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脑病
线粒体脑肌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家族史
线粒体脑肌病多为母系遗传,因此详细的 家族史询问对于诊断至关重要。
B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体征检查,医生可 以初步怀疑线粒体脑肌病。进一步的实验室 检查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D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01
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线粒体脑肌病有相似的神经系统
症状,但无肌肉病变和母系遗传特点。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线粒体脑肌病 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 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应对疾病。
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包括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症状、 定期随访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 以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02 03
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 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与线粒体脑肌病不同,重症肌无力无中枢神经 系统受累和母系遗传特点。
其他遗传性肌肉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症等,这些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但通常无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免 疫抑制剂等。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用药 方案。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 等,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 时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预后情况。同 时,线粒体脑肌病的预后也与基因突 变类型、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等因素 有关。
一例线粒体脑肌病的护理
2016.11护理经验233一例线粒体脑肌病的护理左丽平杭州市滨江医院神经内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9【摘 要】目的:探讨一例线粒体脑肌病的护理以及经过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12-17我科收住一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结果: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一个完整的护理计划,避免因不适当的护理或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导致病情加重。
早期护理包括主要有视力、智力的减退,全身无力,运动不耐受,对其应该给予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晚期的护理重点是并发症上的护理,患者有可能出现全身肌肉萎缩,偶发癫痫,继尔可有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等,这时的护理重点应该是应防止患者受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护理;体会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功能缺陷引起的多系统疾病,以中枢神经和肌肉系统病变为基础,特征是呼吸链酶活性正常的肌纤维与酶活性缺失的肌纤维混合,如病变同时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1]。
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多个不同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伴有破碎红纤维的肌阵挛癫痫(MERRF )(2)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IAS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Kearns —Sayre 综合征,卒中样发作是线粒体脑肌病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
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疾病发展的关键环节,卒中样发作与癫痫 、偏头痛等发作性疾病存在着相似的电生理过程,也可以说在线粒体脑病中,癫痫,偏头痛本身就是一种卒中样发作形式[2]。
线粒体遗传病是近40多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疾病体系,2012-12-17我科收住一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结果患该者病情好转出院,就此病我的学习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16-1沈晓康,青年男性,16岁,因“头痛头晕3天,视力下降1天”于2012-12-17入院。
主要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头痛头晕,全身疲乏无力,查体:T:37.1℃,P:112次/分,R:18次/分,BP117/90mmHg ,精神欠佳,双眼视力下降,口齿清,四肢肌力V 级。
线粒体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线粒体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线粒体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
线粒体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线粒体病如何诊断鉴别,线粒体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线粒体病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肌电图
*一、检查
1.血生化检查①血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约80%
