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 共18页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战略谋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精神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战略谋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39dc42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0.png)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战略谋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精神刘应杰今年我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全国“两会”召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出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面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部署了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举措,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必将对我国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造成世界经济大衰退。
这一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是有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全球疫情大流行成为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以任何人不曾想象的速度和规模,带来了一场全球大灾难。
中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面控制住了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场“世纪大考”充分显示出我国的制度优势、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二是经济率先快速恢复增长。
2020年世界经济下降3.4%,美国经济下降3.5%,欧元区经济下降6.8%,英国经济下降8.9%,日本经济下降4.8%,印度经济下降7.4%,G20经济下降3.2%,只有中国经济增长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4.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中国经济表现出巨大韧性、潜能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人人无饥寒的梦想。
产业发展理论--产业集群(PPT 32页)
![产业发展理论--产业集群(PPT 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76463d0c3968011ca30091b3.png)
第七章 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一)外部经济理论 (二)集聚经济理论 (三)交易费用理论 (四)新竞争理论
8
第七章 产业集群
(一)外部经济理论
马歇尔: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 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 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
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
12
第七章 产业集群
(三)交易费用理论
集群内企业众多,可以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 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企业环境的不确 定性及交易费用得到降低。
数目众多的企业地理接近,增加了市场参与的角色,市 场机制更能发挥作用,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产业集群的经济活动植根于地方社会网络,各企业在某 种程度上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企业间的合 作与信任感加强。
10
第七章 产业集群
(二)集聚经济理论
韦伯:集聚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 –高级阶段:各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工业化,
即产业集群化
促进产业集聚的四个因素 –技术设备的发展使生产进程专业化 –劳动力的高度分工,要求完善、灵活的劳动力组织 –市场因素,企业要求进行批量购买和销售 –共享煤气、自来水管道、道路等基础设施
4
第七章 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伯格斯曼
位于同一地区,就业人数具有较强相关性的一
Bergsman, 1972 组经济活动(劳动力市场角度)
克若曼斯科
Czamanski, 1979
在所有产业中,一群在商品和服务联系上比国 民经济其他部门联系更强,并在空间上相互接 近的产业
派克
Pyke, 1992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70cb4f284ac850ac0242a3.png)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 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 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第4页/共99页
第9页/共99页
3.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处于衰退期的产业称为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特点是其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发展速度开始 变为负数,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对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进行产业转移,将其 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通过开辟新市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二是对 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通过提升其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需求,使其“焕 发青春”,再次走向发展。
第12页/共99页
刘易斯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由于工业资 本不多,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力,因此无论对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供给。这样,工业总 产值中利润部分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工资部分增长的速度,于是出现 一个资本加速积累和迅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时期,直至剩余劳 动力被吸纳完毕。此后,经济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劳 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因此工资 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等开始在两个部门 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最后,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 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阶段的变迁。促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要 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
中国电池产业分析PPT课件
![中国电池产业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7e7fd25a8102d276a22ffc.png)
日本
432,427,207
53,413,304
澳大利亚 173,645,736
30,564,667
法国
232,454,813
29,185,914
荷兰
279,018,990
28,928,322
德国
237,529,961
28,089,109
西班牙
222,411,254
21,904,834
英国
153,433,197
13
第13页/共25页
2014年我国电池出口情况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
14
第14页/共25页
碱锰电池出口
2014年扣式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12.72亿只,同比减少-2.53%。出口额 2837.75万美元,同比增长 11.30%。
主要内容
• 2014年中国电池产业概况 • 2014年中国电池出口分析 •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 世界镍氢电池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 我国铅酸蓄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
1
第1页/共25页
