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总结】心肌桥患者的麻醉

合集下载

心肌桥病理生理及诊疗策略

心肌桥病理生理及诊疗策略

心肌桥病理生理及诊疗策略(综述)2014-07-04 12:06来源:丁香园作者:iang字体大小:心肌桥往往无临床症状,但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晕厥或心脏性猝死都可能与其相关。

本篇综述主要讨论心肌桥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诊疗策略。

尸检发现40%-80%病例存在冠脉从心肌中通过(即所谓的心肌桥)的现象,但冠脉造影显示功能性心肌桥较少见,仅占0.5%-16%,其长度从4mm至80mm不等。

尽管任意一支心外膜动脉表面均可形成心肌桥,但大部分发生在左前降支,占67%-98%。

心肌桥深度从0.3mm至28mm不等,解剖结构上而言,心肌桥由横跨左前降支的表浅心肌纤维或环绕左前降支的深部纤维组成,深度>5mm的心肌桥较少适合外科肌肉切开术。

心肌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取决于心肌桥的厚度和长度,其走行方向与心肌纤维相关,另外,心肌桥周围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疏松。

病理生理:尸检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心肌桥血管位于心肌内部和远端的节段一般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近端节段往往倾向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这一点,生物力学或许可以给出合理解释。

心肌桥起始段近血管壁血流模式紊乱,而紊乱的血流模式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空间分布的核心因素。

低且不稳定的管壁剪切应力(WSS)增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活性氧以及促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表型产生。

事实上,尸检检查已发现临近心肌桥起始冠脉节段存在结构功能不全,内皮细胞呈平面多边形,而心肌桥冠脉阶段内皮细胞结构保持完整。

图示为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模型,展示了舒张末期左前降支心肌桥近端和远端相对低WSS区域以及心肌桥内部冠脉阶段高WSS区域。

心肌桥起始处心肌压力增加也会导致向前传递的收缩波突然中断,干扰血流模式,进一步减小WSS,加剧内皮损伤,从而刺激斑块形成。

另外,冠脉树的移动以及心肌特质的改变形成坚实的机械应力可能也促成了近端粥样斑块的形成。

更确切而言,心肌桥内部的压力和心肌桥连接处数条血管形成一定角度导致了近端节段形成非均匀应力场,而这些产生的应力可能有助于近端节段斑块形成和破裂。

心肌桥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心肌桥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脉心肌 桥患 者行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术 , 现将 麻 醉处 理
总结 如下 。
10 . %异 氟 烷 吸 人 与 静 脉 持 续 泵 人 丙 泊 酚 5~6
m / k ・ ) 间断追 加 阿 曲库 铵 。监测 心 电图 、 g (g h 及 血氧 饱 和度 、 血压 、 呼末 二 氧化碳 。

患者 , 随访 3年 , 有 活 动 后 下肢 肿 胀 , 小 腿 溃 疡 仍 但 已愈合 , 肤 色素沉 着较 术前 明显 减轻 。 皮
4 讨 论
下 肢浅 静 脉 曲张合并 小腿 足 靴 区色素 沉着 和溃
疡 形成 , 主要 病 因是 下肢 浅静 脉瓣 功 能丧失 , 液返 血
流 , 肢浅 静脉 压力 增高 , 下 造成 深 浅静 脉交 通支瓣 膜 功 能不全 , 静脉 血 液 倒 流 和 深 静 脉 血液 倒 流 引 起 浅
小 腿皮 下组 织静 脉压 力增 加 , 血液 淤积 , 皮肤 皮下 组
23 0 7.
织 营养 障碍 , 终 发 生 色 素 沉 着 和溃 疡… 。 以往 国 最 外 开展 的深 筋膜 下 交 通 支 结 扎 , 因切 口多 、 伤 大 , 创 易诱 发术 区感染 , 长 愈 合 时 间 , 内 已很 少 应 用 。 延 国 电视 内镜 下进 行 小 腿 深 浅 静 脉交 通 支 电切 , 有 切 具 口少 、 伤小 等优 点 E , 因费 用原 因限制 了在 国 内 创 2但 j
例。
2 麻醉 方 法
手 术前 3 i 注 吗 啡 1 1, 莨 菪 碱 0 3 0m n肌 0n 东 g .
时 间为 ( . ±02 , 中输 液量 (0 12 .)h术 50±30 L 术 0 )m , 后苏 醒时 间 ( . 05±02 。拔 管 时 6例 出现心 率 增 .)h 快 、 压升 高 , 血 给予 地尔 硫卓 2~4m / g次及艾 司 洛尔 1 2 g次可 使率 压积 维持 在正 常水平 。 O~ 0m /

