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4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精选13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篇1江苏省宝应县韦镇乡中心小学陈刚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
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
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
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4篇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齐读)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
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1、学习第一句诗(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剪贴画。
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5-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5-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被誉为“诗史之最、唐诗之冠”。
这首诗用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万物的更替,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诗歌,感受其深层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促进学生的情感激发和价值观培养,下面是一份四年级语文下册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意义,了解简单诗歌的语言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杜甫的介绍视频来引入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一下杜甫这位唐代著名诗人。
(2)出示《绝句》诗句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诗,从而进入诗歌的学习。
2.学习过程(1)师生共同朗读《绝句》全诗,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言韵律。
(2)细读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分析“鹂”字的偏旁部首和构成,由简入繁,学生品读诗句,领略到了春天的景色。
(3)分析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思考白鹭的象征意义,学生品读诗句,领略到了白鹭群傲然飞舞的画面。
(4)分析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思考诗句中的“千秋雪”是对什么的形象描绘,学生品读诗句,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高山的峻峭。
(5)分析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思考“万里船”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学生品读诗句,想象到了远方的旅程和浩渺的大海。
(6)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自由朗读《绝句》全诗,并做出自己的解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2)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4.拓展(1)带领学生学唱《青春有你2》中的《下一站是天后》和《卡路里》等中文歌曲,让学生感受中文歌曲的美妙和语言韵律。
(2)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和理解。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4
---------------------------------------------------------------范文最新介绍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课方案4一、教材剖析:1、[ 说明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 *。
2、[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此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光。
1 / 8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光景的画面,色彩明媚:嫩黄的小鸟,葱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湛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单有色还有声,有那委婉悦耳的莺歌,真是一派活力勃勃的明媚的情景。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长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靠着,但这停靠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此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织映现,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优美平易的画卷,令人神清气爽,手不择卷。
3、[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 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二十岁起,遨游吴越、齐赵。
746 年赴京应试,落选后旅居长安十年。
755 年安史之乱迸发后,逃往风翔投靠肃宗拜为左拾遗。
故世称杜拾遗。
---------------------------------------------------------------范文最新介绍 ------------------------------------------------------后因冒犯肃宗,被贬华州。
《绝句》(杜甫)教学教案
《绝句》(杜甫)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欣赏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介绍《绝句》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2 诗歌解析1. 逐句解析《绝句》的词义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杜甫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3.2 诗歌解析1. 逐句解析《绝句》的词义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3 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能力。
4.2 作业与写作1. 评估学生完成的诗歌解析作业的质量。
2. 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与参考书1. 杜甫的《绝句》原文及其注释。
2. 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选集。
5.2 多媒体与教具1. 课件和教案。
2. 杜甫的画像或相关图片。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朗读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6.2 诗歌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读诗歌,展现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拓展与延伸7.1 诗歌创作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选择绝句的形式,题材和内容可以自由发挥。
《绝句》教案、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绝句》教案、反思《绝句》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九个生字,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
《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
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5-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杜甫《绝句》的背景杜甫,唐朝诗人之一,出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公元770年,生于贫苦家庭,少年时期饱经战乱和困顿。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心。
他的诗歌成为了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
《绝句》是杜甫的一篇优秀散文。
它的主题是“论文如行路”。
杜甫在这篇文章中,借助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看法,深刻地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艰辛和必然性,并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的建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杜甫《绝句》的文学特点《绝句》是一篇杂文随笔。
它不拘一格,自由散漫,如行云流水,小清新的风格独具一格。
其次,杜甫在文中倾盆认真地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艰难和必然性。
