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13年10期--甘肃榆中金崖镇_黄跃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崖文化遗产保存完整、 分布集中、形式多样,能够较为 全面地体现千年丝路古镇所特 有的地域文化、宗族文化、民俗 文化、 水烟文化和建筑文化, 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 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 甘肃榆中金崖镇 图七 周家祠堂后殿檐口细部
图八 金崖老街现状
图九 三圣庙戏楼 75
2013 年·第 10 期
* 本文得到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甘肃古民居研究 (1010RJZA061)”资助。 72
图一 古民居院落
■ 甘肃榆中金崖镇
不多,屋顶面坡度较小,可以利用屋顶晾晒粮 食。 古民居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四合院堂厦规 整,长幼有序。
金崖古民居建筑的砖雕、 木雕造型各异, 寓意丰富,工艺高超,体现了古代民居建筑的 传统风水人文理念和高超的营造工艺。 在细节 刻画上注意采用阳刻与阴刻的结合,雕刻技艺 精湛,气韵生动。 院落装饰重点为大门、影壁
金崖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大致可以概括 为:外观简朴,造型淳真,色彩淡雅;内观简洁, 梁架工整,雕刻精致。 金崖古民居主要集中分 布在永丰村和古城村。 房屋整体布局以四合院 为主,土木结构。 建筑平面布局有三堂三厦、三 堂五厦、三堂七厦、三堂九厦和五堂五厦等(图 一)。 内院墙体以青砖、木砌筑,山墙、后檐墙多 为夯土或土坯墙。 宅门的位置以主人的生辰八 字占卜得来。 正房建造高大,用料、做工考究, 是宅院的核心部分。 外墙不开窗,外墙体均为 滑秸泥抹面。 屋顶多为单坡顶,由于当地降水
水烟手工作坊又称福元 泰烟坊, 位于金崖镇古城村, 建于民国时期。 四合院式建 筑,保存较完整。 厢房 40 间, 其中手工车间 15 间, 配料车 间 1 间,压捆车间 8 间,库房 16 间。 过厅连南北厢房,系前 五后四土木结构建筑,用料粗 大结实。 此作坊为榆中县唯一 保存完整的水烟手工作坊,也 是新中国成立前地下党秘密 工作联络站。 该建筑是西北地 区现存珍贵的近代民族工业 建筑遗存。
[1]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中华书局,2009 年。 [2] (清)吴广成《西夏书事》,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年。 [3] 同[2]。 [4] 隋唐时期, 官府在 全国主 要驿 道上 设置 驿站 ,站
距大约 30 里, 一般设驿长 1 人, 驿夫数人到 10 人,驿政由县令兼管。 元朝时,驿道北路经过榆中
促成了苑川地区移民环境的形成。 来自山西、 陕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的移民带来了先进 耕作技术和优良作物品种,同时将不同地域的 风土民俗带到金崖。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不同 的民俗文化渗透进百姓生活中,成为金崖文化 的组成部分。
金崖古建筑及古民居群沿古丝绸之路(陕甘 大道)分布于苑川河谷阶地上,绵延 12 公里。现存 主要古建筑有三圣庙、周家祠堂、金崖驿站、福元 泰烟坊等 16 处,集中分布的古民居 49 院。
苑川。 驿道北路是由凤翔分道而北,经过麻夫川、 百里镇、小川三站入宁夏境,由瓦亭西逾六盘山, 过 隆 德 而 入 甘 肃 吴 家 湾 ,经 会 州 (今 会 宁 )、定 西 、 金州(今榆中),抵兰州,再由兰州分支西南行。 [5] 周学海《金崖 史话 》,第 103 页,甘 肃文 化出 版社 , 2009 年。
三结语
从出土器物特征看,龙头山墓群与安徽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5 年发掘的南陵县千峰山 土墩墓[1]和 1997 年发掘的牯牛山 遗 址[2]所 出 的 器物相近,如印纹硬陶双耳罐、三足平底陶甗、 曲柄陶盉、折腹瓷豆等,初步判断其时代为西 周时期。
