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届校友乔鑫贞女士逸事

合集下载

私藏心底的美好

私藏心底的美好

私藏心底的美好
刘振芳
【期刊名称】《致富时代(下半月)》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两个人,若当所有的改变与不变都不再重要,曾经的爱,或多或少,只能是私藏在心底的一块美好。

女人与男人,一场轰轰烈烈却无缘续写幸福,便会重新开始各自生活,全新诠释自己独有的美丽与骄傲,但不再幻想还有谁能够有他的耳鬓厮磨,心里他一直都在,始终。

【总页数】1页(P219-219)
【作者】刘振芳
【作者单位】郑州泺洋玻璃进出口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挖掘普通人心底的美好"--评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文摘》 [J], 董治顺
2.浅析新媒体时代下促进公私藏书资源融合利用 [J], 郝晓攀
3.公私藏档中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史料挖掘 [J], 赵立彬
4.危险!张家界一男子私藏枪支被判刑 [J], 周敏;何莉
5.给力美好乡村建设共建美好家园徐桥镇好汉村是太湖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扶贫联系村,在该村的美好乡村自然村建设中,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尽心尽力做好服务。

选派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美好乡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村“两委”理清思路,做好方案,全力支持和帮助开展自然? [J], 吴小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美国拜访老校友-舒梅生大使

在美国拜访老校友-舒梅生大使

在美国拜访老校友-舒梅生大使丘振坤与校友会联系上之后,知道了美国的老校友下落,特别是在纽约的。

我立刻与他们接头。

本以为辈份相差大,会难以沟通,岂知一见面,谈起是南昌一中的,那界线就不知不觉地消逝了。

舒梅生前辈校友是我在美国第三位走访的老校友。

由于他有多种疾病缠身,对他的拜访是断断续续进行的。

他住的地方离我家只有十几条街,很近。

但是我只能得到每次十几或二十分钟的接见。

幸亏他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不然我这个无名之辈的贸然求访会是什么下场,该是难以预见的。

他很累,但没有半点嫌弃怠慢之意。

实在是累了,他会直接了当地给我下个命令:“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你要注意休息哦。

”我注意休息?盯着他那红光满面的脸,仔细看看他的眼,才明白这“逐客令”的真实含义。

舒梅生校友生于1922年元月5日,在南昌市出生长大。

祖籍永修,其父是位恪守本分的法政公务员。

舒梅生先生小学就读现状元桥小学。

中学六年一直在南昌一中,于1941年毕业。

他与曾振先生(我们在美国的校友会名誉会长)、邓从豪先生、罗时钧先生和王兹瑞先生等同班。

一谈起当年的同学们,他那“红光”就立即浮上满面,说话的声量也会大起来,好像正与当年的同学们谈话那样,那么振奋。

他说他们班都是成绩佼佼者,不是你爬我的头,就是我爬你的头。

他说罗时钧应该是全班第一,经常互相爬过头,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俩真的谈不上谁是第一第二。

他说罗时钧当年选择了回大L支援建设,与钱学森一道辗转回国,在日本还被扣下来过。

罗时钧在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和西北工大任职期间,培养了很多高科技的原子弹人才。

回忆起当年的同窗,他始终充满激情。

他说他们之间经常有书信来往。

罗时钧后来来了米国,他们就是这样联系的。

去年他寄给曾振先生圣诞卡被退回,引起他好大一阵子不安。

直到我把曾振找到,还真不敢告诉他,怕他激动。

我给他打了“预防针”——预告有好消息。

他立刻说是找到曾振了?他调整了几天才给曾振打电话。

两个都不能再激动、都卧床,一个还听不清的老校友用急急的,半喊叫的声音谈着话,那种同窗真情的流露,真叫人羡慕不已。

历史终还他以公正——邹象乔老师百年祭

历史终还他以公正——邹象乔老师百年祭

历史终还他以公正——邹象乔老师百年祭1954届朱明道(上海)我们1954届的校友,在母校期间,正好跨越新旧社会的交替年月。

许多往事:她的艰苦奋斗、优良的校风和出众的业绩,都成为师生们引为自豪并终生难忘的源泉。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业绩主要得益于老师们的辛勤而杰出的劳作。

