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肺系疾病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PaCO2升高。
要 点 4.血液检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瘀血征象明显时全血 粘度和血浆粘度可增加。
•痰郁化热者白细胞总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阳虚水泛者可能有肝、肾功能的改变,血清电解 质出现紊乱。
治疗原则
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祛邪
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
—— 若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则谵妄昏迷,震 颤,抽搐;
——如见喘脱,神昧,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者,乃阴阳消亡危重之候。
肺胀诊断依据
肺 主症: 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

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 不安。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相关检查

肺 1.x线检查: •

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 降低且变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气肿征)
肺血管纹理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心 室增大。(肺心病、心衰征)
诊 2.心电图检查:
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电轴右偏,顺 钟向转位,出现肺型P波等。

3.血气分析检查: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PaO2降低,
脉不利,肝脏疏调失职,血郁于肝,瘀
结胁下,则致徵积。
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 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 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 脉,“血不利则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 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 杂为患。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中医内科学(十版)

中医内科学(十版)

中医内科学(十版)中医内科学(第十版)》第一单元:肺系疾病本单元介绍了肺系疾病的病名、二级诊断、辩证治则、关系代表方等内容。

荆防达表汤和葱豉桔梗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前者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后者是疏风清热、解表止咳。

针对实证感冒,可以使用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的方剂,或者益气解表、调和营卫的方剂治疗气虚感冒。

针对阴虚感冒和阳虚感冒,可以分别使用滋阴解表和助阳解表的方剂。

风寒袭肺和外感咳嗽都可以使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方剂。

而风燥伤肺咳嗽则需要使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的方剂。

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加减葳蕤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三拗汤、合止嗽散、桑菊饮、桑杏汤、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沙参麦冬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定喘汤、玉屏风散、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华盖散、麻黄汤、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五磨饮子、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生脉散等方剂都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咳嗽和喘证。

针对痰湿蕴肺和内伤咳嗽,可以使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的方剂。

针对痰热郁肺和肝火犯肺,可以分别使用清热化痰、束肺止咳和清肺泻肝、化痰止咳的方剂。

而针对XXX和发作期的热哮,需要使用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的方剂。

针对肺虚证、脾虚证和肾虚证,可以分别使用宣肺散寒、化痰平喘、补肺益气、健脾益气、益气养阴、滋阴解表、助阳解表、补肺纳气、扶阳固脱、镇摄肾气等方剂。

针对肺痈和肺痨,可以使用补肾纳气、扶阳固脱、镇摄肾气、疏散风热、清肺化痰、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排脓解毒等方剂。

对于虚热证、虚寒证和上热下寒证,可以分别使用滋阴清热、温肺益气、寒热平调、清温并用等方剂。

对于肾虚血瘀证,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益气养血的方剂。

总之,本单元介绍了多种肺系疾病的方剂治疗方法,供临床医生参考。

纳气定喘,活血化瘀,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

其中,肺胀和肺痿是常见病症,可以使用麻黄升麻汤、七味都气丸和合柴胡疏肝散等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概念】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伏为其特征。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常以风为先导)【病机】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小结】①病位及脏腑:肺卫受邪②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③病性:外感表实证④预后一般良好⑤病机关键: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依据】①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②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忽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感冒和风温的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入里症候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辛温发汗;风热证→辛凉清解;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第二节咳嗽【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内邪干肺(痰与火)【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痰课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辩证要点】①辨外感内伤②辨症候虚实【治疗原则】外感:祛邪利肺;内伤:标实为主:祛邪止咳本虚为主:扶正补虚【证治分类】(外感+内伤)第三节哮病【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诊断依据】①呈反复发作性。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中药治疗需长期坚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 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对于肺痨患者,针灸治疗可以 选择肺俞、膏肓、足三里等穴 位,以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避免误伤经络,同时需注意与 中药治疗配合使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
诊断过程
患者就诊时,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发现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结合肺部听诊和X线 检查,考虑为肺痨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建议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抗痨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生活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戒烟,以改善肺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05
肺痨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一
01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35岁,长期从事IT行业,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
近半年来,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自认为是普通感冒,未予重
视。
02
诊断过程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 肺痨概述 • 肺痨的症状与诊断 • 肺痨的治疗 • 肺痨的预防与调理 • 肺痨的案例分析
01
肺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痨是中医内科学中一种常见的肺系 病症,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 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
特点
肺痨具有传染性,病程较长,病情易 反复,治疗难度较大。
肺结核