的病人运动后10min血乳酸和丙酮酸仍不能恢复正常,为阳性;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CSF乳酸含量也增高;②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
活性降低。
2.mtDNA分析①CPEO和KSS为mtDNA片断缺失,可能发生
在卵子或胚胎形成期;②80%的MELAS病人为mtDNA、tRNA基因3243点突变;MERRF综合征是tRNA基因位点8344点突变。
3.肌肉冰冻切片 Gomori染色活检可见肌细胞内线粒体堆积,RRF和糖原脂肪增多。
4.CT或MRI检查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可见白质脑病、基底核钙化、脑软化、脑萎缩和脑室扩大等。
5.肌电图可表现为肌源性损害或神经源性损害。
*以上是对于线粒体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线粒体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线粒体病易混淆疾病。
*线粒体病如何鉴别?:
*一、鉴别
线粒体肌病需与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和眼咽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线粒体病应该做哪些
检查,线粒体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线粒体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例分析
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例分析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例分析。
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37岁初次就诊日期:2024年1月5日主述症状:患者主述持续性的头痛和乏力感,已经有两年的时间。
此外,他还表现出持久性的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
体检发现他有眼睑下垂、口吃、吞咽困难、四肢微弱无力等症状。
他的两个姐姐也有类似症状。
临床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有共济失调、震颤和麻木感。
CT和MRI扫描显示脑部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线粒体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乳酸和丙酮酸水平升高。
线粒体DNA测序结果发现线粒体DNA缺失。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确诊为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药物治疗方案:1. 辅酶Q10片(Coenzyme Q10 tablets):每天口服400mg,分为两次。
辅酶Q10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可提高线粒体功能。
2. 甲氰咪胍片(Metformin tablets):每天口服1000mg,分为两次。
甲氰咪胍作为一种抗糖尿病药物,能够提高线粒体功能和代谢。
3. 普鲁卡因胺注射液(Procainamide injection):每天静脉注射1000mg,分为三次。
普鲁卡因胺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线粒体功能,减轻心肌炎症。
4. 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 tablets):每周口服15mg,分为三次。
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治疗线粒体脑病的免疫反应。
5.肾上腺皮质激素:每天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剂量根据病情调整。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来减轻炎症反应。
6.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剂和抗抑郁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状态。
治疗效果和观察指标:在第一次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和乏力感有所减轻,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有所改善。
第十二章线粒体脑肌病
第⼗⼆章线粒体脑肌病第⼗⼆章线粒体脑肌病【概述】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ies)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或核基因.(nuclear gene)或核DNA(nuclear DNA,nDNA)改变所致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的⼀组疾病,该组疾病累及⾝体多种系统。
需⾼能量供应的器官最易受累,如中枢神经系统和⾻骼肌,其次为⼼、胃肠道、肝、肾等器官。
常见的综合征和名称缩写如下:1.KSS Kearns—Sayre综合征。
2.MELAS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 drial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3.MERRF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4.MNGIE或MEPOP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mitOchondrial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或称线粒体脑肌病伴多发周围神经病、眼肌⿇痹和假性肠梗阻(mitochondrial 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encephalopathy with polyneuropathy ophthalrnoplegia and pseudo⼀0b struction)。
5.NARP 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素变性视⽹膜炎(neurOpathy ataxia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6.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7.PEO进⾏性眼外肌⿇痹(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伴发热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一例(1)
临床资料
