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针灸治病机理
中医针灸治疗的机制与效果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的机制与效果评估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或者施以热疗、电疗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的机制与效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一、中医针灸的机制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贯穿全身。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以针灸,可以刺激经络系统,调节气血的流动,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神经调节针灸在穴位上施以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3. 内分泌调节中医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以针灸,可以改变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水平,调整体内的生化平衡。
4. 免疫调节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二、中医针灸的效果评估1. 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可以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客观检测指标除了临床观察外,一些客观的检测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神经系统功能等,来评估治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3. 影像学检查在一些需要观察器官形态或结构变化的疾病中,可以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
比如,通过核磁共振、X线等影像学手段,可以观察到病灶的减少或者消失,从而判断治疗的有效性。
4. 随访调查针灸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体力活动、情感状态等方面的改变,可以客观评估治疗效果。
5. 系统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一些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整合多个研究的结果,并进行定量分析。
针灸的医学原理
针灸的医学原理
针灸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种能量循环的通路,通过身体的各部位,如肌肉、脏器等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
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可以刺激经络中的气血流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2. 异位反应: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人体的自愈机制。
插入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后,人体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生理反应,如麻木感、刺痛感等,这种反应被称为异位反应。
针灸通过激活这种反应,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
3. 神经调节: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传导作用,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兴奋性,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从而产生镇痛、抗炎等效果。
4. 微循环改善:针灸对微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与人体组织的供氧供养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和氧气供应,帮助身体排除代谢产物,促进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理论上涉及多个方面。
它通过刺激经络、引发异位反应、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微循环等机制,起到促进人体自愈和恢复健康的作用。
针灸治疗的作用功效及原理
针灸治疗的作用功效及原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在人体表面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互相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针灸治疗的作用功效和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调节气血运行: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运行的畅通密切相关。
在针灸治疗中,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消除气滞血瘀等问题,增强体内的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2.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针灸能够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促进神经传导,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针刺后释放物质P能够抑制疼痛传导;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调节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兴奋或抑制一些神经元,对内脏、器官产生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调节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增加人体内白细胞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加强体内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的目的,对抗病毒和细菌感染。
4.调节内分泌系统: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内啡肽、皮质类固醇等,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对抗压力、焦虑等症状,促进身心健康。
5.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针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含氧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供应,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细胞活性,改善细胞内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重塑。
总的来说,针灸治疗的功效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治疗不同疾病和症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部机能,增强抵抗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针灸的原理主要包括刺激穴位对气血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刺激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实现整体调控的作用。
此外,针灸还有一些其他机制,如调节血流、维持体温、调控器官功能等。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针灸,作为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对于其作用机理,却并非人人都能说得清楚。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中医针灸疗法背后的神秘机制。
要理解针灸的作用机理,首先得从人体的经络系统说起。
经络就像是人体内部的高速公路,气血在其中运行不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针灸所选取的穴位,正是分布在这些经络之上的关键点。
当针灸针刺激穴位时,就如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设置了一个交通信号,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
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针灸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
穴位所在的部位往往富含神经末梢,当针刺入穴位时,会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这些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信号会被整合和处理,然后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具有镇痛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
针灸还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对抗病原体。
针灸的刺激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体液调节方面,针灸可以影响体内各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
例如,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
同时,针灸还能够影响细胞因子的释放,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针灸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当针灸刺激穴位时,会引起局部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液流量,从而为组织和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疾病的康复。