中医肺系疾病试题及答案

中医肺系疾病试题及答案

中医肺系疾病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肺系疾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是:A. 心B. 肺C. 肝D. 肾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A. 主气B. 治节C. 通调水道D. 肺朝百脉答案:B3. 中医认为肺为“相傅之官”,其主要原因是:A. 肺主治节B. 肺主一身之气C. 肺为娇脏,易受邪侵D. 肺主宣发和肃降答案:A4. 下列哪项不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A. 咳嗽B. 气短C. 胸闷D. 黄疸答案:D5. 治疗肺系疾病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治法?A. 宣肺止咳B. 清热化痰C. 温阳解表D. 滋阴润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时,常用的药物归经包括:A. 肺经B. 大肠经C. 脾经D. 肾经答案:A B D7.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肺系疾病的发生?A. 外感风邪B. 情志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失度答案:A B C D8. 肺系疾病中,常见的痰液性质包括:A. 黄稠痰B. 白稀痰C. 痰中带血D. 泡沫痰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9. 中医认为肺主________,与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呼吸10. 在中医理论中,肺与________相表里,共同维持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答案:大肠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时,常用的几种药物及其作用。

答案: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时,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

- 杏仁:能够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 枇杷叶: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

- 贝母: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 麦冬: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

12. 描述中医中肺的“娇脏”特性及其在治疗肺系疾病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在中医中,肺被称为“娇脏”,因为它具有清虚娇嫩、不耐寒热的特性,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

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使用寒凉药物,以防伤害肺气。

- 重视宣肺止咳,帮助肺气恢复正常的宣发和肃降功能。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肺系疾病治疗原则1.根据症状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具体来说,根据痰的性质(黄色、白色、粘稠等)、咳嗽情况(干咳、咳痰、痰多等)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喘息等),中医可以判定疾病所属的证候类型。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疏风散寒、燥湿化痰中医认为有些肺系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痰侵袭所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常常会运用疏风散寒、燥湿化痰的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常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草果、苏子、陈皮等。

对于湿痰较重的疾病,中医则会使用干燥化湿的药物,如白术、炒山豆根等。

3.温肺化痰对于咳嗽咳痰较重的疾病,中医重视温肺化痰的治疗方法。

温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症状。

中医常使用一些温化痰药物,如桔梗、白芥子、半夏等。

4.滋阴润肺对于病情较重,引起肺系疾病的阴液不足的患者,中医会选择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

滋阴润肺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滋阴润肺药物有沙参、麦冬、黄耆等。

5.辨证施治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

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的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

中医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

6.调理体质中医注重调理体质,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中医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选用调理体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7.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是与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在草药配方、穴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综合治疗肺系疾病。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

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

’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

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

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

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

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

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

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

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

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

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

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不和。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因 病
痰热素盛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腠内

理外
不合 固邪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05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
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如沙丁
胺醇、特布他林等。
抗炎药物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如 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祛痰药
用于促进痰液排出,如 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抗生素
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 素、头孢菌素等。
非药物治疗
氧气疗法
通过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 善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 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治疗经过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 特色疗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病例二
01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经西医诊断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2
诊断过程
患者经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西医诊断结果,诊断为肺胀。
发病机制
肺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外邪反复侵袭、年老体弱、久病不愈 等因素有关。外邪侵袭可导致肺气郁闭,日久不愈则逐渐发 展为肺胀。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则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进 一步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 、气短、喘息、胸闷等症状。随着病 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神疲乏力、 食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
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 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阳虚水泛证
宜温阳利水、宣肺平喘,方用真武汤 合五苓散加减。
预防与调护建议
04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提 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肺功能。
避免外邪
注意保暖和健康,避免感冒和其 他外邪入侵。

中医肺系疾病

中医肺系疾病

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中医 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 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遵循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注重病因的辨析和个体的辨证论治,以及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下面将从中医的视角来介绍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1. 个体化治疗原则中医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针对肺系疾病,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特点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师应针对患者的肺气虚弱、痰湿、瘀血等不同病理表现来进行针灸、草药调理等个体化治疗。

