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风险防范

合集下载

非均衡的金融信用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非均衡的金融信用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第 2期
孙力军 , 等
非均衡 的金融信用 与宏 观经济运行风 险
的议价 能力 , 资成 本低 于 贷款 利率 下 限 。贷 款 利 融
我国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和 l 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总部, 其中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 的总部均设在北 京。 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 地区非均衡极为悬殊。东
基金项 目: 本文得 到上海市教委特 色项 目“ 融信 用创新 知识体 系” 上海市教委 重点学科 建设项 目(5 7 3 、 金 、 J 1o ) 上海市优 秀青年教 师科研 专项基金的资助 作者简介 : 力军(9 5一) 男, 孙 17 , 山东沂水人 , 讲师 , 经济学博 士。主要研 究方向: 货币政策 、 金融发展 、 商业银行研究。
的减少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银行贷款利率 看 , 贷款利 率 也高 于城 镇 贷款利 率 。相关 调 查 农业 显示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基本都存在利率上浮 现象 。其 中贷款利 率上浮最 低的在基准 利率 的基 础 上上浮了 1% , 0 上浮利率最高的则在基准利率基础 上上浮了 10 5 %。而城镇居 民获得房地产贷款可以 享受 1%到 3% 的优惠 , 5 0 国有大型企业 由于其 较强
有效性。因此 , 应促进金融信 用的均衡发展 , 并以此促进 经济均衡增 长。


我 国金融信用 非均衡 的表现 与特征
率 的城乡差异 是农 村信贷 投放不 足的重要 原因 。
( ) 二 金融信 用 的地 区非 均衡
( ) 一 金融信用 的城 乡非均衡
与不断拉大 的城 乡 收入 差距 相一 致 , 融信用 金
孙力 军 金融学 院, 上海 2 12 ; 德勤会汁师事务所 , 06 0 2 . 上海 20 0 ) 01 0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不足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金融资源下沉力度、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并加强监管力度。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合作与创新,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构建更加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对策、金融资源、服务、监管、下沉力度、创新、未来发展、存在问题、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金融服务,让金融资源更加普惠、更加可及,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大部分金融资源仍然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农村和贫困地区等“脆弱群体”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足,没有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金融荒漠”。

监管不到位也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金融机构依然存在违规经营、不良竞争等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普惠金融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和对策,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我国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浅析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摘要:中国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价格总水平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尚未回归到合理区间,同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

为了克服当前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将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深层次的结构矛盾,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型需求,增加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金融风险;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16-01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一)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撑,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

(二)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随着以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以及证券化为特征的全球性金融变革趋势向各个国家的漫延,普遍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应,也使各国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与监管能力在对这种趋势的反应中变得日益突出与重要。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尽管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影响较大,但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规模的日趋扩张,金融部门的“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会涉及到大量产业企业与家庭的利益损失,因而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金融机构,这种“外部性”的扩展已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准公共部门”,金融产品的经营也就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的营运。

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在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用于描述经济系统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情况。

均衡状态意味着供需平衡,经济各要素相互调节,没有明显的动荡或不稳定性。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经济系统往往不完全处于均衡状态,存在许多非均衡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并分析非均衡状态带来的影响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1. 均衡状态均衡在经济学中有多种含义,其中最常见的是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指的是供给和需求之间达成平衡的状态,即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稳定,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市场均衡还可以分为部分均衡和一般均衡,部分均衡通常指特定市场的供需平衡,而一般均衡则考虑了整个经济系统的供需平衡。

除市场均衡外,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均衡状态,如收入均衡和就业均衡。

收入均衡指的是经济系统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总额等于支出总额,即总收入与总支出保持平衡。

就业均衡则表示经济系统中就业人数与劳动力供给之间达到平衡,即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

在均衡状态下,经济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力量相互抵消,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均衡状态通常被视为经济系统的目标,因为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 非均衡状态然而,现实世界中经济系统很少完全处于均衡状态,通常存在着各种非均衡情况。

非均衡状态可以来源于内部或外部的扰动,导致供需失衡或者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种常见的非均衡状态是市场失衡。

市场失衡指的是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供过于求或需求不足的情况。

供过于求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而需求不足则可能引发商品价格上涨。

市场失衡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经济系统中的结构性失衡也是非均衡状态的一种表现。

