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病理生理及诊疗策略

合集下载

心肌桥诊断与治疗PPT

心肌桥诊断与治疗PPT

心肌桥心肌活检: 确诊心肌桥的存在 和病理改变
心绞痛:心肌桥患者可能出现心绞 痛症状,需要与冠心病等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心律失常:心肌桥患者可能出现心 律失常症状,需要与心律失常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
心肌缺血:心肌桥患者可能出现心 肌缺血症状,需要与冠心病等疾病 进行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心肌桥患者可能出现心 肌梗死症状,需要与心肌梗死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心 脏病,由于冠状动脉在 心肌内穿行,导致心肌 收缩时压迫冠状动脉, 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桥的发病机制主 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在 心肌内穿行,导致心 肌收缩时压迫冠状动 脉,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桥的发病机制主 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在 心肌内穿行,导致心 肌收缩时压迫冠状动 脉,引起心肌缺血。
症状:胸痛、心 悸、呼吸困难等
体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冠 脉造影等
诊断标准:心肌桥 的诊断标准包括临 床症状、体征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方案: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等
心肌桥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轻心肌桥对冠脉的压迫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扩张冠脉,减轻心肌桥对冠脉的压迫 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脉,减轻心肌桥对冠脉的压迫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适当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 提高心肺功能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学会自我调节 和放松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肌桥的风险,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或介 入治疗
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或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摘要】冠状动脉通常情况下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

心肌桥是指冠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

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被心肌纤维所覆盖的这段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早在1737年Reyman在尸检中发现心肌桥。

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

随着冠脉造影、冠脉多层螺旋CT及冠脉内经血管超声的研究进展,冠脉肌桥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和手段;治疗本文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

1 解剖特点1.1 心肌桥的检出率冠脉造影的检出率为0.5%~16%[1],尸解的检出率15%~85%[2]。

1.2 心肌桥的易发部位分类 Polacek等[3]尸检发现心肌桥单独涉及左前降支的占70%,涉及回旋支的占40%,涉及右冠脉的占36%。

肉眼观察1056例随机心脏,其中23%的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而只有5.7%的位于右冠脉。

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且多位于该支血管的近-中1/3之间,心肌桥可单个,也可多个出现,多个出现的肌桥可位于同一血管或不同冠脉或它们的分支。

Juilliere等[4]在746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心肌桥61例,均位于左前降支。

1.3 心肌桥的分类 Ferreira等[5]将心肌桥分成2型,分别为“表浅型”(主要走行于室间沟内)和“纵深型”(主要走行于靠近右心室的室间隔内)。

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且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血管外膜之间还可隔以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1.4 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心肌桥的长度从4~30mm不等,厚度多在0.3~2.8mm左右。

临床心肌桥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心肌桥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要点

临床心肌桥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要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指一段本应走形于心外膜的冠脉穿入心脏的肌层内,这段冠脉被称为壁冠脉(intramural coronary artery)或隧道动脉(tunneled artery),覆盖其上的心肌则被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以无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另外,心肌桥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

其机制与存在局部剪切应力的变化和血管活性因子的激活有关。

临床症状心肌桥的临床表现与心肌桥的长度、肌束厚度、收缩期肌桥对隧道动脉的压缩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冠脉痉挛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表浅型心肌桥一般无明显症状。

纵深型心肌桥由于其压迫影响了冠脉舒张期供血,可能出现体力活动时心肌缺血症状,如伴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血管痉挛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心肌桥患者既可以表现为稳定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或者与心肌桥压缩相关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可以表现为在心肌桥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血栓形成或冠脉夹层等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另外,心肌桥也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如室性或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严重时可发生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检出方法有: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及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

CAG 检查由于受心肌桥深度、长度、肌束起源方向、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影像分析人员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检出率低于 CCTA。

药物激发试验和同时使用IVUS 检查可使CAG 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提高。

对有心肌缺血症状的可疑心肌桥患者首选CCTA 检查,对于CCTA 发现有心肌桥的患者,明确心肌桥的位置、长度及狭窄程度;可以应用CT-FFR 进行隧道动脉功能评估。