2.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肺只是整个五脏之一。

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中医不仅仅关注肺本身的病变,还会考虑其他脏腑的影响。

例如,在治疗气虚型的肺系疾病时,医师可能会调理脾胃功能,以增强气血的生化功能和调节体液代谢。

3.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肺系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变化来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肺系疾病的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内伤和情志等多种类型,而病机可表现为热、寒、虚、实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4.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肺主气,称为一身之司令。

如果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肺气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疾病。

治疗时会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恢复肺气的正常运行。

5. 符合整体中医理论中医治疗肺系疾病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还需要符合整体中医理论。

例如,中医认为肺系疾病与五脏关系密切,通过针灸、中药或其他中医疗法来调整五脏的功能,以及调整气血和体液的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调整阴阳平衡和符合整体中医理论。

这些原则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中医治疗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内科肺系疾病

中医内科肺系疾病

中医内科是各学科的融合,复杂繁多的内容让我们不知如何下手,那么一开始我们应该用最简单的方式找到核心部分,试想我们上学的接触到一个新知识时,首先学的就是定义,其次是机理。

中医内科也是这样,首先病名也就是定义必须掌握,中医疾病的命名都是以临床症状命名。

病因病机是整个中医内科的核心和关键点,病机主要包过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位、病理因素、病理性质、疾病的转归、转化和预后。

基本病理变化,就肺系而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肺主气,肺主宣发与肃降。

所以整个肺系疾病的病理基础都与肺失宣肃相关。

举例:感冒: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咳嗽: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哮病:痰雍气道,肺失宣肃。

喘证:肺气上逆,肺失宣肃。

病位都在肺,涉及肝、脾、肾,心。

感冒:卫表肺系咳嗽:肺,脾,肝。

(与气机关系密切的)哮证:肺、脾、肾。

(与水液代谢相关)喘证:肺、肾、肝、脾、心。

肺痈:肺。

肺痨:肺。

肺痨:肺,脾肾心肝。

肺胀:肺、脾、肾、心。

肺为储痰之器,所以肺系疾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

痰与血结合,则为肺痈,痰浊与水饮和淤血结合则为肺胀。

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

如肺痨主要是阴虚,肺胀是本虚标实。

肺萎为虚证,又有虚寒虚热之分。

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往往与正气强弱和邪气深浅有关系。

实证易治,虚证难治,病程长难治,病程短易治,病位浅易治,病位深难治。

如喘证的预后与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感冒是由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至卫表不和,肺失宣肃,那么治疗方法就是解表达邪,再根据外感六淫的不同和正气的强弱,分成不同的症候类型以辩证施治。

咳嗽是有外邪袭肺,内伤干肺从而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那么针对外伤咳嗽以祛邪止咳,针对内伤则扶正补虚以止咳,再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分成不同的症候类型以辩证施治。

