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特色疗法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

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急症,由于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且汗腺也未发育完全。
所以较成人而言更容易发热,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脱水、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
临床上治疗小儿发热通常以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广泛应用,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特色疗法作用显著,大大缩短了患儿治疗的周期,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一、中医特色疗法1、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因简单方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受设备和医疗条件限制等,在临床应用广泛。
在小儿发烧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做清天河水、退六腑及清肺经。
清天河水操作时选用清水做介质,方法如下:从小儿手掌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为一次,1岁以下清100次左右,1-3岁清300-500次,3岁以上可以清800-1000次,建议操作3-5分钟,休息5分钟再操作,视发热情况一天可操作1-3回,此穴位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除烦的作用,这个穴位比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热;退六腑操作时,以食、中二指指腹,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一次,次数同上,退六腑性寒凉,对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等实热均有效;清肺经操作时使用推法,清肺由指根推至指尖;反之补肺,每次推100-500次,适用于外感发热以及肺胃实热引起的发热。
2、中药贴敷疗法:中药贴敷疗法是将所需要的药材磨成粉状,然后调制成糊状,敷贴在穴位上,可以起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发热的患儿可以选择麻黄,桂枝、葛根、薄荷,冰片适量,贴敷大椎、膻中、涌泉、曲池等穴位。
3、沐浴法:利用中药的药液洗浴人体外表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因为小儿的肌肤比较柔嫩,皮肤的温度也会高于成人,且皮肤角质层没有成年人发达,这就导致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所以药浴可以加速药物的透皮吸收,加速患儿的体温降低。
首先将发热洗药包主要含青蒿、柴胡、连翘等中药,放入开水中(约1500ml)闷泡5-10分钟,然后加入冷水稀释至患儿皮肤可接受的温度,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患儿,药浴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用药液洗浴或擦浴,不但可以达到物理降温的意义,同时药物经皮吸收具有良好的退热的作用。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疗法中医学源远流长,其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法。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气血来治疗儿童身体上出现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中医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所采用的独特疗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儿童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提升机体自愈能力的效果。
相比于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一些儿童慢性疾病的治疗,如小儿哮喘、遗尿症等。
同时,在儿科病症的预防上,针灸也被广泛应用。
二、中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是中医儿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激发机体自愈能力,对儿童疾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中草药具有疗效稳定、温和安全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儿童。
在中医儿科中,常用的中草药包括枸杞子、白术、黄芪、柴胡等,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通过对儿童身体的按揉、摩擦、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康复。
推拿疗法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运动障碍等疾病。
它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四、食疗疗法食疗疗法是中医儿科中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
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疾病特点,中医医师制定相应的食谱,通过合理的食物组合和烹饪方法,调节儿童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治疗小儿腮腺炎时,中医医师会建议患儿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清热解毒的食材,如苦瓜、西瓜等,以帮助儿童清除体内湿热。
五、养生保健中医儿科强调疾病的防治兼顾,提倡养生保健的理念。
通过调整儿童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膳食、增强体育锻炼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预防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儿科还特别重视季节保健,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起居习惯,从而提升儿童的自我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在治疗儿童常见疾病上拥有独特的疗法。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儿科中医是以中医理论与方法治疗儿童疾病的专科。
相比于西医儿科,儿科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治疗一些西医难以解决或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儿科中医的优势病种,具体分析如下:1.小儿咳喘小儿咳喘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常用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等药物来治疗咳喘,但往往只能缓解病情,无法根治。
而儿科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以从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综合分析患儿的病情,并根据患儿的体质差异,采用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2.小儿湿疹小儿湿疹是指皮肤潮湿、出现红斑、糜烂、瘙痒等症状的疾病。
西医常通过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来治疗,但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而儿科中医强调通过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来治疗湿疹。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中医穴位按摩等,通过调节患儿的体质,温里力强,使湿邪得到驱除,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3.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加、呈水样、稀烂、呈较黄色等症状。