但是,也不能忘记,母校也经历过深重的灾难。

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大家敬爱的一批校领导和教师。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期,学校流失的师生不少。

原来是“国立”的昆明师院附中,要转制成为“省立”,竟也颇费过一番周折。

经费虚空,师生锐减。

由赵悦霖先生暂代校长的那一年多,可说是母校最穷困的时期了。

1951年,著名的教育家秦淑贞女士临危受命,从师范学院调到附中任校长。

她来后就抓紧做了班级调整、学制改革的工作,并及时地延聘一批精通业务的师资。

教学秩序迅速稳定,附中的雄风也很快重振。

如邓树坪、毕竑、程茂绩、张君亮、张云木、邹象乔、李乃林、解正邦、贾克雄等等,都云集于此,一时人才济济,成为教学事业兴旺的基础。

那个时期我的数学领悟能力极差,越跟不上就越没有兴趣,上课听不懂就打瞌睡。

当时正逢邹象乔老师教代数。

他个子不太高,却是嗓门宏亮,作风军事化。

一天我在迷糊之中,猛听到用手敲击黑板的响声。

惊醒后,便见邹老师的一双严厉的眼睛注视着我。

他抑扬顿挫的讲课,居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

在他,当然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在我,则羞愧有加,抬不起头。

当天下课后,他就叫我到他家里去一趟,我遵命去了。

学校因为穷,邹老师一家就挤住在食堂侧面的一个小院里。

他家有五个孩子,加上每天登门求教的同学很多,更觉拥挤不堪。

他抓紧时间,从开学初的基本概念给我讲起。

当我又陷入糊涂时,他气得敲桌子;我听懂时,他开心地微笑。

经此番调教,我终于能交作业了。

他在我的作业本上,用红笔书“努力些吧!”四个大字。

字虽无声,却从此给我一种心灵上的撞击,似严父管教,终生受益。

当时有些数学领悟力超前的同学,如陶昕、陈应枢等,他们是去邹老师家请教一两年后才开的课程的。

汲取历史经验 发展中日友谊

汲取历史经验 发展中日友谊

汲取历史经验发展中日友谊
穆景元
【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无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穆景元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子承父志续写友谊篇章记中日印刷行业友谊代表森泽信夫与森泽嘉昭 [J],
2.“乡贤”的历史发展与近代突变--兼论新乡贤建设应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 [J],
任九光
3.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会计行业发展新动能\r——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会计行业创新发展新动能主题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J], 陈毓圭
4.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进中日人民友谊——《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书》序言 [J], 于林;李荒;李剑白
5.增进友谊,促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在中日扩大贸易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沈觉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年后,“遇见”校友

百年后,“遇见”校友

百年后,“遇见”校友作者:李晖来源:《大学生》2021年第07期当杨易宾埋头在灯下翻阅《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时,他还不曾想到胡廷珍和兰州大学的往事将从他的手中翻开。

当尚金龙站在话剧舞台上饰演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时,他还未意识到日后他将有机会在镜头前饰演革命前辈胡廷珍。

当儿时的马旭炅在公园一角围绕着胡廷珍的雕塑玩耍时,他还不知道,20年后他将和同事们故地重游,专程前来学习这些兰大人在100年后,以种种方式与这位校史上的革命先烈胡廷珍实现了重逢。

今年3月中旬,杨易宾在《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中发现胡廷珍考入“甘肃法政学堂”(即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现兰州大学)就读。

杨易宾说:“胡廷珍先生是目前发现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兰大人。

”在兰大历史文化学院读研期间,杨易宾曾跟随导师张克非教授整理校史资料。

如今,杨易宾在兰大研究生院工作,在学校这次“校史中的红色记忆”活动中,他主要负责红色人物的挖掘和整理。

杨易宾说:“对校史中红色人物的整理,就像从0到1的过程。

只有先发现,才能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

”从3月13日到3月22日,杨易宾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收集胡先生的相关资料,同时和胡廷珍孙女胡小岩女士取得联系,并与她进行了部分资料的核实。