但铅酸蓄电池氢镍电池镉镍电池等出口量下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industrialassociationpowersources2014年主要电池产品出口量与出口额名称出口量万只出口量增扣式碱性锌锰电池127244992532837751130圆柱型碱性锌锰电池538849685386056714932普通锌锰电池198195890854113697131931锂一次电池6774299197611535681390启动铅酸蓄电池154760128230368651319密封铅酸蓄电池1186159155815759555534镉镍电池191937524982228118819氢镍电池836225111597144187012锂离子电池12430436393426887941476太阳能电池338423438062256488801171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industrialassociationpowersources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27亿元2096mw保定英利有限公司14678亿元1603mw赛维ldk有限公司14175亿元硅片1550mw组件550mw多晶硅10000吨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2902亿元1900mw阿特斯太阳能有限公司1197亿元1323mw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107亿元1690mw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6207亿元1295mw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industrialassociationpowersources2014年中国主要铅酸蓄电池企业收入序号公司名称亿元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15263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13372江苏双登集团5896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5727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34风帆股份有限公司4074湖北骆驼蓄电池公司3589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27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168410山东瑞宇蓄电池有限公司14352014年中国主要铅酸蓄电池企业收入序号公司名称亿元11天津杰士电池有限公司1312江森自控能源动力集团127213江苏华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25214湖南丰日电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21315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9116福建闽华电池股份公司107817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103518浙江昌盛电气有限公司103319艾诺斯中国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102820山东圣阳电源
中国小麦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小麦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dc634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0.png)
中国小麦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小麦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中国小麦行业市场概况 (3)第二章、中国小麦产业利好政策 (4)第三章、中国小麦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5)第四章、中国小麦市场特点与竞争格局分析 (6)第五章、中国小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8)第六章、中国小麦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9)第七章、中国小麦竞争对手案例分析 (10)第八章、中国小麦客户需求及市场环境(PEST)分析 (12)第九章、中国小麦行业市场投资前景预测分析 (13)第十章、中国小麦行业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 (14)第十一章、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建议 (15)第一章、中国小麦行业市场概况1.1 行业规模与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约240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维持在 1.3亿吨上下。
2022年,尽管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全国小麦总产量仍达到了 1.34亿吨,较上一年度略有增长。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小麦年产量有望突破 1.4亿吨大关。
1.2 进出口情况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中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进口国。
2021年中国进口了超过800万吨小麦,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自给率不断提高,进口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进口总量降至750万吨左右。
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国产小麦品质提升及种植效率优化,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降低。
1.3 消费结构分析中国小麦消费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占总消费量的70%以上;饲料用小麦约占20%,工业用途(如酒精生产)及其他消费则占据剩余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意识增强,高品质专用小麦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1.4 价格走势近五年来,受国际粮价波动及国内供需关系变化影响,中国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
童装:我国童装行业分析课件(共52张PPT)
![童装:我国童装行业分析课件(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81581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b.png)
90,142
-39.90
羊绒及羊毛衫
百件
21,161
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
21,563
-1.86
2009年1月份全国(quán ɡuó)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统计
指标名称
商品销售总额
零售额 服装类 各种服装 其中: 男西装 童装 牛仔服 防寒服 皮革服装 西裤 羊绒及羊毛衫
单位
千元
千元 千元 百件 百件 百件 百件 百件 百件 百件 百件
第九页,共五十二页。
(二)童装市场状况
1、中国(zhōnɡ ɡuó)童装市场整体分布
第十页,共五十二页。
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2、前十位(shíwèi)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
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2009年1月份童装市场前十位(shíwèi)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
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
(三)整体服装销售状况
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
2、出口(chū kǒu)收缩
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
2008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总体 (zǒngtǐ)来看不断下滑,童装出口也出现 了明显的下降。以梭织婴儿服装出口 为例,2008年以来出口数量一直呈 现负增长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3、内销(nèixiāo)趋于疲软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1、国内
2008年3月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商品(shāngpǐn)零售类值及零售数量统计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本月
去年同期 本月比同期 %
商品销售总额
千元
36,113,381 28,578,675
26.36
其中:批发额
千元
5,416,991 3,738,937
行业结构分析
![行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46e7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1.png)
第3页,本讲稿共20页
波特思想
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 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 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 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 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 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1)增加一种竞争力量——互补品生产。 (2)以行业分析为基础,又不囿于行业。 (3)不失一般性。 (4)改称“潜在进入者”为“潜在竞争者”。 (5)改称“威胁”和“讨价还价能力”为“作用