西医常用止泻药和补充水分电解质等方法治疗,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
而儿科中医强调从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综合分析,采用中药调理、脐疗、针刺等方法来治疗。
中医认为腹泻大都与脾胃功能不正常有关,通过中药调理能够达到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患儿的体质,从而根治疾病。
4.小儿夜啼小儿夜啼是指婴幼儿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啼哭、难以安抚的症状。
西医常通过确定原因,如饥饿、疼痛等来进行治疗,但往往无明显效果。
儿科中医认为夜啼是由于脾肾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通过中药调养脾肾、调理气血,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患儿的体质,达到安抚患儿的效果。
总结来说,儿科中医对于一些西医难治或无法根治的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
不同于西医的病因学,儿科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因、病机,针对患儿的体质特点、病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儿科中医强调通过调整体质,改善患儿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 适量的醋或酒调匀,制成膏状。 膏状药物应易于涂抹、粘附在穴 位上,且不易脱落。
穴位定位与消毒
穴位定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 位进行敷贴。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 、足三里等,具有调理气血、扶正祛 邪的作用。
穴位消毒
在敷贴前,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 毒,以防止感染。消毒方法可采用酒 精棉球擦拭或碘伏消毒。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穴位敷贴在其他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其应用领域 。
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能够提高儿科疾病的 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丰富治疗手段
中药穴位敷贴为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丰富了儿科临 床的治疗方法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 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敷贴时间限制
中药穴位敷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对 于急性病症可能不够迅速。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症状, 需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 规范性和科学性。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穴位敷 贴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 综合治疗:将中药穴位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中药穴位敷贴新药,满足临床需 求。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

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独特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与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一、中医儿科特色疗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等,中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特色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和贴敷等。
中药汤剂是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配制而成,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改善疾病症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颗粒剂则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达到遏制疾病发展的效果。
贴敷方法则是使用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等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儿科疾病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中医儿科中,通过对儿童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以调理儿童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儿童的不适症状。
在实践中,中医针灸常用于儿童的消化不良、失眠多梦、抵抗力低下等疾病的治疗。
针灸疗法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操作,确保使用安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是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
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免疫系统发育等,从而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
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摩腹、点穴等,通过按摩可以调理儿童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二、中医儿科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对于儿科疾病的调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通过对儿童体质和疾病的辨证施治,推荐特定的饮食调理方案。
例如,对于脾虚型的儿童常见的食欲不振、便溏等问题,中医会建议适度进食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小米粥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儿童的肠胃造成伤害。
儿科特色治疗方法简介

儿科特色治疗方法
一、中医治疗特色:
1、穴位贴敷(适应症: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口舌生疮、泄泻、便秘、呃逆、腹痛腹胀、多汗);
2、小儿推拿(适应症:免疫力低下、发热、咳嗽、小儿泄泻、腹胀腹痛、便秘、呕吐);
3、扶阳罐(适应症: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腹痛腹泻);
4、中药膏方(适用症:抵抗力差、易感冒发热、慢性咳嗽、厌食、消化功能欠佳、多汗);
5、中药熏洗(适应症:小儿病理性黄疸);
6、艾灸(适用症:小儿泄泻、呕吐);
7、中药免煎颗粒(优点:小儿中药免煎颗粒量小,易予控制液体量,即冲即喝,使用方便,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
二、振动排痰仪
通过微波震动的方法,帮助痰多不易咳出的患儿尽快将痰液排除体外,减少患儿痰阻气道的风险,使小婴儿免受反复负压吸痰的的痛苦,提高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
三、检查项目