针灸对于身体的调节作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同的穴位组合和刺激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疾病,针灸师可能会选择一些具有镇痛作用的穴位进行刺激;而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则可能会选取与脾胃相关的穴位进行调理。
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与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与机制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数千年来,针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其疗效与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与机制。
一、针灸的疗效1.1 祛除疼痛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手段,能够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祛除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针,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疼痛信号传导,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1.2 调整人体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如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体液分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3 缓解心理压力针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身体疾病,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促进人体内部的神经递质分泌,调整人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针灸的机制2.1 神经调节机制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激活神经末梢,改变神经传导和神经介质的释放,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穴位,影响脑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和镇静的效果。
2.2 循环调节机制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液流动性,消除淤血和瘀血,缓解炎症反应,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组织修复。
2.3 内分泌调节机制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影响体液的分泌和代谢。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甲状腺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人体的代谢水平、免疫功能和生殖能力。
2.4 免疫调节机制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分泌和活性,调节免疫反应的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抗炎能力。
三、总结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疗作用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
而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
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症。
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
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和脏腑组织,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者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失去平稀,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利,气血流畅。
二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
既病之后,机体仍会不断产生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
若正能胜邪,则邪退病愈,若正不敌邪,则病情加重。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补益脏腑气血,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就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凡邪盛正气未衰者(新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安;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
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
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祛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三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
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
针灸的现代医学原理有哪些
针灸的现代医学原理有哪些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使用特制的细针刺激人体穴位以调节机体功能和促进自愈能力。
尽管针灸的确切工作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能通过多种生理和神经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
以下是针灸的现代医学原理:1. 神经调节机制: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传递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整,如促进内啡肽、多巴胺等内源性药物的释放,进而影响疼痛传导和感受等。
2. 微循环改善:针灸可以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流速。
这样可以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免疫调节: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灸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介质的产生等途径,调整机体的免疫平衡,从而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效果。
4. 脑电波和脑功能改变:针灸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和功能来调节机体。
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变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影响大脑皮质的活动模式。
这可能与针刺引起的神经反射、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相关。
5. 神经内分泌调节:通过施以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影响内分泌的平衡。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殖激素等内分泌物质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整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6. 针灸的心理学效应:针灸对心理状态的调节可能与针灸时的痛觉刺激、针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患者对针灸疗效的期望等因素相关。
通过改善心理状态,如减轻焦虑、改善睡眠,针灸可以进一步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结合个体病情和特点,以及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
虽然现代医学对针灸的科学基础已有一定认识,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理解和阐明针灸的机制。
对于针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来验证。
美国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
美国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止痛和其他疾病的治疗。
虽然它的疗效在数千年来一直备受争议,但最近美国的研究对中医针灸的科学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其疗效提供了新的解释。
中医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插入和旋转针来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调整和平衡身体的自然能量流动,从而缓解疼痛和其他病症。
根据美国的研究,中医针灸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机制来实现止痛的效果:1. 神经系统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和传递神经信号,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疼痛的感知。
具体来说,针灸可能通过激活大脑中的镇痛中枢来抑制疼痛的传导,在脊髓水平上调节疼痛信号的传递,以及通过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来减轻疼痛。
2. 炎症调节: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损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它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实现这一效果。