电视胸腔镜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电视胸腔镜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中华 麻 醉 学 杂 志 2002年 1月 第 22卷 第 1期 Chin J Ane ̄thesm[.Janua工y 2002.v。【22.No 1
53
讨 论
胸腔镜手术有剖伤 小 、术 后恢复 快等优 电.随着胸 腔镜 手术技术及器械 的发展 ,越 来越 多的手术 可以在胸腔镜 下完 成 但迄 夸为止,此类手 术多数 只被 用于切 除性手 术,很 少 被用于重 建性 手术。1995年 Benetti“ 第一次通过 胸部小 切 口辅 胸腔镜技 术将 乳 内动脉 与左 前 降支直 接 吻台,1997 年首先在德国进行了第一例声 控机器 人手术 .由声控 装置控 制胸腔镜的各机械臂 。此类手 术将手术 剖伤减 少到最 低 限度,但手术中需插双腔支 气管导 管行单 肺通 气.由于侧 卧 位及单肺通 气对呼吸及 心血 管系统的影响,故对麻醉处理提 出 较 高 要求 。
我院 2000年 11月 -2001年 1月在冠 l 艟动 脉搭桥手术 恻乳 内动脉 ,2倒 患者是在伊 索声用 电视 胸 腔 镜技 术 6例 .现 总结 如 下。
由声控装置控制机械臂的移动和旋转 , 达到对光源和摄录
临 床 资 料
系统更精确的控制 ;乳 内动脉取好 后 在 心前 区第四肋间散 一 5~8cm长的小切 口,用血管 固定器 (USSC)固定 LAD,直
维普资讯
中 华 麻 醉学 杂志 2002年 1月第 22卷 第 1期 ChiⅡJ tb吲oI,January 2002,Vol 22,No
经 · 验 交 流 ·
电视胸 腔镜 下冠 脉搭 桥 手术 的麻 醉处 理
郭克芳 姜 桢 赵 强 金翔 华 罗红
6倒患者.男 4例,女 2例 。年 龄 52~69岁,ASAI1级 2 接吻合乳 内动 脉与 LA D 。关 闭心包 后膨胀左 肺,行双 肺通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与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与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与分析乔燕燕;滕志涛;郭志勇【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323-324)【作者】乔燕燕;滕志涛;郭志勇【作者单位】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中心;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中心;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变异,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向心肌发出3级血管供应心肌。

当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某个节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在心脏收缩时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舒张期血管受压解除,供血正常,由于心肌供血在心室舒张期为主,所以心肌桥静息时症状不明显,运动时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舒张期缩短导致缺血,因此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与冠心病类似,往往容易误诊为冠心病。

早在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据报道心肌桥尸解检出率为15%~85%[1],但临床诊断率一直不高,近年来,由于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率逐渐升高,心肌桥可单个或多个出现,多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中远段,偶见于旋支、后降支、右冠状动脉及其他冠状动脉血管。

Ferreira等将心肌桥分成2型,分别为“表浅型”(主要走行于室间沟内)和“纵深型”(主要走行于靠近右心室的室间隔内)。

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且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血管外膜之间还可隔以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心肌桥长度各家报道不一,4~ 30mm不等,厚度多在0.3~2.8mm。

心肌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差异较大。

许多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心肌缺血表现,发病时与冠心病导致的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多表现为活动、情绪激动时,心肌缺血症状加重,可导致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顿抑、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可表现为一过性ST段、T波改变,心肌缺血时心脏彩超可发现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疗效不明显。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1. 引言1.1 概述心肌梗死和猝死是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严重心脏疾病。

急诊科作为紧急处理这些情况的关键部门,扮演着救援、护理和管理的重要角色。

在急诊科中,由于心肌梗死和猝死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高度复杂性等特点,护理干预和应对措施尤为关键。

通过对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讨论记录,以期分享相关经验并探讨预防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1.2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引发的全身循环系统丧失供血功能的临床表现。

它通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虚弱和恐惧感等典型症状,并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发生致命性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而猝死则是指在突然发生的短时间内心脏停止跳动,尤其是在1小时内死亡,多数由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面对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两种险象环生的心脏事件,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们需要快速响应,并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症状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干预与管理策略进行讨论十分必要。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个例,并通过总结护理干预和医护团队配合的经验与策略,进一步提供有助于改善急诊科中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救治效果的参考依据。