心肌桥的名词解释

心肌桥的名词解释

心肌桥的名词解释心肌桥,又被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心脏结构异常,常常导致心绞痛发作的病理性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中的某个段落被心肌束(也称为桥索)压迫或覆盖的情况下。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位于心肌表面,为心肌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然而,当心肌桥存在时,冠状动脉的一段会沿心肌纤维束的路径穿过心肌层,这就导致了它受到了来自心肌的压迫。

这样的解剖变异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左室段。

心肌桥的存在会导致两种主要影响:一是心肌桥下冠状动脉的收缩,二是心肌桥上冠状动脉的扩张。

这些因素合作起来,导致了两个主要的问题。

首先,心肌桥下冠状动脉通过压迫而变窄,使得血液流动变得困难。

当心肌增加收缩时,冠状动脉受到更大的压迫,血流变得更加受限。

这种限制性血流可以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发作。

其次,心肌桥上冠状动脉扩张。

动脉的扩张是为了弥补下面狭窄段的缺氧情况。

虽然这看起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它却会导致冠状动脉壁的拉伸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肌桥区域的血流进一步受限。

心肌桥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特别是运动时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

这是因为运动增加了心肌桥下冠状动脉收缩的程度,进一步限制了心肌的血液供应。

当人们感觉到胸痛时,通常会停止活动并休息,这样心肌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

通常,心肌桥并不需要治疗,因为大多数人能够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症状。

这包括适度的体力活动,改善饮食习惯,减少压力等。

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硝酸酯类药物或钙离子拮抗剂等。

然而,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一种选择是心肌桥旁路移植术,该手术旨在缓解冠状动脉受压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将冠状动脉重新定位,以使其避开心肌桥部分。

另一种选择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如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

这些程序通常是无创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管损伤等。

总结起来,心肌桥是一种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心绞痛发作。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意义及诊断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意义及诊断分析

改变1 1例 , 4例 心肌 核 素 显像 提 示有 前壁 心 肌 缺 血 , 1例 患者 为 陈 旧前 壁 心肌 梗 塞 , 有 有 心肌 桥 于收 缩 期 致 1 0% 0
血 流 阻断 。结 论 冠脉 造 影 是 冠 状 动 脉 心肌 桥 的特 异性 诊 断 方式 。心肌 桥 绝 大部 分 位 于左 前 降 支, 肌桥 所致 的 冠 心
脉 造 影 资料 , 析 心肌 桥 与 冠状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肌 缺 血 的 关 系。 结 果 心 肌 桥 在 冠 脉 造 影 中的检 出率 为 2 8 分 心 .5%;
其 中 位 于 左 前 降 支 (A L D)1 5例 , 回 旋 支 (C 左 L X)1例 , 并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症 3 例 。1 例 病 人 中 , 电 图 S —T 合 6 心 T
受覆 盖 在其 表 面 的心 肌 纤维 的影 响 ,走 行 于心
肌 内 的冠 状 动 脉 于 心 肌 收 缩 期 被 挤 压 ,造 成 管
腔不 同程度 的一 时 性 狭 窄甚 至 闭 塞 ,该 部分 冠 状 动脉 即 为壁冠 状 动 脉 ,该 部 分心 肌 纤 维称 为 肌 桥 。 多 学 者 认 为 心 肌 桥 属 于 良性 变 异 , 有 许 没
作 者 单 位 : 0 0 6 北 京航 天 总 医 院 心 内科 10 7
支 l , 变 长 度 l0 3 0m , 均 27m。 为 例 病 1 8c 平 1c 均 单 桥 。 窄 程 度 I级 : 狭 3例 , Ⅱ级 : 8例 ,Ⅲ 级 : 5
维普资讯
选 择 性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常 规 采 用 J is , n法 左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常 规 采 用 右 前 斜 3 。 + 足 位 O 2 。 、 前 斜 3 。 +头 位 2 。 、 前 斜 5 。 + 足 5 右 O 5 左 O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段部分或全部嵌入心肌中,导致冠状动脉被心肌覆盖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现象。