力”。
(6)增加企业与其他各种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及各种竞争力量之间的演变转化关系。
第18页,本讲稿共20页
淘宝才智在线淘宝qq75409349018供应者的讨价供应者的作用供应者的作用力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的作用力购买者的讨购买者的作用力购买者的作用力潜在的加入者潜在的竞争者行业内竞争者行业内竞争者互补品生产淘宝才智在线淘宝qq75409349019还价能力价还价能力代用品或服务的威胁代用品或服务的作用力供应者购买者代用品结束语?迈克波特认为在影响行业竞争强度的5种力量中行业内部竞争特点是最关键的
第13页,本讲稿共20页
中国产业的进入与退出现状
进入壁垒失效,企业盲目进入产业 退出壁垒高,生产能力过剩
第14页,本讲稿共20页
波特战略理论被视为80年度主流的战略 理论,而商业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 其理论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管 理实践的需求。
产业政策讲课文档
![产业政策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26951d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0.png)
2 比较优势理论 3 结构转换理论 4 规模经济理论
第7页,共44页。
四 产业政策的手段类型 1.直接干预---包括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
式。
2.间接诱导---主要是指通过提供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 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 。
第3页,共44页。
产业结构政策
产
业
产业组织政策
政
策
产业发展政策
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幼稚产业扶持政策 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直接规则政策 中小企业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
产业外贸政策
产业金融政策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4页,共44页。
二 产业政策性质与特点
1 客观性——遵循产业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2 有序性和动态性——产业发展呈现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的有序变动
具体国情相适应
第5页,共44页。
7 供给导向性——产业政策是着眼于供给能力的提高和供给结构的改善 8 市场功能弥补性——产业政策是弥补市场功能的不足,而不是对市场功能的
排斥和取代
第6页,共44页。
三、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1 “市场失灵”理论 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供给也存在市场失灵
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产业政策
第1页,共44页。
优选产业政策
第2页,共44页。
第一节 产业政策概述
一 产业政策的概念与体系 1 产业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针对产业活动出现的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而进行的 政策性干预 2 产业政策体系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发展政 策构成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c588e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4.png)
• 2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7424966
• 3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6333499
• 4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 2025907(万元)
• 前4位小计30580589
第26页/共48页
• 5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1762451 • 6中国租船公司1361980 • 7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1032586 • 8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880756 • 前8位小计35618362(3561亿)
第29页/共48页
• 事实上,我国目前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不多,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而 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 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开展,很难满足现代化、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要。发展与扩 张方式粗放,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物流运作效率。
第30页/共48页
• 专业化与社会化发展程度低 • 专业化物流发展不平衡,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足,物流的社会化、
专业化程度较低,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我 国的物流企业组成看,主要有四大类型:一是以传统运输系统 和仓储系统为支撑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二是以新经济发展 为契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而产生的新兴物流企业;三 是掌握业务需求的生产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或企业;四是国外 物流企业随着业务延伸和拓展进入中国的国际物流企业。
第31页/共48页
• 这四大类型的企业尽管各有特点,具有良好的客户业务关系, 但几乎都是区域性的物流企业,且多数分布在沿海发达城市及 地区。据统计,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近80%的收 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 其行业及地域分布特征也极其明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 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的,这种现象也削弱了中国 国内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仅仅具有一定 的、局部地区性的物流服务能力,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 三大区域之外,其他地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网络化的服务能 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养老服务产业政策解读及发展现状共18页文档
![养老服务产业政策解读及发展现状共1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aec6afb79563c1ec4da714c.png)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顾虑
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指出:
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 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 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安排财 政性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
落实好国家现行支持养 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 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 营业税。
养老服务产业政策解读及发展现状
北京众信伟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一、养老产业市场背景 二、养老产业政策红利 三、养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养老产业市场背景
全国市场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1982年~2010年):
2010年“六普”与1982年“三普”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了3.96个 百分点。
(六)、审批简化:规划审批方面,除涉及控规调整的项目外,其他项 目均可在项目所在地区(县)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审批方面,除办 理招投标、施工许可手续外,其他手续均可在区(县)住房城乡建 设部门办理;符合有关规定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可 在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办理核准手续。