杨易宾说,研究历史问题,面对众多的文献史料,必须进行多方求证。

“当发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是兰大人时,我们会对他多留意几分。

”杨易宾说。

让更多的老师、同学了解兰大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全校师生爱校荣校的氛围,是杨易宾开展这项工作的动力来源。

“当我用毛笔写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拿着毛笔的手在发抖。

不是因为面对镜头紧张,而是与百年前的胡先生在那一刻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尚金龙说。

尚金龙是兰大俄语专业的学生,也是兰州大学拍摄的《革命烈士胡廷珍》纪录片中胡廷珍的扮演者。

该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和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实地拍摄胡廷珍烈士纪念馆、胡廷珍烈士故居等场地,采访胡廷珍孙女胡小岩女士和相关专家人士,完整生动地讲述了胡廷珍短暂却伟大的一生。

章士钊中了“美人计”

章士钊中了“美人计”

章士钊中了“美人计”●1905年春天,湖南人章士钊在日本邂逅了吴弱男。

吴弱男及其妹亚男,是与何香凝、秋瑾并称的同盟会第一批四位女会员。

吴弱男本是名门之后,祖父吴长庆是淮军名将,父亲吴保初是“清末四公子”之一。

参加革命后的吴弱男是个很凌厉的“女权主义者”,“与孙文上下议论,持极端欧化说,又谓‘非自由平等,不足征欧化’,气焰万丈。

”当时,章太炎、孙毓筠将章士钊“软禁”了两昼夜,要挟其加入同盟会。

章太炎居然动用了“美人计”,转请吴弱男劝说章士钊加入同盟会。

多次接触以后,章、吴两人竟自陷入爱河,1907年一起前往英国,1909年在伦敦结婚。

●至于章士钊的家风,梁漱溟留下过这么一段评论:“行严先生(章士钊)在学术界才思敏捷,冠绝一时,在时局政治上自具个性,却非有远见深谋。

论人品不可菲薄,但多才多艺亦复多欲。

细行不检,赌博、吸鸦片、嫖妓、蓄妾媵……非能束身自好者。

”先前在清末参与革命的那些年就流连于上海的青楼,还与沪上名妓李苹香有过一段情缘,替她写过一篇传记。

1919年,章士钊在上海时,经黄金荣介绍结识了一个青楼女子(一说是黄的干女儿)奚翠贞,瞒着吴弱男在外同居,住处比较秘密。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日久天长,终被吴弱男发觉。

吴弱男是参加革命的新式女子,自是怒气难消,带着大儿子到奚翠贞处,吵闹了一番,之后于1929年与章断然分居,携三个儿子去往欧洲,到1937年二战爆发后才回国。

晚年的章士钊与前妻吴弱男倒是尽弃前嫌,章士钊住北京,身居上海的吴弱男如果去北京开会,总会去看望章士钊。

●1924年,章士钊任北洋政府总长,公开与奚翠贞同住。

1936年,章士钊在上海当律师时接了一笔官司,上海滩交际花谈雪卿被一个追求她的大家公子(一说是陆军上将陈调元)始乱终弃,生了一个女儿,不料大家公子早有婚配,交际花为此找到了章士钊打官司。

官司以公子出了5万元了事。

恰好奚翠贞没有生育,于是抱养了那个私生女。

这个孩子那时8个月大,后来章士钊为其取名章含之。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佚名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2014年,南京一学生团队走访当地30位抗战老兵,30人中有28位从黄埔军校毕业。

走访过程中,江苏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张修齐表示,老兵们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他说:“我们不怕死,就怕被你们遗忘……”历史不能被遗忘。

因为惟有张扬先烈的不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铭记历史面向未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J], 叶淑洪
2.受降:铭记一处地名,铭记一段历史 [J], 任日莹
3.受降:铭记一处地名,铭记一段历史 [J], 任日莹
4.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与日本档案界友好人士一席谈 [J], 李向罡
5.铭记苦难与诗的伦理——论归来诗人铭记历史创伤的独特方式 [J], 李文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泽东与“南陈北李”的交往