双侧鼻唇沟对称,无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 未见不自主运动;全身深浅感觉检查未见 异常;双侧肢体腱反射对称存在,未引出 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征;颈无抵抗;双侧克 氏征、布氏征阴性。
临床资料
头颅MR(2012-11-24)示1.右侧枕顶叶异常 改变。2.双侧大脑半球脑沟、裂增宽、以双 侧额叶明显。3.双侧苍白球对称性异常信号 ,考虑为钙化灶。4.双侧视神经增粗,考虑 为视神经炎可能,以左侧明显。
讨论
另外,该患者易疲劳,头痛,卧位有缓解 ,需鉴别以下疾病:
(1)重症肌无力 为全身性肌无力,在进行 性持久或反复运动后肌力明显下降,肌无 力有晨轻暮重现象,血清肌酶、肌活检正 常,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新斯 的明试验阳性。该患者无晨轻暮重等表现 ,结合病情,基本可排除
讨论
(2)低颅压综合症 是一组脑脊液压力低于 70 mmH2O,具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的临床 综合征。该患者脑脊液侧卧位测压 150mmH2O,可基本排除。
临床资料
症状好转。 3天前再次出现头痛,持续刺痛 样,左侧头部明显,伴恶心、呕吐胃内容 物,非喷射性,有视物不清,右侧明显, 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符合线粒体 脑肌病改变,予颅痛定、ATP等对症治疗, 次日出现高热,体温39.2℃,最高体温 40.2℃,无畏寒、寒战,予退热、营养神经 等治疗,收住我科。起病以来,无意识不 清,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瘫痪
讨论
线粒体蛋白质翻译和呼吸效率降低,有研 究发现将人类线粒体亮氨酸氨酰- tRNA合成 酶向携带A3243G突变的胞质杂交细胞转移 提高了氨酰化效率和线粒体tRNA基因的稳 定性,从而纠正了线粒体功能障碍。 MELAS常见的特点为卒中样发作,其发病 机制仍不清楚,很可能是组成血脑屏障结 构的呼吸链缺陷造成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 ,导致其通透性增加,高灌、脑干及额叶 ,并以 皮层受累为主,但病变范围与脑血管分布 不一致,随病程进展基底节区可出现对称 或不对称损害、脑萎缩及脑室扩大。血和 脑脊液乳酸升高,肌肉活检可见到蓬毛样 红纤维(RRF),近来也有用抗线粒体抗体 (AMA)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脑活检标本 证实异常线粒体积聚在病变部位的血管平 滑肌,内皮细胞和神经元,与电镜下表现
线粒体疾病
在我们的17例患儿中有9例(53%)有脑干病变,包括延髓(6)、脑桥(3)和中脑(9)。在中 脑受累的患者中,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白质病变仅两例(12%),仅被盖受累一例(6%),和 两者均受累5例(29%)。基底节病变13例(76%),尾状核7例(41%)、壳核11例(65%)和 双侧苍白球8例(47%)。较少的病变在丘脑发现(3,18%)、大脑皮质(1.6 %)和小脑齿状核 (2,12%)。全脑萎缩1例(6%)和髓鞘形成不良1例(6%)。
线粒体疾病
姜方超
线粒体脑病
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神经病
线粒体脑脊髓病
线粒体脑病
Leigh综合症(leigh syndrome,LS)
Alpers综合征(Alpers syndrome)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伴癫痫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spinocerebellar ataxia and epilepsy syndrome , MSCAPS)
Fig. 5 Evolution of lesions on MRI. Initial (a, c, e) and follow-up MRI studies (b, d, f) in three children illustrate the evolution of MRI lesions. a, b Axial T2-W imagesattheleveloftheponsina boy at age 14 months (a) and at age 3 years (b) show progression of T2 signal abnormality and mass effect in the dorsal pons (arrows).c,d Axial T2Wimages at the level of the basal ganglia in agirlatage11years(c)andatage 12years(d)showevolutionofthe initially edematous lesions intoencephalomalacia (arrows). e, f Axial T2-Wimages at the level of the midbrain in a boy at age 7 years (e) and at age 8 years (f) demonstrate complete resolution of signal abnormalities in the
线粒体病是怎么引起的?
线粒体病是怎么引起的?(一)发病原因线粒体是细胞内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人类mtDNA是长16569bp的环状双链分子,分轻链和重链,含37个基因,主要编码呼吸链及与能量代谢有关蛋白。
mtDNA缺失或点突变使编码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碍,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和产生足够的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复杂的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线粒体是密切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器,无论是细胞的成活(氧化磷酸化)和细胞死亡(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特别是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异常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
由于受精卵线粒体均来自卵子,故线粒体病是与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
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类似,但每一代发病个体多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母亲将mtDNA传递给子代,只有女儿可将mtDNA传递给下一代。
因每个细胞mtDNA有多重拷贝,线粒体编码基因表现型与细胞内突变型与野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有关,只有突变型达到某一阈值时患者才会出现症状。
病理变化:肌肉冰冻切片用改良的Gomori三色染色活检,光镜下可见异常线粒体聚集的蓬毛样红纤维(raggedredfiber,RRF),电镜显示大量异常线粒体糖原和脂滴堆积,线粒体嵴排列紊乱。