这种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

一、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分析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绞痛及胸闷症状,而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绞痛特点是常发生在运动过程中,且在持续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体检时,有的患者可在心尖搏动处出现收缩期杂音。

2.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金标准”手段,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心肌桥的形态、长度等参数。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通过血管内插管,在血管中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显影。

此外,现代影像学技术也能辅助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

3.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直接评估心肌血流情况,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利用射血分数及心肌灌注区域与冠状动脉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存在与程度。

二、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常规治疗方法。

主要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症状;β受体阻滞剂则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方式来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2. 介入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成形术两种方式。

支架植入可扩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改善冠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冠状动脉成形术则是在冠状动脉内放置一根导丝,通过扭转导丝来施行摩擦力,达到扩张冠脉的目的。

三、临床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上的确诊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治进展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治进展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6月第7卷第12期Guide of China Medicine,June 2009,V o7,No12 307外固定,10例5个月拆除外固定,16例6.5个月拆除外固定。

2 结果52例伤口一期愈合,10例伤口表浅感染于2~4周治愈,4例皮瓣转位远端边缘浅层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2例深部伤口发生感染经引流换药治愈,未发生骨髓炎。

68例骨折4.5~6.5个月(平均5个月)愈合。

10例针道发生感染,6例针道经扩大引流,4例拔针后自愈。

50例螺钉于9~15个月取出;另18例18~24个月取出。

3 讨论3.1 少量内固定可增加骨折的稳定性清创后将骨折充分复位与牢靠固定是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必要条件,在做到良好复位的同时,又不损害局部血供,可降低感染率。

骨外固定结合少量内固定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是在创口彻底清创后将大段骨块(片)和不稳定螺旋形、斜形骨折完全复位,整复时不剥离骨膜,要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段的直接操作。

固定螺钉应视骨块(片)的大小和骨端稳定状况选择1~3枚不等,这样能使分离的骨块(片)和骨断端相互靠拢,减少骨折端的裂隙。

再采用2.0~2.5cm克氏针距骨折上、下端一定距离交叉穿针,可根据骨端稳定情况选用三环或二环固定,减小骨折端的剪力,维持骨折端稳定。

少量内固定能使骨断端接触更为紧密,显著增加骨折固定的强度,有利于创口修复。

同时,钢针穿放离骨折端有一定距离,也减少了对血供的干扰,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关节伸屈活动,多数患者在10~14d便可失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使骨折端早期得到应力刺激,有利于骨折愈合。

3.2 创面的关闭清创后是否将创口关闭存在争议,严重挫伤及污染的伤口应开放,反复清创,可降低感染率;而开放性骨折若早期能彻底清创、一期修复创面,也有助于局部血供的改善,为骨愈合创造有益条件。

GustiloⅢA型胫骨骨折创面多数经彻底清创能直接关闭,缝合有张力者必须经皮肤减张游离皮片植入清除。

心肌桥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心肌桥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和 心 律 失 常 ,甚 至 心 脏 性 猝 死 。本 文 就 心 肌 桥 发 病 率 、解 剖 学 分 型 、病 理 生 理 、 临 床表 现 、诊 断 、 治 疗 进 行 综 述 。
关 键 词 :心 肌 桥 ;诊 断 ;治 疗
文 章 编 号 :1008—0074 (2018)01—111—04
Cardiology,Shidong Hospital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200438,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ENG Liu-liu,E-mail: IIf20170101@ 126.corn Abstract: M yocardial bridge is a kind of congenital structural variation, which is usually treated as benign lesions,
1 心 肌 桥 的发 病 率 由 于 评 价 方 法 不 同 , 心 肌 桥 的 发 病 率 存 在 差 异 。
Mohlenkamp_5 等 报 道 心 肌 桥 尸 检 的发 生率 为 5 ~86 ,平 均 为 25% 。 Risse对 1056例 患 者 进 行 观察 ,心 肌 桥 发 生 率 为 26 ,Soran[ 等 报 道 冠 脉 造 影 心 肌 桥 发 生 率 为 0.5 ~ 12 ,通 过 激 发试 验 可 上 升 到 4O 。Shabestari对 2697例 行 冠 状 动 脉 CT 检 查 的研 究 中 ,心 肌 桥 检 出 率 为 21.3 。 在 特 定 人 群 中 , 心 肌桥 发 病 率 更 高 。如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中 ,心 肌 桥 的发 生 率 可 达 到 80 [7]。在 儿 童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中 ,更 易 出 现 胸 痛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心 脏骤 停 [8]。 心 脏 移 植 患 者 发 生 率 明显 高 于普 通 人 群 ]。