哮证的发生本有伏痰,又遇诱因,使痰雍气道,肺失宣降,那么治法要发作时治标,以祛邪利肺,平时治本,以扶正补虚,再将发作期与缓解期分成不同的症候类型以辩证施治。

喘证是由外感和内伤引起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所致,那么治法就要祛邪利气,培补摄纳。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2.治则:化痰燥湿,降气平喘
3.方药:平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苍朮、厚朴、陈皮、半夏、茯苓、 甘草、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四)水饮凌肺
1.辨证要点 咳喘气逆不能平卧,咯痰色白量多 而清稀或呈泡沫状,小便不利,面 浮肢肿,畏寒肢冷,舌淡紫而胖, 边有齿痕,苔白滑。
2.治则:温阳利水,降气平喘
3.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2.治则:健脾益气,理气化痰
3.方药:六君子汤
人参、茯苓、白朮、甘草、陈皮、 半夏
(三)肾气虚
(2)重证-百合固金汤
百合、生地、熟地、玄参、麦冬、 白芍、当归、川贝、桔梗、甘草
四、转归预后
1.外感咳嗽突然起病,病位浅,病情轻, 较易治愈;若迁延失治,可转为慢性 咳嗽。
2.内伤咳嗽,咳久可伤及脾、肾、心, 或致咳喘并作,甚至演变成肺胀而难 以治愈。
五、预防与调摄
1. 忌生冷或燥热、辛辣、肥腻的食物, 戒烟酒。
茯苓、附子、白朮、生姜、白芍、 葶苈子、大枣
(五)肝气犯肺
1.辨证要点 突然呼吸急促、困难,胸中憋闷, 咽喉梗阻,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 加重,平素常忧郁、善太息,脉弦。
2.治则:疏肝理气,降气平喘
3.方药:五磨饮子加味
沉香、乌药、枳实、木香、槟榔、 杏仁、厚朴、旋覆花
◎虚喘
(一)肺脾气虚
1.辨证要点 气喘而声低息弱,气短不足以息, 咯痰量多色白清稀,自汗畏风。
2.治则:袪风散寒,解表宣肺
3.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 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 川芎
(二)风热犯表
1.辨证要点 恶寒轻(恶风),发热重,少汗, 口干咽燥或肿痛,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中医辨证论治肺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肺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肺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04
与方法
治疗原则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进 行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整体观念
从整体出发,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 ,以达到治疗目的。
治未病
注重预防,调理体质,增强正气,防止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季节、地域、个体差异等因素,灵活调 整治疗方案。
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或房劳过度等均可耗伤肺气 ,使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感受 外邪而发病。
03
肺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
01 观察患者面色、神态、体态
肺系统疾病患者常见面色苍白、神态疲倦、体态 消瘦。
02 观察呼吸状况
注意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是否有咳嗽、 喘息等异常表现。
03 观察舌质舌苔
• 疗效评价体系完善:未来中医将进一步完善肺系统疾病的疗效评价体系,引入更多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如 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准确评估治疗效果。
• 中药制剂质量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中药制剂 的稳定性和疗效,为中医辨证论治肺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同时,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也将成 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内治法
中药汤剂
根据辨证结果,选用适当 的中药组方,煎汤内服, 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 阳气血。
中成药
选用具有明确疗效的中成 药,方便患者服用,缓解 病情。
饮食调养
根据中医食疗理论,指导 患者合理饮食,以达到辅 助治疗的目的。
外治法
贴敷法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于患处 或特定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方歌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方歌

肺系疾病一、感冒1. 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10:荆芥防风达表苏叶白芷橘红,杏仁赤苓葱头生姜炒建曲。

荆防败毒散11: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

2. 风热感冒银翘散10: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薄荷,甘草桔梗鲜芦根金银花连翘合。

葱豉桔梗汤8:葱白豆豉桔梗薄荷连翘,山栀子竹叶加甘草。

3. 暑湿伤表新加香薷饮5:新加香薷厚朴金银花连翘,鲜扁豆花一齐熬。

·虚体感冒4. 气虚感冒参苏饮13:人参苏叶饮内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葛根前胡生姜枣枳壳桔梗木香。

5.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8:加减葳蕤白薇炙甘草,葱豆豉薄荷桔梗枣。

(葳蕤=玉竹)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三拗汤3:麻黄、杏仁、甘草止嗽散7: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紫菀百部甘草荆芥添。

2. 风热犯肺桑菊饮8:桑菊饮中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绕,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3. 风燥伤肺(温燥)桑杏汤7:桑叶杏仁山栀豆豉梨皮,南沙参象贝母集。

(凉燥)杏苏散11:杏仁苏叶散内半夏陈皮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研,(二)内伤咳嗽4. 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6:二陈平胃用厚朴陈皮,苍术半夏茯苓甘草六味齐。

三子养亲汤3: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11:桑白皮陈皮知母贝母瓜蒌仁栀子黄芩,麦冬甘草茯苓桔梗寻。

6. 肝火犯肺黛蛤散2:青黛、蛤粉加减泻白散8:加减泻白桑白皮青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地骨皮粳米。

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7:沙参麦冬生扁豆桑叶,玉竹天花粉甘草镶。

三、哮病(一)发作期1. 冷哮射干麻黄汤9:射干麻黄生姜细辛款冬花,五味子半夏大枣与紫菀。

小青龙汤8: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草和五味子,干姜桂枝麻黄芍药同。

2. 热哮定喘汤9:定喘三拗(三拗汤3: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半夏款冬花苏子黄芩白果宜。