结构性失衡指的是经济结构中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或地区发展不平衡。

结构性失衡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长期而言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外部冲击也可能导致经济系统的非均衡状态。

外部冲击包括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金融危机等。

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

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
范 围大 、 响程 度 深 、 响范 围广 的 特 点 , 果 不 能 及 时 处 理 甚 影 影 如

个复杂的系统 , 就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关于技术和系统安全的 ②防范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贯穿于金融行业所 有的业务领域 , 但信用风险的管
至会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我国金融业运行 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金融隐患。 具体反映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金 融 风 险 意 识 普 遍 淡 漠 .
风险属于技 术性 的问题 ,由行业专 家来进行 。
理 却 不 应 简 单 理 解 为 以 降 低 风 险 为 目的 , 在 于 用科 学 的方 式 来 而
我国人 民币币值稳定 , 金融机构运转正 常,人们没有意识到 积极接受信用风险 , 以达到收益一定的条件下风 险最小化或在可 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也 出现过通货 膨胀 、利率调整、股市 以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 收益 的最大化。 这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震荡等现象 , 但在 国家强力宏观调控之下 ,其影响虽然广泛 ,但 金 融 行 业 经 营机 制 , 强对 客 户 信 用 的 调 查 , 立 一 套 可 行 的 审 加 建 由于时 间短 ,造成的后果轻微 ,人们的金融风险意识普遍淡漠 , 查表针 ,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 ,根据 法律法规建立征 进 对 金 融 隐 患 漠 然处 之 。 信和评级架构,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 , 构建评价企业与个人
险 包 括 由 于流 程 、 序 、 制 或 制 街 的 缺失 或无 效 而引 起 风 险所 程 控
二 ,金融风险产生原 因
产生的不 良后果。 通常 , 这些程序是为了减少错误或舞弊而设计
金融活动具 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而现 有的金融管理理 的。流程和程序 的风险影响套期保值以及交 易的决策 、 监督和风 论和方法是在完全均衡和静态假设 下得 出的结论 。 现实的金融活 险控制功 能,交易的处理以及对政 策的遵守 。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作者:李朴民田成川杨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乎一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维护金融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各方面关注的课题。

金融安全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金融体系稳定,即货币体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二是金融主权不受威胁,即金融政策独立有效,金融产业的控制权掌握在本国手中。

一、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是资本流动全球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加速扩大。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由1979年的145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6年的15139亿美元和2007年的15.5万亿美元。

二是金融机构全球化。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大金融机构竞相扩大规模,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跨国并购浪潮。

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

由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

四是金融政策关联化。

一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政策调整会引起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并可能迫使许多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五是金融风险全球化。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风险随之加剧,金融危机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一个地区发生了金融风险,往往会拖累其他国家乃至全球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我国已全面甚至超额履行了加入WTO对金融开放作出的承诺,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我国市场从事银行、保险、证券等几乎所有金融业务,可以参股中资金融机构,除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外,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已经超出一般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金融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金融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金融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对整个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均衡与非均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市场的运行状态和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融市场的均衡状态。

金融市场的均衡是指市场供求关系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价格形成机制得到了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保护。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和交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均衡还意味着市场波动较小,风险相对较低。

这一状态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并不是永久的,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均衡状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然而,在金融市场中,均衡状态并非永恒存在的。

市场的非均衡状态是市场不稳定的表现,同时也是市场机会和风险共存的时刻。

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外部冲击或内部失衡所导致。

例如,金融市场发生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就是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典型表现。

在非均衡状态下,市场的风险程度加大,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可能变得紧张。

此时,市场需要通过各种调控和政策手段来恢复到均衡状态。

为了理解金融市场均衡与非均衡状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供求关系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均衡状态下,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供需两者相等。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可能被打破,市场进入非均衡状态。

例如,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供应不足,市场价格上涨,而当需求减少时,供应过剩,市场价格下跌。

这种供需关系的破坏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市场陷入非均衡状态。

除了供需关系的变化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会影响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

例如,当投资者对市场的乐观情绪高涨时,他们倾向于大量买入,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出现非均衡状态。

另一方面,当投资者恐慌出逃时,市场供应过剩,市场价格下跌。

投资者的行为和情绪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市场的运行状态,还需要关注市场中的风险。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作文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作文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就让我来谈谈中国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国经济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经济增速放缓。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未来可能会放缓下来。