他在文中强调要勇于挑战困难,在文学创作中保持独立性和创造性。
同时,他认为,文学创作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表达出人民的呼声和期望。
三、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了解杜甫《绝句》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 掌握《绝句》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提升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问题。
2.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知识和方法;•杜甫《绝句》的背景、文学特点及其意义;•杜甫的文学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3.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包括他的成就和影响,以及他在唐诗中的地位。
第二步阅读《绝句》教师发放《绝句》原文,让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搜集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理知识。
第三步批评分析《绝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关《绝句》的感想和印象,然后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评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讨论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步探究文学思想及其艺术表现通过对《绝句》的分析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表现,以及其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系。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绪论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诗歌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出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关怀,也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抱负。
《绝句》是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歌。
本文通过对《绝句》的赏析,设计了一份适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
二、诗歌赏析(一)诗歌背景《绝句》是杜甫在760年所作的一首四行诗歌。
当时,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这种荒淫无度的生活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反感,朝中官员也对此表达了强烈的反感。
杜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绝句》。
(二)诗歌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下排列:上下两首各有两句。
每一句都表达了美好的意境,却又都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第一句:描绘了绿柳成荫的春日,两只黄鹂高歌,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但是,黄鹂是繁殖期的候鸟,春天往往是繁殖季节,这首诗也体现出了独自在国外羁旅的杜甫的孤独之感。
第二句:表达了白鹭展翅翱翔,向着辽阔的蓝天飞去的场景。
诗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却又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能融入这个美好的未来而感到愁苦。
第三句: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冬天,在窗外的西岭上落雪,让人不禁想到那高山峻岭之间的冰天雪地,有一种冰雪王国的感觉,既美好又冰冷。
这里体现了杜甫热爱祖国山川的感情。
第四句:是描写一个载满东吴货物的船过来,泊靠了门前,冬日静谧的夜晚,更显得那万里之遥的距离巨大。
这里体现了杜甫难忘家乡的浓郁思乡之情。
(三)诗歌意蕴杜甫的诗歌通常包含了描写祖国的山川、历史、社会现象,以及个人命运,他的诗歌充满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绝句》寄托了对祖国各个方向的祝福和期望:“东吴”、“西岭”、“万里船”等句意都展现出一种对祖国的思念,是一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情牵。
总而言之,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的强烈感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祖国各方面的关注和关怀。
《绝句》教学设计(精选5篇)
《绝句》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绝句》教学设计(精选5篇)》,快快拿去用吧!《绝句》教学设计篇1设计意图《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颜色明快,意境开阔。
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
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行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靠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善。
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
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作画、感情朗读、课外延长等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开放,引导同学领悟诗意、体会诗境,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留意体现“以同学的进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同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舞和引导同学大胆地想,自由地画,尽情地读,轻松地评,任意地写,让同学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开放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感受画面,激发爱好。
1、课件呈现。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揭示课题。
(二)流利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
2、沟通读。
3、齐读。
(三)领悟诗意,想象作画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好画。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假如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
①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②依据诗意,给诗配画,宠爱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绝句》教案设计及篇1【说明】《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整首诗意境优美,一句一景,犹如一幅风景画。
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展示草堂附近的美丽春色,使学生将欣赏画面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学得主动、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学目标】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
【教法特点】改变以往逐词逐句提问讲解的古诗教法,依靠电教媒体的作用发挥古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教生动形象的画面,由总到分再到总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丽的春景,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诗情意境;二是利用电教直观鲜明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弥补个别诗句本身并不具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一、学生初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
了解写什么。
3.教师介绍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并出示整个画面。
二、指导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意,指导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演示黄鹂的动态),要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把“鸣”字和“啼”、“叫”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它既把黄鹂写活了又引发出美感。
3.请学生想象黄鹂会歌唱什么。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5.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展现白鹭飞翔的姿态),问学生是如何欣赏这幅画面的。