越婢加半夏汤6:越婢加夏炙甘草枣生姜,半夏麻黄配石膏。

(越婢汤5: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3. 寒包热哮小青龙汤8: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草和五味子,干姜桂枝麻黄芍药同。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 三,讨论范围
• 本节主要是讨论因热毒之邪蕴肺,而致血 败肉腐形成痈疡的病变.
• 据其病理演变及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 肺脓肿基本相同,他如化脓性肺炎、肺坏 疽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 洞等伴化脓性感染而表现肺痈症状者,亦 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 病因病机• 病因• Nhomakorabea感受风热
• 风热病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风寒 袭肺,蕴结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薰灼 所致,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肺痈者,咽 干吐脓,因风热克肺,蕴毒成痈.张氏医 通·肺痈: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 停留胸中,蕴发为热. 西医学所称吸入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吐再兼白血白血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冰谓:咳出浅红色血,似肉
似肺,气急多烦,指甲紫而带弯,终归冥路,手掌反如枯树,面艳颧红,咽痛,音
如鸭声,鼻掀终死.
景岳全书载如金解毒散,倡用降火解毒之剂,于热甚成痈时用之甚为合
拍.本草经疏·卷二·肺实有治疗六忌、八宜,曰:忌敛涩、补气、升、燥、
热、咸,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甘寒、苦寒、辛寒,临床上应
用可资为法.
• 清代医家,亦多有见地.医门法律·肺痿肺 痈门认为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 热,上乘于肺,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理.治疗 上主张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张氏医通·肺 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论治本病:初用 疏瘀散邪泻热……继用通络托脓……再用排脓 泻热解毒……终用清养补肺,切合临床实际. 解放以后,中医药治疗肺痈取得了新经验, 多数主张按病和演变分期论治,在有效古方的 基础上,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研求专方专药, 使疗效有所提高.
• 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少痛, 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如外科正宗·肺痈论说:初起脉 浮虚细,身体不热,咳嗽有痰,呼吸调匀者顺;已成脉浮微数,咳 吐脓痰,形色鲜明,语声清朗者吉;溃后咯吐脓痰,间吐鲜血,时 发时止,饮食知味者顺.

中医 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 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将肺系疾病分为风寒、燥热、痰湿等类型,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祛邪解表:对于风寒或风热侵袭肺部引起的疾病,中医主张通过发汗疗法,如药物汤剂或艾灸等方法,促进出汗,使邪气排出体外。

2. 清热化痰:对于燥热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主张清热化痰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的药物、清热化痰的药物等。

3. 宣肺化湿:对于痰湿阻滞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主张宣肺化湿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宣肺化湿的药物、食疗调理等。

4. 滋阴润燥:对于肺系疾病伴有阴虚或燥热症状的患者,中医主张滋阴润燥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滋阴润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等。