冠状动脉心肌桥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及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心肌桥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及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心肌桥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及治疗措施心肌桥心肌桥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是一段本应走行于心外膜的冠脉穿入心脏的肌层内,心肌桥可单发或多发,67%~98%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最常见于左前降支的近段和中段,很少见于右冠脉和左回旋支。

心肌桥症状心肌桥临床表现与心肌桥长度、肌束厚度、收缩期肌桥对隧道动脉的压缩程度及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冠脉痉挛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差异大。

心肌桥既可表现为稳定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或者与心肌桥压缩相关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在心肌桥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血栓形成或冠脉夹层等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桥诊断心肌桥诊断方法包括CCTA、冠脉造影、CT-血流储备分数、IVUS 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显像等。

诊断标准:覆盖冠脉的心肌厚度≥1 mm且<2 mm 诊断为浅心肌桥,厚度≥2 mm且<5 mm为深肌桥,厚度≥5 mm为极深肌桥。

根据前降支收缩期压缩严重程度可以将心肌桥分为:Ⅰ级,压缩程度<50%;Ⅱ级,压缩程度50%~75%;Ⅲ级,压缩程度>75%。

心肌桥在IVUS下具有特征性表现,具有高度特异性。

治疗药物对有心肌缺血证据的心肌桥首选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通道阻滞剂,可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

1、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轻收缩期的冠脉压迫,延长舒张期充盈时间,增加冠脉的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并缓解症状。

2、钙通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可用于缓解心肌桥患者的缺血症状,适用于对β受体阻断剂有禁忌证。

3、伊伐布雷定可作为有症状心肌桥二线用药,伊伐布雷定是窦房结起搏电流特异性抑制剂,降低心率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性和房室传导,主要用于无法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NCCB或者药物使用最大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心率。

4、其他。

硝酸酯类药物可使心脏收缩期心肌桥对冠脉的压迫加重,导致缺血症状加重。

除合并有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冠脉痉挛,对单纯心肌桥不建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摘要】冠状动脉通常情况下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

心肌桥是指冠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

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被心肌纤维所覆盖的这段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早在1737年Reyman在尸检中发现心肌桥。

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

随着冠脉造影、冠脉多层螺旋CT及冠脉内经血管超声的研究进展,冠脉肌桥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和手段;治疗本文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

1 解剖特点1.1 心肌桥的检出率冠脉造影的检出率为0.5%~16%[1],尸解的检出率15%~85%[2]。

1.2 心肌桥的易发部位分类 Polacek等[3]尸检发现心肌桥单独涉及左前降支的占70%,涉及回旋支的占40%,涉及右冠脉的占36%。

肉眼观察1056例随机心脏,其中23%的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而只有5.7%的位于右冠脉。

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且多位于该支血管的近-中1/3之间,心肌桥可单个,也可多个出现,多个出现的肌桥可位于同一血管或不同冠脉或它们的分支。

Juilliere等[4]在746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心肌桥61例,均位于左前降支。

1.3 心肌桥的分类 Ferreira等[5]将心肌桥分成2型,分别为“表浅型”(主要走行于室间沟内)和“纵深型”(主要走行于靠近右心室的室间隔内)。

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且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血管外膜之间还可隔以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1.4 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心肌桥的长度从4~30mm不等,厚度多在0.3~2.8mm左右。