龙头山土墩墓多数为一墩一墓,这也是皖 南地区土墩墓群的主要特征之一。 多数墓葬随 葬器物较少, 大部分均为常用的生活实用器 皿,未见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应该是属于平 民墓葬。 值得注意的是有 19 座土墩内未发现 任何埋葬迹象,但其土墩堆积方式与其他土墩 堆积无异,也没有明显的盗扰迹象,需要进一 步研究。
甘肃榆中金崖镇 *
黄跃昊(兰州交通大学 讲 师)
金崖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西部,距兰州市 区 18 公里,于 2010 年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 史文化名镇”。 金崖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 南部苑川河流域川塬区、西部黄河峡谷川塬区 和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构成。 城镇内古迹众 多,文化遗存丰富。
在青铜器时代, 苑川河两岸已有石岭下、 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诸文化类型的先民繁 衍生息,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 这一带川塬 水草丰美,“为龙马之沃土 ”[1], 汉设牧苑于此 , 苑川因此而得名。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族部落 酋长乞伏国仁, 将西秦国都勇士城建在苑川。 唐宋之际, 苑川河流域已被开发为米粮川,当 西夏占据宋所辖苑川河上下的胜如(新营屯军 寨)和质孤堡(来紫堡)两地时,莫不以此为乐 土,“据两川水泉以资灌溉 , 国人称为御庄 ”[2]。 景祐三年 (1036 年), 西夏国主李元昊攻河西 后,“尽破兰州诸羌,南掠地至马御山,筑城瓦 川 会 ”[3], 瓦 川 会 遗 址 即 在 苑 川 河 谷 地 的 新 营 乡 境内。 明初,朱元璋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采 取了军屯、商屯、民屯等形式的移民垦田政策,
优美, 尤其是献殿与后殿的 木雕和砖雕, 线条流畅、刚 劲、挺拔,所刻画内容题材活 灵活现, 为兰州木雕和砖雕 的典型代表(封三 ∶ 2、3)。
金崖驿站, 建于清光绪 九 年 (1883 年 ),是 目 前 兰 州 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驿 站[4]。 现存堂屋 3 间 ,九架 梁 结构,东、西厢房各 7 间。 堂 屋内中檩中部彩绘太极图, 上书“光绪九年岁次癸未季春 月下浣吉日”, 太极图东面自 东向西写有“总理关内防军营 务处统领武威刚毅等营甘肃 布政使西 林巴图鲁魏督修”; 太极图西面自西向东写有“管 带武威新前营陕甘遇缺题奏 总兵崇勇巴图鲁武监修”[5]。
漳河流域是皖南地区土墩墓分布最集中 的 区 域[3],仅 南 陵 县 在 第 三 次 全 国 文 物 普 查 中 发现并登记的周代土墩墓群即达 52 处[4]。 通过 龙头山土墩墓群的调查与发掘,反映了这一区 域独特的文化特征,为我们认识此类遗存提供 了珍贵的资料。
绘 图:郝顺利 执 笔:陈小春
[1] 安 徽 省 文 物 考 古 研 究 所 《南 陵 千 峰 山 土 墩 墓 》, 《考古》1989 年第 3 期。
金崖老街自明初即为 古镇经济文化中心,商铺、 饭庄、药店、手工作坊鳞次 栉比,柴市、炭市、粮市等 集贸市场交易繁荣, 三圣 庙、金崖驿站、金家祠堂等 古建筑均位于这条古街之 中,热闹繁华。 金崖老街是 目前金崖镇风貌保存最完 整的历史街巷(图八)。
三圣庙始建于清光绪 二 年 (1876 年 ),后 不 断 增 修。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 戏 楼 ( 图 九 )、 厢 房 、 献 殿 (封 三 ∶ 1)、后 殿 ,其 内 古 戏楼为陇中地区现存的四 座古戏楼之一。 该组建筑 群的戏楼、献殿、后殿造型
硬陶盂 1 件(D14M1 ∶ 7)。 灰色硬陶。 口 外侈,直颈,斜肩,扁圆鼓腹,小圜底。 颈与肩部 均饰数道弦纹并以篦齿状短斜线纹隔开。 口径 10.2、 腹 径 12.4、 底 径 6.2、 高 7 厘 米 ( 图 一 四 ∶ 6、一七)。