6.找出哪个字突出了白鹭的姿态美,帮助学生体会“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间的情景组合在一起了。
7.有感情地朗读。
8.再出示天地组合的画面,教师小结:整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天地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杜甫《绝句》教案优秀6篇
杜甫《绝句》教案优秀6篇绝句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展示第2张PPT)。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古诗学习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展示第2张PPT)《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赏音乐,学古诗。
(展示第3张PPT),播放PPT内FLASH,让学生看着视频初步了解古诗。
3、进入诗内容学习。
(展示第4张PPT,接下来每个小步骤根据第4张PPT上的超链接进行)1)导读,大体上介绍诗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先对诗产生映像。
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2)展现古诗内容,播放声音,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默读古诗。
3)师: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引出诗的作者,进行作者简介。
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绝句》教案(优秀5篇)
《绝句》教案(优秀5篇)绝句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3、领会古诗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
二、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四、活动难点: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
五、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启发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甫。
六、教学反思: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别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
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足了小朋友的愿望。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伟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
此后,孩子们学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绝句》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杜甫《绝句》的背景知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圣”,其作品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
《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诠释了人生的无奈和坎坷,传递了深刻的思想感悟。
二、杜甫《绝句》的赏析1. 诗歌风格《绝句》是一首描述生活中不如意的诗歌,但其中并不显得颓唐,反而平静且潇洒。
杜甫用简短的句子,独特的格调和优美的意境烘托出了这首《绝句》中蕴含的深意。
在诗歌中的表现出了他与世界的接触与相处之道。
2. 诗歌主题《绝句》虽然简短,但主题丰富,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反思。
整首诗歌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抨击世风和守正向善。
在抨击世风方面,诗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王朝的黑暗和贪腐的现状。
杜甫看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并不哀叹,反而直言谴责,嘲讽那些奢靡无度的豪华生活和恶劣行为。
在守正向善方面,杜甫表达了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强调和坚守,以及对于向善和正义的呼唤。
这表明了杜甫对于人类精神道路的追求以及对于人心固有鲜活纯洁的向往。
3. 语言运用在语言运用方面,杜甫采用简洁而通俗的语言,以优美的词语描述了平凡的生活,但却饱含了深刻的哲理。
他通过对于诗歌句式的变化与转换,灵活运用词汇,如“水晶帘动,细雨点离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等,展示了自身在语言方面的才华。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分析杜甫《绝句》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诗歌语言的表现•课文的深层含义•解读杜甫的写作意图3.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在课前,让学生先听录入的《绝句》诗歌,让他们品味语言的表达和独特的美感。
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课文解读在课堂上呈现杜甫《绝句》的原文,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首诗歌,并且分析其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写作意图和代表作中深层含义,供学生在诗歌中寻找感觉,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杜甫《绝句》的教案设计
杜甫《绝句》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作品《绝句》的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杜甫的生平简介。
唐代文学的特点。
《绝句》的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杜甫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问答法:讨论杜甫作品的特点。
1.4 教学步骤展示杜甫的生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的生活背景。
讲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分析《绝句》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境等。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解读《绝句》的意义和主题。
分析《绝句》的文学手法。
2.2 教学内容《绝句》的字词解释。
《绝句》的句法结构。
《绝句》的意象分析。
2.3 教学方法解析法:解读《绝句》的字词和句法。
讨论法:小组讨论《绝句》的意象和主题。
2.4 教学步骤逐句解析《绝句》的字词和句法。
分组讨论《绝句》的意象和主题,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文学欣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绝句》的美学价值。
3.2 教学内容《绝句》的意境美。
《绝句》的语言美。
《绝句》的结构美。
3.3 教学方法欣赏法:引导学生体验《绝句》的美感。
表达法:学生分享对《绝句》的欣赏感受。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绝句》,感受其韵律美。
分析《绝句》的意象和语言,引导学生体验其意境美。
讨论《绝句》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绝句》的写作技巧。
4.2 教学内容《绝句》的写作技巧。
创意写作的要求。
4.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技巧。
创作法: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4.4 教学步骤讲解《绝句》的写作技巧,如韵律、意象等。
教师示范创作一首《绝句》。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自己的《绝句》。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教学内容回顾《绝句》的教案设计。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5.3 教学方法问答法:回顾学习内容。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课时安排为一节课。
在该教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读写能力和基础的文化常识,能够初步理解文学作品。
同时,学生的语文表达和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细致的导学、引导和讲解,使其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对于诗歌的读解、学生的活动互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杜甫《绝句》的核心内容,并对该诗歌及其作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杜甫《绝句》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笔优美,极富感染力,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绝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短小精悍,语言简练耐人回味,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悲叹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下面是诗歌的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理解诗歌内涵在学生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问题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于“黄鹂”和“白鹭”的描写,要求学生能够勾画出鸟儿的外貌特征,通过对词句的分析,理解鸟儿的语言特点,进而对诗歌的画面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2.对于“西岭千秋雪”和“东吴万里船”的描写,引导学生去想象两种场景的美丽与壮阔,并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内涵。