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急诊科护士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相信通过对心肌梗死猝死预防与管理策略的探讨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流程和规范。

总而言之,本文对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预防与管理策略。

希望能够促进急诊科护士对于该类情况的处理能力,在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发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2. 心肌梗死猝死的定义和病因2.1 心肌梗死的定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

临床心肌桥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心肌桥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心肌桥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要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指一段本应走形于心外膜的冠脉穿入心脏的肌层内,这段冠脉被称为壁冠脉(intramural coronary artery)或隧道动脉(tunneled artery),覆盖其上的心肌则被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以无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另外,心肌桥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

其机制与存在局部剪切应力的变化和血管活性因子的激活有关。

临床症状心肌桥的临床表现与心肌桥的长度、肌束厚度、收缩期肌桥对隧道动脉的压缩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冠脉痉挛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表浅型心肌桥一般无明显症状。

纵深型心肌桥由于其压迫影响了冠脉舒张期供血,可能出现体力活动时心肌缺血症状,如伴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血管痉挛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心肌桥患者既可以表现为稳定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或者与心肌桥压缩相关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可以表现为在心肌桥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血栓形成或冠脉夹层等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另外,心肌桥也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如室性或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严重时可发生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检出方法有: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及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

CAG 检查由于受心肌桥深度、长度、肌束起源方向、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影像分析人员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检出率低于 CCTA。

药物激发试验和同时使用IVUS 检查可使CAG 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提高。

对有心肌缺血症状的可疑心肌桥患者首选CCTA 检查,对于CCTA 发现有心肌桥的患者,明确心肌桥的位置、长度及狭窄程度;可以应用CT-FFR 进行隧道动脉功能评估。

《CT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CT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CT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的价值》一、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左前降支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其可能引起心肌缺血。

本文旨在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中的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其中发现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1)冠状动脉CTA:采用64层及二、方法(续)3. 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来评估左前降支心肌桥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FFR是一种无创性的生理学评估方法,通过比较冠状动脉血流在狭窄处和参考节段的血流量,计算出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储备情况。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基本情况、CTA 及FFR检查结果等。

分析左前降支心肌桥的存在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CTA和FFR技术在评估中的价值。

三、结果1. 左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的关系通过CTA和FFR检查,我们发现左前降支心肌桥的存在与心肌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存在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其FFR值通常较低,表明心肌供血受阻。

2. CTA与FFR在评价中的价值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左前降支心肌桥的存在与否。

而FFR则能更准确地评估左前降支心肌桥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四、讨论CT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性心肌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CTA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而FFR则能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情况。

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体会

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体会

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体会发表时间:2015-08-17T09:08:47.763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青瑛李联社丁汉荣纪雯谷鹏云[导读]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泽泻淡渗利湿;湿热、痰热郁久易化风,故少佐虫类药僵蚕、地龙等熄风通络。

王青瑛李联社丁汉荣纪雯谷鹏云(陕西省咸阳市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45-01【摘要】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变异,据其对冠脉血流影响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本文从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医证型等方面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肌桥;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引言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表现。

通常冠状动脉多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纤维中,并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束所包裹并挤压,则称被包绕的冠状动脉段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束为心肌桥。

以成人多发,男性多于女性。

在祖国医学中,心肌桥归属于"胸痹"的范畴。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

中医认为胸痹的病位在心,与脾肾有关。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讲:"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故病机总属阳微阴弦。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思虑过重、喜怒无常、饮食失调、劳逸过度等皆可引起脾气不调、肝气郁结,则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循行全身,终至血脉不通,不通则痛,形成瘀血,引起胸痛。

常出现的部位心肌桥最常见于左前降支,尤以左前降支中段为著,偶见于右侧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可单发,也可多发,但以单发为主。

分型1.根据心肌桥肌束走行与LAD走行之间的关系分:⑴.浅表型心肌桥:指LAD位于室间沟内,肌束与LAD相互垂直或朝向心尖的夹角为锐角,可无临床症状;⑵.纵深型心肌桥:指LAD位于室间隔深部但偏于右室,心肌桥肌束起自右室尖,横向、斜向或螺旋状越过LAD,终止于室间隔,多可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医学课件)麻醉科病例讨论

(医学课件)麻醉科病例讨论

麻醉科病例讨论xx年xx月xx日•病例介绍•临床诊断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与实施目录•治疗效果评估与反思•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总结与展望01病例介绍1病例选择标准23选择的病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反映常见麻醉问题或特殊状况。