骨密度检查、微量元素检查、过敏原检查、免疫功能检查。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精)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一、拇中指十穴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婴幼儿湿疹是临床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目前虽然中西医方法较多, 短期疗效较好, 但往往疗效不巩固, 易反复发作或加重, 很难从根本上治疗,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 由于小儿皮肤较嫩,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 全身长时间应用经吸收可产生柯兴氏综合征,免疫抑制,皮肤干燥及刺痛感等副作用,而该病的中成药味苦,口感不佳,婴儿拒服,喂药非常困难,使家长为难。
近年来由于药费不断上升, 毒副作用的增加, 人们越来越推崇和喜爱传统的推拿疗法,其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并以经络的传导理论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与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点部位, 激发经络传导感性增强, 以利于疏通经络, 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康复之目的。
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湿诊,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特点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备,不受时间的限制,便于操作,既减少患儿服药的痛苦, 易取得患儿配合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湿疹的同时,使皮疹得到改善,其脾、胃、肠都得以保健,免疫力增强了。
二、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即西医的“小儿腹泻” 。
小儿“脾常不足”常常因饮食稍不注意而产生如积滞、泄泻等疾病。
推拿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 通过调整经络运行,从而达到运脾化滞,分清止泻的效果,常用方法如补脾法、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疗。
三、刺四缝或推拿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
四、贴敷疗法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过敏体质患儿。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目录1. 拔罐法 (2)2. 耳穴压豆 (5)3. 穴位敷贴 (7)4. 中药灌肠 (9)5. 中药夕卜敷 (12)6. 艾灸 (14)7. 雾化吸入 (17)8. 针灸疗法 (19)9. 熏洗 (23)10. 推拿 (25)11. 刮痧 (28)12. 换药 (30)1. 拔罐法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1.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 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5. 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二)目的1. 缓解急慢性疼痛2. 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 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2. 感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痛(四)禁忌症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五)告知1. 由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大小相关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2. 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六)物品准备1. 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玻璃管、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小口瓶、纱布2. 治疗单、手消毒剂(七)操作程序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 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者信息3.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4. 在选好的部位进行拔罐,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5. 常规留罐10-15min 后起罐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7.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8. 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3.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4. 乙醇棉球勿过湿,避免烫伤5.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6. 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料7. 使用过的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2. 耳穴压豆概述: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儿科特色治疗

十堰市西结合医院
在儿科特色治疗室内,不少患儿家长在陪 宝宝来接受小儿中医特色治疗。我科根据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不同的发病类型, 在辨证施治、兼用西药的基础上,开设了 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有穴位贴敷、小儿 推拿捏脊、等多项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 术,并研制出止咳贴、清热贴、止痛贴、 止泻贴等多种内病外治的中药贴敷,得到 广大患儿家长的好评。
清热解毒贴:适用于疱疹性咽炎、
扁桃体炎、上感等咽部感染者,对 慢性咽炎亦有效 。
腹痛贴:适用于腹痛患儿,排除外 科疾病的患儿 。
腹泻贴:适用于腹泻患儿,包括感 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
中医特色治疗之小儿 推拿篇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 拿手法为手段,以预防、治疗儿科常见病 症和儿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它根据幼儿肌肤娇嫩,体表的经络、穴位 对刺激特别敏感这一生理特点,通过医生 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部位作轻快、柔 和的手法按摩,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调理 脏腑,防病治病。所以小儿推拿治疗小儿 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越来越成为一种独 特的绿色治疗方法。
中医特色治疗之小儿 捏脊篇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 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 以又称“捏积疗法”,它具有疏通 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 力等作用。
捏脊适用于:腹泻、便秘、发热咳
喘、小儿斜颈、夜啼、厌食、增强 免疫等。
保健类 :磨牙、遗尿、尿频、湿疹、脱 肛、便秘、惊风、夜啼、口疮、斜颈、面 瘫、睡眠不好、腹胀等
其他类 :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抽动症等
常见病的推拿疗法
腹泻—小儿推拿通过经络循行,起 到调节胃肠道功能,加快或减缓胃 肠道蠕动,促进水分吸收,改变炎 症病灶周围环境,进而消除炎症, 来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从而实现 内病外治;具有效果好、痛苦小、 见效快、费用低等特点。
儿科特色项目操作

经皮给药适应症肺炎、支气管炎、腹泻、厌食、遗尿。
禁忌症1、药物及敷贴过敏者。
2、局部皮肤破损者。
3、出疹性传染病者。
操作常规1、体位,要求坐卧舒适,力求自然,或睡中进行。
2、根据不同疾病选相应的药贴,贴到相应的部位,固定。
3、连接电源,在药贴上放置电机片,根据年龄进行温度、时间、强度设置。