另 外 ,出 土 夹 细 砂 陶 豆 1 件 (D14M1 ∶ 5), 因残损严重难以复原。
[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资料。 [3] 宫希成 《皖南地区土墩墓初步研究 》, 《长江流
域青铜文化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4] 国 家 文 物 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目
录 (安徽卷)》, 2011 年。
图三 影壁细部 73
2013 年·第 10 期 图四 正房大门绦环板细部
图五 周家祠堂后殿
图六 周家祠堂后殿屋顶细部 74
美好寄托全部蕴藏在建筑 装饰艺术之中。
周家祠堂位于金崖镇 邴家湾村旧大路, 始建于 清 光 绪 十 三 年 (1887 年 ), 为 清 咸 丰 三 年 (1853 年 ) 进士周士俊出资兴建。 祠 堂院落坐北朝南, 平面呈 长 方 形 , 东 西 宽 30、 南 北 长 48 米 , 为 砖 木 结 构 建 筑,主体用材粗大。 祠堂沿 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 门、前院厢房、过殿、后院 厢房、后殿(图五)。 建筑群 以过殿为界分前、 后两院, 两侧由月洞门连接。 该建筑 木雕和捏塑脊饰飞椽精美 (图六、七)。 以周家祠堂为 代表的一大批祠堂宗庙对 于研究苑川流域人口迁徙 和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媛媛)
(上接第 10 页)
色调不均。 敞口,小卷沿,圆肩,圆腹,平底。 颈 部饰数道弦纹,器身饰回纹,底与下腹连接处 有数道不规则刻划痕迹。 口径 13、腹径 20.6、底 径 12.6、高 16 厘米(图一四 ∶ 4)。
原始瓷豆 1 件(D14M1 ∶ 6)。 灰白胎饰黄 绿色釉, 釉几乎完全剥落。 口沿外侈, 稍有变 形,束颈,折腹,喇叭形矮圈足,器底略外撇。 盘 壁内与颈部饰粗弦纹。 口径 9.5、腹径 10.2、底 径 4.8、高 5.5 厘米(图一四 ∶ 5、一六)。
(图二、三)、廊心墙及正房前檐部分。 砖雕、木 雕以及门窗等设计手法多样, 雕刻题材丰富。 民居中建筑雕刻多运用花草和动物题材,如鱼、 牡丹、石榴、荷花、松、菊、梅、兰等装饰手法。 正 房、左右厢房和倒座大门的绦环板上,木雕题材 多为宝瓶、梳妆镜、青铜礼器、宝鼎、酒具、炉、瓶 等(图四)。 这些题材多用于文人墨客的居所,宅 主人在建房之初, 已经将对子孙后代的期待和
■ 甘肃榆中金崖镇 图七 周家祠堂后殿檐口细部
图八 金崖老街现状
图九 三圣庙戏楼 75
2013 年·第 10 期
* 本文得到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甘肃古民居研究 (1010RJZA061)”资助。 72
图一 古民居院落
■ 甘肃榆中金崖镇
不多,屋顶面坡度较小,可以利用屋顶晾晒粮 食。 古民居依山傍水,布局合理,四合院堂厦规 整,长幼有序。
金崖古民居建筑的砖雕、 木雕造型各异, 寓意丰富,工艺高超,体现了古代民居建筑的 传统风水人文理念和高超的营造工艺。 在细节 刻画上注意采用阳刻与阴刻的结合,雕刻技艺 精湛,气韵生动。 院落装饰重点为大门、影壁
金崖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大致可以概括 为:外观简朴,造型淳真,色彩淡雅;内观简洁, 梁架工整,雕刻精致。 金崖古民居主要集中分 布在永丰村和古城村。 房屋整体布局以四合院 为主,土木结构。 建筑平面布局有三堂三厦、三 堂五厦、三堂七厦、三堂九厦和五堂五厦等(图 一)。 内院墙体以青砖、木砌筑,山墙、后檐墙多 为夯土或土坯墙。 宅门的位置以主人的生辰八 字占卜得来。 正房建造高大,用料、做工考究, 是宅院的核心部分。 外墙不开窗,外墙体均为 滑秸泥抹面。 屋顶多为单坡顶,由于当地降水
水烟手工作坊又称福元 泰烟坊, 位于金崖镇古城村, 建于民国时期。 四合院式建 筑,保存较完整。 厢房 40 间, 其中手工车间 15 间, 配料车 间 1 间,压捆车间 8 间,库房 16 间。 过厅连南北厢房,系前 五后四土木结构建筑,用料粗 大结实。 此作坊为榆中县唯一 保存完整的水烟手工作坊,也 是新中国成立前地下党秘密 工作联络站。 该建筑是西北地 区现存珍贵的近代民族工业 建筑遗存。