例如,针灸可以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如细胞因子IL-10和TGF-β,以及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如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
3. 血液循环改善: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和氧气的循环,从而增加受损组织的营养供应和细胞的代谢。
通过提高组织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清除代谢产物,针灸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组织的修复。
4. 神经可塑性改变: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变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即神经元和突触之间的连接和效能。
它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元和突触,启动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反应,从而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和处理方式。
这种神经可塑性的改变可以导致疼痛的缓解和持久的效果。
这些科学原理揭示了中医针灸的疗效可能性,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机制,并深入了解针灸治疗的最佳方法和针灸对不同疾病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止痛的科学原理正在逐渐被揭示。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炎症调节、血液循环的改善和神经可塑性的改变,针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其他疾病的症状。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针灸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新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ppt课件
结果之十一:
通过①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的培养、内毒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 胞病理模型的建立、增强微血管自律运 动振幅的药物筛选、药物组合后的治疗 实验,证实增强微血管群自律运动的振 幅能很好治疗细菌内毒素引起的疾病。
结果之四:
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测定义, 通过对小型猪、人体穴位区皮内微循环 活动的测定,发现穴区皮内的微血管具 有同步舒缩的特点。
结果之五: 针刺穴位能显著提高皮内微血管群自 律运动的振幅(得气、滞针的原因)。
结论:穴位的实质是穴区皮内具有同步 舒缩功能的微血管群。
四、关于经脉实质的研究结果
药物A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NO浓度(Umol/L)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时间(h)
空白组 药物组
药物B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的影响
ET浓度(pg/ml)
9 8 7 6 5 4 3 2 1 0
1
空白组 药物组
药物C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NO浓度(Umol/L)
结果之六: 通过对小型猪体低阻线区皮内微血
管的分布研究,证实经脉区的微血管相 对丰富,且沿经伸展的微血管数比相邻 非经区显著丰富。 提示:经脉区皮内微血管的分布具有结 构有序的特点。
结果之六:
生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经线不同部 位其皮内微血管群的舒缩活动具有相同 的频率。
提示:经线区皮内微血管网络的功能其 有生理有序性。
2.微血管与“行血气”的一致性。 3.微血管与药物归经的一致性。 4.微血管功能与证候的一致性。
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
针灸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当阴阳失衡时,人体容易生病。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的平衡,使阴阳重新达到平衡,从而恢复健康。
二、扶正祛邪针灸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免疫力,从而抵抗邪气的入侵。
同时,针灸还能够引导邪气外出,达到祛邪的目的。
三、疏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四、现代研究结果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具有调节作用、镇痛作用和修复组织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多器官、多系统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方面的病变。
五、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方法。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病因、找出疾病关键、辨别疾病性质、确定病变所属经脉和脏腑,并辨别表里、寒热、虚实等类型,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六、治疗过程针灸治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诊察,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
接下来是辨证,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史等,辨别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等。
然后是确定治疗方案,医生根据辨证结果,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灸手法。
最后是实施治疗,医生按照治疗方案,进行针灸操作。
总之,针灸治疗原理主要包括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等方面。
针灸具有调节作用、镇痛作用和修复组织作用,可以治疗多器官、多系统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方面的病变。
通过中医的诊疗方法,医生可以诊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针灸操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天然疗法,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中医针灸 神奇疗效背后的科学原理
中医针灸神奇疗效背后的科学原理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神奇的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然而,许多人对针灸的工作原理存有疑问。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背后的科学原理,揭示其奇效背后隐藏的真相。
一、神经调节理论针灸的神奇疗效可以追溯到其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12条主要经络,这些经络与人体器官相连,并负责传递能量和信息。
针灸的作用就是通过在特定经络上的刺激,改变或平衡人体内的能量流动,从而调节器官功能,实现治疗效果。
这种理论在现代科学中也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引发神经末梢的反应。
这些末梢传递信号到脑部,产生疼痛抑制剂,如内啡肽和β-内啡肽。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脑部中负责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元,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多个区域,释放多巴胺、血清素等物质,调节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善精神状态。
二、免疫调节机制除了神经调节,针灸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疗效。
科学研究显示,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分泌,增加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细胞的互相作用,从而改善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三、神经内分泌调节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还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各种疾病产生疗效。
针灸的刺激能够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促使体内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举例来说,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同样地,针灸还可以影响胰岛素和胃酸的分泌,对糖尿病和胃溃疡等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四、局部改善血液循环针灸的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组织的营养和修复。
当针灸刺激穴位时,局部循环系统受到刺激,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氧气和养分供应充足。
同时,针刺还可以促进局部炎症因子的降解和排除,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过程。
总结来说,中医针灸的神奇疗效背后的科学原理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局部改善血液循环。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针刺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其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经络理论:中医认为,在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传导气血和信息。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使气血得以顺畅流通,从而恢复和促进人体的正常功能和抵抗力。