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电极片是否脱落。
2、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局部是否发红、气泡或破溃。
新生儿光疗(蓝光治疗)适应症1、患儿总胆红素在12~15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者。
2、早期出现黄疸(生后36小时内)并进展较快者。
3、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待黄疸一旦出现者。
禁忌症1、结合胆红素升高者操作常规1、用光疗箱进行治疗时,需先预热光疗箱,温度调节同暖箱。
2、清洁患儿皮肤,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
3、修剪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肤,将手套套在患儿手上,用胶布固定,注意不宜太紧以免影响循环。
4、脱掉患儿衣服,仅留尿布保护生殖器。
5、用眼罩保护眼睛。
眼罩固定稳妥,勿过紧或加压,并在喂奶间隙适当松开眼罩。
6、接通电源,打开光疗仪。
7.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5℃。
当体温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
8、单面光疗时,每2-4h翻身一次,使全身皮肤均匀照射。
9、光疗时患儿排便次数可能会增多,应注意臀部护理。
10、光疗结束后,察看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并观察皮肤黄疸情况。
11、准确记录光疗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12、关闭电源,拔出电源插座,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注意事项1、观察小儿一般状况,如体温、呼吸情况及大便形状与次数。
2、光疗时皮肤黄疸明显减轻,故不能以皮肤黄疸程度来判断其疗效。
可以测血清胆红素,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已接近换血指征者,宜隔4~6h检测一次,一般至少每天测一次。
光疗结束后亦应随访,必要时再次光疗。
3、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经消化道失水亦增多,故要注意入液量的补充,一般要较生理需要量增加15%~20%。
三位一体儿科特色项目

三位一体儿科特色项目
三位一体儿科特色项目是指在儿科领域中,通过整合医疗、科研和教育等方面资源,打造独特的特色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儿童医疗服务。
以下是三个可能的示例:
1. 儿童发育与康复中心:
这个特色项目旨在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育和康复服务。
中心整合了儿科医疗团队、康复治疗师和心理辅导师等专业人员,为儿童提供包括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和家庭支持等在内的综合服务。
中心还注重科研,致力于研究儿童发育障碍和康复的最新成果,并开展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 儿童肿瘤中心:
这个特色项目专注于儿童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中心的医疗团队由儿科肿瘤专家、外科医生、放疗专家、化疗专家和护理人员等组成,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全程的护理支持。
中心还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肿瘤研究和临床试验,以加速儿童肿瘤领域的创新和进展。
此外,中心还积极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儿童肿瘤的认知和关注度。
3. 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中心:
这个特色项目致力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追踪随访。
中心汇聚了儿科心脏外科医生、心脏超声专家、心脏病理学家和康复护理师等专业团队,通过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心脏病管理方案。
中心还注重教育和科研,培训儿科心脏专家和护理人员,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研究,推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这些三位一体儿科特色项目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加强科研和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儿科医疗服务,并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这些项目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他们能够以综合的方式满足儿童医疗的多方面需求,并将医疗、科研和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儿科领域的发展。
中医儿科学的独特疗法针灸推拿中药

中医儿科学的独特疗法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儿科学历史悠久,其疗法丰富多样,其中针灸、推拿和中药更是独具特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针灸疗法在中医儿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儿童而言,针灸的应用需要特别谨慎和精准。
由于儿童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穴位的定位和针刺的深度、手法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儿童中,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毫针、三棱针、耳针等。
毫针疗法适用于多种儿科病症。
比如,对于小儿遗尿症,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关元、中极、肾俞等,可以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增强其约束能力,从而改善遗尿症状。
再如,对于小儿抽动症,针刺风池、百会、合谷等穴位,能够起到平肝熄风、镇静安神的作用,缓解抽动症状。
三棱针常用于放血疗法,对于小儿发热、咽喉肿痛等实热证有较好的疗效。
比如,在少商穴、商阳穴放血,可以清热利咽,缓解咽喉疼痛。
耳针则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治疗疾病。
儿童常见的消化不良、失眠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耳针来调理。
比如,在耳穴中的脾、胃、神门等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定时按压,能够促进脾胃运化,改善睡眠。
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学中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一种治疗方式。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
小儿推拿的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推、揉、按、摩、捏等。
对于小儿感冒,可采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手法,疏风解表,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对于小儿积食,通过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等手法,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小儿推拿在保健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比如,经常给孩子捏脊,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还有摩腹,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肠道蠕动,防治便秘;逆时针摩腹则能止泻。
中药在中医儿科学中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入。
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剂型和药物的性味。