典型性病例的复杂性可以锻炼医生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并发症的处理。

复杂性应选择适合各层次麻醉医生培训需求的病例,如针对初级医生的简单病例或针对高级医生的复杂病例。

培训需求病例基本信息02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手术相关资料。

03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健康状况。

病例病情简介患者入院原因及诊断。

术中生命体征及重要事件记录,如失血量、尿量、心电图等。

术前评估及准备情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用药等。

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过程简要描述。

02临床诊断与辅助检查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以及伴随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步确定疼痛的病因和类型,同时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排除非麻醉科疾病所致的疼痛。

诊断思路临床表现与诊断思路03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有助于了解神经功能状态及损伤情况。

辅助检查的方法及其意义0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等,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

02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疼痛部位及病因,如骨折、结核、肿瘤等。

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评估手术风险及麻醉耐受能力。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最佳的麻醉方案和疼痛治疗方法,同时预测治疗的效果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检查结果及其分析03治疗方案与实施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治疗方案应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风险与收益比值低。

安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治疗方案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治疗需求等因素,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心脏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心脏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心脏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一.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1.心脏疾病危险分层1)高危a)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失代偿性心衰c)严重的心律失常d)严重的瓣膜疾病●最危险的两个因素:不稳定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充血性心衰●较公认的择期心脏手术禁忌证:心肌梗死不足一月且症状和检查证实存在持续性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失代偿性心衰和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2)中危a)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分级I或II级)b)代偿期或心衰早期c)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d)肾功能不全3)低危a)高龄b)ECG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c)非窦性节律(如房颤)d)心功能状态差(如提一袋杂物不能上一层楼梯)e)脑卒中病史f)未控制的高血压病2.心功能分级:目前多采用NYHA分级I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一般体力活动引起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5.6.根据RCRI二.术前检查1.常规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室壁运动情况、室壁厚度、有无室壁瘤,心肌收缩及收缩时共济失调,瓣膜功能、跨瓣压差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2.经食道超声多普勒可动态连续监测上述指标,急躁发现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并可评估心脏手术的效果,目前常用于心血管术中监测三.术前综合评估1.体能状态指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用代谢当量水平(metabolic equivalent METs)表示● 1 MET是指休息时的氧消耗,是基础单位●>7METs:体能状态良好;4~7METs:体能状态中等;<4METs:体能状态差2.四.1.洋地黄类药物●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室率和房颤或房扑病人等,以改善心功能和减慢心室率●常用药物地高辛一般主张术前一天停药,术中、术后按需追加2.利尿剂1)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病人2)会引起低钾,通常连续用药两周以上即使血钾在正常范围,体内总钾量下降30~50%,术前应注意补钾,使血钾>3.5mmol/L;长时间利尿应与保钾利尿剂合用3)利尿还引起血容量减少,术前应适当纠正五.心脏病病人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的一般原则1.及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2.避免心脏前负荷增加过多,同时也要防止输血和/或输液不足造成低循环动力3.避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或PaCO2长时间低于30mmHg4.保持血压平稳,避免剧烈波动5.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循环功能不全的先兆和各种并发症6.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创伤六.麻醉选择的原则1.止痛完善2.不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功能3.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的抑制4.维持循环稳定5.不促使心律失常发生和增加心肌氧耗量。

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麻醉处理体会

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麻醉处理体会

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麻醉处理体会本院在1999年间,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效果满意。

现将麻醉处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43~70岁,平均58.7岁,体重55~89Kg。

病种皆为冠心病(CAD),其中8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2~10a,6例有心肌梗塞史,6例合并高血压病10~30a,7例合并室壁瘤,1例合并糖尿病15a,术前皮下注射胰岛素78u/d,维持空腹血糖在6.5~7.0mmol/L。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3支以上病变者7例,且狭窄均在85%以上。

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例,Ⅲ~Ⅳ级2例。

左室射血分数(LVEF)&lt;40%2例,最低29%。

全部病例均在30~28℃血液降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或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

术前1h口服安定10mg。

术前30min肌肉注射吗啡10mg及东莨菪碱0.3mg。

入室后常规监测袖带血压、5导联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局麻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病情较重的4例患者,从右颈内静脉放置四腔Swan-Ganz 导管,监测CVP、PAMP(肺动脉压)、PCWP(肺毛压)和CO(心输出量)。