如果增速大幅度下滑,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就业和收入。

其次,我们要警惕通货膨胀的风险。

如果物价持续上涨,老百姓的钱就会贬值,购买力就会下降,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把好通货膨胀的大门。

第三,金融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像银行的不良贷款、股市的大起大落、汇率的波动等,都会给金融系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一旦金融风险爆发,整个经济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加强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其次,政府要制定好的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像疏通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也要勤于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

只有企业做强做大了,中国经济才会更有活力。

最后,每个人都要为促进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我们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珍惜资源、勤俭节约;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我们要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工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篇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我们都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妥善解决,就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不均衡的影响

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不均衡的影响

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不均衡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然而,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社会经济的不均衡。

本文将探讨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不均衡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金融发展带来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财富分配方面。

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大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富人往往能够更好地从金融市场中获利。

他们可以通过投资股票、房地产等资产获取更高的回报率,从而进一步扩大他们的财富。

相比之下,相对贫困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参与金融市场,难以从中获利,从而导致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其次,金融发展还可能加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由于金融中心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使得金融资源和机会也更多地集中在这些地区,这进一步加强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缺乏金融资源和机构,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机会。

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会导致人口流失、贫困加剧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社会经济的不均衡。

另外,金融发展还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加和金融市场的繁荣,投机和炒作也可能增加,进而导致金融资本过多地聚集在某些行业,形成产业结构的扭曲。

一些行业可能因为金融资本的涌入而发展迅速,而其他一些具有实质性经济价值的行业却因为融资困难而发展乏力。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会导致经济活力不均衡分布,降低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金融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

通过提高金融知识水平,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金融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减少贫富差距。

其次,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和风险,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的不均衡问题,还能够维护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

此外,还应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的普惠化。

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克服融资难题,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发展对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常常带来不稳定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源于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差异。

在金融市场中,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信息和决策权,这导致了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一方面,这些参与主体的行为可能会反映其个体利益,而非整体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参与主体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获得不公平的利益,从而引发市场的非均衡。

其次,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还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在全球化时代,金融市场的非均衡往往受到国际贸易、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差异可能导致资本流动不平衡,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

此外,金融市场也受到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非均衡性。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还体现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上。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

市场价格的非均衡性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也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当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导致市场价格过高或过低时,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调,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如何应对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差异和信息不对称。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使市场参与者能够获得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间的金融监管机制,减少国际经济政策差异带来的金融市场非均衡。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时发现和应对市场非均衡的风险,以减少危机的发生。

在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解决非均衡问题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金融市场的平衡与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特性分析及非均衡金融理关于探讨

金融市场特性分析及非均衡金融理关于探讨

金融市场特性分析与非均衡金融理论探讨经典金融计量经济学所设立的正态分布假说的性质。

Fama在1965年的研究中发现收益率是负斜的【8l:在左边(负的)的尾部比在右边的尾部有更多的观测值。

此外,其尾部比正态分布预言的更胖,围绕均值的峰部比正态分布预言的更高,这种情况被称作“尖峰态”。

Sharpe(1970)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当Sharpe将年收益率与正态分布作比较时,他注意到,“正态分布没有给真正的极端值的出现分配多少可能性。

但这些却出现的相当频繁”。

取我国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1990年12月19日一2005年8月31日共3613个日交易数据,深圳证券市场成分指数1991年4月3日至2005年8月31日3569个日交易数据为样本数据,计算样本的收益率,分析收益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得到如图(2。

1.1)、(2.1.2)所示的我国上海、深圳证券市场日收益率的分布图。

两图均有明显的尖峰态出现,同时深圳证券市场的胖尾现象非常明显。

图2.1.112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21996年,Peters提出分形市场假说(FraO隐.1MarketHypothesisFMH)来取代有效市场假说“”““1,并对基于EMIl的各种资产定价理论提出批评和改进,其理论基础是用分形分布取代高斯分布,用赫斯特(Hurst)指数分析取代方差分析,价格变动是有偏的随机游走过程。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现象不能用金融经济学做出合理解释,经济学家开始怀疑金融经济学理论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特别是在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惨败后引起更多学者对传统理论产生怀疑。