毛泽东与“南陈北李”的交往

《党史博采》│2021第06党的一大召开前:毛泽东在李大钊手下当图书馆助理员时,“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被编入该校预科一班学习。

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先被编入预科三班,后转入本科八班读书。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

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成立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

不久,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

1918年6月,随着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间的临近,毛泽东面临着道路选择。

恰在这时,不久前从长沙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的老师杨昌济从北京来信,传回重要消息:法国政府来中国招募工人,曾在法国留过学的吴玉章、蔡元培等人,提出“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智识”的口号,倡导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并组织华法教育会主办此事。

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接到信后,觉得这是一条出路,便发动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并派蔡和森先期赴北京筹备。

6月23日,《党史博采》│2021第06期蔡和森离开长沙。

到北京后,他连续给毛泽东写信,告知在京接洽情况,希望毛泽东尽快赴京。

8月15日,毛泽东与萧子升、张昆弟、罗学瓒、罗章龙等25名青年,在长沙登船北上,16日到达汉口,随即改乘火车,于8月19日抵达北京。

刚到北京,毛泽东即前往位于鼓楼后豆腐池胡同十五号的“板仓杨寓”,拜访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希望毛泽东要么到法国去勤工俭学,要么留在北京大学读书,并挽留毛泽东、蔡和森暂时住在自己家里。

来到北京后对于毛泽东来说,开销太大了。

他不得不请老师杨昌济帮助寻求一份工作。

当年10月的一天,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杨昌济找到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李先生,我有一位学生从湖南来——毛生泽东。

此生资质俊秀,为人勤奋。

不知李先生能否为他在图书馆里安排差使?” 李大钊一口应承:“好,好,你请他来。

红岩英烈陶敬之的革命足迹

红岩英烈陶敬之的革命足迹

红岩英烈陶敬之的革命足迹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0年第05期以笔作枪陶敬之,字叔琪,1913年11月出生在重庆一店员家庭。

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北平求学的他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

1935年7月6日,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和平津两市的大部主权,北平时局骤然紧张。

是年秋,陶敬之离开北平,回到重庆。

不久,经同学温田丰(温嗣翔)介绍,他进入《商务日报》任记者,并在《商务日报·副刊》编辑《国际时事周刊》。

后来,他又在《商务日报》本市版编辑《公共园地》(服务版),宣传抗日救亡。

12月24日,为响应“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成立。

随后,重庆学联开展爱国运动,震撼山城。

1936年2月初,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各校:“应停止学生一切救国工作,整顿学风,校内团体不得煽动罢课,地方政府应加制裁。

”但重庆学联并未理会,仍然开展宣传活动。

温田丰和陶敬之还先后在《商务日报》副刊上发表《关于救国运动》《阻止和反对》《反对阻止救国运动的教育者》等文章。

接着,陶敬之采访了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并在《商务日报》上发表《敬质胡庶华先生》一文,驳斥胡庶华反对学运的种种言论。

由于文章未送国民党重庆行辕新闻检查所检查,编采人员因此遭到质问、训斥,《商务日报》也被迫停刊三天。

1936年6月上旬,重庆救国会在漆鲁鱼寓所秘密成立,漆鲁鱼任总务干事,陶敬之为干事。

是月,日本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在成都设立领事馆。

日方不顾四川人民的强烈反对,派领事岩井英一于8月11日途经重庆,西上成都。

重庆救国会立即让陶敬之以《商务日报》记者兼社会版编辑的身份,公开出面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江巴各界民众反对日本非法在蓉设领大会”。

会后,他们分六个组向有关当局请愿,强烈反对日本在成都设立领事馆。

陶敬之的行为引起反动当局的嫉恨,受到特务跟踪。

永远珍藏的记忆

永远珍藏的记忆

永远珍藏的记忆
李虹
【期刊名称】《中国妇运》
【年(卷),期】2001(000)003
【总页数】1页(P15)
【作者】李虹
【作者单位】全国妇联离休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42-55
【相关文献】
1.让《记忆》成为永远的记忆——李培根的讲话《记忆》赏析 [J], 伍寅
2.永远珍藏的记忆——记我的丈夫张兆琦烈士 [J], 陈仲南(口述);张小琦(记录整理);李一兵(记录整理)
3.永远珍藏在记忆中 [J], 山军
4.一段永远珍藏的记忆 [J], 陈大建
5.阿尔卑斯最美的珍藏永远无法模仿的瑞士小镇 [J], 张岩;陈曦Stanley(图);金小仙(图);安一然(图);安平(图);CSCPHOTOS(图);陈文杰(图);单诗涵(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产国际档案中的乔国桢(贺凝)卷宗(连载一)