线粒体是密切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器,无论是细胞的成活(氧化磷酸化)和细胞死亡(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特别是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异常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
Luft等(1962)首次报道一例线粒体肌病,生化研究证实为氧化磷酸化脱耦联引起。
Anderson(1981)测定人类线粒体DNA(mtDNA)全长序列,Holt(1988)首次发现线粒体病患者mtDNA缺失,证实mtDNA 突变是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因,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孟德尔遗传的线粒体遗传新概念。
根据线粒体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1.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myopathy)线粒体病变侵犯骨骼肌为主。
2.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y)病变同时侵犯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
线粒体病的治疗方法
线粒体病的治疗方法线粒体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它会影响人体内的线粒体,从而导致多种病症的出现。
线粒体病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智力退化、贫血、抽搐等,而且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各种治疗线粒体病的方法,以下将讨论目前的进展情况。
1. 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细胞核移植是目前治疗线粒体病最为前沿的手段之一。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用健康的卵细胞取代患者的卵细胞,以此来降低线粒体病的发生率。
具体而言,该方法首先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收集男女两方的成熟卵细胞,并将它们进行操作,使得每个卵细胞都只留下健康的线粒体。
然后,将男方的精子注入已经除去线粒体的女方卵细胞(即受体卵细胞)中,使之受精。
最后,将患者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细胞中,形成一个带有健康线粒体的重组卵细胞。
该卵细胞可以培育成胚胎,再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将其移植到患者子宫内。
这样一来,患者的后代就可以避免患上线粒体病了。
虽然细胞核移植方法非常有前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问题是安全性。
由于该方法涉及到人类胚胎研究,因此涉及到伦理问题。
尤其是移植成功的胚胎的命运没有得到完全保障,很可能会面临某些风险。
此外,患者本人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卵子才能进行细胞核移植,这对于一些患有女性不孕症的患者而言是不切实际的方法。
2. 法索酮(Fasudil)法索酮是一种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也被用于治疗线粒体病。
它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突变等多种作用。
该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酶,调节细胞骨架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机制,从而提高线粒体的功能。
研究表明,法索酮还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色素分子来促进细胞的能量代谢,并减少氧代谢产物的积累。
不过,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法索酮真的能够治疗线粒体病。
一些研究认为法索酮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低血压等。
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3. 管理症状虽然线粒体病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管理症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线粒体脑病
线粒体脑病什么是线粒体脑病?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线粒体功能异常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主要负责细胞内能量的生产,如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线粒体脑病主要影响能量需求较高的组织器官,如大脑、神经系统、肌肉、心脏等。
线粒体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协调障碍、肌无力、癫痫、视力损害、听力损害等症状。
由于线粒体脑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对于确诊非常重要。
线粒体脑病的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线粒体的遗传特征,线粒体脑病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MELAS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脑中风样发作,伴有肌肉无力、癫痫发作,常常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2.MERR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包括肌无力、周期性肌阵挛和癫痫发作等。
3.NARP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系统的症状,包括神经性听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等。
线粒体脑病的诊断和治疗线粒体脑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肌肉活检、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目前,线粒体脑病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酶替代治疗等。
此外,一些新型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线粒体修复治疗等也在研究中,但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
