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射频消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各型射频电极针及特点
(三)双极射频系统电极针 主要应用的是内冷循环双极针(Celon Pro Surge,Celon AG),针直 径1.8 mm,前端有效电极长度4 cm,分为前后两段各长1.8 cm。应用双极 射频针时无需皮肤接地电极片,其余操作过程cool-tip与相似。治疗时电流 局限在两段电极之间流动,形成长椭圆形消融灶。
肝癌射频消融目的 一 杀死预计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细胞,获得类似外 科切缘一样的安全消融边缘(消融范围达到肿瘤外缘510mm的周围组织) 二 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正常肝脏组织的损伤(治疗的准 确性和特异性是成功的基础)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最终目标—— 在充分灭活肿瘤与减少正常肝组织和周围结构损伤之间 建立平衡,基本条件(技术设备,操作手法,背景组织 和肝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各型射频电极针及特点
(一)冷循环电极针 目前,广泛应用的冷循环电极针主要有单针型(single cool-tip)和三 针集束型(triple cluster-cooled needle electrode)。其优点是,针内有冷 循环存在,不仅能防止因针轴过热而产生的皮肤烫伤,同时减缓了针周组 织碳化,降低了组织的阻抗,使得更多的能量沉积在治疗靶区。单针的消 融灶形态为呈卵圆形 ;三针集束型射频针的消融灶形态为三个部分重叠的 卵圆形。消融范围的大小与射频针型号有关。
研究重点:如何以安全且容易操作的方式行单 次消融而获得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
肝癌射频消融的发展历史
技术进步 Goldberg等多针阵列系统以及“钩状”或“伞状”电极 的应用
Siperstein等在消融过程中采用pringle法减少肝脏血流
McGahan等采用双极技术使坏死面积大于单一电极
Livfaghi等RFA同时注射生理盐水可获得更大的坏死面 积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各型射频电极针及特点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各型射频电极针及特点
(二)非冷循环电极针 亦可分为单针型(single needle electrode)和集束扩张型电极 (expandable needle electrode)。单针电极单点消融形态为椭球形;而 集束电极的为近似圆形。当单束针和集束针的有效长度一样时,两者消融 体积的比值在0.5 ~0.8 。消融体积与针的数量、形状和射频系统参数 的选择有关。
肝癌射频消融
肝癌射频消融的发展历史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 恶性肿瘤之一;肝脏也是体内 其它部位肿瘤第二位最常转移 的器官,因此,转移性肝癌也 很常见。长期以来肝脏肿瘤的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近年 来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消 融方法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超 声、CT、MRI等影像技术的发 展和进步,以及微创观念的提 升,如何运用局部消融技术治 疗肝脏肿瘤已成为热点之一
肝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 肝癌射频消融是通过射频电极发出高频率射频电 流(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在高频振荡下,肿瘤组织、 细胞内的离子高速振动、相互撞击摩擦生热(消融电极本 身不发热,消融区的温度达到90℃以上,从而引起组织脱 水、蛋白质变性、细胞膜崩解,组织细胞发生热凝固性 坏死和变性,达到消融目的
肝癌射频消融的发展历史
技术进步 McGahan等采用双极技术使坏死面积大于单一电极 Livfaghi等RFA同时注射生理盐水可获得更大的坏死面 积 重要的技术进步是采用内部冷却电极,应用冷却效应, 无论是能量沉积还是凝固性坏死范围均较未使用此技术 明显增加,目前水循环冷却功能已被局部消融广泛应用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认识 射频消融是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尤其是非手术适应症患 者的替代疗法,最广泛用于治疗HCC
射频消融适用范围广,治疗后即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 率低,治疗费用少。
对单发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多可获得根治性消融, 可能成为小肝癌的一线治疗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常用的射频仪器及特点
(2)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如Celon POWER系统,其射频针远端有两段有效 电极,分别为正电极和负电极,无需接 地电极片,电流仅在针尖局部循环。与 单极系统相比,其可以将能量集中释放 于靶组织,不但减少了患者发生系统热 效应的风险,同时也扩大了消融范围。
肝癌射频消融的发展历史
Rossi等意大利学者1900年提出采用间质性热疗 经皮消融肝脏肿瘤的可能性 得出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电极针消灭肝脏内 的肿瘤病灶具有可行性”
肝癌射频消融的发展历史
Rossi于1993年首次发表了射频消融治疗肝脏的 临床研究
技术缺陷:单极针的坏死范围直径不超过1.6cm 需要使用多个治疗探头及多次治疗治疗
技术设备 成功消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操作手法
肿瘤生物学特征 肝背景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常用的射频仪器及特点
(1)单极射频消融系统(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主要包 括:cool-tip、RITA 和Boston 射频系 统,依靠穿刺入组织的电极针和体表接 地电极片之间的电流来引起组织发热。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基本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的成功要素——技术设备
常用的射频仪器及特点
(3)多极射频系统(mult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同时应用 2 ~3 个双极射频针实施治疗。实验发现, 这种模式可以使更多的输出功率作为有效能 量作用于靶组织形成凝固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