2.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皮肤和局部组织,通过改变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调节血液流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输送养分和氧气到疾病部位,帮助恢复损伤的组织。
3.神经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产生反射作用,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神经兴奋性和阻滞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和调节身体的平衡。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
它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5.调整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影响各种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整内分泌的紊乱,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总之,针灸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从而恢复和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称为“气”的生命力量,而通过针灸可以调整气的运行。
针灸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疏通经络:针灸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使得气血畅通。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通过针灸可以改善气血的循环,促进疾病的康复。
2. 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与针灸经络相互联系。
通过合理施针可以刺激相应穴位,调节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激发自愈能力: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4. 调节神经系统:针刺穴位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疗效。
此外,针灸只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某些疾病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其他中医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检验,以其独特的疗效在医疗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却像是一个神秘的谜团。
那么,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呢?要理解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首先得从人体的经络系统说起。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络,将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当针灸针插入穴位时,会产生多种生理反应。
一种是机械刺激作用。
针的插入会对穴位周围的组织产生轻微的损伤,这种损伤会触发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
身体会调动各种生理资源,包括免疫细胞、神经递质等,来修复受损的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另一种是神经调节作用。
穴位所在的部位通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
针灸刺激会通过这些神经末梢将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会对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例如,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来影响身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活动。
针灸还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消除气血瘀滞的情况。
比如,对于疼痛性疾病,往往是由于局部气血瘀滞所致。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地到达疼痛部位,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针灸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针灸疗法都有一定的疗效。
在心理和情绪方面,针灸也能发挥作用。
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与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与机制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疗效与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以及相关的机制。
一、针灸疗法的疗效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激发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疼痛缓解: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如头痛、颈椎病、腰痛等。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刺激人体内的内啡肽等天然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
2.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疗法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提高体内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促进免疫反应的产生,有助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3. 心理调节:针灸疗法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效果,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改变患者的脑电图特征,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针灸疗法的机制针灸疗法的疗效与其所依据的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以下是目前研究认可的一些针灸疗法的机制:1. 神经调节: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活神经纤维,产生传导神经冲动,通过神经途径传导信息到大脑,从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引起脑内多个脑区的反应,包括镇痛中枢、神经内分泌中枢等。
2. 循经调气: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穿行全身的气血运行通路。
通过在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治疗疾病。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改变穴位周围的血流情况、神经电活动等,进而影响经络的气血运行。
3. 调节体液代谢:针灸刺激可以改变体液代谢,促进物质的吸收、分布与代谢,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胃酸分泌等,对胃肠道疾病有疗效。
4. 激活内源性物质: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体内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脑内啡肽等。
这些物质对镇痛、抗炎、抗应激等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治病原理
针灸治病原理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治疗病痛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1. 气血循环调节: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病痛被认为是由于气血不畅所引起的,针灸能够恢复正常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健康。
2. 祛除病邪:中医认为病痛是由于病邪入侵所引起的,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祛除体内的病邪,从而达到治疗病痛的目的。
3. 激发自愈能力:针灸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
针刺穴位会引起局部的微创伤,进而激活修复机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促进组织恢复和修复。
4.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的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影响神经调节,从而产生止痛、镇静等效果。
针灸对神经递质的释放有调节作用,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感受。
5.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刺激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分泌细胞因子等,从而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之,针灸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调节气血循环、祛除病邪、激发
自愈能力、调节神经和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痛苦、促进康复的效果。
针灸的前沿知识点总结