预防线粒体脑病的措施由于线粒体脑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咨询和遗传测试对于携带线粒体疾病基因的家族非常重要。
对于有患者家族史的 couple,可以通过生殖辅助技术如体外受精(IVF)结合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来筛选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减少遗传风险。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帮助预防线粒体脑病,包括定期锻炼、均衡饮食、避免环境毒素的暴露等。
结论线粒体脑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指南速递:《中国神经系统线粒体病的诊治指南》
指南速递:《中国神经系统线粒体病的诊治指南》线粒体病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组遗传性疾病,不包括其他因素导致的继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性疾病。
成年⼈mtDNA突变率为1/5 000,⽽线粒体病核基因突变率为2.9/10万。
我国⾄今没有线粒体病的流⾏病学资料,但mtDNA突变是我国遗传性视神经病最常见的原因,mtDNA的3243点突变出现在1.69%的糖尿病患者,国内多个医院⼏⼗、上百或上千例线粒体病的报道,提⽰该病并不⼗分罕见。
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涉及⼈体许多系统,单独或重叠出现脑病、听神经病、视神经病、⼼肌病、糖尿病、肾病、肝病、⾎液病、胃肠肌病、⾻骼肌病及周围神经病等。
本指南重点阐述神经系统线粒体病的诊断治疗策略。
临床分型⼀、线粒体脑病:线粒体脑病:⼀、1. 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2. Alpers综合征(Alpers syndrome);3. 脊髓⼩脑共济失调伴癫痫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spinocerebellar ataxia andepilepsysyndrome,MSCAPS)⼆、线粒体脑肌病:1.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症及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lactate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2. 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yoclonic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s,MERRF);3. Keams-Sayre综合征(Keams-Sayre’s syndrome,KSS);4. 线粒体神经胃肠病肌病(MNGIE)三、线粒体神经病1.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2. 神经源性肌萎缩-共济失调-⾊素视⽹膜病变综合征(NARP);3. 感觉性共济失调神经病伴随眼外肌瘫痪(SANDO)四、线粒体肌病1. 慢性进⾏性眼外肌瘫痪(hronic progressive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2. 线粒体肢带型肌病(itochondrial limb girdlemyopathy,MLGM)五、线粒体病的家族史特点常染⾊体遗传的线粒体病,其家族内可以出现类似发病者。
线粒体病概述
20岁前起病, 进展较快 表现CPEO &视网膜色素变性 常伴心脏传导阻滞\小脑性共济失调\CSF-Pr↑
\神经性耳聋&智能减退
临床表现
2.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3)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 (MELAS)综合征
◙ 电镜: 大量异常线粒体糖原& 脂滴堆积线粒体嵴排列紊乱
临床表现
1. 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 多在20岁起病, 也有儿童&中年起病, 男女均受累
临床特征 ❖ 骨骼肌极度不耐疲劳 ❖ 轻度活动即感疲乏 ❖ 伴肌肉酸痛&压痛 ❖ 肌萎缩少见
易误诊 ❖ 多发性肌炎 ❖ 重症肌无力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mtDNA突变是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因 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孟德尔遗传的线粒体遗传新概念
概念
根据线粒体病变部位不同分为: ①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病变主要侵犯骨骼肌
②线粒体脑肌病: 病变侵犯骨骼肌& CNS ③线粒体脑病: 病变主要侵犯CN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因&发病机制
线粒体—细胞内细胞器提供能量
mtDNA缺失&点突变 →线粒体氧化代谢必需的酶&载体发生障碍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四肢近端极度疲劳\身体矮小\神经性耳聋等 伴各亚型临床特征 血乳酸\丙酮酸↑ 肌活检发现RRF mtDNA缺失\点突变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多发性肌炎 重症肌无力 周期性瘫痪 眼咽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治疗
第十二章 线粒体脑肌病
第十二章线粒体脑肌病【概述】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ies)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或核基因.(nuclear gene)或核DNA(nuclear DNA,nDNA)改变所致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累及身体多种系统。
需高能量供应的器官最易受累,如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其次为心、胃肠道、肝、肾等器官。
常见的综合征和名称缩写如下:1.KSS Kearns—Sayre综合征。
2.MELAS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 drial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3.MERRF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4.MNGIE或MEPOP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mitOchondrial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或称线粒体脑肌病伴多发周围神经病、眼肌麻痹和假性肠梗阻(mitochondrial 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encephalopathy with polyneuropathy ophthalrnoplegia and pseudo一0b struction)。