共产国际档案中的乔国桢(贺凝)卷宗(连载一)

几点说明:
一、我的文化程度太差,因之写出的东西里边的错字错句太多。

至于语句运用的不妥,文章分段的不清,以及词不达意的缺点等等更是到处皆是。

所以请你审查时,多加注意。

二、我好多时没写东西了,现在猛然执笔来写,尤其是睡在病(床)上睡着写,更使里边的丢字丢句、重字重句或多余字、多余句更多。

二次整理时,凡是丢字丢句,都又添于缝中。

凡是重字重句或多余字多余句,都又涂去。

所以使的有些地方因添涂而弄成模糊难看的一片,再抄写第二次吧,我的病体实在撑不下来了。

因之请你审查时,也多加注意。

前排左起:贺子珍、李敏、杨之华。

后排左起:陈昌浩、李景春、乔国桢、贺诚。

1941年秋摄于莫斯科
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的邓中夏同志,致
使后者被国民党杀害。

⑤王子青(1903—1938),又名王维
廉、王纪东,字子青,河北磁县人。

1921
年底, 在北京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党。

1922年建立磁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
任组长。

1925年组建中共磁县特别支部,
任书记。

1926年任中共磁县县委书记。

1928 年代表中共顺直省委赴莫斯科出席
了中共六大。

1930年中共直南特委成立,
任宣传部长。

1931年任特委书记。

1934
年调中共河北省委。

1935年调上海中央局
工作。

不久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1937年出
狱后赴延安党校学习,翌年于延安去世。

被追认为烈士。

无法忘记的恩情

无法忘记的恩情

无法忘记的恩情
柴岳骞;安然一笑(图)
【期刊名称】《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变得越来越富裕,中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体会到了党对我们的关爱和恩情。

【总页数】1页(P36-36)
【作者】柴岳骞;安然一笑(图)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吴仪卸任,我们无法忘记她的强硬和柔情! [J], 林伟
2.蒙特利尔,一座我无法忘记的城市 [J], Shids
3.无法忘记的女性-勃莱特·阿什利 [J], 石晓珍
4.无法忘记的市制单位 [J], 单得安
5.无法忘记的眼神 [J], 韦延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徽因

徽因
1936 32
5 28
1 11
1937年33岁 1至7月,发表诗《红叶里的信念》《十月独行》《时间》《古城春景》《前 后》《去春》;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模影零篇:四、绣绣》。任朱光潜主编 的《文学杂志》编委。林徽因、梁思成应顾祝同邀请,到西安做小雁塔的维修计划,同时 还到西安、长安、临潼、户县、耀县等处作古建筑考察。7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 纪玉堂赴五台山考察古建筑,林徽因意外地发现榆次宋代的雨花宫及唐代佛光寺的建筑年 代。7月12日,林徽因一行到代县,得知发生“卢沟桥事变”,于是匆匆返回北平。8月, 林徽因一家从天津乘船去烟台,又从济南乘火车经徐州、郑州、武汉南下,9月中旬抵长
可爱的徽因
徽因和她的同学们
1920年16岁 春,林 长民赴英讲学,林徽 因亦随父去读中学。 7月,林徽因随父到 巴黎、日内瓦、罗马、 法兰克福、柏林等地 旅行,9月回伦敦, 以优异成绩考入 St.Mary′s College (圣玛莉学院)学习。
长 民 暂 居 上 海 。
启船他归边张岁在 超归处期避幼徐伦 派国。延暑仪志敦年 人。 至。离摩经 接 月 林婚与济月 林、 月长始林学 徽 日 民可徽院日 因月〄日独。因上〄 回间徽〄居 有学徐 北〄因徽伦月论的志 京林随因敦〄婚徐摩 〄长父借。徽嫁志由 仍民由住 因之摩美 进、英柏月随意初到 培林赴烈 柏。次英 华徽法特日烈林相。 女因〄家〄特谓遇 中抵乘〄租全必。月 读上“林屋家先 上 书海波长期赴与 旬 〄〄罗民满英夫年〄 林梁加住〄南人 与 因海 ” 1920 9
10 14 10 14 11 12
24
8
9 14
10
1921 17
1922年18岁 在培华女中读书。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 成言”,但未定聘。9月,徐志摩乘船回国,10月15日抵达上海, 不久北上来京,林、徐暂告不欢。