针灸的前沿知识点总结一、针灸的作用机制1. 神经调控机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产生神经介质的释放,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影响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在这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多巴胺系统,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通过激活内啡肽系统,缓解疼痛和压力反应;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2. 免疫调节机制:针灸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反应,增强抵抗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T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改善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以影响体液免疫系统,刺激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 内分泌调节机制:针灸可以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激素的分泌与平衡。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影响丘脑下部和垂体的功能,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各种激素的分泌,对代谢、生长、生殖等功能产生影响。
4. 细胞信号调节机制:针灸可以调节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等进程。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和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病理过程产生影响。
二、新技术的应用1. 穴位定位技术:随着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针灸已经开始应用CT、MRI等影像学技术来进行穴位的准确定位和评估,提高了针灸治疗的精准性和疗效。
2. 穴位刺激技术:除了传统的手法刺激,现代针灸还逐渐引入了电针、激光针灸、穴位贴压等新技术,丰富了针灸的刺激方式,提高了治疗效果。
3. 穴位联合治疗技术:现代研究发现,多个穴位的联合刺激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针灸的单一穴位治疗正逐渐被穴位联合治疗所取代。
4. 穴位反射调控技术:基于现代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针灸师们已经开始探索穴位反射调控技术,通过刺激一些远离病灶的穴位,来调节病灶所在部位的神经兴奋性,达到治疗效果。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研究针灸对基因表达的调节,揭示针灸治疗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其治疗效果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理:1. 经络灸热理论针灸可通过经络输送、聚散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效果。
灸热可活血化瘀,Needling可疏通经络。
2. 针刺激理论Needling或Moxa Heat可激活小径神经递质释放,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并Ca使用一系列生物反应,加快组织修够,产生镇痛等效果。
3. 针药理作用理论Needling过程中会引起组织损伤,使得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起到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
4. 神经调控理论针刺激可调整神经兴奋性,改变痛觉传导通路的传递性,抑制痛觉在中枢的传递,达到镇痛作用。
5. 门控理论针刺激可在脊髓后角激活束间细胞,关闭痛门,阻断痛觉信号到达大脑,产生止痛作用。
6. 内分泌调节理论针灸治疗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轴的变化,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平衡内环境稳态。
7. 整体平衡理论针灸可调和阴阳气血,协调脏腑功能,恢复气血津液、精气神的动态平衡,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一种综合性疗法,其治疗效应来源于多方面机制的共同作用结果,既有机械作用,也有反射与调节效应。
这些理论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
针灸——作用机理
针灸——作用机理简介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控、免疫调节等。
神经调节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引起身体的神经反应,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增加内啡肽、血清素等的含量,降低脑内多巴胺的含量。
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影响疼痛感知、情绪调节等生理和心理过程,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内分泌调控针灸还能够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的功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平衡。
例如,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针灸能够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免疫调节针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
这些效应使得针灸在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感冒、过敏、免疫性疾病等。
其他作用机理此外,针灸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机理。
例如,针刺会产生局部的微创伤,引发局部组织的修复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再生;针灸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失调;还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针灸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涉及神经调节、内分泌调控、免疫调节等多个层面。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起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作用。
然而,针灸的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疗保健。
针灸治疗机理及有效性评估
针灸治疗机理及有效性评估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生机活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尽管针灸在西方国家的普及程度并不如中国,但近年来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针灸的治疗机理,并综合评估其有效性。
针灸的治疗机理可以从多个方面解释。
首先,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能够通过神经途径产生生理反应,如释放内源性物质。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来减轻疼痛感。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与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其次,针灸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和全身的氧供,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针刺刺激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进而改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状况。
此外,针灸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远距离效应,从而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机体的抗炎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这一机制对于治疗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肺部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针灸还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发挥治疗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发送信号到下丘脑、脑干和脊髓,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
举例来说,针灸可以调节大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轴),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
然而,尽管针灸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
虽然有许多研究显示针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针灸的疗效仅仅是心理暗示效应的结果。
在系统评价方面,一些作者进行了对针灸治疗有效性的评估。
例如,一篇对痛经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研究发现,针灸对缓解痛经症状具有显著疗效,且其有效性与常规药物治疗相当。
另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Meta分析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慢性腰痛、慢性头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病机理
针灸治病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治疗功能失调的病症,如尿闭、遗尿、便秘;可以治疗器质性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可以治疗急、慢性炎症,如急性圃尾炎、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治疗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也可以治疗寄生虫病,如疟疾;可以用来矫正异常胎位;更可以治疗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疼痛,如三又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手术后创口疼痛;并可做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手段一一针刺麻醉等等。