5.NARP 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色素变性视网膜炎(neurOpathy ataxia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6.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7.PEO进行性眼外肌麻痹(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症)
2021/5/27
31
2021/5/27
32
MELAS基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已发现4种点突变与大多数MELAS病例有关, 其中3种分别在第3243、3250和3271位核苷 酸,影响编码mtRNA基因
另一种突变涉及呼吸链复合体Ⅰ第4亚单位 的编码区域,亦有涉及复合体Ⅰ、Ⅳ、Ⅲ 多个呼吸链酶的联合缺陷
2021/5/27
2021/5/27
14
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缺陷相关,
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 痴呆、帕金森病、Ⅱ型糖尿病、心肌病及衰老 等,有人统称为线粒体疾病。
2021/5/27
15
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可以 导致多系统损害,其中以脑和肌 肉受累最为多见
2021/5/27
16
多系统损害
1. 神经系统:惊厥、痉挛、发育迟缓、听力障碍、 痴呆、40岁之前的中风症状、视觉系统损害、平 衡功能障碍以及周神经病变等。
2. 眼:眼睑下垂(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动障碍 (眼外肌麻痹)、失明(视网膜炎、视神经萎 缩)、白内障。
3. 心脏:原发性心肌病(心肌衰弱)、传导阻滞。
2021/5/27
2021/5/27
30
病变代谢情况
MR波谱观察病变的MRT2和DWI高信号区 N 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降低 乳酸/肌酸(Lac/Cr)比值升高 临床症状被控制后,其Lac/Cr比值仍持续增加,脑实质乳酸呈
弥漫升高。其根源在于线粒体机能障碍导致呼吸链缺陷,病灶区低 代谢和继发性低灌注,使乳酸水平持续增加 受累细胞产生的乳酸产物和(或)许多异常线粒体经无氧糖酵解,造 成乳酸清除率缓慢。
2021/5/27
线粒体病的研究和治疗新方法
线粒体病的研究和治疗新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使得原本无法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线粒体病就是其中之一。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重要器官,它们主要负责细胞能量代谢。
线粒体病是一类由于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100多种不同类型的遗传性疾病,药物或毒物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等。
线粒体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引起肌肉萎缩、脑炎或智力退化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传统治疗方法对于线粒体病的治疗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在线粒体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科学家们利用最新的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线粒体病发病机制,开发出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这些手段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种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新疗法是线粒体转移(mitochondrial transfer)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人类卵细胞中的线粒体DNA或健康的线粒体,将其嵌入到患者的卵细胞中,以代替患者体内异常的线粒体。
这种方法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尽管其在科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不俗成果,但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另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基于线粒体治疗液的药物疗法。
线粒体治疗液是一种新型的细胞能量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线粒体病患者的症状。
线粒体治疗液的成分是化学物质,与患者体内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相似,可以为线粒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氧气,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临床试验还表明,一些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线粒体病患者的病情,包括抗氧化剂、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等。
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抵消细胞内自由基对细胞损伤的化学物质,可以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
干细胞技术可以修复患者体内损伤的细胞和组织,从而有效治疗线粒体病。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纠正患者体内异常基因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被用于线粒体病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线粒体病的治疗方法正日益成熟,不断突破和创新的技术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线粒体病(MELAS)
07
MELS的科研进展
科研现状
线粒体病(MELS) 是一种罕见的遗 传性疾病,主要 影响神经系统和 肌肉系统。
目前,对于 MELS的治疗方 法主要是对症治 疗,没有特效药。
科研人员正在努 力寻找新的治疗 方法,包括基因 治疗、细胞治疗 等。
同时,科研人员 也在研究MELS 的发病机制,以 期找到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