3.通过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去探寻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信息和哲学意义,达到对诗歌的内涵理解更为深入的境界。
3.探讨杜甫的创作背景通过了解唐代民生状况及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了解杜甫创作本篇诗歌的动机和背景。
通过分析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其文学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高度成就,从而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配合问答、互动、引导等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思维激活及多角度解读帮助学生探究诗歌的意义,使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能够在真实的体验中达到理解和记忆。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6-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杜甫《绝句》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思想深邃、意蕴丰富、感情真挚,往往扣人心弦。
《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一共收录在《杜工部集》中,是一首具有叙事性质的诗歌。
二、杜甫《绝句》的赏析(一)诗歌背景这首诗歌的背景是杜甫在蜀地遇到的一位不幸的老人,他曾经是个大地主,但是由于因为战乱和灾荒,他的土地被典当,家里其他的财产也被出卖了,生活变得异常困难。
杜甫看到这位老人的境况后,非常感伤,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诗歌内容《绝句》的诗歌共计四句,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表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思慕故园独远行。
首句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春日的风光,令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是反观现实社会问题的诗句,一排白鹭腾空而起,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向上的精神,也暗含着对局势的不满和对人努力追求幸福的期待。
第三句描绘的是作者窗户外的雪景。
白茫茫一片,西岭的积雪满目皆白,萧瑟脱俗。
窗户中藏着千里之外的雪山风采,生动表现了杜甫对故园的思念。
第四句又突变为人物的描写,继续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心情。
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风景,抒发了感情。
(三)诗歌主旨《绝句》的主旨是颂扬自然之美、反映社会之苦、怀念故乡之情,以及对生活所处困境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的不断感慨。
在这首诗歌中,杜甫通过诗歌的平静渲染和深刻的描述,使人们对于寂静中的惆怅有了更微妙的感悟。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绝句》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唐代风物诗中的一种写法。
•加深学生对中国诗词的了解,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通过反思人生,感受生活之美,增进学生的人文情操。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简单介绍唐代风物诗,带领学生了解诗句中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底蕴。
《绝句》赏析及教学设计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暂时居 住在四川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描绘 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与意义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绝句》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提高学 生的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分享交流,提升阅读体验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 自对《绝句》的理解和感受,促
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朗诵表演
鼓励学生将《绝句》朗诵出来, 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诗句的情感 和意境,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和
表达能力。
阅读笔记分享
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 感记录下来,形成阅读笔记,并 选择部分优秀的笔记进行分享和 交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 ”,“鸣翠柳”对“上青天”,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夸张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千秋雪”、“万里船”,通过这种夸张的描述来突出自然景色的壮丽 和辽阔。
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件制作
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制作精 美的课件,展示《绝句》的背景 、作者简介、诗词内容等,增加
课堂趣味性。
视频资源
播放与《绝句》相关的优质视频资 源,如名家朗诵、诗词讲座等,让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网络互动
利用网络平台,如班级博客、微信 公众号等,发布《绝句》相关的学 习资料和活动信息,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互动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1/ 9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
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
故世称杜拾遗。
---------------------------------------------------------------范文最新推荐------------------------------------------------------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
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
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
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
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
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 9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范文最新推荐------------------------------------------------------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
(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
(利用多
5/ 9
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
)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
(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
---------------------------------------------------------------范文最新推荐------------------------------------------------------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
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
(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7/ 9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
(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范文最新推荐------------------------------------------------------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