既而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使用各种方法检验传统理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依照传统金融学的观点证券市场收益率服从正态(或高斯)分布,然而事实上所有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都不是服从正态分。

美图长期资产管理公司(LongTeamc印italManagement,L3L-'M)虽然只是美国上千家对抻基金中的一家,但是由于其管理人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

非均衡市场下经营性担保公司的商业风险及控制

非均衡市场下经营性担保公司的商业风险及控制
发展 。 ( 三 )经 营性 担 保 公 司的 发 展 现 状
必将 引发难 以弥补的声誉风险 。再次 ,部
分担保 公司巧立名 目,向被担保企业收取 本应 由担保 公司向银行缴纳的保证金 。可 按 照动产质 押制度的规定 ,债务人或者第 三 人将其金 钱 以保 证金等 形式特 定化后 , 移交债权人 占有作为债 权的担保 ,债务人 不履行债务 时 ,债权 人可 以以该金钱优先
划不一致 ,从而导致非均衡 。非均 衡是潜 在市场参与者所致 ,是市场过程的常态 。 ( 二 ) 我 国非均衡金融 市场 的特 点 1 . 利率 管制。我 国的存贷款利率 总体
截至 2 0 1 1 年末 , 全 国经营融资性担保
行业共有法人机构 8 4 0 2 家, 融资性担保机 构资产总额 9 3 1 1 亿 元 ,同比增长 5 7 l 2 %, 融资性担保贷款 的不良率 为0 . 8 %, 连续两
市场发展滞后 ,品种单调 。这种特殊 的金 融 结构体系 。使得金融市场 的储 蓄转化为
首先 ,部分担保公 司资本 不实 ,虚假 出资或抽逃 出资 。对于经 营性担保 公司而
言 ,以资本金总额 为主要 构成 的净资产额
控 制 是 关 系其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关键 因素 。 本 文 从 研 究 我 国非 均衡 市 场 的 特 点 入
生 活中 ,信息是不完备 的 ,搜 集信息是要
花 费成 本的 ,因此行 为人 的交易不可能完
全是均 衡的交易 ,非均衡现 象是不可避免
的。非均衡理论认 为,市场是 充满变化和
不 断调 整的过程 ,无法确保每 个企 业家 的 行动均 能增进市场协调 。当市 场过 程 中的 经济主体彼 此信 息不对称 时,必然行动计

金融市场的市场非对称研究

金融市场的市场非对称研究

金融市场的市场非对称研究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动态的系统,其中存在许多因素会导致市场的不对称性。

市场非对称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不均衡,即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关于交易对象的信息。

本文将就金融市场的市场非对称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市场效率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非对称的定义与原因分析市场非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在非对称和外在非对称。

内在非对称是指买方和卖方对于同一金融产品具有不同的信息,如买方可能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而卖方可能拥有更多的公司信息。

外在非对称是指出于机构设置、信息渠道等原因导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非对称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不对称:不同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不同,导致交易时信息的不均衡。

2. 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在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易时所需付出的成本不同,导致信息获取的渠道不平等。

3. 数据波动性:市场上的数据波动性使得市场参与者对于交易对象的评估存在差异,形成信息不对称。

4. 交易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在市场交易中的角色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如金融顾问、经纪人等。

二、市场非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全部有效信息,并在短期内实现资产价格的合理价值。

市场非对称会影响市场效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格扭曲:市场非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不符,使市场出现价格扭曲现象。

2. 市场混乱:市场非对称大幅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使市场变得混乱,交易难度加大。

3. 市场失灵:市场非对称可能使市场失去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导致市场的失灵和资源的浪费。

三、市场非对称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市场非对称对风险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偏好不均:市场非对称导致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均,持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