线粒体病(MEL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M E L S 的 概 述 03 M E L S 的 病 因 04 M E L S 的 诊 断 05 M E L S 的 治 疗 06 M E L S 的 预 防 与 护 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MELS的概述
MELS的定义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替代 受损的线粒体,恢复细胞功能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 术,修复线粒体DN突变
小分子药物:开发针对线粒体 疾病的小分子药物,改善患者
症状
线粒体移植:通过线粒体移植 技术,修复受损的线粒体,恢
复细胞功能
THNK YOU
汇报人:XX
05
MELS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 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可能带来 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 更换药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 等因素确定药物剂量
药物疗效:定期监测药物疗效,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饮食治疗
限制热量摄入:减少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低糖饮食: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 高纤维饮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适量摄入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一种重要和独特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进行能量转换,为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而且在细胞凋亡及某些代谢途径中也起重要作用。
线粒体是细胞内最易受损伤的一个敏感的细胞器,它可显示细胞受损伤的程度。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之外的又一个基因组,呈双链环状,拥有相对独立的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
mtDNA 结构与复制方式的独特性使其遗传方式与核基因组不同,表现为母系遗传。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ATP合成不足所致的多系统疾病,病变侵犯以骨骼肌为主的称为线粒体肌病,同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ME)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
其肌肉损害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眼外肌麻痹、卒中、癫痫反复发作、肌阵挛、偏头痛、共济失调、智能障碍以及视神经病变等,其它系统表现可有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假性肠梗阻和身材矮小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清和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升高,氧化磷酸化缺陷,骨骼肌细胞内有破碎红纤维(RRF),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mtDNA 遗传缺陷。
常见临床症状根据基因突变的比例及位置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如MELAS综合征、MERRF综合征、KSS综合征和Leigh综合征等。
历史演变、分类及基因遗传历史演变1958年Kearne-Sayre报道了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外肌麻痹和心脏传导阻滞的Kearne-Sayre综合征(KSS)。
1977年Schapira首先提出线粒体脑肌病后,1980年Fukuhara报道了肌阵挛癫痫并发破碎红纤维(MER-RF)。
1983年Johnson提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
1984年Pavlakis报道线粒体脑病、肌病、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
1990年Oldfori报道KSS神经病理改变为脑内神经细胞脱失和海绵状改变。
1993年Sparaco发现KSS病人肌肉mtDNA大量缺失。
分类1985年DiMauros等提出临床病理和生化明确的(多种酶代谢障碍)的线粒体疾病的分类:1. 生化明确的线粒体病综合征:(1)线粒体基质底物利用和传递障碍:其中包括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综合征;肉毒碱棕榈转移酶(CPT ⅠⅡ)缺乏综合征;未确定原因肉毒碱缺乏综合征和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综合征。
(2)能量维持和转运异常: 高代谢性肌病(Luft综合征)和线粒体ATP酶缺乏综合征。
(3)线粒体呼吸链障碍:包括复合体Ⅰ缺乏综合征,复合体Ⅲ缺乏综合征和复体Ⅳ缺乏综合征等,其临床表现类型包括致命婴儿型并发眼外肌麻痹(CPO)、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综合征)、卷发脑灰质营养不良综合征(Menke病)和进行性皮层灰质萎缩症(Alpers病)。
2. 临床病理形态明确(生化未明)疾病综合征: Kearne-Sayre综合征(KSS)、线粒体脑肌病并发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MERRF综合征(Fukuhara型)、慢性进行性外眼肌麻痹(CPEO)、其他慢性线粒体肌病等。
基因遗传遗传型中包括核DNA(nDNA)缺陷和线粒体DNA(mt DNA)缺陷: (1) nDNA缺陷:底物传递障碍,即肉毒碱原发或继发缺失,脂质沉积病;底物利用障碍,如脂肪酸和丙酮酸代谢异常;三羧酸循环障碍,如延胡索酸酶缺乏、二氢脂脱氢酶缺乏、琥珀酸脱氢酶缺乏以及乌头酸酶联合缺陷等;氧化磷酸化偶联障碍,如Luft 综合征;呼吸链缺陷复杂多样,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和脑源性功能障碍;蛋白引入异常;基因组间信号系统缺陷等。
(2) mt DNA缺陷:mt DNA散发和大量重排,如KSS和Pearson综合征;mt DNA传递大量重排,如糖尿病并发耳聋;mt DNA结构基因点突变,如La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和共济失调网膜色素变性神经病(NARP);影响mt DNA合成的基因点突变,如MELAS、MERRF、线粒体心肌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神经性聋等。