[1]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中华书局,2009 年。 [2] (清)吴广成《西夏书事》,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年。 [3] 同[2]。 [4] 隋唐时期, 官府在 全国主 要驿 道上 设置 驿站 ,站
距大约 30 里, 一般设驿长 1 人, 驿夫数人到 10 人,驿政由县令兼管。 元朝时,驿道北路经过榆中
促成了苑川地区移民环境的形成。 来自山西、 陕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的移民带来了先进 耕作技术和优良作物品种,同时将不同地域的 风土民俗带到金崖。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不同 的民俗文化渗透进百姓生活中,成为金崖文化 的组成部分。
金崖古建筑及古民居群沿古丝绸之路(陕甘 大道)分布于苑川河谷阶地上,绵延 12 公里。现存 主要古建筑有三圣庙、周家祠堂、金崖驿站、福元 泰烟坊等 16 处,集中分布的古民居 49 院。
苑川。 驿道北路是由凤翔分道而北,经过麻夫川、 百里镇、小川三站入宁夏境,由瓦亭西逾六盘山, 过 隆 德 而 入 甘 肃 吴 家 湾 ,经 会 州 (今 会 宁 )、定 西 、 金州(今榆中),抵兰州,再由兰州分支西南行。 [5] 周学海《金崖 史话 》,第 103 页,甘 肃文 化出 版社 , 2009 年。
三结语
从出土器物特征看,龙头山墓群与安徽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5 年发掘的南陵县千峰山 土墩墓[1]和 1997 年发掘的牯牛山 遗 址[2]所 出 的 器物相近,如印纹硬陶双耳罐、三足平底陶甗、 曲柄陶盉、折腹瓷豆等,初步判断其时代为西 周时期。
龙头山土墩墓多数为一墩一墓,这也是皖 南地区土墩墓群的主要特征之一。 多数墓葬随 葬器物较少, 大部分均为常用的生活实用器 皿,未见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应该是属于平 民墓葬。 值得注意的是有 19 座土墩内未发现 任何埋葬迹象,但其土墩堆积方式与其他土墩 堆积无异,也没有明显的盗扰迹象,需要进一 步研究。
甘肃榆中金崖镇 *
黄跃昊(兰州交通大学 讲 师)
金崖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西部,距兰州市 区 18 公里,于 2010 年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 史文化名镇”。 金崖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 南部苑川河流域川塬区、西部黄河峡谷川塬区 和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构成。 城镇内古迹众 多,文化遗存丰富。
在青铜器时代, 苑川河两岸已有石岭下、 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诸文化类型的先民繁 衍生息,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 这一带川塬 水草丰美,“为龙马之沃土 ”[1], 汉设牧苑于此 , 苑川因此而得名。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族部落 酋长乞伏国仁, 将西秦国都勇士城建在苑川。 唐宋之际, 苑川河流域已被开发为米粮川,当 西夏占据宋所辖苑川河上下的胜如(新营屯军 寨)和质孤堡(来紫堡)两地时,莫不以此为乐 土,“据两川水泉以资灌溉 , 国人称为御庄 ”[2]。 景祐三年 (1036 年), 西夏国主李元昊攻河西 后,“尽破兰州诸羌,南掠地至马御山,筑城瓦 川 会 ”[3], 瓦 川 会 遗 址 即 在 苑 川 河 谷 地 的 新 营 乡 境内。 明初,朱元璋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采 取了军屯、商屯、民屯等形式的移民垦田政策,
优美, 尤其是献殿与后殿的 木雕和砖雕, 线条流畅、刚 劲、挺拔,所刻画内容题材活 灵活现, 为兰州木雕和砖雕 的典型代表(封三 ∶ 2、3)。