麻醉诱导:依托咪酯10~20mg,芬太尼10~20ug/kg,哌库溴铵或维库溴铵0.1~0.15mg/kg,个别辅以咪唑安定5~10mg或异丙酚50~100mg。

转前、转后以芬太尼及肌松剂加吸入适量安氟醚维持麻醉,转中则用安定20~40mg或异丙酚10~20ml/h泵入。

主动脉阻断时间40~98min,平均60.88min,体外循环(CPB)时间87~159min,平均105.75min。

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一般为4.5~8.5h,最长1例为15.5h,平均8h。

除1例术后出现轻度神经精神症状,2d后恢复正常外,余均恢复顺利。

2讨论冠心病患者的术前用药稍偏重,使患者入室时处于浅睡眠状态,避免内生性儿茶酚胺的分泌。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应用比较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应用比较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应用比较分析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冠脉搭桥心脏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二者之间的等效剂量关系。

方法随机将18例冠状动脉搭桥心脏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两组,每组9例,全程记录患者入室后、气管插管后、搭桥前后以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舒芬太尼、芬太尼的实际用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除CVP在搭桥前舒芬太尼组有所升高外,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使用单次推注方法麻醉舒芬太尼的等效剂量为芬太尼的1/8-1/10,且次数要少于芬太尼组。

标签:舒芬太尼;芬太尼;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舒芬太尼是芬太尼衍生物的一种,属于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

舒芬太尼与U 受体的亲和力是芬太尼的7-10倍,镇痛效用时间则为芬太尼的2倍,舒芬太尼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并且长时间的应用不会出现蓄积,继芬太尼之后被广泛的应用各类心脏手术的麻醉。

虽然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在研究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脏搭桥手术麻醉过程中的作用,但限于舒芬太尼在国内的应用时间比较短,非常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舒芬太尼的药效学。

笔者通过对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的18例冠脉搭桥心脏手术患者的观察和分析,就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使用情况及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1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均为我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为ASAII-III级,全部为非停跳搭桥。

笔者随机将18例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舒芬太尼组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在63±28岁,平均体重为69±11kg;芬太尼组患者也为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8±10岁,平均体重为78±15kg。

研究开始之前,均征求患者意见,全部为知情同意。

2.研究方法(1)麻醉方法在手术前,禁食8小时;在麻醉之前的30分钟,肌注吗啡0.1-0.15mg/kg、东莨菪碱0.3mg。

心脏肌桥检出率及临床特点

心脏肌桥检出率及临床特点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常常走形在心外膜表面的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深面,有时一部分动脉的某节段穿行于心肌纤维中,这段覆盖冠状动脉的心肌纤维叫做“心肌桥”(m yoca r di al br i dge,M B),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叫做“壁冠状动脉”[1]。

据报道,心肌桥的检出率约为15%~85%(尸检),0.5%~2.5%(血管造影组)[2]。

长度约在4~40m m 之间,厚度约在1~4m m 之间。

它多在左冠脉前降支出现,有时在右冠脉、左冠脉旋支也可以发现。

心肌桥在冠脉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收缩期狭窄”或“挤压效应”。

查阅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所做的326例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195例,女性131例,年龄31~79岁。

1方法采用J udki ns 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冠状动脉5个投照位,右冠状动脉3个投照位,冠状动脉心肌桥指至少一个投照位发现某一段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内径正常,而收缩期突然狭窄,即所谓“挤奶效应”。

狭窄程度按N obe l 分级分为三级:Ⅰ级<50%,Ⅱ级50%~75%,Ⅲ级>75%。

2结果共检出心肌桥27例,检出率为8.3%。

男20例,女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5岁。

狭窄程度Ⅰ级17例(63.0%),Ⅱ级7例(25.9%),Ⅲ级3例(11.1%)。

均由于胸闷、胸痛入院,其中典型心绞痛者8例。

造影发现左前降支(L A D )肌桥26例(其中1例合并对角支肌桥),占发病率的96.3%,左回旋支(LCX )肌桥1例,占3.7%。

左前降支肌桥多发生于中段,共16例,占左前降支肌桥的61.5%。

孤立性心肌桥23例,占85.2%,合并桥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3例,占11.1%,合并肥厚性心肌病者1例,占3.7%。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冠脉肌桥有如下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胸闷、胸痛等症状,部分病人有典型心绞痛表现,27例中18例患者心电图有缺血型ST-T 改变,治疗上对硝酸酯类药物不敏感,有时甚至加重病情,一般不需要介入治疗,多数患者用药物治疗即可缓解症状,药物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心肌收缩来达到治疗目的,严重狭窄者可以通过外科肌桥松解术治愈。