5. 调理脏腑:中医认为肺与脾、肾、心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也需要综合调理其他脏腑功能,以达到整体平衡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效果。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强调合理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
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服药或用药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有关中医肺系病临床问题的思考
❖ 1.肺系病在中医临床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 2.认真学习历代有关中医肺系病的宝贵文献 ❖ 3.遵古不拘泥古,勇于创新是我们的重要任
务 ❖ 4.时刻注意证候与疾病的动态变化 ❖ 5.不断深化肺系病的治法与方药
肺主呼吸,与外界相通,其病称为呼吸系疾病 或肺系疾病,历代医学都十分重视,早在《内经》 中就有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都肺也”“肺 与各脏腑相关的转化”理论。历代名家在论著中 往往将肺系疾病列为首篇疾病,它包括了中医的 感冒、咳嗽、肺痨、哮证、肺痈、咳喘等;也包 括肺痿、肺胀、肺积、肺衰……等。
二、有关中医肺系病临床问题的思考
❖ 1.肺系病在中医临床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 2.认真学习历代有关中医肺系病的宝贵文献 ❖ 3.遵古不拘泥古,勇于创新是我们的重要任
务 ❖ 4.时刻注意证重视,确实浩若烟海,凡
从事中医肺系疾病的学者对此不可忽视,需认真 阅读,不断提炼出历代医家对肺系疾病的精辟论 述及证治经验,时至今日,一些古方如:小青龙 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苏子降气汤……等等, 以及临床体会升华的点滴理论,对临床仍然有着 实际的指导参考的意义,如:“肺为娇脏,最易 受外邪”、“肺主肃降”、“肾主纳气”、“肺 与大肠相表里”,以及指导治疗的“痰饮者当以 温药合之”等。
西医所说多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如典型及非典型
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疾病,流感、感冒、 阻塞性肺疾患、肺实质性疾病如肺纤维化、肺化 脓症、肺部肿瘤、胸腔病变以及相关血管、脏器 疾病如肺心病,免疫性疾病肺损害,急、慢性呼 吸衰竭……等等,其中有多发、常见病,也有难 治病,急症等内容,显而易见肺系疾病内容丰富, 有待我们去面对和进一步的防治研究。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 展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类健康为目的,各有其 理。中医学几千年来从临床实践逐渐积累发展而 成的中医学,具有一套比较朴实的理论,并用于 指导临床。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古老而传统,西 医学是以解剖病理学为基础,从人体到微观的发 展,医药现代科技含量高。“中西医并重”“中 西医结合”是我们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法规内 容。几十年来,首先是中西两法在诊断、治疗的 相互联系与相互结合。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重要的特点,中医认为人是一
个整体,各个脏腑是相关的,而且人也与自然相关, 这在肺系病中尤为重要,如体质、先天、后天、情志、 身心、脏腑虚实;又与四时气候、地域相关。寒冷季 节及冬春季节,肺部或气管疾病多发,总之,一方面 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也重视人与环境的统一。
辨证论治更是中医学用来分析鉴别证候,辨证之
关于中医肺系病学术 发展之见地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
徐艳玲 教授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展 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肺为华盖,居五脏之首位,肺为娇脏,最易受邪: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 展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中医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内容,中医理论
也同样是经过历代临床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一些理论 的升华,无不与临床相联系,又如病因、病机中七情 六淫、脏腑失调、痰淤气阻,宣降不利等,均可见到 咳、痰、喘诸症。病症中的证治理论也十分重要,肺 的虚实证候,风邪、风寒、风热侵犯,涉及“外邪伤 肺”、“木火刑金”、“肾不纳气”、“脾为生痰之 源,肺为贮痰之器”,以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从肺系病来看,中医学不断吸些引入了X线、CT 超声等影像学及各种细菌学、病毒学及理化检查项目, 重视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重视了“内分泌”“免 疫 ”,“神经系统”等对全身的调解,这些已经是临
床诊断不可少的内容。医学的互相交流是医学发展的 必然,也是中医自身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如我们不 仅引进西医指标及标准,也吸收现代数理统计、实验 研究中的新技术等,传统药物的现代化评审程序及生 产等,应当说是会推进我们中医学术的提高与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逐步去探讨这条 道路也是中、西医同道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需要 的是要“继承不忘发展,发展不离其宗”。
治法多种多样,如宣肺、清肺、化痰、止咳、平
喘以及“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治则中有“扶 止祛邪”、“扶正固本”、“标本先后,缓急之别”, 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等等。
一、肺系疾病是中医学术发 展的重要组成
❖ 1.肺脏与肺系疾病在中医学中占着重要地位 ❖ 2.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开展肺系病的研究 ❖ 3.重视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 ❖ 4.重视中西医的链接
证候为立法、处方、用药提供了根据,这种对理、法、 方、药在临床的运用也是中医特点,肺系同样不能离 开对证候的分析,以及对论治的指导。
临床不能一味引用西医观点去用消炎代替清肺、
解表、清热、解毒。肺系病中更是不能凡外感发热 或发热就用双黄连、清开灵……不能只是“头痛医 头”,“脚疼医脚”。还要分析原因,做到“辨证 求因,审因论治”,同时要观察证候的动态变化, 证变治变。如从表到里,从卫气到营血,如肺系病 的外寒内饮、表证传里之象;临床如若脱离辨证论 治,则失之于中医之本。
主呼吸、主治节,通调水道,上开窍于鼻,下连咽喉、 气道、肺脏,外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还与 心、脾,肝、肾,脑及气血、阴阳相关。
肺系病外感、内伤均可见到,“温邪上受,首先
犯肺”,如感冒、流感及一些温热病,哮病、咳喘、 肺痨以及肺与气道支气管的各种感染,支气管与肺的 实质病变等等。肺系病急症中证候动态变化颇为重要, 肺系病可以是本脏受损,也可以影响到全身,甚至可 以发展到其他脏器,以至影响人体之健康和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