冠脉心肌桥的研究

冠脉心肌桥的研究

冠脉心肌桥的研究发表时间:2013-09-13T16:30:00.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陆静瑜[导读] 随着对心肌桥发病机制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心肌桥的重要性会逐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

陆静瑜(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图室 200122)【摘要】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多发生在心外膜冠状动脉起始部位,穿过心肌层,又称“隧道动脉”。

本文通过回顾心肌桥的解剖,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及其检查方法,治疗等相关资料的研究,就心肌桥引起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下降、传导阻滞和猝死等临床表现作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并且对此类病人选择正确的检查手段和完善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动脉硬化缺血隧道【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068-02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和多排螺旋CT检查的开展,心肌桥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组织的浅层,若某部分或几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早在1922年Grainicarnu首先对此现象加以描述。

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Iwig 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的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冠状动脉显影正常。

[1]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多发生在心外膜冠状动脉起始部位,穿过心肌层,又称“隧道动脉”。

与心绞痛、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下降、传导阻滞和猝死等有关。

本文回顾了当前关于心肌桥的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等相关资料及其治疗,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病理生理组织学研究表明心肌桥动脉内膜由收缩型的平滑肌细胞和大量间质胶原组成;这些细胞通常在内膜上产生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最终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

左前降支心肌桥诊疗

左前降支心肌桥诊疗

左前降支心肌桥诊疗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血管穿行于心肌纤维之间,在收缩期出现暂时性管腔狭窄或闭塞。

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节段称为壁血管,覆盖于其表面的心肌组织即为心肌桥,多见于左前降支(LAD)(70%~98%)。

MB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等诸多心血管事件。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LAD-MB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发现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及进展,并给出实用的临床诊疗方法建议。

一.流行病学MB发生率无确切数据。

平均说来,成人MB发病率为1/4,尸检发现率为5%~86%,血管造影检出率为0.5%~12%。

血管内超声(IVUS)可发现细微的收缩,MB检出率提高至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检出率则更高,达5%~76%。

二.病理生理学根据不同深度,LAD-MB分为浅表型(>1~2 mm)、纵深型(>2 mm)(图1)。

临床症状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不全以及发作性室性心律失常等较为常见。

MB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心率、左心室肥厚和冠脉粥样硬化。

MB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持续于整个心动周期,使血流储备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释放,也是加重患者病情的重要因素。

(点击查看大图)图1. LAD-MB的解剖学特征、临床和病理生理学因素。

三.诊断策略MB诊断尚无真正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使用各种检查方法,评估其解剖、形态和功能的严重程度(表1)。

冠脉造影图像中,MB的典型表现是收缩期狭窄,即“挤奶效应”,舒张期又完全“解压迫”(图2)。

舒张期冠脉内径可缩小24%~58%,而收缩期则达71%~99%。

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则加强收缩期狭窄。

辅助血管内影像和生理检查有助于临床评估,理解MB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肌桥是怎么回事?

心肌桥是怎么回事?

心肌桥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心肌桥的病理病因,心肌桥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心肌桥病因
*一、发病原因
心肌桥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解剖畸形。

病因冠状动脉的心肌内段,尤其左前降支的心肌内段,在收缩期可受到挤压,多在中年以后才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