激情如旧:扎根灵魂的环保之旅

激情如旧:扎根灵魂的环保之旅

激情如旧:扎根灵魂的环保之旅
佚名
【期刊名称】《产品可靠性报告·品质汽车》
【年(卷),期】2010(000)006
【总页数】2页(P118-11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激情燃烧的红色之旅——2006红色之旅视光万里行 [J], 罗萍;张跃(摄影)
2.激情六月,一场快而乐的“休闲” “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成都站)——上海休闲空间设计考察之旅”圆满落幕 [J], ;
3."修旧如旧""修新如旧"与层摞的文化遗产 [J], 杨振之;谢辉基
4.走进艺术解放灵魂——读[穿透灵魂之旅]丛书 [J], 凡文
5.走进艺术解放灵魂—读《穿透灵魂之旅》丛书 [J], 凡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抚今追昔──老校友座谈录

抚今追昔──老校友座谈录

抚今追昔──老校友座谈录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Z1
【总页数】2页(P28-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6
【相关文献】
1.抚今追昔忆曾老——"曾三与档案事业——纪念曾三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召开 [J], 刘守华
2.青少年使用班级校友录的调查分析——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 [J], 孙婷
3.重庆育才中学迎接建校80周年重庆老校友座谈会 [J], ;
4.校友录留言圣手——“ChinaRen校友录伴侣” [J], 黄家贞
5.老医大四分校校友座谈会在我院隆重召开 [J], 朱伟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安中央党校生活琐忆

延安中央党校生活琐忆

延安中央党校生活琐忆
陈野苹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怎么田家英又来了?”原来,此田家英非彼田家英。

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陈野苹对延安中央党校生活的回忆,告诉你一些生动有趣的往事。

【总页数】4页(P)
【作者】陈野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永不褪色的旗帜——延安师范传承鲁迅师范办学精神琐忆 [J], 张生荣
2.童年读书生活琐忆 [J], 应拥军
3.民族团结花开校园──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在中央党校的学习生活 [J], 杨明德;
4.在艰苦磨炼中成长——读《郭庄知青插队生活琐忆》 [J], 刘谓福
5.激情燃烧的岁月人生转折的时光--吉林化工学校化工机械771班校园学习与生活琐忆 [J], 栾学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久的遗憾

永久的遗憾

永久的遗憾
王英志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恩师钱仲联先生是12月4日中午12时18分辞世的,享年96岁。

但我于6日上午才从北京赶回。

当我急至钱府望着先生灵堂上慈祥的遗像,顿时悲从中来,百感交集,止不住的泪水,宣泄着哀恸、思念与永久的遗憾……
【总页数】1页(P63)
【作者】王英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出版社,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4
【相关文献】
1.春游莫让学生时代留下永久的遗憾
2.永久遗憾民族悲哀——访着名作家肖复兴
3.不要让后悔成为永久的遗憾——老生常谈话备份
4.价值缺损:历史建筑修缮失误的永久遗憾--以上海永安公司大楼为例
5.永久的遗憾和纪念——致张暖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6届校友乔鑫贞女士逸事
乔鑫贞女士(1918——2002)生于上海,1936年毕业于上海市吴淞初级中学,毕业后曾在市立医院当过护士,1949年后去香港。

