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讲座精彩摘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讲座精彩摘录

时间:2010-06-07 16:46来源:衢州日报

周海宏教授在演讲中。

人物名片

周海宏,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2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

1998年以《音乐何需懂》为总题,发表系列文章12篇指出以往音乐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音乐美学认识误区,引起音乐界广泛关注;提出的“关怀强迫症”、“成就焦虑”等概念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致力于严肃音乐普及工作,经常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中组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等高校、各大部委、企业等等举行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精彩的讲座和现场的音乐,让观众进入了音乐世界。

周海宏的学生还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衢州。

我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还是一个普及音乐的爱好者。心存一个梦想,希望欣赏音乐的人能够像喝白酒、看足球的人一样多,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能把音乐作为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所以首先感谢衢州的朋友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脑子里十有八九都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中国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弹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来了一个樵夫钟子期,见他弹琴张嘴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俞伯牙非常惊讶,因为他心里就是想表现高山,一下子被人听出来了。俞伯牙想,我再来一段,表现流水。钟子期一听就说:“洋洋兮若流水。”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什么意思,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钟子期就死了,之后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都没有人能听懂。俞伯牙非常伤心,伤心到极点就把琴摔了,发誓终生不再演奏。“既然没有人能够听懂我的音乐,我还为谁弹琴呢?”留下了一段“知音千古难觅”的佳话,于是有了“高山流水”及“知音”这两个词语。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一晃人类文明过了两千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听不懂音乐这件事好像就一点儿都没变。两千年前俞伯牙找不到知音,两千年后还有很多人觉得音乐这玩意儿高深难懂,不知道该怎么欣赏。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并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来讲,大家脑子里十有八九都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为什么音乐这么难懂呢?我今天的讲座题目是《走进音乐的世界》,屏幕下面的小标题表明了我的决心:“欣赏严肃音乐一次通”——通过今天这次讲座,把大家带到音乐的世界里面去,帮大家把不懂音乐的困惑一扫而空。

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就是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事实,其实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音乐何需懂?

好多朋友一看这个标题都惊讶,心想我们本来是想通过在这里听周老师讲完以后就懂音乐了,怎么屏幕上打出这个标题来?

我想就此谈谈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听不懂音乐。

我从小学钢琴,有一次经历,终身难忘。

那一年我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有一天我练了《夕阳箫鼓》的曲子(即《春江花月夜》)。我正在练琴时,父亲来到我旁边,他说,“这个曲子你弹了这么久,你给我说说,这里哪个地方表现了春、江、花、月、夜?”哎哟,当时急得我涨了个大红脸,什么都答不上来。父亲非常不满意,“哼,还学钢琴呢,连自己弹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叫什么钢琴专业?”小时候,我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听到别人说这个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结果父亲回头又说了一句话,“以前光听说对牛弹琴,没想到牛也弹琴!”

当时,我真得是非常难受。

大家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年,可谓妇孺皆知。但是放在音乐里面来讲,它不是一个普通故事,在这个故事后面蕴含着一个审美观念,这个观念告诉我们,在音乐当

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你听不出来,说不出来,就说明你不懂音乐、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所以,当一个人说“我不懂音乐”时,第一层意思就是指不知道音乐表现的是什么。

为什么音乐就这么难懂呢?两千年前俞伯牙找不着知音,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听不懂音乐。在座的听不出来,其实我学了多年钢琴有时连自己弹的曲子是什么意思也听不出来,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特别是我刚上中央音乐学院头两年,脑袋上扣了一个大帽子以后,一度搞得我非常苦恼。直到我在学校上了一门《音乐美学》的课,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使我有了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

音乐这门艺术是由声音构成的,它最基本的材料音响就具有以下两个基本属性:第一个没有视觉性,“当”地一声,长的、短的、圆的、扁的?它本身是一个听觉的信号,声音的感受并不包含视觉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音乐不能传达视觉形象。我现在说话的声音也是声音,我说“桌子、椅子”,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人类语言的声音是一个符号,“桌子”这样的声音就代表了某个东西。但是音乐的声音不是任何代号,哆、口来、咪没有语义性,它不是一个语言的概念,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音乐的声音材料的基本属性是客观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顺理成章的。我告诉大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那些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

这一点,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就是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事实。我问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老师了,我问他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一听说你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就问你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他说这种情况太多了。我说,你听得出来吗?他说,我根本什么都听不出来。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我必须得瞎编啊,要不多丢人啊?可见这种压力之大。

在“高山流水”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后面,所蕴含的审美观念给我们每个人都造成了压力,什么压力呢?我概括为视觉性、语义性内容,视觉性就是形象、场景,语义性比如说是思想、哲理。但是音乐艺术、声音材料的基本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那方面的内容,主观上想听懂,客观上实际表现不了。这就是为什么音乐那么难懂。

面对音乐作品,大家只需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的美。别管什么“懂”、“不懂”之事

面对音乐作品,你也听不懂,我也听不懂,难道我们之间没有区别了吗?我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这里又有一个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却从来不告诉大伙儿的事实。实际上搞音乐的和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时,往往并不在乎懂不懂的事,用我的话说是“较少依赖于内容解说”。比如一般人去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一听是严肃音乐,什么都听不出来,觉得严肃音乐高深难懂,没法儿欣赏就不听了。可是我们这帮搞音乐的就不一样了,一听和大家一样,也是什么都听不出来,可是我们接着往下听。在座的听不懂不听,我们听不懂也听,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所以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没有必要非要听出形象、哲理等等东西,用我的话说“我们没有必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内容解说音乐”。这可能是大家以前很少听到的观点。我认为,在音乐中寻求形象、场景、思想、哲理等等东西,是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欣赏音乐,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构成了很大障碍。

“要听懂”,这样一个纸一样薄的、一捅就破的概念,把很多人挡在了音乐大门之外。之所以形成多数人普遍认为音乐高深难懂的局面,我觉得除了历史故事影响实在是太大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我国进行的音乐普及、教育工作,“基本上都以乐曲解说为核心”。

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很简单,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我来到这里,提出一个口号“音乐何须懂”,所以面对音乐作品,大家只需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的美。别管什么“懂”、“不懂”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