非停跳冠脉搭桥术50例麻醉体会

非停跳冠脉搭桥术50例麻醉体会

非停跳冠脉搭桥术50例麻醉体会作者:张玉平钟声宏赵小平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4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搭桥心脏手术的麻醉体会。

方法:给予50例冠脉搭桥心脏手术患者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分析麻醉实施效果。

结果:分析麻醉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3min的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冠脉搭桥心脏;手术;麻醉【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1-0099-01异丙酚以及瑞芬太尼均为短效药物,应用方便,见效快,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被临床医生以及患者所广泛接受,用于治疗心脏手术[1]。

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异丙酚以及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治疗冠脉搭桥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接受冠脉搭桥心脏手术的心功能Ⅱ~Ⅲ级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61±1.2)岁。

术前冠状动脉病变2~5支,主要为对角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室射血分数为34%~66%。

1.2方法给予患者实施异丙酚(意大利阿斯利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7)分布于血浆靶控静脉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TCI)系统治疗,靶浓度从1.0μg/ml开始,并按照每分钟增加05μg/ml速度增加,在BIS值下降为80时,可给予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9)血浆TCI,靶浓度为3ng/ml。

同时给予患者静脉输注1.2mg/kg维库溴胺(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72)。

当BIS小于55时,停止增加异丙酚靶浓度,实施气管插管。

在BIS指导下给予患者采用异丙酚维持麻醉,调节靶浓度维持BIS为40~55。

【实用资料】麻醉病例讨论示范PPT

【实用资料】麻醉病例讨论示范PPT
病人估计是由于麻醉太浅引起,应该适当加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窦部增宽,右冠窦瘤形成,左室壁运动欠协调,前间壁运动减弱,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降低。
处理为:加快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短时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 75%布比卡因3+7ml,并给力月西4mg+氯胺酮50mg镇静,手术历时3小时,
深麻醉。同时,给以利多卡因1~2mg/Kg静
手术情况:术前MRI报告为“C3~5硬膜外血肿”。 本例病人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诊断依据:1)有硬膜外穿刺的病史,回抽有新鲜血液。
病人于头低足高位。如果有心功能不全则适 腰麻后10min无麻醉效果,硬膜外给0.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窦部增宽,右冠窦瘤形成,左室壁运动欠协调,前间壁运动减弱,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降低。
2.室早的处理指征为:频发的,联律,发 动完全丧失,双上肢肌力下降,感觉明显减退,体格检查:患者神清、无明显呼吸困难、HR84次/分、BP108/62mmhg、Spo297%、
R20 为减轻中枢神经水肿使用脱水剂,一定要适度。
生室速,多源多形性室早,影响血液动力学 这个病人血压降低的原因为麻醉诱导后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
诱导插管后,患者出现频发室早。呈二联律、
三联律时呈短阵室速。此时BP110/90mmHg,
HR98次/分。 (一般穿刺的病人有剧烈疼痛)4)神经毒性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使脊神经受损。
现病史:7+小时以前,患者因肩颈痛在院外行硬膜外穿刺镇痛治疗,穿刺间隙为T5~6,注射药物是:2%利多卡因+维生素B1、B12+ 盐水(用量不祥),注药10分钟后患者出现乳头平面以下麻木、疼痛、双下肢肌力降低,以后进行性加重,1小时后胸2以下感觉、运
用正性肌力药。 腰麻后10min无麻醉效果,硬膜外给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桥患者的麻醉
1. 概念: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组织的浅层,若某部分或几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这段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

2. 病理生理:心肌桥最大的压迫发生在心动周期的收缩晚期,且心肌桥血管压迫可以持续到舒张早、中期。

因此,不仅心脏收缩期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而且舒张早、中期心肌血流灌注亦受到限制,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

3.临床类型:
(1)表浅型:因心肌桥薄而短,对冠脉血流影响较小,多数可无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2)纵深型:因心肌桥厚而长,对冠脉血流影响大,而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

4. 诊断:目前主要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典型的收缩期一过性狭窄征象来确诊心肌桥。

5. 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2)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3)心绞痛发作时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症状
(4)发生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可使用抗凝、抗血小板及融栓治疗
6. 麻醉处理:
原则: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确保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控制心室率及维持适当的心脏前后负荷,避免心肌氧耗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