、检测原理八、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

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九、(二)结果判断十、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十一、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十二、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

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法检测。

十三、(一)检测步骤十四、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十五、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十六、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十七、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十八、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十九、(二)用途二十、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

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

常用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常用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常用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一、固定与固定液(一)固定:将新鲜的活组织从生物体取下后,立即投入固定剂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保持原有形态、结构的一种手段。

1.目的(1)迅速防止细胞死亡后的变化,防止自溶、腐败,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2)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的形态。

(3)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4)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2.时期(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

(2)减数分裂: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此时的植株形态及花蕾大小依植物的类别及品种有所不同。

小麦:在植株开始挑旗,旗叶与下一叶的叶耳间距为3-4cm,花药长度大致在1-2mm左右,黄绿色时取材最好。

如花药为绿色时则为时过早,花药为黄色,则已过时。

一般上午8-10点为取材最佳时间。

玉米:一般夏玉米在7月份取材,以上午7-8点为好。

在玉米雌穗未抽出前的7-10天手摸植株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感觉,表明雄花序即将抽出。

用刀在顶叶近喇叭口处纵向划一刀,切口长10-15cm,剥出雄花序,顶端花药长3-5mm,花药尚未变黄时取材。

蚕豆:从现蕾开始,上午10-11点可选取2-3mm大小的花蕾或一小段花序。

蚕豆开花的次序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3.固定时的注意事项(1)固定液量:20倍于材料的体积,以免固定液被稀释。

(2)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渗透力强的固定液既可以迅速进入组织中,又不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固定的时间要合适:与材料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材料大则时间长,材料小则时间短;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

经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入一次70%酒精,在0-4℃冰箱内可保存半年。

细胞染色方法

细胞染色方法

细胞染色方法细胞染色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技术,通过染色剂将细胞或细胞器的结构染色,以便观察和研究。

细胞染色方法的选择对于细胞学研究至关重要,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出不同的细胞结构或分子,为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希望能对您的实验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常见的细胞染色方法之一是荧光染色。

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器的分布和形态,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定位和表达水平。

常用的荧光染料包括荧光素、DAPI、FITC等,它们可以选择性地与DNA、蛋白质等结合,从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信号。

荧光染色方法对于细胞内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其次,还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利用抗体对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分子进行染色,从而实现对这些分子的检测和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细胞因子等分子的表达,也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凋亡、增殖等生理过程。

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首先需要用特定的抗体与待检测分子结合,然后再加入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于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肿瘤生物标志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原位杂交染色法。

原位杂交染色是利用标记的核酸探针对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染色,从而实现对这些核酸序列的检测和定位。

原位杂交染色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模式、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等。

在原位杂交染色中,首先需要合成标记的核酸探针,然后与待检测的核酸序列杂交,最后用染色剂进行染色。

原位杂交染色方法对于研究基因组学、细胞遗传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染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在进行细胞染色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染色剂和探针,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从而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概述细胞化学染色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染色,可以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病变过程。

根据染色原理和目的的不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有多种分类。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是:吉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巴氏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福尔根染色。

二、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1.吉姆萨染色吉姆萨染色是用于显示细胞内蛋白质和核糖体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天青、伊红、酸性品红等染料的吉姆萨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蛋白质和核糖体呈现紫红色或蓝紫色。

吉姆萨染色在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瑞氏染色瑞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颗粒物质的染色方法,如细胞内酶、核酸等。

该方法使用含有伊红和天青染料的瑞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颗粒物质呈现蓝紫色或红色。

瑞氏染色常用于病理学和血液学中的骨髓涂片检查。

3.巴氏染色巴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糖原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苏丹III 或苏丹IV染料的巴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糖原呈现红色或橙色。

巴氏染色在妇科和肿瘤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常用于检查宫颈脱落细胞中的糖原含量。

4.苏木素-伊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苏木素和伊红染料的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细胞核呈现蓝色,细胞质呈现红色或橘黄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病理学中广泛用于组织切片的诊断。

5.福尔根染色福尔根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DNA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品红和苦味酸的福尔根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DNA呈现蓝色。

福尔根染色在遗传学和肿瘤学研究中常用作显示肿瘤细胞的DNA含量。

三、结论细胞化学染色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病变过程。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实验操作和试剂选择等方面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细胞染色方法大全

细胞染色方法大全

Hoechst染色:hoechst可以穿过活细胞膜与细胞核结合(主要为凋亡活细胞)在紫外光下将核染为蓝色、Hoechst染细胞核会影响共聚焦显微镜对该样本其她荧光的观察效果、hoechst有hoechest33342与hoechst33258两种hoechsts33258,hoechst33342二者区别不大,但就是hoechst33342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小一些,所以一般来说hoechsts33258用于细胞固定后再染色,而hoechst33342则可以对活细胞直接进行染色!染色步骤PI (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染色:就是一种可对DNA染色的细胞核染色试剂,常用于细胞凋亡检测、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就是一种核酸染料(红色),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凋亡中晚期的细胞与坏死细胞由于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PI 能够透过细胞膜而使细胞核染红、用PI单一染色观测培养细胞,只能表示细胞的坏死情况,而不就是凋亡(当然晚期凋亡PI亦可着色)。

但就是如果您只就是想知道细胞的死亡情况,而不就是仔细区分坏死或凋亡,那么PI单一染色也可以。

但就是如果您一定要认定细胞的凋亡,那么PI单一染色显然不够!annexin-v染色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膜标志发生改变、其中,磷脂酰丝氨酸(Annexin-V,PS)外翻,Annexin-V 在Ca+存在的条件下与其高亲与力特异性结合、这样,Annexin-v 染色阳性,表示细胞处于早期凋亡状态、Annexin-V结合不同的荧光抗体,就可以利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以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Annexin V用FITC标记发绿色荧光;如果用PE标记就发红色荧光。

JC-1染色JC-1就是一种阳离子染料,可以在线粒体内聚集,低浓度时主要以单体(monomer)存在,发射光以绿光(~525nm)为主;而在高浓度时则可以形成多聚体(aggregation),发射光以红光(-590nm)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细胞染色方法
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包括:
1.吉姆萨染色法:使用吉姆萨染料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结构。

2.荧光染色法:使用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特定结构、蛋白质或核酸等。

3.伊诺金染色法:使用伊诺金染料,主要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和鉴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4.嗜酸染色法:使用嗜酸染料,能够染色细胞内的酸性结构和胞质。

5.嗜碱染色法:使用嗜碱染料,能够染色细胞内的碱性结构和胞质。

6.免疫组化染色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再使用染料标记抗体来观察和定位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

7.核酸染色法:使用DNA或RNA特异性的染料,能够染色细胞内的核酸,常用于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等研究。

8.血液细胞染色法:包括委氏染色法、中日染色法等,用于观察和鉴定血液细胞
类型和形态变化。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根据需要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