三、养老产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养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据悉,发达国家老龄 产业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 年轻人的3倍,已成为占 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 而我国尚处于创建阶段,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 人均消费额约为6 0 0 0多 元,消费总额达2 70 0 亿 元,占城市消费额10 %左 右。虽然我国超过6 0岁的 老年人已经过亿,但有9 0 %左右的老人对现在的老 年消费品不满意。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课件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b560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5.png)
第40页,共56页。
第四节 近现代区位论
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
二、廖什景观 三、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41页,共56页。
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42页,共56页。
1、理论背景
• 亦称城市区位理论。
• 德国,Walter. Christaller,把区位论由古典学派转换 为近代学派。1930,《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厂址布局
+ ++ ++
++ ++
-
+ + -
第8页,共56页。
第二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二、杜能圈布局模式
第9页,共56页。
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1、在一个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他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
2、“孤立国”既无河川、亦无运河,马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
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例如普通砂石等。
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料,例如,铁矿石、煤 炭、石油等则为。
第28页,共56页。
纯原料:在工业产品中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
损重原料:原料的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
第29页,共56页。
2.最小运费原理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原料生产成产品重量不损失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把原料的一部分重量转移到产 品中)。
第31页,共56页。
第32页,共56页。
重力中心
第33页,共56页。
总运送费K可由下式来表示: 求最小值需满足以下方程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产业结构 (1)特征:产业增长迅速,工业尤其迅速,重工业比
重大,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2)原因分析 ① 前苏联模式的影响 ② 左倾思想的禁锢 ③ 国际政治环境的压力 ④ 计划经济体制
(3)产业结构效应 ①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 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③ 经济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 ④ 加剧了管理体制的集权化
②不利的方面:抑制和延缓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 程;违背生产布局规律,布局上实施“山、散、 洞”;没有处理好沿海与内地建设的关系。
3、80—90年代沿海产业带的建设
(1)产业布局的特点:改革开放,重点发展沿海产 业带
(2)沿海产业带建设:沿海岸带几十公里的范围, 作为投资重点,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沿海14个城市 对外开放。
Hale Waihona Puke 2、60—70年代前半期大规模三线建设时期 (1)布局的总体特点:适应战备需要,产业布局的
重点三线地区。
(2)产业布局
① 向西部地区增加投资
②开发江南地区的煤炭
③东部大庆、胜利、大港、辽河、吉林油田建设与 石化工业发展
④交通建设:兰新线、宝成线、包兰等铁路
(3)布局评价
①意义:客观上推动生产力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平 衡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内地的工业发展。
原因分析: ①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工业结构调整,重视轻工 业发展 ② 92年以后的经济过热,加大基础工业发展
(3)农林牧副渔比例关系的重大变化
%
100 80 76.7
农
60
57.8
林
40
30.2
牧
20
15 3.4 3.3 1.8
3.3
8.1
副
0
渔
1978
1996
二、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在逐步下降, 农业生产率低
中国经济(区域)布局网络示意图
哈尔滨
乌市
银川
呼市
太原
石
兰州 西宁 格 拉萨
昆明
关中
洛 郑州
经济区
成渝 经济区
宜 武汉 经济区
贵阳
长沙
北部湾
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
(广 州)
海口
首都 经济区 (京 津)
衡 济青
商徐
连
长春
沈大 经济区
合肥 九
长江 三角洲经济区
(上 海)
南昌 福厦
一二三 级级级
谢谢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 (1)各产业均有很大发展,但增长速度不同,二、三
产业增长快于第一产业,产业以二、三产业为主
原因分析: ① 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② 对外开放,外资大量涌入境 ③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④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⑤ 企业规模结构调整
(2)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经历了一个重工业比 重先下降后又回升的过程
第二节 中国的产业布局
一、旧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布局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1)布局总体特点:自西向东、由北往南迁移 (2)产业布局
① 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早中期,以农耕和牧业生产 为主 ② 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
2、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1)布局的总体特点:产业分布的极不平衡性 (2)产业布局
① 东部沿海地带:集中了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交通 运输业、高度农业商品化区域。 ② 西部地区:基本仍停留在原始的自然经济阶段, 只有在有铁路伸入和大型水运干线的地方,才出现 个别的工矿点或局部的农业商品化地域。 (3)原因分析 ① 经济发展的迟缓性 ② 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性 ③ 经济结构的片面性
二、新中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4、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 5、产业高度低 6、产业结构趋同
三、中国未来 产业结构发展
1、影响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因素 (1)知识经济 (2)经济全球化 (3)可持续发展 2、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发展 (1)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促进产业高度化 (3)产业组织规模化、集群化 (4)增强 企业的研发能力 (5)建立投资融资体系
(3)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三个梯度理论
4、90年代以后“T”字型产业布局格局的形成 (1)产业布局特点:由重视沿海建设的南北布局,
逐步向西拓展,形成“T”字型的产业布局格局 (2)长江发展轴的开发建设 (3)理论依据:点轴开发理论
5、面向新世纪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① 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② 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当地经济力与社会稳定 ③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东部发展 (2)西部大开发内容 ① 基础设施建设 ② 生态环境建设 ③ 资源开发
1、50年代沿海地区建设时期 (1)布局的总体特点: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产业发
展基础,逐步把产业布局向西推移。 (2)产业布局:
①沿海改造与建设东北及上海老工业基地 ②内地的产业布局:建设成渝、天兰等铁路、建设 华北、华中工业基地
(3) 布局效果:我国产业布局方面有划时代的意义, 既考虑了老工业基地合理利用,又建设新的工业基 地;正确处理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三、未来的经济布局
1、总体构思:由点轴向网络方向发展 2、经济核心区布局 (1)国家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首都经济核心区 (2)大区级的经济核心区:沈大、武汉、成渝、关
中经济核心区 (3)省际经济核心区 (4)省级经济核心区 3、经济发展轴线 (1)一级轴:沿海轴、沿江轴 (2)二级轴线:京广、陇海—兰新、京九轴、南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