针灸为什么能够治疗这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就是所谓针灸治疗的机理问题,也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许多实验表明,针灸主要是激发和调动机体内固有的抗病能力,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调整和稳定的作用,这是目前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针灸对机体的基本作用。
(一)针灸可以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人体内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现象,但同时人体内的抗病机制也动员起来,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与之斗争,这种现象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正邪共会',中医学中一般称为“邪正交争'。
如果抗御疾病的因素能充分调动起来,那末就能拒病邪于机体之外。
针灸具有“治神'的作用,就是通过治理神气'调动和加强抗御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消除导致疾病的消极因
素。
提出本观点的事实根据很多,举例而言:针灸并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但为什么能治疗一些传染病和炎症疾病?在急性菌痢时,针灸可以解除结肠痉挛,缓解腹痛,同时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及抗体增加'有利于控制感染。
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吞噬能力增高,血中氢皮质素等也增高,说明加强了机体生理性防御措施,从而抑制炎症的发展。
动物实验证明,针灸可以防止由于炎症引起的组织坏死,有抗炎症渗出的作用,而对炎症的屏障作用(在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一道防御“墙”)不但不削弱,反而加强。
对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针灸疗法可使肿大的腺体缩小。
一般认为,这种病由缺碑引起,治疗就是给患者补充碘化物。
但针刺本身并非补充碘化物,怎么能治疗这种病呢用放射性同位素碘等研究表明,针刺后血浆中碘含量和甲状腺摄碘的能力提高,而尿中的排出量则有所降低,提示针刺的疗效是通过提高机体和甲状腺对碘的利用率来实现的针刺有一定的抗休
克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先造成休克状态(如用动脉放血方法造成失血性休克),针刺“水沟'可以使血压升高,死亡率降低,恢复正常血压所需血量。
关于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则证明了针刺可以调动机体内在抗痛能力而发挥针刺麻醉的作用。
其作用原理是:针刺兴奋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系列神经结构,使传人的疼痛信号在不同水平受到抑制,故而有镇痛效果。
另一方面,科学工作者也证明:在针刺作用下,人
体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内啡肽'(一种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后者也起镇痛作用。
二、针灸疗法具有调整作用
正常人体有保持其自身的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
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温度虽有变化但体内的温度却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等等。
这是由于正常人体具有一种调整作用,中医理论则认为是阴阳二气保持平衡,人体气机调和的结果,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针灸疗法能够调节气机,使之协调,也就是能够促进这种调整作用。
临床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针灸同一腧穴既能发汗,又能止汗;既能治遗尿,又能通尿团;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既能治疗高血压病,又能使休克状态的低血压回升动物实验也获得类似结果。
例如,对狗的实验中针刺某些穴位可以使血压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一倍以上。
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接受针刺的动物,肾及小肠的血流量和心输出量都比对照动物稳定。
给实验动物人工造成高血糖,针刺可使血糖降低;人工造成低血糖,同样针刺可使血糖升高。
对正常动物,针刺经穴则无明显影响。
在人体,针刺对正人血糖含量的影响是不恒定的,但对血糖原水平偏低者,针后升高,而对血糖原水平偏高者则针后下降。
曾有报道,对缺乳妇的某些经穴施予针灸,可使生乳素的分泌机能加强,同时临床上也看到与此相平行的疗效。
其他实验例子还有:动物注射
肾上腺素,心率变慢(通过反射引起的),针刺可削弱这种变化,使心率变慢程度减少。
对动物施予痛刺激,心率加快,针刺可使增速的心率减慢人为地造成动物多尿或少尿,用耳针针刺可以纠正这种异常状态。
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这种调节作用,有时也叫做“双向性调节'。
从上面所举实验例子可见针灸对机体的效应与针灸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
在机体机能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针灸有促进机体机能恢复正常的功效。
上述针灸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实质上也可以说是机能调整的表现,例如针刺的抗炎作用就是针刺对植物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细胞免疫及内分泌等功能调节的综合结果。
又如针刺对病理痛的镇痛效果是针刺的抗痛与针刺的抗炎及解痉等作用协同活动而取得的当然,针灸治病要取得疗效还与选取的经穴,运用的手法密切相关。
取穴问题又涉及经络理论对此有所谓“经穴特异性'的研究,也就是:根据“循经取穴'等原则选穴针灸是否疗效卓著?不按经络学说用针施灸是否就无疗效?关于这个问题在临床上与实验室里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结果却不一致。
有人说穴位特异性是肯定的,有人说穴位功能似无明显的特异性。
例如有报告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穴对早期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可使其心电图TV4~6升高,而在相同条件下针刺大肠经的温溜穴或三焦经的外关穴则TV4~6不升高或虽升高但不显著,因而证明了穴位作用有明显的特异性。
但更多的实验却
观察到穴位只有相对特异性。
例如有的作者根据针刺对产妇子宫的收缩作用,选特异性穴位。
阴交,非特异性穴位悬钟、颊车及阳陵泉等,观察各个穴位针刺后的效应,结果表明非特异穴位对子宫收缩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比特异性穴位差。
(三)针灸作用是如何来完成的
关于实现针灸作用的途径,已有大量实验材料证明,神经或神经一一体液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观察针灸对网状内皮系统影响的实验中指出,交感神经与吞噬能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迷走神经则有抑制吞噬机能的作用,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这一过程。
针灸对体液性免疫影响的研究工作表明,针灸对特异性的或非特异性的免疫体一般均可增加其效价,而电针神经干时也可产生同样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一一垂体系统与大脑皮层亦参与活动。
因此认为:针灸对免疫体的影响,与神经一一一体液调节有关。
许多实验明确指出,在实现针灸效应时,有关的神经或神经一一体液机制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针灸作用的完成。
尽管如此,也有些人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声称:神经与神经一一体液并不能解释所有事实,因而提示,可能还有神经及体液以外的因素参与针灸的作用,这就有必要理一步探讨古典的经络学说了。
关于机体接受针灸刺激以后,神经系统发生什么样的活动过程,以致最终导致机能调整的效果,这是一个更
加深人而细致的问题,与此有关的研究相对地稀少。
有些工作表明,针灸在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高级部位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恢复协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提示了针灸之所以有调整作用,以及针灸之所以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动员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代偿与
防御措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的一种可能机制。
但这种认为还相当粗浅,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补充和修正。
过去在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对针刺镇痛机理的探讨,给今后关于本问题的继续深人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实验研究和针灸治病的大量资料。
诚然,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各种疾病的疗效如何?即使同一种病,其疗效与针灸取穴、手法、患者年龄、病情等关系如何?疗效具体指标是什么?疗效的巩固程度如何?临床观察有没有对照组?有没有治疗失败的等等。
概括地说,针灸治病的临床规律到底如何?我们必须深人探讨。
对成功的经验要发扬;对失败的事例也应重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
探索针灸治病机理,不仅在于解决针灸治病的道理,而且在于用这个道理去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扩大针灸治病的范围,使得在整个医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才是研究针灸治病机理的根本目的。
班学生体温晨检登记表
填表人:
班主任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