*二、发病机制
心肌桥心肌纤维的方向在前降支和后降支处与该血管长轴成近直角的角度,而在右室前支及左室前支则呈较小的角度。

壁冠状动脉的横断面可见管腔小、管壁薄,当心肌桥较厚时更为明显。

壁冠状动脉段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其近端及远端的血管内膜常可见到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上述解剖学特点,当心脏收缩时,心肌桥压迫壁冠状动脉,使其管腔进一步狭窄,心肌桥越长、越厚、心肌纤维与血管成角越大,壁冠状动脉狭窄越重,其远端心肌缺血越重,甚至心肌梗死。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心肌桥病因,心肌桥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心肌桥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心肌桥”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 根治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或松 解心肌桥来改善心肌缺血。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 和心肌桥切除术等,适用于症 状严重且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需 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手术指征。
04
预后与预防
Chapter
预后
短期预后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短期内的预 后通常较好,大多数患者没有明
心律不齐
部分心肌桥患者可能出现心律不 齐,如房颤、早搏等。
01 02 03 04
心音低弱
心肌桥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可能 受损,心音低弱。
心脏杂音
部分心肌桥患者可在心尖区闻及 收缩期杂音,可能与心脏扩大和 肥厚有关。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 金标准,可明确显示心肌桥的
01
02
03
发病率
冠状动脉心肌桥在一般人 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 。
年龄与性别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 病率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 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 关。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Chapter
症状
心肌桥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 显。
要点一
总结词
其他心肌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 心肌病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这些心肌疾病各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 与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症状和病因均不同。例如,扩张型心 肌病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而肥厚型心肌病 则以心室不对称肥厚为特征。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室舒张功 能受限为主要表现。这些心肌疾病需要与冠状动脉心肌桥 进行鉴别诊断,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桥病理生理及诊疗策略(综述)2014-07-04 12:06来源:丁香园作者:iang字体大小:心肌桥往往无临床症状,但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晕厥或心脏性猝死都可能与其相关。

本篇综述主要讨论心肌桥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诊疗策略。

尸检发现40%-80%病例存在冠脉从心肌中通过(即所谓的心肌桥)的现象,但冠脉造影显示功能性心肌桥较少见,仅占0.5%-16%,其长度从4mm至80mm不等。

尽管任意一支心外膜动脉表面均可形成心肌桥,但大部分发生在左前降支,占67%-98%。

心肌桥深度从0.3mm至28mm不等,解剖结构上而言,心肌桥由横跨左前降支的表浅心肌纤维或环绕左前降支的深部纤维组成,深度>5mm的心肌桥较少适合外科肌肉切开术。

心肌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取决于心肌桥的厚度和长度,其走行方向与心肌纤维相关,另外,心肌桥周围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疏松。

病理生理:尸检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心肌桥血管位于心肌内部和远端的节段一般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近端节段往往倾向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这一点,生物力学或许可以给出合理解释。

心肌桥起始段近血管壁血流模式紊乱,而紊乱的血流模式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空间分布的核心因素。

低且不稳定的管壁剪切应力(WSS)增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活性氧以及促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表型产生。

事实上,尸检检查已发现临近心肌桥起始冠脉节段存在结构功能不全,内皮细胞呈平面多边形,而心肌桥冠脉阶段内皮细胞结构保持完整。

图示为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模型,展示了舒张末期左前降支心肌桥近端和远端相对低WSS区域以及心肌桥内部冠脉阶段高WSS区域。

心肌桥起始处心肌压力增加也会导致向前传递的收缩波突然中断,干扰血流模式,进一步减小WSS,加剧内皮损伤,从而刺激斑块形成。

另外,冠脉树的移动以及心肌特质的改变形成坚实的机械应力可能也促成了近端粥样斑块的形成。

更确切而言,心肌桥内部的压力和心肌桥连接处数条血管形成一定角度导致了近端节段形成非均匀应力场,而这些产生的应力可能有助于近端节段斑块形成和破裂。

心肌桥内机械负荷增加可能促进收缩性血管重塑以维持稳态。

另外,心肌桥内周围脂肪组织疏松,使得心肌桥内冠脉阶段与血管周围产生促炎因子的脂肪组织分离,这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防护作用。

这些因素也可能导致了心肌桥近端节段斑块形成,但心肌桥远端节段尽管WSS低,动脉粥样硬化却相对少见的原因尚不清楚。

明确的是,复杂而动态的生物力学因素对心肌桥终点处血流的影响的综合效应是抑制远端节段低WSS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心肌桥合并出现其它的病理生理改变时可以诱导无症状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第一,年龄、高血压和冠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以加剧心肌桥带来的氧耗供需不平衡;第二,左室肥厚可以增加心肌压力,减少冠脉微循环储备;第三,冠脉痉挛、微血管功能障碍或内皮功能障碍等联合心肌桥可以导致心肌缺血;第四,心肌桥近端血管节段斑块形成可以促进冠脉阻塞;第五,心肌桥内血管不良重塑可以减少心肌血流。