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中药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等。
汤剂吸收快,疗效迅速,适用于急性病症。
散剂服用方便,便于加减,常用于慢性病的调理。
丸剂则药力持久,适合长期服用。
对于小儿咳嗽,若为风寒咳嗽,常用麻黄、杏仁、紫苏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中药;若为风热咳嗽,则选用桑叶、菊花、连翘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品。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最新资料推荐------------------------------------------------------儿科中医特色疗法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1、针剂疗法:适用于上感、肺炎恢复、泄泻等 2、推拿捏脊疗法:适用于脾虚泄泻脑炎恢复期治疗 3、拔火罐法:适用于外感风寒等 4、脉冲空位治疗:适用于肺炎及泄泻的恢复治疗 5、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壅肺证、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 1.般护理 1.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 咳嗽严重者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1 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1/ 6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2 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3 痰呈黄绿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4 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3.1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3.2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店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4.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4.3 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
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
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
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
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
中医儿科技法

中医儿科技法
中医儿科技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指通过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儿科技法:
- 熏洗法:利用中药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促进气血畅达、腠理疏通,多用于小儿出疹性疾病、汗证、皮肤病及局部肿胀疼痛等病证。
- 涂敷法: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或中成药粉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患处,多用于痄腮、疮疡、哮喘、肺炎喘嗽等病证。
- 罨包法:将药物置于皮肤局部,并加以包扎,多用于汗证、积滞等病证。
- 热熨法:将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盐、姜、葱)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患部或腧穴,有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等作用,常在寒证、虚证或气滞引起的多种痛证中使用。
- 敷贴法: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多用于泄泻、哮喘、遗尿等病证。
- 擦拭法: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主要用于小儿口腔、鼻腔及皮肤,有活血止痛、祛风止痊等治疗作用。
- 药袋法:将药物研末,装入袋中,做成香袋佩挂于小儿胸部,或做成肚兜系于腹部,或做成药枕当枕头,或做成马夹、背心穿戴,用以防治小儿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技法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建议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
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
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
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
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穴位贴敷在当前良好的大环境,县级医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医院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建设,其中儿科主要是采用穴位敷贴、中药汤剂、针刺、推拿等特色疗法,针对哮喘、厌食、温热病、泄泻等疾病进行治疗,今天主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1、中医儿科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中医疗法的原则是通过纠正人体生理活动(包含中医辨证的八岗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等方面,场所是经络、五脏六腑)的偏差,来恢复机体自身抵抗、消灭入侵者的能力。
其运用到现实当中有两个特点,即整体观念(治疗疾病时从全身入手)、辨证论治(治疗是从证候出发,会有不同疾病使用同一疗法、同一疾病使用不同疗法的现象),从而来帮助患者去除疾病、促进身体恢复健康等。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于中医中医辨证论治,药材通常来源于自然界、不是化学合成的,副作用极小,常用剂型包括汤剂、丹、散、丸、膏以及外用的酊剂等,服用方式包含内用与外用两种。
非药物治疗就是使用药物以外的其它方式(通过对人体穴位、经络等使用物理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疾病进行治疗。
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脏腑形态都没有发育成熟,具有脏腑娇嫩、稚阳未充、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而儿科主要是研究孩子的疾病防治、保健以及身心发育,含有三方面的基本特点: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大;疾病对身体造成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自身防护能力也较弱。
此外小儿属于稚阴稚阳,通常容易发病、变化迅速,所以孩子生病后要及时进行诊断并结合孩子的情况、病症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疾病诊治、预防保健、生长发育的一门学科,其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以针灸、贴敷、拔罐、中药、推拿、刮痧等疗法为主要手段。
2、关于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的基本概述中医穴位贴敷的目的是扶正固本,其属于中医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它的基础是经络理论(包含穴位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整体观等理论),穴位贴敷具有疏通经络、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如三九贴、三伏贴等,其治疗简单易行、副作用少、效果好等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儿科特色服务项目