后天获得型包括感染引起Reyc综合征;毒物如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和3NPA,还有抗艾滋病药物叠氧胸苷(AZT)以及老龄化等所致异常。
从遗传学角度看,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只控制线粒体中的一部分蛋白质合成,而大多数的蛋白质合成由nDNA调控。
因此线粒体疾病遗传类型有两种遗传方式:即孟德尔遗传和母系遗传:1. 母系遗传方式: mtDNA严密的母系遗传方式决定突变垂直传代的类型。
由母亲传给男女后代。
只有女儿可继续传给下代。
表面上看类似于孟德尔的常显及伴性(X)连锁类型。
母系遗传基因缺陷表达与否取决于“复制分离”和“阈值效应”两方面,这一特征已在LHON、MERRF、MELAS、NARP和糖尿病并发耳聋等得到证实。
2. 孟德尔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线粒体肌病的多数情况仍为经典的孟德尔遗传类型,包括脂肪酸氧化过程已知的缺陷、丙酮酸羧化酶缺失、三羧酸循环障碍以及呼吸链的一些缺陷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mtDNA多发性缺失为常显遗传特点,病人多在30岁发病,其中有些是由于nDNA缺陷改变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生物整合而发生mt DNA多发性缺失。
性(X)连锁遗传: 典型的性连锁遗传是鸟苷酸甲酰酸酶缺陷(OTC),多数病例为丙酮酸脱氢酶缺陷。
男性病人在初生期发生致命性的高氨酸血症。
半合子女性病人可以无临床症状或发生阵发性高氨酸血症昏迷。
线粒体脑肌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及其基因异常:1.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近80%病例为A3243G(线粒体编码亮氨酸tRNA)突变, 15%由T3271C 和A3252G 突变引起,不断发现新的突变与其发病相关;2. 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yoclonic Epilepsy and Ragged-Red Fiber Disease, MERRF): 80%~90%是赖氨酸tRNAA8344G突变,少数与T8356C 突变相关;3. Kearns-Sayre综合征(KSS)和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 最常见的原因是mtDNA 8468 和13446 位之间的4977bp 的缺失,研究已经发现多种缺失与其发病相关;4. Leigh综合征:最常见的为ATP 酶的亚单位 6 的编码基因上T8993G、T8993C 和T9176C等3个点突变;5. 线粒体肌病:与mtDNA 点突变及缺失重排均有关;6. 其他: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等。
其中,A3243G、A8344G、T8993G和T8993C 突变是研究较多的mtDNA突变。
临床表现及特点由于肌肉和脑组织高度依赖氧化磷酸化等代谢,无论nDNA或mt DNA单独缺陷或二者均同时受累,临床出现症状往往是全身性的,只是由于各酶体系缺失受累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各有侧重,人为地将线粒体疾病划分为两大类,即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肌病的特点:(1)进行性肌病,以肢带或面肩分布型,见于儿童、成年早期;(2)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伴有或不伴有肢体肌病;(3)软婴儿伴有或不伴有眼肌麻痹;(4)运动锻练不耐受伴有或不伴有肌球蛋白尿症(非进行性);(5)颈肌无力或近端肢体肌病(老年人呈慢性进行性);(6)线粒体肌病并发脂质代谢异常;(7)线粒体肌病并发糖原异常。
线粒体脑肌病包括:(1)MELAS综合征;(2)MERRF综合征;(3)KSS综合征; (4)Pearson综合征; (5)Alpers 病;(6)Leigh综合征;(7)Menke病;(8)LHON;(9)NARP;(10)Wolfram综合征。
现仅就主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概述如下:MELAS综合征即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等一组临床症状,多为母系遗传。
10岁前发育正常。
10~40岁发病,首发症状为运动不耐受、卒中样发作、偏轻瘫、失语、皮层盲或聋。
并有肢体无力、抽搐或阵发性头痛、智能低下、痴呆及乳酸血症,肌活检见RRF、异常线粒体和晶格样包涵体。
CT可见30%~70%苍白球钙化,MRI皮层有层状异常信号的特征所见。
基因检测可见3243或3271核苷酸点突变。
MELAS患者卒中样发作急性期主要累及颞顶或颞枕叶,病灶可累及皮质和深部的白质。
与缺血性脑梗死不同,MELAS梗死灶与脑动脉灌注供血区分布不一致,主要集中在代谢旺盛的微血管区域,周围水肿不明显,伴有星型胶质细胞增生。
MELAS 患者累及神经系统的其他常见症状包括神经性耳聋、偏头痛、认知功能受损、周围神经病、抑郁及一些精神症状等。
隐性起病的神经性耳聋常是MELAS的早期表现,常有家系遗传,在未发病的患者亲属中也可发生。
随访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MEL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和母系遗传的糖尿病和/或耳聋(MIDD)。
其次,发病前出现不规则的偏头痛也是MELAS患者早期的常见症状,头痛常发生在疾病的间歇期,推测可能是线粒体能量代谢受损,一方面增加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另一方面降低了诱发头痛的阈值所致。
再次,MELAS患者发病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包括语言、记忆、定向力障碍等。
最常见是前额叶的执行功能受损, MRI上表现为脑干后部、扣带回的缺血样改变,可能与脑皮质神经元变性有关。
另外,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病,表现轻微感觉异常、袜套样麻木感等,以隐匿性、渐进性起病为主,常累及远端肢体。
MELAS累及全身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有:(1)骨骼肌:肌肉病变是包括MELAS在内的线粒体肌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发作性肌无力伴肌萎缩。
3243位点突变的MELAS患者70%左右有反复发作的运动后骨骼肌疲劳症状,在基因突变的患者亲属中,也有20%的人出现运动不耐受症状。
另有研究发现,mtDNA的突变比例与最大氧耗量和工作负荷负相关,当突变比例大于50%,肌肉活检往往出现RRF,即线粒体脑肌病的典型病理学改变。
(2)心脏系统:心肌组织能量需求较大,因此心肌病常常是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现。
18%的MELAS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病和充血性心衰,以扩张型和肥厚性心肌病为多。
MELAS患者心脏传导异常也很常见,10%的MELAS患者心电图异常,7%的有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