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2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课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3、知识目标: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6、开动脑筋: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7、社会观察: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例如: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或是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亦或随意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评论为落后、愚昧等。
重点
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难点
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
3、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猜一猜小活动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思考:
(1)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
2、小提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紫苏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尊重民族差异、团结互助的观念和良好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时间本次实践活动时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知识讲解,第二课时为实践活动开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2.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3.学习尊重、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
2.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等方式,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等文化标志,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2.讲解:以“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为主题,讲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元文化的优势等相关知识。
3.互动讨论:通过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时: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制定实践方案,如“包饺子体验”、“写民族文化短文”等。
2.活动开展:每个小组根据制定的实践方案,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一起总结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新认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实践报告:让学生根据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评价自己的表现和体验,并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2.课堂表现:在课堂互动和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发言、参与情况,以及在集体合作中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
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少数民族展示会、策划主题班会等活动园,安排了相关链接和阅读角,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来实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本课包括“互相尊重守望相助”这个版块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对法治精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治意识。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仍有片面性。
本课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来实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以及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来实现,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守望相助的意识,热爱各民族人民以及激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结合查询资料和小组探究、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实现。
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热爱各民族人民以及激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难点: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
五、教学方式课前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先学后教、点拨引导。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准备好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如:汉族和藏族共同保护布达拉宫,回族和汉族共同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案2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3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总课时19-21一、教学内容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知道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2.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热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情感。
2.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
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本课围绕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展开,通过介绍各民族相互依存、文化交流以及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感悟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
2. 学习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
2.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1. 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交往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历史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交往和统一的历史。
请你们先回想一下,你们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有哪些?学生A: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少数民族。
学生B:少数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Step 2: 导入新课老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许多交往和互动。
打开课本第X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们观察图示后举手回答。
Step 3: 学习民族交往的历史老师: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互助。
请大家翻到第X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民族的交往历史。
学生们翻到相应页码,阅读课文。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部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2.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教学重点: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小结:各民族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1.故事《天路》分享
教师提问:
问题1,为什么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
问题2,既然修建难度这么大,为什么还要修呢?
2.《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效果分享
感受“兴边富民”政策实现让一个民族都不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
3.故事分享:《民族兄弟亲》《清华附小与内蒙古小学生六年的交往故事》
小结: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板书
案例1:米玛是来自西藏的同学,她刚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有的同学觉得她的名字很奇特,在背后议论纷纷。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案例2:小明随父母暑期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蒙古包里,女主人用奶茶、手抓肉招待他们,虽然小明不爱喝奶茶,更不爱吃手抓肉,但是他看到主人热情好客,他主动饮用奶茶及手抓肉。
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教学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6分钟
一、民族文化展览汇
1.少数民族的语言
教师出示视频《少数民族语言说“厉害了我的国”》,感受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
2.少数民族的服饰
游戏:猜少数民族的服饰。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各民族,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 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学习,进一步感受各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认识祖国大家庭。
教学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华民族对大家并不陌生,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高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通过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这首歌把大家带到一曲温馨的大家庭——中华民族。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兄弟姐妹,他们虽然各有各的民族风俗习惯,但都亲如一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到各民族中去了解、去感受。
(板书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二、探究活动1. 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图片,了解不同民族。
(1)了解我国都有哪些民族?(学生介绍)(2)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个吗?(学生介绍)(3)小结:高山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等。
在我国这个泱泱大国里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及生活方式。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五个民族。
(4)听一曲《爱我中华》中的音乐故事。
了解其中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舞蹈。
说说你听到的三个不同民族有哪些不同的风俗?(学生介绍)(5)小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在各个民族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歧视。
(板书:尊重风俗习惯)2.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过渡语: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这些民族就像一个个小娃娃,他们不是东一堆,就是西凑一窝,各居其地,各得其所。
(课件出示地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第二个问题: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请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2)这种分布特点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大散居”,即“大杂居、小聚居”。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2.认识到各民族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各民族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三、教学过程
特色产业,发挥口岸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下,在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11.过渡:大家对各民族互帮互助有哪些认识呢?