这些因素中的每一条均可以导致心肌桥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最新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不仅仅与收缩期血管压力有关,事实上,收缩期血管压力一直持续至心脏舒张中晚期。

冠脉心肌桥内节段平均血流最大速度和平均舒张期血流最大速度增加而舒张期血流速度仅有轻微改变这一现象证实了舒张期存在血管腔狭窄,从而引起持续性血流紊乱。

这些结果显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受损均会导致心肌桥患者心肌氧耗供需不平衡。

临床表现:尽管心肌桥往往在冠脉造影或尸检时意外发现,但心肌桥作为唯一心脏异常表现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痉挛、运动诱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顿抑、短暂性心室功能不全、晕厥甚至猝死等临床表现。

诊断:目前诊断心肌桥的方法很多,但由于缺乏诊断金标准,各种检查方法所报告的诊断准确度各异。

1.非侵入性诊断技术非侵入性心肌桥诊断技术包括多层CT(MSCT)、负荷单光子发射CT和负荷超声心动图。

MSCT定义心肌桥为心肌围绕的血管节段,最新MSCT可以进行生理评估,增强其识别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心肌桥的诊断能力。

负荷单光子发射CT可以检测可逆性心肌灌注,这种灌注方式在心肌桥患者中存在缺陷,另外,单光子发射CT可以将缺血与收缩去官腔狭窄程度联系起来。

对比负荷超声心动图虽已用于检测心肌桥,但尚未有效确认其价值。

2.侵入性诊断技术冠脉造影诊断依靠心肌桥内冠脉节段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期的官腔直径变化。

心脏收缩时,官腔最狭窄处直径减小≥70%,直至舒张中晚期,官腔最狭窄处直径减小仍≥35%,呈现出典型的“挤奶效应”。

而收缩期心肌桥处管腔狭窄可以通过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缓解。

辅助血管内影像和生理检查有助于临床评估和对心肌桥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

血管内超声检查可呈现典型的“半月征”,变现为心肌桥内冠脉节段和心外膜组织之间无回声区域,并且贯穿整个心脏收缩和舒张周期。

另外,血管内超声可以描述心肌桥近端粥样硬化特征。

药物注射时行冠脉生理学检查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1)评估与心肌桥有关固定梗阻的血流动力学意义;2)模拟导致心肌缺血症状的动态心肌梗阻;3)发现临床相关的心肌桥内冠脉节段内皮功能障碍或冠脉痉挛。

血管狭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可以通过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

心肌桥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0.75时,可能出现心肌缺血。

对于不存在心肌桥的患者,FFR介于0.75和0.80之间的冠脉为心肌缺血的灰色区域。

对于FFR异常但不引起缺血的患者,静脉用多巴酚丁胺可以升高压力阶差,导致心绞痛,意味着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心肌桥。

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较腺苷产生更高的评估最大血流速度和更大的压力阶差意味着存在显著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肌桥。

最后,冠脉内注射乙酰胆碱可以揭露伴随的内皮功能障碍或冠脉痉挛。

分型心肌桥可根据Schwarz分型分为A、B、C三型(见下表)。

Schwarz分型可以作为心肌桥患者直接治疗的指南,因为它和药物或侵入干预后临床预后相关。

A型患者无需治疗,而对于B型和C型患者,5年随访研究表明β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显著改善这两型患者症状。

心肌桥分型及治疗治疗:治疗有症状心肌桥患者首选药物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肌切开术和冠脉搭桥可以作为最大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1.1 抗血小板治疗心肌桥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可以根据MSCT识别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1.2 β阻滞剂对于有症状患者,β阻滞剂是治疗的支柱,其可以通过减慢心率、增加舒张期冠脉充盈时间以及减少冠脉收缩和压力缓解心肌桥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1.3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可以舒张血管,可能对于伴随的冠脉痉挛有效,也经常被用于临床实践中。