1994年吴淞中学70周年校庆时,她曾寄赠母校千元美金,后这笔捐款划入学校帮困基金。

经老校友提示,我们在《吴淞中学历届毕业生名册》中找到乔女士的名字和1936届毕业班合影,近来又采集到有关她的一些资料。

周美青的爸爸周兆溎(1917年~1997年)大约十六、七岁就进入了上海吴淞商船学校。

毕业后,周兆溎至轮船招商局服务,后任轮船招商局远洋轮船长。

1949年,还在远洋跑船的周兆溎心急如焚,妻子乔鑫贞自己找门路,带着两个子女由上海去了香港,周兆溎则将轮船直接开到香港,与家人会合。

1952年,周美青在香港出生,排行第三,她是逃难岁月来的孩子。

周母乔鑫贞是典型的上海姑娘,性格活泼外向,善与交谈,正式场合时会穿花旗袍现身,有时还会拉着周美青姐姐穿母女装,惊艳四座。

周兆溎对自己与别人都很严肃,唯独对太太温柔,这是上海男人的传统,到现在还是如此。

周兆溎说:“我什么人都不怕,只怕我太太。

”1953年,随着航海业大萧条,周家离港赴台。

当时台湾很多孩子没鞋子穿、吃地瓜饭,但身为船长的女儿,周美青则家境富裕。

1951年时,船长的底薪是每月400美元,奖金另计,而当时公务员月薪约仅新台币200元(约合5美元),船长薪资超过公务员80倍。

她父亲工作一个月就抵得上别人工作6年半。

来台后,上海吴淞商船学校历届同学先后成立船长公会、领港公会、验船中心、海事检定社,几乎垄断台湾海事方面的相关行业。

在船长公会第六届理监事名单中,也可发现周兆溎的名字。

周在中华海事检定社担任总检定师,举凡海上发生人、货、船的意外,保险公司如何赔偿,都与检定师有关,是连接航运业与保险业的重要角色。

之后,周自行创业,成立“正中检定理算公司”。

1977年“布拉哥号”海难事件,中油价值约一亿元的燃料油翻覆,出险的中国产物保险,就是委托正中检定提出公证报告。

此外,周也担任其他民事赔偿案件的公证人,收入颇丰。

因此,周美青小时候住的台北信义路居所,前面有大庭院。

入学后,读的是被视为贵族学校的再兴小学、再兴初中,辜振甫长子辜启允、明星张艾嘉,都是周美青的同班同学。

1977年周美青女士获纽约大学商法硕士学位后到哈佛选修日文时,与同在哈佛攻读法律博士的马英九先生在紐約結婚。

父亲过世前,身为四个子女之一的周美青,单单她就继承台北两笔房地产。

一般预估,周兆溎留下来的财富至少逾亿元,以“亿万富翁”形容他父亲并不为过。

岳父去世时,马英九诵读祭文也说过,他和周美青结婚时,当时小俩口经济不好,岳父周兆溎给他很大帮助,马英九
能在哈佛读完博士,主要经济来源是来自岳父资助。

1998年,周兆溎又支持女婿竞选台北
市长。

周兆溎去世后,马英九跪在灵前,哽咽诉说婚后让周美青受委屈,“小青跟我结婚以后,教子持家,非常的辛苦,身为公众人物妻子,往往有许多外人不能了解的问题跟痛苦”,希望岳父原谅,也感谢岳父一路相挺。

(下左图为马英九先生与周美青女士1977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合影,右图为马英九先生与周美青女士家居照。

校史馆供稿)
周美青幼时,父亲仍经常跑船,一出门就是一年半载,母亲必须身兼父职,一手打理大小事;心头还要挂着远方,担心海上传来噩耗。

来自母亲的影响:独立、抗压,在类单亲家庭,体会母兼父职的辛酸同为船长的家属,沈绳一女儿道出年幼心中的恐惧:「那时候,新闻报导哪里有风暴、哪里发生船难,全家人
心头都揪了起来。


成长在一个类单亲家庭,周美青一方面体会母亲的压力与辛苦,二方面对于偶尔回家、「遥远的父亲」虽感敬畏,心里却产生一种模糊的认同,父亲,成为她内心最重要的「mentor」(精神导师),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
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