区域金融发展与创新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基于西安地区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区域金融发展与创新中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基于西安地区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回归 ) 型 。 模
根据上述变量组成 V R模型后 , A 通过 比较 P E Fnl rdci r P ( i eitnE- aP o
金融相关率一个单位的冲击带来不良贷款率 3期出现 一00 6 .0 5个 的负响应结果 , 并在 5期出现 00 2 .0 9个正晌应结果 。说明短期 内无论 是贷 款投放增加 , 还是由此带来的派生存款增加 , 能够金 融总量规模 都 增加 , 从而引致金融相关率提高。与此同时, 贷款规模增长也增大 了不 良贷款率的。 分母’ 导致短期内不 良贷款率 下降 ,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三 、 于 V R模 型 的 动 态效 应 分 析 基 A 为金融发展提供了一条相对的 ‘ 捷径。 的同 时, 也是一柄 ‘ 双刃剑 ’ 会 , 由于建立的 V R 型是平稳的 , 通过脉 冲响应 函数和方 差分 A 模 因此 带来了一 系歹 新的金融风险。上述理论已经被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经验 U 所证明 , 自然也成为我们研究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解, 可以分别描述各个变量相 互冲击变化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效应。 l短期 内不 良贷款率的 变动响应更 多她来源于自身的冲击 、 二 、 究思 路 及 模 型设 定 研 以不 良贷款率为例 , 上一期不 良贷 款率正向一个 单位标准差 的新 本文的实证分析重点是识别 区域 金融发展 、 融创新等经 济果 , .1 在所有解释变量冲击中晌 体系变量的变动作为外部 的扰 动冲击对金釉风 险程度产生 的影晌 , 以 息冲击 , 并在第四季度 迅速达到最 及这种作用效应随著时同变化 的轨迹 。 从而更精确 地描述金融风 险与 应程度位居第一。随后立即出现负 向响应, 最低有 一 .04个单位 的响应 结果。而且自身的冲击影 响持续 0 05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等变量的作用与反作用 过程。为此我们选 取不 良 下限 , 达到 l 个季度 , 1 l 2期后 才趋于平稳。这一结果充分显 示了 贷款比率( E ) 金融相关率( I 金融机构存贷款总墨/ D , Bn 、 F R。 G P 表示区 时间较长 , 域金融发展水平) 金融市 场化程度指 标 { F 、 R MR, 全部金融相 关比率 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下降更多是由于特殊外部因素所导致。 (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

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

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

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

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

试论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递渠道与防范机制构建

试论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递渠道与防范机制构建
也 随 之发 生转 移 , 金 融 工具 因此 就成 为资 金流 和风 险流 的载 体 。 如果金 融 工具本 身 属于跨 市场 的交 叉性金 融 工具 , 或 者参 与交 易 的主体 来 自于不 同的金融 市场 , 金 融市 场 间的风 险传 递成 为可 能 。 显然 , 金融风 险传 递是 金融 市场 中普 遍存 在 的现象 , 是 金融 市场 发展 到一 定 阶段 的必然 结果 。
化. 主 要 体 现 为 金 融 资产 价 格 、 交 易量 和 交 易 时 间跨 度 的 巨大 变化 , 而风 险 则 伴 随 着 资 金 的 流 动 在 不 同 市场 间进 行 传 递 和 蔓 延 。 金 融 市 场 的 风 险 防 范机 制 应 当从 金 融 监 管 、 风 险 自律 、 金 融基 础设 施 等 多层 面来 系统 构 建 。
间 的关联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9
作者简介 : 张晓霞 ( 1 9 7 8 一 ) , 女, 经济师 , 硕士, 现供职于中国人 民银行杭州 中心支行 。
s 7
《 西部金  ̄ } 2 0 1 3 年第 1 1 期
( 一) 从 金 融工 具 的角度 看金 融市 场 间 的风险 传递 。尽 管 我 国 目前 的金 融监 管体 制是 分业 监 管 。 金 融市
试论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递渠道 与防范机制构建
张 晓 霞
( 中 国人 民银 行 杭州 中心 支行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1 )

要: 金 融 全 球 化 带 来金 融 活动 的 效 率 、 规 模 和 波 动 性 同步 上升 。 与 此 同 时 , 金 融 市场 发 展 呈 现 出一 些 显 著 的 变