目前为止尚无头对头比较β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以及β阻滞剂对心肌桥临床预后获益的随机临床试验。

相反的,心肌桥患者应该谨慎使用硝酸甘油等单纯血管舒张性药物。

尽管硝酸盐类药物可以缓解冠脉痉挛和减少前负荷,但会增加心肌桥内冠脉节段收缩压力和舒张心肌桥近端血管节段,从而进一步恶化症状。

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血管舒张药物,除非存在严重冠脉痉挛。

2.非药物治疗2.1 PCI有症状心肌桥患者植入支架可以换着最大冠脉收缩压和血管压力,恢复正常血流并消除症状,但是,支架放置时冠脉穿孔、支架断裂、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可能风险的存在限制了支架在心肌桥患者中的使用。

其中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2点:1)心肌桥患者支架植入早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可能与心肌桥相关血管腔面积减少有关;2)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目标血管重复血运重建率(TVR)较低。

虽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TVR低,但再狭窄率仍较动脉粥样硬化行PCI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

对于斑块位于心肌桥近端,以及心肌桥内冠脉节段未发生重塑且梗阻呈动态的患者,PCI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尽管现代支架植入后可以恢复合适的舒张和收缩血流,但储蓄的压力仍可能导致支架破裂,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

生物可吸收支架放射强度也是PCI治疗顾虑之处。

未来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可以具备足够的放射强度从而安全的实现心肌内冠脉官腔扩张并能够抵抗生物吸收期收缩压力。

但这些具备生物医学特性的支架是否接受冠脉造影和临床预后试验的考验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总而言之,尽管没有比较最佳药物治疗与最佳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洗脱支架PCI的随机对照研究,但药物治疗似乎优于PCI。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血运重建可能适用于最大药物治疗无效且不符合最佳手术指针的心肌桥患者。

2.2 外科治疗外科干预包括冠脉上方心肌切开和冠脉搭桥。

肌切开术主要对心肌进行仔细、完整的分离,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穿孔、室壁瘤以及术后出血等,而CABG最主要的顾虑是搭桥失败。

两项关于心肌切开的研究描述了此手术的成功性,但是,其中一项研究报告9例中有2例发生右室穿孔,另外一项研究报道26例患者中有1例因术后左前降支狭窄导致心绞痛而行冠脉搭桥。

至于CABG,一项研究报道不存在并发症,而另一项研究报道了39例中6例复发心绞痛,在39例随访的病例中,有15例出现移植血管堵塞。

与大隐静脉相比,左乳内动脉作为搭桥动脉更容易出现堵塞,因此,心肌桥CABG治疗优选大隐静脉。

有两项研究比较了心肌切开与CABG治疗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有效性,一项研究纳入33例患者,1例行心肌切开治疗患者因右室意外穿孔转行CABG,21例患者(心肌切开或CABG)随访冠脉造影显示远端冠脉血流通畅。

另外一项研究纳入11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出现非典型胸痛并服用药物治疗。

尽管心肌切开和CABG均可以作为治疗选择,但何者更优尚无定论。

一方面,心肌切开意在纠正潜在的病理机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冠脉造影显示收缩期冠脉狭窄≥75%或存在心肌缺血和心梗证据的有症状心肌桥患者,可以选择心肌切开术。

另一方面,对于心肌桥长度>25 mm或深度>5 mm或心肌桥内冠脉节段不能在舒张期完全舒张的心肌桥患者,可以选择CABG。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尚无比较强化药物治疗与外科干预的随机临床试验,就目前有限的研究结果而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心肌桥患者,心肌切开或CABG似乎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结论:临床中心肌桥患者常见,并且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晕厥甚至猝死等。

一系列侵入性及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为了解心肌桥病理生理提供了可能。

β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仍是治疗的支柱。

对于某些强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干预或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而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心肌桥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需要大型注册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