儿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针灸技术操作规程适应症:小儿急惊风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以1寸毫针直刺0.8寸即可。
经针刺小儿抽搐缓解后,应用针灸进行退热治疗,针灸治疗小儿高热亦有很好的效果。
针刺退热一般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二、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厌食,腹泻,便秘,体虚复感等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于按摩床上,术者用手掌根依上,中,下脘方向,用推法,先慢后快,频率为120-240次每分,持续2-3分钟,要领是只能从上向下推,按推力度以患儿舒适为度。
三、中药雾化法适应症:乳蛾物品准备治疗车:超声雾化器一套,中药药液、冷开水、水温计操作程序1 备齐用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取半卧位,核对床号、姓名、腕带。
3 连接雾化器各部位,检查性能,水槽内加冷开水250毫升液面高约30厘米、浸没雾化罐底的透声膜,罐内放入中药药液30—50毫升,罐盖拧紧,放入水槽,将水槽盖紧。
4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分钟,再开雾化器开关。
5 根据需要调节雾量,将口含嘴或面罩罩住口鼻,嘱深呼吸、吸入20分钟。
注意水槽内水温不超过60度。
6 治疗毕,取下口含嘴或面罩,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7 擦开患者面部,整理床单位,协助舒适体位,雾化器倒掉水槽内水,消毒、擦干。
8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四、中药灌肠适应症:泄泻治法:1湿热泻代表方:葛根芩连汤2寒湿泻代表方:理中胃苓汤准备: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2物品:中药,温开水,弯盘,治疗碗,血管钳,注射器,量杯,水温计,手套,治疗巾,垫枕,肛管,石蜡油,棉签,纱块,胶布,大便器,卫生纸3测量药液温度,39-41度,倒入灌肠筒或树叶瓶内,挂在树叶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4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儿科特色实施方案

儿科特色实施方案
儿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因为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患者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儿科的特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在儿科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儿童患者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儿童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首先,儿科特色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
儿童患者通常对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感到陌生和害怕,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如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注,以减轻儿童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与儿童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况。
其次,儿科特色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
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患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也相对脆弱,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和周到。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情况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儿童患者的伤害。
最后,儿科特色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儿童患者通常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因此,医院需要提供良好的家属休息区和相关的支持服务,以方便家属的照料和陪护。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他们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共同为患儿的康复努力。
综上所述,儿科特色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重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同时也需要充分重视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为儿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儿科主要特色疗法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有着剧烈的行业竞争。
中国各地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
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因此我们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了以下几种主要的特色疗法以增强我科室影响力。
首先,我们科室率先开展了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源于明代,十一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在五行,经络理论指导下应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制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的方法。
鉴于其副作用小,小儿配合程度高,易于家长接受等的优点,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各种常见疾病中取得了家长比较满意的疗效。
小儿推拿在儿科常见疾病如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脱肛,感冒,斜颈,落枕,遗尿等有较好的效果。
同时,儿科捏脊能较好的提高小儿免疫力。
在儿科治疗中其治疗比例达15%。
其次,我们广泛开展了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与药物相比,具有不经过肝肾代谢,无胃肠道负担,无痛苦更天然优点,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简便价廉的优点,利于家长和患儿接受。
我科开展的穴位贴敷疗法如敷天突,敷
脐,敷涌泉,三伏贴,敷背穴等,在患者间获得广泛好评。
其治疗比例高达90%。
其三,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灌肠从直肠给药,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低,患儿能较好配合的优点。
中药灌肠退烧温和,持久,稳定,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便的作用,既治标又治本,体温下降后不易反弹。
在发热病人中灌肠疗法使用率达到60%。
最后,我们科室最新开展了小儿刮痧疗法,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刮痧特制器具和手法,蘸取一定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磨砂,使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变化,而达到活血刮痧的作用。
小儿刮痧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发热,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其使用率约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