金崖驿站, 建于清光绪 九 年 (1883 年 ),是 目 前 兰 州 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驿 站[4]。 现存堂屋 3 间 ,九架 梁 结构,东、西厢房各 7 间。 堂 屋内中檩中部彩绘太极图, 上书“光绪九年岁次癸未季春 月下浣吉日”, 太极图东面自 东向西写有“总理关内防军营 务处统领武威刚毅等营甘肃 布政使西 林巴图鲁魏督修”; 太极图西面自西向东写有“管 带武威新前营陕甘遇缺题奏 总兵崇勇巴图鲁武监修”[5]。
漳河流域是皖南地区土墩墓分布最集中 的 区 域[3],仅 南 陵 县 在 第 三 次 全 国 文 物 普 查 中 发现并登记的周代土墩墓群即达 52 处[4]。 通过 龙头山土墩墓群的调查与发掘,反映了这一区 域独特的文化特征,为我们认识此类遗存提供 了珍贵的资料。
绘 图:郝顺利 执 笔:陈小春
[1] 安 徽 省 文 物 考 古 研 究 所 《南 陵 千 峰 山 土 墩 墓 》, 《考古》1989 年第 3 期。
金崖老街自明初即为 古镇经济文化中心,商铺、 饭庄、药店、手工作坊鳞次 栉比,柴市、炭市、粮市等 集贸市场交易繁荣, 三圣 庙、金崖驿站、金家祠堂等 古建筑均位于这条古街之 中,热闹繁华。 金崖老街是 目前金崖镇风貌保存最完 整的历史街巷(图八)。
三圣庙始建于清光绪 二 年 (1876 年 ),后 不 断 增 修。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 戏 楼 ( 图 九 )、 厢 房 、 献 殿 (封 三 ∶ 1)、后 殿 ,其 内 古 戏楼为陇中地区现存的四 座古戏楼之一。 该组建筑 群的戏楼、献殿、后殿造型
硬陶盂 1 件(D14M1 ∶ 7)。 灰色硬陶。 口 外侈,直颈,斜肩,扁圆鼓腹,小圜底。 颈与肩部 均饰数道弦纹并以篦齿状短斜线纹隔开。 口径 10.2、 腹 径 12.4、 底 径 6.2、 高 7 厘 米 ( 图 一 四 ∶ 6、一七)。
另 外 ,出 土 夹 细 砂 陶 豆 1 件 (D14M1 ∶ 5), 因残损严重难以复原。
[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资料。 [3] 宫希成 《皖南地区土墩墓初步研究 》, 《长江流
域青铜文化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4] 国 家 文 物 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目
录 (安徽卷)》, 2011 年。
图三 影壁细部 73
2013 年·第 10 期 图四 正房大门绦环板细部
图五 周家祠堂后殿
图六 周家祠堂后殿屋顶细部 74
美好寄托全部蕴藏在建筑 装饰艺术之中。
周家祠堂位于金崖镇 邴家湾村旧大路, 始建于 清 光 绪 十 三 年 (1887 年 ), 为 清 咸 丰 三 年 (1853 年 ) 进士周士俊出资兴建。 祠 堂院落坐北朝南, 平面呈 长 方 形 , 东 西 宽 30、 南 北 长 48 米 , 为 砖 木 结 构 建 筑,主体用材粗大。 祠堂沿 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 门、前院厢房、过殿、后院 厢房、后殿(图五)。 建筑群 以过殿为界分前、 后两院, 两侧由月洞门连接。 该建筑 木雕和捏塑脊饰飞椽精美 (图六、七)。 以周家祠堂为 代表的一大批祠堂宗庙对 于研究苑川流域人口迁徙 和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媛媛)
(上接第 10 页)
色调不均。 敞口,小卷沿,圆肩,圆腹,平底。 颈 部饰数道弦纹,器身饰回纹,底与下腹连接处 有数道不规则刻划痕迹。 口径 13、腹径 20.6、底 径 12.6、高 16 厘米(图一四 ∶ 4)。
原始瓷豆 1 件(D14M1 ∶ 6)。 灰白胎饰黄 绿色釉, 釉几乎完全剥落。 口沿外侈, 稍有变 形,束颈,折腹,喇叭形矮圈足,器底略外撇。 盘 壁内与颈部饰粗弦纹。 口径 9.5、腹径 10.2、底 径 4.8、高 5.5 厘米(图一四 ∶ 5、一六)。
(图二、三)、廊心墙及正房前檐部分。 砖雕、木 雕以及门窗等设计手法多样, 雕刻题材丰富。 民居中建筑雕刻多运用花草和动物题材,如鱼、 牡丹、石榴、荷花、松、菊、梅、兰等装饰手法。 正 房、左右厢房和倒座大门的绦环板上,木雕题材 多为宝瓶、梳妆镜、青铜礼器、宝鼎、酒具、炉、瓶 等(图四)。 这些题材多用于文人墨客的居所,宅 主人在建房之初, 已经将对子孙后代的期待和