活动五:班会大讨论(10分钟)
1.导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
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
2.活动规则:
(1)任选一组参与策划;
(2)说说你的策划案。
3.展示课件进行分组:
4.预设:学生展示自己的策划案。
5.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我们中华民族真是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我们一起在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着。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我是小歌手
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唱给家人听。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第二课时则着重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还需教师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发学生对各民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民族团结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共2课时
7.中华民族家亲(第1课时)【学习目标】基础性: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拓展性: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挑战性: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1.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2.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说一说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1、说一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
蒙古族、藏族、回族、满族(老舍)、维吾尔族、壮族2、我们可以去哪里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呢?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如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环节二: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1、阅读有关中国民族分布的资料,看看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师小结:全国各地都有少数民族的分布,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但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3、这样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环节三:议议兄弟姐妹1、认识了这么多兄弟姐妹,看到我国有这么多的民族,你有什么感想?2、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少,但是风格各异,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也是我们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课堂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正是因为我们国家重视民族平等团结,我国各民族才能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团结协助,互惠共赢。
作业: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板书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构成民族分布格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学习目标】基础性:知道我国各民族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2.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3.探讨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
-以实际案例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如西藏、新疆等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让学生理解自治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通过历史故事、现代人物事迹等,展现各民族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民族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在本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话题的关注和热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民族分布特点的教学,我采用了地图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今后我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现状。
其次,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例的选取,用更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说明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往往是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如:某学校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校园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尊重、理解、包容的角度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7课,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常识和道德观念,但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不同民族的同学,但对其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其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列举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制作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
3.安排活动场地: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文化。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通过学习,明白56个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教学重点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学难点懂得我国各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少数民族的一些资料等等。
预习要求引导学生继续查阅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的民族关系。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的格局。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我国的56个民族。
3、板书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1、除了文化、政治之外,我国各民族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比如汉朝的丝绸之路。
同学们,你们了解丝绸之路吗?谁来说一说,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2、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教师相机补充并出示一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体会丝绸之路在经济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资料: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一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3、教师引导:我们中原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而棉花、芝麻、大蒜等很多农作物都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案(2)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水也离不开谁,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头脑风暴,了解多民族1. 同学们玩过头脑大风暴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课前我们已经导学单学习,请大家认真听题,老师说“开始”比比谁的手举得最快,题目回答的最好。
教师出示头脑风暴题目,学生抢答。
2.同学们,课前导学单中的知识大家掌握的真好。
在这片神圣而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 个民族,他们相亲相爱,构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一家亲》。
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课前导学单的预习、资料的搜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
]二、民族分布,亲近多民族1.出示民族分布图,请看民族分布图,谁能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少数民族?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熟悉的民族,如:回族、新疆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
3.教师小结: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将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总结出来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56 个民族。
教师播放56个民族的图片、音乐,学生观看。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4.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打开课本55页,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汇报5. 同学们,经济的发展,人民意识的提高,交通的便利让各民族兄弟姐妹融合到各地,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是他们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并且我们国家宪法还有这样一条规定。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连接,学生谈自己的新的认识。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学会尊重和关爱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照顾他人,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有关爱国主义的知识,增强国家意识、国家荣誉感。
4.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次的互动关系,认识到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发展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学生了解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培养自己的国家荣誉感。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
2.学生掌握和运用爱国主义知识,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3.学生了解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祖国歌曲,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祖国?我们应该怎样爱祖国?2.引入本节课内容,介绍“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内涵,分享孩子们身边文化现象,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福利与其他国家的福利的区别。
二、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1.渊源于唐代文化的“九州四海一家亲”政治理念2.坚持传统文化,推崇中华文化的承传3.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荣誉感三、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1.讲述身边的例子:父母、老师、同学等2.图片展示宏观与微观、微笑与暴力等不同的人际关系3.以情景剧表现出不同关系的表达方式四、学习如何热爱祖国,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1.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和国旗升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图片展示国家的荣誉和发展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荣誉感3.游戏环节,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以及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体会。
2.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温故知新。
评估与作业:1.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学习态度和表现等方面,作为课堂表现的评估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 理解和感受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环节】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中国国土,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活动一:展风采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
(可以用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
2.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如同56朵绚丽的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活动二:听故事
1.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小结:千百年来,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更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活动三:谈行动
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或为维护民族团结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活动四:说节日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4.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和藏族采花节。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出示课件:59页相关链接,明白各民族是怎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的。
2.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3.活动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
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
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谈出自己好的建议。
4.教师补充介绍西部大开发系列工程,了解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的扶持政策。
5.补充介绍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阅读61页相关链接,明白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
7.出示阅读角,有条件可以播放《天路》,学生跟唱,明白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和青藏铁路修剪成功带来的伟大历史意义。
8.总结,形成共识:
今天,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和巩固。
各民族人民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团结奋斗。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区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我区的发展进步,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