金融制度非均衡与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制度非均衡与国家经济安全

些缺陷, 使整 个 制度 出现较 多 的弊病 , 在实 际执 行 中 出现 非均衡 。 1 .由于制 度供 给不 是一 种 免费行 为 , 以制度 所 变 迁取 决于政 府 是否具 有 充分 的 内在 制 度供 给行为 激 励 。就金 融制 度而 言 ,目前并 没有 内生 出推 行金 融 制 度的激励 。金融 制度 作 为一种 “ 公共 物品 ” 同 ,
收稿 日期 :0 1 1 0 20 一l — 9 作者筒介 : 王仁祥 , 经济学博 士, 教授 , 武汉理 工太学经济学院 院 长; 叶萍, 武汉理工太学经 济学院硕士研 究生。
二、 金融制度非 均衡 的产 生
金 融制 度变 迁 产 生 于 内在 变 量 与 外在 变 量 的
双重作用 。金融制度的内在变量指制度本身安排及 其存在的合理性程度 ; 外在变量是经济发展过程 中, 政府所 面 临 的社会生存 与社会 发展 的压 力。制 度 安
度是多余 的,或者是一些过时的制度 以及一些无效
的制度仍 在 发 挥作用 。
国家经济安全是个制度问题 ,国家经济不安全 因素 的产生 源 于制度 非均 衡 ,国家经 济不 安全 问题
的发生 是制 度 非均衡 的结 果 或具体 表现 对 于一 个 经济 系统来 讲 , 制度 非均 衡有 一个 危险 的临界 点 , 当 外 界 的扰 动达 到一定 程度 时 ,制度 非均衡 性 向失衡 转 化 ,这 种转 化 在经济 现象 上 的表现 往往 就是经 济 系统平衡 被 破 坏 ,经 济秩 序混 乱 ,最 终爆 发各种 危 机。这是 国家 经济不 安 全 的本质 。同时 , 度非均 衡 制 是常态 , 定 了国家 经济不 安 全是 长期存 在 的 。 决 金 融制 度 是一种 资 源 金融制 度和 其他 资源 一 样 , 满足人 们 的 目标 时 , 身逻 辑上 出现稀 缺 , 在 本 与 其它 资源 不一 样 的是 金 融制 度 的稀 缺 主要源 于制 度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特征、问题及其成因一、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金融市场结构是指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及其组成要素在经济体系中的存在、分布、运行以及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架构状态。

金融市场结构作为一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变量和要素,它是反映一国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看,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数量)结构的非均衡性。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金融原生市场相对发达,金融衍生市场相对滞后。

其中,在金融原生市场中,资金市场发展快于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发展。

在资金市场中,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发展不平衡: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股票市场中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不平衡:债券市场中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

在金融衍生市场中,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快于金融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中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快于其他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中,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快于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市场等。

2.空间分布结构的不合理性。

首先,我国城乡金融市场发展不协调,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并将成为制约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瓶颈。

主要表现在:一是县级金融机构的大量撤销导致县域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空洞化”现象:二是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的“非农化”现象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三是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少、功能弱化、业务单一、服务跟不上;四是资本市场的触觉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使得大量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其次,就各地区银行业的区域分布来说,占全国GDP -半以上的东部地区聚集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而且还聚集了我国60%以上的银行业资产,其中广东最多,达到4.1万亿元,其后分别为北京和上海(不包括总部资产)。

o’第三,就各地区证券业来说,存在着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趋势。

截至2005年末,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地区国内上市公司数分别为773家、230家、280家和114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
衡与风险防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市场的单一化到多样化,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揭示信息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金融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金融风险不断增加,金融市场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判断并纠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现象,对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金融市场的均衡及其判断标准
金融既内生于实质经济,又对实质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金融市场的理想均衡是在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上的一般均衡。

如何判断金融市场处于理想均衡状态一是看金融市场是否与实质经济在总量和结构上相匹配;二是看金融市场校正功能如何;三是看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是否充分;四是看金融功能是否充分发挥。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会造成资源的畸形配置,给经济和金融埋下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经济危机。

当金融市场由严重的非均衡向均衡发展时,如果路径不对,同样有可能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和金融风险。

当金融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金融市场抗御外来冲击的能力相对比较强。

在一般均衡条件存在的情况下,频繁的微观金融结构变动未必一定引起金融的不稳定,有可能是不断匹配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内外部环境下实现均衡的过程。

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错配现象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并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存贷款利率经过十多次调整,浮动的幅度也逐步加大,但总体上还是受到管制。

然而,由M2/GDP所衡量的金融深化程度却并不低,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比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高。

我国在利率管制的约束前提下产生了金融深化,这一方面说明银行系统的风险程度陡增,另一方面还说明了金融体系或银行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比较低,金融市场在与实质经济相匹配中出现了错位。

(二)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的不平衡
现代金融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同等重要且相互协调发展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甚至还发挥着主导作用。

国际社会也普遍认识到,过于依赖间接融资,是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金融结构体系中最大的矛盾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融资主渠道。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占比由1991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但还是低于间接融资占比。

如果剔除每年国债发行额,考虑企业在两个市场上的融资状况,会发现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

企业单一的融资结构导致全社会投资杠杆率非常高,蕴涵着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2、直接融资体系中债券市场落后于股票市场,衍生市场发展滞后。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中固定收益工具占市场份额的2/3,权益类
工具一般只占1/3。

我国则恰恰相反,企业债券市场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

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边市场,不能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来规避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3、间接融资体系中的资产负债组合有待优化,期限结构错配,金融资源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期限结构错配严重。

一是商业银行负债出现短期化趋势;二是商业银行贷款中长期化趋势相当明显;三是资产负债结构错配问题突出。

我国间接金融结构体系中的存款货币机构众多,但基本上是一个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组成的垄断竞争格局,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以后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三)地区、城乡间金融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金融资源基本上集中在东部地区,且金融效率在进一步下降。

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以后,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唯一正规金融。

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底子薄、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居高,显然难担大任。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一)存量与增量同时调整
增量调整就是要加快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速度,保持每年新增融资量中直接融资量与间接融资量比例适当。

存量调整就是对现有的间接融资市场进行调
整,调整的思路是从商业银行的资产方和负债方同时展开。

从资产方看,就是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

由于资产证券化属于微观金融方面的内容,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关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资产、运作模式与机制、发行定价等由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

从负债方看,就是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一般金融债券以及存款类衍生品等,通过直接融资市场促进商业银行主动负债业务的发展,改变目前过度依赖于被动负债的不利局面。

商业银行主动负债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直接融资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了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纠正商业银行负债与资产的期限结构与流动性错配,有利于间接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二)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都是在政府限定的较小范围与框架中进行,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活力被抑制,于是,中国金融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出现了“竞争过度”的假象,金融脆弱性进一步提高,金融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

从国外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几乎都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由下而上的诱制性变迁过程中实现的。

中国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竞争机制,走“诱制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道路。

首先,在证券发行与上市相分离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化改造,创造适度竞争机制。

其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公司化改造。

第三,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

第四,在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的基础上完全放开对金融产品及其定价等管制。

(三)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推动直接融资快速发展
一是扩大企业债发行主体。

既要继续支持具有投资级别的、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发行债券,也要支持从事其他行业的具有投资级别的企业发行债券,同时还要给非投资级别的中小企业一定的发行债券的空间;适当支持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发行人民币企业债券并投资于中国的项目。

二是允许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债券。

我国企业债主要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一定程度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国外债券交易主要是以场外交易为主。

三是培育机构投资者。

只有机构投资者才会对债券微小的价格和收益率波动敏感,同时,它们还具有较强的市场分析研究能力和管理风险能力。

四是债券发行价格市场化。

只有定价机制市场化,遵循价格与风险对称的规律,才能使发行价格充分反映出企业的投资级别,覆盖风险。

投资级别低的企业债相对要支付更多的风险溢价。

五是创新债券品种,适度发展债券衍生品。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上的品种主要有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未来要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改变目前企业债基本上是以基础设施为主的项目债的局面,丰富企业债品种。

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利率与汇率衍生品将成为一个优先发展的衍生工具,遵循“由简到繁”、“先积累经验再铺开”的原则优先推出国债期货以及完善债券的远期交易,逐步推动我国债券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六是以功能监管为核心,加强债券市场管理上的协调,提高债券市场管理效率。

中国债券市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债券市场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债券市场运行效率。

七是完善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

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制度和追踪评级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建立债券发行主体、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债券市场利益关联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诚信债券市场”;完善法律服务体系,为债券市场发展创
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建立效率高、风险低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

(四)发展社区银行
从间接融资体系看,由于平均信贷审批成本、信息与风险控制成本比较高,以及拥有更多的机会,大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从直接融资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和财务不健全等,很难获得直接融资机会,即使获得机会的投资者也会要求很高的风险补偿;单个的农户就更加不可能获得直接融资机会。

因此,社区银行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上述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居民和农户的金融需求。

尤其在大中商业银行把目光钉在高端客户、排斥低端客户的情况下,发展社区银行更具有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